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和平之君

人人渴望Peace。 Peace這個字可以是和平,或是平安、和睦、安息、和好。 和平,是指團體與團體之間沒有戰爭。 平安,是指個人內心沒有憂慮。 和睦,是指人際之間沒有仇恨。 安息,是指人與自己之間沒有矛盾。 和好,是人與上帝、人與人的關係,處在和諧合作狀態。 Peace若是包含這五個含義,世上還有什麼人不希冀和平? 人人渴望和平: 一個安和樂利的社會, 可以安心地工作; 一個沒有祕密警察的國家,享有免於憂驚的自由; 一群互信互愛的國民, 不再有槍擊或暴力的事件; 一個平安的國際處境, 不受恐怖份子的攻擊威脅; 一個和睦的家庭,夫婦以相愛代替對抗; 一個沒有種族矛盾的社區, 合作的共識戰勝煽情的抗爭。 兩千年前當耶穌基督降生於伯利恆時,天使曾歌詠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 (路2:14) 天使的歌頌把耶穌基督的工作,作了簡單而美麗的描繪。祂來,是將平安帶給世人,祂至終將引進國與國之間的和平、人與上帝的和好、人與自己的安息、人與人的和睦。 當人踏出信耶穌基督這一步,他馬上就可以享有與上帝和好的福氣,和個人內心的安息,甚至成為促進人與人和睦的和平天使。至於國與國之間的和平,當耶穌基督榮耀地再臨世上時,也將完美實現。(彌4:2-4) 福音就是和平的好消息,它在三重關係上,流露平安的芳香: 人與上帝和好─靈性上的平安。 人與自己和好─心理上的平安。 人與人和好─關係上的平安。 即使別人虧待你,你還是可以做個和平天使,主動去化解僵化的關係,創造仁愛的氣氛,引動良善、和諧的環境。

聖誕訪客

在馬賽城的一間小鞋店內,有一個手藝精巧的鞋匠馬丁。他的太太很早就過世,留給他的一個小男孩也得病死了。馬丁受到的打擊太大了,以致於整個人非常消沉,一天到晚抱個酒瓶喝酒,也不再好好做鞋子。 有一天,馬丁的一位老朋友路過,勸告馬丁,要他每一天讀一點聖經,保證他的生活會重現光明與希望。 馬丁照這朋友的建議去做,每天睡覺以前,就拿出福音書來唸一小段。他發現這真是滿有意思的一件事。慢慢地,馬丁的生活有了些轉變,他不再酗酒,基督的福音也重燃他對生命的新希望。 聖誕節前夕,馬丁望著窗外的皚皚白雪,心想:「假如明天是第一個聖誕,耶穌誕生在馬賽城裡,我將送給祂一雙精美的小皮鞋。」說著便從鞋架上取了一雙小皮鞋,仔細地擦拭灰塵,隨後又喃喃自語 :「我真傻,主耶穌怎麼會要我的小禮物?」 馬丁熄了燈就寢,在睡意正濃時,清楚聽到耶穌對他說:「馬丁,你很想見我嗎?明天我會到你的鞋店拜訪你。」 馬丁一早起來,真的相信耶穌要來拜訪。他把店裡上下打掃乾淨,烤了些麵包,煮了熱咖啡,預備迎接萬王之王耶穌。 上午耶穌沒來,卻有一個可憐的清道夫手拿掃把,在寒風中凍僵了身子。馬丁熱誠地招呼他進屋烤火,吃些熱麵包、喝杯熱咖啡,暖暖身子。 下午耶穌仍未出現。窗外又來一個窮寡婦,背著一個小孩。婦人面色蒼白,小孩也凍得小臉通紅。馬丁邀請他們進來,招待他們飲食和熱水,贈送他們衣物,並把那雙準備送給耶穌的小皮鞋,穿在小孩腳上,做為聖誕禮物。 那晚馬丁就寢前,耶穌仍未來訪。「啊!那只是一個夢。」馬丁自言自語地入睡。 就在似睡似醒時,鞋店的櫥窗忽然閃亮起來,玻璃窗上顯現出清道夫、窮寡婦和小孩的臉龐。他們微笑地說:「馬丁,我已經來拜訪過你了。」 朦朧中,耶穌仁慈地對馬丁說:「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因為我餓了,你給我吃;我渴了,你給我喝;我作客旅,你留我住。我實在告訴你,這些事你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35-40)這時候,馬丁心裡面洋溢著一股未曾有過的平安與喜樂!

飛揚事工報導

和諧人生事工報導 經過這幾年金融海嘯的衝擊,人們開始覺悟到人生和諧平安的重要。 飛揚協會發展多年的和諧人生講座,透過李牧師、謝牧師、翁牧師在世界各地推廣,幾年下來,結出許多佳美果子。從親子、婚姻、職場、情緒、四個角度切入,將福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教育會眾,讓基督徒和慕道友同時獲益,並懂得應用聖經真理來美化人生。 佳美的宣教腳蹤 值此秋末冬初之時,飛揚協會會長李順長牧師,及宣教主任謝建邦牧師已相繼前往遠東宣教培訓。 李牧師的行程於十一月初結束,謝牧師到感恩節前夕才返回。謝牧師不但到大城市,也到農村小鎮 ,甚至上少數民族的山區去,在幾個曠神培訓點教「釋經講道」課程 ,傳講系列信息,或「和諧人生」講座。同時,還走訪曠神同工,就該地區培訓事工的推展交換意見。 李牧師和謝牧師在培訓中,不僅上課,同時傳遞飛揚事工的異象與需要。請繼續為神僕人在主前代禱:求主賜下身體強壯健康、未來宣教之旅、做工的果效與能力、培訓聚會有神的同在。 聖誕贈禮大特價 一年一度的聖誕佳節即將來臨 ,如何餽贈至親好友,既能幫助他心靈成長,又富化生活品質的禮物呢? 飛揚即日起至 12月 31日止舉辦音碟( CD) 產品大特價。包括:「生活系列講座」 (李順長會長主講)、「廣播節目」 (各行各業專家主講、王祈女士主持)。 凡購滿每 $ 60,免費贈送另一套 CD(可自由選擇);或購買全「 生活系列講座」26套,特價$ 360元;「廣播節目」 10套,特價$ 100元。限時特價,請把握機會訂購。可郵寄、傳真訂購單,或上飛揚網站/飛揚產品訂購。 (此特價優待僅限於北美讀者 ) 雜誌讀者回應 你們好!我是一位初次接觸教會的門外人,一位牧者贈送給我幾冊《飛揚》雜誌,深受啟發,我準備決志信主,並試著寫了一首歌詞《永恒的家園》,現投稿給你們,望指教。 ~王巨敬上 願上帝賜福你們!我寫信給你們,因為我在一份中文福音的傳單 (《飛揚的人生》單張 )上發現了你們的地址。 我不是華人,然而在我們社區有很多的中國人口,他們將會很高興收到我很久以前從別人那裡拿到的傳單。當然,我相信這些傳單是有關於耶穌基督和祂的救贖。 請寄給我一些這樣的單張,也許是中國的傳統,我想這些不同種類及顏色的單張代表各種有關耶穌基督的福音。 我信主已有8年,我很高興也將盡力傳播這個福音的好消息。你們可以回信到我信封上的郵寄地址 。如果你們喜歡這個主意,請讓我知道,也請繼續關愛周遭的的人。同時我很樂意寄上奉獻。 ~Mary…
Read more

聆聽神的聲音

五心妙法,清晰聆聽神的聲音。 我常常思索,神為什麼不用很嘹亮、很清晰的聲音與我說話?這是一般人慣用的溝通方式。祂卻喜歡用迂迴、間接、隱晦的方法與人溝通。當我發現,人有靈魂而且靈魂也需要溝通的時候,才瞭解個中原因。 以心靈溝通 人體用肉耳來聽世界上的聲音的,它是經由空氣或物質的波動或震動,達到耳朵引起共鳴,再傳輸到聽覺神經。我們若處在真空中,就都要成為聾子了,因為沒有傳遞聲音的媒介。神不願意用有限制的工具來表達祂自己,神希望開發人與生俱來的另一種聽力,是不受外在條件或環境限制的溝通能力,也就是靈的溝通。 靈的溝通必須靠靈的語言與聽力。其實人是有超越聲波的聽覺能力。靈魂的聽力,可以經由文字、環境、表情、冥想、靈感來獲取。只是我們人類不注意,也不常使用這種聽力,所以它就會變得遲鈍了。另外這個世界的雜音太多,以至於無法從肉耳聽得見的聲音裡,分辨出感應靈魂的聲音。神的聲音就是要感應你的靈魂。 要聽到神的聲音,受到神的感應,必須具備五個心,缺一不可。這五個心是虛心、誠心、專心、清心與信心。 虛心 耶穌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祂的門徒彼得也說過,神抵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不是神要把人壓低,是因為柔和與謙卑正是耶穌的屬性,人只有柔和與謙卑,才能與神的靈產生共鳴。這個世界的競爭法則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天國的法則恰恰相反,而是「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太 23:12 )只有虛心的人,才能領受天國的感動。 誠心 第二顆心是誠心。曾有一個婦人問耶穌在哪裡敬拜上帝比較好,耶穌說,敬拜神不在乎地點,敬拜神的人必須用心靈與誠實來敬拜。誠心是人與神溝通的工具,因為心誠則靈。誠心的祈禱,可以穿透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達到超時空的神那裡,神也必定給他回應。 專心 神說,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就必尋見。 (耶 29:13)專心是尋求神的第三個心。求世界的學問都必須專心,何況尋求創造宇宙的神呢?當我們專注在一件事物時,集中的能量最大,感應度也最強。專心尋求神的人才能聽到神的聲音,領悟神的啟示。 清心 耶穌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保羅也說過,人非聖潔,就不得見主的面,因為神是聖潔的。有一次,耶穌到聖殿去 ,發現裡面充滿了買賣牛羊鴿子的攤位,或者兌換銀錢的人,於是用鞭子把他們都趕了出去,說我父的殿是禱告的殿,你們卻把它變成賊窩了。新約保羅說,豈不知你們的身體就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面。如果我們的裡面充滿了牛羊鴿子或銀兩,神是不會住在裡面的 。如果你要在內心看見神,你就必須「清心」。 信心 第五顆心是信心。有一個患了嚴重血漏病的婦人,在擁擠的人群中來找耶穌,希望得到醫治。但是擁擠的人太多、太嘈雜,她心裡想我只要摸到祂的衣裳,就必得醫治 。她很努力地擠到了耶穌跟前,摸了耶穌的衣裳,血漏立刻止住了。耶穌轉過身來,問是誰摸我的衣裳,周圍的人很詫異,說這麼多人擁擠你,你還說誰摸你。耶穌說,不然,有人摸我。那個婦人戰兢地到耶穌跟前,承認是她摸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碰擠耶穌,耶穌獨獨感到婦人在摸祂?其他的人都是看熱鬧的、好奇的,只有這個婦人是憑著信心來摸耶穌的。聖經希伯來書的作者說:「凡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一個人到神面前來,必須要有信心,才可能得到神的恩典與回應。 如果你具備以上五顆心,你內在的心靈就能夠聽到神的聲音,感受到神對你的回應。這是歷世歷代的信徒所經歷的、試驗過的。他們不但聽到神的聲音,更領受從神來的生命與豐盛,使他們的人生因此而改變。朋友,你不妨也試一試,看靈不靈?

廿世紀美國兒童讀物之王

把話說進漫畫裡、兒童讀物裡、韻律裡。 美國兒童如果沒有讀過休斯博士(Dr. Seuss, 1904-1991)寫的書,那簡直就是沒有讀過兒童讀物了。 休斯博士寫的兒童繪本書是過去五十年來最暢銷的書,不但廣受兒童歡迎,連成人也樂於閱讀。他一生共寫了四十餘本書,並獲得了 1984年度的普立玆特別獎,表彰他為兒童教育和閱讀的不凡貢獻。 休斯博士於1991年逝世,享年87歲。1998年,全國教育協會為了紀念他為美國人民所帶來閱讀上的享受,將每年的3月定為全美閱讀月;而各種介紹休斯博士和他作品的文章及網站也十分豐富,休斯博士顯然是20世紀美國兒童讀物之王。 休斯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專注於書寫既有趣,又富韻律節奏的童話故事,他的用字精簡傳神,讓兒童們因能讀懂趣味十足的文字而愛上閱讀。 他所書寫兒童讀物的特色可簡單地定為:注重故事的完美結局、創作靈感的自由發揮,及文字上的韻律感。 把事情做得完美 小時候他的父親不斷教導他:「無論你做什麼,都要把它做得完美。」休斯把這句話牢記在心,並付諸實行,不過他並未如父親所願去從事體育活動。他更喜歡聽母親每天晚上為他所講的故事,他對故事的情節並不在意,倒是對母親講故事的聲調和節奏深感著迷。 少年時代的閱讀和所接觸的人和物,休斯都牢記在心裏,在後來所寫的書中,許多人名和事物都是來自他青少年時的親身經歷。休斯從小就顯示出他注重事物的完美,因此他看重的不是事的本身,而在於其終結。 注重文字的韻律感 漫畫創作的成功,並沒有讓休斯忘記幼年迴盪在腦海裏的兒童故事韻律感,然而當他開始創作一本帶有韻律感的 ABC兒童讀物時,卻沒有一家出版社願意出版。 1936年,休斯坐船前往歐洲,當航行於風暴中的船發出有節奏的聲音時,休斯的靈感來了,他嘗試寫出和發動機有相同節奏和韻律的故事──《瑪博瑞街見聞錄》(And to Think That I Saw It on Mul-berry Street)。 注重故事完美性的休斯寫出來的書,開始時並不被出版商接受,正如許多名作家的遭遇一樣,休斯博士的這本書至少被二十家出版社退稿。幸好休斯並未放棄,否則今天的兒童就少了許多閱讀上的享受。這本終於得以出版的兒童書,一上市就賣出一萬本,至今這本書銷售量已超過幾百萬本了。 受到《瑪博瑞街見聞錄》出版成功的鼓勵,休斯開始構思下一部童書,並連續出版了好幾本童書。休斯博士的名字開始引起兒童和成人讀者的注意,讀者在買到一本休斯博士的新書後,就會期待他的下一本書出版。 雖然休斯的書廣受歡迎,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追求故事的完美性。比如著名的《葛林奇怎樣偷走了聖誕節》(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休斯只花一週時間就寫成,但卻整整花了二個半月才完成故事的結尾。 《帽子裡的貓》(The Cat in the Hat)一書,更能說明休斯對故事韻律的專注和執著。當初出版商要求休斯用少於四百個單字寫一本書。休斯就精選出225個字認真研究,直至找到一對押韻的詞才開始寫作,最後僅用了220個單字就完成了這本著名的兒童讀物。 寓教於樂的故事 另一本名著《綠雞蛋和火腿》(Green Eggs…
Read more

真善美的一句話

那年,兒子才四歲左右,在唸學前幼兒班(preschool) 。每天中午,我總會準時出現在他教室外,坐在學校遊樂場邊的石椅上,恭候「大駕」回府。這位活潑好動的小男孩,總要玩到唸半天班的小朋友們早已被父母接走,然後,老師吹哨子、集合,帶著唸全天班的小朋友們回教室睡午覺時,他才肯和同伴們依依不捨地道別,走一步、看三回地離去。 兒子的特別獎品 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春中午,我依然守候在遊樂場處,由一群追逐嘻笑的孩子們中尋找自己的寶貝。兒子遠遠地觀察到我的出現,迫不及待地衝到欄杆旁,手中揮動著一支藍色的小尺,興奮地告訴我這是他今天得到的「特別獎品」。他向我展示完以後,又匆匆地衝回同伴群中,繼續玩耍。 孩子們輪流地把玩著他的小尺,一會兒,小尺是武士手中比劃的利器;一會兒,小尺又成了挖沙子的小鏟子;再一會兒,小尺竟然還可以成為醫生所用的診療器,假裝用來給人檢查耳朵……就這樣,我看著小尺由這個人傳到那個人,由這種玩法換成另一種玩法,不得不為他們豐富的想像力而嘆為觀止,也暗暗慶幸兒子願意分享自己的小尺,可以享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的趣味。 讓我們禱告吧 尖銳的哨音打斷了遊樂場上的喧鬧,許多孩子排好了隊,魚貫進入教室,兒子卻哭喪著臉跑過來,紅著眼眶,直喊著:「媽媽,我的小尺不見了!我的小尺不見了!」 「喔,小尺不見了?去問問老師看吧!」雖然這樣建議他,其實,我哪能指望老師為他找回小尺呢!因為,照他們那樣的玩法,小尺恐怕也快支離破碎了!看見兒子強忍淚水、滿懷希望地跑回教室,我心理開始盤算著要如何安慰這四歲多的小男孩。 還正想著,教室門「砰」一聲打開,兒子堆滿笑容的小臉一掃我滿心的陰霾疑慮。他舉著小尺興奮地說:「媽媽,小尺找到了!」 等不及我發問,他便急切地說:「我告訴老師『小尺不見了』,老師就叫全班小朋友都把眼睛閉起來禱告,讓知道小尺在哪裡的小朋友告訴大家。結果,我們一禱告完,芬妮就舉手說:她知道小尺在哪裡。」 「真的啊!在哪裡呢?」我睜大眼睛吃驚地問著。 「就在芬妮的鉛筆盒裡耶!」 「喔!那麼,老師知道芬妮在『她』的鉛筆盒裡找到『你』的小尺,老師有沒有說什麼呢?」我故意加重語氣問道。 一句智慧良言 「老師說:『哇! God can do everything!(上帝是萬能的!)』」 失而復得的喜悅,將兒子留在眼眶中的淚珠閃爍得晶瑩明亮,牽起他的小手,彷彿看見掛在蔚藍長空的白雲也堆滿了笑容。兒子老師的這句話真是令我百感交集,分不清是感激?還是感動? 在她甜美的笑容裡面,更有一顆仁慈、體貼的心,沒有質問與責罵,輕輕地一句話就巧妙地遮蓋了犯錯孩子的尷尬。我一面佩服她的機警與愛心,一面也在心中呢喃輕嘆:多麼「真」誠而執著的信仰;多麼「善」良有智慧的解釋;多麼「美」妙寬容的答案啊! 謝謝妳! Mrs. Lampron,上帝祝福妳!

話語

Words have no power to impress the mind without the exquisite horror of their reality. ~Edgar Allan Poe 若不對話語的真實性戒慎恐懼,就無力觸摸人心。 Words should be used as tools of communication and not as a substitute for action. ~author unknown 話語應做為溝通的工具,而非取代行動。 For words, like…
Read more

管理我們的舌頭

2011年8月5日,星期五,標普(Standard & Poor,一家債信評等公司)把美國政府的信用,從AAA 降低一級成為AA+。標普公司的一句話,引起奧巴馬政府和芸芸眾生的嚴重關切。因為聯邦借錢的成本,會因公債利率上揚而增加,老百姓的房屋抵押貸款、汽車貸款和信用卡賒賬,一起同步上漲。撇開標普公司和聯邦政府的恩怨不談,從這個事件我們明顯感受到標普公司說話的威力。 果然,8月8日,星期一,美國股市一開市就大幅下滑。歐洲的股市和亞洲的股市也在前幾個小時慘跌,全球籠罩在經濟W型雙次衰退的威脅中。聯邦的財政部和儲備局(中央銀行),在這緊要關頭都站出來講話,提振信心與士氣。2008年的金融海嘯,靠政府的喊話和量化寬鬆政策(QE),話語和行動雙管齊下,總算穩住了市場的信心,走過了驚濤駭浪。這第二波的考驗,就看當局的智慧和反應了。 上述事件說明了「話語」的威力。有權威的人士(政府、父母、老師、牧師、老闆……),他們的話語和行動,會影響周圍的人(百姓、兒女、學生、會友、員工……)的思想、情緒、意識、信念。講的話是祝福還是咒詛,是信任還是懷疑,是鼓勵還是責備,是尊重還是輕看,是希望還是絕望,都有相當程度的威力。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扮演多重角色,我們被別人影響,也影響別人,所以我們當求神管理我們的舌頭,作多人的祝福。 論到話語和行動的威力,路加福音24:19說,耶穌是個先知,在神和眾百姓面前,說話行事都有大能。從這節經文和上述事件,我作了以下的合理推演: 行動和話語,是外面的人。 思想和情緒,是裏面的人。 意識和信念,是深層的人。 如果這六個層面完全統一結合,一個人無論想什麼做什麼,都是會成功的! 整合這六個人生層面最有效的方法,是相信耶穌、歸依基督,接受祂的祝福──主耶穌應許說: 「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 「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約11:40) 「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約14:13)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約 15:5) 「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約 16:33) 「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約 15:9) 「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 6:35) 這些應許聖化了我們的意識信念,導引了我們的思想和情緒,這兩層根基保護我們,不受外來負面話語的摧殘,維護了我們人格的整合和自尊。進一步從基督化的意識、信念,和積極的思想、情緒,發射出祝福的話語,美化了周圍人的生命。 飛揚雜誌這期的主題「話語」,編者群指定了三個目標,鼓勵讀者: 1.接受聖經話語的薰陶,來塑造基督化的人格。 2.抵抗世俗話語的污染,來保護自己的思想情緒。 3.順從聖靈話語的引導,來祝福周圍朋友的人生。認同這三個目標,必然能美化人格!

話語的威力

上帝說話言出必成;你的說話威力大哉。 最近這期的「成功」雜誌( SUCCESS,此英文雜誌在美國已出版一百餘年)2011年8月號第34-35頁刊載一篇有關「影響力」的文章。這本雜誌內容豐富,取材正派,採訪社會各階層有所成就的人物,分享他們的人生經驗。每一期都帶給我啟發和靈感。 化被動為主動 這篇「影響力」的短文,是雜誌記者訪談夏迪尼( Robert Cialdini) 的實錄,夏氏是「語言」領域的頂尖高手。讓我驚訝的是連求職面談這高難度的過程,都可以運用話語的影響力,化被動為主動,讓面談的考官說出對我有利的話來!夏迪尼示範了下列的談話模式── 「我很高興今天來到這裏面談 ,我會給你更詳細有關我的資訊。首先我想請教您,您為什麼覺得合適邀我來面談呢?」面談者自然會解釋,他/她所認知的你個人的優點。此後的面談過程,他會努力去尋找證據,來印證他自己所說的(因為人類有保護自己的一致性之傾向)。用這個簡單的話語,來導引對方的意識形態,這算是運用話語的力量之上乘境界了。 話語是活的,具有巨大威力! 神說話極有威力,祂說「要有光!」(創 1:3) ,光子就擊穿幽暗的太空。神說話攜帶著成全的能力,「事就這樣成了!」(創 1:9) 祂一說話,就從無生有,引發物質、空間、時間、能量的存在。 耶穌基督說話,同樣攜帶著不可抗拒的威力。祂對死去的十二歲閨女說:「我吩咐你起來!」那小姑娘就復活,起來行走。(可 5:41-42) 保羅說話,攜帶著非凡的權能,他宣教的腳蹤到達腓立比,在城外河邊聚會講道的地方,有個被污 鬼所附的使女,干擾聚會。保羅發令說:「我奉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從他身上出來!」那鬼當時就出來了。(徒 16:18) 摩西說話也是話出必成,帶著能力和權柄。他率領了出埃及的三百萬以色列人,來到紅海邊。法老王指揮全國軍兵,迫近以色列人紮營的地方,百姓眼看死亡將臨,就抱怨說:「難道埃及沒有墳地,你把我們帶來死在曠野麼……」摩西對百姓說:「不要懼怕,只管站住 ,看耶和華所要施行的救恩!因為你們今天看見的埃及人,必永遠不再看見了。」(出 14:11-13) 摩西向紅海伸杖,神用東風分開紅海,以色列人全體過了紅海。法老的軍兵也下了紅海追擊,摩西再次伸杖,海水回流,淹沒了軍兵,連一個也沒剩下。 話語攜帶大能 聖經歷史留下這些記錄,目的是告訴我們一項重要真理:話語是有能力的。特別是當事人的話語與其思想、意志、努力完全結合,它更是會應驗的。所以我們應當小心善用這項原理,來引導周圍的人際關係,往美好的方向移動── 父母對兒女總是講祝福的話語,而不是咒詛的惡言。上司對下屬應該講建設性的鼓勵,而不是破壞性的批評。老師對學生多表達積極的期望,而不是消極的失望。基督徒對慕道友多講正面的語言,而不是負面的語言。 聖經所記載的歷史故事,述說著話語的奇異能力: 大衛出生卑微,在伯利恆的野地牧羊,認份地做他最基層的工作。就連家庭地位也是靠邊站,哥哥們跟大人物同席吃飯,他得留在曠野看羊。那一天全國最偉大的先知撒母耳,拿了一牛角的油,膏立大衛說,「你是以色列的王」。這祝福的話語,翻轉了大衛的人格。從前只能做摘星的夢,現在胸懷間激蕩的是君王的態度和思想。 有一天考驗終於來臨,以色列和鄰國非利士打起仗來,三百萬以色列人沒有一個敢出戰巨人歌利亞。被膏的大衛此時展現了君王的勇氣和風範,請纓出戰,凱旋而歸,奠下王權的紮實根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牧羊童,搖身一變成為以色列歷史上最顯赫的君王,只因為先知撒母耳一句祝福的話。(撒上十六、十七章) 新約的故事中深具傳奇色彩,與舊約大衛的故事同樣撼人心弦的是,彼得從小漁夫蛻變成大使徒的奇異故事。這個加利利的中年漁夫,只知道撒網、收網,只知道捕魚、賣魚,只知道餵飽肚子、餵飽妻小。別談什麼天國、教會,別談什麼悔改、重生,別談什麼信主、愛主。但有一天耶穌在加利利湖邊呼召他說:「來跟從我,我必叫你得人如得魚」(太 4:19),彼得就放下漁網跟從了主。 有一天耶穌給他一個期中考試 :「你們說,我是誰?」彼得被聖靈感動,脫口而出:「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看出彼得身上的靈氣,祝福他說:「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太 16:15-20) 從此彼得展現了大弟子的勇氣和風範,五旬節時站起來講道,帶領了三千人歸主,引動了歷史上第一間教會的誕生。一個加利利湖邊「沒有學問的小民」漁夫,蛻變成初代教會的主要基石,只因為耶穌一句信任的話。 士師記中傑出的英雄基甸,他的奇異故事同樣令人拍案叫絕。當時以色列人被鄰國米甸人轄制,極其窮乏困苦,他們就呼求神。神的使者造訪橡樹下的基甸,呼召他說:「大能的勇士啊,我差遣你從米甸人手裏拯救以色列人。」基甸說 :「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最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最微小的。」耶和華說:「我與你同在。」至終基甸以三百人打敗了十二萬米甸軍隊。一個不起眼的貧農兒子,蛻變成為民族英雄,擊敗敵人大軍,只因為神一句肯定的話(士 6:11-18)。…
Read more

話語影響品格

父母的說話對兒女有莫大影響力;老師對學生的祝福能建造他們健康的自我形像;老闆對員工的欣賞,激發出他們的潛能。 這些祝福的話語,當事人誠心接受,會在他的意識,潛意識中,產生根本的人格變化,往美善的方向移動,至終祝福成真。聖經明言 ,話語本身帶有莫大威力。可惜,世上許多民族常說咒詛的話,而不是祝福的話。 愛俄華州的一位小學老師,把他班上的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是藍色眼睛的,另一組是棕色眼睛的。有一次他把藍色眼睛的孩子安排坐在前面,棕色眼睛的孩子坐在後邊 ,當天不斷重複地向藍眼睛的學生說,你們的算術能力很強,棕眼學生根本不能跟你們比。果然,當天的數學成績,藍眼學生遠勝棕眼學生的表現。 第二天老師把座位反過來,讓棕色眼睛的孩子坐在前面,藍色眼 睛的坐在後邊。當天反覆向棕眼學生強調說,你們的文法及作文能力很優秀,是藍眼學生望塵莫及的。當天的英文成績,果然棕眼學生遠比藍眼學生優異。 老師只用一天的時間薰陶學生,學生就接受老師的評價。可見老師的話語有何等的影響力,左右學生的成績。 美國家庭關係學院 (American Institute of Family Relation)問小學老師,多少句積極的話,才可以補償得過一句消極批評的話?這些小學老師認為,要四句積極話抵一句消極話,才能平衡過來。 該學院又問,一般父母說積極的話與消極的話比例如何。他們估計一般父母對孩子說話,大約是說了十句消極話,才有一句積極話。(註) 許多父母慣用批評責罵的語言來糾正孩子。在情緒失控時,咒詛的言語更具殺傷力,接近用語言虐待的程度( verbal abuse)。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人格易受到傷害,自我形象低落,將會有形為偏差的問題,及人際關係的困難。 事實上,許多負面語言都可以用正面語言來表達。一個常受祝福、鼓勵的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容易養成和善與樂觀進取的品格。 註:Ron Jenson, Make a Life, 《not Just a Living》(Nashville: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1995), p.124

提高你的語言智力

《屬靈領袖》(Spiritual Leadership) 一書的作者布克比(Henry Blackaby),曾提到,屬靈領袖應該是語言和溝通的學生。即使最有效的溝通關鍵是聖靈同在,也不否定領袖需要在語言技巧上不斷地鑽研與提升。 想來在很多事工上,若能幾句話就搞定;一席之談就定神國江山,豈不達成每位基督徒的美夢。但現實裡,許多基督徒卻常覺得自己語言無力,不管是神的信息、個人見證,或是簡單地解釋一件事的來龍去脈,有時費盡口舌也說不清楚。 除了禱告尋求和忠心準備,在服事裡,我們缺的是生動的語言?豐藏的字彙?還是思路的條理?我們弱的是對會眾的了解?傳遞方式的掌握?還是對當代文化的抽離? 和句子談戀愛 寫《領導思維》( Leading Minds)一書的作者迦納 (Howard Garner),也觀察到大部分領袖都展現出一種「語言智力」,就是用語言或文字來領導或說服的能力。但這種語言智力卻並非每一位領袖都與生俱來 ,可以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許多領導苦於駕馭不了語言,進而推動不了異象,苦口婆心說出來的道,卻字字句句旁落,無法生出影響。 在這方面,邱吉爾最清楚語言的力量。他知道如何善用語言、文字來影響民心,鼓舞士氣。他說:「我能奉獻的沒有其他,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這句話後來成為當代凝聚民心的一句名言。但是邱吉爾的掌握語言卻非天生,而是下過一番苦工琢磨的結果。 邱吉爾自幼口吃,年輕時便大量沉浸在經典文學名著中,包括莎士比亞戲劇和欽定版聖經 (King James)。從閱讀中,他培養出對文字的敏感,知道不是每個字都一樣有力,有些文字或句法會在人心內燃起熱情,在腦海裡留下生動的圖像。他的用字遣辭,具有高度詩意和小說想像,可以說一輩子都在「和句子談戀愛」。 故事力決定影響力 不只邱吉爾,也不只對文字的敏感度,還有說故事的能力。布克比說傳統裡,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就是說故事。許多有關「領袖」的書籍也都看重如何說故事,才會產生一個新名詞:「故事力」。而且強調沒有故事力,就沒有感動力,故事力可以決定影響力。置入我們的服事,異象是否可以傳遞得令人有如眼見?事工是否可以激勵人投 入?各樣見證是否說得清楚神聖作為?也靠基督徒的說故事力有多少。基督教的傳遞,基本上便脫離不了話語,整本聖經也透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傳遞神的作為和拯救心意。 敬畏文字 所有基督徒要努力的是,學習如何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說出豐富的基督教信仰。而這包括提煉內在語言,捕捉圖象,學習把故事編入教導,化為一篇篇有說服力、感染力和影響力的講道、見證文章、小說、廣播或劇本。 盼望所有屬靈領袖和正在參與服事的基督徒,都能受文字力和故事力的裝備。也盼望透過一些文字培訓,基督徒能如畢德生在《反璞歸真的牧養藝術》書裡所說的──敬畏文字。也願天下有心的基督徒,都能心有神聖動念,便知何以表達。

愛彌補了殘缺

如何化解姊妹間多年的心理情結呢? 一進家門的過廳裡,靠牆擺著張半圓形桌子,桌上陳列著幾幅黑白照片。最新的是兒子兩歲時的笑臉,最老的是公婆六十五年前的婚紗照片。每張照片紀錄了我們家庭的一段歲月,歲月裡藏著一些故事。迎賓送客時,賓主常會駐足看著照片閒聊幾句。 「這張照片裡哪個是妳呀?」朋友指著一張四位女生的合影。 「這個最小的是我。」我指著後排梳著娃娃頭的小女孩說。 「那抱著妳的是妳媽吧?」朋友是指那位站在後排,穿西服戴眼鏡的。 「不是我媽,是我大姊。 」多少年來,我已經習慣了別人聽後的驚訝眼神。 令我又敬又愛的大姊 難怪別人猜錯,當我剛睜開眼睛看世界的時候,大姊已經是大學中文系二年級的高材生了。論年齡,大姊可以做我同齡人的母親。在我的生命中,大姊所扮演的角色確是介於姊妹和母女之間。 年齡的差距,讓大姊在我的記憶中多了些稚童趣事。大姊在外地上學,我問母親大姊何時回家,母親說過年的時候;我又問何時過年,母親指著書桌上的台曆說,撕到最後一頁就該過年了。我便天天嚷著撕日曆,還要多撕幾張。 大姊對我影響最深的莫過於文學。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李白的《將進酒》,岳飛的《滿江紅》等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詞,都是大姊一句句背誦並解釋給我聽的。大姊博聞強識、引經據典、幽默風趣以及出口成章,不僅令我羨慕,更成了我的楷模和自學動力。大姊能寫一手漂亮的小楷,為此,中學時代,我為了能寫出漂亮的字著實下了一番功夫,並背會了很多唐詩宋詞和現代詩詞。 從前,全家人都喜歡大姊回家。她口才好,妙語連珠,什麼事情從她口中出來就變得有滋有味,家裡原本安靜的氣氛立刻變得歡快熱鬧了。 大姊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精明強幹的女性。她不僅繼承了母親操持家事的能力,而且又有主外的能力。我們幾個小妹們常常遇事繞過母親去求教大姊。我們都很敬重、佩服她。 敦厚善良的父親、善於持家的母親,加上精明能幹的大姊,讓我無憂無慮地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裡,直到 1988年父親病重。父親身患癌症,二十四小時需要有人照顧。雇來的人晚上陪侍,白天則是家人輪流值班。雖然姊妹四家,加上父母撫養成人的堂兄,共五家人。但三姊夫婦在美國,我的丈夫也在美國,人手便打了折扣。本來大家應該齊心協力,妥善安排和處理各項雜事,可是一向有主見有能力的大姊卻不願多承擔責任,帶著姊夫以及堂兄堂嫂往後縮。安靜的母親更加忍痛負重、沉靜寡語。 揭開數十年的祕密 一個隱藏數十年的祕密,在安葬父親後的一天晚上,母親給我講了這個家庭的故事,口吻平靜卻夾雜著歎息。這是瞞了我三十年,等我長大成人,父親去世之後才揭開的秘密。母親保守秘密數十年,是怕我們年少時,心靈幼稚經不起不完美的事情,並和大姊產生情感上的隔閡。 母親和父親結婚前各自有一段坎坷的婚姻。母親講述了自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哀,大姊五歲時其生父病逝,聰明伶俐的大姊成了母親唯一的希望。母親活著的目的很簡單,守著家業,將女兒培養成大學生。然而戰爭和時局的動蕩,破滅了母親廝守女兒和家業的願望。 幾年後,父親的出現帶給母親新的生機。母親講善良的父親如何對大姊視如己出;她對大姊不能盡心盡力地照顧父親深感失望和痛心。那晚,父母的悲喜人生讓我震驚不已,而父母的坎坷遭遇更讓我哀泣不止。安葬了父親,我帶著母親到了美國。初衷是讓母親換個環境療傷,後來因母親可以合法居留,便捨不得母親回國獨居。 母親有多年的心臟病,年事已高,五年之後,心臟越來越弱,並因急診住過院。因為沒有醫療保險,不得不送母親回中國安居治療。母親回國後十個月的日子裡住過三次醫院。大姊雖然照顧母親,但牢騷滿腹,並和二姊彼此結怨。安葬母親後,大姊和二姊不相往來,對我也很冷淡。 母親去世後,我常常在夜深人靜,回憶父母在世時闔家歡樂的往事。原本親密無間的同胞姊妹變成陌路人讓我苦惱。我可以忍耐大姊的百般挑剔,但絕不能原諒大姊對母親的傷害和抱怨。我和大姊天隔一方,彼此心靈之間更像是築了一堵牆,受傷的心久久得不到痊癒。 饒恕拆下隔斷的牆 煩惱中我思前想後:母親雖然受到感情上的傷害,但她絕對不願我們姊妹們彼此失和。為著活在我心中的母親,我願意和大姊和好。於是我主動和大姊聯絡,關心和問候她,讓她感到被尊重,我們之間的關係一步步地恢復。 然而聖靈光照我:「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弗 4:31-32)原來,表面上我對大姊寬容禮讓,其實我心中仍然記得並數落大姊的種種不是,仍有不平和惱恨。我沒有徹底饒恕大姊。 人,生而有對愛的渴望,然而人的愛是有限的、殘缺的;人,倘若沒有感恩之心,就不懂得珍惜擁有的愛,並會心生苦毒,苦自己毒對方。殘缺的愛使我們彼此受傷害;饒恕是恩典,可以彌補心靈的創傷,使愛得以完全。饒恕不僅對別人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更是饒恕別人之前,先求神光照自己、饒恕自己。所饒恕的或是自以為義;或是自尊和驕傲;或是只見別人眼中有刺,不知自己眼中有樑木等等。饒恕如同良藥,良藥苦口,甚至難嚥。當醫治了自己內心的不潔不義,饒恕帶來的是內心的感恩、平安和喜樂。饒恕是何等奇妙、何等恩典。 2007年年底,七十歲的大姊來美度假,並與我同住了兩個月。我打定主意,讓大姊高興而來,滿意而歸。每天下班回家,陪大姊聊天、散步;星期日帶她去教會,向她傳講福音;週末假日帶她出門遊玩。大姊是個愛講話、重感情的人。回國後,她將在美國的照片編輯成冊。這段日子成了大姊生命中另一段美好的記憶,並將伴隨她往後的日子。 與大姊朝夕相處的兩個月中, 讓我有機會享受更多的如煙往事。從她描述與生父對坐受教三字經等情形,體會到她對生父充滿懷念。 親密姊妹花 我以寬容的心思考我們這個家庭裏的每一個成員、每一段故事。從母親的婚姻到大姊的出生和成長,以及命運對一個人的影響。雖然大姊和善良寬厚的繼父感情頗深,但終究不能彌補喪失生父的缺憾。不幸的童年,加上敏感要強的性格,使大姊在過去的歲月中,難免會受到創傷,留下些許疤痕和殘缺。 歲月使我漸漸成熟,聖經的教導開啟我的心智,饒恕撫平了我心中的傷痕,時間也縮短了我和大姊在年齡上的差距。我和大姊不再僅是母女式的關懷和長幼間的對話,而轉變成姊妹間的促膝談心。神讓我的生命中能擁有大姊,是蒙福,當感恩。 那天,和大姊通電話,她高興地講述參加大學畢業五十週年聚會的情形。一位大學好友,還問她:「你那個撕日曆的小妹妹呢?」電話裡傳遞著地球兩端親密開懷的笑聲。 得獎感言 我曾在二十五層的辦公室裡工作了三年。樓下是該市最長的一條東西走向的大街,街上的汽車不分晝夜川流不息。在一段日子裡,我欣喜地迎來了兒子,悲痛地送走了母親。俯瞰窗外,高度使汽車變得渺小且緩慢。 我常想:車裡究竟載著怎樣的人物?何等的心境?行駛的方向?赴喜筵還是奔喪?接新生兒回家,還是送父親進醫院?是要訂婚的戀人,還是去打離婚官司的夫妻?是赴職高就,還是被解雇回家…… 人生就像一輛行駛在崎嶇路上的車。嫉恨苦毒讓平坦變得泥濘,寬容饒恕使障礙成為通暢。山窮水盡疑走投無路,奇妙恩典使柳暗花明又一村。 饒恕正是神給人預備的奇妙恩典。以掃饒恕了佔有其長子身分的弟弟雅各,使雅各全家能回到迦南地;約瑟饒恕了陷害出賣他的兄長們,荒年中拯救了以色列民族。夫妻因著饒恕恩愛;手足因著饒恕同心;教會因著饒恕更加合一。人生路上,饒恕是何等奇妙的恩典。 不久前,我搬進了新的辦公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