雜誌內容
Author: 鄭溢恩
February 1, 2001
光,顯明了藝術之美;真光,照亮了生命之美。 前不久,孩子的學校週一放假,全家人偷個閒去美術館走一走。置身於滿室的藝術品之間,心中甚是愉快,女兒也天真地指著那些抽象畫說:「這些我也可以畫!」看畫確實是一件賞心悅目的美事,眼目所及皆是名畫佳作,是視覺感官的最高享受。 讚嘆之餘,心想畫家的內心世界是如此的色彩繽紛,若能用他們的角度看世界,會是多麼的多彩多姿啊! 記得館內的代表作品──印象派大師莫內的「荷花」,是存放於歐洲廳的第一間,怎麼如今卻遍尋不見? 細問之下,才得知已於四個月前出借各地,得花上一年的巡迴參展才能轉回來。真是可惜,缺了莫內的「荷花」,似乎一切畫作的美都黯淡了些。忽然眼前一亮,怎知在尋尋覓覓之間,來到了美國廳最小的一個展示間,其中竟然藏有少許美國印象派時期的作品。明亮的一盞聚光燈正投射在一幅以藍、綠色為主的海岸風景畫上,那印象派特有的光彩變化,厚塗顏料的繪畫法,立時吸引了我的目光。似乎所有的色點,剎那間在我眼裡無形的調色板上,揮灑出了那內蘊而無可比擬的耀眼光彩。清新、明亮,一道暖流油然而生!心中的感受脫口而出:「生命真好!」 印象派的畫淋漓盡致地畫出了人性的真實。人物是溫暖的,生命是真實的,世界似乎充滿真實、活潑的氣息,令人嚮往徜徉其中。到底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到底他們觀察到什麼,是以往的畫家所忽略的?到底印象派畫家的調色盤上有那些顏色呢? 印象派畫家並非憑印象作畫,乃是有著嚴謹的科學理論基礎,他們從光譜中得知光的原色其實為綠、橙和紫色,而黑色是由深紫、深綠、靛青三色所調成的;再加上暖色浮出、冷色潛入等理論,被印象派畫家所採用。他們多用太陽光的七色作畫。他們畫出生命氣息是因為他們畫出光,畫出光的原因是因為塗出構成光的那些顏色。印象派畫中的人物之所以如此光彩、真實而溫暖,是因為光照在人物之上的原因。光本身就是生命,只有生命才能生出生命、感動生命。 聖經約翰福音1:4說:「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生命的源頭在基督裡,而人若有了基督的生命,就有了光;一個光彩、真實而溫暖的生命之光。朋友,你能否說你的生命真是美好?還是你正沮喪於絕望的生命中呢?人的生命無法盡善,人的本性盡皆醜陋,人的錯誤無可推諉,但那卻是真實的人生、一個有罪需要救贖的人生。聖經告訴我們,只有領受真光,纔可以得著嶄新而變化的新生命。「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接受基督作你生命的救主,你就可以日日領受新的生命氣息,活得真實而溫暖,並且能對自己及世人宣告說:「生命真美好!」
Author: 鍾惠娟
February 1, 2001
「我深信神蹟。神蹟,不是把我先天的缺陷去掉。神蹟的產生,是因為我們讓能力有個發揮的機會。能力,需靠能源,能源從哪來呢?當我把自己和這生命活水的源頭連接起來的時候,能力就產生了。」
Author: 葉樹蘭
February 1, 2001
俯拾生命的細節,串成靈性的頓悟;感受生活的旋律,賦寫信仰的樂章。 人的靈 抬頭仰望無際的蔚藍天空,它並沒有因為烏雲多日遮蔽而失色混濁,這是神利用自然界啟示我們:我們的靈是神賜給我們的,罪性是後來人偏離了神的完美,虧欠了神的榮耀所造成的。這意味著人的靈一時甚或在一段長時間裡沉睡或麻木了,但神賜的靈是永遠不會泯滅,也不會消失的。「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創2:7) 出淤泥而不染 漫步後花園,獨自坐在池邊小凳上,凝視著一池白蓮,陣陣微風送來清香,蓮花在陽光照射和綠色荷葉襯托下,更顯出它潔白無疵的脫俗氣質。這使我想起古人讚荷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並領悟「在世而不屬世」的道理:蓮花生長在汙泥之中,但由於它的根連接在取之不盡的源頭──活水,可以不斷吸取活水的供應,得到養分,因而綻放出朵朵皎潔的白蓮。這是神用自然界啟示我們,如何超脫罪性而獲得重生,破舊立新。「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弗4:22-23) 磨練 撫摸著老友托人帶來的禮物,一條花紋細緻,光澤奪目的純金項鍊,令我愛不釋手。這時似乎有一細小聲音對我敘述它的故事:「原本我是被埋在土層下的普通礦石,經過挖掘、壓磨、淘鍊才成純金。又經過火煉、搥打、刀刻才有今天如此晶瑩奪目的光彩。喔!神啊,是你藉著這金鍊對我說話:「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8:18) 更新 記得生物學家說,天蛾作蛹時,體形臃腫、兩翅萎縮、脫繭時又必須經過一番掙扎,將身體中的質量流到翅膀上,兩翅才能有力飛翔空中。因此,蛾繭的結構異常奇特:一頭是一條細管,一頭是一個球形囊。當牠脫繭時,必須從球形囊裡費勁地一步步爬過那條細長管道,然後才能撲著牠帶虹的翅翼,飛翔空中,展現牠美麗的外觀。(註1) 從這個事實使我悟出:是神利用生物的蛻變來啟示我順服的功課。我們若肯順服神的旨意,放下自己,完全交託,才能產生生命的蛻變和更新。這也是神拯救罪人的終極目標。「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弗2:10) 倒空 有一個人在他園子裡栽了一枝竹子,每天清晨親自澆灌,有時發現有枯葉或蛀葉,便輕輕摘下。他照顧愛護竹子無微不至。 不久竹子長成園中最美麗可愛的一株植物,它很感激主人栽培之恩,時思報答。 終於有一天主人走到它旁邊柔聲說:「我要用你,不知你可願意?可是在使用你之前,必須先把你從地上砍下來,然後剪去枝葉,削去枝子,最後還得用鑿子把你裡面每一節鑿空,才能用你。」經過再三談判,竹子想到主人的恩典,不忍傷他的心。通過一番痛苦與掙扎,它一次又一次地成就了主人的旨意。當主人按照他的程序,一步一步地修理,最終將它變成一條中空的管子。之後,把它拿起來,一頭接在水源中,另一頭通到一塊水田中。這塊田,因得到源源的灌溉,成為一塊肥沃良田。(註2) 這是神通過竹子來啟示我們,只有倒空「我」,才能做到「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2:20 ) 註1、註2的故事,節引自《荒漠甘泉》
Author: 潘文卿
February 1, 2001
科學+哲學+美學=染料配方;神學+頓悟+耶穌=在基督裡 人生有些風雲際遇實在難以想像,比如說闊別卅年的學長,在偶然的場合能再相見;比如說學機械的我,竟然發展成藝術雕像染料的供應商;比如說百思不得的配方突然出現腦海;比如說機場話別竟然化為成長的催化劑。一個相信神的人,從這些似乎雜亂無章的偶然裡,仍可以看出耶穌基督導引祂子民的匠心。 學長李牧師今年十月受邀來板橋教會主領講座佈道會,闊別了卅年的我們,竟然在這種機緣下再相見,實在是神奇妙的恩典。在機場送行等待啟航的一個多鐘頭空檔裡,我們聊這卅年來人格成長的經歷,聊信仰的體會,聊未來的計劃,聊人生的轉折,相談甚歡,話題不斷。當我簡述我個人的奮鬥史,學長指出我的成功是由於三度空間的結合,這個說法為我的心靈開啟了一道視窗,從多度空間的結合來看人生的興衰法則。 我從事的行業是金屬染料的研發和批售,依照學長對三度空間的分析說法,科學應是我人生歷練的第一度空間,大學所唸的機械科系加上化學鍍金理論的實際運用,這兩項科學的專業知識確實帶給我很大的幫助,也奠定了我事業成功的基礎─如果這小小的成就算得上成功的話。 哲學的探索 第二度空間是哲學:為了平衡絞盡腦汁做實驗的疲倦感,我研讀了不少和化學材料相關的學術經典,工作餘暇,則看易經衍生出來的中國哲學。腦力在交叉使用下得到平衡,很快地恢復活絡的效能,創作金屬染料的靈感也就特別靈光,如此良性的循環之下,我又遍覽更多哲學類的書籍。於是,哲學和科學如水到渠成般地做了自然且美好的結合。 倒是有一天,心血來潮,突發奇想,很想看看歷史上引動頓悟的公案,以考驗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悟性。既然已在聖經的研讀上具有些許基礎,並且對於中國儒道系統的經典也略有涉獵,遂想探知靠著聖靈的幫助,是否有足夠的智慧一睹禪宗公案的東西。我想應該可以參透公案,因為聖靈可以參透萬事。 這種追求的方式我不敢告訴別人,只默默地去冒險嘗試,結果深陷黑森林中久久出不來了。後來依然鍥而不捨,一邊繼續攻讀相關的經典,一邊禱告祈求 神的幫助,最後終於讓我擁有了一次成功的禪宗公案對照聖經的心靈之旅。畢生難忘的經歷,心靈頓時變得極度開闊、自由。 美學的研習 第三度空間是美學:因為我的行業和美學有關,藝術學院的老師、學生以及藝術工作者,經常來找我研發新產品,由於早期的我對美學的認知不足,老是抓不到他們的感覺,做不出來他們想要的染料,為此曾感苦惱不已。因此又花了不少功夫認真研習,才瞭解何謂色彩語言、情感、造形、原理…等藝術領域,繼而明白如何設計染料的配方,以掌控色彩的明暗寒暖、濃淡剛柔,成為色彩和造形的主人。這段人生經歷亦同樣令人難忘。 三度空間的結合 感謝上帝這三十年間讓我學習到科學、哲學、美學三度空間,並將這三者做了極佳的結合。某一天,靈光一閃,覺悟到可以用金屬做造形來讚美 神,歌頌永生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然具備條件去做好這麼一件事:就是用科學方法配製的染料做顏色,哲學思考的內容做造形,美學的技巧表達感動力,基督教信仰表現生命力。這讓我聯想到座標的原點就是生命本體,而其所發展出來的空間是科學、是哲學、是美學,或是更多度的空間,在在皆是用來彰顯生命的豐盛。 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善哉此言,如果沒有主的生命在我裡面,就算結合再多度的空間也無所助益;反之,如果有主的生命在我裡面,三度空間的結合,便可以創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來歌頌生命,讚美永生真神,透過美麗的作品,讓人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並將這些作品延伸到美麗的世界,也就是我們的家鄉。任何一件美的作品,不也是一篇好的證道文! 此外,這三十年的另一項心得就是「在基督裡」這四個字,每每思及這四個字,不禁淚眼盈眶,說來容易,得之卻不易啊!曾經為了釐清在信仰上的一些疑點,費盡心思、曠日廢時作宗教比較、會通的研究,一一對比後始覺「在基督裡」的彌足珍貴。 屬靈的跳躍 聖經人物從「在基督外」轉入「在基督裡」,常是一種美麗的頓悟。在某種因素的催化下,接觸到耶穌基督的人,心靈產生了跳躍。聖經記述了兩個例子,一是彼得,一是撒該。 彼得的故事記載在馬太福音16章15節,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兒子。」這是跳躍的思想,受生命光照說出不平常的話。 撒該的故事記載在路加福音19章18節:耶穌進了耶利哥,正經過的時候,有一個人叫撒該,作稅吏長,是個財主。他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短,所以不得看見。就跑到前面,爬上桑樹,要看耶穌,因為耶穌必從那裡經過。耶穌到了那裡,抬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你家。」他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的接待耶穌。眾人看見,都私下議論說,他竟到罪人家裡去住宿。撒該站著,對主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這是跳躍的思想,一旦受到生命光照,貪財的即轉變為施捨的,前後判若兩人。 跳躍的思想來自救恩,來自接受生命的光照,相信且順服聖靈的帶領,靠主耶穌的力量勝過屬血氣的情慾,在真理之下得到自由,「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新人當然說出新話,做出新事,結聖靈的果子。 李牧師和我盡興地聊著聊著,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年齡,彷彿又回到校園時代的單純和熱忱,當年願意為主犧牲,願意擺上的心志重現在我們的眉宇之間。 回憶三十幾年前,來自南台灣的鄉下孩子,學長能夠考上名校土木系,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這些年來,台灣的經濟繁榮,大興土木,建築業一枝獨秀,成為百業的龍頭,土木科系的畢業生恰逢其時,從中發跡成名的大有人在。但學長卻早已下定決心,捨下一切來跟隨耶穌,鑽研神學,兼修教育心理學、傳銷學、經濟學……等,精益求精、持續不斷地結合了多度空間,不為什麼,為的是要拯救更多失喪的靈魂。這種精神讓我們夫婦倆極為敬佩和感動,但願來日我夫婦倆有機會在事工的搭配上盡力地支援他。 道別的時刻終於到來,學長拖著兩箱行李,緩步趨往登機的方向,我們望著他疲累的身影,風塵僕僕地往前走去,恍惚看見當年的使徒保羅。神啊!請你祝福這位忠心的神僕,繼續成為你流通恩典的媒介!
Author: 蘇文安
February 1, 2001
五歲幼童的單純,擊敗高智成人的精巧! 「天哪,又錯了!」「太難了,我投降!」在台灣北部一座科學遊樂區中,我們一群人擠在「顏色急轉彎」的遊戲室中,受挫的怨嘆聲此起彼落。 顏色急轉彎 那是一塊板子,上面一行八格,共有八行,總計六十四個中文方塊字。它有甚麼特別?怎能把這一夥至少也有大學學歷的專業人士整得哇哇大叫?原來,板子上寫的都是與顏色有關的字,如「紅」、「黃」、「藍」、「白」、「黑」、「綠」、「紫」等等。問題是:明明是「紅」這個字,卻用黑色寫;明明是「黃」這個字,卻用綠色寫;「白」這個字,卻用藍色來寫……。總而言之,每個字的「字義」與它的「顏色」根本就風馬牛不相及! 跌破眼鏡 遊戲規則很簡單:在兩分鐘內,由右而左,由上而下,將所有的字照顏色,而非照字義唸一遍,只要一口氣全部正確唸完就算過關。如此簡單的測驗,大家卻紛紛在唸到第三、四行就出局,最厲害的一位,也是在唸到第六行時就敗下陣來。有人不信邪,一試再試,卻始終無法過關。 正當眾人搖頭苦笑之際,我五歲的女兒跑了過來。我喚她:「真泉,妳來唸!」五歲幼童的單純,擊敗高智成人的精巧!在眾人嘖嘖稱奇中,真泉用她那清脆嬌嫩的童音,一字不差地在八十九秒之內唸完了六十四個字。 其實,說穿了一點兒也不希奇。在美國出生的真泉,斗大的中文字識不了幾個,顏色卻早已會認。單看顏色而不管字義,當然能輕輕鬆鬆地把整塊板子一口氣「唸」完啦! 心眼瞭亮 你我終日競逐奔忙,汲汲營營,為的是甚麼?豈非想要盡量多累積資歷、知識、經驗或財富嗎?然而,這些事物卻往往蒙蔽我們的心眼,阻擋我們認識道路、真理、生命。君不見德高望重的宗教領袖仍然失腳;學富五車的科學家淪為暴政工具;本該為萬民表率的一國元首一再鬧出醜聞?那麼,難道你我不該努力工作、求學、上進? 答案其實很清楚。以色列古代智者所羅門王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 換句話說,只要上帝坐在我們心中的寶座上,掌管我們的思想、意志、情感。那麼,你我一切的資歷、知識、經驗或財富,不但不會成為我們認識真理、實踐真理的絆腳石,還會成為我們榮神益人的利器!朋友,「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Author: 江林月嬌
December 1, 2000
婚姻三重奏 是一首三部合鳴的曲調; 世間兩個半調的情侶合唱, 轉調時往往失之圓滑,音色失之柔美。 上帝──愛情的泉源 婚姻誓約的見證者, 以愛為旗在 夫妻二人以上。 從此,以沫相濡的婚姻,愛情漸進, 而益久彌堅,珍貴彌稀; 即或在風暴襲擊、雷雨交加的逆流困境中, 仍以基督的愛聯繫結合, 彈奏出寬容忍耐的節奏。 一同墜入的,是上帝永遠同在的愛河; 上帝──真愛的泉源 婚姻的創立與保固者, 祂永駐其中。 彼此天天以恩慈相待;共享全心全意、 共同熱愛的生命之主所賜的愛。 上帝譜寫的婚姻樂曲中,除了男聲與女聲的 同心合奏、輪唱重鳴外, 精彩婚姻協奏曲的演出祕訣是: 在基督裡的合一、 諧和的音韻、 溫馨的聲調之合鳴。
Author: 柏仁
December 1, 2000
神賦予我們免疫力來抵擋病毒的入侵;也賜給我們主耶穌基督,來勝過罪惡的轄制。 美國每年花在國防的經費僅次於社會福利。一個國家若沒有國防,很難獨立自主。同樣地,一個生物若沒有抵擋病毒的入侵,則無法生存。 數十年前,美國有一名叫大衛的男孩,先天性缺乏免疫機能,一生下來就被放在一個無菌的氣泡內生活。父母親要抱他、親他都得隔著一層塑膠膜,等他稍大可以行動時,醫生就讓他穿上一件特製的太空裝,與外界隔絕。他十多歲時醫生以為他已有足夠的免疫力,就放他出來與外界接觸,不幸不久他就感染病菌而回天乏術了。 生物皆備自衛能力 神當初創造生物時何嘗未考慮到這一點?因此為每種生物都製備了自衛能力。你不要輕看那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大腸桿菌,以為它有甚麼好自衛的。其實它有很多煞星。我們稱之為噬菌體,那是一種類似濾過性病毒的寄生體。它們附著在大腸桿菌細胞璧上,而將自己的遺傳基質DNA注射到菌體,利用裡面的設備複製自己的蛋白質和DNA,結聚成千上萬的噬菌體,最後將腸桿菌脹破而出,然後再去尋找下一個受害者。 大腸菌並非毫無抵擋的能力,它體內含有特製的酵素,可以將剛射入噬菌體的DNA剪斷,使之失效。這酵素不會攻擊自己的DNA,因為其上有特別的標誌。倘若不幸一兩個噬菌體的DNA逃過砍斬這一關,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些倖存者很快就盜得大腸桿菌DNA上的標誌,不會再被酵素切斷。對這些變了質的噬菌體,大腸桿菌真的就只有坐以待斃了。 高等動物的自衛方式更多更複雜。你看青蛙整天在池塘爛泥裡戲耍,水裡細菌滿佈,牠萬一受傷了不怕感染發炎嗎?你大可不必為牠擔心,牠的皮膚全分泌一種像抗生素一樣的抗菌脢素(Antimicrobial peptides),有很強的殺菌功能。你又曾否想過,為什麼復活節所藏的彩蛋,隔一星期才找到時已開始發臭了,而生蛋放在外面一整個月也不會壞呢?原來蛋白內含有很多溶菌酵素(lysuzyme),能破壞入侵細菌的外殼,煮蛋加熱就會使這溶菌酵素變質失效。神當初如果沒有考慮得這麼周到,蛋在母雞翼下孵化,不久就變成臭蛋了,小雞哪裡還有孵育出來的機會? 自衛精兵──淋巴球 我們的皮膚是我們抵擋病菌的第一道防線,若摔跤搓破了皮,病菌跑進來了怎麼辦呢?不用慌,體內成千上萬的淋巴球早已準備好了正等著呢。這些淋巴球是我們免疫系統的精兵。一個健康的人通常有兩兆(2×1012)個淋巴球。 它們聚在一起的體積相當於肝臟或大腦那麼大。這些淋巴球在骨髓和胸腺發育形成後,藉著血管和淋巴管進入全身各器官組織內巡邏,尋找吞吃入侵的細菌,或變了質的體細胞。我們的皮膚、肺和小腸的內壁都是淋巴球密集的所在。 淋巴球大致可以分成兩類:B淋巴球主要的功用是製造抗體(Antibodies)。這些抗體認得入侵體上某種特別的構造而附著在上面。它的附著招來其他酵素的聚集,因而引發一連串的反應,最終導致病菌細胞膜破裂而亡。 另一種T 淋巴球的功用在於破壞消滅已經變質的體細胞,包括癌細胞並對入侵的外物(抗原)產生抗體。這種能力使早期免疫學家感到很困惑,因為若每種抗體都由一個個別的基因來導致,則人類所有染色體上的資訊,即使都用來製造這些抗體還不夠用呢。 此外,假如照進化論所主張,我們製造這些抗體的能力是在人類進化過程中,遇到這些抗原而演進來的話,那麼為什麼我們對近年來工業界新合成的某些化合物也會產生抗體呢?其實這些迷惑是出於人的無知,和否認神的存在,與祂創造的大能。我們現在知道每個抗體是由兩條蛋白鏈組成的,而每條鏈的基因是由三到四段的DNA接成的,藉著不同方法的排列組合,再加上在B 淋巴球內的突變,人因此可以製造出無數種的抗體。 致命的愛滋病 廿世紀末期愛滋病開始在全球猖行。各國投資億萬研究經費,科學家們絞盡腦汁,還是找不出根治的方法。愛滋病毒將其遺傳基質RNA射入淋巴球,在其內複製大量的愛滋病毒,殺害母體後再去感染其他的淋巴球。愛滋病患因體內淋巴球大受破壞而抵抗力驟減,最後因其他感染(最常見的是肺炎)而逝世。這愛滋病毒難纏之處,在於它能躲在淋巴球的染色體內逃避免疫系統的巡邏偵察。近年來抵制愛滋病最有效的三種雞尾酒療法只能使愛滋病毒不再複製,但無法完全消除它。患者一停止用藥,這些病毒又復出猖獗。因此愛滋病患必須長期服藥,忍受強烈副作用的煎熬。 神賜人抵擋罪之能力 我們生活的周遭充滿了病菌,神賜給我們一套完整的免疫系統,使我們有能力來抵擋這些外物的入侵。同樣地,我們活在一個罪惡色情充斥的世界,神賜給我們主耶穌基督,靠著祂的能力,使我們能勝過這些罪。使徒彼得提醒我們:「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 現代人很注重身體的健康,花很多金錢、時間買健康食品;到健身房運動,希望我們對靈命的健康更加重視,每天讀經禱告,增添我們對罪的免疫力,因肉體的死亡只是暫時的,而靈魂的死亡卻是永久的。
Author: 余國亮
December 1, 2000
在人生的賽程中,那些高舉信心聖火,奮勇向目標奔跑的,必得著比金牌更寶貴的獎賞。 二千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禮於九月十五日在澳洲雪梨市的運動場舉行。十一萬觀眾在現場觀禮,估計全球有四十億人在電視機前觀賞此盛況。開幕禮結束前的壓軸戲是澳洲女運動員高舉聖火在眾目睽睽下作接力跑。前幾位是多年前奧運會金牌銀牌的得主。他們現在雖已屆古稀之齡,仍不減當年馳騁體壇的雄姿。全場一片黑暗,只有水銀燈照射在手持聖火的運動員身上。場面莊嚴肅穆,全球數億人都屏息靜觀。這個動人的場面彷彿似曾相識,可是到底在那裡見過呢?是了,我想起另一種聖火接力跑,早已記載在近兩千年前寫成的希伯來書第十一、十二章內。 高舉信心的火炬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常在有意無意中被其他人觀看,所以保羅說:「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林前4:9)既然如此,我們就要留心自己的演出了。我對人生是全力以赴,還是敷衍塞責呢?保羅清楚知道他是人生奧運會的運動員,所以他說:「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4)他快跑完人生的賽程時,已知道自己贏得了勝利,將得到比奧運金牌更寶貴、更有永存價值的獎賞。他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4:7-8) 除保羅外,歷世歷代以來不少基督徒已經跑完了人生的賽程,得到公義的冠冕為獎賞。希伯來書的作者在解釋什麼是信心時,選擇了十多位信心偉人,把他們的名字列在第十一章內。其中好幾位高舉信心聖火之「運動員」的賽程,都被輯錄在該章內。 第一位是亞伯,他因信選擇了神所設立得到救恩的方法,就是藉羔羊(預表耶穌)所流的寶血而得與神和好。第二個是以諾,他因信天天與神同行。第三位是挪亞,他傳義道,呼喚人悔改進方舟,以避免即將到來的大洪水災禍。第四位是亞伯拉罕,他被稱為信心之父,因他遵從神的呼召,往他所不知的地方去。他清楚自己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永久的家鄉是在天上,他以信心仰望那座肉眼看不見的上帝之城。然後是第五位、第六位……,他們都是高舉信心聖火的運動員,也都往神所立下的標竿直跑。 傷殘人士不落人後 這次開幕禮中讓觀眾大感意外的是,第一位出場聖火接力跑的退休運動員,並不是用自己的腿來跑。她因患病而坐輪椅,雖然需要人推動她的輪椅,但她不卑不亢,仍挺身昂首,高舉聖火向前邁進。 事實上,古代的信心偉人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健將,他們各有各的軟弱缺陷。比方在希伯來書第十一章,以高舉信心聖火出場的摩西,本來就不是作領袖的材料,他拙口笨舌、易發脾氣、不善管理。而且他是埃及法老女兒的義子,本來可以享盡人間一切的榮華富貴。但他因著信,捨棄舒適生活,肩負起帶領他的同胞以色列人逃離埃及的重任。在往目的地前進的途中,他遭遇到不少挫折,例如民眾向他發怨言,甚至有可拉黨人叛變。但他在跌倒後仍爬起來,再次高舉信心的聖火奮勇向前。他人生的高峰是站在尼波山上遙望神將要賜給祂子民的迦南美地。 蔡蘇娟是一位年輕時就患上雙目不能見光之怪病的女信徒。她雖然要整天戴上墨鏡臥病在床,但卻不顧影自憐或怨天尤人,反而信心十足地自稱為「暗室之后」,準備迎見「光明之王」。筆者有機會在卅年前「覲見」皇后,直接聆聽她的勸勉鼓勵,並且親眼目睹她把病床變成講壇,向絡繹不絕的訪客作見證。她是另一位高舉信心之聖火往前進的傷殘人士。 也許我們並沒有身體上明顯的傷殘缺陷,但也會有自己的弱點和不足之處。從某一角度來看,就像開幕禮中那位坐輪椅的運動員。或許我們需要別人在後推動,助一臂之力。但那又何妨?只要我們仍高舉信心的聖火,向目標邁進。 得勝要訣 最後一位舉聖火接力跑的是參加本屆奧運會的年輕運動員。她從「沙場老將」手中接過聖火後,便把聖火高舉起來跑完最後一程。然後站在淺水中,用手上的聖火點燃環繞她的大汽鍋圓環。最後,圓環形的火炬冉冉升起,停在高竿的頂端,在漆黑的夜空中,發出耀眼的光輝。 在人生的運動場上,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古代的信心偉人已跑完當跑的路,信心的火炬現已移交給我們這些仍活在世上的人。我們要怎樣跑呢?希伯來書的作者在第十一章轉錄完古人賽跑的美好榜樣後,在第十二章的起頭就勉勵現在正參加賽跑的人說:「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簡便行裝,持之有恆,面向標竿,靠主加力,是神眼中得勝的要訣。 比金牌更貴重的獎賞 一般「升斗小民」幾乎沒有機會參加奧林匹克比賽。就算是得到此殊榮的「天之驕子」,能夠得到金牌的機會也極其微小。就算是獲得金牌,誰能保證他或她永遠是破記錄的保持者呢?但那些高舉信心聖火往標竿直奔之人,一定會從神的手中得到永不衰殘的,具永恆價值之榮耀冠冕為獎賞。你我是其中的一位參賽員嗎?
Author: 高登
December 1, 2000
拓展心靈的視窗,能使你從平凡的事象中,洞察出不凡的妙理來。 費斯勒有個主意,他想畫一幅成熟女人的畫像,他的心懷間有線條、有構圖、有意境、有顏色。卻只少了一樣──模特兒。 他約談了好幾位候選人,卻找不到一位滿意的對象。失望之餘費斯勒邁步向倫敦街頭,指望神蹟發生,從如鯽過客中找著理想的模特兒。 走累了,他無奈地踱回畫室,沮喪地坐在畫架前,瞪著空白的框布發呆。門開了,一個瘦削的灰髮女子輕柔地走進來。這位畫家聽慣了腳步聲,習慣性地抬起頭,向她微笑。他忽然開始全神凝視這女子,就像從未謀面似的。多年來,她是費斯勒最親近的同伴,晝夜相顧。此刻,她突然顯出一種好似未曾見過的美麗,那正是他夢寐以求的繪畫對象。 「媽媽!」費斯勒跳起來:「請坐在那張椅子上。」 她微笑地順從,心裡想一會兒兒子就會發現,她可不是他理想的模特兒。「媽媽,臉朝向這邊,再偏左一點,對了,對了!」「保持這個姿勢。」 費斯勒( James A. Whistler)的傑作「畫家的母親」,作畫的過程,潛藏了這段優美的如詩故事。他自己稱呼這幅畫是「灰與白」,這兩個簡單的顏色,構築了全部畫面。費氏的畫作中,這幅被公認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羅孚宮所搜集的名畫中,第一幅被網羅入宮的美國畫家作品。 安娜‧費斯勒在1871年做了他流落英倫的兒子畫家之模特兒,當時她67歲。這幀灰黑色調的名畫,過了一百多年,被借運回華盛頓的國家藝術畫廊展覽,博得了無數遊客的讚賞── 從母親看見模特兒; 從熟悉的事物看見非凡的情趣; 從平常看見特殊; 從灰黑補捉色彩; 從老年補捉美麗; 從靜態補捉感力。 真知灼見立偉功 卓越的人物擁有一種透視的能力,從表象中尋獲原理;從具體中獵捕抽象;從危機中洞察轉機;從有形中捕捉無形,並且從這些真知睿見中創造出改善人類生活品質方法。 常人看見蘋果熟透了,從樹枝上掉落地面。牛頓看見了萬有引力原理,他看見了S=1/2gt2。(自由落體單位時間內所走過的距離,與重力加速度、時間平方成正比。) 常人看見煮開的水掀起了壺蓋。 瓦特看見了蒸汽引擎的可能性──把蒸氣約束在汽缸裡,它可以推動活塞作工。 常人看見大禮堂的吊燈,隨風擺舞。 伽利略看見了鐘擺原理,用它頻率的規則性來計時的可能性。 常人看見雜質掉進培養基裡,把細菌殺死了。 費萊明爵士看見了抗生素盤尼西林。 常人看見了美國南北戰爭的悲慘壯烈。 瑪格烈特(《飄》的作者)看見了人性在愛與恨的矛盾交集。 耶穌基督最擅長從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引伸出抽象真理的美麗。農人撒種?二千年前的農業社會,誰不見過千百回。祂卻能信手拈來,引喻福音傳播過程中一個普遍的現象:人心好像四種土地。世人聽聞福音時,四種不同的心田,作出四種不同的反應。 從平凡中見不凡 婦人摶麵?古老的猶太社會誰不曾天天目睹母親廚房揉麵的平凡鏡頭。耶穌卻透視到一小塊麵酵能發起全團麵的原理,預測天國的福音,會從小國猶太擴散到全世界。 敬請操練: 從朋友的傾訴中,去捕捉人類內心的矛盾掙扎。 從人心的掙扎中,去探索福音的切入點。 從福音的切入中,去發現佈道的原理。 從佈道的原理中,去揣摩領人歸主的奧祕。 你會成為佈道家。 請再學習: 從書本的閱讀中,去捕捉激發的靈感。 從激發的靈感中,去推展新知的層面。…
Read more
Author: 編輯室
December 1, 2000
People only see what they are prepared to see. Emerson 人只看得見他們想要看的。 The man who sees little always sees less than there is to see; the man who hears badly always hears something more than there is to hear. Nietzsche 目光短淺的人總是捕捉不住所當看的;不懂傾聽的人卻擅於穿鑿附會。…
Read more
Author: 李順長
December 1, 2000
看,卻沒有真正看見,太可惜了。身體的眼睛雖然明亮,心靈的眼睛卻是蒙蔽,我們稱這種人是視若無睹。聽卻沒有真正聽見,太可憐了。肉身的耳朵雖然健康,心靈的耳朵卻是殘障,我們稱這種人是聽若罔聞。 見人所未見 很多人看見小鳥飛翔,但只有萊特兄弟看見了人類也可以乘坐飛機翱翔天空。不少人看見鐵片和彈簧,但只有貝爾看見了電話通訊的可能。許多人看見了擠牛奶的女孩,但只有金納醫生看見了她們沒有一個染患天花,而連想到種牛痘的可能性。多數人看見海洋遠處的帆船只顯出桅杆,只有哥倫布看見了地球是圓的。 如果你能捕捉事實背後的原理,你有機會成為科學家。如果你能洞察社會現象背後所象徵的溯源,你有機會崛起成為企業家。如果你能透視到販夫走卒的血淚故事,你有潛力成為大文豪。如果你能看見那肉眼看不見的心理、物理、生化原理,你有可能成為發明家。 打開心靈的眼睛 這種透視力是歷世歷代所寶貴的。二千年前耶穌曾嘆息說,肉眼明亮心眼卻瞎的人實在可憐,他們看見耶穌行了許多人類史無前例的神蹟,叫瞎子看見、聾子聽見、死人復活,卻不認識祂就是宇宙真神,道成肉身。反倒是一個瞎子,經歷了耶穌的大能,心靈的眼睛陡然開啟。認識這位披上肉身的耶穌是人類的救主。這種心眼的透視力,令耶穌十分讚賞。 一隻卑微的土蜂,帶給全人類最大的文明貢獻,你能想像嗎?許多個世紀,人類在石頭上雕刻象形文字,將歷史傳留給子孫。後來的世代將文件寫在金屬板、土製瓦片,或是牛皮、羊皮上。直到第二世紀(105A.D.)初葉,蔡倫遇見了土蜂。 蔡倫看見土蜂,嗡嗡飛行,咬了一些植物的纖維,嚼碎後混上一點臘,築成了蜂巢。蔡倫觀察土蜂的習性,看見了造紙的可能性,便把樹皮、碎屑攪碎後混合,成功地造出了紙張。這項造紙的技術在十二世紀時傳到了歐洲,催化了教育、文化的根本改革,為現代文明奠基。大部份歷史學家同意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是造紙。 許多人看見了土蜂,只有蔡倫看見了造紙的可能。 許多人看見了耶穌的神蹟,只有少數人看見了祂是宇宙真神的可能。 許多人聽見了耶穌的教訓,只有少數人聽見了祂的話是天國永恆的真理。 許多人看見了耶穌的十字架,只有少數人看見了十字架寶血是赦罪的泉源。 提高視窗的層次 這看見的少數人是有福的。凡人只停在第一層次的視力裡,他看見的是光線透視瞳孔,所投射在視網膜上的影像。高等人活在第二層次的透視力裡,他所捕捉到的是生活現象,透過心靈的視窗,所投射在靈魂視網膜上的意義價值。第一層次的畫家只看見線條和色彩,第二層次的畫家捕捉到主題和意境。第一層次的作家只寫成文筆和故事,第二層次的作家則表達了佈局和靈氣。 想打開你靈魂的視窗嗎?你得在物質世界的光學影像背後,加上一點精神世界的透視能力: 看繪畫,不只看構圖,還要看意境。 讀好書,不只讀文筆,更要讀佈局。 聽音樂,不只聽音符,還要聽詮釋。 學科學,不只學現象,更要學原理。 作實驗,不只作程序,還要作解析。 會做實驗,這是技術員層次的工作,白紙黑字寫上數據就算完成了他的任務。會解讀這些數據,歸納出數據背後所顯示的法則,並說明如何應用在往後的科學、社會現象裡,這是博士級的工作。想攻讀博士學位,單單實驗數據不能帶給你帽子,你得對新知識作出貢獻,解讀數據的含意,這貢獻才能捧你爬上學位的寶座。 陶樂絲‧湯姆遜(Dorothy Thomson)在解讀自由民主的涵義時,深具先知般的洞察力。她說:當一個國家要繁榮勝過自由;要財富勝過尊嚴;要享樂勝過努力;要聰明勝過品德;當它認為不再需要像祖先一般犧牲;當它忘記個人的自由是一項嚴肅的信任;當它忘記國家的存在是為了服務人民。此時,個人的自由將是短暫的,國家的自由也會很快失落。 這一番智言與聖經的教導相互輝映。真自由不是一種為所欲為的放縱;不是一種只貪圖享受而忘記付出的自私。真自由是一種對法律的尊重;對人類同胞的愛;對國家的委身。這種尊重、愛心和委身使群體社會互相蒙福。用耶穌的話來表達,受真理約束的自由才是真自由(「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自由。」(約8:32)而這種自由是在尊重上帝、相信耶穌、敬愛人類的前提下,最容易尋得。 轉換視野的座標 你渴慕鍛鍊出心靈眼睛更高層次的透視能力嗎?如果你開始鍛鍊視野座標的轉換,練習從平凡的事件看見非凡的趣味;從物質的表象看見心靈的法則;從人類的缺點看見優點,你有很好的機會,強化你的觀察、美化你的人際關係。我們就從下列的智言來品嚐這座標轉換的風味吧。 1.吝嗇者不好相處,但他們倒是好祖先。 Miser are no fun to live with, but they make great ancestors. (Tom…
Read more
Author: 沈賢林
December 1, 2000
我們所能獻給這聖嬰的禮物,只是個傷痕累累的生命;祂回送給我們的,卻是嶄新豐盛的生命。 再沒有其他節日像聖誕節這麼獨樹一格、多彩多姿了。不但有風靡全球老少咸宜、歷久不衰、動聽悅耳的聖誕樂曲;又有賞心悅目、色彩繽紛的聖誕樹、聖誕燈、聖誕紅等裝飾;及屬於此佳節的色彩:紅、綠搭配的衣飾、餐具、裝璜等等;更有溫馨感人的習俗:報佳音、互送聖誕卡和禮物,使這節期處處洋溢著歡欣、溫暖、富人情味的氣氛。然而最令人動容難忘的,相信是那些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的聖誕故事了。其中有一個故事,是由保羅‧弗拉克(Paul Flucke)撰述有關三位東方博士朝見耶穌,獻上禮物的經過,更是膾炙人口、意味深長。聖經上記載耶穌誕生時,有三位東方的博士朝見耶穌,獻上三個禮物:黃金、乳香、沒藥。但是聖經並無記載當天三個博士朝見耶穌時的詳情。 黃金變鐵鎚 據說那時守著馬槽的是天使長加百列,當第一位博士要覲見時,加百列向他顯現,問他說:「凡要敬拜聖嬰的,必須獻上禮物,你帶禮物來了嗎?」「我帶來了禮物,這寶盒裡裝的都是一塊塊黃金。」博士舉起一個看來不大,卻是沉甸甸的盒子。「但是你的禮物必須是你心靈視為最珍貴,最能代表你自己的東西。」加百列面色凝重地說。「沒有問題。」 第一位博士面帶笑容,信心十足地說。「那就好。」 加百列露出了微笑,讓出路來給博士進門。博士於是邁過階梯,往前走了兩步。正要跪下時,他驚愕地愣住在那裡。因為這時在他手裡的,竟然不是黃金,而是一把斑痕累累,槌頭大於拳頭的沉重鐵槌。「可是,可是……」博士驚嚇得話都講不出。這時傳來一個柔和的聲音,是加百列從他背後發出。「應該是什麼的,就會是什麼。你帶來的正是你自己。你現在手中拿的鐵槌,不就是你長久以來起於貪婪,用來壓詐剝削窮人,為你個人斂財聚富的用具嗎?」博士心裡明白加百列講的全是事實。滿臉羞愧地,他鞠個躬,轉身準備離去。加百列叫住他,「等等,你還沒有獻上你的禮物呢。」「這鐵鎚怎能獻給王呢?」博士顫抖地說。「你必須把它留下來,這不是你來這裡的目的嗎?而且這東西太沉重了,你要是還帶著它,遲早會毀掉你的。」博士知道加百列所講的一點也沒錯。但他仍滿臉狐疑地問說:「這東西怎能留給嬰孩呢?他怎能舉起它?」「相信我,他才是唯一能舉起它的。這鐵鎚應當留在天上。」加百列輕輕地把鐵鎚放在嬰孩幼嫩的足旁。當博士出現在門口的時候,世人看到他滿臉笑容、容光煥發,似乎有甚麼喜事臨到。 乳香變酸醋 第二位博士要進去時,加百列也問他同樣的問題。「你是否帶來你心靈裡視為最珍貴、最能代表你自己的禮物呢?」「當然,我帶來的是久已失傳的乳香,是極其名貴的。」「我們馬上就會知道的,請進來。」加百列說。第二位博士把禮物打開要獻給嬰孩時,卻發現裝乳香的銀瓶不翼而飛。在盒子裡的,是一個破舊的磁瓶,磁瓶裡面裝滿了發酸的醋。「我被騙了!這不是我買的乳香。」第二位博士非常生氣地說。這時加百列開口了,說:「應該是什麼的,就是什麼。你帶來的是你心裡的怨恨和忿怒,是經年累月的嫉妒與苦毒,在你的生命裡發出來的酸。你忿忿不平,因為你不能忘記別人對不起你、虧欠你。你一生追求知識,但帶給自己的卻是滿懷的毒藥。」第二位博士不敢回答,也不敢正視加百列。悄悄地,他轉身往門的方向走去。「且慢,你的禮物要留下來。」加百列說。「但願我能呀。你知道嗎,長久以來,我多渴望能把心裡的怨毒拋到九霄雲外。你講的確是實情,但我怎能把這瓶酸留在這裡呢?」第二位博士淚流滿面哽咽地說。「你能,而且也是必須的。若要潔淨你心靈,這是唯一能存放你痛苦的地方。」加百列說完,就把裝滿酸醋的舊瓶輕輕地放在嬰孩身旁。第二位博士出來時,兩眼發亮,炯炯有神,似乎閃爍著從天而來的智慧。 沒藥變長矛 最後是第三位博士。加百列也問:「你的禮物是什麼呢?」「這是沒藥,是非常稀有珍貴的藥材極品。它是我在最英勇的一役中獲得的戰利品。曾有很多人為它而戰,以致身敗名裂,甚至賠上生命呢!」第三位博士回答說。「但是它能反映你嗎?是你心靈視為最珍貴,最能代表你自己的禮物嗎?」加百列問。「是的,」博士回答。「那麼請進吧,我們會知道的。」加百列平靜地對他說。跪拜在嬰孩身旁,第三位博士慢慢地打開他的禮物。突然他嘶聲大叫:「這怎麼回事,這是不可能的,這一定是敵人的咒詛。」他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他看到的不是珍貴的沒藥,而是他一向征戰時所用的長矛。加百列回答說:「沒錯,真不知道有多少的敵人一直在咒詛你,要你的靈魂變成長矛。每一場你打勝的仗,帶給你的是更惡毒的咒詛,與更大更難征服的敵人。你一生要征服別人,但最終卻是你的靈魂被征服了。」加百列的話像重鎚般敲打進他靈魂的深處而激起回響。他躊躇了一會兒,便深深嘆口氣,提起長矛往外走。「你不把它留下嗎?」加百列問他。「我的百姓和我都需要它,我不能失去它。」 第三位博士說。「但是你能承擔繼續擁有它的代價嗎?」加百列和悅地對他說。一陣靜默,第三位博士心裡劇烈地掙扎著。最後,他問道:「這長矛留在嬰孩身邊安全嗎?它銳不可當,會傷害到嬰孩的。」「你倒是可以把這疑慮留到天上。」加百列回答。第三位博士放下長矛,帶著微笑,平靜地走出去。看他兩臂自然下垂,兩肩輕鬆,似乎所有重擔都離他而去。 最好的禮物 三位朋友擁抱在一起,互道珍重。他們都知道,等在他們前面的,是一個美好生命的重新開始。更重要的是,他們迫不急待要把這好消息分享給家人、朋友,和世人。聖誕節的好消息是,三位博士朝見耶穌的經歷,雖然發生在二千多年前耶穌誕生時,但仍然是今天我們可以享有的經歷。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只要我們願意與三位博士一樣,把我們自己毫不保留地獻上給耶穌,就必成就神的應許──賜予我們新生命、更豐盛的生命……這也是神送給世人的聖誕禮物。據說此後每逢聖誕節,三位博士為記念他們的經歷,就買禮物分送給親友,並把這好消息分享給大家。而收到禮物的朋友呢,也起而效之,紛紛送禮物給親友,也把這信息傳揚出去,這就是聖誕節報佳音、互送禮物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