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腳上紫羅蘭的香氣

饒恕是釋放一個囚犯自由──那囚犯恰恰是你本人。 不完美的人活在不完美的世界,我們得罪別人,別人得罪我們,經常會發生。我們的民族用精簡的九個字,傳神地描寫世上複雜的人際關係──做人難、難做人 、人難做。 我們傷害別人,後遺症是罪疚 ,別人傷害我們,副產品是仇恨。這兩種心理情結可以燒盡人的精力 ,磨損了我們的健康和生產力。 基督徒的信仰美麗地撫平這兩道心理疤痕──我得罪人所產生的罪疚,耶穌基督的寶血赦免了我;別人得罪我所產生的仇恨,耶穌基督的愛充滿了我,我就能夠饒恕。 人間何處無傷痕 在你我的周圍,許多受傷的心靈舔著傷痕── ● 男/女朋友移情別戀。 ● 父/母親離家出走,丟下嗷嗷待哺的兒女。 ● 我信任你,把我的秘密告訴你,過幾天變成了滿城風雨。 ● 配偶有外遇。 ● 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好朋友竟離棄了你。 這些刻骨銘心的經歷,若未經耶穌基督聖手的醫治,會扭曲我們的心靈思想,足以使鬱積的情緒,產生爆炸性的破壞力。 1995年 11月 19日,當時我在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市牧會,當地發生了一樁駭人聽聞的事件:凶手赫斯勒靠一把手槍,拿四條人命和一支膀臂作代價,一日之間搖身一變為哥市的新聞焦點人物。他槍殺了一對夫妻 (男子35歲,女子邁爾25 歲) 和他們五個月大的女嬰。隨後又驅車前往頂頭上司的住所,賞了他的手臂一顆子彈。最後來到葛利分家,對他開了三槍斃命。報上說 ,葛利分是赫斯勒在大學時女朋友的爸爸;邁爾則是他工作時約會過的女朋友。 情節似乎很簡單,失敗的戀情所釀成的酸葡萄心理,和被解聘的怒火,鑄造成仇恨的子彈。 聖經教導我們化解心裡仇恨的最好方法是「饒恕」他。「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 ,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太 6:15) 不肯饒恕,受害最深的是自己 。你恨到睡不著,得罪你的人可睡得很好。你恨到吃不下,得罪你的人胃口卻好得很哪!有個過來人使用靈活的語言,把不肯饒恕的苦境描繪出來: 「當我開始恨一個人,我馬上變成他的奴隸,他的身影像鬼魂一般隨地與我同在,使我無法享受工作,甚至像從前愉快的工作,現在幾個小時就覺得精疲力竭。我無法專心,恨像暴君一般抓住我的心,也就是在飯店吃飯的時候,牛排吃起來像橡皮,我不肯原諒的那人不讓我享受一頓晚餐。」 不只聖經教導饒恕的真理,社會上的大智者也倡言饒恕的美麗: 紫羅蘭的香氣 ● 饒恕是釋放一個囚犯自由──那囚犯就是你。 ● 饒恕就像紫羅蘭把它的香氣抹在那踩踏它的腳上。…
Read more

那天,你向我走來

父親的眼淚,滋潤了我生命的荒原。 那天,你向我緩緩走來。 你往前一步,我後退一步,直到我退到牆角,身子蜷縮成球,在寂靜空氣裡簌簌顫抖── 你已經離我只有一步之遙了。我低下頭,將淚濕的臉埋伏在掌心,無聲地等待必臨的審判,如同多年前,雷鳴閃電即將轟劈下來! 雷聲隆隆的「巨巖」 從記事起,不知愁的童稚歲月是一座園子,你不苟言笑的形象就如巨巖,遙遠地立在園邊天際線。母親卻是園子中央的樹,枝繁葉茂,花果扶疏,我寧願在園裡戲耍終日,也盡量不走近遠處硬梆梆的石頭山。何況山區經常打雷,轟隆隆讓我耳朵生疼,如果再不小心被藤蔓掃過,火辣辣青腫,擦上油也不消退。 再大幾歲,入了初中,多了早熟的青澀想法,用不完的精力,我不再安於藏匿在小園裡,開始一回回對你嘶吼頂撞;你嚴厲的管教,古舊的觀念,和動不動就搬出你們小時候何其困苦窮乏,我和弟妹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老故事……十來歲的我,全然沒有消化意願。我們原本遙遠的距離倏地拉近,兩邊轟轟烈烈近區開火。戰事頻繁,兩三下就搞得自己內裡遍體鱗傷,卻仍像一隻不甘心的小猴,逮著機會,就對著龐然巨巖丟石頭。 若非臉皮薄,放不下自己學校裡多年品學兼優形象,中學那些年,我也癡想過翻山越嶺,逃出你的管轄。母親不只一次說,「妳看妳看他的眼神,像要噴出火來,怎麼不能多體恤他一點?」 真光照明靈深處 直到出國讀書,頭次離家萬里,頭次我真正開脫了你的視線管區。是距離產生美感嗎?還是萌芽信仰,如燭光往靈魂深處照去,我慢慢看見自己裡面黑影幽深,也慢慢反芻你過往教訓,嘗到前所未有滋味。在研究生鳥籠般宿舍裡,我望著窗外星光,給你寫了長信,分享自己的信仰,更為過去衝撞忤逆的言行,有心無意丟擲過的石頭,求你原諒。 向來寡言的你,沒回隻字片語。 畢業前夕成了家,輾轉在南加落了戶,再不久有了孩子。各方限制與波折,阻擋回故鄉探親機會。你和母親一年一度短短來訪,還願意與我們上教會禮拜,就成了我周年大事。我收拾裡外,日夜禱告,想讓你們看見我們家庭和樂,園子雖小卻繁華似錦,想讓你們看見家族裡,頭個信主的我有好見證,想讓你們少操一份心。 理想vs.現實 偏偏生活這臺戲,扮演的各種角色,母親這職份,我表現得特狼狽。老大恩兒進幼兒園後,人際、情緒狀況不斷。老師幾乎天天皺著眉頭數點他闖了什麼禍,無理哭鬧了幾回。頂著教育博士光環,又常年在教會學校服事,甚至為了照顧孩子放棄心愛全職……這些都沒讓我如願長成枝繁葉茂的媽媽樹,幾年下來,我帶恩兒帶得筋疲力盡,雖然勉強還走在天路上,但對自己、對孩子、對丈夫都滿了怨憤苦毒。隱約感到這個孩子的需要非同一般,但當時診斷不出,我覺得自己每天都在與看不見的敵人爭戰我覺得自己每天都在與看不見的敵人爭戰…… 那個五月天早晨,你們前一周剛從台北來到洛城。前夜才一歲多的曦兒鬧個不休,睡眠不足的我晨起頭疼如擂鼓。恩兒吃早餐時還平靜,換制服鞋襪時卻在地上爬來滾去,哭嚎著棉衫扎頸子,襪子也太緊腳,我七手八腳連換幾件上衣幾雙襪子都沒辦法止息。眼看上學即將遲到,我失去耐心,對他尖聲斥責,他更加鬧翻了天,臉脹紅如熟透番茄,窮喊到聲嘶力竭,母親和你溫言相勸也不管用,最後我硬把他架上車後座,狠狠甩上門,往學校疾馳而去。 晚春天空寶石湛藍,路邊玫瑰粉紫嫩黃開滿枝頭,我卻在恩兒和自己翻湧的情緒裡,開過風雨雷電區,幾次覺得自己將滅頂。 回到家中,走過滿地狼籍衣服襪子,看到沉默坐在客廳角落的母親和你,想到你們才目睹了一場無能母親主演荒謬鬧劇……一時我壓抑多日的憤懣羞慚如岩漿噴湧而出,我一邊落淚,一邊數落自己的無能與不足;即使在你們難得遠道來訪的日子,我也畫不出幸福家庭的圖畫,讓你們裱在心框上帶走。 為什麼我愈努力描繪理想家園,愈是反效果,尤其是與恩兒互動這一區塊,層層疊疊滿了醜陋新傷舊瘡?渴望虹彩絢麗的我,為何生命調色盤上佈滿深深淺淺的灰黑? 我愈數落自己,愈感愧疚,你和母親無言聽著我對自己貶抑,當彈藥暫時用完時,絕望的沉默如網罩下。對於不住救贖我的主,及不住為我付出一切的至親,我可以往哪兒去藏躲? 就在那時,你起身向我緩緩走來,你往前一步,我後退一步,直到我退到牆角,身子蜷縮成球,在寂靜空氣裡簌簌顫抖——你已經離我只有一步之遙了。 我低下頭,將淚濕的臉埋伏在掌心,如同多年前,即將有審判的雷鳴閃電轟劈下來吧! 但這回不同,我知道自己錯上加錯,曾經是一個讓你傷痛的女兒,如今是一個讓你傷痛的母親,你怎麼罰,怎麼罵我都該。 我緊貼牆角,身子蜷縮成球,任由恐懼、憂傷、羞慚、罪惡感一層層封裹,而你站定在我前面,崇高威嚴如巨巖。 巖石裡流出的活水泉 只是,雷沒劈打下來,閃電也無影蹤,你緩緩曲膝,伸手將我拉起,我震驚地吐不出一個字,你已經展臂將我緊緊抱住,哽咽著,你斷斷續續在我耳邊說:「當媽媽是不容易,真不容易,不要急,日子還長,神會幫助妳和孩子的……」 記事以來,除了三十年前祖父過世,我沒見過你紅眼框,除了弟弟還在襁褓中時,我也沒見過你抱了誰。 那一天,你破天荒的擁抱,給了我內裡更新的力量,因為我得著天上與地上父親無條件的接納與原諒。 那天以後,我依然時常犯錯,在親子路上依然走得跌跌撞撞,但有了在主裡、家人裡得蒙寬恕的確證,我發現饒恕自己和孩子的過犯都容易了許多。當我攀住恩典的膀臂,反覆練習原諒和被原諒,生命畫冊上的灰塵點點吹落,暗影層層消退,就是風暴後,還有彩虹從天邊彎下,彎入我們小小園子裡。 如果有一天,兩個孩子覺得我開始有一點點像「媽媽樹」,枝葉漸茂盛,花果正扶疏,那是因為,天上、地上的父親,饒恕了我千百個七次;天上、地上父親的眼淚,是巖石裡流出的活水泉……點滴滋潤我生命的荒原。 謝謝你,阿爸,那天向我走來。 得獎感言 與主同行的年月間,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神聖時刻」。神聖時刻,是神與人直接相遇的時刻,如黑夜裡的星子,在記憶裡閃耀,往往難以言詮。 《那天你向我走來》是對自己生命中那難以詮釋的奧秘恩典,形於文字的嘗試。寫作中間,有深沉的感動,不僅為自己經歷寬恕翻轉大能,更盼望原本私密的生命經驗,敞開後,因祂的憐憫,能成為多人的祝福。 謝謝飛揚雜誌與評審的肯定,謝謝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的導師與夥伴們與我同行文字路,更要謝謝與我一同承受生命之恩,在生活裡天天願意寬容、饒恕我的另一半。這個獎,獻給我的阿爸──天上的父,與地上的肉身父親。

拆毀一堵牆的力量

雖然身為母親的女兒,但很多時候,我是站在父親家裡這邊幫腔,仗著有祖父撐腰,我逃避母親的管教,甚至無數次頂撞她,讓她難堪。有一次家裡只留我、母親和弟弟,我因領頭帶弟弟胡鬧,母親氣不過,追著我滿屋子轉,最後仍被她揪住,挨了頓好打。感覺出來那是出氣的刑罰,是對無奈現實的抗議。那陣窮追猛打後,母親把自己整個身子埋在沙發裡,一臉悵然地對我說:「妳是爸爸家的女兒!」

問大地是方是扁

中國的古人對腳下的大地一直是很好奇的,她究竟是什麼樣的形狀呢?為了看清腳下的大地,人們只好登高遠望,「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可高樓還是太矮了,人們又登上了高山。「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然而只是看到四周的小山峰,還是看不到大地的盡頭。 唐朝詩人晏殊寫道:「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但天涯地角究竟在哪裏呢?於是,古人認為遙遠的海南島應當就是「天之涯,地之角」了。 既然天涯地角走不到,古人也就推測大地應當是方形的。《黃帝內經.靈樞.邪客第六十一》寫道:「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古詩唱道:「牧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現牛羊。」穹廬,旃帳也。其形穹隆。用古代遊牧民族居住的氈帳來形容天地倒也挺適合的,天圓地方嘛。 古代的巴比倫人認為大地是個龜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陸四面環繞著海水,有一個渾圓的巨大天罩蓋在上面。而古代的印度人則認為,大地是一個圓盾,有三頭大象馱著,站在烏龜背上。莊子的想像力是夠豐富的,他筆下的鯤鵬在九萬里的高空,背負青天朝下看,也沒有發現大地是個圓形的球體。 公元前五世紀,埃及的學者厄拉托西尼,在正午太陽直射的時刻,觀察立在亞斯文城的一根竹竿並沒有影子,但是在距離八百公里遠的亞歷山大城,立的另一根竹竿卻可以看到影子,他想,如果地球是平的,這時候兩地的竹竿應該都沒有影子才對,因此他推想地球一定是一個圓球。 公元前四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也提出地球是圓形的。後來他的學生亞理斯多德,在觀測月蝕時發現地球投射在月亮上的影子是圓弧形,進一步證實他老師的觀點,這也是圓形地球的直接證據。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越過大西洋,然後西行至菲律賓。1522年9月從地球的另一方回到西班牙。第一次完成環繞地球的航行,才證明地球是圓的。1961年4月12日,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人造衛星進入宇宙空間,開創了載人航天的新紀元。他拍攝了有關地球的許多照片,讓我們看清了地球的真面目,果然地球是圓形的。 有意思的是,在公元前723年,《聖經》中的《以賽亞書》就明確地告訴人們,地球是圓的。「上帝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賽 40:22) 這段經文明明白白地說地球是個「大圈」,這不是指在平面上畫一個圓圈,而是指一種立體的圓球而說的。從上俯視地面,人當然很小。這種感覺我們在飛機上也可以感覺得到。 在新約裏也有經文暗示地球是圓的觀念。「我對你們說,當那一夜,兩個人在一個床上,要取去一個撇下一個。」 (路17:34)而馬太福音 24:40卻說:「兩個人在田裏,取去一個撇下一個。」我們知道,主的降臨像閃電一般地來到。「 閃電從東邊發出直照到西邊,人子降臨也要這樣。」(太24:27) 這就怪了,為何有人正逢夜間在床上睡覺,有的人卻是日間在田裏勞作呢?只有一個解釋:地球是圓的,東半球是黑夜時,西半球正好是白天,反之亦然。當科學家還不懂得地球是圓形的時候,《聖經》卻已準確地告訴人地球是圓的,這也就說明了《聖經》確實是神所默示的。

溫柔的眼神

父親臨終前的眼神,述說著饒恕的大愛。 臨上飛機前心裏有些不安,特地提早一點時間出門,彎到醫院去看看躺在病床上的父親。 父親已經病了好一陣子了,一向身體健康、每天一定保持健走運動的父親,怎麼會一倒下來就變得如此軟弱?坐在父親病床旁,不知要說什麼安慰的話,只是告訴他這次到美國、加拿大巡回演唱要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這是半年前就已經安排好的了。父親沒說什麼,只是依舊地囑咐我要一路小心,注意保持身體健康,不要擔心家裏的事,好好的認真演唱,最後還叫我早一點去機場免得耽誤了行程。 我聽話的站起來要離開,拿了行李出病房前轉身再看一眼父親,卻看到父親的眼神裏有些落寞,有一些我從未看到過的感覺,似乎是希望我能留下來,不要出國了。 在往機場的車上,我感到有些心慌,以及無法言喻的沉重。 家中不倒的支柱 從小父親就是我們家永遠不會倒的支柱。記憶中家裏無論遇到颱風、水災或是有家人生病的危急狀況,父親總是一肩扛起所有的責任解決困難,從不讓家人擔心。 記得當年因大哥經商失敗,導致家中的財務狀況窘迫、債務沉重,父親毅然提前從舒適安逸的工作上退休,把退休金拿來還債,然後去開計程車、晚上去旅館值夜班、當大廈管理……只要能賺一點錢改善家庭經濟的工作,父親從不退卻。那時我和妹妹都只是高中生,父親卻也從來不會因為工作的忙碌與沉重,忽略了照顧我們。印象中更從不曾看過他為自己任何不舒服或是病痛抱怨,甚至連眉頭都不曾縐一下。 有一次父親得了急性的胃炎,半夜痛得要命,他居然忍著劇痛獨自騎摩托車到醫院去急診,只為了不驚動任何家人。 旅程中的懸掛 可是今天我卻在父親的眼裏看到了那一絲說不出來的落寞和不安。在十幾個小時的飛行旅途上,只要一閉起眼,父親那落寞、不安、似乎有話想說、甚至有點懇求的眼神就出現在我腦海裏,讓我心頭沉重得完全無法休息。 一路上,我每到一個城市就打電話回家給妻子探問父親的病況,得到的回答都是「爸還好,不用擔心!」說實在;我根本無法確定這是否只是家人的安慰之詞,但也只能選擇相信,好讓自己在演唱旅途中比較沒有牽掛;安心進行一場又一場的演唱。 好不容易結束了這趟旅程,回到家才知道這一個月來父親的病況好好壞壞地進出了醫院好幾次,而現在剛剛轉到另一所大型醫院,希望能夠得到比較好的醫療照顧。我趕到醫院看到父親氣色還不錯,臉上也有些笑容,我也就放了不少的心。 出國一個月,積欠了學校許多的課程,才回國就又一頭栽進了教課、補課的忙碌中,父親的病況好像也不再成為我心頭的重擔。直到有一天正在另一個城市忙著上課時,突然接到妻子的電話,妻子口氣凝重的告訴我父親的情況有點嚴重,要我盡快回來。 匆匆結束了課程趕到醫院,母親、兩個哥哥、妻子都在病房裏,而父親身上插滿了管子。我強自鎮定地了解了些狀況後,帶著許多的愧意要其他人都先回家休息,這幾天讓我來負責照顧父親吧! 哥哥們臨走前交待我,如果晚上有任何狀況要立刻通知他們。我滿口答應,心裏卻十分不以為然,父親不可能會有什麼狀況的,我深信過二天他就應該會好起來的。 坐在病床旁父親一直呼吸得很大聲、很吃力。護士要我一直握住他的手,免得他因為不舒服老是把插在鼻子裏,幫助他清除喉管裏痰液的管子給拔出來。 緊緊握著父親的手,我雜亂無章的為父親禱告著,求神醫治他、保守他平安渡過這次難關。我輕輕的、怕被別人聽到似的在父親耳邊跟他說話,我跟他說對不起,因為我一直在忙;忙得沒有時間來陪伴他,我請求父親原諒我,原諒我的不孝、原諒我的自私、原諒我在他身體最軟弱、最需要陪伴的時候離開他。我低著頭慌亂的、不知所措的、不停地喃喃自語,一面祈求上帝的保守和醫治,一面懇求著父親的原諒。 不知過了多久,父親的呼吸似乎逐漸平穩了些,忽然我覺得父親的手在回握著我,我趕忙抬起頭看到父親居然張開眼睛了,我興奮地趕忙問他要不要喝口水或是要吃點什麼東西。 刻骨銘心的一句話 父親沒回答我的問題,只用他一向溫柔的眼神看著我,然後以輕柔卻又清晰的聲音叫喚我的小名。父親說﹕「你是我的寶貝兒子,我永遠愛你!」說完這句話,父親又緩緩地閉上了眼睛。 我徹底的被父親這句話所震憾,我當然知道他愛我!他們那一輩的男人會付出一切代價、做一切的事來表達他們的愛,但是他們從來不會說「我愛你」這句話的。震憾之餘,我不知道我有沒有回應父親的話,告訴他我也愛他,只知道我更用力地用雙手握住父親的手,並告訴自己在父親完全康復前,我絕不再離開他身邊了。 固定每小時都要進來檢測父親狀況的護士在量了父親的血壓後,急忙把值夜的醫師叫進來,原來父親的血壓已經低到快測量不到了。在一陣人仰馬翻的急救混亂中,我知道父親已經走了。 當醫師告訴我父親的腦波和血壓都已經完全沒反應了,醫師問我要不要繼續搶救時,我說﹕「不用了!讓他平安地走吧!因為我知道他到哪去了,他就要回到天父的懷裏了!」 我是有太多太多的不捨,但我知道父親是去一個更美的地方;我還有太多太多的事想為他做,但我知道已經太遲了;我還有太多太多的話想告訴他,但我想他都已經知道了;我有太多太多的歉意想要表達,但我知道他都已經完全饒恕我了。 在追思禮拜中,聽著許多人對父親身前的追憶和推崇,我卻帶著許多的愧咎,熱淚盈眶地回憶起父親臨終前那無比溫柔的眼神。我明白父親的眼神裏有著許多的了解、許多的饒恕、更有許多的愛。 那溫柔慈愛的眼神 我突然想到當年耶穌被羅馬士兵捉拿後,彼得害怕得三次不敢承認他認識耶穌,彼得在耶穌最需要支持的時候背棄了他的主。在路加福音的二十二章記載著﹕當雞叫的時候「主耶穌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就出去痛哭。 我想當時耶穌一定是用無比慈愛溫柔的眼神來看祂所愛的彼得,耶穌的眼神中一定充滿了了解、充滿了愛、充滿了饒恕,耶穌基督溫柔慈愛的眼神使得彼得出去痛哭。 父親臨終溫柔的眼神,至今依然讓我激動,但他那溫柔慈愛的眼神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愛、什麼是饒恕。慈悲憐憫的天父透過我在世上父親的眼神讓我更深地了解饒恕的真意,原來就是那毫無保留的愛,是那親身為我們的罪犧牲、甘心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愛。 我感謝父親他一生給我們全家人毫無保留的愛,我將永遠懷念父親那憐愛溫柔的眼神。我更感謝天父的慈悲憐憫的恩典,因著耶穌基督犧牲的愛,讓我們一切的罪惡過犯都得以饒恕;生命也因此更加地自由豐富,並得著永生的盼望──有一天能歡喜快樂地與父親在天國裡相聚。 得獎感言 在多年從事專業音樂工作的經歷中,起先較多偏重於音樂技巧方面的訓練,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發現對聲樂曲中的詩歌、文學部份需要有更多深入的探索,才能將音樂更完整的呈現出來,也因此對文字產生了興趣。 開始提筆寫作也不過是最近幾年的事,期待能透過寫作的過程,來學習剖析曾經發生在自己生命中的各種經歷,嘗試更深入地來體會神的心意、明白祂奇妙的恩典,因為「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感謝神!過去二、三年來,透過這學習寫作的過程,不僅學習到如何更多、更深地來明白神的心意 ;也直接、間接地幫助了自己在理解、體會與表達上都能更深刻、更美、更完整地用神自己所賞賜的音樂來敬拜、讚美、榮耀祂。 這一次能獲獎對我是極大的鼓勵和肯定,我願繼續更努力的追求與學習。但願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能夠更好、更美地來服事那賞賜一切的神!

永不太遲

我母親和我都接受好動症是人的腦力表現於行為的狀態,而不是一種疾病。我九歲的時候,我們就接受這想法了。我們了解有些人的腦子專注在音樂、有些人的腦子專注在藝術、有些人的腦子專注在視覺方面,而我的腦子嘛,偏偏喜歡同時專注在許多事情上,而不單是一次一項主題。

父親頌

擷取一半孩童瞳孔所攝取的父親形象,再配上另一半孩童心靈中所想像的父親畫像,一個八歲的小學生融繪出他父親的肖像:「我爸爸可以攀爬最高的山,可以游過最深的海。他會開最快的飛機,他會打最壯的老虎。我的父親會做任何事,但大部分的時間,他只是幫媽媽把垃圾拿出去倒。」 我的父親沒爬過最高的山,但他教我如何攀越人生的險山峻嶺。他沒有游過海洋,但他助我游過人生的惡水急流。 他不認識一個字,但他栽培我獲取高等學位。他的腳蹤只局限在一個小鄉鎮的黃土路,但他鼓勵我將足跡留在亞、歐、美三洲。 每一次我握住八十多歲父親厚繭的雙手,心中充滿尊敬和感恩。一雙手一把鋤頭,供應我大學四年的學費;一頂斗笠幾分薄田,送我走上留學的生涯。 他在盛暑下揮汗除草,我在舊金山灣區涼風下學最先進的知識。他不只拿垃圾出去倒,他把犧牲的愛傾入兒子的心坎。 我所是、我所有,都是父親所給所賜。爸爸,我愛您!

磐石為我出油成河

近讀《聖經》發現一件有趣的事。《約伯記》裏有一節經文令我震驚。約伯說:「奶多可洗我的腳,磐石為我出油成河。」(伯 29:6)約伯是個公元前 2000年的人物,相當於中國的商朝時期的人。《約伯記》的作者大約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紀,屬於中國春秋時代的人。無獨有偶,申命記 32:13也說:「耶和華使他乘駕地的高處,得喫田間的土產;又使他從磐石中咂蜜,從堅石中吸油。」《申命記》的作者摩西是公元前 1400年的人物。 不論是「磐石為我出油成河」還是「從堅石中吸油」,應該說都是指石頭裏的油,可以簡稱為石油。可是,問題出來了,不論是約伯本人,或是摩西都是不可能認識石油的。據歷史文獻記載,世界上第一個提出石油的人是中國宋朝的大科學家沈括(公元 1031-1095年)。 他在北宋元豐三年( 1080年)時出任陝西延安府太守,在《夢溪筆談》書中記錄了石油的存在狀態與開採過程。他寫道:「在鄺州、延州境內有一種石油,就是過去說的高奴縣脂水,脂水就是石油。」 他還是第一個使用石油的人,他將石油燃燒後產生的煙塵製成了墨。他還寫了一首《延州詩》描述了延州開採石油形成煙塵滾滾的盛景:「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石油」一詞最早就是沈括提出來的。然而,如果與約伯和摩西相比,發現石油的第一人似乎就不是沈括了。 更有意思的事情是,美國德州有位錫安教派的基督徒名叫布朗(John Brown),他從《申命記》和《約伯記》得到啟迪,既然摩西說:「從堅石中吸油」,約伯也說:「磐石為我出油成河」,那麼在以色列這塊土地上就一定蘊藏著豐富的石油了。 同時,他也受到當地教會牧師史皮爾曼的(Jim Spillman)影響。這位牧師寫了一本名為《尋找偉大寶藏》的書,宣稱他已找到了以色列蘊藏石油的地點:就是《聖經》中有關要賜福給約瑟以及以色列 12支派,地圖顯示有如一個頭部輪廓等等內容。 布朗於是成立了「錫安石油」(Zion Oil) 公司,並在以色列進行了廣泛的勘測,下定決心要將設想變成現實。以色列前總理梅爾夫人(Golda Meir)曾對布朗開玩笑地說:「摩西帶領猶太人花了 40年走過沙漠,卻來到中東唯一沒有石油的地方。」布朗則信心滿滿地說:「我想,他是錯了。因為《聖經》中清楚地提到『埋在地底深厚的賜福。』」 祝願布朗能早日在以色列找到石油!

神就在……

「媽 媽!神在哪兒?」小兒問。 「看哪!我兒!」媽媽說。 「神在晨曦鳥鳴之間,在海天連接處;神在晚霞蟲唧之時,在山水交匯點。 神在樹梢上,在花瓣尖。 神觀察光與影,傾聽聲與色。 神在轟雷中交錯,在閃電中掠過。 神隨雨點下滑,朝霧氣上騰。 神在潮水漲退中蕩漾,在月亮盈缺間划槳。 神站在雲上,俯瞰人間! 神安排腳印的排列,數算指紋的迴旋。 神行在橋上,走過路邊; 神看著汽車行駛,聽著輪船嗚咽。 神在你的外衣上,拍著輕暖的綿絮; 神在你的飯盒中,嗅著噴香的菜餚。 神行走在生活之中,活在你我心上!」 「媽媽!我上學了!下午見!」 「我兒!下午見!媽媽很愛你喲!」 忽然── 大地在痛苦抽搐…… 幾番瘋狂的搖撼、陣陣洶湧的吞噬…… 上下顛倒、本末倒置…… 屋頂淪為地基,地基陷落深淵。 硬土繡出花紋,肉體化為灰燼。 船隻在觀光橋後停駐,魚兒在斑馬線前逗留; 爸爸和鄰家的小狗卻在海水中飄浮。 櫻花墜落、煙火無光, 殘留的只有一串串呻吟、呢喃, 演變成空洞的期待! 純白的千羽鶴在此地失散,雪上加霜; 漆黑的蒲公英在彼岸流離,惶惑人心。 大自然竟自不仁, 高科技兀自不義! 水斷、糧絕…… 肝腸、寸斷。 良辰不再,美景不保。 是天譴,還是磨練? 「媽媽!神在哪兒?」小兒無力地問。 「看哪!我兒!」媽媽握著軟弱的小手說。 「神站在龜裂的斷層上,鑲嵌崩塌的神經。…
Read more

危機即轉機

不久前,曾到飛揚協會會長李牧師家中拜訪,席間談及「機會」一詞,李牧師便詢問我是否能寫些有關「機會」的經驗與想法。自認才疏學淺,但願意就自己小小的學習及經驗分享一點心得。 1995年我於克萊蒙學院研究所(Claremont Graduate School)攻讀企業管理(MBA)學位時,受教於「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 Peter F. Drucker)。當時的我還不是基督徒 ,對這位教授簡直崇拜得五體投地。認識主之後,才真正明白原來一切機會、一切得資財的能力都是從神而來。彼得杜拉克的思想固然很好,但僅能供作參考,他的思想精髓大致如下: 拉克的思想精髓 要知道機會點在哪裡,就需要知道── 1.What's your business?甚麼是你真正的生意?你所認為的生意可能不是你真正的生意。例如很多人說,我作的生意是能源供應 (power supply),其實我做的生意賣的是我的心思、創意(mind)。 2.Who are your customers?誰是你的顧客?誰認同你的看法( vision )? 3.What do your customers think about value?什麼是對客戶最重要的?他們對價值的看法如何。 4.What are you really good at ? 甚麼是你的專長或優勢? 5.Focus on the…
Read more

美麗新人生

透過耶穌,我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在我升國三的那個暑假,學校舉辦一個為期五天的夏令營,是由一群美國華裔基督徒大哥哥、大姐姐來帶領。在那裡我第一次聽聞耶穌,對祂的感覺雖陌生卻很溫暖。 有一位姐姐和我們分享她信主的過程。聽完她的故事之後,我很想了解基督徒是如何和神溝通的呢?又是如何感受神的存在呢? 因此當這些活動結束後,我便馬上寫信給這位姐姐。這封信漂過廣大的太平洋,才到達遠端的西雅圖。這似乎是主悄悄的安排,為我以後的人生留下伏筆。 破裂的家庭與關係 國三,正當面臨考基礎測驗的升學壓力之際,我的父母離婚,家庭破裂;我在學校的人際關係也出現了問題。面對當時的困難,我幾乎每天以淚洗面,不知如何度過。每天自問:是我做得不夠好嗎?還是哪裡做錯了? 我書讀不下,成績不理想,心情越來越差。有天晚上,突然想起美國姐姐教我如何禱告,就試著在床頭跪著禱告。這麼做是因為我已找不到任何人可以傾訴我的苦悶,即使是最疼我的老師,我也不敢找她。 我在心裡默禱,向上帝傾訴我的痛苦。如果這是我必須經歷的人生歷練,求祂讓我明白它的價值何在,而讓我得以在其中成長。我每晚都這樣禱告,期望減輕內心的壓力。久而久之,我的心情漸漸舒坦,也學會如何向上帝說話,透過禱告,覺得自己似乎更加接近那位看不見的神。 主的使者幫助我 上帝果真聽到我的心聲,不多久就收到住在美國的姐姐回信。她在信上寫了短短幾段聖經的經文,並解釋它們的意思,我非常喜歡。那是出自聖經新約希伯來書十章 23-24節:「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動搖,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我深受感動並且激勵自己:這就是成長,要繼續 相信已經相信的上帝;不要每天在自憐自艾中渡過。 接下來的日子,我每天向主禱告,且常和美國的姐姐通信。我深深感受到,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理我,耶穌仍沒放棄我,祂張開雙臂迎接我,讓我感到很溫暖。 每當收到姐姐的信,覺得自己又更靠近耶穌了。她和我分享她生活中的事情;每天為我祈禱,希望我平安、快樂。在那段升學壓力最大,內心最不安的時光,姐姐在我生命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她就像主的使者,為我和主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樑,讓我認識主,使我不再憂傷;相信主為我的安排都是美好有益的。 在日記中與主傾談 高中時,因離家遠所以開始住宿生活。由於第一次離開家,內心特感焦慮不安。剛開始不敢在宿舍禱告,怕打擾室友,只好透過日記和主聊天。祂就像是我的好朋友,靜靜地分享我的情緒。由於讀的是升學班,每天承受的壓力,比國中大上好幾倍。但我卻覺得,自己是快樂的,即使遇到不愉快的事,也很快就雨過天晴了。主一直在默默幫助我,我相信自己不但是祂的子民,還是祂的好朋友。 和姐姐一直保持通信,我跟她說第一次離家,住宿在外很孤單。姐姐告訴我,她讀完高一就到美國讀書,當時英文很不流暢,身旁都是金髮碧眼的人,家人卻遠在台灣 ,非常想念他們,只有透過禱告,與主傾訴。她認為主會這麼安排,一定有祂的心意。所以她就擦乾眼淚,以更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每一天。她以一個過來人鼓勵我,凡事都要積極去面對,深信主就在我們身邊。 去年,我終於考上了大學,邁進生命新的里程碑。剛開學時,認識一群教會的姐妹,覺得她們特別地親。我們一起聊天、吃飯,他們還教我如何呼求主名,我心中感到很愉快。但隨著時間一久,壓力又開始壓得我喘不過氣,有時連洗澡都會情不自禁地掉淚。 有一天,教會的一位姐姐邀請我去聚會。那是我第一次參加教會的活動,當中大家一起唱詩歌、分享自己信主的經驗。聚會氣氛很融洽和樂,我的心也被融化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男同學(年紀應該跟我差不多),他說自己以前是父母的頭痛人物。整天往外跑,只想飆快車,對於學業不聞不問。直到有一天,發生車禍住進了醫院。住院期間,突然經歷到主的存在,並開始為自己以前所做的事懊悔,性情漸漸改變。出院後,他跟母親說,他要去教會信主。他的母親開心得幾乎哭了,原以為已經失去的孩子,如今卻回來了。他說,飆車只不過是車子騎快了一點,並不能代表什麼,毫無意義。當時,我們聽了都十分感動。 不一樣的我 聚會之後,我毅然做了一個決定──受洗。當踏進水中,旁邊的兄弟姊妹熱誠地為我祈禱與祝福。我以前很難相信會有人(尤其是不認識的人)真心誠意地為別人祈禱、祝福。現在我領受了這樣的愛,不禁感動地落淚。受洗之後,自覺已經重生,是一個與過去不再一樣的我。這種感受難以用筆墨形容,只覺得我的罪已經被聖水洗淨,主赦免了我的罪,讓我有機會重新認識這世界。 回學校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天空下著雨。我撐起傘快步走回宿舍,途中看見一位同學被雨淋。我馬上走上前幫她撐傘,只見她輕輕地回我一句「謝謝」,也不曉得為什麼,心中有股莫名的開心! 受洗之後,自己有了改變,變得較活潑、心智上更成熟,也更加積極參加課外活動,跟以前只會消極面對人生的態度比起來,有很大的轉變。 教會的姐姐會陪著我讀聖經,告訴我其中的意義。我們常一起禱告,一起讀聖經。最令我感動的是在我要期中考時,她們還送了我小卡片以及糖果,求主幫我減輕壓力,考試順利。對一個離家背井在外求學的學生而言,這是莫大的溫暖呀!在壓力過大或是傷心難過時,就讀聖經禱告,將我的重擔交託給神。相信壓力是為了要讓我們成長,而且主耶穌會無時無刻地陪伴著我,賜我力量去克服。 我的高中同學都覺得我改變了,變得更漂亮、更成熟了。雖然未來充滿了變數,但有主耶穌在我身旁,我不再畏懼困難,能懷著信心與勇氣去開創美麗的人生。

使生你的快樂

人的生命是因著母親的受難而起始。 那日是大兒子偉恩滿27歲生日。婦女查經回到家,已經4點半了。洗手作羹湯前,我打開廚房電腦,迅速掃描電子郵件中的信箱。 此時,外子世鐸正要送偉立去打跆拳,我說:「Carolyn (我們的媳婦 )來函,你看過了嗎?」 「我想,Carolyn 是要提醒我們,今天是偉恩的生日,別忘了跟他說一聲 Happy Birthday…」世鐸臨走前不忘回答我的問題。 是喔!我倒是真的忘了。不是前天禮拜完,大夥兒一同上餐館慶賀過了嗎?不管怎樣,每個人都期待在自己生日的那一天,收到別人祝賀的溫馨,無論是一張卡或是一通電郵,都行!舉手之勞,我卻被滿檔的日程給忘記了。 生日的感恩 點擊 Carolyn的郵件,赫然寫著:“ On this day, 27 years ago, Wayne was born. Thank you for bringing such a wonderful and good person into this world! ” (在這一天,27年前,偉恩誕生了。謝謝妳把這麼好的良人生到世間! ) 「喔!是 Carolyn寫來謝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