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翱翔於另一度空間

有些環境會把人塑成應聲蟲。下定決心展開你潛力的翅膀吧! 剛出生的嬰兒有如一部才出廠的電腦,具有偌大的容量,硬殼內卻未裝進任何程式或軟體。隨著年齡增長,所接觸的人不斷把他們的思想、價值、道德等各種觀念輸入孩子的小腦袋瓜裡。開始時最主要的灌輸者是母親,然後是父親。進到學齡階段後接觸面漸漸擴大,輸入者人數也變多,包括老師、同學和朋友。我們的頭腦乃根據先天的賦予,與後天從各種來源吸收的資料來運作。小時候可塑性高,輸進甚麼都來者不拒,照單全收。長大後較懂得分辨與過濾,不再像海棉「是水就吸」。受完教育,踏入社會後,腦容量似已飽和,不繼續進注,可說是定型了。 被困的潛力 可惜的是,我們當中絕大部份人的腦袋,也都如電腦般被局限在那硬殼中,無法突破。按照別人教我們如何作而作,如何想而想。習慣後就成為一部機器,只作不想;拼命幹而不夢想。青少年和青年期有過的狂想與抱負,都被貼上不切實際的標籤,然後鎖在書櫃中隱密的角落,註定要遭到漠視和遺忘。這就是潛力的本質與特徵──一股長年被壓抑,不得不潛入海底深處的力量。但有夢想的人會努力去掙脫掉鎖鍊,把潛能釋放出來,幹出一番常人不敢奢想的輝煌壯舉。 定型的公式 從小到大,我所受的教育可用以下幾句話勾勒:「你要好好用功讀書,乖乖做功課,考好成績,將來進一所好大學,選個熱門科系。畢業後找個好工作,領一份固定的薪水,買棟好房子,娶個賢內助,然後安居樂業,生兒育女,這就是成功!」這麼一個公式,務必謹記遵行,卻套得許多莘莘學子喘不過氣來。 近幾年來好作夢的心,促使我不斷對傳統觀念提出質疑與挑戰。書讀不好,就得接受被歧視的命運?學得一技之長,不也同樣能在社會立足?愛打球就沒出息?多少中國父母被傳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觀念所限,而阻礙了兒女天賦專長的發展。 受教育是必須也是正確的,但絕不是唯一的出路。行行出狀元,父母須讓兒女有夢想的空間,自己也要多發揮想像力,不要拼命趕潮流,卻不懂得發掘孩子真正的興趣。只會一味逼他們學習鋼琴或小提琴,等他們中學畢業,反叫他們去唸理工、醫學,或電腦,深恐孩子想不開要唸音樂或藝術。 小時候不鼓勵兒女作夢,隨性向發展,長大後他的夢想如何能實現,潛力怎能發揮出來?許多人之所以胸無大志、了無夢想,是由於從小受被動式教育所限。父母與老師一個命令,一個動作,只要遵行,不必動腦筋,不准發表意見。時間一久,自然就變成書呆子、應聲虫,沒有自己的見解,潛力與才華永埋地底下,殊為可惜。 腦力激盪 對於這些想像力僵化,或狹窄的人,我的建議是時常要操練,玩玩腦力激盪的遊戲。肌肉負荷重物,日久會變粗變壯,同樣,思考屢經激盪(Brainstorming),終究會獲迂o意想不到的靈感,說不定哪天這些異想天開的念頭被採用了,就搖身一變為帶動潮流的頂尖人物。 腦力激盪的規則是,你得竭力拋除多年累積的種種禁忌(taboos)。因為禁忌會在思想過程中設下重重難關與柵欄,攔阻我們讓思想馳騁、奔放,甚至連嘗試和計劃都不敢跨出,而翱翔於另一度空間的人,則勇於突破禁忌。 此外,你得避免先入為主,及過早下結論的惡習。要養成以正面積極的眼光看待萬事,儘量別說出「我不適合搞這事。」「這主意不錯,但得花不少時間、精神,算了吧!」「以前從未這樣作過」。 「不適合」、「忙」、「累」是最常見的幾個藉口,其背後不外幾個心態:懷疑(會有那麼好的事?)、不正視難題(我不是幹這行的料)、拖延(改天再談吧)、怕事(我目前混得不錯,幹嘛吃飽找罪受)懶惰人天天用這些把戲和擋箭牌,以繼續樂享眼前的安逸。深怕受干擾,失去已習慣的生活方式。 開創新局面 下棋的人都深諳出棋致勝的三字訣:狠(be Aggressive)、準(hit the target, be precise)、快(be fast)此三訣亦適用於夢想者──相信自己的夢能成真;遇到難得的機會,看準了,就馬上抓住,然後狠狠地幹,先拼一陣子再說;不找藉口塘塞,不採拖延戰術、不避問題、不怕麻煩、不心懷二意,也不半信半疑,如此才能在其他人仍在猶豫、觀望,裹足不前時,捷足先登,走在時代的先鋒。 總而言之,對兒女的栽培要有創意,不設框框,讓他們順性發展,在旁適當地輔導與督促;對己則要多動動腦筋,凡事別太主觀、自以為是;事情未嘗試之前,勿先蓋棺論定。如此操練,假以時日必能靈感妙計源源不絕,創造出一番新局面。 編註:本文作者嘗試以新的視角,來探索突破傳統,運用潛能,開創新局的可能,其見解頗富啟發性。至於傳統與新意交相融合而衍生的多樣選擇,則有賴成熟的判斷力,作明智的抉擇。若能適當地平衡傳統的智慧與創意的衝力,就是最美好的人生了(請參考太5:17-18; 38- 39)。

科技金童尋道記

一個人人稱羨的科技金童,在對疾病束手無策之時,認識了醫治他身體、靈魂的最偉大醫生。 「麗珠,我已好幾個晚上都無法入眠了,試過幾種方法都沒有用,我好痛苦啊….」電話那頭傳來大哥沮喪絕望的聲音,我的心也陡然一緊。七、八年來大哥一直為睡不好覺所苦,現在更嚴重了。想不到這位從小到大,在學業與事業上都出類拔萃的常勝軍,也會遇到他無能為力的時候。 我所欽佩的哥哥 說起這位哥哥我真是打從心底欽佩他。從小我們家境清寒,哥哥卻力爭上游,總在學業上名列前矛。我對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終日手不釋卷,還被我戲稱「書呆子」。在他就讀縣市裡最好的中學時,最讓他遺憾的事是,不管他如何努力,總不能獨占鰲頭。(原來第一名老是被另一位高手,就是曾任台灣恆春基督教醫院院長,後來獻身傳道,曾擔任我教會的主任牧師蔡茂堂奪得)。? 哥哥的最大抱負是成為懸壺濟世的醫生,無奈當時家裡的經濟能力無法供應他進入學費昂貴的醫學院。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往理工方面發展專研,而考取台灣最好的大學──台大電機系,從此與電子業結下不解之緣。 大學畢業後,他順利地進入美國在台設立的一家公司上班。從此家裡增加一份不錯的收入,日子本可過得穩穩當當地。但是他豈甘於朝九晚五,屈居人下的平淡生涯呢?當時哥哥看到電腦業在全球是一日新月異的熱門行業。他已具備很好的基礎與經驗,何不在本業上更上一層樓,於是他毅然放下工作,進入美國著名的Case Western University攻讀。 畢業後,鑒於半導體工業在台灣的蓬勃發展,他就與幾位志同道合,又專精於電腦業的友人,合資成立一家以生產半導體,及設計電腦軟體為主的公司。他們所寫的軟體常常被其他公司採用。後來他們的公司索性併入另一家新興的大電子公司,他也結束「空中飛人」的生涯(在台美兩邊經常奔波)。 成功的滋味 之後,他被聘進遠進馳名的新竹科學園裡,擔任一家電子廠的廠長,能將過去在美所學的尖端科技,及多年工作經驗,一展所長地運用在工作上,回饋鄉梓。在工廠裡,他底下有一千多員工,可說是在一人(總經理)之下,眾人之上。 想不到這個從貧寒家庭出身的孩子,憑著多年來堅毅勤奮的精神,與聰穎才能,終於闖出一番傲人的天地。然而,就在他的生活、事業都達到巔峰,應該是好好享受豐碩果實的時候,他反而更迷惑於人生的目標與意義。 當他回顧過去一路流汗、流淚所打拼的事業,一旦達到人人所稱羨的成果,他卻感到不過爾爾,人生活著真是又苦又累。成功誠然帶來了名利地位,卻未帶給他心靈真正的快樂與滿足,反是更多的責任與壓力。在他的心裡似乎還有一處空缺,是無法用這世上任何東西來填滿的。 由於妻子與岳母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就鑽研起佛學來了,或許佛教追求空的境界,有助於他解除名韁利索的纏擾。於是,他再以一貫執著認真的精神,來研究佛理、打禪、練氣功,甚至拜法師、有其法號。 人生苦海無涯? 然而,任憑哥哥在佛學裡浸淫十多年,他仍然找不到人生的終極意義與方向,並對一些佛理感到納悶,例如,不能殺生的問題,難道連危害人生命的害蟲都不能滅絕嗎?修練成佛的最高境界是無神論,生命的創造與主宰者究竟是誰呢?從何而來,又將歸往何處?都是他無法明確找著答案的。 現在又被惱人的失眠和高血壓所苦,每天須服用四種藥物,對死亡的恐懼偶而亦籠罩在他心頭,他更感到迷惘與苦惱了。人生果真是苦海無涯嗎? 反觀一些基督徒的親友,他們似乎對這些問題有把握多了,並不顯得憂慮與懼怕。難道他們找到人生的答案嗎? 人的盡頭,神的起頭 過去,我一直期望哥哥能信主,但看他事業如此發達得意,似乎一無所缺,全家人又非常虔誠拜佛,總覺難以向他啟齒傳福音。想不到他也有走投無路,向我訴苦的時候。平凡如我者,怎樣幫得上忙?是的,我不能做什麼,但我的神豈有難成的事。「人的盡頭,就是神的起頭了。」我就極力邀正在美國會親的哥哥到洛杉磯我家裡一趟。我要告訴他一個最有效的治療法。 反正他已尋遍各種方法都無效,再試一種也無妨。他果然到我家裡來,但他只能停留五天,我得加緊把握這段時間,將福音傳給他。我就安排他與當年那位「可恨又可敬的對手」──蔡茂堂牧師見面。蔡牧師很有智慧地,不先從信仰的教理對他說教,而是娓娓道出他信主的經過,神如何改變他,從一個憤世嫉俗的火爆青年,成為謙卑服事神與人的人。 之後,我也介紹他認識我最好的鄰居──李順長牧師、師母。由於李牧師與哥哥過去同是學理工的背景,李牧師就從信仰與科學的角度與他交談,讓他明白基督教信仰並非反理性、迷信,而是經得起真理的考驗。 我也送哥哥一些書,尤其是曾專研佛教、民間宗教,後來歸依基督教,並成為傳道人的梁燕城博士所著《我的神祕經驗》一書,對他啟發很大。哥哥很佩服梁博士對中國的傳統宗教有很深的研究與體驗。然而,在梁博士經歷多年的信仰之旅後,他的結論是:基督教是最完美的信仰。 新造的人? 有一晚,我帶哥哥參加東方比利的音樂見證會,這位過去曾迷失、墮落於五光十色世界,炙手可熱的歌手,因為患了血癌,求救無門,在瀕臨自殺邊緣時,幸好找著了醫治他身體與靈魂的最大醫生──耶穌基督。他的生命從此煥然一新,就如聖經所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哥聽完他的見證,深有感觸地說,若有一種信仰能改變這樣的人,這信仰實在太有能力了。 隔日,我帶他到教會參加主日崇拜,他感受到弟兄姊妹是如此地彼此相愛與關懷,他的心融解了,居然問起我甚麼是「決志禱告」。我就鼓勵他打電話去請教蔡牧師,於是在電話中,蔡牧師為他講明認罪悔改與決志的意義,最後就邀哥哥決志,哥哥一口答應,便隨蔡牧師做決志禱告。 有一回,我帶哥哥到教會時,遇到陳腓利牧師,當我介紹他們認識時,陳牧師盯著哥哥好一會兒,然後問起哥哥過去信佛、練氣功等事,因為他感到哥哥的靈裡有些「問題」。在哥哥的允許下,便為他做破除由靈界黑暗權勢而來的咒詛與捆綁的禱告,讓他的靈裡得到完全的釋放與自由。 奇妙的醫治 不久哥哥回台後,每天一早他就起來晨跑,然後讀經禱告。奇妙的事發生了,當他照舊要吃藥時,竟然對藥物敏感,使他不得不放棄任何藥物。結果從此他不但不再失眠,還睡得很香甜,他的高血壓也不藥而癒。 主不僅醫治他身體的疾病,也甦醒他的靈魂。他不再茫然於人生該何去何從,因為主耶穌親自成了引領、供應他靈魂的大牧人,祂所應許賜給信祂的人生命之活水,也湧流在他的靈裡,使他不再感到飢渴與缺乏。 「麗珠,我現在已讀完了新約聖經。神的話真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每天指引我、滋潤我的心靈。如果我在七、八年前就接受這福音,就可以免受許多的苦….」電話那頭響起了哥哥欣喜的聲音,我心裡也油然發出對主的讚美,因為祂已垂聽我的禱告,成就我多年的心願了。

揭開雷電的神秘面紗

閃電雷霆可能威脅生命,但也造福生命。 你知道怎樣趨吉避凶嗎? 耶穌再來可能是禍音,但也是福音。 你知道怎樣趨福避禍嗎? 我們都目睹過耀眼眩目的閃電,耳聞過震耳欲聾的雷聲。雷電顯出大自然無堅不摧的威力,是讓人既驚懼且讚嘆的天空奇景之一。因此,我們常用「雷霆萬鈞」、「雷厲風行」來形容氣勢磅礡、作事猛進、無可敵擋的魄力。 雷電的可畏 事實上,美國每年平均有數百人因雷殛而喪生,人數比其他自然災害死亡的人多,因而受傷的人也在千人以上。至於財物,及釀成森林火災的損失,更是龐大。前不久,一位美國友人告訴筆者,他的母親身體內裝有一控制心跳的金屬機器。有一回,在雷雨天時遭到雷襲,身體漸感不適。醫生卻束手無策,不知病因何在。 既然雷襲這樣危險,我們應當加以防範,例如,在雷雨來襲時不要處於空曠地,尤其不可站在孤立的樹下。世上每天各處都有無數的樹木,因遭到雷擊而樹身爆裂,甚至起火。在雷雨下游泳或划船也非常危險。留在屋內,特別是大廈內較為安全。據說有人曾因手拿電話而遭雷襲,因此專家建議在雷雨最猛烈之時,最好避免使用電話。 雷電的成因 因雷電常伴隨著暴風雨,所以它常發生在熱帶近海的地方,例如,巴拿馬每年就約有二百天是雷雨天。它多半發生在下午三點鐘左右,那時地面的空氣在烈日當空的照耀下,特別酷熱。強勁的上升氣流,把濕熱的空氣帶上高空,而高空的氣溫又隨高度增加變冷。氣流中的濕氣遇冷便迅速凝聚成雲。升上更冷的高空時,雲中的水滴變得更大,有些會凍成雪或冰雹。在接近雲層頂端時,冰雹散落下墜再溶化成水,小水滴又隨上升氣流升到高空,如此經歷好幾次循環。 由於水滴的碰撞、磨擦分解而產生電荷分離。正電荷在雲層的頂端,在雲層下的負電荷則吸引地面因受感應而生的正電荷。空氣是良好的絕緣體,可防止這兩種電荷的中和。然而當雷雨雲層下端的負電,與地面的正電增大變強,到達一定限度時,便會衝破絕緣的空氣,產生雷電。 雷電的通路 閃電可以發生在雲中,或雲塊與地面之間。大多數的閃電是連擊兩次,第一次叫「前導閃擊」。雲層的下端忽然冒出細小、向下延伸約五十呎的白光,一股帶電空氣作「前導」。它閃擊下垂,停留片刻,然後延伸。它像條電線,為第二擊電流建立一條氣態通路。 聖經中三千多年前寫成的《約伯記》就提出一個很符合科學的問題:「誰為雷電開路?」(約38: 5)在前導接近地面的那一霎那,帶正電的「迴擊」電流,就延著這通道跳上來,直衝雲層,這是第二擊。迴擊電流周圍有熾熱的空氣,使之膨脹和爆炸。有時這熾熱的空氣高達五萬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八倍。這時發出的光芒就是閃電,爆炸的聲音就是我們所聽見的雷聲。但閃電以極快的光速(每秒約卅萬哩)傳來,而聲音傳播一哩須五秒鐘。所以我們先看到的是雷電,數秒後才聽到雷聲。 如果你能看見閃電,則已過了被這閃電擊中的危險,若能聽到雷聲,雷殛的危險也已過去,傳入你耳中的沉悶隆隆聲,不過是巨雷過後聲音的餘波而已。 閃電可使雲中不平衡的電荷回復均衡,雷雨下落,又使冷熱空氣混合,雨水冷卻了高溫的地面,熱空氣不再上升。所以雷雨過後就迅速恢復好天氣,生活又回歸正常。 雷電的可讚 雷電誠然可畏,但你或許沒想到它也是可讚的,它亦有益於人類。最大的益處是提供我們身體所需要的氮。不錯,我們是被氮包圍,因為在圍繞我們的空氣中有78%是斐寣A但這氮不溶於水,我們的身體不能直接吸收氮,須先被植物吸收,然後經由動物吃食植物才進入動物体內。因此,我們便因食用蔬菜、肉類而得到維持生命所須的氮。 植物可藉兩種途徑吸收氮:一種是有些植物的根能培殖特別的微菌,這些微菌能把空氣中的氮改變成氧化氮,植物的根可以吸取這些溶於水中的含氮化合物。 另一種方法是通過雷電,上文說到閃電能把空氣中的分子燒成白熱,溫度可達五萬度之高。在這麼高溫下,氮與空氣中的氧結合,成為可溶於水的氧化氮,經雨水溶解後成為稀釋的硝酸,與雨水一同降落到地面。有時在雷雨交加時,空氣會瀰漫一股刺鼻的酸味,就是這個原因。硝煙與地上的礦物質結合,便成為可以被植物吸收,且幫助它生長的硝煙鹽肥料。據統計,全球每年因雷電而產生的硝煙鹽,可達一億噸之多。此外,專家又估計泥土中的含氮養份,其中超過半數是藉雷電產生的,如果沒有雷電,恐怕我們也難以生存了。 雷電的教訓 家喻戶曉的富蘭克林,從放風箏中獲得靈感,發明了避雷針。但鮮少人知道他於1753年說到這項發明時,指出「這是因著神的慈愛、憐憫,而啟示人類避免人畜及建築物遭受雷擊的方法。」 事實上,早在數千年前,不少的聖經作者都對雷電有生動的描述,並從雷電中感受到造物主的可畏和智慧。詩篇作者說:「祂使雲霧從地極上騰,造電隨雨而閃,從府庫中帶出風來。」(詩135: 7)約伯說:「這不過是神工作的些微,我們所聽聞祂的是何等細微的聲音。祂大能的雷聲,誰能明透呢?」(伯26:14)以利戶說:「因此,我心戰兢,從原處移動。聽啊,神轟轟的聲音,是祂口中所發的響聲。祂發響聲震遍天下,發雷光閃到地極,隨後人聽見有雷聲轟轟,大發威嚴,雷電接連不斷,神發出奇妙的雷聲,祂行大事我們不能測透。」(伯37: 1-5) 雷電見証造物真神的能力與威嚴。耶穌也觀察到行雷閃電的自然現象。祂利用閃電照亮天空,讓人有目共睹,來預表祂自己要在眾目睽睽下降臨地上,建立千禧年的國度。祂說:「閃電從東邊發出直照到西邊,人子降臨也要這樣。」(太24: 27)那時,罪人將要受審判被定罪,信徒將會蒙恩惠得榮耀。 再過不到四百天,我們便要邁入廿一世紀。不少人對要進入兩千年心生恐懼,因電腦可能不知道如何處理後兩位數字“00”的意義,因而可能引起飛機失事、電源切斷等災禍,人們稱之為“K2Y”(兩千年虫)問題。然而,當基督徒面對這些問題,看見行雷閃電之奇景,則更容易想起主要再來的應許。 親愛的朋友,深願你也能從聖經中與雷電有關的經文裡,得到啟發,從造物的奇妙中認識這位創造天地萬物的真神。

瑪莎的歌

一個被癲癇病折磨的女孩,在養父母家找到上帝的愛。 接下瑪莎這個案,是因為同事安妮要出外渡假十天,而我也曾輔導過瑪莎的姊姊,與他們家已相當熟稔,因此她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我輔導的對象。 格瑞特夫婦 說起這個家,實在是很特別。瑪莎的父母親葛瑞特夫婦領養了瑪莎與其他四個小孩,而這些孩子不是身心發展遲滯,就是智障。這些先天有殘障的小孩一出生 ,就遭人拋棄,他們的親生父母多半已下落不明了。撫養他們所要花費的心力,要比正常孩子困難了許多,為什麼格瑞特夫婦還不畏艱苦地要領養他們呢?這麼多年的撫養,想必他們身心的勞累疲憊,實多過於歡欣愉悅,但這對夫妻仍然堅稱這是神賜給他們的福份,而無怨無悔。 愛群之家 當我見到瑪莎的時候,她才從醫院出院。她的癲癇宿疾迫使她成為醫院的常客,而她現在被安置在「愛群之家」(Group Home)裡,除了在特別學校繼續高中課業外,她還需要課後專人照顧,及心理輔導、治療。我的職責就是幫助她培養平穩的情緒。 瑪莎講話非常慢,通常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吐出來。由於長期的服藥,她的動作舉止都要比常人慢上大半拍。有時你以為她對你的問話置之不理、毫無反應,可是過了一陣子,她才回應你剛才的話。 到底她的內心世界是甚麼樣子?當她思考時,那看不見的身心靈正經歷著怎樣的交戰?她要怎樣選擇對外界的回應與互動呢?真是一個謎。 謝飯禱告 對於瑪莎這種先天的痼疾,長期的服藥,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除了病痛的發作外,進出醫院的頻繁,也使她失去正常交友的機會,和學業的進展。其內心的挫折,實非我們所能體會。如果她未曾遇到那麼富有愛心的養父母,她今日的狀況又如何呢?到底他們過去多年的撫養,對她產生甚麼正面的影響?這些疑問,在我後來與她的接觸中慢慢地揭曉了。 當我頭一次與瑪莎一起用餐時,她看我在做謝飯禱告,就凝視著我,好半天才說:「我以前和爸爸媽媽在家,吃飯前也做禱告。」從此我們一起用餐時,她總會若有所思地低頭片刻,再用餐。 耶穌愛我,我知道 有一天,我問她會唱那些歌,她搖著頭說,她不會唱任何歌。似乎她身心的疾病,不僅耗盡她的精神體力,也磨損了她享受生活樂趣的欲望。我再提醒她,以前上過主日學,是否還記得一些歌。起先,她仍是一臉茫然地搖搖頭,過了好一會兒,她輕輕哼起:“Jesus loves me this I know, for the Bible tells me so,….”(耶穌愛我,我知道,因有聖書告訴我….)於是,我和著她的歌聲,一起唱完這首歌。在唱歌的時候,她的臉上逐漸浮現出難得一見的甜美笑容,深深感動我。 隔天下午我再去看她時,「愛群之家」的工作人員希奇地對我說,瑪莎這兩天到處向來訪的人現寶。原來她在腳大姆指上畫了個笑臉,然後舉起腳來,向著聽眾唱「耶穌愛我」這首詩歌,竟然唱得一字不漏。兩天來,她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唱給人聽。 是甚麼樣的力量,激起了她內在沉寂已久的奇特活力與勇氣呢?從她身上,我看到了上帝未曾遺忘她。先是神的愛激勵她的養父母,不求回報地花費多年心血在她身上。即使在他們感到心餘力絀,不得不把她交給政府補助的「愛群之家」以後,神也安排受過專業訓練的我來輔導她,敞開與神、與人交流互動的心門。 如今瑪莎臉上綻放的笑靨,正是上帝奇妙作為的彰顯!

抉擇

● Freedom, after all, is simply being able to live with the consequences of your decisions. James X. Mullen 自由的真諦是,你會活在你所做決定的後果裡。 ● Wherever you see a successful business, some one once made a courageous decision. Peter Drucker 一個成功的事業,背後總有人曾作勇敢的抉擇。 ● Choice, not…
Read more

開眼記

殘障的喬治,學會用四官代替五官,跨入另一個時空。正常的我們,何不學習用五官代替六官,躍入更高度的時空。 喬治出生時眼睛是瞎的,醫生宣佈他患的是先天性白內障(Bilater-al congenital cataracts)。 在醫院新生嬰孩床旁,喬治的雙親流著淚求醫生:「請您動手術醫治他,無論如何求求您一定要醫治他!」「沒有辦法,這種病現在的醫學尚無法醫治。」醫生的回答無疑為這絕症宣判了死刑。 小心球,喬治 喬治眼睛看不見,但父母對他的信心,關懷和愛並沒有絲毫減少,在悉心的教導照料下,幼兒時的小喬治無憂無慮,而且自信十足,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是缺陷的。 六歲那一年的某一天,小喬治與幾個孩子在門口玩耍,結果永遠改變了喬治的一生。 一位叫比爾的孩子在興高采烈時,忘了小喬治眼睛看不見,把一個球丟給他,情急之下大叫「小心球!喬治!」 但是太遲了,球已經打到小喬治身上。球沒有傷到小喬治,但是他心中卻浮現一個疑惑,就非常困擾地跑去問母親:「為什麼比爾會知道,將要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我卻不知道?」 母親深深地嘆一口氣,她最擔心的時刻來臨了,六年來第一次,她終於必須親自對她的兒子解釋他是瞎子的事實。 「請坐下來,喬治」,母親細聲的對喬治說,「不知道我能不能跟你解釋清楚,也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但是讓我們來這樣試試。」孕擦辿虪X雙手溫柔地握住喬治的手,然後開始數算喬治的手指。 四官代替五官 「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手指就像我們所知道的五官,」母親逐一的捏著喬治的五個手指,「這是觸覺,這是嗅覺,這是聽覺,這是味覺」然後停頓一下,特別加重捏一下小指頭,繼續說:「這最後的小指頭是視覺。每一個手指,就像五官一樣,都會傳遞訊息到大腦。」然後她把稱為視覺的小指頭與其他四個手指分開,接著說:「喬治,你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因為你只有四官,好像只有四個手指,一是觸覺,二是嗅覺,三是聽覺,四是味覺,但是你沒有視覺。現在我要讓你明白一件事情,你站起來!」 喬治站了起來,他的母親拾起一個球,對喬治說:「現在伸出你的手準備接球。」 喬治伸出雙手,球來時他本能的一抱,球接住了!「很好!實在太好了!喬治,你永遠永遠不要忘記,你不需要用五個手指,單用四個手指,就能接住並抱住一個球。同樣的,你也不需要五官,只用四官,也可以擁抱豐富快樂的人生──只要你願意繼續不斷地練習嘗試。」 喬治從此沒有忘記四代替五的原則。對他來講,四代替五是希望,是沮喪時的依靠和安慰。他經常自我提醒,自我勉勵,困難來臨時,自然而然的下意識會用四代替五來面對問題。 結果喬治發現他的母親是對的,他的確可以只用四官,建立自己的一生──一個豐富快樂的人生!喬治母親簡單的比喻,說明解決困難的關鍵,完全在於自己對問題的態度,而不在自己擁有什麼或缺少什麼。有了正確的態度,甚至瞎了眼睛都可以有積極快樂的人生。但 是喬治的故事不是就到此為止。 開眼手術 高中那年,喬治生病必須住院,在病後復原時,他的父親在醫院裡聽說醫學進步了,他的眼疾現在已有辦法醫治。醫生說成功率雖不是百分之百,但成功的勝算很大。喬治唯一的渴望就是能夠看見,就算不成功,也要接受手術試試。 接下來的六個月,兩個眼睛動了四個精密手術,然後雙眼矇著紗布,靜靜的躺在燈光微弱的病房裡。除掉紗布的時候來臨了。慢慢地,小心翼翼地,紗布一圈一圈地繞著頭和眼鬆開。最後,紗布終於都除去了,喬治似乎感覺有一絲微弱的光映入眼簾。「你現在看得見嗎?」醫生問。 母親的臉 喬治從枕頭抬起頭來,微弱的光慢慢轉成色彩,模糊的色彩,有形狀的色彩。「喬治!」一個聲音在叫他。那是喬治熟悉的聲音,是他母親的聲音。喬治朝聲音的方向看去。 十八年,整整漫長的十八年,喬治終於第一次看到他母親。他看到六十二歲的母親兩鬢白髮,面容憔悴,滿臉皺紋,滿手硬繭,雙眼疲憊。但是對喬治來說,她是全天下最美麗的母親。對喬治來說,她是天使。經年的奔波,勞苦,耐心,教導,長年作為他的眼睛,刻骨銘心的愛心和親情:這是喬治眼睛所「看到」的母親。 直到今天,喬治仍非常珍惜那一次的經驗──是母親的聲音,不是母親的樣子, 讓他看到母親。 奇異的視覺 喬治說:「除非失去視覺,沒有人能真正的了解視覺的奇妙。」第一次在醫院看到母親站在他面前時,他不認識她,根本不知道看到的是什麼,一直到聽到聲音,才由聲音認識到母親。「所以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所謂的視覺,事實上只是眼睛接到訊號後,經過心中處理與了解,才會形成視覺──換句話說,視覺是心靈的產物。」 科學也證實喬治的看法:眼睛的作用好像是手,不斷地伸出去尋找各樣的信號送回給大腦,大腦把信號送至記憶中心,經過比較與解釋,最後才造成視覺。 心眼的視力檢查 喬治肉眼雖瞎,但是在母親的教導下,心眼是明亮的。有人肉眼不瞎,心眼的視力卻是模糊的。就像肉眼一樣,心眼視力也會有近視和遠視的問題。心眼近視的人在乎眼前,重視短暫,忽略未來的機會,對將來沒有計畫。心眼遠視的人好高務遠,作白日夢,不知道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需要作心眼視力檢查,來確定人生的方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心眼的視力檢查該怎麼做?誰是心眼的視力檢查醫生? 聖經馬太福音 6:22, 23一語道破心眼視力的真正問題:「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裏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人的肉眼無法看到生命的能力與奇妙。心裡黑暗的人只是睜眼的瞎子,人生黑暗,沒有方向。一生坎坷的大衛在失敗中,在困難中,不斷尋找心裏的光,在詩篇留下肺腑之言:「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認識神,尋求神的話語,心靈的光就永遠明亮不滅,能用心眼看見那肉眼看不見的神(羅1:20) 。信靠祂,享受與神同行的喜樂,能從短暫的今生看見永恆的來生(林後4:18)。以永恆作生活的座標,能從消極事物看見積極意義(腓1:12)。用正面的態度迎接人生逆境,能從物界的苦難看見靈界的祝福(彼前1:6-7);創造心靈的成長。

話自我,畫自我

小心營造你的自我形像,它是你自尊的工程師;小心營造你的自我期許,它是你前途的預言家。 現代人都很關心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像如何:政治家刻意經營他們的形像;初戀的情侶努力扮演羅密歐、朱麗葉的形像;有的公司強調品牌高級的形像;有的演員喜歡清純的形像;有的商人擺出售後服務的形像。他們都知道形像問題,關乎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 初代教會使徒保羅,寫信給提摩太,勉勵他做個忠心的神僕,他把神僕的三種美好形像,刻劃在提摩太面前──提摩太啊,你要做基督的精兵;做無愧的工人;做貴重的器皿。保羅知道一個人向甚麼形像認同,他的人格就往甚麼方向移動,逐漸變成那樣的人。 舊金山實驗 在六十年代,舊金山灣區的一所公立學校,發生一件至今仍為教育界津津樂道的故事。 年度剛開始,校長把三個老師叫進辦公室說:「我仔細地觀察了你們的教學方式,發現你們是全校最好的老師。我要給你們一個報償──將全校最聰明的學生集中在你們這三班。這些孩子的智商測驗都是最頂尖的,在你們的教導下,我指望他們的成績能提升20%-30%。我不希望被外界誤會為差別待遇,所以要求你們守密,你們不可以告訴學生,我也不會告訴家長。」 教師們很高興地參加這項計劃,他們一生的夢想,就是教天才班。新學年開始,這三位老師卯足了勁地投入工作。他們盡心竭力,極有耐心地幫助未能很快掌握新觀念的學生;花較長時間留校。若有學生趕不上進度,老師們都是想大概是自己教學方法出問題,而不是學生的問題。 學年結束了,這三班的成績不但是全校之冠,而且是整個學區之首,在學業成績上果然提升了20%-30%。校長再把三位老師叫來,恭賀他們的成就,老師也謝謝校長給他們機會教天才班。他們說教天才班是個愉快的經驗,這麼聰慧的學生教起來真是輕鬆愉快。 校長跟著解釋說,這只是一種實驗,其實學生不是甚麼天才兒童,他們只是從全校學童名單中,隨便抽中,再分配到這三班,他們只是普通學生。三位老師都吃了一驚,學生這麼優秀,怎麼可能?突然他們想通了,一定是因為優秀的老師,把普通學生教成優秀學生。 校長繼續解釋,這三位老師也是隨便抽來的。學年剛開始時,全校老師的名字放進帽子裡,他們只是偶然被抽出而已。 哈佛大學的羅深妥教授(Rob-ert Rosenthal)的實驗,說明了老師對學生的期許,對學生的表現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這個故事證實了形像認同的巨大威力──校長對三位老師的高度期許,激發了老師的潛能。三位老師對學生的期許,建造了學生的卓越自我形像,開發了學生的潛能。老師對學生的期許,會在學生身上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力。一個人怎麼期許自己,塑造力只會更加巨大。 自我形像的營造 小心營造你的自我形像,因為你的自我形像是你自尊的建築師。小心經營你的自我期許,因為你的自我期許是你前途的預言家。你看自己是怎樣的人,至終你會成為那樣的人。 本世紀許多位行為科學家對自我形像做了諸多觀察,他們的結論大體是一致的。 一個人的自我觀,是決定他心理和動機的最重要關鍵因素。 布南登(Brender)擁有健康自我觀的人,有較佳機會發展他的潛能,較有創造力,工作較有效率。馬斯洛(Maslow)自我形像健康的人,較能全面發揮他的功能。羅歌(Roger)人格整全的人,他的洞察力、智力、生理機能運作較佳。細面(Seeman) 自我觀積極的人 1. 行動較有信心,具有建設性,較有效率。 2. 較有安全感、自信與自尊。 3. 較不會有證明自己給別人看的心理情結。 4. 較不會被困難的人事物所困擾。 5. 人際關係較佳,容易共事。 6. 人生觀世界觀較少扭曲。 飛特(Fitts) 自我應驗的預言 箴言23:7 說:「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這節聖經的意思是你看自己是怎樣的人,你就成為怎樣的人。一個人的自我形像具有自我應驗的能力(self-fulfilling prophecy)。它的作用力是這樣運作的(如下例): 1. 你曾有幾次考試失敗 2. 自我評估:我是不會考試的…
Read more

水仙,回聲與基督

水仙,自戀至死,迷失了自我;回聲,戀他而亡,失落了自我;基督,捨命十架,尋回了我們。 一個人可能才高八斗,卻瞧自己不起;一個人可能擁有眾多仰慕者,但卻擔憂,若他們知道真正的自己,還會如此仰慕嗎?一個人可能靈性高深,但在人群中卻毫無自信。為什麼會這樣呢? 自我觀與生活品質 希臘神話中的美男子那西塞斯(Narcissus),因自戀至痴狂,孤獨憔悴而死的故事,為人所熟知。外型出眾的那西塞斯,為何會淪入孤芳自賞的慘境呢?原因在於他自視過高。那西塞斯曾傲慢地拒絕眾多愛慕者的追求,包括了女神愛可(Echo),因而引起眾怒。眾神對那西塞斯如此不知好歹的懲罰就是:乾脆讓他愛慕自己個夠。那西塞斯被送到希臘南邊的赫利孔山,日日伴池顧影自憐,死後變成了池中的水仙。 愛可因著遍尋那西塞斯不著,最後也憔悴而死,成為山林中的回聲(echo)。一個人的自我觀,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品質。聖經告訴我們,「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羅馬12:3) 我們該如何看自己才能看得「合乎中道」?首先就是要有信心。 信心是建立自我形像的基礎自我形像的刻畫是建立在自信與對造物者的信心上,也就是所謂的「天生我才必有用」。 然而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失敗的經歷,或因一些人在言語和態度上,有意無意地貶低,會使我們失去自信與對神的信心。 ● 信心的重拾需要從饒恕別人並尋求神的饒恕開始。饒恕能幫助我們忘記過去,努力向前,有一個新的開始。 ● 信心的重拾也需要藉著對自己更多,更深入的瞭解。認識自己的才幹能力,個性特質,與人的關係及與神的關係。 ● 信心的重拾需要有一個愛的環境。有一些瞭解你需要的人在旁邊,會使你更有把握。 愛心是肯定自我形像的力量 愛的力量是神奇的。愛能使人看到別人的優點,同時也能包容他的缺點。 在聖經的雅歌中,有一段和那西塞斯與愛可截然不同的愛情故事。書拉密女愛慕所羅門王,但在眾女之中,書拉密女對自己是否能得到青睞並無把握。因而在她的情歌中曾對所羅門王說道:「不要因日頭把我晒黑了,就輕看我。」 然而,所羅門王卻看到書拉密女特殊的美,讚美她的眼。並為書拉密女刻畫出一旦成為王后的她,會如何的美。書拉密女得到所羅門王的讚美後,對自己不再感到自卑,在後來的詩歌中,將自己比喻為「沙崙的水仙(或作玫瑰)。」 愛是接納,不是排斥。當我們接納自己,也被人接納時,就能更加肯定自己的形像,而不會像愛可一般,完全失去了自我,只能成為模仿別人的回聲,。 盼望是提升自我形像的指標 自我的形像會隨著我們與人,與神的關係而改變。有沒有一個真正完美的形像存在呢?聖經告訴我們,有。 人是按神的形像所造的,因此神要我們完全,像祂完全一樣。神給了我們一個柔和謙卑的榜樣─耶穌,盼望我們能愈來愈像他。「耶穌本有神的形像,但卻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式,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2:6-8) 重塑自我形像幾點建議 1. 摒除別人對你不當評價之陰影,饒恕那些對你做過不正確批評的人。 2. 想確定自己的性向,不妨作一個性向測驗,與受過專業訓練的行為專家討論測驗結果,做一個參考。 3. 尋找一兩位成熟、有智慧,能給你中肯建議的朋友或前輩,常向他們討教。 4. 多去看別人的優點與長處,做適當的讚美和鼓勵。 5. 為五年後,甚至十年後的自己,勾畫出你希望看到的形像。 6. 設想在別人眼中,自己的形像如何。 7. 真正地去認識耶穌基督。 一個窯匠或許要摔壞無數個胚子,才能選中一個想要的,放進窯中烘烤。自我形像的塑造也需要經過人生的歷練與淘汰,至終選出一個被自己、被人,和被神滿意的樣子。只要有信、有望、有愛,我們至終必看到那完美的成品。

境相轉移

人生許多困擾,在所難免。然而,思想座標的轉移,使人視觀豁然開朗。 人生撲朔迷離,為什麼壞事會臨到好人身上,而好事卻偏愛壞人呢?這是一個很古老的問題,歷來宗教家,哲學家,智者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 猶太拉比擅長用故事或比喻來解答人生問題。這是因為猶太人認為人生的問題複雜,解答時要考慮許多相關的人事物。 若以一點,二點,三點方式作答難免以偏概全,不能反映所思考問題的關鍵。以故事作答,不但容易理解,而且直接帶領問的人深入問題核心,達到教導的效果。針對以上的問題,猶太人裡流傳這樣一個故事: 以斯爾之惑? 從前有一個叫做以斯爾的年輕猶太人,他敬畏神,也對自己所擁有的感到知足快樂。只是有時他會對周遭所見所聞感到困擾。例如隔壁一個好心的太太,唯一的兒子突然死了,反而另一家一毛不拔從不做好事,卻是兒孫滿堂。困擾以斯爾的是,為什麼神要讓這些事情發生呢?? 當他開始思考這些事情的原因時,他發現不明白的事情越來越多,神的奇蹟在世上到處可見,可是世上痛苦,不幸和失望也比比皆是。怎樣才能避免不幸呢?以斯爾非常的迷惑,他開始禁食禱告求問神:「神阿,求您讓我遇見先知以利亞,也許我看看他如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行使神蹟奇事時,我就會明白了。」 以利亞之約 有一天,一位陌生人向以斯爾走來,對他說:「我是以利亞,你要問我什麼呢?」以斯爾興奮的說:「我想看看你在世上行使的神蹟奇事,因為我的世界一片茫然,許多事情我都不明白。」? 「當你看到我做的事情時,你還是不會明白,向你解釋又需要花時間,‧‧‧」以利亞回答說。 「不,不,我決不會耽擱你的時間,我答應你決不要求你解釋,只求你讓我跟著你,觀察你所做的事,我就滿足了。」? 「很好,但是你要記得,當你一開始問問題,我就要離開你。」 好窮人之牛 以斯爾答應以利亞。兩個人就一道上路。黃昏時,到了一個村落的一對夫婦家裡,這家人很窮,唯一的財產是一頭牛,然而他們仍非常好客,把所有的食物拿出來招待他們,留他們過夜。一個晚上大家談論律法,賓主盡歡,夫婦倆很高興,覺得很有榮幸招待他們。 第二天早上,以利亞和以斯爾準備離開繼續上路,以斯爾看到以利亞對這窮夫婦唯一的一頭牛遙遙的點點頭,就見那頭牛,窮夫婦唯一的一頭牛,突然倒地就死了。 「這算是對人家熱情待客的報答嗎?他們如此以愛心款待我們,為什麼要遭到這種報應?」以斯爾無法控制自己,開口問以利亞,「你為什麼要把那頭牛弄死?」以利亞繼續往前走,「你忘了你的承諾嗎?不論我做什麼事你都答應不問的。」 以斯爾很想問以利亞:「但是傳聞中你不是一向濟弱扶貧嗎?」只是他忍住了,繼續跟以利亞走。 壞富翁之樹 第二個晚上,他們來到一個富翁的城堡,這個有錢人只派了僕人把他們帶到僕人住的地方過夜,連麵包也沒有給他們吃,就讓兩人空肚子過了一晚。隔天早晨,以斯爾看到以利亞對著城堡院中一棵已搖搖欲墜的樹做了個手勢,只見樹不但挺直了,而且樹根似乎更加強壯了。 以斯爾更加困惑了,「對這樣小氣的財主,為什麼還幫他,把樹扶直了呢?」但是他默不作聲,希望也許繼續跟隨以利亞一段時間,能看出一些端倪。 金會堂之多 他們走了一天的路,到了另一個村莊,來到猶太人聚會的會堂,這個會堂富麗堂皇,連椅子都鑲了金銀。聚會正要開始,竟然沒人歡迎他們或請他們入坐,也沒人照猶太人接待過路旅客的習慣,請他們回家吃飯或過夜。 雖然沒人理采他們,以利亞最後還是倚門而立,對聚會的人大聲說:「祝福你們每個人都成為領袖!」以斯爾真是滿頭霧水,不知以利亞在做什麼。 窮小鎮之少 再下來的一天,又到了另一個小鎮,那裡人人都很窮,卻都非常熱情,大家把食物和酒帶到會堂,一齊熱烈的招待他們。當他們離開時,以利亞也祝福這個小鎮,他說:「願神賜給你們一個領袖。」? 謎底揭曉 再繼續上路時,以斯爾實在忍不住了,哭著對以利亞說:「夠了!夠了!我實在無法忍受如此不公不平的事。我認為你一切事都做顛倒了,你要離開就離開吧,但是能否請你解釋一下,讓我明白呢?」以利亞回答說:「我的朋友,好好聽著,記不記得那對死掉牛的夫婦?我們離開那天本來那位好心的太太會死的,是我求神以那頭牛代替她死的。」 「那棵有錢人城堡院子裡傾斜的樹,我把他扶直了。要不然,那樹根下藏著的財寶,不久就會被他發現了。」 「我對那有錢但小氣的村莊說願他們有許多的領袖,乍聽之下是一個祝福,實際卻是一個咒詛。因為一個團體裡有太多的領袖,結果意見分歧,眾說紛紜,也不能達成任何決議。」 「所以,願那貧窮但熱情的小鎮有一個領袖,其實是一個祝福。你沒聽說過寧可只讓一個智慧人治理全城,勿讓一群人治理全城這句話嗎?」 最後在離開前,以利亞說:「我的朋友,我最後給你的忠告是,當你看到惡人發達時,要記得報應遲早會臨頭的;當你看到好人遭殃時,要知道本來更壞的事也許避免了。不要再對世事困擾疑惑,人是無法了解神的作為的。」 以利亞離開了,以斯爾也回到家裡。從此以斯爾不再困擾不再疑惑,因為他知道藏在萬事背後的儘是奇妙,儘是神奇。 傳道書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傳3:1)。以賽亞書說:「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賽55:9)相信神的時間表和神奇妙的意念,是飛越人生謎題的最佳答案。 編註: 英文Paradigm Shift 描寫以斯爾的蛻變,從一個層次的認知能力,提升到另一更高層次的認知。Paradigm Shift 通常指模式、法則、典範的轉變。我們嘗試以「境相轉移」來描述這種人類經驗的提升。

馬路天使

只要你願意,人人可以作天使。縱使已屆金色年華,仍能成為別人的祝福。 懷德爺爺、奶奶從四年半前開始擔任本地小學的交通導護義工。我每天早晚接送孩子時,都會和他們打個照面,寒暄幾句。 印象裡這對老人家不論寒暑,從未遲到、早退。只要上、下學前十分鐘,一定可以看見他們像咕咕鐘般準時站崗,守在街口。最有意思的是慈祥的爺爺、奶奶手裡拿著「停」的標誌,在一趟趟護送學童、家長安全過馬路時,嘴裡一定不停地向每個行人及車輛一遍遍重複著:「早安!祝你擁有美好的一天。」「再見,願神賜福你。」也不管對方是否有反應,他們倒像是放錄音帶似的,一點都不嫌累。 剛開始,大部份的人都忙著趕時間,面無表情地匆匆行過,對他們的熱忱無動於衷。漸漸地,有些家長除了禮貌性回應他們的招呼外,也開始訓練孩子主動向兩位老人家問安、道謝。幾年下來,幾乎每個人、每輛車經過路口時,都像上了癮似地彼此自動招呼、減速讓行,街口熱鬧得好像懇親大會。 我和女兒們最愛享受他們親切、幽默的祝福。譬如當我身體不適時,老爺爺會關心地瞪著我說:「親愛的女兒,妳要為我們多保重啊!」小女兒穿新洋裝時,老奶奶會驚歎:「天啊,我們的公主殿下駕到!」 在亞利桑那州華氏一一八度的烈日下,老爺爺仍微笑著搧風:「瞧!多美的蔚藍晴空。」一般尋常日子,當然就成了他們口裡:「好得不能再好的一天!」 兩年前有一天,忽然換了兩個陌生的站崗義工,大家都議論紛紛。原來週末老爺爺不幸在自家廚房滑跤摔斷了手,更糟的是老奶奶又在路上被車子撞裂了髖骨,所以雙雙負傷告假。大夥都很難過,每天通過路哨時感覺怪怪地,好像少了很多樂趣。六週後,老爺爺右手裹著石膏又上陣了,口裡不斷向我們解釋,他們夫妻多麼幸運。「在神的保守下,『只』斷了一根骨頭和裂了一縫髖骨。」真是服了他們。 老爺爺個性隨和、溫柔,老奶奶熱忱、正直。雖然她很慈祥,可是許多不守規矩的家長與學童也經常挨訓。有一回,我看到老奶奶氣急敗壞地箭步追趕一位違規停車的家長,很兇悍地指責她:「在孩子們面前,妳真是好意思不守法呀!?」我打趣奶奶:「妳真神勇,能追得上車子。」她回過神來,扔下一句:「年輕時我跑得更快哩!還追過火箭的呢!」 每年情人節、感恩節,女兒都會為兩位老人家,準備兩張小小卡片和兩束玫瑰,親手奉上,表達謝意。老人家也一定客氣地回我們一封謝函及一大袋土產──巨無霸檸檬。我們相處的情誼有如一家人。 今年五月,懷德爺爺、奶奶突然向大家宣佈:他們將要搬回佛羅里達州定居。我們都不願意接受這個消息。許多孩童牽著老爺爺、奶奶的手,依依不捨地抹著淚,央求他們留下來。我難過地告訴他們:「你們走了,我們好像失去了一件寶貝。奧蘭多,這個城市真是令人又羨又嫉呀,將會有一對天使進駐,妳可把我們的陽光帶走了。」 老爺爺爽朗地笑了起來:「感謝主,何其榮幸讓我們這對七十七、七十五歲的『年輕人』有機會為您們服務,又交了那麼多好朋友。其實我們都很平凡,沒做甚麼。只要你願意,每個人都是天使。我深信神賜予每個人終其一生的每一分鐘都賦有特殊價值。沒有一件事是太小,不值得出力,也沒有一件事是太大,你不可能做成的。不要辜負上帝的期許呵!」 大夥聽完,都嘖嘖稱奇,看不出外表五、六十歲的兩老,竟已年近耄耋高齡了。有人趁機請益養生長壽之道。老奶奶笑嘻嘻地表示:「凡事交託主,凡事謝恩,起居規律,開心過活,就能永保青春啦。」老爺爺接著說:「我每天晨禱時,都求神讓我今天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好人,每一件事都順利。我這麼相信,神就這樣成就,七十七年來神還沒對我失信過。」 我想起老奶奶曾說過追火箭的事,趕忙向老爺爺求證。懷德爺爺頑皮地摟了摟奶奶:「我退休前是GE公司的電子工程師,在佛羅里達太空總署上班。後來當了三十幾年GE零件廠的直銷經理。當年我們這組工程師可是承包了第一次登月火箭,及第一艘太空梭上所有電子通訊系統零件呢。我大半輩子都與火箭結緣,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家族會議決議全家大小三十餘口,都遷回佛州的緣故。」 後來全校為懷德爺爺奶奶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歡送會。約有一百多位師生、家長參加,送別了這對可敬可愛的老人家──兩位散發主耶穌真愛馨香的天使,是多麼令人懷念啊! 詩篇上說:「義人要發旺如棕樹,生長如利巴嫩的香柏樹。他們栽於耶和華的殿中,發旺在我們神的院裡。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詩92:12-14)在他們的身上,我真切地看到這幅美麗的圖畫了。

積極視觀

負面的事實往往有正面意義;調整你心靈的視力,逆境便化為祝福。 我所遭遇的綑鎖,更是叫福音興旺。(腓1:12-13) 小時候我們最喜歡聽故事。神仙故事叫我們心儀嚮往,英雄故事激起我們的壯志豪情,童話故事導引我們的想像力進入奇異的王國,偵探故事磨利我們的推理能力,民間故事預備我們的心來迎接社會生活。還有歷史故事,愛情故事… 敬請您拾回童心,以興奮的耳朵來尋找這故事的啟發性:從前,有三個騎士並肩穿渡沙漠。當他們正踱過乾涸的河床,陰影裡有個聲音傳來:「停步!」他們順服了。那個聲音吩咐道:「下馬,揀取小石充滿你的袋子。」這三個騎士照做不誤。那個聲音又說:「上馬,做的好。明天太陽初升時,你們會又高興又悲傷。」 騎士們催馬前行,邊走邊納悶,怎麼可能同時又高興又悲傷?沙漠裡的炎日和熱風張開它們的威力網,他們逐漸覺得袋子裡的小石頭沉重。經過商量,他們決定丟棄大部份的小石,至少算是遵行了那奇特聲音的命令。這主意果然使他們的旅途輕省些。 第二天日出時,騎士們伸手入袋,發覺夜間發生了神蹟。那幾顆小石變成鑽石、瑪瑙、紫晶。他們高興極了,意外的財富!然而,當他們想起大量丟棄的石頭,他們就陷入悲傷裡。 這一則童話故事不正是人生活生生的寫照嗎?我們為成果而興奮,為失敗而沮喪。為善用的機緣而高興,為溜逝的機會而悲傷。為順境而欣喜,為逆境而消沉。 問題是,誰也不知道昨天沉重的石頭,今晨會是晶亮的鑽石。我們怎樣曉得昨日的逆境,竟轉化為今天的祝福。我們沒人擁有這種預測能力。 但我們可以鍛鍊一件事,把我們注意力的焦點集中在所擁有的這幾顆寶石,而不是昨天丟失的石頭。注視今天所擁有的契機,而不是昨天已逝去的機會。為眼前的祝福感恩,而不為去年的逆境感傷。把你的心力放在正面事物,你就喜樂、活力充沛、有盼望、抬頭向前。你把注意力放在負面事物,你就悲傷、低沉、沮喪、絕望。 我們暫且稱這種正面的人生態度為「積極的視觀」。使徒保羅最是善用這積極視觀的第一高手:下監嗎?叫御林全軍聽見福音。 捆鎖嗎?更是叫福音興旺。(腓1:12-13) 受苦嗎?蒙基督多得安慰的機緣。(林後1:4-5) 絕望嗎?叫我不靠自己,只靠復活的神。(林後1:9) 軟弱嗎?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 你今天的石頭太重嗎?日頭十分炎熱嗎?神能在清晨時分,將小石頭轉化為亮晶晶的彩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