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化愁解憂有妙招

憂心忡忡,使人百病叢生。放鬆心情,使人得享長壽。 那是星期一的上午,週末結束了。刺耳的鬧鐘大響,一下子把你帶回現實的世界。首先是起床的掙扎,接著是趕緊準備好去上課或工作,免得遲到。 你的一星期也是這樣開始的嗎?或許比起你天天所要面臨的壓力,這還不算什麼呢! 我們活在一個緊張而充滿了各種憂慮的世界──來自學校、工作、家庭、財務、和社交的壓力。很少人會毫無憂慮。 憂慮或焦慮在現代的社會裡是很普遍的問題,它甚至嚴重到威脅我們的壽命。有些人也許表面上顯得很堅強,似乎沒什麼問題困擾他們,其實只是用阿司匹林或酒精來麻木自己的憂慮和焦躁而已。然而,這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他們的憂心會以其他面目出現。 焦慮的併發症 喬治低沉傷心或憂心忡忡時,就會退縮到一邊。蘇珊以滔滔不絕的講話來掩飾她的焦慮。比爾不斷地抽煙來逃避他的問題。赫瑞覺得受威脅時就會攻擊人。傑克會支使人。喬依則採取拖延戰術。丹尼士不斷地埋怨。喬恩則猛吃。弗瑞酗酒,湯姆變成工作狂,而法蘭克則嗜賭如命──這些人都是由於無法舒解他們的焦慮。 焦慮也會表現在身體方面。口吃,下腹疼痛,高血壓,痙攣,過敏,胃潰瘍,胃緊縮,神經性頭痛──這些都是醫生們診斷為焦慮和憂心的症狀。 是的,焦慮遲早會吞噬掉我們,如果我們不說出我們的憂慮,它就會以不同的症狀出現。 聖經中的箴言指出:「放鬆的心情,可使人長壽。」註1 耶穌說:「不要為吃喝和衣裳憂慮,也不要為明天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註2 保羅則寫道:「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註3 解憂的三妙招 然而,知道神的平安,和經驗神的平安卻是兩回事。首先,你要能夠看見並承認自己的恐懼,然後面對它、解決它,學習交付並信託給神,而且不再讓它困擾自己。 憂慮有許多不同的原因,下列告訴我們一些主要的原因,並提供一些勝過憂慮的秘訣。 一、如果這焦慮是由於環境的艱困,或工作的繁重而來,我發現把所有的憂慮,擔心,和責任寫在一張紙上,是很有幫助的,我的憂慮因此減輕了不少。接著,我把事情的優先次序排列好,把不重要的剔除掉。然後,把我能做的事做好,至於那些我無法掌控的事,我就學習去接受它,不再去瞎操心。 二、如果問題是來自內在壓抑的感覺,諸如懷恨、受傷害、憤怒、內疚或傷心。你需要去認知這些感覺,並以健康的方式表達出來。如果你心裡孕育怨恨,你必須去與對方和好,並努力學習饒恕。註4 某些感覺可以向值得信任的朋友傾訴。然而,如果因未解決的過去經驗,形成壓抑的負面情緒,以致造成憂心 和焦慮的根源,也許尋求專業的基督徒輔導會有幫助。 有時你可以開車出去,把車窗關住,假設對方就在那兒,將你的怒氣或受傷的感覺都向他發洩出來。或回到臥 房大哭一場,或將你一切的感覺都寫出來,像大衛在詩篇裡一樣。這些方法有時蠻有幫助。 一天夜晚我十分憂心,無法入眠。就爬起來,寫一封信給神,將我所有的感覺與祂分享。半個鐘頭之內,心裡 就大得釋放了。然後,我把所寫的唸給神聽,唸完後,將它撕毀,回到床上立刻睡著了。 當你感覺憂心焦慮或有壓力時,好好的做些激烈運動也有幫助。 三、如果你的憂慮來自情感或靈性方面的不滿足,你可以藉著與神與人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來補救。這兩者對無憂無慮,充滿活力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參加教會團契,結交一些知心朋友,可以互相傾訴內心的感覺,會對此大有助益。當你向別人或向神敞開,感受到他們的愛和接納,你的感覺就會漸漸從恐懼、內疚、憤怒、無力、焦慮和憂心,轉變成盼望、自信、平安和愛了。 使徒約翰在聖經裡寫道:「愛裡沒有懼怕。」註5 所以,我們不但要求神幫助我們克服懼怕,而且以愛充滿我們,為我們的憂慮對症下藥,並帶領我們得到適切 的幫助。 我們愈學會愛神和信賴神,我們對人和對環境的懼怕愈減低。這雖不容易做到,卻是千真萬確的。每一天我都 祈禱,並將自己的生命交託給神。 潘尼的再生緣 一九二九年,實業界鉅子潘尼(J.C.Penney) 因著嚴重的焦慮症住在醫院裡(整個公司的營運和財務責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一天晚上,他感覺自己的生命似乎到了盡頭,就寫了告別信給他的妻子和兒子。 不料他又渡過了一夜,次日早晨聽見教堂裡的詩歌,被吸引而走進去,一群人在唱「天父必看顧你」,接著是讀經和祈禱。 潘尼先生說:「忽然神蹟發生了,我無從解釋。我好像從暗無天日的地牢被提昇到溫馨燦爛的陽光下,覺得自己似乎從地獄升到天堂,感受到神巨大無比的能力。」 「我終於瞭解到,一切的問題都出在自己身上,我也知道愛我的神要幫助我。從那日起,我再也不憂慮了。我生命中最戲劇性,最輝煌燦爛的時刻,就是那天早晨在醫院的教堂所經歷的。」註6 上帝的應許福 焦慮和憂心的原因,經常來自我們自己的內心,外在的環境只不過是它的引爆點而已。唯一的方法是承認它,並尋求解決之道,我們就可以將一切的憂慮完全卸給神,並經驗祂所賜的平安。 不論你是立刻感受到平安,或過一段時間才獲得,都無關緊要。最重要的是,切記神是隨時樂意幫助你的。只要我們願意回應祂的愛,並給祂機會,祂的慈愛和能力永不改變,且永遠有效。在我們被憂慮和受傷情緒的烏雲籠罩,而向祂求助時,我們會發現祂正在等待我們呢!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祂顧念你們。」(彼前5:7)…
Read more

勝券在握

當你看見一個人因失戀而柔腸寸斷,你可能會想,要是人沒有情緒的波動該多好。當你看見一個人因親人死亡而憂傷哀號,你難免會覺得,如果人沒有情感的起伏該多自由。當你看見一個人因聯考落榜而落落寡歡,你可能會突發奇想,假如人沒有情緒的高低該多理想。畢竟天若有情天亦老,情感對許多人來說是多沉重的負擔。 在一個沒有情緒感覺的人間世界裡,我們固然不會因失戀而哭泣,我們也不可能因熱戀而狂喜。我們固然不會因親離子散而愁苦,我們也不可能因共享天倫而愉悅。我們固然不會因名落孫山而哀悽,我們也不可能因求職被錄用而雀躍歡欣。 一個沒有歡笑哭泣,沒有愉快哀悽,沒有喜樂、愁苦,沒有希望、失望,沒有意 氣昂揚、挫折低沉的人間世界。人將被貶值為電腦,一個只會思考、推理、計算的機器,存在於純邏輯的領域,人生還有什麼滋味?看見藍天白雲,紅花綠草,春霖秋楓,也不會有喜悅的情懷向上帝說讚美你。經歷鶼鰈情深,天倫之美,恩福滿滿,也不會有感恩的心情向上帝說謝謝你,人生還有什麼樂趣? 我情願有哭泣來襯托歡笑的寶貴,有失望來對比希望的美麗,有愁苦來反襯愉悅的真實,人生才會顯得多采多姿。我更希冀有一種人生的老練,來面對情感世界的波濤──以積極的態度來處理人生的哭泣,以正面的技巧來承受人生的愁苦。如果能練就一種上乘武功──以高度情感智慧來創造人生,多一點歡笑少一點哭泣,多一點希望少一點失望,多一點瞭解少一點誤會朋友,那可真是人間天堂了 ! 情感智慧(EQ)成為近五年來許許多多人探討的熱門話題。自從高曼教授提出情感智慧的論點以後,很多人覺悟到EQ可能比IQ對人生成敗更具決定性。 本期飛揚雜誌略為探索情感智慧與基督教信仰的交集點,試圖說明信仰可以美化我們的人際關係,提升我們情緒處理的能力,並加增我們求取較大幸福的情緒智慧。加拉太書五章22節所提聖靈所結的九種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都是屬於情感的範圍,也是一個成熟的基督徒生活與生命中該有的情緒表達。 上帝的恩惠的確是我們情感智慧成長的最佳酵素!在基督裡的新生命、新思想,引動了美好情緒的可能性;它也是美化人際關係的重要滑潤劑。信仰基督果然是提升情感智慧的極大助力呢。

EQ大補帖

情緒發展健康的孩子,具有較高的EQ。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機會也較大。 我的父母親是鄉下人,不識字,當我年輕時常常想,若是我父母是知識份子該有多好,我就會以他們為榮。記得有一次,我父親到學校來找我,我好尷尬,同學問我他是不是我父親時,我竟支唔以對。現在我也身為人父,想起這段往事,心中十分愧疚,為自己曾以父親為恥的錯綜情結深感自責。為了避免兒子重蹈覆轍,只要他們有同學朋友在場,我一定避得遠遠的,不希望兒女帶著一顆愧疚的心步入成年。」 「每當我稱讚別的孩子時,我的女兒就故意與那孩子疏遠。我偶爾好意建議她向某某同學請教功課,她卻不肯接受,反而不願理睬那位聰明的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她不肯虛心向人求教,卻總是排斥比她好的同學?」 看了上述兩個例子,你有什麼感想? 高EQ者的特質 最近學術界和教育界出現了EQ這新名詞。提到智商(IQ)高的孩子並不見得會擁有更成功快樂的人生。比智商更具決定性的是情商(EQ),也就是情感智慧,或情緒智慧。雖然EQ定義仍在尋求、琢磨、和實驗比對中,EQ的測試也正在發展階段。不過,一般專家認為高EQ的人有幾項特質:就是認識瞭解自己的情緒走向,較能有效地掌握情緒,並適當地溝通表達情緒和感受。不壓抑,不爆發,不轉移,不為情緒找藉口,不因自己情緒失控責怪別人。同時也尊重別人的感覺,不質疑,不輕看,不取笑別人的主觀經驗。而且對別人的快樂、痛苦等各種情感充 滿了體恤,感同身受,從而培養出愛人如己,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高貴的情操。 接納自己是關鍵 輔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情緒,有效地處理情緒,是幫助孩子接納自己很重要的一環。一個人能接受自己,才能接納別人,才可能有良好的人際互動。不能接受自己的人,很難欣賞別人,信任別人,更談不上接受別人的愛。人際關係呈現僵化、疏離、孤立、緊張甚至羞愧的現象。前面兩個例子中,那位後悔的父親,和不願向人討教的女兒,都不能自由地享受父子朋友和諧的關係,乃是因為他們無法接納自己。 那麼為人父母者如何可以幫助孩子接納自己呢?且讓我們先看以下反面的例子,父母如何否定孩子的感受,用意雖好,卻傳達了一項致命的訊息,就等於告訴孩子:「你的感受不對,你這個傻瓜,讓我告訴你,你應該如何感受。」 親子感受的互異 孩子:「媽媽,我好熱!」 母:「什麼?天氣這麼冷,怎麼可能好熱?把夾克穿上,少囉嗦!」 孩子:「爸爸,我的烏龜死了。嗚…」 父:「唉呀,我以為什麼天大的事,只不過是一隻烏龜,再買一隻不就行了。」 孩子:「我好睏!」 母:「你這個人怎麼搞的,才剛睡醒怎麼又睏了?你就是喜歡找麻煩,快穿上衣服,我們要走了。」 孩子:「我真的好睏(開始大聲) 母(不耐煩):「你真討厭,走開!」 孩子:「這個節目好難看,so dumb!」 父:「別這麼說,這節目很富有教育性,你應該多看這種節目,別一天到晚看你的…那才dumb呢!」 瞭解孩子的感受 有的時候父母忘記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縱然他年紀小,見識淺,人生閱歷有限,雖和父母不同,卻有他個人的想法、喜惡、和感受。父母出於善意,希望孩子免受許多成長過程的痛苦,常常提出忠告批評。像那堅持要孩子穿夾克的母親,有時為了省麻煩,沒有弄清楚真正的情況。也許他剛才玩瘋了,所以熱得滿身汗。也許外婆替他在裡面加了兩件衛生衣。有時沒聽明白可能話中有話,烏龜死了,其實他是說:「我好傷心,需要安慰,或需要有人和我同聲一哭。」 父母急於抓住機會教育孩子,為他們指出一條正當的路,卻忘記了「學習」可以透過不同的途徑。適合你的學習方式,不見得適合你的孩子。父母親愛子心切,卻疏忽了孩子的感受。試想,每當孩子表達他們對世界、人、事、物的看法或感受時,做父母的總是有一番批評、指教、糾正、或取笑。每當孩子告訴父母,他們覺得「無聊」,「好煩」,「氣死了」等負面情緒時,總遭致父母一番訓誨或奚落。久而久之,孩子難免下結論:「算了!反正無論我講什麼,媽媽都有更高明的看法。」「不管我的感受如何,爸爸都不以為然,總要試著說服我,證明我還小,什麼都不懂。」在這樣的自我對話中,自我形像日益低落,步入成年後,不自覺地會以外在的成功或別人的讚譽來肯定自己,若缺乏這些,便不能自我肯定,變成一個不能接納自己的人。當生活遭遇逆境時,辛苦堆砌的自我形像瓦解,頓時陷入痛苦的深淵中,無力自拔。 尊重孩子的感受 要幫助孩子接納自己,不妨從接納他們的感受做起吧!讓我們重寫前面的對話。 孩子:「媽媽,我好熱!」 母:「讓我看看你穿多少,哇!穿這麼多,難怪會熱囉。來,脫掉夾克,等一下冷了再穿上吧。」 信任孩子有辨別冷熱的能力,他覺得熱的感受是沒錯的,雖然媽媽覺得不熱,不表示他也不熱。 孩子:「烏龜死了。嗚…」 父:「唉!多令人傷心,牠是你的好朋友。」 傷痛的感覺一旦被分擔,已是癒合的開始。 孩子:「我好睏!」 母:「哦,你睡了午覺還睏。嗯,讓我想想,要不要先靠一會兒再穿衣服?」 也許你很難瞭解,也不一定同意,但感受是不需要爭辯的。 孩子:「這個節目好難看。」 父:「你似乎很不喜歡這類節目,告訴我,你喜歡那個節目?」 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感受,給予適當表達情緒的空間,是幫助他們接受自己最有效的方法。一個情緒發展健康的孩子,具有較高的EQ,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機會要比EQ低的人大得多。而彼此尊重的基礎,來自於聖經對人的身份、地位、價值的肯定。離開了真神話語的啟示,這個世界就成了適者生存的競技場,各人看自己比別人強,又何況是父母眼中少不更事的孩子,當然談不上受尊重了。 人人受造的尊貴…
Read more

心中路

耶穌是路,人的生命之路。跟著耶穌走,人就看到了路。 我的弟兄,你獨自一人走了。 你離開了我們校園──慕迪聖經學院,沒有告訴老師和同學,也沒告訴我。我們找了好幾天,到處打電話找你,但總是找不到,心裡又焦急又沉重。一周以後才聽說,你走了,走前你告訴了學校裡負責外國學生的部門。 我們的老師很傷心,他說你是這所學校多年來第一個悄悄地走了的弟兄。他又說,這一定是我們有什麼錯,我們沒有關照好我們的弟兄。老師們為此並開了會。而我們則既震驚又慚愧,驚的是慕迪這所世界著名的聖經學院留不住你的心,愧的是我們是你的弟兄姐妹卻不了解你的心。好長一段時間裡,我們六七個華人同學總希望能突然又見到你,我們見面常互相打聽你的消息,卻沒有人知道你到哪去了。 不告而別 你在哪裡呢?我的弟兄。在櫻花如雲的島國日本,還是在木棉似火的大陸南疆?你是在向人傳講那古舊的福音,是在餐館打工,還是在一盞明燈下與嬌妻講你心中那揮不去的惆悵和內疚?在靜悄悄的黃昏和黎明,你是否懷念我們──你在異國的弟兄和昔日同學?你知道嗎?芝加哥河畔,密西根湖邊,有一個人思念你。他是你永遠的弟兄。 我的好兄弟,你來去匆匆,可曾看清了前面的路? 知道你走了,我起初心裡挺不是滋味的,覺得你不夠意思,再怎麼說也該打個招呼啊。雖然你我相處只有三、四個月,但同學一場,總有幾許未了情該敘一敘,至少,你該讓我道一聲多保重。 在為你禱告中,主責備了我。我沒有資格責備你,雖然與你相處中我也付出了些兄弟之愛,但我不肯像耶穌那樣為你捨命。主讓我體諒你的難處。你來慕迪本來就難,離開更不易了。既然如此,不辭而別又有什麼了不起呢?我不該計較那一 點點禮道而傷了弟兄的感情,我要為你繼續走在主的路上而祈禱。 兄弟,你來了,你走了。你一來一去都牽動著你弟兄的心。 相識情景 你是踏著冰雪來的,正是芝加哥最冷的季節。你在祖國的南疆長大,沒見過這大雪飄飄北風呼呼的陣勢。好冷,真可怕,你後來對我說。我忘不了第一次見到你的情形﹕那是開學一個禮拜後的一個早上,在圖書館205教室前的走廊裡,我看見了你在東張西望,一張我在同學中沒見過的東方臉,沒睡醒似的。 沒錯,準是新同學!弄不準你是日本人還是韓國人,忙問你是否講中文。你用英文回答說你來自中國,今天早上才到。你會講中文哪!啊,太好了!「你也是中國人!」我們共同用中文發出的疑問,一下子就把陌生感一掃而淨,我覺得你立即就成了我的朋友。真想按美國人的習慣擁抱你一下,可是不敢。你才來美國,怕把你嚇著。再說自己也不習慣這麼去表達感情,我們中國人含蓄,不作興那一套。我只好用我表達感情的最強烈方式拍拍你肩膀說,「太好了!」 喜遇鄉親 真是太好了!你是在慕迪我遇見的第一個來自祖國的男同學,也是我在慕迪學習兩年半中遇見的唯一來自大陸的弟兄。你知道嗎?就像梁山的那些好漢似的,我一個人孤單單的時候,說了不知多少遍愁煞我也?今天終於見到了你,且是一條硬梆梆的漢子,我怎能不樂上眉稍,怎能不叫一聲「哇!高興死我了!」 不久我們就成了朋友。我們一起談了許多。慢慢地我才知道,你來讀神學的這條路走的很不容易。你講你費了好大的勁才辦下簽證,借了幾萬塊錢,又把在銀行一份薪水很好的工作辭了。你剛剛結婚,連蜜月都沒顧上過,只顧忙著跑簽證。新婚七天後,你就來了美國。 那天,我們一同走出慕迪大教堂,在拉塞歐大街的人行道上邊走邊談。我對你又增加了新的了解。你出生于基督教家庭,上大學時,在外國教師的影響下逐漸認識基督教。你信有神,但對耶穌是不是神你拿不準。我欽佩你的坦誠,也為你擔憂,你前面的路可怎麼走啊? 耶穌是路 其實我們哪裡有什麼路呢?我們肉眼看到的路都是死路──通向死亡的路。只是當耶穌進入心中時,我們才有了一條心中路。這路就是耶穌。耶穌是路,人的生命之路。跟著耶穌走,人就看到了路。只是這條路不尋常,它是由十字架鋪成的。人走在上面,必須親身背上十字架。 那一次在你的宿舍裡我們倆談心,談到慕迪是培養傳道人的學校,談十字架之路是小路,談作一個傳道人必須有勇氣捨棄自己。這次你講到了你的難處。你說你想在慕迪讀完書後,再讀一個工商管理的學位,掙些錢早點把欠別人的錢還清。你說:「我不想當傳道人。」過了一會兒又說﹕「試試看吧。」 我鼓勵你一定要有信心當一個傳道人。今日想起來我的話說得不妥。本來你背上的擔子已經不輕了,我不該又加添些重量。真對不起你。有個聖徒說,若是主沒呼召你出來傳道,你作傳道人,那是對神的冒犯。那時要是知道這道理我就會告訴你﹕「不要緊,我的弟兄,你耐心地等待。若是神沒有呼召你作傳道人,即使從慕迪畢業,你照樣可以去讀書,不必內疚,只是別離開神,在神賜給你的崗位上服事主。」上帝的兒女,個個都要傳道,但不一定人人都作傳道人。 慶祝生日 那時你特別想念新婚的妻子,作為一個過來人,我能理解。你為她能來美與你相聚而禱告,我們也都為此事祈禱,但是她的簽證老是辦不下來,你挺失望的。一大堆的英文書與讀書報告又攪得你老頭痛,你的英文詞彙比我多多了,但你上課時還是聽不懂,特別是有個來自美國南方的老師的口音,你怎麼都聽不明白。 留學來美國的人都知道,最初那幾個月不好過,都得熬。好幾位老師和同學都想幫助你熬過第一個學期。於是就有了你的生日聚會。我們中國學生不像美國學生不時來個什麼「驚喜聚會」,但為了你我們破例了。那天我們把能請到的老師和美國同學都請來了,華人學生都來了,為你過生日。 你吹熄了蠟燭,切開蛋糕,又聽大家拍手唱「祝你生日快樂」,中文英文的都有。這時,我看到你的確驚喜了,眼睛中有晶瑩的淚花,我非常快樂,也略有點傷感,今天本來該有你新婚的妻子站在旁邊,親口吃你切下的第一塊蛋糕。 但無論如何,在你生日的時候,你有你的弟兄姐妹和你在一起歌唱,天上的神還在看著你,你不該太孤獨。你知道嗎,在慕迪兩年多,這樣正式的生日聚會,我們只舉行了一次。其實我們不是想熱鬧一番,只是想借著這個機會讓你和老師同學們熟悉一下,使你在這個時候不那麼想家。我們也想告訴你,我們是弟兄姐妹,在你困難和孤獨的時候,我們願和你站在一起。 但你的心結最終還是沒有打開。你終於還是走了。 盼行主路 老弟,雖然你走了兩年多了,但我始終忘不了你。有句話我一直想親口告訴你﹕「兄弟,不要以為你失敗了,不要想上帝有一天會為此而懲罰你。千萬不要這麼想。要相信,你的主是慈愛的主,祂憐憫祂兒女的軟弱。也許你離開了慕迪正是上帝的美意,因為祂沒有呼召你作傳道人。」再說,誰沒有過失敗呢?按照世人的標準,敗得最慘的莫過於我們的主耶穌了。祂是上帝之子,卻被釘在十字架上,並在死前大聲呼喊﹕「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耶穌死了,耶穌問天父為什麼離棄祂?但上帝沒有離棄祂,三天後祂復活了。上帝立祂為主為基督了。我的弟兄,天父怎樣看顧耶穌,祂也怎樣看顧你。只要你走在主的路上,前面就有光。 你走後我去過你的寢室,發現你把從國內帶來的一些東西都扔在這裡了,但把一個姐妹送你的中英文聖經帶走了。你帶著聖經走了,這給了我很大的安慰。只要你心中能放得進聖經,沒有什麼能擋住你前面的路──上帝要你走的路。在那條路上,上帝與你一同行走。 弟兄,時間不早了,我們上路吧。

刀子口豆腐心

智慧人說話,是說他們該說的話;愚昧人說話,是說他們想說的話。 是否曾在小說或電視劇中見過以下的劇情: 父母或配偶張牙舞爪的怒目中,帶出苛刻犀利的言詞,把兒女或另一半批評得體無完膚,然後卻又露出滿臉無辜,無限懊惱的神情向對方輕描淡寫的說:「哎呀,我這個人向來就是刀子口,豆腐心,有話直說的,你可要體諒我的有口無心,別把我的話放在心上啊。」說得似乎理直氣壯,而挨罵的一方早已心裡淌血,氣得七竅生煙。接下來的場面當然是可想而知了。 事實上,這樣的情節不只是出現在小說或電視劇中,我們週遭的環境裡,因類似的對白而鬧得烏煙瘴氣的也屢見不鮮。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何以有顆柔軟潤滑豆腐心的人,偏偏會有一張鋒利尖銳的刀子口呢? 刀子口的殺傷力 正是因為刀子口,豆腐心的誤導與迷思,在許多家庭中,大家想當然爾的以為親情可以超越任何的言語傷害。與朋友相處時,更有人天真的相信,友情可以承受任何無心的批評。於是曾幾何時,許多夫妻有如棲身於「咆哮山莊」,親子關係也危機四伏,好友更形同陌路。起因往往是大夥兒們一昧的以情感掛帥,舉著關心與愛心的旗幟,便盡情的暢所欲言。好像自恃有一顆豆腐心,家人和朋友理當包容其刀子口的威力,而忽略了我們即使有滿腔的熱血,仍需要以智慧的表達方式來抒發,才能達到圓融與和諧的效果。 君子不失言 然而究竟什麼是智慧的情感溝通呢?簡單的說,就是認清適當的對象與合宜的時機。柏拉圖說:「智慧人說話,是說他們該說的話。而愚昧人說話,則說他們想說的話。」孔子也曾說:「可與言而不與之人,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君子不失人,亦不失言。」如此看來,若盼望自己能擁有智慧來表達心中的情感與想法,便不能被自身的情緒或偏見所控制,更不可單憑一時情感的衝動而意氣用辭啊! 及時的智慧勸勉 猶記得多年前,當我的兩個孩子都還在牙牙學語、緩緩學步的年齡,每逢自己心煩氣燥時,便不自覺的對著孩子們脫口而出:「你們好煩人喔!」有一回,先生誠懇地對我說:「現在孩子年紀還小,不懂得妳這句話的意思,但等他們長大了,經常聽見媽媽說『你們好煩喔』,一定會認為自己是個惹人厭、不受歡迎的人,對他們自我形像的發展恐怕不好呢!」 當時覺得先生真不體貼,非但不體恤我的辛勞,還挑剔我無心的嘀咕之言。正想發火之際,先生摟摟我的肩,溫柔地看著我說:「我知道妳在家裡打理許多事情,又要照顧孩子很辛苦,有時心情會煩躁。下回心煩的時候,不妨說:『我今天特別累。』或說:『我今天忙壞了,真是疲倦!』這樣我就知道妳的狀況,會多陪陪孩子,讓妳可以休息一下。」 漸入佳境的溝通 先生在愛中的體諒與疼惜,不但挪去我心裡的疲憊和挫折感,而且提醒了我對孩子該有的尊重與耐心,漸漸改掉了只顧自己發洩情緒的口頭語。也學習多體諒孩子的感受,並儘量用正面與積極的言詞和孩子溝通。如今看到兩個身心健康,活潑快樂的兒女,心想當年若非先生的提醒,也許現在家裡會教出一對滿口「好煩喔」的小兄妹呢! 向來木納的先生,因著對妻子兒女的尊重與愛護,自然流露出滿有智慧與溫馨的勸勉。不但讓我心中得到關愛的滋潤,也令我深切的體會到聖經中箴言 9:10說的「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的真義。由於內心真正認識神的權能與偉大,本著敬畏神的心,自然生發出有智慧的言語和行為,情緒的掌控與表達也不例外。 敬神愛人的流露 因著敬畏神,便會尊重祂所創造的每一個人。如此,我們對待家人和親友的態度,自然不會太過率性,而能自我約束。夫妻間或親子間的互動,也會有改善。多講鼓勵、讚賞、與建設性的話語,少講尖酸刻薄的傷害性話語。 當我們真誠地與神同行,隨時順服聖靈的提醒與帶領。不但我們的內心能反映出神的美善溫柔,言語行為也能與內心互相呼應,時時流露對人的關懷與祝福,便不會一再地演出「刀子口,豆腐心」的鬧劇了。

情琴四弦

與自己相處,真不簡單!和別人共存,學問太大!要面對壓力,小生怕怕!有上帝同行,信心滿滿! 發脾氣,簡單!每一個人都會。可是該對誰發,什麼時候發,為什麼發,怎麼發,這就大有學問了。 這種學問也就是所謂的「情感智慧」。 那麼您的情感智慧到底有多高?不妨試試看回答下面的問題,給自己作個簡單的評估。決定回答「是」或「否」的標準是一貫性(consistency)的高低。簡單地說,就是絕大多數的時候您覺得「是」,您就勾「是」,反之亦然。現在您就可以開始做答,請記住,誠實的回答才能得到正確的評估。 回答完所有的問題後,將所有「是」的數目加起來,如果總數在十以上,就表示您的「情感智慧」極高。【註1】如果總數在十以下,好消息!因為不同於智商的是,「情感智慧」是可以增加的。 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年齡,與不同的人相處,和面對新的工作挑戰,我們在情緒上都有需要做調整。有時是微調,有時是重調。情緒失調就如同琴弦失調,不但無法表達人生樂章起伏的美,也枉費了造物主的匠心獨具。 「情感智慧」高就如同調好的琴,隨時可奏出感人的音樂。「情感智慧」不夠時,就如同失調的琴,永遠無法奏出真正的原音。因此說「情感智慧」是美好人生的起跑點是一點也不為過! 在前面您做的自我測驗中,測驗了您在四方面的「情感智慧」。您是否準備好做一些調整? 自我接納 第一根「情感智慧」的弦是「我」──對自我的認識、接納與肯定,第一到三題。 認識真正的自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俗語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使徒保羅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而應照著神給你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馬書12:3﹞無論高估或低估自己都於己無益。要真正認識、接納與肯定自己,建議您: 做性向測驗; 認識造你的神; 聽聽好友對您的評語;寫日記,將您每天的感受真實地記錄下來,一段時間後用旁觀者的角度來認識日記中的自己。 愛人如己 第二根「情感智慧」的弦是「你」──人際關係,第四到六題。 聖經中所說的愛人如己,人真的能做到嗎?中國人常說的將心比心,與人類行為學家所說的同理心其實是指著同一件事。愛人如己不但做得到,並且美好人生中三樣不可或缺的其中之一就是愛人。另外二樣就是愛神與愛己了。 考菲博士(Dr. Steven R. Covey)認為若要過一個有內涵有果效的人生,在人際關係上有二樣可供您參考的建議: 與人共處,不是我贏你輸,也不是你贏我輸,而是以雙贏為原則? 先瞭解別人,再尋求別人的瞭解兩個人若團結起來,力量絕對超過兩個人各自單獨奮鬥,這也就是所謂的「合超效應」(Synergy)。【註2】 您不妨試試看這些建議,在您與人相處共事之前,將您人際關係之弦調好,相信一定會奏出美好的友誼之歌。 舒解壓力 第三根「情感智慧」的弦是「它」──對壓力與衝動的調適,第七到九題。 面對壓力與衝動,您是如何去舒解它們的?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11:28﹞ 您試過嗎?您信得過耶穌對人的應許嗎?若不將你的重擔卸給祂,再努力工作,壓力也不會減少一分。喝再多的酒,問題也不會自動消失。 針對這個現代人的通病,海柏博士 (Dr. Bill Hybles)的建議是─愈忙就愈不能不禱告(Too busy not to pray)。壓力愈大,衝動愈強,就愈要回到神的面前禱告,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7﹞ 人生目標 第四根「情感智慧」的弦是「神」──人生目標和價值觀,第十到十二題。 還記得我決定信主的那一天晚上,突然覺得一切豁然開朗,看什麼都覺得特別親切可愛。兩個小時之間,可以使我從對人生充滿疑惑到充滿信心與盼望,這種調整改變,我相信除了神,沒有別的力量可以做得到。 根據研究報告,平均年齡愈高,「情感智慧」也愈高。因此更證明了情感智慧是會增加的。今天就試試使用一個上述的建議,用在您自己或所愛的人身上。下回等您再做一個類似的測試時,成績單可能就不需要再藏起來了。…
Read more

母鹿的蹄

後蹄與前蹄一致,心智與心性合一,你可以攀爬任何人生高峰。 有一位傳道人說:「每一個人身上都應該有兩個口袋,一個口袋寫一張紙,「我是塵土所造的。」,另一個口袋,「這世界是神為我所造的。」 言簡意賅,卻是玲瓏剔透,充滿人生哲理。這句話根據的是聖經創世記2:7 和詩篇 8:5-8人是塵土所造的,所以沒有什麼可驕傲的。 如果有人問,為什麼神在創造萬物時最後才創造人?答案就是:當一個人洋洋得意時,別人可以說,「神造萬物時,蚊子都比你先受造呢!」。人是按神的形像所造的,因此人「能」管理大地萬物。「能」是具備了基本條件,不是「會」。從「能」到「會」,是要在逆境中逐步爬升,學習飛揚,才能提升到體會「這世界是神為我所造的」的境界。過程不容易,不是一蹴可及,而且失敗的機會很多,是不是能避免或減少錯誤呢? 名駒迅雷登山 迅雷是一匹名馬,走起路來昂首闊步,英姿煥發,人見人愛。它參加過許多比賽,得過很多錦標,富裕的主人深深引以為傲。通常除了訓練的馬師和主人外,別人不准騎它,只有主人最好的朋友或極重要的客人,偶而才有機會試試迅雷,做為坐騎。 有一次,一位重要的客人幸運地借到迅雷,騎著牠與其他一群人到山上一處露營營地。路遙知馬力,迅雷一路領先,一枝獨秀,不愧是訓練有素的名馬。進入山區以後,山路開始狹窄陡峭,崎嶇難行。到了一處交叉路口,嚮導把一群人分成兩組,一組走捷徑,繼續走陡峭的小路。另外一組繞道而行,迂迴走比較平坦的路。出乎這客人意外的是,迅雷也被安排繞道而行,不能走捷徑。 後蹄緊隨前蹄 「是不是迅雷是名馬,捨不得它爬山太累了?」客人很不解地問嚮導。「不是的,迅雷常常參加比賽,賽跑幾乎沒有對手,因此體能絕對不是問題。只是牠長期的在平地行走,在平地上受訓,現在山路凹凸不平,路滑險隘,恐怕會馬失後蹄, 造成意外。」嚮導回答。「那其他的馬不會馬失後蹄嗎?」客人仍不死心的問。 「馬有四隻腳,眼睛看著路,前腳自會落在安全穩當的地方。可是後腳沒眼睛領路,怎知要踩在何處?一腳踩空,踏在滑石或窪洞,在陡坡時就易造成意外。經常走山路的馬,後腳會本能地穩穩踏在前腳所踩的地方,因此不會有問題。迅雷經常賽跑,這後腳跟住前腳的本能,在平坦的跑道上賽跑並不需要,長久不用,就難免會有閃失。要登高,不在乎速度,重要的是後腳要能跟住前腳啊。」 母鹿穩行高處 人在逆境中上揚,要領也是一樣。詩篇 18:33說「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在高處安穩。」英文欽定版本譯成中文可作「他使我的腳如鹿的蹄,使我站穩在高處。」聽說動物中,母鹿最有本事後腳穩穩地踏在前腳落腳之處,因此最會在陡坡登高行走,是大自然的奇景之一。我上班的噴射推進研究所是在熱鬧的帕沙迪那市,依山而建,緊貼著 Angel Crest Park。夏天鹿會從山上走進所裡,成群結隊大大方方地在所裡的馬路上走。遇到這種時候,大家開車必須小心翼翼,慢慢跟著,以免驚嚇他們。 有一次傍晚離開辦公室,打開辦公大樓大門,一隻母鹿帶著五隻小鹿,就在大門口階梯,六隻鹿近在咫尺,十二隻鹿眼瞪著你,上班能有此奇景,煞是難得。 然而更難得的是,欣賞鹿在陡峭的斜坡上行走覓食,詩篇18:33的情景頓時浮現眼前。它們先是揚頭四處觀望尋覓,找到目標時,只見輕輕鬆鬆蹬幾腳,眼不眨一下,似乎不費吹灰之力,身體已升至數尺之高。那麼細的腿,在險坡上健步如飛,如履平地, 真是奇妙。人生逆境也如陡峭山路,我們若有母鹿的蹄,登高豈是難事。然而詩篇18:33「母鹿的蹄」指的是什麼呢? 心性心智分割 創世記記載神按著祂的形像造人,不是說我們長得像神,而是說我們有一個像神一樣會了解,會思考的mind(中文可譯作「心智」),和像神一樣有感情,有感覺的heart(中文可譯作「心性」)。何以見得呢?因為神造人以後,接著就讓我們知道,有神的形像的人會做什麼。 亞當的第一個工作是為動物命名,這是心智的工作,認識,了解大自然。亞當的第二件事情是認識夏娃,亞當說,「她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這是心性的表現,能夠感覺和愛。人在逆境裡,能夠克服困難,力爭上游的雙蹄就是心智和心性。只是心智和心性經常背道而馳,步伐不一致。例如有人分析事情鞭辟入裡,處事卻膽怯懶惰;有人滿腔熱血,卻缺乏知識,有勇無謀。前者是書呆子,後者是莽夫。人生多少契機是失誤在「我知道該怎麼做,就是做不到」,「我明知不該做的,真後悔做了」,「要是多了解事情真象,就不會那麼莽撞了。」都是後腳跟不上前腳,結果失足跌倒。人生成敗,也許關鍵就僅在一個「心」字 (心智和心性)。 完全存乎一心 有人問,什麼是人一生最值得努力的目標? 甲說:「一雙銳利,能看透事物的眼。」 乙說:「有知己的朋友。」 丙說:「有好的鄰居。」 丁說:「有預測未來的智慧。」 戊說:「一顆好的心。」 答案是:「一顆好的心。因為一顆好的心包括了一切。」 又問,什麼是人一生最要避免的? 甲說:「一雙邪惡的眼。」 乙說:「邪惡的朋友。」 丙說:「不好的鄰居。」 丁說:「借錢不還的人。」 戊說:「一顆壞的心。」…
Read more

同舟共濟

分擔的重擔是一半的擔子;分享的快樂是雙倍的喜樂。 自從開始晚上工作後,不但生活作息日夜顛倒,也連帶犧牲許多社交活動,與朋友碰面或電話聊天的機會大大減少,教會團契聚會首當其衝從此告別。要趕主日上午的崇拜,也在上帝與周公之間拉扯掙扎,不少次就向我異常的生理時鐘俯首稱臣,倒頭繼續大睡。 即使戰勝瞌睡虫,勉強撐開惺忪雙眼參加崇拜和主日學,一結束後就形色匆匆的急著回家,補上一兩個鐘頭的午睡,然後整裝出發,不是約會逛街,而是上班去也。因為小女子的工作時間不僅日夜顛倒而已,對週末與週間的定義,還與芸芸眾生完全相反。所以在大家精神飽滿的崇拜讚美,然後興高采烈的交通聊天之際,我卻萎靡不振,魂遊象外,或是根本芳蹤杳然,不見人影。 待論到我的「週末」來臨時,眾英雄好漢白天工作努力打拼,晚上則精疲力盡只想休息,要挪出時間陪我串門子,大概得用牙籤撐著眼皮才有可能。不過,這點基本敏感度我還是有的,所以就盡量學習獨樂樂,不去打擾別人。 孤立岸邊人 如此過不多久,我悚然發現原本在人際關係上就被動內向的我,逐漸成為危險的教會邊緣人。雖然我還是每週固定參加事奉,與弟兄姊妹寒暄問候,但是卻未深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全然不知。愈來愈多陌生的面孔在我眼前出現,碰個正著靦腆微笑後,便趕忙擦身而過,專注下件事情。 以往擔心與教會肢體間往來頻繁,容易介入蜚短流長裡。現在我卻甚麼都聽不見,和人也聊不起來。第一次瞭解「閒聊」有其特定的基礎與功用,竊竊私語,交換情報的兩者之間,需有某一點的共通與親密,才能引發談論的興緻。暫且不論其內容往往貶多於褒,無甚造就人之處,但是在一個自己參與的團體中,對於任何軼事趣聞或內幕消息一無所知,如同進入澈底消毒的無菌空間,不沾世俗,卻毫無人氣。 更糟糕的是隨著人際關係的疏離,連事奉也受影響。我事奉的重點變成以事為主,人為次要,力求做得盡善盡美,堅持忠於職守,但是否觸摸人心,是否造就靈命,只好以「無從評估」為藉口,避免深思探究。一道看不見的圍牆,便在一週又一週的流逝中築高加厚。我依然出現在教會,依然參與事奉,但僅是忙碌的身體,與責任感驅使的工作表現。渴慕真道的靈魂悸動,我感受不到,苦樂同擔的共濟之舟越駛越遠,我卻孓然一身,孤立岸邊。 接獲救生圈 在這種逐漸隔離疏遠的情況下,一項我以前毫不在意,漫不經心,有時甚至視為無形負擔的活動,卻成了我的救生圈。兩年前,團契一位姊妹開始推動電話禱告網。當時身為同工的我雖也參與,卻是形式多過實質,並未切身感到肢體同心合意共禱的需要。偶爾因忘記而錯過時,口裡雖向禱告同伴道歉,內心卻暗喜省略一次沉悶的例行公事。 由於禱告同伴不斷更換,後來變成與師母一起禱告。不久之後,我便因晚上工作,影響對教會的投入與事奉而陷入困境。禱告單上的新名字越來越多,大部份人我雖見過,只是名字與臉孔總湊不起來。所以若要為他們的需要代禱,我能說的只是列在禱告單上的禱告事項:「某某弟兄在找工作。」「某某姊妹身體病痛。」該弟兄或姊妹的個人背景和具體需要,我卻茫然不知。勉強囁嚅幾句,諸如「求主帶領」,或「求上帝醫治」之類的公式化禱詞,便草草混過。深怕再說下去,會暴露我對他們現況的一無所知,甚至牛頭不對馬嘴,豈不更糗? 窘迫得舒解 幸好,一向就細心敏銳的師母,十分瞭解我的窘迫,卻未點破。而是在禱告前,先提起一些弟兄姊妹的近況,有時也順便談到家庭背景,以輕鬆自在的方式,引領我逐步進入情況。時間一久,縱使再怎麼被動懶散,再怎麼行色匆匆,最終我總能把名字與人對上,那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對這些弟兄姊妹,我已經漸漸有某種程度的了解,至少知道他(她)曾經有過或正在經歷某個問題。所以開口問候時,不會漫無目標,不知所云,甚至在能力許可範圍下,還能提供實際的幫助。 代禱見奇效 在這一年的學習代禱中,看到有夫妻在婚姻中不斷掙扎,當眾人憂心忡忡,不甚看好之際,他們卻行出幽谷,重見光明。有父母子女觀念互異而時起紛爭,雖然未能完全平息,但卻因獲得前往外地就讀的機會,使得緊張關係大為舒解。有人身體不適已經多年,並且日益惡化,甚至有生命的危險,在數次進出醫院後,苦候多時的移植機會終於來到,及時轉危為安。我個人則因申請身份頻生波折,過程曠廢,名額停滯不前,束手無策而心灰意懶。但在眾弟兄姊妹的關心代禱下,終究還是獲得批准,放下心中一塊大石。 神旨誠難測 然而並非凡事皆能柳暗花明,化險為夷。禱告未蒙應允,或問題未獲解決者,也不在少數。一位弟兄患了癌症,全教會殷切懇求,病況頗有進展,於是滿懷希望,原來相信一定能戰勝病魔。卻不料病情急轉直下,短時間內便撒手人寰,英年早逝。我在失望之餘,挫折感深重,雖知他已卸下世上勞苦,安息主懷,但頹然敗陣的心情,久久揮之不去。 另一肢體家庭失和,甚至動輒拳腳相向。接受大型手術後,理當安心靜養的她,不幸屋漏偏逢連夜雨,打工的配偶車禍受傷,原本不多的收入也隨之中斷。她的生活頓時陷入絕境,不得不絞盡腦汁,設法張羅。醫生囑咐好好休養的勸告,勢難遵循,無法完全康復的體力,也將威脅她重拾工作的計劃。人生境遇原本就有高低起伏,但雪上加霜,打擊不斷,連喘息的機會都成奢望,令人不禁懷疑,流淚撒種真能歡呼收割麼? 愛心相聯繫 我嘗試分析禱告結果的不同,想了解人的意念和信心,如何與神的旨意及帶領互動交流,但是卻不得其果,還弄得滿頭霧水,更加迷茫。不得不承認造物主深不可測,信仰本有其奧秘之處,有限的人無法完全領會。得到這個結論,並未感到沮喪,反而湧出敬畏之心。矛盾可促成更深入的探索,質疑可激發更迫切的追尋,在坦然面對「我不懂」「為何會如此?」的疑惑之後,我祈願自己能謙卑的投身於浩瀚無垠的永恆上帝裡,而非將上帝縮小局限在我狹隘的理智空間內。 我終於領悟,禱告搭建了一座橋,使我一步步重返屬靈之家。縱使我依然有許多人不認識,對教會團契的狀況也不甚瞭解,然而禱告提供了一個小小的立足點,在神面前獻上對別人的關懷,也領受其他契友對我的溫情。上帝的慈繩愛索,再度把我與祂的眾兒女緊緊繫住,攜手同奔屬天道路。

都是旗子惹的禍

…火速派遣一名旗手到車尾,打旗號警告有限號司機,當時天色未暗,能見度絕無問題… 轟然一聲巨響,緊接著,哭叫聲、驚呼聲、呻吟聲四起,現場血肉模糊,慘不忍睹。這是數十年前發生在美國東部的一次火車追撞事故,傷亡相當慘重。 視而不見 當時,一列滿載放學中學生的火車因引擎過熱、機件故障而暫停在鐵軌上。列車長知道他們停在不該停的地方,也知道不久之後就會有一班名為「無限號」的特快車駛經同一段鐵軌。在那通訊設備不發達的年代,列車長所能做的,就是火速派遣一名旗手到車尾,打旗號警告有限號司機。當時天色未暗,能見度絕無問題。 終於,遠處傳來有限號的汽笛聲,旗手又叫又跳、拼命揮動那「危險!立即煞車!」的紅旗,不料有限號雖然減緩了速度,卻沒有煞車的跡象,仍然轟轟轟轟地直衝而來。旗手趕快跳出車外,有限號司機也在千鈞一髮之際跳出駕駛室,兩人都保住一命,而兩列火車上的乘客可就遭殃了。 真相大白 幾天之後,在法庭上,法官問有限號司機:「你沒有看到旗號嗎?」「我看到旗手在揮黃旗,以為只是要我減速。」法官又問旗手。旗手說:「我明明是揮紅旗!」法庭當場測試,兩人都沒有色盲。 最後,法官要求旗手拿出那面旗子。這下子真相大白!原來,旗子本是紅色的沒錯,但經過風吹日曬,早已褪了色,遠遠看去,就像是一面骯髒的黃旗了。 上帝原本在人裡面安置了「良心」(紅旗),讓人在面臨誘惑或心生惡念時,能覺察不妥、感到不安而懸崖勒馬。當然,有時上帝也會讓環境、長輩、配偶或益友在我們生命中扮演紅旗的角色。 耳提面命 可惜的是,出於人性的軟弱,我們常對心中的紅旗視而不見,或聽任它污損毀壞、形同虛設。 聖經約翰福音第十四章十六、十七節題到,住在基督徒心中的聖靈是最有效、最有力的提醒者和守望者。祂是永遠與我們同在的訓慰師,可以讓我們明白一切的真理,且甘心樂意去遵行。 如此說來聖靈不只是命令我們煞車的「紅旗」,也能成為叫我們減速慢行的「黃旗」,更可以作指揮我們放膽前行的「綠旗」。

鹽的生命

明淨。晶瑩。沒有色的妝飾,沒有形的矯情,卻有著透明的生命,卻有著質樸的存在。 堅定。沉實。岩石般的軀體展示著始終不移的忠誠。 病魔的剋星﹔瘟疫的對頭﹔消毒的利器。正以壓邪﹔清以去濁。 為他的存在。生命的表現就是把鹹味帶給他人。存在的價值就在于賦予他物以美味。 犧牲的品格。面對沸湯滾油,卻挺身而出,勇往直前,赴湯蹈火。 為佳肴可口,美食噴香,雖粉身碎骨,形消體滅,卻萬死不辭。 鹽因為具有這樣的品性成了基督徒的象徵;而這品性與喧囂的塵世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塵世是浮華的。五光十色,光怪陸離;既然裡面沒有實在的生命,便只好把全部的勁頭都用在外在的包裝上。 塵世是輕浮的。瞬間萬變,晴雨無常;一個潮流方興未艾,另一個潮流已風起雲湧;沒有永恆的根基,就只能隨著有限事物的生生滅滅而起落。 塵世本就是罪的居所。既然正不在其間,邪也就成了標準;病態為美,殘缺為繩。一時間,蜂狂蝶舞,追腥逐臭。 自私是塵世的本性。如果自己的有限存在就是自己的全部,給予便是自殺。若是每個有限存在,都閉鎖在自己的有限巢穴裡,他人的進入就是對該有限存在的危脅。 索取是塵世的內在衝動。自我中心的存在,不能與其他存在和諧地共存於以無限為中心的宇宙裡。自我中心意味著我從合一的無限裡,割裂出一塊作為自我的存在。由此,我的存在是與他人的對立。我的增長必定是他人的減少。索取和掠奪是世界生存的唯一方式。 耶穌基督囑咐祂的門徒要做世上的鹽,以鹽無私的犧牲品格,化解塵世的自我中心本性,引進愛的滋潤。以鹽調味的美麗品質,為自私的世界,添加捨己的滋味。以鹽可消毒的奇異能力,為追腥逐臭的世界,貢獻防腐的力量。 明淨、晶瑩,是鹽的生命,也是基督徒的生命。 犧牲的品格、消毒的利器,是鹽的功能,也是基督徒的功能。

心靈的饗宴

我雖未曾住過皇宮, 但我能享受山峰峻嶺,青翠草原, 小橋流水,三月杜鵑,五月驕陽。 我雖未曾擁有名畫, 但我能觀賞野林青煙,雨後彩虹, 落日餘暉,滿山楓紅,雪花片片。 我雖未曾出席珍筵, 但我能品嚐葡萄的酸甜,芒果的美味, 橘子的清香,荔枝的甘甜。 我雖未曾聽過卡拉揚指揮樂團, 但我能聆聽松林嘯聲,海浪拍岸, 蜜蜂快飛,樹梢鳥語,秋虫長鳴。 我雖未曾與總統握手, 但我能觸摸嬰孩的臉龐,花瓣的細緻, 絲巾的輕柔,流水的婉約。

駐足高峰之後

一九九六年三月底,分別來自五個國家的八位登山者抵達尼泊爾,向領隊何羅伯報到,準備攀登世界最高點聖母峰。何領隊自一九九○年起,四年中四次登上聖母峰,並護送卅九位登山者一圓登峰之夢,是當時極負盛名的響導。 五度登峰的壯志 一九九五年,他曾試圖成為世界上第一位五度登峰的登山者,無奈因積雪過厚,被迫回頭。何領隊此番再來,準備更為妥善。隊中有兩位經驗豐富的助理嚮導,一位也曾登上過聖母峰。另外又雇了十一位肩負重擔的高山挑夫,由於他們在高地成長,較一般平地人能適應高山上稀薄的空氣。登山隊能成功登頂,全賴他們搬運所有的裝備。不僅如此,他們還要負責搭營、煮炊、開路、架繩等重要工作。 山情詭異多變 每位登山客要繳交美金六萬五千元,旅費與裝備花費還不包括在內。由於有挑夫的幫忙,這些登山客不用背負任何重物,只帶個人必需的登山器材。縱然如此,要登上海拔二九○二八呎的高地,絕非易事。 山上空氣稀薄到連直昇機都無法獲得足夠的攀升力,空氣中的氧氣也僅有平地的百分之卅十五。雖然已是春末,山上早晚的氣溫依然在華氏零下廿到六十度之間。遇到風暴吹襲時,溫度可能降至零下一百度。 體能的終極挑戰 處在這種極地環境,人體的各個器官很難維持正常的功能,不但行動遲緩,甚至連呼吸、思考、講話都會有問題。登山者就是要在這種身心極端考驗的景況中,試圖走完全程。為了讓登山者能較適應高山的環境,登山隊員都提前一個多月到達基地營(海拔一七六○○呎)。在基地營與位於二四○○○呎的第三基地之間,往返幾次,訓練登山者熟悉各種狀況。 由於環境惡劣,在高處留得越久,登山者會越加疲憊,甚至有生命危險。所以,登山者在基地營休息後,將密集地以五天的時間攻上山頂,然後迅速下山。在山頂與基地營之間,劃出四個前進基地,計劃每天向上挺進一個基地。山徑上不時可以見到數十年來遺留下來,登山者的遺骨。自一九二一年人類第一次站上聖母峰頂,到一九九五年止,已有一百卅位登山者殉難。大約每四位成功,就有一位死亡。 與死神共舞 一九九六年五月六日,何領隊率領著這支登山隊朝向目標前進。到第四天向第四基地挺進的路上,有許多人已經顯出無法適應的現象,一直到下午五、六點才拖著腳步抵達。這八位登山客中有人好幾天無法成眠、無法下嚥、呼吸困難、步履不穩、思路混沌。可是,他們無視於自己的狀況與沿途的屍骨,依然一心想要完成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宿願。晚上十點當他們開始朝峰頂出發時,每位登山者都分配到兩只重 6.6 磅的氧氣筒,每筒氧氣僅能維持五到六個小時,加上挑夫為他們在回程上預備的第三只氧氣筒,整個行程從出發、完成登頂,到回到第四基地,最長也不過有一天的時間。也就是說必須在隔天上午十點以前到達峰頂,才有可能全身下山,每個人都清楚知道超過時限的嚴重後果。 踏上峰頂 那個晚上,另有兩組登山隊和他們同時自第四基地出發,三組人一共卅三人緩緩地向山頂移動。他們要沿著瘦窄的稜線前進,左右兩側都是數千呎的斷崖,不容有任何的閃失,最後還要攀登高達兩百呎的陡直峭壁,路程的艱鉅與危險真是匪夷所思。 這一路上全是單行道,只要有一位步履緩慢,後面的人就全會被堵死。加上各隊之間溝通不良,架設繩索也無法有效分工,寶貴的時間就這樣地消耗掉了。在緩慢行進的過程中,陸續有人因體能不佳而放棄,其餘的人就這麼走走停停,到了下午一點過後,第一個人才登上山頂。許多人登頂前已經耗盡力氣,是靠著別人的幫助推上去的。何領隊在兩點過後完成登頂,創下第一位非山胞五度登上聖母峰的世界紀錄。 冰雪中的溫情 登頂的人都只在山頂作短暫的停留就匆匆下山,只有何領隊在山頂等候他的一位隊員。一年前,他曾與何領隊一起嘗試攀峰,因積雪過厚而功虧一匱。當這位隊員來到岩壁前時已幾近癱瘓,何領隊立刻下來,協助他踏上世界之巔。 這個時候,一場鋪天蓋地的暴風雪突然來襲,一下子就籠罩住了整個山峰。許多正在掙扎著返回第四基地的人,就此迷失在風雪中。而此時尚在山頂的何領隊發覺他也已耗盡力氣,再也無法把他的伙伴攙扶下山。他心裡清楚知道,他是永遠地失去了他的伙伴。 行向不歸路 何領隊奇蹟似地單獨在暴風雪中度過了一夜,天亮時雖然神智清省,可是手腳卻凍壞,無法自行下山。他孤獨地在世界的最高峰等待自己生命的結束。到了當天下午六點多,他吞了口雪潤潤喉嚨,然後透過無線電,以平靜的聲音告訴他遠在紐西蘭,懷孕七個月的妻子:「親愛的,我愛妳,好好睡,不用為我擔心。」 這一次,何羅伯率領的登山隊中,有三位隊員及三位嚮導登上世界之極,然而最後只有兩個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那一年,又有十二個人把自己的性命祭在聖母峰上。 結語 這些登山客真是痴得叫人難以理解,他們把全部的精力及工作賺得的財富全用在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努力上,卻似乎不曾想過,登上山頂只不過是整個過程的一半,對於精力耗盡的人來說,下山的路可能更為漫長。 多少時候我們不也和這些如痴如狂的登山客一般?只是場景從白雪紛飛,高聳入天的高峰,換成工作、學業、愛情,甚至嗜好。我們埋頭苦幹,拼死拼活地攀登另一種山峰,為的是職位、頭銜、利益或是擁有。難道說我們的成就一定要建立在那些有形之物上嗎? 當我們專注凝神地朝各人心目中的山頂前進時,總是有意無意地忽略周遭的事物。常常以為美麗的風景只有山頂才有。其實如俗語所說「一沙一世界」,即便是路旁的小草、亂石、積雪、山澗都可能美過一切,關鍵在於我們可曾去欣賞它們。身邊有許多看為是小的事情,如果我們願意付出一點時間去關心、去注意,或許我們上山的步調得為此一緩,然而這份生命的交流是深刻的,影響是長遠的。往往此時的收穫已遠遠地超過我們原先設定的目標。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馬可8:38) (故事摘自 Into Thin Air by Jon Krakau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