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Author: 蘇天寅
April 19, 2014
有個人在院子裡種了一棵桃樹 。桃子成熟時,他摘了許多 ,送給鄰居們品嚐。一位經商的鄰居拿了一個放在嘴邊嚐了嚐說:「不錯,多少錢一斤?」 他說:「不要錢,送給你的。 」可是鄰居堅持要付錢給他。他只好收下。 他又把桃子送給一位當領導的鄰居,這位領導疑惑地看著他說:「你有什麼事嗎?」 「沒有,只是給你嚐嚐。」他失望地走了。 他再把桃子分給鄰居少婦,少婦一臉警惕,她的丈夫十分不悅。他搖了搖頭走了。 他又把桃子送給一個過路的老人,老人喫了一個,連連說:「謝謝!非常好吃。」然後道別離去。他很高興,因為終於有了一個懂得享受吃桃子的人。 空間近了,心卻遠了 人類文明帶給人的一項最不幸的贈品,就是人與人的距離變遠了 。雖然生活的空間變擁擠了,但人的四周卻築起了一道又高又寬的牆 。住在同一棟大樓裡的鄰居,幾年終不相識是平常的事,彼此既接近又陌生。是不是很奇怪?常可讀到報載某戶家裏死了人,過了幾個月了,鄰居都不知道,你說可不可怕 ?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的人,卻形同陌路,你說可不可悲? 難怪有一首歌這樣描寫,「天上的星星為何像地上的人們那樣擁擠,地上的人們為何又像天上的星星那樣疏遠?」這實在是個很諷刺的對比。尤其現代人特別講究隱私權,以為把自己關得愈緊愈好! 帶人進入你的生活 不要誤會,我不是認為隱私權 不對,或沒有必要。相反的,每個人確實都需要保有一些不必或不要與人分享的隱私,這也是人與人之間彼此的基本尊重。但太過強調,就會把彼此之間的關係,像被四周的高牆隔開了。特別是基督徒,如果想要帶領人信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帶他進入你的生活當中 ,用你的生命去影響他的生命。 雖然這樣多少會影響,甚至侵入到你的隱私權。但這不是主耶穌給我們的榜樣嗎?祂與十二位門徒,每天24小時貼身地生活在一起。還不知有多少信徒如影隨形地跟從祂,你說祂能有多少隱私權?唯一有的「隱私」就是在暗處與父神之間的對話吧! 在約翰壹書 4:19-21中提到「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人若說 :『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 ,就不能愛他所沒有看見的神。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所領受的命令。」 牆裏的人怎能對牆外的人說:「我看著你,但我心裡不想看到你 ,我與你生活有關係嗎?」當然要拆除的這道牆不是外在的磚牆,而是我們內心的牆。 我們在「創慈」(註:作者所領導與服事的機構 )裏,大家都生活得那麼近,在同一個屋簷下,每天至少相處幾個小時,我們的心可不能離得好遠哦!
Author: 星學
April 19, 2014
重要的是人,而不是建築;重要的是心,而不是儀式。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俺打小就念熟此句,它是那時流行於共產國家的主旋律──《國際歌》裡的歌詞;卻從未橫向聯繫過 ,在赤色大陸造神運動中,這句歌詞與「代國歌」的民調《東方紅》中的那句「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是自相矛盾的。更沒深入思想過「永遠不落的紅太陽」比喻的含義,果真的話,豈不炙煞天下萬物生靈?皆因為那時候,俺混沌未開,被洗腦、教化得把那偉大領袖奉若了另類神明。 也不質疑「宗教是封建迷信、資本主義流毒」的革命觀點須加以狠批、「掃進歷史的垃圾堆」。所 以縱使長成了以後,遊玩名山大川、古剎道觀,亦只兀自賞閱那古色殿宇樓閣,清雅幽境,從不禮拜裡面的那些泥偶木俑。心想其「過河自身難保」也,咋會庇佑活人。瞧殿內的「功德箱」斂聚了善男信女不少香油錢,只吞不吐,尋思這廂神祇也不超凡,蠻貪愛銀兩的。好一個「眾人昏昏,我獨昭昭」。 再後來,出洋遊學歐陸,見處處教堂威矗、道院林立,俺依然是只顧觀覽那西式建築裝飾藝術,從不膜拜內中那些石刻雕像:此乃「 藩僧」、「洋廟」也,與俺中土人氏無干。舉眸堂中的「奉獻箱」,募集了虔誠信眾不菲的奉獻款,倒是佈施些慈事善舉,亦納亦吐,暗忖那方神靈雖不脫俗,尚還仗義些個。好一派「冷眼向洋看世界」。 頑石被點化成金 待日後,行至威爾士,俺莫名其妙(後曉得喚作「聖靈引導」)地去了華僑教會看個究竟。不期發現那殿堂竟是賃來的學校教室,毫無宗教氛圍,心中好生不解:這也稱得上「教會」?分明是「業校」嘛。但是牧師笑吟吟地引了幾位醫生、訟師與我相見,他們皆無身居「 寒舍」之窘色,反倒神采奕奕、笑容甚燦。也罷,在下亦非貪圖虛榮、豪華之輩,暫且按下性子入座不提。 也端的虧了此樁,竟從此搭救了俺的身家性命,沒有跟耶穌與永生失之交臂。後來一家大小在美利堅的花園州受洗歸依了教門,一塊「臭硬的茅廁頑石」,終被基督揀選,點化成金置於聖殿之上,俺何等的福氣。又緣得救後,深入研讀《聖經》,逐漸省得了諸多的天國真理。原來,不管世人是何等地炫耀自詡、自命不凡,惑眾供拜自己,終究不過是人而非神,故謂之迷信、宗教。而上帝是自有永有、獨一真神焉,拜也在,不拜仍在,信不信由你。被感化者則是與主建立了一種「直撥」的「神交」,屬於與主的個人親密關係,並非宗教形式。而後,教會與教堂之分、基督與基督教之別,也就隨之昭然若揭了。 教會是信徒而非建築物 教會是歸在耶穌名下的一群人,教會不是建築物。兩千年前,初 創之時,其希臘文“ ekklesia” 意為「被召集在一起的人」。由於該群體最常在教堂中聚義,英文便將二者「混為一談」,統稱“ church”。其實二者原非一碼事。端正了這認識,俺便不恁在意殿堂的氣勢與裝潢,而注重、在乎內蘊的「組織生活」了。 教會這一特殊群體,不像「同鄉」、「校友」會,入夥要視出身的籍貫、畢業的學府而定。基督徒上至將相王侯,下至村婦文盲,無所不包,各族諸民皆在主內「稱兄道弟」、親如一家。故有人云:「 僅僅因形形色色之眾能合一相處,其本身即是一種神蹟」。經曰:「 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基督之名的人。」,「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裡頭」 (林前 1:2, 3:16),足以見信徒築成了教會,他們在何處,教會即在何處,非囿於特定的建築物內。 所以若是闔府信奉了耶穌,其家便是小小的教會,大教會就是由這無數個小教會組成的。故基督徒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潔身自愛」、「敬虔度日」尤為重要。倘若平日裡不睬主訓、我行我素,反正「無人瞧見」,惟星期天來教堂「正襟危坐」「秀」給人看,便差矣。因為神不住人手造的殿,「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 (賽 66:1) ,祂是無所、無時不在的。 元首為基督而非神職人士 教會既然是群體,自然就要有首領。然而這頭兒既非教皇、主教,也非牧師、傳道,乃是基督為元 首也(弗 4:5)。前者「亞波羅算什麼?保羅算什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而已」(林前 3:5)。故千百年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信徒換了一茬兒又一茬兒,神這位當家的卻亙古不變,昔在今在永在。 這也無形中提示著我等,應該看神、不看人,莫因少數不「模範 」的士卒而狐疑萬軍之主帥。畢竟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 」,教會亦不例外。基督徒中有熾心的、不冷不熱的、淡漠的,將來主審判的時候,自有祂的明鑒,「 分別處理」。所以,無須為「有的信徒做得還不如不信的呢」而忿忿不平,也不必刻意地輾轉尋求一間「完美無缺」的教會。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徒仍不過是蒙恩的罪人而已,教會不盡人意並不奇怪。就只思量吾主,定睛耶穌才是。 「裏應外合」 Vs.「虛有其表」 教會聚眾時,不外乎頌讚、祈禱、查經、傳福音,這「四項基本原則」千古不變。然這一「洋套路 」對於經過「文革」洗禮的大陸人來說,忒「似曾相識」了:唱詩好比「語錄歌」,《聖經》好比「紅寶書」,禱告好比「早請示、晚匯報」,查經班好比「學習班」,講道好比「作報告」,見證好比「經驗交流會」。好不容易脫了那種精神枷鎖,卻又陷入了「另類說教」。後來俺才漸悟:「大樹特樹絕對權威」的造神運動,係御用文人仿照基督教的敬拜方式,偷樑換柱,卻因鼓吹「階級鬥爭」、沒有「愛…
Read more
Author: 王成定
April 19, 2014
地上的父親與天上的父親 1997年我和妻兒移民美國,我們是家族中最後一批離開台灣的。當時已闊別十多年的妹妹與妹夫,把我們從舊金山機場接到他們在 Fremont的房子時,父母和三個弟弟們早已在那裡守候多時,一家人團圓時的興高采烈自不在話下。 當時父親已是 75歲的老人,他從洛杉磯老人公寓,自己開車五個多小時,憑著一張親手繪製的路線圖,二天前就先到妹妹的家住下。父親以前是教國文、歷史、地理和三民主義的高中老師,所以他畫的地圖是一流的,他喜歡用0.3厘米的細墨水針筆畫地圖或寫作。他的書法更是一流,每次學校慶典用的橫布大字條,都是請他書寫的。 為主大發熱心 記得父母是在我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受洗歸主的,他們一開始就大發熱心,發單張,勸人信耶穌,只要有佈道會、退修會或是名牧的講道,一定興致勃勃地想辦法去參加,渴慕真道的心,風雨無阻,數十年始終如一。 父親特別喜歡作級任導師,他在導師的任期內,常不避諱又技巧地向學生個別傳福音,又送聖經給他們。幾十年下來,已經有為數不少的學生信主。 父親 50歲時,毅然決定奉獻自己為主所用,帶職進修,獲得東海大學歷史碩士學位後,就在台中市一所神學院讀神學,也在該神學院兼任歷史的講師。遇有經濟拮据的神學生,他會接濟他們一些金錢做生活費用,並經常宴請高中學生和神學生,來家中吃便餐。 父親神學院畢業後,被分派到偏遠的教會,擔任帶職事奉的傳道人。他總是不辭勞苦地騎著摩托車去教會實習,學習服事。有一次,或許是太累了,不慎摔倒、膝蓋破裂,打了二個多月的石膏才復原。父親正式被按立為牧師以後,就把自己的家開放,買了一架鋼琴自彈自唱,教慕道的鄰居學唱聖詩並傳揚福音。還為病人禱告,漸漸地會眾人數增加,於是父親就成立了家庭教會。 父母親離開台灣之前,懇切地禱告,神讓母親在異象中,見到祂已安排好的一位退職牧師的相貌,但母親不知道如何去找那位牧師。一次,我母親在菜市場買菜的時候,偶然在一個店舖裡看到那個出現在異象中的人。父母親就特地去拜訪,原來他是位牧師,經過一番懇談,那位牧師很快同意,接下牧養這個教會的責任。 人老心不老 父親在杏壇服務滿三十七年後退休,就直接來美國,並很快地進入趙君影辦的中華歸主神學院,攻讀教牧學博士學位。我真佩服他的記憶力和求學深造的毅力。對一般年輕人來說,書寫神學院的報告已經是很大的負擔,而父親那時已退休;但父親老當益壯、駕輕就熟、文思泉湧,不過也經常振筆疾書,熬夜到一、兩點才就寢。那時,因為他不服老,也不服輸,又求學心切,所以有股壯志未酬不罷休的毅力。 年輕時的父親脾氣不好,說話不會拐彎抹角,也不會奉承人,雖有愛心卻表達不明顯,沒有辦法使人立即領會。可惜我也有這種缺點,時常詞不達意,被人誤解本意。我小時候被父親管教得最嚴格,他常常告誡我要做弟妹的榜樣。他的原則是一定要把老大教好,其他的子女就不會差到哪裡去了。 父親獲得教牧學博士學位之後,就在所居住的老人公寓裡建立教會,並成立天國福音傳播中心,為要廣傳福音,救更多的靈魂。曾經有一些老人公寓裡的居民,向管理公寓的經理抗議,公寓裡的聚會影響安寧,經理卻說:那是合法的信仰自由,不能去禁止聚會。並說教會傳的福音是在人生走近終點時,最需要的精神寄託、安慰與盼望,阻止教會的聚會是很不人道的事。 後來當父親在病中時,對我說出住在老人公寓裡,最讓他難過的一件事,就是有許多心裡剛硬的老人們,因為沒有從神來的喜樂與安慰,幾乎每隔幾週,就有人孤苦伶仃、淒淒涼涼地走完人生,至死仍不願接受福音。 感謝主,父親在自己的教會事奉,也為天國福音傳播中心撰文,有時應邀到別的教會講道,真的是完全地將自己獻上,永不懈怠地作主耶穌所交付的工作。 言傳身教為父心腸 在五位子女之中,父親最疼愛的是妹妹。她排行第三,不論人品、氣質、才華都非常出色。在獲得博士學位後,來到加州,開放家庭帶領查經、傳福音;並進入神學院取得道學碩士學位,在教會作傳道人,襄助牧師;又自辦托兒所並邀請兒童的家長到她的家裡餐敘,順便傳福音。感謝主,她受到父親的影響也將自己完全地擺上。 十年前,我最聰明的弟弟,一心想在自創的事業上賺大錢,可能是因為用腦過度,有點妄想症外加憂鬱症。有時,為了不堪精神異常的妻子的困擾,就把憤怒發洩在妻子身上。一次,因家暴被警察關到監獄裡,他的妻子則進了精神病院。父親知道這個消息後,立即透過神學院的同學,聯絡當地的牧師去保釋弟弟出獄,自己也搭機前往接弟弟回加州同住。一位年逾八十的老人,還要照顧五十幾歲失業、失意又暴躁的兒子,真是情何以堪,這應該是父親一生最大的憾事。 感謝主,我這位弟弟漸漸康復了,在父親彌留期間,悉心照顧,在父親回天家後,更盡心盡力地負起照顧老母親的責任。 靠著耶穌永不搖動 父親臥病在床的幾個月中,我曾經有四、五次去探望他。有一次我和妻子特地合唱一首《我今天為你祝福》的詩歌給他聽,歌詞是: 「我今天為你祝福, 耶和華必天天看顧。 你在家、在外、你出你入, 耶和華必一路保護。 你當除去恐懼的心, 因為這不是從神來。 靠著耶穌永不搖動, 我們一生蒙了大福。」 父親聽完後,慈祥又溫柔的眼光中泛起晶瑩的淚珠。我們一連唱了三次,離去前,把事先錄製好的 CD送給父親。這首詩歌成為父親胰臟癌末期心靈的慰藉。父親有時語重心長地吩咐我們要照顧好弟弟,有時父親要我們把他指定的經文或以前的講道稿讀給他聽。父親面對死亡毫無懼色,仍然一如既往地讀經、禱告、讚美神。 還有一次,父親諄諄告誡我一個他的經歷。說過去台灣,有一間教會,因為教會蓋在由市政府出租的公有地上,承租契約到期,原承租者可以買地,他就奉獻一萬美金,資助該教會,作買地不足的費用,他因此成為該教會的董事之一。但是,幾年後該教會人數銳減,入不敷出,便準備拍賣。有人心存私念,想要獨吞賣得的款項,要求父親辭去董事之職。結果,不久那人被神重罰而暴斃。父親言下不勝欷歔且慨嘆人心叵測,並告誡我說貪財為萬惡之源,神的懲罰豈可小覷。 父親臨終的前三天迴光返照,還念念不忘囑咐我們要好好照顧母親,以及照顧和妻女離散已成孤家寡人的弟弟。 現在,回想起父親在世時生活的點點滴滴,才知道他雖然是一位平凡的老師和一位平凡的牧師,但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心志。 他愛神、愛人的情懷,日積月累漸漸增長。因為他的信心是扎根在磐石上而永不動搖,這也是他好學不倦的動力來源。正如那首《我今天為你祝福》詩歌裡的最後一句歌詞:「靠著耶穌,永不搖動,我們一生蒙了大福。」
Author: 阿炫
April 19, 2014
我曾經什麼壞事都做過,但如今…… 我的人生若畫成一條線,那將是起伏、斷裂的一條線。不知是天生反骨,還是命運乖舛,我就是把自己往風險裡頭送。在功課上不如人,又被同儕瞧不起,甚至被欺負霸凌,狠一點的甚至嗆我到廁所。才國小五年級的我,沒有跟家人或老師求援訴苦,我學起那些人逞兇鬥狠。我以為那樣子很「酷」。 年少無知的我 網路是無形的蜘蛛網,常常化身各種家族、車隊、轎班會進行號召。透過網路我開始結識更複雜、更年長 、更兇惡的「牛鬼蛇神」,瞎和著幫派,把自己的生活越搞越黑暗。我就像小魚兒,毫無警覺地徜游進海葵的魔爪裡。 加入某家族後,搶地盤、 K他命、強收保護費、集結嗆聲、無惡不作,沒有風平浪靜的一天。經常上演的是,和幾個青少年為女人爭風吃醋、大打出手。酒店、夜店、網路聊天室是我流連的場域,沉迷於義氣相挺與勢力的角逐中。 初嚐勝者為王滋味的我,威風得意。只要是朋友的一個電話、一聲吆喝,我就衝上前去打殺。即使身上沒有帶著防身、攻擊用的西瓜刀或棍棒,我也絲毫不會不敢出門 。我涉入一樁接著一樁的案件,但從沒有擔驚受怕過法院傳票及後果的可怕,對於自己的未來,根本沒想! 我整個想法越來越偏差,行為越來越偏激。未滿二十就跟女友未婚生子,當兵服役期間,女友跟別的男人跑了;我就作逃兵,不假外出,不顧軍法森嚴如山,不顧家人擔憂。叫上幾個馬吉兄弟,一起上女友家門口叫囂、鬧事、噴漆,揚言、恐嚇放火擄人,嚇得他們報警處理,我和兄弟們才如鳥獸般一哄而散。那女人──曾經是我年少輕狂時的枕邊人,終究留不住。即使抱著小孩痛哭,也喚不回她的心,她還是跑了。 不見天日的生活 退伍後,我嗑起 K他命,更沉迷於酒精。學生時期丟老師粉筆的我,蹲在三流家裡,捧著高職學歷的我根本找不到正經像樣的工作。腦袋裡開始打轉任何可以拿到錢去買酒的方式。申辦手機門號綁約,然後再變賣手機,欠通訊公司一大筆爛帳。更向當鋪借錢,連利息錢也繳不出來。再向地下錢莊借錢,如同跟鬼借錢,他們不顧法律人情與義理,只索討錢,索不著錢,甚至索討人命,揚言對家人施暴與不利。他們是魔鬼,甚麼手段都使得出! 我跌落無盡的地獄,翻身不得,不見天日。當時,我想死 !我配酒吞下數不清的藥丸,神智不清的我在昏迷前,竟還毫無意識的發瘋,砸毀路旁的數十輛車子,甚至搗毀路旁的商家玻璃。當時我不認識上帝,真是喪心病狂! 慈父不捨棄的愛 對我的家來說,我是最沉重的負擔!因為我留下撫養、教育女兒的大包袱;拋下應該孝養父母的責任。以前我總看不見老父在昏黃夜燈裡等待浪子回家的身影,總聽不見女兒因擔心不長進的父親,而被迫早熟的啜泣聲。 身為父親的我,居然讓四、五歲的女兒擔憂;黑髮人的我,居然得靠白髮斑斑的老父替我擦屁股、還債;被警方拘留,被法院裁罰幾次。連我都唾棄我自己,想必上帝必拋棄了我。 年邁的父親仍不間斷、不放棄地為我禱告,他祈禱上帝不要拋棄我。他相信上帝總有一天將眷顧我,期待有那麼一天,我會變好!父親如同約伯受試驗那般,無論經歷風吹雨淋、背負勞苦重擔,仍然選擇為我禱告祝福。神之威能奇妙,他對上帝的堅信,讓他對不肖子還能原諒、包容,仍相信上帝自有安排,期待著我會改變! 牧師三番兩次到家中傳道,邀我至教會聽福音,我就是無心,抗拒前往!即使幼時被父親逼著去,坐在教會椅子上也是漫不經心。牧師的講道聲朗朗,我卻聽之雜雜,左耳進、右耳出。 神恩充滿迷羊歸回 這回是女兒領著我去的,人生經歷夠了,聽牧師傳道的聲音,忽然感覺神恩充滿,我頓時熱淚盈眶 。我捧著臉,緊張惶恐,卻又感溫馨,滋潤心靈。我無法解釋這種看不見、摸不著,心中卻實實在在的撼動。真的經歷感受了,我才知道上帝的存在。而信仰會滋生出力量 ,如同蚯蚓鑽土,只要堅持相信著 ,不斷向上與向善,終究會盼到破土而出的光明。 心中知道:「我的人生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不然,我可能將會是酗酒、倒臥路旁,或是吸毒過量、暴斃的人,任由這樣下去,我的人生便就『烏有』(台語)了!」。 一直鼓舞我、堅定我的是聖經的話語,尤其是詩篇 119篇提醒我說:「少年人用甚麼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詩 11:9)我也對自己說:「我要默想你的訓詞,看重你的道路。」(詩 11:15) 剛開始,要重新站起來的日子一樣很苦,而且並非很順利。以前的損友會來找我麻煩,威脅利誘我重操「舊業」。但我寧願頂著烈日 ,扛著沉重的水泥袋,身上如雨淋般的汗珠濕了衣褲。有粗工活可以做,我心中便充滿感恩與踏實。 「求你使我明白你的訓詞, 我就思想你的奇事。 我的心因愁苦而消化; 求你照你的話使我堅立! 求你使我離開奸詐的道, 開恩將你的律法賜給我! …… 耶和華阿,…
Read more
Author: 天路客
April 19, 2014
我被滿天的星星震懾住了! 與大多數的中國同齡人一樣,「無神論」和「唯物主義」是我從小被教育的「正確的人生觀」,「進化論」是理所當然的「常識」,基督教作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是「精神鴉片」。1997年前,我根本無法想像自己會接受上帝,會相信自己需要「救主」。 父親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除了教專業課 ,還兼上教育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但面對著日新月異的社會,他開始感到面對學生時力不從心和語言的空洞、無力。父親曾無奈地感慨:「這些教科書幾乎都過時了,現在的社會連我自己都常感困惑不解,又如何說服學生去樹立共產主義的人生觀呢?」 母親小時候上的是教會學校,我相信那應是她童年最美好的時光。不久外婆便去世了,少年的她開始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幫助扶持四個年幼的弟弟。每當母親回憶,她在教會學校豐富的活動和溫柔的老師們,驕傲之情溢於言表。母親的心很單純,每當看見我們的一些「 不文明」的舉止時,她總會說:「 瞧你們這些人,白讀了這麼多書,我唸小學的第一天,老師就教導我們不可以這麼不文明。」 認識上帝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唯物主義者」,然而,不信鬼神的我在恐懼和需要求助時,也會偷偷跪下,求告已去世的奶奶,這樣心裡便會踏實些。少不更事的我,有時會望著窗外的夜空,想著「死」和「死後」是怎麼回事。總是沒法想像,那在死亡的瞬間,一切全歸於虛無,是怎樣一種狀態和感覺。每次自己都想得恍恍惚惚的,便忙將思緒收回,以為永遠找不到答案。 浩瀚宇宙中渺小的我 初中一年級那年,參加一個夏令營。記得那是一個歡快的晚上,伙伴們圍坐在平潭海邊的沙灘上開「西瓜會」。我偶然仰頭望天,被滿天的星星震懾住了。繁星燦爛,在大自然面前,我的心第一次感到如此地充滿敬畏。天與地彷彿融合,浩瀚的星海中,我在哪裡?我似乎掉進其中融化、消失了。我趕緊低下頭將自己從浩瀚的宇宙「拔」出來,從此明白了,人原來是如此的渺小。 後來我才明白,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 ,有兩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覺得震撼與敬畏,那便是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準則。它們共同向我印證上帝既存在我頭頂上的天空,也存在於我的內心。我不禁詫異於我和這位哲學家有如此相似的感受。 高二那年,我年幼時的一位好伙伴──鄭,如花般美麗、聰慧的女孩,在野外郊遊時,被突如其來的山洪沖走了。那次,如果她也邀我去,貪玩的我定會同行,愚笨的我也定不能回返。我剎時覺得死亡竟離我這麼近,生與死,不過是剎那之間的事情。生命如一張薄紙般脆弱,無法把握和預測。 大學時,獨在異鄉的我常常漫步在校園中;望月陰晴圓缺,秋葉飄落,都會引發我內心深處的傷感 ,那是對生命終將凋亡的一種無奈和嘆息。 少年時,因著好奇,我和小伙伴曾去福州某巷堂玩耍,翻看堂中掛著的一些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些許多人說的奇怪的話(我現在知道那是他們的感恩或見證)。當時,心裡很不解他們的無知與迷信,以為進教堂的都是一些沒文化的老頭,老太們和一些無助的弱者 ,而我是無論如何不需要這個精神寄託的。 一群讓我不解的人 讀大學時,一個白色的聖誕節 。在宿舍裡,我被對面留學生公寓裡傳來的天使般的歌聲吸引,我不由得步入其中,感受他們的聖誕感恩聚會;有人說著、唱著就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我很不解,為什麼歡度聖誕節,他們卻流淚?但神情卻分明又透著平安和喜樂。我似懂非懂地聽著他們談到馬槽中的嬰孩,談到自己的一些經歷;我不理解為什麼他們都將自己一些偶然的遭遇與上帝扯在一塊兒。他們說的怎麼和教堂中我看的那些一樣可笑,但他們卻分明是一群走出門就與我一樣健康和正常的人呀!困惑的我不知怎的,開始有點羡慕他們,覺得聖誕節是個只屬於他們的節日。 上研究生那一年,我的情緒一度非常低落,沒辦法相信這世上還有永恒的真愛,這讓我非常無助和徬徨。寒假回家,我和葉同學聊天 ,那時中學的同學已基本沒了聯繫 ,但性格迥異的我們每個假期都會相聚。沒想到那次她對我說起了上帝和耶穌,說起了我們世人犯的「 罪」。極有個性的她原是個我最不可理解的基督徒。她說我們每個人都有罪,虧欠了神的榮耀,只有接受上帝才可得拯救。還說神是個靈 ,只有相信並親身經歷,才能明白其中的奧秘。 當時,我心裡有很多的疑問,但她卻說,我們永遠不可能理解上帝,因為我們只是受造物。她也無法解答我所有的問題,而我也不能明白所有的答案。雖然那時我仍覺得神離我很遙遠,我並沒有真心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是面對她說的:「只有親身經歷神,你才能感受到祂的真實和同在。上帝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奇妙的計劃,祂會帶領你走前面的道路,使你得豐盛的生命 。但首先你需要接納他,為什麼不試一試呢?」我無言以對。 信仰之旅 從小被教導的道德良知已背叛了我,但我又不甘心隨波逐流。我不知該何去何從,心半信半疑地開始了從未有過的旅程。 感謝天父的用心良苦,原來這麼多年來,祂一直為我作預備。我沒想到神會在我的身邊安排一個姐妹,是我親愛的同學。我更不能確定,若是早些時候,她與我談起這些,我會不會譏笑她,但那天我卻跟著她作了決志禱告。雖仍是懵懵懂懂的,但神確實在那時已將我尋回。從此我就像一個孩子,摸索著走上了這條通向真理和永恒的信仰之旅。 信主後的我,真的就像詩歌所唱: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過去我所有的疑惑,神一一給了我答案。我們原來不是什麼高級動物,而是有靈的活物,是上帝愛的創造 。天父在造我們的時候,就已把對永恒和生命之源的尋求,深深地烙印在了我們心中。所以在未找到真神之前,人心中都有無論什麼都填不滿的虛空。人定勝天,這是多麼無知的狂妄,我怎麼也忘不了海灘上的星空。天地間,「人算什麼,你竟看他為大,將他放在心上。」 (伯 7:17),「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 (詩 8:4)自從我們的先祖背離神那天,耶和華神就在不停地呼喚祂所造的兒女:「你在哪裡? 」(創 3:9)而無知驕傲的我們,如同掃羅,當神的光照著我們的時候 ,我們還在問:「主啊,你是誰? 」(徒…
Read more
Author: 編輯室
April 19, 2014
有個名叫保羅迪克的人,他的祖父留給他一座美麗的森林莊園,他一直以此為豪。可是在一年的深秋,突如其來的雷電引發了一場山火。大火熊熊地燒毀了那片青翠蔥綠的林園。傷心的保羅於是決定要向銀行貸款,來重建森林莊園,以恢復過去的茂綠生機。可是銀行卻一口回絕。 遭此災禍又被拒絕的保羅,一籌莫展,便沮喪地在家躺了好幾天 。他的太太怕他要悶出病來了,就勸她出外散散心。 當保羅走到街上的轉角處,他看到有家店舖門前異常擁擠,原來一些家庭主婦正排隊購買,用於烤肉和冬季取暖的木炭。看到那塊塊堆積在桶裡的木炭,保羅歡叫了一聲,就趕快轉返回程。 回家後,他馬上雇用一些燒炭工,把莊園燒焦的樹木加工成優質的木炭,分裝成一千桶,送到市場上的木炭分銷店。結果那一千桶木炭很快就銷售一空,因此保羅就獲取賣木炭而得的一筆錢。第二年春天,就購買一大批樹苗來栽種,終於,他的森林莊園又恢復一片綠意盎然了。 有一句諺語如此說:「當上帝在你面前,關上一扇門時,不要懷疑沮喪,因為總有一扇窗是為你打開的。」在這世界上,並無絕對的失敗,失敗往往是我們對待問題的方法與態度。
Author: 編輯室
April 19, 2014
● When I stand before God at the end of my life, I would hope that I would not have a single bit of tal-ent left, and could say: “I used everything you gave me.” ~Erma Bombeck 當我在世的生命結束,站立在神面前時,我希望自己沒有留下一絲才能了,而能坦然對祂說:「我用盡了你所賜給我的一切。」 ● Your…
Read more
Author: 李順長
February 19, 2014
世界上有什麼東西?人類歷史上有什麼東西?力量大到一個程度,在人心中,幾乎可以與上帝抗衡?不是哪一國的君王,他頂多只能統治幾十年的時間。不是哪一個帝國的武力,羅馬帝國已經成為歷史的灰燼。 那到底是何方好漢?金錢?幾乎有力量與上帝抗衡?是!耶穌基督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6:24),「瑪門」是金錢之意。 你看,主耶穌自己說,人類不是事奉神,就是事奉瑪門。金錢有這麼大的威力?是! 你看:沒錢,你的孩子不能受教育;沒錢,你付不出電費;沒錢,你還不出房子的分期付款,銀行會來查封你的房子;沒錢,你買不起食物;沒錢,絕無一個女人敢嫁給你;沒錢,你看不起醫生;沒錢,你加不了汽油……。當然,我也不能說,金錢萬能。你看:金錢買不到品德,也買不到天堂、永生。那怎麼辦?我應該怎樣對待金錢? 讓上帝(耶穌基督)坐在你心中寶座,金錢自然就找到它適當的位置,這是原則。「金錢是最壞的主人,最好的僕人。」這是格言。“ Earn as much as you can.(盡可能地賺錢) Save as much as you can.(盡可能地存錢) Offer as much as you can. ”(盡可能地奉獻),這是規則。用腦來理財(Manage your money with head),用心來愛神( Love your God with heart)。絕不可以倒過來,用心來愛錢( Love money with your heart),用腦來理神( Manage God…
Read more
Author: 李順長
February 19, 2014
<b> 又愛又怕,又恨又羨,怎麼辦?</b> 初中時,去縣城上學,得趕早,到公車站搭早班車。從家走到車站十分鐘的行程,路過一座宏偉的「關公廟」。十四歲的我,已經學了一點物理、化學知識,了解陣雨之前的打雷,不是雷公的傑作,而是雲中冰塊微粒碰撞,產生電荷,感應地表的另一電荷,陽電、陰電放電,產生雷聲隆隆。經過該廟,我心裏總是想,哪有什麼神!我才不跟鄉裏無知的村民一般見識,科學可以解釋一切。 大四那一年,神的憐憫臨到我,我信了耶穌,才逐漸梳理出思想 的頭緒。偶像固然不是真神,卻不能因此否認有真神存在。初中的我,思維太極端了,一竿子把假神和真神都打進陰溝裏。 <b> 負面金錢觀</b> 許多人對金錢的看法,很類似我初中時代的神觀,自己的想法是偏差的,竟不自知。看見長袖善舞的有錢人,認為金錢能使鬼推磨,我們對富翁產生了負面印象。報紙上報導,某些大官濫權,與商人勾結,以權謀利,成為巨富,我們更加對金錢反感。就像我,一竿子把為富不仁的財主和金錢,都打進陰溝裏。 由此看來,我們對金錢真是又愛又恨,又怕又羨,欲迎還拒,內心充滿矛盾。一方面,仇視富者,另一方面,又羨慕有足夠的錢買所想要的。網路流行的笑話逼真地描寫這種心態:人人喜歡兩種花──一是有錢花,二是隨便花。 <b> 什麼人不可能富有</b> 難怪,不少人選擇了中間路線 ,不富也不貧窮。「我求你兩件事 ,使我不貧窮,也不富足。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 (箴 30:7-9)有人既然這樣想,這樣選擇,當然一輩子不可能富有。 在“Success” 雜誌 2011年 2月號 21頁的版面上發表標題為:「你在財務上自殘嗎?」的文章,說明有三種人不可能有錢── 1.害怕金錢:這些人相信,有錢會使人腐敗,有錢人會犯法又很貪心。為了保持自己品德的清潔,他們潛意識地躲避金錢。 2.萬能金錢:這些人相信,一個人的身價與錢財的多寡成正比。人若把自我的價值與物質的擁有畫上等號,會不自覺、冒險地投入金錢遊戲,或是過度花費來向人證明自我的價值。這兩者對財富的認知都有很大的偏差。 3.崇拜金錢:這些人相信,有錢會使人快樂,有錢會給人有安全感。這樣想的人通常會淪落為工作狂,虧損了健康,犧牲了家庭,傷害了關係,至終反而與有錢絕緣。 要戰勝這三種心態,你得先瞭解,這種潛意識思維的來龍去脈,才有可能脫離捆綁,奔向自由。 <b> 貨幣的發明</b> 遠古時代,人類的商業活動是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達到互通有無的目的,但有些物品體積過大,不易運輸。因為貿易不發達,連帶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紀元前六千七百年,現代伊朗印製了貨幣,貿易開始以貨幣交換的方式進行,經濟活動活躍起來,促進了整體社會的繁榮。不久人類就發現貨幣的威力──只要我有錢,我就可以買到任何我想要的東西,甚至可以買到愛情。所以,人開始貪婪起來,犧牲道德原則,也要設法把錢弄進自己口袋。社會演變成膜拜金錢──這個鍍金的偶像,相信金錢萬能 。因為貿易以貨幣交換的方式進行 ,價格系統逐漸設立,久而久之,人們逐漸分不清價格與價值的分界線,而扭曲了價值觀。人類的貪婪和扭曲的價值觀,是許多人害怕金錢,仇富心理的兩大原因。 <b>被誤解的基督教信仰</b> 有些基督徒落入自設的「不可能富有」之陷阱,是因為過份注重聖經上責備財主的經文。「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提前 6:10)「嗐!你們這些富足人哪,應當哭泣號咷……。你們在這末世只知積儹錢財,工人給你們收割莊稼,你們虧欠他們的工錢……。」 (雅 5:1-6)「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的國,還容易呢。」 (可 10:23-25) 上述經文責備的正是貪心和扭曲的價值觀。金錢蒙蔽了人的道德,也斷絕了對神純潔的愛。聖經另有其他經文說明,神樂意賜給適當的人財富。…
Read more
Author: 梁麗平
February 19, 2014
<b>金錢,健康,你選哪一個? </b> 兒子讀大學時主修會計,畢業後在一間非營利機構任職。眼見大部分同學先後考獲專業會計師資格,他也曾不甘落後,蠢蠢欲「考」的衝動。直至有一次參加同學會,聽見許多同學大吐苦水,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b>前車之鑑</b> 兒子告訴我︰一位叫 May的同學,說她經常加班至深夜,患上不明原因的皮膚濕疹,經久不癒;一位叫 Eric的同學,說他長期早出晚歸,別說與家人共聚天倫,就連住在同一屋簷下的三歲小侄子,每次見了面,都避而不語,要大人哄他才怯怯生地叫一聲「叔叔」。 「我每月掙幾萬元,卻沒有時間花費,就像一部人肉機器。也許若干年後,我沒有賺得全世界,已經賠上了生命。」有個在會計師樓做核數的黃同學自我調侃,引得大伙兒哄堂大笑。 那天,當兒子侃侃而談同窗好友的「趣聞」時,我不禁為之失笑︰「幸好我沒有給你壓力,也不拿自己的兒子跟別人比較。不過,如果你考取專業資格,說不定收入豐厚些,生活也會安定些。」 「媽媽,妳不用擔心,昔日天父如何眷顧我們,相信祂以後也同樣看顧我們的需要。現在我利用工餘時間學音樂,為神彈奏美妙的樂曲,這不是更有意義嗎?」 「……」我一時語塞。 他沉吟了一下,又補充道︰「 媽媽,妳忘了嗎?爸爸就是為了金錢名利,以生命作賭注,最後人財兩空。我永遠記得他戴著氧氣罩在 病床上說的一句話︰『 世上的榮華富貴我都不稀罕,只要能呼吸我就心滿意足了。』」 兒子意味深長的一席話,讓我仿若走進時光隧道。雖然回憶的味道有時很苦,但人生的五味雜陳總會在不經意間湧上心頭,徒添幾許的嗟嘆。 <b>一個熟悉的身影</b> 曾幾何時,丈夫信誓旦旦地對新婚的妻子說︰「等我賺了錢,帶妳去環遊世界,遍嚐美食,享受人生。」 曾幾何時,他抱著牙牙學語的愛兒,喜滋滋地說︰「等爸爸賺了錢,送我的寶貝兒子去外國留學。等學成歸來,光宗耀祖。」 曾幾何時,有次親戚登門造訪,看見客廳掛著「全家福」的照片 ,於是問︰「幾年不見,你的兒子長這麼高了,他今年幾歲?」可惜這個在內地經商,與兒子聚少離多的父親,竟然支支吾吾地答不上來 。幸好妻子剛好從廚房出來,為了掩飾尷尬的場面,她微笑著回答︰「這也難怪他,事業是男人的第二生命嘛。」 諷刺的是,未等到他實踐對母子倆的承諾,便因積勞成疾而英年早逝。帶給妻兒「中年喪偶、幼年喪父」的無限悲哀,就連殯儀館的人也覺得他死得可惜! 此刻,一個熟悉的身影在眼前晃動起來──深陷的雙眼,凹陷的臉頰,瘦弱的身驅……。 「媽媽,妳在想甚麼?」兒子忽爾打斷了我的沉思。 「我……」約莫過了幾秒鐘,我才回過神來,「想起教會一個剛滿三十歲的弟兄,不久前被證實患了末期胃癌,他的太太獲悉這個消息後,哭得死去活來。聽說那弟兄一向身體健壯,只是最近常向家人訴苦,說工作壓力很大,想轉工作,豈料這麼快便發生不幸的事。」 「他比爸爸還年輕,」兒子嘆喟道,「那時腫瘤科醫生說:長期過勞是爸爸患癌症的其中一個原因,我還記得醫生說這話時神情是凝重的。」 想不到事過境遷,兒子仍能將那段記憶深印腦海,以至他涉世未深就能感悟人生,認識自我,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勞碌所得的成果。 望著比我高半個頭的兒子,為 他有如此悟性而汗顏,更為上帝賜給我這分珍貴的產業而感恩! <b>最重要之事</b> 想起在傳道書中,所羅門王雖享盡榮華富貴,但最後卻說「凡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傳 1:3)。他看透人世間的福樂,包括名利、財富、權位等,說這些都是短暫的,總有一天會歸於無有……。 事實上,人這一生所能擁有的,不外乎金錢、名利、地位等等,可到頭來有哪一樣能含笑帶入黃土?既然人是「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那為何在寄居的短暫人生中還要汲汲營營,甚至不惜一切去追求那些身外物呢? 聖經說︰「你們當受我的教訓,不受白銀。寧得知識,勝過黃金 。因為智慧比珍珠 (或作紅寶石 ) 更美;一切可喜愛的,都不足與比較…
Read more
Author: 星學
February 19, 2014
<b>我自己節儉一生,但我得學習對神大方。</b> 現今的五元錢能買到個啥?直可說 nothing。但在大陸五分錢就能買碗面條作午餐的。40年前,那可是一筆相當大的款項:城裡學徒工一星期的工資 、鄉下壯勞力兩個月的工分。難怪其時傳流這樣一句話:「一分錢憋倒英雄好漢」。 <b>無錢萬萬不能 </b> 兒時,我的家境不裕,爹媽雖為知識分子,在「大鍋飯」年代,收入比工農略多,但實際均攤到一個 11口人家的每個人身上就變得很微薄,故而勤儉節約成了家風。處處省吃儉用,還難免捉襟見肘。「上行下效」、耳濡目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們自幼便體味了現實生活的艱辛。 小小年紀我就想幫大人,但孩童除了多幹點家務外,還能做甚麼 ?無非翻找舊報紙、破布及廢銅爛鐵等廢品去賣,換個毛兒八分的攢著。時逢文革「停課鬧革命」,俺家被定為「黑五類」,在社會上遭唾棄、毫無顏面;所以拾荒變賣小錢也無所謂「丟人現眼」了。只要能為家庭做點兒事,算我盡了小長子的微責。 如此一分分掙來的硬幣滿了罐兒後,就拿去銀行兌成紙鈔。五元的票子是我平生擁得的第一張大面值鈔票,捧著它感覺頗金貴,這不是高堂給的壓歲錢,而是自食其力掙來的。當父母手頭拮据、欲向親友借錢時,我便怯生生地拿出這「 私房錢」來,意想不到、分外驚喜的他們,摸著我的腦袋感動不已。 在我讀初一時,為適應其時「反帝防修」的戰備局勢,中學生也得參加「拉練」(拉出去體能訓練)運動。臘月裡,我們負著大背包每天徒步行軍30公里以上,在遼東大地野營將近一個月。臨走前姥姥塞給我五塊錢,讓在路上買點啥補補。我哪裡捨得花,盡管睡草秸地鋪,吃窩頭咸菜,飢腸轆轆;雖然身邊的高干子弟在供銷社買罐頭吃,香飄誘人垂涎,俺都忍住了。回來後,我把那揣得暖和的五元錢「完壁歸趙」,老人家摟著我直傷感嘆氣。 高中畢業後,沾「長子(女)可留城」政策的光,我躲過上山下鄉,在市裡當了工人。身為「 領導階級」的一員,起薪 21元,俺登時覺得成了「小財主」 。發下的餉悉數上交爸媽,有了真正幫家的能力。他們給我五元零用,我都積蓄著,從不胡亂花。 這般的熏陶與洗禮,讓我在後來恢復高考,能選未來職業時,自是沖著那賺錢多的專業去。畢竟「 錢能叫萬事應心」嘛 ,(傳 10:19)此乃對窮怕了、自卑已久的一種反動。我考上醫學院,然畢業入了行方覺出,平均主義下的「杏林報酬」並不高,每月不過 50塊,那時,醫院「紅包」風還颳得不盛。直到九十年代初,我離國前,月薪也剛過百,只因其時的物價低,這錢過活也算從容。 結婚、生子,我更意識到,打小養成的儉省習俗,令自己即使手頭寬裕了也不會揮霍。「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也好,未雨綢繆 、備應急的憂患意識也罷,輒教乍「富」的俺做不到花錢大手大腳得「瀟灑」起來。骨子裡始終認定「 大富由命,小富由儉」,既然自身不具活絡的經商頭腦、暴發致富的本領,那就甘心、安於乾巴巴的俸祿「死錢」,計劃著家庭經濟,日子照樣過得殷實小康,較之童年已是天壤之別。 <b>洋域裡不迷錢 </b> 西出陽關,我先後遊學工作在歐美數國,掙的是馬克、英鎊、美元、加幣,比國內工資翻了幾十翻 ,再加上兌換率比值,折算成人民幣實在了得!儼然成為「富翁」。可是,不鋪張的秉性難移,也從不去買「樂透」、649等彩票,遑論涉足賭場碰運氣了。論起來海外社會的生財之道,比起國內來要廣、無轄制得多,許多人可以如魚得水,我卻生不出貪意外之財的心,就本分地埋頭勤奮勞作,靠雕蟲小技正當賺錢、養家糊口,內心安逸穩妥。「誠實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發財的,不免受罰」 (箴 28:20)。 在洋域裡,商品應有盡有,水貨不多,只要有錢就能擒來稱心。無奈內子與我均無「名牌控」,穿大牌、拎名包是種負擔;也不佩金戴銀,腕繫奢錶;珍饌海鮮吃多了傷身,還是布衣書攤熨貼,粗茶淡飯養人。房子夠住、車子能用就行,沒想以此炫耀或作投資。如此行事雖未刻意遵循先人聖賢,但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勿營造華屋,勿謀良田」等朱子家訓的精義,卻在無形中體現出來了,絕不是要做啥社會的榜樣、標兵。 其實,這種世界觀與行為,在西方亦屬「小巫見大巫」、不值得一提。遠的可從報章中瞭解到,美國大投資家與企業家巴菲特,雖家產萬貫,卻大方地出手捐獻,而自身的生活極其儉樸。仍住著的奧瑪哈市老屋,還是半個多世紀前,以三萬美元購置的。世界頂尖「股神 」富豪尚且如此,何況工薪族普通人?即使囊中不羞澀了,也不應滋生暴發戶心理:錦衣玉食、揮霍無度,炫富耀己,實際上只是「土豪 」而已。 近的曾親睹身邊的實例,十幾年前,我僑居美東,見過傳道人徐華醫生、電腦公司副總劉志雄長老等,將高薪大把地灑向福音事工,自家卻過著簡樸的日子。這都教我堅定了把從東土帶來的優良傳統在西域發揚光大,繼續善用金錢。 巴菲特說過:「我對自己所擁有的錢,並無任何的罪惡感。因為這些錢,代表了無數未來將由社會來兌現的支票。我不過是擁有許多支票可以轉化成的消費。不過我不會做這種事,因為我很少去兌現支票,物質生活原本就不是我所追求的。因此,在我和妻子離開人世時 ,我會將這些支票全部捐獻出來,作為慈善之用。」 明白人都知道,錢財係身外之物,生帶不來,死帶不去;它是為活人所用的,而人不是被錢所指使的。俺倆口子不崇尚追求物質奢華 ,惟歡喜精神層面享樂,無論是書籍或網絡上的閱覽,還是歐、美、亞跨洲的觀光。闔家每年至少一次長途旅遊,到處看看上帝締造的精美的大自然,領略、感受神奇妙無比的傑作。在這方面,我們從不慳吝、省錢。…
Read more
Author: 賀安慈
February 19, 2014
<b>人者心之器,面者心之表。</b> 據說,林肯總統的某位顧問有次到白宮覲見總統時,帶了一個人,想讓總統任命他為內閣閣員。總統接見了他並與他談話。 當客人離開白宮後,林肯請顧問進入橢圓形辦公室,對他說:「 此人不適合擔任這份職務。」 <b>為自己的相貌負責?</b> 「為什麼?」顧問問道。林肯答道:「我不喜歡他的臉。」 「但是……」顧問張口結舌地說:「這不公平!一個人不能為他的相貌如何來負責。」 「沒錯。」總統回答說:「 一直到四十歲。但四十歲之後,人的臉(相貌)就是他(她)自己。」 林肯的回答乍聽好似有些以貌取人,但仔細想來,確實大有深意 。猶太教裡有一神秘傳統,認為人在四十歲之前,性格還在成形中,他們相信,人要活過四個十年,才會完全成熟,才會定型,所以人要為自己四十歲以後的相貌負責。 華人也一向相信「相由心生」這個道理,就是說,人的相貌會根據心境的轉換而改變,人從出生到老、死,相貌一直在變化中。 林肯的看法與華人一樣,恰恰也與希伯來語文中對「臉」的用法有類同之處。希伯來文的「臉」 (PaNiM) 字明明是複數詞,卻總是當作單數詞來使用,原因就是人的臉只有一張,但人的相貌卻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成長、遭遇、歷練、心境,再經過心的詮釋,而反映在臉上,有許多種不同的表現,甚至一天之中,我們的面容就會有多種變化。「雙面人」雖然有負面的含意,但若說人是「多面人」倒是更接近真實。 華人很講究「面子」,一方面「面子」幾乎是名聲、地位、身分、尊榮、人氣的代名詞,不管人長得如何,「面子」一定要顧好。另一方面,「面子」也可以反映出我們的健康狀態,好比「臉色」,和反映出我們的心境,好比「面色」 ,有時甚至可以透露出我們的職業 與氣質,因此也有所謂「面相」這種觀念。雖然「裝模作樣」、「打腫臉充胖子」不可取,但在人際關係上,「察言觀色」的技巧卻不可少。 <b>臉映照人的內心</b> 我們的「臉面」竟然承載了那麼多故事,又代表了多層次的意義 。因此,若說眼睛是靈魂之窗,臉面照樣可以反照人的內心。最近,我先生在健身房認識一位男子,先生介紹我見過他之後,我從他的面容看見憂傷、擔心、軟弱。我問先生為什麼他看起來那麼擔憂,先生告訴我,他最近在辦理離婚。喪偶的人面帶愁容,戀愛的人面帶歡喜,剛被褒獎的人面帶興奮,法庭上犯人面色凝重,但一旦事過境遷,人的面容又會轉變。 一位猶太拉比去到牲畜屠宰場參訪,他要學習猶太拉比監視牲畜宰殺的複雜過程,同時觀察受過拉比們訓練的屠夫如何宰殺牲畜。他發現這些受過訓練的屠夫在宰殺潔淨的牲畜之前,必先背誦詩篇和頌讚儀文,祈求上帝的眷佑並感謝祂,然後才動手。起先他懷疑這種程序的必要性,畢竟宰殺牲畜是件相當簡單的事。但在仔細觀察這些屠夫的面容之後,他總結說,以敬拜的儀程來處理屠宰這種看似齷齪的職業,讓他們的面容祥和且寧靜。 反觀在屠宰場那些沒有受過拉比訓練的屠夫們,他們在作宰殺的工作前沒有敬拜,他們的面容黑暗、沉重,還有些粗魯。這位猶太拉比清楚看見,在同一場合工作的人竟然在相貌上有如此的差別。(註) 其實聖經某些地方的描述,也讓我們看出「臉面」這個人身上不可或缺的部位的重要性,以及由此所傳達的信息。聖經提到摩西和大衛,都描寫他們為「俊美」(出 2:2,撒上 16:12);而當上帝向摩西的姊姊米利暗和烏西雅王發怒時(他們犯了錯),他們臉上長出了大痲瘋,感覺羞辱,不可見人(民 12: 7-15,代下 26:19);另外摩西在山上與上帝會面後,他的面容發出非比尋常的光來(出 34:27-30),人人都知道他見過上帝了。 既然人的臉面反映、記載著人與他周遭人、事、物應對的故事,身為信徒的我們如何在臉上反映出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故事呢?我們又如何為自己的相貌負責呢? 聖經多處記載人要尋求上帝的面(代上 16:7-11,代下 7:14,詩 24:24:1-6,27:7-10,105:1-4)。上帝是靈,沒有人的形像,因此「上帝的面」是一種擬人化的喻意用法,尋求祂的面就是到祂跟前來與祂交流── 追尋祂的美善、敬拜讚美、祈求感謝、求問答案、支取力量等等。 <b>反照出主的榮形</b> 人「尋求上帝的面」基本上有兩種目的。一是去更多認識這位至聖者,認識祂的自然屬性,好比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永恆性、無限性、創造者……,還有追尋祂的道德屬性,包括聖潔、信實、公義、憐憫、慈愛等等。這種對上帝本身的「尋求」,是信徒從裡面產生對真、善、美的一種渴慕,從而培育出屬靈的氣質。 另一種目的是實際生活上與上帝的溝通,包括敬拜讚美、禱告、祈求……。這種對上帝的尋求,讓信徒的生活有引導、有方向、有目標、有意義。內在與外在生活都沉浸在信仰的實踐中,人的面貌在聖靈的潛移默化下自然會轉變。 林後3:18說,「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反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