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Author: 優子
June 4, 1999
求你記念我。強盜臨終的懇求蒙允。 我會記念你。上帝立約的應許堅立。 多年前在一個聚會中,一位長輩回憶他年少時的經歷。他是在海外長大,年輕時隻身前往台灣讀書。在他十八歲生日的那一天,沒有得到隻字片語的祝賀,更遑論享受生日蛋糕或其它特別的慶祝活動。當時正值青澀年華的他,面對繁忙汲碌、一如往常的周遭世界,完全無動於衷的冷漠淡然,激動地衝到無人的海邊痛苦大叫:「全台灣那麼大,竟然沒有一個人記得我的生日。」 無人記念的孤島 他回憶這段往事時,臉上嚴肅的表情明確說明,雖然事隔多年,他都已成家立業生活穩定了,但少年時被人遺忘,無語問蒼天的憤然悽愴,依然隱隱地衝擊刺痛他。 當時聽到這段故事時,我十分不以為然,暗自斥之為強說愁的不成熟表現,以自我為中心的誇張反應。 「成千上萬的人都沒有過生日,」我心裡想:「為什麼要那麼自憐?」 那時的我意氣風發,對人生的未來極有把握,是自立自強的絕對信徒。對於發洩情緒的幼稚表現,多少有不屑一顧的傲然。特別是希望別人關心的要求,更覺得是把個人的不堪和軟弱,赤裸裸的呈現出來。我總是摀耳閉眼迅速抽身,避開如此窘迫的情景。 有人記念的生日 去年生日前後,收到朋友和家人的祝賀,卡片、禮物、蛋糕、問候紛至沓來。我一面開開心心的享受,一面卻悚然一驚,曾幾何時我已不再那麼瀟灑的認為靠著自己可行遍天下。現在我渴望別人的關懷,突然成為噓寒問暖的對象,使我高興滿足。那位長輩的感受,我在十幾年後才終於能夠體會。我們切盼與其他人互相對話交流,分享喜怒哀樂,再次證實自己是一個親密團體的一份子,有人在乎自己的存在,希望被人家記念。 記念的意義 「記念」這個詞在聖經出現不少次,其實基本的意思就是記得。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並不說記念,而是說記得某某人或某某事。所以「記念」引發我不同的感覺,不僅是沒有遺忘,存留腦海,而是更刻骨銘心的牽掛惦記,所有的精神心力都凝聚在一個對象的身上。但並非迷戀他人的遐思綺情,而是出於感同身受的關切,雖然未必都能付諸行動,因為有些情況我們不一定能夠具體表達任何善意,而只能放在心上,時時刻刻記掛著。 很多時候,我們要的就是記念,並不企求他人的實際幫助,只是希望他能慷慨地把心胸挪出一小塊空處,擺放我們的需要,也許能為我們代禱。儘管還是各過各的日子,但這份額外的掛心是一種分擔,讓我們知道某地某人心甘情願的與我們共同承受痛苦。雖然不會因此山迴路轉,困難問題並不就此迎刃而解。但至少我們知道,我們不是孤零零立在天地之間,踽踽獨行,自生自滅。 強盜請求記念 與耶穌同釘十字架的強盜,在生命的盡頭突然向祂請求:「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他是不甘心從此煙消雲散無聲無息,彷彿從未生在世上一樣?亦或他先前曾聽聞耶穌,而認出他即是救世主?不論如何,他把握了機會求主記念,卻萬萬不曾料到,臨終的呼求竟獲得如此慷慨的回應: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 上帝應許記念 創世記中,洪水過後上帝與挪亞立約,以彩虹做為立約的記號。祂說:「我使雲彩蓋地的時候,必有虹現在雲彩中,我便記念我與你們和各樣有血有肉的活物所立的約,水就不再氾濫毀壞一切有血肉的物了。」 上帝、耶穌的記念都帶來新生命的盼望。當自有永有的造物者念及受造之人,那是完全徹底的豐厚賜予。然而凡夫俗子的記念,也有其動人的鼓舞力量。 記念的力量 九零年八月份的時代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訪問在黎巴嫩被劫持的前美國人質富蘭克瑞德(Frank Reed) 。記者問他被綁架的心路歷程,獲釋回家的瑞德答道:「身為人質,我看到一件最重要的事實,關心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若沒有人關心,你真是非常的孤單。在我所碰到的人臉上,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他們往往看著我就哭起來,於是我的眼裡也充滿淚水。他們關心我受苦,我也可以感受到他 們的關心。」 許許多多認識或不認識瑞德的人,在他孤單恐懼面對煎熬之際,即使遠在迢迢千里之外,生活舒適安逸,但是他們並未忘記瑞德。不曉得有多少人曾在暗中記念過我們,但願我們都敢坦誠開口請求,同時樂意給予回應:「記念我」。
Author: 吳黃蓮英
June 4, 1999
我一直感到孤單寂寞,沒有人真正瞭解我,沒有人完全接受我,沒有人真正欣賞我。 於是,我離鄉背井,走了不少路途,留下不少蹤跡,為的是尋求心靈可以歸屬的居所,可以容納自己的去處。 直到那一天,在心靈的深淵裡,我聽見了,你在深淵發出的迴響,你的瀑布發聲,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我赫然驚覺,你是唯一能夠,了解我,接納我,欣賞我,的那一位。 你是唯一能夠,撫平一切的皺紋,擦乾一切的眼淚,治癒一切的傷痕的那一位。 就在那裡,你鑒察我每一項動機,你明白我每一個意念,你通曉我每一條思路。 我心靈沸騰的時候,我自憐悲傷的日子,就在那裡,你仔細地瞭解我,傾聽我, 你慈詳地環繞我,撫慰我。 就在那一刻,在你的亮光中,我找到了希望, 在你的豐盛中,我找到了生命, 在你的慈愛裡,我找到了永恆。 我不再感到孤寂,不再感到被誤解,我要用我的生命, 去認識自己,去接納自己,去欣賞自己。 我也要用我的生命,去認識你的意念,去接納你的意旨,去欣賞你的帶領。 我更要用你給我的盼望,去認識我的周遭,去欣賞你的創造,使今生變為永恆。
Author: 編輯室
June 4, 1999
Making the simple complicated is commonplace; making the complicated simple, awesome simple, that is creativity. Charles Mingus 把簡單的複雜化,那是平庸。化繁複為精簡,那是創意。 In my experience, the best creative work is never done when one is unhappy. Albert Einstein 據我的經驗,不快樂時絕無法產生富創意的傑作。 Creative people are more independent…
Read more
Author: 李順長
June 4, 1999
看見了晴空中小鳥展翼飛翔的英姿,人類的好奇心激起了非凡的想像力,如果兩臂裝上輕質的翅膀,是否也可以飛上天空?有幾個膽識過人的好漢,兩手插上羽翼,勇敢地在下坡道上快跑,嚐試一圓人類的青天遨遊大夢。 這個夢想傳遞了許多世代,直到萊特兄弟把內燃機的馬力轉換成螺旋槳的前進推力,把流過弧形機翼的空氣轉換成向上的舉力,人類終於實現了一遊藍天白雲的壯志雄心。 多神奇的想像力,多了不起的創意,多精彩的夢想,多偉大的成就! 夢想在歷史上留下刻痕嗎?夢想做個英雄創造時勢嗎?夢想出幾個點子解決人類苦罪懸謎嗎?漫漫歷史長廊許多英雄好漢想到了下列計策─ 快速擠進國家軍事力量核心。你得誕生在君王將相之家。 譁眾取寵以取得高知名度。你得犧牲良心和道德原則。 著書立論,開辦大學,創立學說。你得周遊列國增廣學識。 招兵買馬,建立起義本錢。你得有個富可傾城的老爸。 政見切合社會潮流,爭取群眾支持。你得和社會名流攀肩搭背。 以智慧過人取勝,贏得民心歸向。你得活到很老,IQ練到爐火純青。 結識首都有頭有臉的政治人物。你得善用裙帶關係。 有一個人 誕生在偏僻的小鄉鎮, 長大在貧寒的木匠家裡。 母親不過是個卑微的農婦, 職業只是個靠木工維生的勞工。 一生沒進過大學, 從來沒寫過一本書, 沒有任何基金會支持他的工作, 足跡局限在二百里以內。 卅歲開始周遊傳道三年半, 社會名流反對他的教訓, 跟隨他的只是幾個下階層人物, 輿論攻擊他, 沒有辦公室,他只好到處流浪。 他的朋友將他出賣給敵人, 經過一場可笑的審判, 他被釘在兩個強盜中間, 羞辱地死在十字架上。 最後遺產─一件袍子 被執刑的小子賭博分贓, 死後埋葬在借來的墳墓裡。 請問,這是什麼創意?解決了人類什麼問題? 兩千年過去了,許多君王將相的名字褪了色,但耶穌的尊名歷久彌新。 許多豐功偉業被淡忘,但耶穌的十架永被紀念。 許多才智俊彥的學說起起落落,但耶穌的教訓恆久堅立。 原因? 因為耶穌生平是個超凡的創意: 道成肉身,叫人類有機會認識真神。 釘死十架,叫人類得蒙赦免的救恩。…
Read more
Author: 李順長
June 4, 1999
生活上的難題,人類出的點子真管用! 靈性上的矛盾,上帝出的創意夠神奇! 列寧格勒市政府有個大難題,一塊大石擋在市區的計劃道路上。避開它嘛,彎曲的市容不好向觀光客交待;棄直取彎嘛,周遭的民宅遭殃。建設局的課員想到一條妙計─招請天下英雄好漢獻策移石。 有人建議用炸藥,價錢貴又怕傷到居民。有人想到搬去丟在荒野,可惜全國找不到這麼大的車輛。最後一個農夫出了一個很低的價錢,市政府的課員怕他開玩笑,詳細詢問他要如何搬石。這老農找了一群休耕的農夫,就在大石旁挖了個大洞,僱了一隊馬把大石一拉,滾進大洞裡,把路填平了,勝下的廢土丟到荒野。 一等一的頭腦 人類擁有創意的能力,用來解決日常生活的難題,提升生活的品質。這些大大小小的創意,累積成為現代文明的重要資產。 1877年愛迪生發明了留聲機。 1879年愛德華莫伊布里基使用 24部攝影機拍攝賽馬的連續動作,開了電影的先河。 1903年萊特兄弟試飛成功,把傳統的馬車平面交通,推入三度空間的空中旅行。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將人類思考模式推入想像力極限。 1908年福特發明大量生產線,使T型車價錢普及化。 1923年Firestone發明了橡膠 充氣輪胎。 1925年電視發明,把娛樂和新聞搬入家家戶戶客廳。 1927年林白單機飛越大西洋,為越洋航空鋪了路。 1957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引進太空通訊的可能。 1988年全球網際網路全面開展,將世界縮小為地球村。 了不起的創意 人類的創意能力反映出上帝的創造力,當上帝創造人類,祂決定賦予人類與萬物截然不同的品質─祂按祂的形像造人。人類被賦予創意能力,這一點具體而微的創造主形像,使人類遠遠超過其他動物。 多麼不可思議,人類竟然:從花園中橫過小徑的一條蜘蛛絲,想到了懸張吊橋。 從水壺口唱歌的蒸汽,想到了蒸汽引擎火車。 從襯衫生產線的袖子,想到了齊普林飛船。 從樹上掉下的蘋果,想到了萬有引力定律。 從高塔上擺動的吊燈,想到了計時的鐘擺。 多精彩的表達 多麼奇妙的創意能力,人類竟然會使用極精簡的語言,來表達豐富的內涵─ 最好的一天─今天最無知的人─逃學的孩子 最大的騙子─欺騙自己的人 最好的同伴─完全接納你的人 最美的安慰─知道我已盡了力 最昂貴的錯誤─放棄 最可笑的資產─驕傲 最重的絆腳石─自我中心 最佳老師─啟發你求知慾的人 最壞的感覺─妒嫉別人的成功 最真誠的快樂─幫助別人 最偉大的力量─愛 夠勁爆的故事 上帝既然是聖經背後那一位看不見的作者,平常的事經祂畫筆一揮,果然,出人意外的創意立刻奔騰紙上,管叫你我目瞪口呆─攻城嘛,約書亞率民繞城七圈…
Read more
Author: 劉亦文
June 4, 1999
打隧道鋪軌碰上地河?那就賣礦泉水! 抬癱子求醫碰上人牆?那就空中降落! 根據統計,二十世紀以前的創作與發明,絕大多數是屬於個人努力的成果。然而在跨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創作與發明卻常常是團隊一起腦力激盪,配合投入的結果。 創作不再只侷限於科學,藝術或教育的領域,創作也可以在工商業,農業,甚至其他任何領域綻放它的風采與活力。特別在高科技與財經方面,這兩個目前主領全球脈動的行業裡,已逐漸形成一股『創作運動』。 創作運動 『創作運動』所表達的是: ● 創作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每一個人都具有創意的潛能。 ● 創意可以透過教導而發揮出來 ● 創意是進步與突破的唯一道路 美國國家創意中心執行主任安德生 (Wes Anderson, National Center for Creativity) 說:「我個人認為,創作運動反應出一般人對職員或工人有更深的一層認識,他們不只是靠一雙手在工作,他們還有頭腦與思想。」 另一方面,在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中,品質好已不能保証不被淘汰。只有不斷創新與改進才能生存。因此以往的「需要乃發明之母」一說,已被「痛苦乃發明之母」所取代。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更多人的創作力因此發揮出來,不但創作的成果對整個社會有貢獻,藉著創作而達到自我實現的這些創作者,也會對社會造成積極與正面的影響。 鐵路和礦泉水 日本鐵路在穿鑿隧道時,碰上了一條地下水流。工程師們已想出了一個抽水的辦法,可以使工程繼續進行。但是,有一個工人卻同時發現,有很多工人都在喝這地下水。結果他的發現與建議使日本鐵路打進飲料市場。如今,Oshimizu礦泉水在販賣機、送貨到家的兩種生意已遍及日本,每年為日本鐵路賺進五千萬美元。 『集體創作』一書的作者之一,羅賓蓀(Alan G. Robinson) 在所做的研究中發現,一個公司研發出好的產品,或降低巨幅成本的策略,有百分之七十五是來自第一線的工人,而非高級主管的辦公室。因此如何幫助及鼓勵員工發揮他們的創意,已成為許多公司經營的重點之一。而要達到此一目標,第一個要問的問題就是:什麼樣的工作環境對創作力的發揮最有幫助。答案是,在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能意識到創作是每個人的責任和權力。 創意能力人人有 通用汽車公司的全球高科技革新主管,布萊克(Den Black)曾說,以往我們總認為,發明是屬於那些較有想像力,一天到晚躲在角落裡想事情的人。然而,我們需要改變這種錯誤刻板的想法。每個人都會思想與模擬,因此就有潛能去想像與創作。 知識+洞察力+創作環境=創意 一般而言,每一個人都有一些獨特的喜好或專業的才能與知識。這些就足以成為創作的根基。若再加上一個創作的環境,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發揮創意,創作出令人驚喜的成果。 由於創作的成果常是出乎人的意想,因此許多人就認為創作的過程也必定是不尋常軌,難以控制。事實上,雖然有一些創作需要一點靈感,但絕大多數的創作過程最需要的是耐心、用心、謹慎和正確的判斷。 美國航空公司近十年來,一直在推動鼓勵所有員工將他們任何的構想與建議提供給公司。一位空服員在服勤中發現,每一次飛行時,飛機上所使用的免洗咖啡壺蓋常常還沒用就被丟棄。雖然一個免洗咖啡壺蓋也不過幾分錢,但美國航空公司採用了這位空服員的建議,將每班飛機免洗咖啡壺蓋的數量減少一半,結果替公司每年省了62,000美元。 這位空服員的用心觀察與判斷,加上航空公司的鼓勵與開放,一個簡單的想法就可以成為一個有建設性的創見。創作無所謂大小,重要的是在創作中,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優良的創作環境 創作環境通常就是我們工作的環境。一個工作環境若具備下列幾個條件就稱得上是好的創作環境。 ● 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尤其在團隊或工作小組中,若工作目標不清楚,或是經常更換目標,再多的想像與創作也會無疾而終。 ●…
Read more
Author: 沈賢林
June 4, 1999
靈感果真像神駒過隙,不可捉摸嗎? 或是像果園菜圃,可以耕耘有成? 聖經上說神按祂的形像造人,把祂的創造力分享給人類。因此,人類擁有一項極特殊的潛能─便是創意。 我們都知道什麼是創意,也渴望創作,只是創作的靈感似乎不易捉摸。當你急迫地盼望它的臨幸,它卻默默地躲避著你,蹤跡杳然。有時卻像天外來客,突然造訪,令你手忙腳亂,應接不暇。 沃爾夫的故事 德國藝術歌曲作曲家沃爾夫是一個有趣的例子:從一八八八至一八九零年間,他筆下歌曲旋律湧流不斷,譜寫了二百多首歌曲,靈感對他寵愛有加。但隨後靈感泉源突然枯竭,怎麼也寫不出作品來。 他變成極端煩躁,在達與友人的信中吐露他的絕望:「我已經放棄了作曲的夢想,上天知道萬物如何終結,為我可憐的靈魂祈禱吧。」又說:「別談作曲的事了,我已不再關心和聲與旋律。」 沒想到一年之後,靈感又重新翩然蒞臨,他一口氣又寫了十五首歌曲,有時一天好幾首。然後,靈感似乎又悄然遠逸,這一停頓就是五年。直到一八九六年,又忽然連寫了二十二首歌曲。他自稱像一架「蒸汽機」似地工作,兩週寫了五十頁的鋼琴譜。 愛迪生的銘言 靈感果真像神駒過隙,不可捉摸嗎?或是像果園菜圃可以耕耘有成?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說「天才是一分的聰明,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音樂家柴可夫斯基說:「無疑地,最偉大的音樂天才有時也會苦於缺乏靈感。」靈感像一位貴客,不能呼之即來,也不能靜坐等候。要獲得它,必須藉著努力工作,上前尋找迎接。 貝多芬的殷勤 一個誠摯的藝術家藉努力工作來創造靈感。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用了一年半時間,第五交響曲「命運」投入了三年時間,第九交響曲消磨了整整十年。特別是第九交響曲,貝多芬那時雙耳全聾,籠罩在沒有聲音的恐懼深淵中,而且體弱多病,胃潰瘍和黃疸病不斷地侵蝕他,加上歐洲政治經濟不穩定,剝奪他固定的收入,令他生計困難。 在這許多的痛苦與困擾中,他居然譜出明朗壯麗的歡樂頌,實在令人驚嘆欽佩不已。貝多芬這些充滿天才靈氣的作品,正是他不畏艱難,不屈不撓,持續工作所捕捉到的靈感。 如果愛迪生、柴可夫斯基、貝多芬,他們創作的靈感可以從工作中獲得,我們一般人是否也可依樣畫葫蘆,享受創作的喜樂呢?偉大的教育家普林(Edward Pulling) 認為,一個人對工作的態度和堅持,會激發出創作潛能,至終享受創作的成果。他舉例說,有一次,在法國,一個人受命到工地巡查,他遇到三個砌磚工人,分別問他們在做什麼? 砌磚工的態度 第一個砌磚工人沒好氣地回答:「有什麼好問的,你沒看到我汗流浹背,倒了楣做這無聊重覆的笨工作嗎?」。第二個砌磚工人一臉無奈,說:「我在砌磚,辛苦工作,為的是養家糊口勉強混日子。」但是第三個砌磚工人,伸出手指著天空,很興奮地說:「你不知道嗎?我正在建大教堂呢!」 第三個砌磚工人和柴可夫斯基,貝多芬,愛迪生共同的特點是,他們都熱愛他們的工作。你想,靈感最可能光顧三個砌磚工人中的那一位呢? 熱愛你的工作 很多人視工作為苦差事,是養家、糊口、聊以維生的一種手段。這些人視工作為重擔,結果永遠無法跨入創作的門檻。 約伯說:「人在世上豈無爭戰麼,他的日子不像雇工人的日子麼。」 (約伯記 7:1),神創造人,讓我們從工作中分享參與祂創造的喜樂。既然工作是我們生命的一部份,我們何不積極,樂觀地面對它?工作可以貢獻人群,同時又可以享受神賜給我們創造的喜樂。試著愛你的工作,熱誠地投入工作,靈感自會成為你最好的朋友。
Author: 李順長
February 5, 1999
艦隊在初冬的寒冷裡受命出航,巡邏大西洋岸的美國海域。操練捍衛疆土的戰技是軍人天職,只是天這麼黑、風這麼大、浪這麼高、溫度這麼低、睡這麼少,任他甲等勳章戰士也吃不消。船橋的值班和機房裡的機械士,還有戰況室的尉官,都巴望這演習的差事早點過去。 黑壓壓的無垠海域上突然出現了一盞燈光。值班的戰士大叫:「前面,燈光!」艦橋上的指揮官沉著地問道:「穩定或閃爍?」 「穩定!」值班大聲回答。那表示前面那艘船和戰艦正在相撞的航道上。 指揮官下道命令:「打信號燈,叫他右轉十度。」信號兵快速地打出燈號。會眨眼的聚光燈在黝黑的暗夜裡,射出可畏的光芒。 對方的燈號打回來,信號兵解讀了信息:「你右轉十度。」少將指揮官登時血氣上衝。出道以來,沒見過小船敢惹戰鬥艦的冒失鬼。「打信號,我是海軍少將,你右轉十度。」這少將的頭銜,該可以罩得住海域的每一寸空間吧! 對方的燈號回來了:「我是水兵,你右轉十度。」這下艦隊少將司令按捺不住了,敢惹這萬噸級先進戰鬥艦的小兵莫非是吃了熊心豹膽。「打信號,我是戰鬥艦!你右轉十度。」這戰鬥艦的最後法寶一祭出,準叫他抱頭鼠竄,落荒而逃。 對方的燈號打回來:「我是燈塔,你右轉十度。」少將司令接到信號,立刻下達命令,右轉十度。 不是少將敵不過水兵,而是水兵站立在真理的根基上。 不是戰艦打不過燈塔,是燈塔結盟於穩固的大地。 人生充滿了抉擇。在人生的海域上,是前衝呢?還是禮讓?是依靠我的噸位來壓服對方呢?還是尊重對方的人格?是抬出頭銜來呢?還是抬出愛心與謙卑?是擺出肌肉命令對方聽從我,還是伸出友情的手來遵行對方所站住的真理? 這個故事讓我們聯想到一項重大的人生法則:選擇站在聖經的真理──愛、喜樂、光明、謙卑、忘我,你就有權品嚐人生的美善。 本期雜誌選擇了下列短文闡述「抉擇是人生契機」的信念,與各位讀者一起探討如何根據聖經的價值觀,作正確的決定,營造快樂、有意義的人生。 ‧抉擇──人生的分水嶺:一個人選擇有多快樂,就有多快樂。 ‧神奇的字眼,我願意:在生命的難點上,事件+反應=結果(Event+Recation=Outcome)。 ‧夕陽‧衰草‧秋蟲與永生:請為夕陽寫一首歌,也為黃昏做好準備 ‧無怨無悔:從某一個角度看,甘於平凡是快樂之訣。 ‧翱翔於另一度空間:讓你的思想馳騁一番吧。 ‧人生之車:駕駛人生之車最佳座右銘──信心、細心、虛心。 ‧科技金童尋道記:藥物控制不了的失眠症和高血壓,上帝如何化解呢? ‧青春豈應恁早凋:最佳抉擇──建造生命,而不是揮霍生命。 ‧開眼記:用四官代替五官,失明的喬治跨入了另一度時空。 ‧揭開雷電的神秘面紗:從雷電學習趨吉避凶的法則。 ‧瑪莎的歌:瑪莎的先天痼疾,更顯出《耶穌愛我》這首歌的美麗。 誠懇地邀請你,從這幾篇文章作者的生命精華裡,吸取智慧!
Author: 李順長
February 5, 1999
面對逆境,有人選擇隨波逐流,有人選擇力爭上游。 面對中年,有人選擇外遇,有人選擇忠誠。 愁苦、快樂;記恨、饒恕,任君選擇。 快樂是一項選擇 林肯總統在他晚年,人生智慧登峰造極時,為人生快樂之訣寫下了這句金玉良言 :「一個人選擇有多快樂,他就有多快樂。」(Most people are about as happy as they choose to be)林肯走過許多人生的愁苦憂谷──未婚妻死亡、競選失利、精神崩潰、惡妻、南北戰爭。有一段時期他甚至沮喪到想要自殺。幸好林肯學會了人生的祕訣在於──選擇快樂與平安、勇氣與力量,終於崛起,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總統。 是的,快樂是一項抉擇。 善用選擇權 我們無權選擇出生的家庭,也不可能選擇父母,膚色也由不得我們做主,生日和誕生國也無權置喙,大體上也不能決定死期。但我們有權利選擇結婚對象、住家環境、歸依那一種信仰、從事哪種行業,也有權利選擇。上大學是要追求學位,還是學問。上班是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還是要鞠躬盡瘁,盡獻所有。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一生是喜樂滿溢,或是愁雲慘霧,自己的婚姻是水火不容,或是鶼鰈情深。 抉擇是人生的分水嶺。 大學畢業了──有人決定立刻就業,有人決定出國深造。 做生意──有人堅持道德操守,有人高唱賺錢至上的調子。 選擇結婚對象──有人重視靈性品德,有人只看外貌財富。 中年危機──有人選擇外遇,嚐嚐婚外情的滋味。有人選擇忠誠,保護原生家庭 的安和。 被得罪──有人選擇饒恕,用愛來感化對手;有人選擇記恨懷怨,讓苦毒耗盡自己的精神力量。 夫妻吵架──有人選擇發怒,以咒罵發洩情緒;有人選擇冷靜,找適當時機好好溝通。 被拒絕──有人退入心理上的蝸牛殼,從此孤僻古怪。有人相信愛心能融解冰山,創造美好的人際關係。 遭遇逆境──有人唉聲嘆氣,落入自憐、怨天尤人。有人乘駕逆風,展開翅膀飛向高天。 選擇力爭上游的布克 布克華盛頓(Booker T.Washington)歷經重重艱困險阻,卻勇敢地選擇力爭上游。 他的奮鬥史成為世人靈感的泉源──一個拒絕自憐的人,可以創造出何等奇異的成果。 美國憲法上雖然標舉著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布克卻生來是個奴隸,只因為他皮膚 中的色素較黑。在這民主的國家,號稱教育是每個人的天賦人權,布克卻只能背著他主人孩子的書包,送他們上學,自己卻不能踏進教室。 面對如此逆境,有人選擇暴力,有人選擇隨波逐流,有人選擇自暴自棄。但布克卻選擇奮發向上,終於完成博士學位,並奉獻一生成為教育家,為那些失學的黑人發言,爭取他們受教育的機會。他的熱誠啟動了美國社會、政治情勢 的變遷,為後世的平權運動奠下根基。 掌控自己的反應 社會也許不公、環境也許險惡、試探也許凶猛、上司也許偏心、兒女也許不孝、 配偶也許古怪。這些外在因素非我們所能掌控,但我們總可以掌控自己的反應。聖經上用簡單的對句,來教導我們如何作正確的抉擇:…
Read more
Author: 魏淑嫻
February 5, 1999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大自然的除舊佈新,常令人自嘆弗如。院中的杜鵑、石南都在謝了春紅的當兒,細心備妥來年的蓓蕾新妝。楓樹、楊柳,年年添新吐綠,做來毫不費功夫。 人生舊事要過去,就不是「新陳代謝」這麼簡易。「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在歲月的滄桑裡,人心堆積起的舊事,對未來常有股左右的力量,伴隨著生命的行進。 選擇反應的自由 在生命的難點上,專家提醒:E(Event)+R(Reaction)=O(Outcome) (事件+反應=結果)因之,總不要棄守第二陣線的要素。事情臨到不是自由的,但個人的反應是自由的。臨陣的一腳,可以決定球的去向。 自由,是內在的自覺,不是發通知單就能收到。舊事堆積的能量,會幫助人踢這一球。只是有時它有它自己的主張。舊事堆積,最常見的就是它的陳腐氣味,昔日榮光、美事,如今都成具具陳屍,絲毫起不了作用,既挑不起一點今日歡笑的漣漪,還添增壓力,預告暗淡無光的未來。 成就可能貶值成厭倦 有對夫妻朋友,兩人求學都是一路戰績輝煌,張張文憑來自「五星級」名校。念完書、謀職順利、購車置產、生兒育女,完成令人稱羡的前半生,繳出漂亮生涯規劃的成績單。這些經心的經營,卻擋不住「憂鬱症」對這位丈夫的造訪。很難明白出了什麼事,又有什麼事生發如此強大的味覺屏障,竟遮住他對所有周邊事物的品嚐。 只知,世間許多美好的事,對保障內心幸福、快樂的「效度」與「信度」都極其有限。既遮蔽不住全面,又無法重新驗証,還得小心不變化成靈魂的痲瘋病──厭倦。 奢侈容易淪為必須 愈是生命中基本的事物,愈有一個特性──非它不可;有了它,卻世途尚遙,僅夠倖存。就如陽光、空氣和水,一時興來人會欣賞、感謝,但不足以讓人擁抱出意義。 生命中外添的華美事物,也有一特性──從發生的一刻,就開始由「奢侈品」漸轉成為「必須品」。新車、新房、新學位,到手以後,慾望的碼錶就開始緩緩歸零。沒有它,不行;有了它,還是世途尚遙,僅夠倖存。 目的常常變質為機能 追逐的「目的」(Purpose),會不脛走樣,變質為「機能」(Function),使得事物對人歡樂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新鮮度不能久存,漸而生發陳腐倦怠。,許多人做過、經歷過這個實驗。心理學家容格發現,他35歲以上的病人中,大部份身體上有疾病的,都和心靈有關。若要病得根治,不能忽略心靈這領域。 褪舊變新的可能 若要舊事已過,煥然一新,靠的不是事物,而是生命的主體──人。人要從歲月的磨損,身心的老化中再造成新,要先找到生命的再生區域──靈魂。靈魂的除舊佈新,脫離陳腐倦怠,舊事纏擾,這正是生命的設計師──神,唯一能夠,也是祂極切盼做成的。 有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孫子問他為什麼一本聖經可以天天讀而不乏味,他說他在聖經中遇見神,神使他每天的日子都像初次到了天堂門口,那麼樣的新鮮、雀躍。 人往往很忙碌,活著時花費很多時間在經營人生中「可以有的」,但常忽略了人生中「不可無」的。先知阿摩司對後代的預言是「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饑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摩8:11)耶穌說世間有一種黑暗,就是人心的昏花,在「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的世界裡,人在繁華中失去性情,成了「吹笛不跳舞,舉哀不捶胸」的情感失憶狀態。 天涯可咫尺 弔詭的是,昏花與清明,倦怠與新鮮,像在「天涯」,卻在「咫尺」。只是人的「自由」,像「懼怕」一樣,都是一種選擇,不知能否把那一球穩定地踢向「咫尺」卻又在「天涯」的另一個區域。心理學家羅士杰說「我不信有人能教另一個人做一件事….我只知道當一個人願意時,他就會做成」。 神,這位不能被推動的推動者(The Unmoved Mover),深願祂的兒女分享祂這樣主動創造的性情,在人生的難點上,以「我願意」作出起死回生,化腐朽為神奇的抉擇。
Author: 劉同蘇
February 5, 1999
既然夏天的青翠擋不住寒冬的枯黃,你我該準備好迎接永生。 深秋‧黃昏‧漫坡。傾斜的夕陽在濃厚的橘紅色裡,將最後的一點暖意投在漫坡的青草上。草依然綠著,從坡頂平鋪到坡底。一只小小的昆蟲奮力攀上草葉的頂端,愜意扇動的翅子反射著夕陽的金黃。一切都那麼寧靜、那麼安適、那麼祥和。然而一絲涼意隨著秋風掠過,坡頂後的陰影隨著夕陽的西墜而黑沉沉地壓了下來。 夕陽在掙扎著,企圖維持與地平線的最後一點距離。這西墜的夕陽不也曾有濆薄欲出的期待、晨曦清麗的嫵媚、高懸中天的威嚴、落日熔金的輝煌嗎?但是,無限好的夕陽也奈何不得迫近的黃昏。所有的烈焰、所有的光亮、所有的熱力都不得不以西墜後的黑暗為終結。 坡上的青草也是如此,春日的柔嫩、夏天的青翠、秋季的墨綠又怎能抵擋寒冬的枯黃?今日的嬌艷轉眼就成昨日的黃花。生的美色卻難逃死的網羅。 那蠅營狗茍的小蟲正渾渾噩噩地過著甜甜蜜蜜的小日子,渾然不覺秋涼的腳步將要踏上它精心營造的小巢。須臾的生趣是那麼輕易地消泯在永恆的死寂中。但那將被冬寒捕獲的短視小蟲,卻在將逝最後的暖意裡做著不知愁的秋夢。 這不正是世人的寫照嗎?沒有永生,生命無論延續多長,都終將以死亡為終結。一切辛勞、一切成就都在死的黑暗裡化為虛無。這不正是罪人的素描嗎?罪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從而割斷與永恆之神的關係。一旦割斷了與永恆之神的關係,所剩的就只有自己那點有限的生命。當有限的生命走到盡頭,一切就全都完結、全都消散。既然一切都建造在虛空之上,一切也都化為虛空。由於一切都完成於死的限度之內,一切也就留在死亡之中。 永生並不是有限人生的內在特性。在邏輯上,有限已經意味著對永生的否定。永生是有限人生與永恆之神的關係。神是永恆的,而有限的人生僅僅因為活在永恆的神裡才獲得了永生。由於其與神的關係,有限的人生不再是一個自我封閉的死路,而是向神敞開,從而進入神懷抱的生命之旅。這就是有限卻永生的原因。一旦讓神活在我們裡面,我們就能活在神裡面,所有世間的起伏、自然的榮枯、有限的生死都對我們奈何不得了。
Author: 彭菲
February 5, 1999
年輕時,活在孤芳自賞的藝術家氣質裡。如今愛的責任毫不客氣地加在四個兒女的母親身上。 這是成長的苦澀,也是成長的喜悅。這是自然的選擇,也是甘心的選擇。 小女兒上學了。驟然間,院子的氣息轉變了。曾幾何時,小鳥兒啁啾不停,青草地洋溢生機,連藍天白雲似乎都怡然可親。我搬了把椅子安坐天地之間,喔,多久以來,我已遺忘這燦然冬日的陽光。 做夢的日子 從小,我一直是個愛做夢的孩子。別人玩耍嘻笑,我只要有書、有音樂、有片綠蔭,便已足夠。家中五個兄姊及妹妹,不能侵擾我的世界。父母一向開明放任,卻不知我喜愛活在自己的天地,從不在乎為身旁的人留下任何美好的痕跡。總是在同學的畢業留言中,發現自己的孤獨與自賞所帶給別人的不安與傷害。偶有一、兩好友,也都是自命不凡,習於高超的藝術與學問的追求,拙於日常生活的繁縟人際應對,不耐於細瑣事務的煩擾。 父母所傳給我珍貴的基督信仰,我往往撇棄「捨己」的部份,而尊崇那與神同在,優雅而甜美的感受。因而,在教會中,我可以名正言順地充分發揮我所有的藝術氣質。在他人看來,我以才華服事能夠榮耀神、造就人。當我作見證與分享時,常因我唸一流學府,保持最好成績,又擅於打球運動,是人群中寵兒,而吸引許多年輕人的傾聽。但是,長久下來,多次的誠實內省,使我痛苦於自己的不實在。 真誠的自省 我能認真地體察他人的難處嗎?我能熱切地分擔他人的重擔嗎?我能瞭解平凡卻真實的人們,日日為生活的飽足與安定所付出的血汗代價嗎?我的身旁走過數不清這樣的人,我能為他們做什麼? 一首輕歌?或許。短暫地撫慰一下他們的煩悶焦慮。 一篇文章?或許。帶領他們暫時進入虛無的浪漫情境。 一個世人欽羨的成功見證?或許。引發他們對未來的一線渴望。 喔,不,人們不真需要這些。我漸漸覺悟自己的膚淺與自欺。他們要的是一顆真誠關懷的愛心、一份知心忠實的友誼; 所期待的是一雙溫暖與安慰的肩膀,幫助他們承受生活的風波,感受基督那體恤的愛與同在。 而我做了些什麼?我不懂得愛,也不會愛。我不知從何尋找平常心,也不會面對看似平凡的生活經驗。於是,神按照祂的計劃,把未來的丈夫帶進我的生命裡。我開始接觸他們生意人家的一些「市井百姓」朋友,雖然言談瑣碎,卻待人熱誠。他的父母勤奮自謙,樂善好施。而他雖內有藝術家的嚴謹浪漫,外表個性卻極為隨和,總能輕易地成為甘草人物,帶給別人歡笑。 留學的生涯 神更進一步把我遷到美國,進入完全不同的文化與社會環境,讓我以新鮮而謹慎的態度面對人生;使用有限的語言表達,與外國人溝通交往,種種的境遇都成為我學習的功課。 由於學的是社會科學,用的是不拿手的英文,我明白唯有勤能補拙,才能得到像樣的成績。在全然不同膚色的外國同學與教會會友中,我不再是眾人喜愛的焦點。因此我更珍惜每一句善意的問候,每一份分享的喜悅,及每一位關懷我的朋友。 那時,求學所在地附近的中國人不多,卻經常餐敘聊天。在我過去生活中,太少與人交集,遇到接觸頻繁的人際來往,常常顯出了我的不自在,與缺乏同理心。我知道自己這些缺憾所帶來的問題,卻難於在個性上有所突破。有時也會尋求神的幫助與教導,但總覺得做人太難,還是獨居最好。 成長的激素 婚後,隨著丈夫找事工作,開始經歷人生的艱難。初居鳳凰城,面臨待產卻無保險,車子也經常「休兵」,無法代步。他的公司又因他申請身份的延遲,暫不發薪。向來健壯的丈夫,突然氣喘復發,終夜無法成眠。種種現實的逼迫,冷卻了我任何不實際的想望,只有向神懇切求援。慈愛的父神立即感動一些素不相識的中國弟兄姐妹,有的介紹新工作,有的幫助申請保險,更有人在我產前發生意外住院時,為我送食遞暖。他們讓我真正經驗到什麼是行動的愛。其中無高言大志,也不求張揚,有的只是甘心的付出。藉由這些困難,倒激發我更多思想如何在有限的人生資源裡,做些有意義的決定與行動,才不枉然受苦。 不是終夜享受樂章的飄然,不是環抱一室書香的清逸,不是學習雅痞貴族的灑脫。我的生活應該追求那更深睿的快樂,就是主耶穌所說的「施比受更為有福」,不計得失的愛。 母親的天職 成為母親,才發現再無其他的角色更能叫我落實下來,沒有更好的機會強迫我完全樂意付出。過去總聽說,我們的神最會為每一個人出人生的功課,卻不曾想到祂會賜下四個寶貝的兒女給我照管,促使我沒有藉口地放下自己,汲汲營營以他們的需要為生活重心。愛的責任毫不客氣地加在我身上,每日從早到晚勞碌奔波,沒有時間為自己打算。我也因此更加倚靠恩典與能力的神,經歷成長的苦澀與喜悅。 向來只愛讀書,不擅家務,我面對孩子的索求,與日常繁瑣的生活細節,常是力不從心。公婆好意地探望,不時增添我孝心的考驗。丈夫不拘小節,許多公司或家中的文書事務,只有我來處理。各方面接踵而來的生活壓力,我已沒有不受干擾的角落,我成了隨時待命,供應需求的平凡人。逐漸地,我知道何為辛苦,也因此體會他人的軟弱。我看見自己的有限,確知神若不扶持,這條道路實在不可能走下去。 畢竟是神的慈愛太大,祂的恩典太豐裕。十多年來使我能歡笑多於淚水,感恩的心多於埋怨的歎息。不論是孩子不時地帶給我小小的驚喜,是丈夫誠摯的讚賞,是公婆、親友的稱許,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自己特別的價值。 人格的蛻變 如今的我,藉教會、丈夫的工作、孩子的學校,生活圈中陡然增加許多新鮮的面孔,等著我去認識,去伸出友誼的手。 放下一向在陌生人群中的被動與隱藏,我較能自在地提出真心的寒暄,誠意的關懷。尤其在屬於我個人的安靜時間裡,還能常想起他人的需要。我的禱告中不再只有自己。身旁的家人、親友,遠方的宣教士….也常被我真誠地紀念著。 對一向思想中極為自私的我而言,是個極大的改變,難怪父母、兄姊遠從台灣來看我,都說我變了好多。雖是惋惜了我過去的才能,但為我能甘於平凡而開心,他們都覺得我比從前開朗,多了肯定,也多了快樂。因此,父母開始接受我的轉變,稱許我是最有福氣的人,可不是嗎? 雖然,心中偶爾會有「想飛」的欲望;雖然,多年不見的老友驚訝於我現今的生涯規劃,會使我略感惆悵;雖然孩子們總能暴露我尚未學好的生活藝術,讓我對自己失望;雖然我的內心深處仍是如此喜愛安靜,不被攪擾….。這些都不再能搖動我對眼前生活的滿足。我愛神,也愛祂給我的日子。誠如一首詩歌所言:「神曾應許:生活有力,行路有光,作工得息,試煉得恩勗,危難有賴,無限的體諒,不朽的愛。」 祂的選擇,我的選擇 不是沒有選擇,是信賴祂的選擇,是享受祂的選擇。不是不再追求真善美,是學習以「付出」來獲得人生的真諦與至美。因為「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