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Author: 李潘燕
February 3, 1999
形像認同─一股塑造人生的巨大力量。 十萬人集體替模範父母畫像,這超級父母該是怎樣的英雄巾幗?一位英國的行為科學家兼作家赫茲博士(Dr.R.F.Hertz)作了一項饒富趣味的研究,他發出十萬份問卷給來自廿四個不同國家,八至十四歲各階層的孩童,要他們選出十項希望父母們遵循的法則。 傑出父母的畫像 這個問卷調查所得的結果,普天下做父母的都應密切注意。以下十項是大部份孩童所選出的: 1.不要在兒女面前吵架。 2.對每一個兒女一視同仁,絕不偏心。 3.絕不向兒女說謊。 4.父母之間必須互相寬容。 5.父母必須與兒女建立朋友關係。 6.歡迎你的孩子帶朋友回家。 7.請回答你孩子的問題。 8.不要在鄰居孩子面前斥責或處罰你的兒女。 9.多看你孩子的優點,少挑剔他的缺點。 10.情緒穩定,堅持對兒女的愛。 這十項品質堪稱孩子們心目中「模範父母」的形像,天下為人父母的,一定很希望自己擁有這樣的品質。你把它記在心裡,常常想到它,時刻提醒自己,說話向它認同,行動向它認同。久而久之,你就會愈來愈接近「模範父母」了。 形像認同的塑成力量 一個人在孩童時代所羨慕,所夢想的,會漸漸進入他的潛意識裡,導引他人生的方向。他的求學過程、他的思想、他的行動、甚至從事的職業,都會朝這方向努力,終究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小華高中時的物理老師,是一位很有創意的科學家。在課堂上不斷的啟發學生,鼓勵他們作各種嘗試和實驗,使學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小華在幾次物理實驗中有美好的成果,對科學便愈發入迷了,所以他立志將來一定要成為一個科學家。 小明的姑姑是個作家,會寫很優美動人的散文,又會寫情節精彩曲折的小說。小明從小讀姑姑的作品,總是十分入神且著迷,甚至廢寢忘食,養成她從小對文學的喜好和敏銳的觀察力。長大後,很自然地她便選讀文學系,夢想自己將來也能成為一位作家。 小強住在高級住宅區,他家的右鄰有一棟豪華的宅第,屋主是一位企業家,事業十分成功。小強偶而去他們家做客,看見屋內的裝潢佈置美侖美奐,令人心曠神怡。鄰居伯伯出入都坐豪華轎車,生活舒適優裕。小強看在眼裡,心裡十分羨慕,盼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從前羨慕當個科學家的中學生,現在當了科學教授。現在崇拜作家的小學生,將來也有機會成為文學家。當代的企業家,創業的心志是當年從成功商人所激發來的靈感。形像認同有如此巨大的塑成力。 向基督認同的感化力 既然,一個人對某種形像認同,人格便往那個方向移動,至終成為符合那形像的人。做父母,有這傑出父母十要可茲遵循。身為基督徒,我們應向什麼形像認同呢?馬太五章1-12節列舉了天國子民的八項心靈品質,閱讀它、默想它、愛慕它,我們的人格就潛移默化。加拉太五章22-23節條列了基督徒九種行為楷模,認同它、思念它、羨慕它,我們的行為就逐漸變化。 耶穌在世時,祂的無瑕品德、祂的卓越教訓、祂的超絕言行,都是無以倫比的絕佳形像,是我們的最佳典範。我們要勤讀祂的話,並存記在心,仔細默想、咀嚼,並實踐在生活中。讓這些美好的形像深植在內心深處,再造我們的潛意識,更新我們的生命。 思想向基督認同,行為向基督認同,反應向基督認同,久而久之,我們便會經歷脫胎換骨的蛻變。
Author: 小玉米
February 3, 1999
小小的鼻子,卻有神奇的妙用,神造人的精心設計,令人嘆為觀止。 他父親以撒對他說:「我兒,你上前來與我親嘴。」他就上前與父親親嘴,他父親一聞他衣服上的香氣,就給他祝福。(創27:26-27) 起初上帝創造各種動物時,加予牠們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五種感官,使他們能覺察到周遭的環境而採取應對。聖經上首次提到受造之物的嗅覺,是在雅各騙取他父親以撒的祝福這件事上。(創27章) 以撒的妻子利百加偏愛次子雅各,她在幕後主使雅各去騙取長子的祝福,欺負以撒年老眼睛昏花,就利用他其他感官來矇騙他。她先照以撒所愛的美味滿足他的口腹,然後要雅各穿上哥哥以掃的衣服,又將雅各手上和頸項光滑處包上羊毛,以撒起初對假冒以掃的雅各半信半疑說:「聲音像雅各,但摸起來卻像以掃。」直等到他與雅各親嘴,聞到以掃衣服的香味,才深信在他面前的真是以掃,因此給他祝福。由此可見嗅覺雖非人類最主要的感官,卻可影響一個人的決定。 嗅覺的妙用 嗅覺是大部份動物最主要的感官,牠們靠嗅覺來尋找食物、追求配偶、或察覺掠奪者。人類可以分辨大約一萬種不同的氣息,從鮮花的馨香到鼬鼠的臭味。而許多動物的嗅覺比人類更敏銳,例如某種獵犬(Blood Hound)可以分辨每個人身體所發出的獨特氣味,我們因此用牠們來尋找迷失在荒野的人。法國人也利用豬獨特的嗅覺,去樹林中尋找一種長在地底下很稀有而價錢昂貴的野菇 (truffle)。不同的動物對同一種氣味的反應卻不相同,例如人路過茅廁必掩鼻疾行,而蒼蠅卻趨之若鶩。嗅覺使我們的生活增加不少情趣,生意人也在這感官上大動腦筋,人類每年花在香水、香料上的費用大得驚人。我們日用消費品如肥皂、洗潔精及止咳藥大都含有香料。嗅覺不只美化我們的世界,也保護我們使我們能察覺危險,如鍋子燒焦或瓦斯漏氣。其實天然煤氣本身並沒有味道,是瓦斯公司在其中滲入某種臭氣,使我們可以察覺。可惜人類聞不出一氧化碳,否則每年冬天因室內生火一氧化碳中毒的人就不會那麼多了。 奇妙的構造 一個人的鼻子不管它長得像希臘雕像,像鷹鉤或像蓮霧,我們都靠它來聞味道。在人的鼻腔上緣靠近大腦部位有一層嗅覺上皮(olfactory epithelium),上面長著千萬的嗅神經細胞。每個細胞和空氣接觸的這一面長著許多纖毛,上面佈滿了感嗅分子(olfactory receptor)。而另一端則形成纖維狀的軸索(axon),通到大腦裡的嗅球(olfactory bulb)。每當空氣中的化學分子和纖毛上的感嗅分子連結時,它會引發電子訊號,這訊號藉著像電線的神經軸索傳到嗅球,在那裡經過處理歸納後再傳到嗅覺皮質(olfactory cortex),最終傳到大腦皮質(cerebral cortex)內的感覺中心。 感嗅的神經 但人怎能分辨上萬種的氣味呢?這其中的奧妙只有全能的上帝能設計出來,而科學家們在最近幾年才對這整盤藍圖略有所知。原來人的染色體上含有三千個基因,指揮製造不同種的感嗅分子,每種感嗅分子只能和某種形狀的氣體分子連結,每個嗅神經細胞只能製造一種感嗅分子,製造同一種感嗅分子的神經細胞雖遍佈在整個嗅覺上皮,但它們的神經軸索卻都連接到大腦嗅球上左右對稱的兩小球(glomeruli)。如此,製造三千種不同感嗅分子的上千萬嗅神經細胞,它們的軸索共連接到六千個小球。當你聞一朵玫瑰花時,它的香氣和某一組感嗅分子連接,在嗅球上亮起一組獨特的信號,經大腦加以解釋,使我們有很愉快的感覺。而鼬鼠的臭氣和另一組感嗅分子連接,則引起迥然不同的感覺。每個人所能聞到的味道不盡相同,有人可能缺少某種感嗅分子而聞不出某種氣味。筆者有位同事就聞不出杏仁的味道,還有極少數的人因遺傳上的缺陷,完全沒有嗅覺,這種人的生活不但乏味,而且充滿危險。 馨香的靈氣 除了肉體上的嗅覺,我們也用味道來形容一個人的氣質,稱某人有書香之氣或銅臭氣。聖經也多次提到屬靈上的嗅覺,如詩人形容耶和華的衣服有沒藥、沉香、肉桂的香氣(詩45:8),或耶和華喜愛以色列人獻燔祭所發出馨香之氣(創8:21),保羅更要信徒散佈因認識基督而有馨香之氣。(林後2:14-16) 下一次當你聞到早餐的咖啡、有加利樹的葉香、或是嬰孩的乳臭味時,不要忘記對上帝說:「謝謝你賜給我鼻子,讓我能用嗅覺來欣賞你所創造的美麗世界。」並且希望每一位基督徒,都能像馬利亞一樣,肯將極貴重的真哪達香膏獻在主耶穌腳前(約12:3),使我們周圍的人能分享我們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馨香之氣。
Author: 李順長
February 3, 1999
一個人擁有健康的自我形像,是上帝的喜樂,是自己的尊嚴,是別人的幸福。 就在這信念下,我們來探索信仰如何提升一個人的自我形像,進而美化人格,滋潤人際關係。 在上帝所造的萬物中,惟獨人類擁有明顯的自我意識。只有人類能說出我這個字,只有人類能說出你、我、他這三個字,表達複雜的人際動力。也惟有人類享有自我意識的最高度表達─宗教情操。敬拜是人類對自己有限的自覺,從此生發出一種對神性完美的孺慕。 感恩是人類對自己不配的自覺,引動對無微不至地眷顧我的神之感激。悔改是人類對自己罪過的自覺,向神表白改過向善的決心。自我意識在人類的精神活動中,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個擁有健康自我形像的人,有充分的安全感,比較少猜忌人,因此更能和周圍的人和平相處。擁有健康自我形像的人,心理上有了自愛,更可能付出愛給周圍的人。自尊自愛的人精神上比較放鬆,所以創意和判斷力較敏銳。健康地自信的人,較少可能炫耀自己,較少患得患失,較少怨天尤人,較能愛人如己。 基督教信仰有提升人類自我形像的力量。某些人堅稱自己不過是一堆化學元素的排列組合,而基督教說,人是按著神形像被造的最尊貴活物。有些人相信生命的存在是偶然,基督徒相信生命的意義是為了榮耀神。從這美好的信仰帶動高度自我價值,生發美麗的際遇。
Author: 葉川
February 3, 1999
不必為昨天憂傷,不必為明天憂慮,你要關心的是今天。 「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然會照顧它自己。今天的難處今天當就夠了。」 (太6:34意譯) 昨天和明天是屬神的,天父為昨天蓋上恩典的戳記說,一切的過犯我已赦免。為明天貼上仁愛 的應許說,一切的需要我都知道。在時間的洪流中,這三個時段─昨天、今天、明天,只有今天是屬你我的。 你不必為昨天憂傷。讓它的痛苦、錯誤、罪惡、懊悔永遠從記憶中抹除。天父每天吩咐海浪清洗岸邊的足跡,抹去昨天的不快,鋪上今天的清新。 你只需要保留美麗的記憶,那些甜美的、溫柔的、積極的記憶,用它玫瑰一般的幽香,來點綴你心靈的冠冕。 你也不必為明天憂慮,將它的懼怕、煩惱、困難、險阻全交托在天父的手裡。那位養活麻雀的主,必然定睛看顧你,為你創造新的機會。你只需要存著充沛的信心,迎向將來的祝福、應許、和新的契機。 你所要關心的是今天。今天的工作是服事人的機會,今天的時光是與神同行的機緣,今天的偶然是靈感的天使,今天的事件是最好的老師,今天的會話是神施恩的媒介。 你我只需為今天思想、工作、操心,明天和昨天都在全能的神手裡。祂已埋葬你我過去的錯誤,讓我們也埋葬對過去的懊悔。祂為你我的將來作了最好的安排,讓我們也把對將來的憂慮交托在神手裡。 今天的責任和機會,主啊!賜我力量來擁抱它。
Author: 吳黃蓮英
February 3, 1999
將我們的思想維繫於永恆的幅度;將我們的行動實踐於眼前的今刻。 「在我們的市鎮」(Our Town, By Thornton Wilder)一部話劇中,女主角 Emily因難產而死,舞台經理特別容許她,回到地上與家人再度一天。她帶著極高的期望回去。一天下來,她非常失望,因為她的家人並未珍惜相聚時光,時間在匆匆忙忙間悄悄地溜走。她在回到墳地之前,向舞台經理問道:「究竟人們在度過他們的生命之際,曾否意識到生命的存在,它的每一分鐘?」舞台經理回答:「沒有!(遲疑半刻)也許只有聖人和詩人有些許意識。」 曾否意識到生命的氣息、時間的溜逝、自己的存在?曾否注意自己的腦子裡想的是什麼?曾否懊悔剛才說錯的一句話? 或是為明天的約會憂煩?或是為下週一連串的活動擔憂?或是為找不到終身的伴侶而著急?這些懊悔、憂慮、計劃、憧憬固然是人之常情,但是所耗的心思精力並不能改善我們的生命素質;反之,一個不留意,生命就在這種「磨耗」下匆匆虛度。 聖經教導我們「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5:16-17)「愛惜光陰」在英譯本NIV 是「Making the most of every opportunity」有「把握每一個時機」的涵意。而KJV譯本是「Re-deeming the time」有「把時間贖回來」的意思。如何才能愛惜光陰,把它贖回來?關鍵在於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個時機,以及把光陰投資在可以有回報的工作或活動上,把我們的思想時時維繫於永恆的幅度中,而將我們的行動實踐於眼前的今刻裡。在這種「思想於永恆,行動於如今」(Think eternally,act contemporarily)的佈局之下,去整理我們對(一)責任(二)時機(三)滿足(四)成功的定義,以把握此刻去達到愛惜光陰的美境。 (一)責任 很多人一生都在等待、等待一個出名的時機、等待事業的名成利就、等待終身伴侶的出現、等待自己能夠被人欣賞。愛惜光陰就是,與其無盡期地等待,倒不如負起今天的責任,預備自己、改變自己、豐富自己,為自己的生命創造契機。 雖然際遇由不得我們作主,無論是順是逆,我們並沒有選擇權。但是對這些順境或逆境作出反應的選擇權,卻是完全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不能控制旁人對我們的毀譽,但我們得負起管理個人思想以及應對態度的責任,對神交託我們的生命、時間、才能、恩賜、金錢等等方面作忠心的管家。 (二)時機 時間是一條單行道(One Way),不可能回頭。過去的我們不能改變,未來的我們不能預料,唯有眼前的一刻,才是我們真正擁有的。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便不會袖手旁觀、守株待兔般等候「時機」,卻會主動地去捉住眼前的每一刻,看每一個「此刻」為機會。 每一個錯誤或失敗,可以是一個拓展思想領域的衝激;每一個難處或困境,可以成為機會的起源地。你不需要等待心情美好才去愛你身邊的人;去愛身邊的人,就經驗到心情美好。你不需要等待成為屬靈偉人之後才去參加禱告會;去參加禱告會,你才有機會成為屬靈偉人。你不需要等待老練之後才去參與事奉;去參與事奉,你就會老練。這一切都在你的選擇,選擇把握現在這一刻,這便是你的轉機、改變生命的開始。愛惜光陰就是捕捉眼前的每一刻,化成成長的時機。 (三)滿足 許多人認為快樂與滿足是附帶條件的,他們會說:「如果我能順利畢業了,如果我能找到一位理想的對象,如果我能擁有一棟房子,我的一生便會愉快。」其實知足是可以學習的。保羅說:「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腓4:11)。保羅的秘訣是靠著那加給他力量的主,看每一樣臨在他身上的事為神的旨意,隨事隨在都能夠接受,能夠處之泰然,能夠對神發出衷心的讚美與感恩。 所謂「隨事隨在」,就是從現在的一刻開始,不管你現在的處境、難題是什麼,你都可以不被外在的因素影響,而內心能夠靠著基督加給你的力量,篤信:「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詩16:5-6),你便是勝利者。愛惜光陰就是,不為那些沒有得到的事物沮喪,卻為那已經掌握在你手裡的永恆福氣而滿足。 (四)成功 對成功所下的定義,也影響我們管理時間的策略以及個人的生活方式。有些人思想極端,不相信有永恆,所以抱著現實主義──「今朝有酒今朝醉」,過著只有今天而沒有明天的生活。另外有一些人是有理想,把人生目標訂得很高,每天汲汲營營地往上爬,把自己追求的放在第一位,把神人的關係以及屬靈的增長擱在一旁,及至危機臨近,才以救火的方式去補救。 要愛惜光陰,便要清楚認識什麼才是值得我們投資時間的活動。為了全人的成長,我們要把時間平衡地運用在靈命、身體、智慧、以及人際等四方面。在每週工作之餘,我們要定期休息,身心靈都得恢復。在人物與事物之間,我們要以「預防」的心態,不斷存款入情感的銀行,建立人際關係。愛惜光陰就是追求認識自己、訂定人生目標、發展個人恩賜才幹、充實自己在個人圈子內的裝備、預備自己在公共圈子中的表現,都是管理人生的一些應具策略。 我們這群屬於基督的人,已經不再活在黑暗中,而是行於光明的人生中,活出生命的彩虹,影響今生,及至永恆。關鍵在於你如何放眼永恆,立足今生。
Author: 鄧曉雲
February 3, 1999
等候,如枯竭的土壤 企盼雲海聚集, 匯落甘甜的細雨, 融合皸裂的記憶。 等候,若三月的風箏 翹盼柳枝拂起, 張開五彩的雙翼, 放飛蔚藍的天際。 等候,似靜默的礁石 渴盼海潮撞擊, 綻放奔騰的浪花, 吐露生命的氣息。 等候,如鹿渴慕溪水, 在你慈愛裡歸回安息; 等候,如鷹展翅上騰, 在你大能中重新得力。
Author: 編輯室
February 3, 1999
If you do not matter to you, it is hard to matter to others. Malcoln Forbes 如果你不尊重自己,別人也不會尊重你。 I never get down on myself, I am a very good friend of mine. Guilermo Vilas 我從不妄自菲薄,我是我自己的好朋友。 A man needs self-acceptance or he…
Read more
Author: 繆淑芬
February 1, 1999
年輕時,我轟轟烈烈地談論死亡;中年時,我冷冷靜靜地檢視死亡,我想起了一首詩歌,我想起了神。 唸中學的時候,有一個春日的早晨,大夥兒圍著圈,坐在一片綠草如茵的山坡上,仰望著碧澄澄的天空,交換著夢想中的種種。我輕輕地對身旁的好友說:「我希望自己能在四十歲時,轟轟烈烈地死去….」我自以為說得夠輕,不料話聲甫落,一幫人都沉默下來,連那座山也一下子失去了精神。 豪語:談死亡,耍嘴皮 當時我不明白,死亡對十來歲的孩子,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我並不懼怕死亡,甚至覺得若非為了未盡的責任,我寧可立刻死去。這樣的想法,令自己都覺得像個悲劇英雄。然而,在同學的眼中,我卻是最沒資格說這話的:一個在學校幾乎是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明星學生,別人嫉羨都來不及了,憑什麼去想這些活啊、死啊的問題。聽著我大放厥詞,朋友眼中滿是困惑,欲言又止的嘴唇,終究沒有迸出一個字來。而我則為一番自以為是的滔滔雄辯,躊躇滿志,似乎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就在我一席冠冕堂皇的言談中,得著了解決。 考驗:頭痛症,心抖顫! 大二那年,試驗來臨了。我被選派為迎新晚會主持人,就在那天上午,去取禮服的途中,我沒來由地頭疼欲裂,甚至在視野中出現了缺一角的現象──視野的左下角是一片黑暗。同樣情況出現了好幾次,父親就帶我到榮民總醫院的神經外科做檢查。醫生聽了我的症狀,要我做進一步的腦部電腦斷層掃瞄,並且說很有可能是腦瘤。我到檢驗室去約定時間,最早的可能是在一個月之後。 這個月過得極為漫長。我雖然如常地生活,死亡的陰影卻時時盤旋在腦際。有時我忍不住自問:「難道我連廿歲生日都過不了嗎?」心中不由得抖顫起來。儘管我曾大言不慚地說,若非為了未盡的責任,我寧可立刻死去之類的話,這時卻一點也悲壯不起來了。當人與死亡面對面時,所有的驕傲、自滿、偽裝都消褪殆盡。卸下一切武裝的我,無法再用言語包裝自己,剩下的只有無邊的恐懼。那一年,我才十九歲。 檢驗的結果是一切正常,但是我仍舊為嚴重的頭痛所苦(視覺缺中@角的現象也還在)。最後「偏頭紫h」三個字,算是解決了這個懸案。只是醫生千叮嚀、萬囑咐,叫我絕對不可以吃其他偏頭痛患者的藥,他的解釋我沒聽懂。但他的恐嚇我卻不敢輕忽,所以打定主意:寧可頭痛痛死,也不吃錯藥枉死。 抉擇:功課呢?身體呢? 雖然,此後我不敢再在生死這話題上誇口,卻仍舊不在意自己的健康。忙起來,時常有一餐沒一餐的,熬夜更是家常便飯,所以頭痛的毛病,倒成了我被迫休息的機會。久而久之,連家人和朋友都習以為常。 直到我到了美國第一年裡,就因頭痛進了三趟急診室,醫生試了不少藥物,卻沒有一樣見效,而我也當了不少時間的「白老鼠」。最後一次見醫生時,他說妳要避免太大的壓力,起居要正常,而且千萬不要熬夜。我向他解釋身為外國學生,又是唸文科的研究所,這些要求對我來說,實在太奢侈。他苦笑地聳聳肩,攤開雙手,對我說:「這就靠妳選擇了。」 縱情:高材生,賠性命! 是的,每個人都要作許多關乎自己生命的選擇,還須為這些選擇付出代價,就像前不久我翻閱新聞週刊,看到那幀Scott Krueger 的相片,在他年輕俊美的笑容旁,赫然寫著:Dying for a Drink幾個大字!下方的副標題是:「Scott Krueger在豪飲作樂中,結束了他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夜,同時也賠上他自己的生命。這該怪誰?」 有兒有女的我,無法對這事件漠不關心,而那個橫在我眼前的問號,更是十分刺眼。 我飛快地讀著那篇報導,想從字裡行間找出些蛛絲馬跡來。Scott當時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新鮮人,他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從小就是老師鍾愛的資優生,學習成就好到讓同學封他為「跳級大王」,同時從無跡象他有嗜酒的習慣。他父親說:「他從未給我惹過麻煩….我最擔心他的是他有色盲,就怕他開車時會出甚麼問題….。」 Scott入學不久,就被招募住進了以派對最多聞名的兄弟會大本營。悲劇發生的那一夜,距Scott入學麻省理工學院才不過五個禮拜。而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正好是五倍於麻州法定醉酒駕車的標準。他的母親在接到急診室的電話後,馬上就與他住處的其他人聯絡。她回憶到一個成員對她說:「妳必須瞭解那晚對我們兄弟會的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而那一天也正是Scott宣誓入會的日子。這樣一個前途無限光明,聰穎過人的年輕生命竟如此猝然消逝。該怪罪誰呢? 抉擇:酒精呢?健康呢? 根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系出版的一份刊物《美國大學健康雜誌》(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所作的統計顯示,許多大學生,特別是參加兄弟會或姐妹會的白人運動員,有酗酒的傾向。若以年齡來看:廿一歲以下的大學生豪飲作樂的比例高達45%,廿一到廿三歲的則有48%,而廿四歲以上的比例雖大幅地下降,也仍有28%。可見酗酒在大學裡是個相當棘手的問題。據統計,每年酗酒而死的約有五十個案例,而酒精中毒的更是數以百計。該怪罪誰呢? 這些早凋的青春,豈能因著有人被懲處而挽回呢?我們處在一個凡事追究責任,卻不在意問題癥結的功利世代。似乎只要找到人來為不幸負責,就解決了問題。美國許多州,都有禁止販賣含酒精飲料給廿一歲以下人士的規定。假使這些禁令能有效地遏止問題的產生,則哈佛大學的統計豈不是憑空出現了大批的幽靈人口。我們若不找出這些年輕人縱慾享樂、恣意揮霍生命的癥結所在,即使關閉所有的兄弟會姊妹會,或讓出事的學校有關行政人員都下台,也杜絕不了類似的情況在別的場合借屍還魂的可能。我們豈能坐視這些年輕的生命如此凋殘,我們能為他們做甚麼呢? 抉擇:天地主,住我心! 這時,我的心裡不禁響起了一首歌,或許能喚醒年輕的你,不再陷入傷害自己的享樂、迷思中。這首歌的歌詞如下:(作詞:葉薇心) 想 天兒為何高高?星兒為何閃亮? 草木為何青青?人心為何渴望? 你我的心中都有一個空,沒有人 能填滿,沒有人能去掉。噢!沒有人能填滿,沒有人能去掉。 只有造天地的神,能解釋宇宙萬象,只有造人類的神,能夠填滿人心的渴望。 天地為何設立?四季為何變換?生命為何被創造?人心為何不思想? 你我的心中都有一個空,沒有人能填滿,沒有人能去掉。 只有造天地的神,能解釋宇宙萬象,只有造人類的神,能夠填滿人心的渴望。…
Read more
Author: 劉乂鳴
December 5, 1998
有人追求科技金童世紀新貴之夢,有人踏上響應呼召行醫傳道之旅。我呢? 在我留學美國整整六年,努力以赴,一圓成為醫生的「美國夢」當中,可說是碰盡了壁、嘆盡了氣、流盡了淚。如今毅然決定要離美,回到自己生長,現在卻變得陌生的故鄉─台灣─貢獻所學。 回想這段對許多人而言只是一眨眼工夫,對我來說卻是極沉重、漫長的歲月。所經歷的可用雅各對自己生命之評語來形容:「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創47: 9) 年紀輕時,總覺得上帝是公平的,祂讓每一個人受的苦都差不多,差別在於這人先吃,那人晚挨,所以當我苦不堪言,別人卻逍遙自在時,我就安慰自己說,風水輪流轉,總有一天換你苦哈哈,我笑咪咪。 快跑的未必能贏 年紀稍長後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以創世紀中的人物為例,以撒一生的年日似乎看不出有什麼不順遂,一切事情都不必自己動手,總有人為他安排妥當。創25: 5明明記載說:「亞伯拉罕將一切所有的都給了以撒。」不需要辛勤工作,就得大筆產業,連老婆也是別人幫他娶回來,他只需要「出來在田間默想,舉目一看」(創24: 63)極其俊美又賢慧大方的嬌妻,就像限時專送一般送入自己懷抱。人生兩樣最重要的事,最關鍵的抉擇──創業與婚姻,都不費吹灰之力,說有就有,且是最豐富和最佳美的,真是上帝要賜福給誰就賜福給誰。 反觀雅各的生平就大不相同,一輩子抓,卻不夠,從年輕到老邁都在流浪與巔簸。娶老婆也苦,工作創業也苦,生養兒女也苦(因彼此相爭,又失去最愛的約瑟),與父親以撒形成鮮明的對比。 再看現代許多名人顯貴平步青雲,一夜致富的故事,使我得到一個結論。每個人遭遇不同,受苦愈多並不見得愈成功。 「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貲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傳9: 11) 不過請別誤會,我所提到的只是一個人外在的表現和際遇,並未涉及他們的內心世界。我們可以看見以撒也有家庭問題;所羅門在奢靡享樂後心靈仍覺空虛;好萊塢影星有錢有名依舊不快樂;比爾蓋茲(Bill Gates) 身為世界首富,卻不一定比一般人更滿足。 成功者未必滿足 然而,信靠主的人正如詩歌所說:「這世界雖有苦難,主耶穌是避風港灣。」只要心存感恩,日子照樣平安喜樂。我並不否認這些基督徒耳熟能詳的道理,但我也不確定,這些外表成功的人內心就一定不滿足,難道不是基督徒就不能因工作與專業上的成就,而得極大的成就感和滿足? 某主日下午和一位弟兄閒聊,我提到在網路上看到一篇刊載於《遠見》雜誌的文章,題目叫「科技金童,世紀新貴」,內容是提到台灣一個新群體,年齡約三十出頭,大多學理工,他們習於競爭,善於競爭,從小競爭到大,也從小贏到大。碩士是普通,博士不稀奇,在台灣最有發展前景的科技產業工作,新竹科學園區是他們密度最高的地方。每天大約工作十四小時,卻樂在其中,卅多歲所擁有的財富,遠遠超過他們小時候想像一生能擁有財富的規模。說老實話,我很羨慕他們的成就。不料弟兄馬上說:「其實他們一點也不快樂、不滿足,他們的生命充滿了問題。」 坦白說,我對這種評語頗不以為然,我們假設他們有許多問題,心裡空虛寂寞,事實上我們不應該一廂情願地自作揣測,他們說滿足就是滿足,也許是短暫的滿足,與我們基督徒有不同的滿足,但終究是滿足。 在我尚未嚐到成功滋味之前,就告訴我說他們不滿足,說服力是不夠的。這就好像一個人爬到山頂後,卻回頭告訴只差十來尺,仍在努力的伙伴說:「我已經看過山頂上的風景,實在不怎麼樣,你不必再浪費力氣往上爬,下山去吧!」一樣不能讓人感到滿意。唯有當自己也嚐到同樣味道,卻醒悟到人生還有更高超的目標值得追求,於是離開這山,再去爬另一座山,如此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 以神為樂?以己為樂? 我認為基督徒在自己事業及各種夢想上的追求,和其他人並無不同。兩者同樣會有順逆、得失的經歷。差別在於我們以神為滿足,倚靠神,順服神在我們身上的旨意,去過每天的日子。而他們以自己為中心,依賴自己的聰明與雙手,順著自己的喜好而活。 從懂事至今,我所知道的只是追求順利,躲避逆境。然而在順逆交錯循環之過程中,卻無法得著不移的安憩。順時怕好景不常,用盡各種辦法來拖延,好多享受些時候。逆時則奮力掙扎,與命運搏鬥,同時也專心禱告,祈求神幫助,速速轉危為安。 高遠的視觀 然而事與願違,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多災多難,波折連綿。我雖以「天塌下來也壓不死,巨石滾落也碾不碎」之堅韌意志誇口,但至終仍無能耐超脫順逆所帶來的患得患失,提不起放不下的愁煩無奈。我該怎麼辦呢?如何超脫順逆之困擾,得著自由?於是我回到神的話語尋求答案,禱告讀經時,神使我靈竅竇開,悟出極寶貴的也是神要我領悟的道理── 搭過飛機的人都曾在降落前端詳地面上,密密麻麻的汽車在高速公路爬行,由於必須穿過地勢上天然障礙,而有時向右微轉,有時向左微彎。人生就如同路上開車,有時順(右),有時逆(左),而神就像一架飛機,祂看甲到乙點永遠只是一條直線,不受障礙影響,沒有順逆限制,如詩篇139: 12所說,「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只要搭上這架飛機,就能擁有祂的眼光,也就能擺脫塵世的枷鎖,和順逆得失的困擾,得到真正的自由與釋放。 台灣花蓮基督教醫院院長黃勝雄醫師,原來在美國是醫學院神經外科的副教授,也是許多同僚醫生中,最受歡迎的腦外科醫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要開三百六十個病例,加上每天看門診,及住院的病人,每年至少五千人次,可想而知他是多忙碌。 因忙得沒時間陪孩子,他就為他們買下四甲地的家園,讓孩子有廣闊舒適的活動空間,又替他們儲存足夠的大學基金,將來可上最好的私立名校。 一個星期日作完禮拜,他帶兩個孩子去中國餐廳吃麵。飯後送孩子回家,回醫院途中,胸口突然感覺悶熱不舒服,結果他進了心臟加護病房三天三夜。檢查的結果說,大概是中國湯麵放太多味精,使他的動脈產生痙攣的現象,沒有心肌梗塞或冠狀動脈硬化。 小故事大啟發 住院期間黃醫師看了很多書,其中有一則是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短文故事:「有一位農夫早出晚歸,在耕植一塊貧瘠的土地,非常勤奮的工作,午餐也顧不得吃,太陽下山的時候,就嘆息時間太短,也常自言自語說:『我必須積蓄存糧,以備不時之需。』 一位天使聽到了,就很同情這農夫,於是向農夫說:『你工作很認真,對父母有孝行,對子女有愛心,對鄰居和睦相助,所以上帝要賞賜你更多的土地,讓你富足。今天從這裡作起點,以你能力所及的去跑,等你繞一圈回原點時,圓圈以內的這塊地就屬於你的了。』 農夫高興萬分,馬上就開始跑,也忘了帶飲水,只顧往前跑。當他跑了半個鐘頭後,往後看,啊!真高興,這塊地的生產足夠供給我一輩子了,他想停下來,繼而又想,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應該為兒女再跑一段路,讓他們也有一點家產,於是又跑了一段。 這時胸口開始有一點悶熱,頭有一點暈眩,他想,唉!我年紀大了,退休了以後怎麼辦呢?也許我應該再多跑一段路。然而就在這時候,他體力不支倒地,不久就死了,什麼也沒得著。」 服事最小的弟兄 看完這故事,黃醫師大得啟發,從此以後他的人生觀修正了。他開始每年拿一個月的休假,去作義工,作短期醫療宣教,到醫療落後的國家服務或教學。他也打算從五十五到六十五歲獻給上帝使用,這期間他有機會認識很多屬靈的好友和前輩,也學習到服事人的樂趣。 1985年他拜訪了德蕾莎修女,也決心力行她的至理名言:「生活簡樸,俾使多人得溫飽。」(“Live simple,…
Read more
Author: 葉川
December 5, 1998
關他進監牢,本仁約翰寫出天路歷程! 把他埋進服濟谷雪堆裡,華盛頓成為美國國父! 生他在貧寒的農莊,林肯力爭上游名垂青史! 用小兒麻痺症打擊他,羅斯福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 把他燒成二級傷殘,康寧漢成為一英哩紀錄保持者! 使他耳聾,貝多芬寫出不朽的樂章! 讓他生在被歧視的黑人之家,布克挺身成為教育家! 給他冠上弱智的帽子,艾因斯坦寫出相對論!
Author: 鄭慧真
December 5, 1998
超自然的友情,為孤苦的留學生涯,創造了心靈的綠洲。 每個人都需要朋友,來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快樂與憂愁。然而自古知己難尋,尤其在今天這樣繁忙的世代中,連和人聊電話的時間都得匆匆忙忙,更甭提能常常與好友促膝長談了。我卻是個幸運兒,從小就認識一位好朋友,他總是時常在我身旁鼓勵我、安慰我,在我犯錯時也不斷糾正我、原諒我。在忙碌緊張的生活中,我們仍經常見面談心。他真是具備了中國人所謂益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的要求。 他鄉●異族●外語 我剛來美國時,在中西部一所大學進修。來自課業與研究的沉重壓力,以及語言、文化的衝擊,加上思念家人的鄉愁,導致我的情緒時常低落、鬱悶。這所大學及整個社區幾乎都是白人,教授對黑人與中國人多半存有歧視,也帶給我心裡莫大的壓力與不平。由於我所讀的科系是當時全美排名前幾名,甚至有好幾年名列第一,因此對學生的要求非常高,也因為系上過去從未接受非白人的學生,所以對我的語言及表達能力要求很高。 本以為以我高分的托福成績,又從小學英文,並教過英文,時常有機會作代表,接待外賓,及主持大小會議,必能應付自如。然而與土生土長的老美相比,差距仍不小,加上學術演講及討論中所需用的詞彙較艱深,令我備感吃力。每天奔波於醫學院和企管學院上課,每星期有一小時的學術演講及帶領百位醫學生的討論,其壓力實非旁人所能理解。 功課●苦疾●沮喪 我的健康情況在來美三週後即出現了危機。醫生警告我要多休息,不可太勞累。我何嘗不願多休息,但望著每天三百頁的讀書進度,和每週廿頁的學術報告,我只能每天睡五小時。許多學生亦是如此,在圖書館中常可看到他們日夜苦讀,甚至睡在那兒,以校為家。後來我患上多樣過敏症,加上冰天雪地的氣候,雖然我每天都服藥,但感冒流鼻水仍不止。我心中感慨萬千,覺得非常空虛與怨恨,難道人生要這樣度過嗎?好幾度想放棄學業,甚至萌起輕生的念頭。 好友●教會●上帝 然而我這位好朋友一直安慰我,還叫一些查經班的弟兄姐妹來為我打氣。在他們滿有愛心的關懷,以及我經常展讀這位好朋友寫給我許多鼓舞又充滿智慧的書信中,我的心漸漸開朗起來,我也在他的傳記與智慧話語裡,尋找到了喜樂與盼望。我開始以嶄新的眼光來看自己,及周遭的人事物,而漸漸重拾往日的健康與歡樂。 當我適應了學校的生活以後,就常與我的好朋友去查經班和教會。剛開始是為了友誼及享受愛而去,後來在追求明白真理與禱告上,我漸漸多下功夫。因為我的好友對聖經非常熟稔,甚至可倒背如流,因此每遇我有不明白之處,他總不厭其煩地多方面幫助我,引導我經驗到上帝無比的愛與寬恕,明白祂充滿智慧的寶貴話語。他實在是引領我人生道路,及認識上帝的最好老師。 靈魂●聖經●永生 有一日,我與他同坐在校園中,從我們身旁走過了許多來自中國及不同國家的學生。他們當中有信佛教、回教,或甚麼都不信的。我突然看見我的好友在流淚,憂傷地對我說:「有誰關心這些人的靈魂?有誰愛他們?」這句話字字都敲打著我的心。在我含淚的眼中,看到這些來往的人是那麼迷惘,他們是一群失落的人,是與我同樣需要天父愛的人。雖然不少人表面看來很快樂,內心卻很空虛,矇然不知只有神無限的愛才能填補那空虛。也有許多人在世拼命地鑽營,要獲取更多的財富名利,卻獨獨忽略了去尋獲那把開啟永生之門的鑰匙。 在天父的眼中,每個人的靈魂都是非常寶貴的,祂豈不為失迷的人心裡焦急?豈不差派祂的使者去尋找他們呢?「有誰肯去?有誰願意去傳講得救的信息?」這呼籲雖已發出許久了,卻少有人回應。 這些失落的人猶如掉入水裡,即將滅頂的人。我的好朋友對他們心焦如焚,就奮不顧身地跳下水來救拔他們。岸上雖有許多人袖手旁觀或取笑他,他卻義無反顧,為要拯救人而犧牲自己的性命。 幸好他已為世人留下一本最偉大又奇妙的書,裡面記載他的身世,與教導人脫離靈魂滅亡,得著永遠生命的祕訣,以及行走人生道路所須的各樣知識和智慧。他也勸慰我們不要因他離世而憂傷,因為他往天上去與父神在一起,有一天他會再回來接我們同去。 耶穌,最好的朋友 朋友,你想認識我這位最好的朋友嗎?祂就是耶穌,祂留下的書就是聖經。雖然祂已升天,但是祂仍時時看顧我們,我們憂傷的心也因為見到復活的祂而得到安慰與盼望。如今他不但已為所有待救的人犧牲,且預備了一條得救的路,你只要願意伸出手來接受耶穌,你必得救。如果你是已經得救的人,你是否願意帶領更多人認識這位人生的最好朋友?如此世上失喪的靈魂將大大減少,天父的心也不致再為這些失迷的浪子日夜憂傷了。
Author: 李順長
December 5, 1998
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所以偉大,因為他的思想卓越。孕L在1776年寫下了不朽的卅五個字:「我們堅持這不證自明的真理──人類被造是平等的,他們的創造主賦予他們,追求生命、自由、幸福的天賦人權。」這卓越的思想,奠下美國立國的根基。 亨利福特(Henry Ford)所以成功,在於他的思想深刻。論財富,福特提出下列真知灼見:「那些作發財白日夢的人,很少能賺得一分錢。他必須先關心他所提供給人類的服務,是否值得那麼多錢。」這深刻的思想,是他創業的房角石。 孫中山先生所以不朽,因為他的思想超凡。當國人仍迷戀封建社會的世襲制度,他唱出旋律清新的革命曲:「天下為公,人生以服務為目的。」這超凡的思想,打下民主自由的基礎。 凡人也許很少能擠進名人榜,但我們的思想是積極或消極,仍會決定我們的人生是樂觀或悲觀。你我的人生歷練,驗證了這句智言:「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的情緒,他的情緒決定了他的生活。」看來,快樂的人生可以從積極的思想做為起點。 這期《飛揚》以陽光化的思想為主題,在這主旋律的導引下,這幾篇文章找到了它的定位點── 神奇的思想座標轉移:從逆境中洞視神的祝福,能將困難轉化為機會。 告別悲觀癥候群:向悲觀的習性吻別吧! 從一下子到一輩子:從英國首相夫人的一下子,想到天國子民的一輩子。 風雪‧小李樹‧我:生命經得起風雪的考驗,就能屹立於天地之間。 天使群英會:想像中的天堂大會,天使們如何為人間難題求解。 聖誕誕聖:凱撒大帝和馬槽幼嬰,誰將掌控未來兩千年的時空? 擁抱大雨的太陽:在矛盾的交會點,呈現最美麗的真理。 春蠶默想曲:萬物的奇妙屬性,如何寫成讚美上帝的交響曲。 柳暗花明又一村:幾個正確的抉擇,竟然註銷了命運的作弄,引進豐沛的祝福。 良師益友:在孤苦的留學生涯裡,上帝創造了心靈的綠洲。 醫者的哲思:科技金童之夢與行醫傳道之旅,找得到交集點嗎? 本期飛揚主題明確,又有兩篇聖誕專文。在這普天同慶的佳節,願上帝使用這本雜誌,賜福您有個平安的聖誕和快樂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