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失而復得的喜悅

上帝闖進了我的人生! 不久前我整理書篋舊案,意外地在文件包夾層中,瞥見了那張熟悉的小刊訊。這個由德國中文圖書館印刷的32開紙張,已略泛黃色,上面載有館部與我的幾段信件往來。開啟信仰之路的信函我喜出望外,因這張紙久找不著,倏地「重見天日」,叫我恍如打開塵封的回憶瓶塞。這份「文物 」忠實地描繪了我那段心路歷程與步步腳印,載著我回掠17年前在歐洲的苦樂歲月。我的短箋內容是這樣寫的: 尊敬的先生﹕ 您好,我是大陸來德進修的學者,獲知您們可贈閱、借閱中文書籍,非常高興。在異國他鄉讀漢文書刊真是太不易了,況且有些書在國內也是難以看到的。因此寫信請贈我下列書籍……我想多了解一下基督教信仰方面的知識。 1994/1/27 您好,感謝您們寄來的小冊子和新約全書。只要有時間我就抓緊閱讀,逐漸認識了許多以前不清楚的事理。這些小冊子中不少是大陸出國學子的經歷,與我的背景相似,想法貼近,容易接受。希望您們再寄些有關方面的小冊子和書刊來,我需廣泛涉獵,進一步靠近主。 將來我要仔細研究聖經。在國內只聞其聲,未見其面,這回可以好好拜讀。恰是英漢對照的,我可以更好的體會其內涵。不知能否寄些有關的雜誌給我。一下子提出諸多要求,請見諒,我實在想多了解基督與上帝。1994/2/17 您好,謝謝您們寄來的郵件,《海外校園》辦得不錯,尤其是第三期,一些內容對我觸動較大。最近剛剛檢查出我生了一個腫瘤,醫生講應盡快手術治療。儘管我和妻子都是醫生,但終究是在外國,人地兩生,身邊還有個四歲多的女兒。我們精神、肉體及經濟上的壓力均很大。 現在我們每晚都在求上帝保佑,相信祂會垂聽我們的禱告。我期望主耶穌向我顯示無所不在的大能和神蹟,保佑我渡過這難關。我也準備在住院留醫的這段日子裡, 靜心學習基督教信仰,弄清更多的問題。也請您們為我代禱,讓主賜福于我,降恩於我,讓我順利平安地從病痛中走出,儘快恢復健康。 1994/2/25 讀者C君上 結果,我收到圖書館的回函這樣寫著:讀者C君您好﹕ 您先後三封來信都一一收到。從您的字裡行間可以感覺到您對書的熱愛,及對真理的渴慕。真高興本館所贈的小冊子對您有幫助,聖經上有句話說﹕「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太 7:7)。相信您懷著這樣的心情來讀聖經,這客觀的真理終必成為您主觀的經驗。 更謝謝您願意信任我們,將您目前的難處告知。誠如所言,身處異鄉諸多不便,遑論手術。我們樂意為您禱告,使您越趨平靜,從平靜安穩中從新得力,並且經歷神所賜的平安﹗願神保守您早日康復,重返工作崗位。 1994/3/18德國中文圖書館 前景未卜身心乏 當我應邀到德國科隆大學醫院工作之後,我先行出國八個月後,後來辦妥了妻子和女兒的家庭團聚簽證。也就是在此時,我的甲狀腺生了一個腫瘤,家人抵達後便要進行手術。長期的身心焦慮煎熬,和面對生死未卜的前景,讓一向忙、盲、茫的我,終得靜下來,認真去想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說實話,過去在大陸卅幾年「 激情燃燒的歲月」,連番驚心動魄的運動人人自危不可終日,常年又為溫飽蝸居而汲營苦掙,沒有心思顧及「人生意義」這形而上的事,「苟延殘喘」著就不錯了,自然不會信「神仙、皇帝」。當「萬壽無疆」的盼望成空之後,我憑本事考上大學,改變了前程,命運開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九十年代初,我又下西洋,孤軍奮戰,並沒「救世主」幫啥忙。 直到生病,自己扛不住了,方意識到能力的有限,「人定勝天」多麼可笑;遭遇了「死結」,才領悟到智慧的了了,「一切全靠我們自己」多麼空幻。那時在德的國人不多,更甭提老鄉可幫襯,惟從西歐華語節目「福自天降」中能享受點鄉音,打發鄉愁(儘管內容皆是傳教,乍聽刺耳,認為福音有點兒 ABC的美國印象)。 我從中獲知漢諾威有個德國中文圖書館,提供中文書籍免費郵寄借閱,衝著對中文的渴求,對「洋教」了解,和上帝(老天爺)可能對我的保佑,我提筆修書,啟始了與德華福音友會的聯繫。 果然,我很快就收到了寄來物,包括慕迪的盒帶。看後頗覺解渴,同時心頭一震,這是我頭一遭沒以批判的眼光看「唯心論」產品,發現它並不似「破四舊」那會兒感覺恁地「荒謬愚昧」,《聖經》中竟然有甚多的醒世恆言,不次於中土的「增廣賢文」,叫我讚嘆。吃驚的還有我從小崇拜的西方大科學家們,居然都是基督教徒!當代留洋的同仁,不少也都篤信了基督教信仰,這其中一定有其道理。 嘗試從禱告開始 絕處可能逢生,我於是「照著葫蘆畫瓢」,從嘗試禱告開始,情急中還跪下來,以示虔誠,盼望「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與我以前猶如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的「天之驕子」,完全判若兩人。我也質疑起「先入為主」的進化論來,試著換個角度、用創造論的思維來詮釋事物,反而迎刃而解了諸多疑竇;這也是在往昔只重技術與實驗的我這「科學家」無法理解的。而且讀經默禱得來的內心平靜,驅除了我對手術的懼怕、對痊癒的擔心,使得素來「與天、地、人鬥,其樂無窮」的我,由色厲內荏,變得外柔內剛。 我就是這樣不知不覺的漸漸走近了神,生活也潛移默化著,反射性地刺激著我信心益增。最後,果然安度了手術。記得從麻醉中醒來時,朦朧的一股「死裡復活」之感自心底升起,一種說不出的謝恩之情在胸口湧動。It Works!我的主觀信仰由此產生了飛躍質變。 主就這麼藉著「紙上教會」的鴻雁,遙相引導我:對中文飢渴時我「不擇食」;「亂求醫」時歪打正著「靈丹妙藥」;傳輸給我精神食糧,如天降的嗎哪,飽足我心靈荒漠的餓渴,這奇妙的「隔空抓領 」,終使我在一年多後決志,歸依了基督。 我頗慨嘆編輯有心,保存著草草拙函,日後編發成這則對白,勾勒出一個浪子早期求真的脈絡、原始信心成長的軌跡。所以一直珍藏著這份單張,即使輾轉英、美、加國等職場的遷徙,一再精簡行裝,絕不扔掉它。定居在多倫多後,幾次搬家挪窩,亦不丟棄之,以至於最後過分保重而記不得藏哪兒了。此番自珍的「敝帚」再現,堪稱個人「考古」大發現,我倍感失而復得的喜悅。 弄墨只為傳主道 我幼時偏愛抓筆塗鴉,志向為作家。後囿於現實、聽從父言「棄文習醫」,當了臨床大夫。後來又歆羡起「醫學是妻子,文學是情人」的契珂夫。信主重生以後,開始仰慕科學泰斗牛頓,計畫於後半生鑽研寫作與神學。 不期上帝如今竟滿足了我的小小夙願:以「主業」醫人肉體疾患來兼養家糊口,「副業」研習聖經和福音寫作,傳揚神醫治人心靈疾恙。如此既圓了我曾經的諸般夢想,同時也是另類的失而復得。 雖然如今我已付梓了幾百萬言,浪得「作家」虛名,《海外華人福音網》還為我開闢了「文集」,但我深諳此乃主對我的鼓勵。原先的「舞文」,無非衝著個人出名兼賺稿費,名利雙收;歸主後的「弄墨」,則是旨在傳揚主的道,自個隱姓埋名,分文不取皆奉獻了。以前沾沾自欣個人的論著題錄不斷延長、履歷不時加法碼;如今只為一己的名字被記錄在天而歡喜。 我要向從未謀面的《德國中文圖書館》及《飛揚協會》的編輯們致敬,正是因著他們,在看不見的禾場上默默耕耘,最終「得人如得魚」。…
Read more

人生不設限

人內在的生命可以不受外在的限制。 台灣去今年九月份的商業週刊介紹了一本新書,名為《人生不設限》,作者叫做尼克胡哲( Nick Vujicic)。這個年輕人才27歲,他天生沒有四肢,在極為艱困的情形下被父母撫養長大成人。令人驚訝的是他不但自己料理生活,且能夠和一般人一樣,游泳、打球、衝浪、打高爾夫,並且大學畢業。現在他到處演講,鼓舞那些四肢健全但是生活卻消沉低落的人。 上帝獨特的創造 在他出生的時候,他的父母發現自己所期盼的兒子,是個沒有四肢的人。他們難過得無法接受,但是他們是基督徒,相信尼克仍然是上帝賜給他們的禮物,所以就以信心、祈禱、耐心、毅力,撫養了這個小孩。他們千方百計的教導他、訓練他,使他能夠像正常的小孩一樣生活及受教育。 對於尼克,沒有四肢卻要學做有四肢的人的活動,又要忍受其他人異樣的眼光,這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是什麼力量使他能夠克服天生的極度殘障,並積極地活下去呢?這可以用他自己的話來回答:「 我快樂,是因為瞭解到我雖然不完美,但卻是上帝的獨特創作。」 照理說,尼克應該是個自卑、悲觀的人。一個沒有四肢的人,絕對無法獨立生活,也沒有前途可言。即使他終日自怨自艾,別人也能夠同情或諒解。但是相反地,尼克卻活得非常快樂積極。因為他知道,在上帝的眼裡,他的生命與別人一樣的重要,他的靈魂與別人的一樣寶貴。他相信先天殘障必有神的美意,以其非常有限的能力,他也一樣可以彰顯上帝的榮耀。 他活得很陽光 我從他身上看到了一個真理,就是人內在的生命品質,可以不受外在條件的限制。尼克是個非常極端的例子,他幾乎是活在一個不能動彈的盒子裡,但是他卻可以克服各種困難,完成大學教育,生活的跟正常人一樣,更獨特的是他活得很陽光、很積極、很快樂。 他的見證,感動了許多身體健康卻心裡徬徨的年輕人,鼓舞了物質富有卻頹廢消沉的人。或許這就是上帝在他身上的旨意吧!上帝藉著這樣一個殘缺的人,彰顯了生命的奇蹟。 或許你曾經埋怨上帝對待你不公平,沒有給你姣好的面貌、出色的才華、聰明的頭腦;或許你埋怨他人或社會剝奪了你的機會,或給了你一個艱難的環境。當你讀到尼克胡哲的故事時,你會得到鼓舞,因為他的條件比你差得多多。他能夠成功,你也一定能夠成功。但是 ,尼克的成功有一個特別的因素,他相信即便像他這樣條件的人,上帝也一定能夠使用。 只要你肯交給神 這使我想起聖經裡的一個記載,有一次有五千人在曠野聽耶穌講道,天近黃昏,沒有地方可以供應飲食。有一個小孩子帶了五個餅兩條魚,拿到耶穌面前,耶穌祝謝後掰開分給眾人,居然餵飽了所有的人,還剩了十二籃的魚和餅。 這個神蹟給信徒一個啟示,即使是少到只有五個餅兩條魚,只要你肯拿出來交給耶穌,經過耶穌的祝福,可以餵飽五千個人的肚子。不是這五個餅兩條魚有何了不起,而是耶穌可以使少變多,使有限變無限。我相信當時帶餅和魚的不只一個人,他們帶的或許比這個小孩子帶的更多,但是有限的還是有限,未能經歷上帝的神蹟。只有這個小孩願意拿出他非常有限的食物,卻體驗了千古未見的大神蹟。 你是否也像這個小孩子,沒有太多金錢,沒有良好的出身背景,沒有高才大智,但是只要你肯交給神來使用,你所能發揮的能力,會大大超過那些條件比你好的人。一個幾乎完全不具備條件如尼克胡哲的人,神尚且能給他一個豐盛的生命,像你這樣比他條件優厚多多的人,豈不更能彰顯上帝的榮耀嗎? (本文獲允准,轉載自《希望森林》網站。作者曾任美國通用公司(GE)能源部核能工程師及經理;退休後轉任國資委下的杭資通用公司。先後參與了台灣《好消息》電視台及《希望森林》網站的籌辦工作;任《網魚》傳播協會的理事長。)

奇妙的信心之旅

迷失在瑞士的黑森林,我禱告祂應允! 小時候家住在山明水秀的台東,那時候常聽到鄰居的大哥哥談起到教會參加英文讀經班。只見大哥哥眉飛色舞地描述牧師有趣的海外傳道生活,及一些我似懂非懂的聖經經文,在我小學五年級的心靈,卻已埋下了一個好奇心與想要探索的種子。 到教會學英文 進入國中後,我開始學習英文字母,並有一股強烈的渴望想到教會去學習。於是我請鄰居的大哥帶我去他常去的教堂。猶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星期六下午,一踏進教堂,窗外蟬鳴如雷貫耳。而前院的椰子樹則慵懶地隨風搖曳。我的心緊張得快要停止,因為我從未到過教會,更別提是跟外國牧師見面。大哥哥大概看出我的不自在,一邊叫我放輕鬆,一邊帶我到一間教室,等待英文聖經班的開始。 當我看著手腕上的手錶顯示兩點整時,隨即聽到一個爽朗的打招呼聲音,抬頭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是一位笑容可掬、鬢髮略白的中年外國人,原來他就是大哥哥常提起的牧師。一開始,牧師帶領大家禱告,只見班上約15個人紛紛低頭閉眼,我才趕緊也跟著低下頭。 接下來的英文聖經研讀,坦白說我完全聽不懂,經文的英文字我只認得 I,you,and這幾個字。但是,我完全被牧師親切及有耐心的教導吸引,而且當他用流利夾雜一點兒口音的中文解釋經文時,我整個人彷彿在聽一場靈魂的音樂會。 之後的日子,我每個星期六都很期待下午的時刻。那個年代裡,我們星期六依然要到學校上半天課 。為了可以準時去參加英文聖經班,我一下課馬上快速騎單車回家,吃午餐,寫一點功課,然後快樂的去教堂。 在那些懵懂無知的歲月中,我的心靈被一種力量洗滌,心智也被啟發,對英文的興趣更加深了許多。或許我記不清當年英文聖經班中所學有關耶穌基督的教導,但我永遠不會忘記,一個陪我度過許多人生艱辛過程的準則:祈禱與信心。 經過這麼多年了,我似乎依舊可以聽見牧師當年分享禱告的神奇力量。他緩緩地敘述,禱告是我們與主之間的對話,是我們與祂的一種溝通。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們真心誠意地祈求並且運用信心,祂一定都會回答我們的祈禱。牧師還告訴我們,禱告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我一聽心裡就十分喜悅,因為我也可以在散步時禱告,甚至在考試前,也可以在心中默默祈禱。 人生的旅途上往往充滿了不可預期的遭遇。高中畢業後,我選擇先服完兵役,然後出國唸書。在服兵役時,我的內心十分寂寞,身體上,雖然得承受著因訓練而帶來的極大疼痛,但卻比不上心靈上的煎熬所帶給我的衝擊。幸好,我常常想起牧師教導有關禱告的力量。在夜深人靜時,我經常偷偷地望著窗外滿天的繁星,跟神傾訴心中的話語。兩年的軍旅生涯,我做了無數的祈禱,神也賜給了我深厚的平安。然而我尚未明白禱告的力量及對基督的信心,會在我日後的遭遇中帶來莫大的祝福。 走到死亡邊緣 退伍之後,我隻身前往瑞士求學,當時唸的科系是旅館管理。在風光明媚的國家讀書,課程非常緊湊,但我一直保有禱告的習慣,也常常眺望遠處的山脈及皓皓的白雪,並讚嘆造物主的偉大。就在畢業那年,我被分發到一間位於山上的度假旅館實習。我每天在廚房工作,又必須說著不盡流利的法文,往往在下班時早已筋疲力盡。 有一天放假時,天氣晴朗無雲,我心血來潮,打算去之前室友帶我去過的屋後森林散步。我身著短褲、運動衫、球鞋,不一會已來到更高的山中。高聳的松木,紅杉環繞著四周,我忘我地享受著大自然中的芬多精,竟不知一步一步地把自己推向死亡的邊緣。 就在陽光頓時減弱時,我猛然發現小徑上的指標不見了!我四處張望,卻尋不著任何蹤跡。我內心一沉,彷彿掉進萬丈深淵,直覺告訴我,我迷路了,而且在一個人煙稀少的森林裡,身上沒有水、食物,更別提手電筒,或是當時根本都沒有的行動電話。我慌張的像隻中了箭的羚羊四處亂竄,試圖逃開死亡的枷鎖。 山上的氣溫降得比我想像中的快,太陽就快下山了,而我身上的薄衣,鐵定無法讓我度過黑夜低溫的吞噬。此刻我的眼淚早已不聽使喚潸然而下。我一邊罵自己的愚蠢,一邊想著:難道我二十出頭的生命,就這樣糊里糊塗地結束嗎? 我生命的磐石 就在我不知走了多久之後,突然之間,我想起了禱告,台東教會牧師的臉龐出現在我腦海中。我急忙地跪下,用盡全身的力量向主祈禱。當我閉上雙眼時,奇妙的事情發生了,一段聖經中的經文清楚地浮現在我心中:「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 (可 11: 24) 這是當年牧師特別喜歡分享的經文,也是我最喜愛的一句話。此刻的我內心平靜了許多,便專心一意地祈求上帝指引我回家的道路,並滿心相信奇蹟一定會發生。 過了十幾分鐘後,心中有一個感動叫我往回走,我不疑有他,立刻起身。走了約五分鐘後,就來到了一個小叉路。我張望了一會,赫然發現通往山下的小徑就在不遠處。我欣喜若狂,立刻又跪下禱告,感謝主的恩賜回答了我的祈禱。就在我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出森林之時 ,黑夜的帷幕已完全籠罩大地。 我非常感謝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就學習了祈禱與信心,基督的光與真理,在漫漫人生中,幫助了我突破許多困境。我常常在遇見困難時,就會想起當年在瑞士唸書時的那趟信心之旅,一個讓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特別經歷。我很少和他人談論這刻骨銘心的經驗,但在我心靈深處,我確知基督的存在,而且祂聆聽我們每一個人虔誠的禱告。 在這動盪不安的時代,我很感謝有祈禱的習慣,並繼續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台東的少年歲月、每週的英文聖經班,以及和藹可親的牧師,雖早已成追不回的記憶;但那在我心中播下的好奇與探索信仰的種子,如今已長成信心的大樹,也是我人生道路的堅固磐石。 (作者曾於瑞士、挪威、英美等國求學。目前在台北是一位全職英文教師。喜歡英詩及文學創作,並熱愛語言和旅遊。)

蒙福的抉擇

我選擇回中國與丈夫、女兒團圓,我選擇做傳道人的妻子。 如果一段記憶真的能塵封,我願意將它封存,不再開啟;如果過去了事情可以記存,我願讓過去的永遠留存在過去。 每當我回想起六歲女兒那無助的表情,每當我想起女兒晚上躲在被子裏流著淚思念媽媽的情景,我不禁自問:拋家別女隻身來到美國,為的是什麼? 婚後的驕縱習性 我是個驕傲、任性,且從來不承認自己有錯的人。婚前是在溺愛的家庭裡長大,婚後又得到丈夫無微不至的關愛與呵護。走上社會又諸事順利,事業也小有所成。雖生活在順遂的光景中,卻不知為什麼總覺著生活空洞毫無成就感。我喜歡我行我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受不了半點委屈。在公司裏我要做總經理,我丈夫做副總。這也養成了我身上的霸氣,想要追求更高的目標,憑自己的能力,重新開闢事業的新天地。 於是,我不考慮丈夫的感受,單槍匹馬地來到美國,靠自己的能力創立事業,想過後再把丈夫和孩子接過來。 然而,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不知為什麼,我的丈夫和孩子的簽證就是簽不過來。多次遭拒,我的丈夫問:「有什麼理由不給我簽證?」簽證官無語,指指護照,表情淡漠 。我的丈夫一氣之下跟簽證官說:「就算美國人請我,我也不去。」 他知道女兒是多麼地渴望見到媽媽,卻只能帶著滴血的心和六歲女兒失望的淚,憤恨離去。我的女兒每一次進到大使館,就以為能見到媽媽了,可每次她都失望而返。成人尚且難以接受,又何況一個孩子呢?! 女兒很懂事,面對多次的打擊,她從不當著爸爸的面表露出來,她怕爸爸難過。到晚上她才獨自躲在被子裏悄悄地流淚,因為她太想念媽媽了…… 一個重要的抉擇 當丈夫做了不到美國的決定以候,我面對了人生重要的抉擇。 一邊是我的丈夫和孩子,一邊是我經營事業的地方,我大部分資金已經投入在美國,不甘心就這樣毫無成就地回去。 美麗的洛杉磯和加州陽光,並沒帶給我特別舒適的感受。我的哥哥告訴我,當你感到困惑迷茫和痛苦絕望的時候,或是當你面對未來無法選擇的時候,你去見見祂吧!祂是誰?哥哥告訴我:祂就是主耶穌! 1997年,我在洛杉磯的「孫大程佈道會」上聽聞主耶穌,那一刻至今還歷歷在目。牧師在臺上講 :「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 14:6) 幾分鐘前的我還剛硬著心,瞬間就被神的話語所摸著。雖然我還不太明白聖經的意義,但神的能力卻將我帶到了父的面前。我流著淚 ,一步步走到臺前,也因此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本聖經。 當我雙手接過聖經時,我的心立刻軟化了,心裏滿是對丈夫、孩子、親人、朋友的虧欠。 信主後,我馬上把這一消息告訴我的丈夫。那時,雖然我還不太明白真理,只是傳遞著自己的心情如何地釋放。那時的國際長途非常貴,可是我拿起電話就忘了時間,一打就是一兩個小時,然而丈夫給我的結論是:因為孤獨,所以腦子受了刺激,才有這樣的反應。 那一晚我徹夜未眠,痛悔的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我的心中極其盼望著他們能出國,而我怎樣也不願回去。 然而我認真地求告神:「我願意聽祢的話。」這是人生的第一次向神呼求! 第二天,一起床,我的嫂子就到了我的房間跟我說:「家庭比什麼都重要。」她一句短短的話語,使我做出了果斷的抉擇。於是馬上處理好一切事情,買了機票,一周內就義無反顧地飛回了國內。 學了基督的新生命 丈夫在飛機場接我的時候,發現短短的九個月,我好像變了一個人。從我走下機場旋梯,與丈夫擁抱的瞬間,丈夫帶著好奇的神情看我,我則帶著幻想,重新開始了在國內既陌生又熟悉的生活。 聖經說:「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祂的道,領了祂的教,學了祂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弗 4:20-24) 回到國內,一切移民的夢想暫時停止,重新開始籌劃新的生活。在美國雖有不同的挑戰與奮鬥,回到國內,一切卻要重新開始。這其實對於我們來講,是件極其艱難的事情,我指的不是外在環境的挑戰 ,而是內心的得勝。 我回國的第二天,就是主日禮拜,我帶著丈夫和孩子一起來到了一間家庭教會。丈夫一進到那裏,就立即被詩歌聲及傳道人所講的話語所吸引,可我卻怎麼也沒有想過,在中國,教會是這個樣子。我的憧憬一下子破滅了,對教會也沒有那麼大的渴望。 出乎我意料的,是丈夫自從進了教會,就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一開始,他對聖經有所批判,最後竟完全降服。在短短的一年中,他願意放棄了一切,立志要奉獻做傳道人。這一突如其來的決定,我簡直不能相信與接受。 我向神申訴:「如果是這樣,那就他做他的,我幹我的。起初我信主的目的,不就是要全家的生活更加豐富?!但今天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因為我知道在國內傳道人的道路,意味著什麼! 暗自的計畫和掙扎 我丈夫卻沒體會我的心,很快選擇去讀神學。我先是一愣,轉而為之一振,心想我們可以趁此機會回到美國,我可幫他聯繫學校,他讀他的神學,我仍幹我的事業。但他卻很鄭重地告訴我,他選擇的禾場是在中國。 此時的我只想趕快離開,無論他是奉獻還是服事,我認為只有到國外才能有施展的機會,留在原地面臨的將只有無盡的艱難。 我的丈夫絲毫未考慮我的想法,他一心要在國內讀神學。在萬分無奈之下,我只好開闢自己的出路,轟轟烈烈地幹起自己的事業。 三年的時間終於過去了,在我丈夫畢業之前,神也呼召我一同出來,成為丈夫服事上的幫助。然而當丈夫決定不出國服事的時候,我的掙扎與痛苦實無以言表。 我知道神要我以孩子般單純的心來信靠祂,但我總想靠自己來完成神的事情。…
Read more

掌聲過後

如果世上一切都不能令人滿足,那麼我們必定是為另一個世界被造的。 坐在寬大的化妝室裏,一點、一點把自己臉上的舞台濃妝清乾淨,看著地上剛脫下來光鮮亮麗卻被汗水浸濕的戲服,剛才謝幕時的掌聲、叫好聲,似乎還在耳邊回盪著,可是,為什麼心底深處卻是那麼的無力? 空空盪盪的身軀只剩下一絲力氣。是剛才的演出、耗盡了全身的精力?是燈已熄滅、幕已落下的落寞?是害怕等一下回到空盪寂寞的旅館房間、有豪華舒適的床卻總是睡不著?還是激情過後、卻不知明天要做什麼的恐懼?更害怕這一切過程隔幾天又會重演一次? 恍神之間想起這個時間恐怕早已熟睡的妻子和孩子們,心底的失落感更重了。卸妝、更衣的動作也不知不覺的停下來了,若不是舞台工作人員的催促,我還不知要拖延多久才會離開劇院。 被侵蝕的肉體和心靈 演出前才接到妻子的電話,前幾天做的驗血報告顯示肝功能指數又升高了,要我演出完馬上回台北到醫院治療。我一點也不驚訝這個驗血報告,況且又不是第一次了。我的肝功能指數的上上下下,就好像每一次演出前,我的亢奮與結束後的空虛一樣,一直不停的循環,侵蝕我的肉體和心靈。 學聲樂的我,對每一次的歌劇演出總是全力以赴,一般一齣歌劇的演出至少需要二、三個月的預備 ,其中包括無數次的練唱、背誦、排演、配合交響樂團、走台、對燈光……汗水所換來的掌聲,似乎應當是理所當然的,那也是我多年遠赴義大利苦學後的成果,是每個學聲樂的人的夢想。但是,為什麼在強烈的舞台聚光燈下激情的演唱後,在瘋狂的 “Bravo” 呼叫聲、如雷的掌聲以及繽紛鮮豔的鮮花中,我卻覺得如此虛空呢? 智慧之王的虛空 我安靜的躺在病床上,注射著營養點滴,在迷惑中,我想起所羅門這位以色列歷史上最強盛、萬國都要來朝貢的君王,也是史上公認最聰明、最有智慧,享盡一切榮華富貴的王。 在傳道書中,他卻不斷地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我萬分不解地打開已經很久沒看的傳道書,想了解為什麼這樣一位偉大的君王,竟會覺得一切都是虛空?看著、看著,我似乎有些懂了……。 如果我把目光、時間、精力都專注在財富、名利、地位上,終究將成為虛空的虛空。正如凱撒大帝征服了全世界,死前卻要求將他的雙手露在棺木外,表示他空手來,卻也只能空手而去。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今天一切的努力又所為何來呢?反正一切都不過只是虛空! 神又透過智慧的所羅門王告訴我們﹕「只管歡歡喜喜喫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因為神已經悅納你的作為……與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在日光之下勞碌所得的份,凡你所當作的事就要盡力去作。」(傳 9:7-10)原來神還是顧念我們的日常生活,祂要我們歡喜快樂的度日;與所愛的人一起享受生命。神樂意賜我們一生的年日,期盼我們能夠從勞碌中享受一切所得的。 再深入讀下去,原來傳道書不只是告訴我們:世上的一切將都成為虛空。所羅門王用智慧的話語,鼓勵我們去關愛受虐之人;提醒我們:「幼而智勝過老而愚」;教導我們「金銀難饜人心,貨財亦無所益」。最終他肯定地與我們分享一個很重要的結論﹕「然而我準知道 ,敬畏神的,就是在祂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福樂。」(傳8:12) 掌聲終必停止 我明白了!如果一直把我所有的精力和眼光,都放在音樂舞台的聚光燈下,盼望從那裏得到如雷的掌聲,期待樂迷們的稱羨與讚美,渴望上流的名與利,我終將會發現那不過只是一場虛空。因為聚光燈終要熄滅,舞台上的幕終將放下,掌聲終必停止,名利也只能短暫的擁有,更何況我所得到的,遠遠不如我所失去的。 在病床上我又想起了耶穌說的那句話﹕「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太 16:26) 我不正陷入這快要賠上自己生命的可憐光景中麼?難怪我總感到那麼地空虛! 曾經擁有一切的所羅門王說:「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 1:8-9)我的肝功能指數上下起伏,演出前的亢奮與結束後的虛空,不正是如此地不停循環嗎?幾千年來,神的話一樣的準確,一樣的叫人信服,一樣的讓人不得不低頭承認自己的愚昧。 不再為自己而唱 那一天當我離開醫院之時,我不禁告訴自己﹕音樂是神賞賜的極寶貴禮物,我要繼續努力地唱,但我不再為自己曾努力追求的聚光燈、掌聲、讚美、名利而唱了,我要為那位賞賜我一切的神而唱;我要為榮耀的神而唱。我仍舊會努力的工作,並且要與我所愛的家人一起「歡喜喫飯、快樂喝酒、快活度日 」,這是神親自的祝福和應許。 十多年過去了,我還一直在唱,只是我從音樂廳的舞台,轉到了教會的講台上。我依然很努力地練習、很認真地演唱,我發現我居然越唱越好,我不須要再努力去揣摩、假扮歌劇中國王、將軍、伯爵、壞人……那些我從未經歷過的角色和劇情。然而在教會的詩歌中,我總能清楚地表達我的情感,因為那些都是我擁有真實的生命和經歷,是神親自所賞賜給我的生命。 是的!我不再為肯定自我的表現而唱,而是願將最好的獻給神;更不再為掌聲而唱,而願一切榮耀和讚美都歸給天上的父神,我的音樂、我的生命將永不虛空。 (作者畢業於義大利米蘭音樂學院,1992年移民來美,曾任休士頓大歌劇院特約藝術家,並任教於休士頓浸信會大學。2006年底蒙召全時間服事。現執教於洛杉磯《正道神學院》培育中心,育有一子一女。)

你會使頑石哭泣

帶著心靈的鐐銬自由地飛翔。 是誰,在那風雨飄搖的時代,潛心躲進書房長年寫作,在人類思想的河流裏盡情遊騁?翻開人類哲學日曆,是誰從不願將自己求索哲學的思想成果寫成哲學理論?只想以文學作品形式表達,但後人卻仍視其為存在主義的先驅? 又是誰?當國家奉行政教合一 、宗教與國家政權和民族文化結為一體,個人意識被淹沒在群體觀念之中的年代,身為一個基督徒,卻用他那清麗的文筆,激烈地批評國家教會,譴責自己的時代,摧毀一切據稱為牢靠的東西?誰的靈魂終生被憂鬱和不安所占據,通過自身體驗,發現了這種文明時代的通病 ,進而為人類的基本處境及人類精神的健全而苦心焦思? 虔誠的叛逆者 就是這個人──齊克果,丹麥的局外人,哥本哈根城中的蟄居者,基督徒和神學家。他的時代,是十九世紀上半葉。 對於如今的丹麥來說,在哲學和神學上,齊克果幾乎是這個北歐國家的唯一驕傲。作為十九世紀最純粹的新教神學家,一個信奉基督教信仰的衛士,你很難將他對信仰的虔誠,與他聞名於世的「叛逆者 」形象聯繫在一起。他年少時曾負笈德國,當時歐洲盛行的黑格爾哲學,齊克果的態度是,我要摧毀它──他既不喜歡這位「普魯士國家的忠僕」,也不能認同這種哲學對具體人生的苦悶和痛苦存而不論,更指斥其是「用思想整體來犧牲個 人、使人非人化的哲學」。對於丹麥教會作為國教的至上權威,他竟發出了公開的挑戰──你們違背了基督教的崇高理想,他說,教會當局應當進行懺悔。丹麥人啊!請停止參加官方禮拜,退出教會吧! 這就難怪了,一部思想史貼在齊克果身上的標籤是:最具反叛性的哲學家、最具懷疑性的神學家。我們通常會認為思想史上的叛徒總是強者。可現在幾乎所有關於齊克果的文字介紹,都將他刻畫成一個從外表到心理都並不怎麼剛強的人──自小體弱多病,先天駝背、跛足,性格憂鬱內向,脾氣孤僻怪異 。那麼,這樣一個羸弱的人,為何體內蘊聚著一股非同尋常的能量,敢於挑戰那強大的正統哲學理論和國家教會?執著於在著述中有意識地對抗時代的主流思潮和傳統?他內心那反抗的火苗,如何能夠騰空而起,進而驚擾時代的夜空? 答案是,這顆曾經飽受創傷的心靈,在經歷了幾番掙扎和風暴過後,已經長成如橡樹般無懼於時代的風霜雨雪。他試圖用自己的反抗和質疑,去救贖這個貌似文明的世界。儘管生前受盡國人詆毀嘲弄,在他死去的時候其著作也乏人問津 ,其思想不為世人所理解。可是他依然自信:「雖然在我的時代無人理解我,我終將屬於歷史」。 一個寬廣的世界 記得多年前一個秋日的午後,當時正讀碩士的我在大學的圖書館借了兩本書──《懼怕的概念》和《致死的疾病》,一個寬闊的世界徐徐在我面前展開。這兩本書分別描寫了齊克果認為的人類存在論的兩種狀態──焦慮和失望,但他的文字卻沒有流露出驚恐或者頹廢,行文略顯晦澀卻仍不失閱讀的美感和奔放的文思。或許,這與他的人生經歷、生存體驗,和他的「我忘卻了生活的痛苦,我被思想層層包圍」的獨特感受有關。 齊克果的父親是一位篤信宗教的商人,然而這個小齊克果眼中「 最憂鬱的人」帶給家中憂鬱、壓抑的氣氛,加上嚴格的宗教教育,使年少的齊克果戴上了沈重的精神鐐銬,他這樣自白:「從孩提起,我就處於一種巨大憂鬱的威力之下」。他雖成為虔誠的基督徒,卻也在他的內心深處種下了叛逆的種子。 而當時的丹麥連年戰亂,時局動蕩不安,處於民族歷史上的陰影時期。這個可憐的小男孩一邊感嘆「我的出生是犯罪的產物,我是違反上帝的意志而出現於世的。」一邊時常感受到死亡的寂靜正向他周圍逼近,彷彿他的一生都在贖罪,他已別無選擇,除非長大後──成為一個最接近上帝的思想者。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齊克果不僅將焦慮和失望──這兩種情緒視為他自己的獨特體驗,更進一步視為人類的共同命運。他在《懼怕的概念》這本書裏探討了關於「焦慮」的問題,他特別舉出那個著名的亞當與夏娃吃禁果的事例,以此作為人類墮落的象徵,並從這一事件入手,對人類進行深入的心理透視 。讓我們來看看他對人類焦慮的分類:第一,是「無法實現」的焦慮 ,人們因為受到限制,而有不能實現自己的焦慮;第二,是「想要實現」自己,和「害怕實現」自己的雙重焦慮。 為什麼呢?因為在人類墮落之後就會產生焦慮,他解釋說,而後,就會生出內疚,內疚又帶來焦慮,焦慮的極限就是──失望。世世代代人類啊,就這樣在焦慮和失望之間做鐘擺式的徘徊與苦惱。 人類致死的疾病 而在《致死的疾病》一書中,齊克果從自身受苦的生命體驗出發,把失望乃至絕望視為──人類「 致死的疾病」,它對人的折磨簡直就是痛不欲生。齊克果將絕望看成是不接受每個人不想要的自我或者現實,最終失去自我、敗於現實,相當於基督教所講的「原罪」。 再讓我們看看他將世上的絕望層次進行的分類:其一,低層次的絕望在無知的人,一心只知世俗事務,這類人沒有自我意識,不認識自我的永恆性,更不知道自己陷於絕望;其二,另一些人意識到自己為渴望得到某些世俗事務而絕望,但仍沒有自我永恆性的意識;其三,還有一些人開始意識到自我和永恆性,也意識到自己為世俗事務而絕望的軟弱,為此他們也就不願接受這個自己,結果陷入另一種絕望。人類的絕望,幾乎沒有人逃脫得開,哦不,人類致死的疾病──多麼可怕又多麼地折磨人!他嘆息。 我覺得齊克果不像是在作理論研究或是文學創作,而像是一個兢兢業業的精神科醫生,冷靜地向「 身被心囚」的人類送上令人惶恐不安的診斷書。你甚至也可以,將之看成是齊克果對自己生活的回憶和親身經歷的表達。 對他而言,失去了親人、愛情、健康和社交生活,「文字表達」成了一件頂重要的人生大事。而他身為地處歐洲邊緣的丹麥人和家庭社會中「多餘之人」的雙重邊緣身份,和他憂鬱的血液,使得他擁有高度敏感的心靈和解析的能力,和一種憐憫人類的情懷。為了更深探索人類心靈,他離開人群,一個人年復一年在寂靜的書房裏,沈思。 寂寞中有紙和筆相伴,還有文字的言說。他直率地說出了一個可怕的事實──絕望具有普遍性。就好像在醫生眼中的每個世人都有疾病一樣,在精神科醫生或者心靈醫生的眼中──人人皆有絕望。齊克果進一步說,人處於不同的存在層次,就有不同的絕望:感性的人為世俗事務而絕望;理性的人則為拒絕自我,或選擇視絕望為最終的真理而絕望。 這不僅是丹麥人,或是歐洲人的症狀,也是全人類的症狀。既然人類無可避免地生活在「焦慮」和「絕望」之中,怎麼辦呢?齊克果不再用理性的敘述方式,而是以用充滿激情的語調宣告。 靠「信心的一躍」 「信仰是擺脫恐懼和絕望的唯一方式。」因為人的有限和人生的短暫,人總得要面對時常相隨的焦慮與絕望,可上帝為現世的人類預備了通向永恆的道路,人只有靠著「信心的一躍」,跨越看不見底的深淵,進入宗教的層面,才能重獲希望,擺脫絕望。 這一種聲音如此冰冷卻又如此真實,這個人說出了我們生存的真相,也道出了我們突圍的方向。他冷靜的語調在他身後的每一個世代裏迴響著。我常想,假如他活到廿世紀,又會有怎樣的一番思考?我想起了詩人穆旦在 1947年寫的長詩《隱現》中的幾行詩句: 站在這個荒涼的世界上,我們是廿世紀的眾生,騷動在它的黑暗裏。 我們有機器和制度,卻沒有文明。 我們有複雜的感情,卻無處歸依。 我們有很多的聲音,卻沒有真理。…
Read more

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我相信很多來美國的第一代移民,生活都是比較艱辛的。特別是在異鄉白手起家的人,沒有親人在身邊,更是不容易。 我們是從 2003年八月來美,起初是我陪外子唸書。畢業之後,順利的找到工作。但是加州生活費用很大,我又必需要照顧三個幼子 ,無法外出工作,因此在經濟方面,我們一直有困難,必須操練信心的功課。 在來美之前,我們便已受洗歸入主,但來美之後,我們才真正地被主得著。不但感受到神的恩典,也時時提醒自己謙卑儆醒,知道我們所有的都是神所給予的,所以一直遵守著十一奉獻的教導。 來美的這些日子雖然平淡,對於從小生活優渥的我來說,真的不是件易事。但感謝主的保守,我和外子之間,從來沒有因為經濟上的壓力而有所爭執。我看過很多的夫妻,因著經濟的緣故常有所爭執,所以我認為是出於主的保守。 我不否認自己在偶有軟弱時,就會想:神哪!什麼時候我們才可以不再過日不敷出的生活?什麼時候才可以存些錢?在這當中雖時有軟弱,但我也隱隱地感覺到,有一雙手在扶持著我們一家,好像每一天都是在神的保守中渡過。 例如,有一段時間我們一家人都沒有醫療保險,神卻保守我們全家沒有什麼病痛。又如幾年前,我們生活經濟走不下去時,神則為我先生開闢了另一條工作的新道…… 。祂真的是一位「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的神。 然而人真是很容易遺忘神的作為。二年後,當生活無法如我所願 ,幾個月連拿出十一奉獻都有困難 ,一股埋怨不禁自心中發出:神.為何不幫我開一條康莊大道?我像是個任性的孩子一樣,不斷地向祂抱怨,沉浸在自憐自艾當中。之後沒幾天,我便在晨更中讀到箴言 3: 9-10說:「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這樣,你的倉房必充滿有餘,你的酒醡有新酒盈溢。」 看到這句話,一股歉疚自心底升起,尤其看到第九節:「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是啊!耶和華是要被尊榮的,我在生活的壓力之下,竟忘了神給我的更多,我的家人都很健康,孩子都很可愛聽話,我的先生因著敬畏神也更加的愛我、體貼我,這都是金錢買不來的。 於是我在神的面前,深深的懺悔。我真不應該讓自己處在埋怨中,這一路走來,神為我的家庭做了些什麼,我心裏很清楚。我不僅未能以所擁有最好的去尊榮祂,還埋怨祂。就像當時的以色列人,當神帶他們出埃及時,顯現了那麼多的神蹟在他們眼前,引領他們脫離奴僕的生活。但他們一旦走在曠野中,就心生埋怨,忘了神的恩典。 不充裕的物質環境,我不需要擔心很多事,也可以清心地在神的面前,相信祂,神便會給我們所需用的。 外子常說:「錢能解決的事都是容易的事。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想到這些,我就由衷地感謝神 。看似缺乏的我們,卻是什麼也不缺。漸漸地,在生活拮据時,我反而覺得有些興奮,因為我知道神又要為我開什麼樣的路。 人真的好軟弱,一旦看不到前面的路就失去信心,以為神不在我們身旁。好像只有在順境祝福中,神才沒有遺忘我們;好像只有在別人所稱羨的成功當中,神才是與我們同在。 其實,不論處順境或逆境,神都一直在扶持著我們、愛我們,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就必能感受到神在我們身上滿滿的愛。

與神對話

是對話,還是埋怨?是禱告,還是控告? 人向神訴苦說:神啊!我又和丈夫爭吵了!我在等他對我說對不起。結婚兩年多,只有新婚半年享受到新婚的甜蜜,之後便開始針鋒相對與抱怨。他總是在不適當的時候說不恰當的話,令我火冒三丈。我為了保護面子,忍不住對他破口大罵,數落他所有的不是,誓要令他無言以對!有時我也選擇忍耐,直至忍無可忍,便將所有怒氣一股腦地發洩出來。 神啊!我相信他是你為我安排的良人,可是我們之間除了大吼大叫,還是大叫大吼。請你改變他的態度,教導他做一個好丈夫好嗎? 神回答說:你知道世上第一對夫妻亞當與夏娃是如何相處嗎?在他們吃善惡樹上果子以前,他們如膠似漆,任何事都商量,並一同管理伊甸園。 我也經常與他們溝通,教導他們需要知道的知識和道理。我與他們之間有完全敞開與坦誠的溝通,亞當與夏娃之間的關係也一樣。直到他們被撒旦引誘,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 由於他們犯了罪,他們不敢見我的面,便先把自己隱藏,繼而在我面前互相推卸責任。罪使他們與我之間有了隔閡,他們不能再與我親近交談。罪影響著他們,令他們變得自我中心。他們的後裔與我的關係因此斷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亦因罪與我疏遠而破壞。縱然有我的愛子以祂的寶血洗淨人的罪惡,但人仍需主動與我親近,過合乎我旨意的生活,時刻不忘我的慈愛及話語,來跟從我,才能得著豐盛的生命。 你請求我改變你丈夫的態度,教導他做一個好丈夫。事實上,你要先修補和我的關係,再與你丈夫一起學習合乎我旨意的溝通方式。 不肯反省別人的意見 人聽到此話,有點生氣,忍不住反駁:我認為我已盡到做妻子、母親的本份了!我總想營造一個溫馨的家:有溫柔體貼的丈夫、持家有道的妻子和活潑可愛的孩子。可是他就是不肯和我合作,不配合我安排的時間表!把所有整理好的東西,在一分鐘後弄得一團糟!甚至與小孩一起搞破壞!他破壞了我想要的完美家庭,然後反過來數落我沒有用心整理! 我想成為完美的妻子,也要有個完美的家庭生活;我要我的丈夫完全、孩子完全,因此向他們下命令,糾正他們的過犯。我們經常吵架,但這絕對不是我的錯!他應該學習與我溝通,不是我來迎合他! 神望著抬頭挺胸的人,權威地說:驕傲的撒旦,退去吧!你越想完美,就越不完美!由於你的不完美,驕傲、憤怒、與人爭辯、口吐惡言。你看見別人眼中的刺,卻看不見自己瞳仁中的樑木。互相責罵不是溝通,而是互相推卸責任。與人爭辯,就算別人一時不能反駁,你也不是勝利者。因你不肯反省別人對你的意見;又或者你心裡明白錯在自己,但為了維護尊嚴而強詞奪理。只要你回罵,已經在消極地隱藏自己並逃避問題。不敢正視問題的人,是懦弱的人,也是不成熟的人。 小孩子由於心智不成熟,故不懂聆聽、不能忍耐、自我中心,到處引人注意。你一開口投訴你的丈夫,大聲申辯自己的完全,拒絕我對你的建議。你的用詞、語調,就像一個小孩向父母無理申辯,認為打破玻璃的是皮球本身,不是因為他在家中踢皮球。 正是因為我愛你 神的話無可辯駁,人感到洩氣,於是以負氣說話回應:對!我是孩子氣!那又如何?那個不成熟又傲慢的傢伙卻是你造的! 神聽到這話,並沒有動怒,反而充滿恩慈地說:我明白誠實的忠告很傷人心,尤其是針對心中的弱點,使你不得不低頭。可是,正因我愛你,所以對你隨時管教。人不喜歡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話,因此在面對時正常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保護自己。 你不肯接受別人對你負面的看法,也不肯接納說真話的人。我的愛子正因此而遭人仇視,並被釘在十字架上。但祂的死亡及復活,造就了人與我溝通的橋樑。 我不怕被拒絕,卻為你的無知而憂傷。雖然你以錯誤的方法與我溝通,可是我不會拒絕和你對話。我不是喜怒無常的神,你不用怕因說錯話而令我拂袖而去。救恩時刻充滿,你與我之間可隨時建立深厚關係、坦誠地溝通。問題是你是否願意在我面前謙卑,敞開心懷,自願邀請我住進你的內心? 人發現神的話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神的靈在她裡面大大動工,使她的心歸正。於是她決定在神面前突破,向前踏出一小步:我承認我不懂與丈夫溝通,甚至不懂與女兒溝通!我總是傷害身邊最親近的人!我讀了很多屬靈書籍,每天也看聖經,希望從中學習作為信徒應有的生活態度。每次有感動時,都能暫時有所改變,可是幾天後感動被生活壓力消磨,隨即故態復萌。神啊!你能幫助我脫離這狀態嗎? 神沒有直接回答人的問題,反問道:你心裡有我和愛嗎? 人先是一臉茫然,後低聲回答:我常告訴自己心裡有神,心中有愛。可是在生活的煩瑣下,衝口而出的卻是怒吼和責罵。繼而後悔、難受、自我責備。有時在我大聲斥喝下,女兒那一臉驚惶,我更加不能原諒自己。她畢竟只有兩歲!我在心中仍隱隱作痛。我願意改變,不想再傷害我深愛的丈夫和女兒!神啊!我應怎樣做呢? 神不輕看痛悔的心 神看見人一臉痛悔,溫柔地握著人的手,說:憂傷痛悔的心,我必不輕看!人從外表看人,我看的卻是內心!我肯定你心裡有神,心中有愛。可是你把「自我」放在中心,神與愛總是被擠在一角。人能靠著自己的聰明智慧,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但基督徒當依靠的卻是神!你要與我建立良好關係,才能與其他人建立良好關係。但在學習交談之前,先要學習聆聽。我會藉著不同的人與物,告訴你一些你需要知道的事。不過,人很容易忽略微細的聲音。要聽清楚並明白別人的話,才可作出適當的回應。 記著以愛回應,說能造就別人的說話。只有愛人愛神的心,才能令你放下自我。聖經中列舉了很多基督徒應守的法則,但最重要的只有兩樣,就是愛神和愛人如己。要把愛應用在生活中每一個細節;愛,更是你與別人建立關係時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有愛,故能靜聽;因有愛,故能慢慢回應。 人聽了這話,遲疑道:若這樣做的話,便要敞開自己的心懷;與人同在,便要付出愛心與耐性。這……難免會受到傷害吧! 神肯定地說:感到受傷,便找我傾訴吧!我是永不休息,從不缺席的。無論何時,只要你開口呼喚,我一定聆聽、了解、安慰、協助。我是你力量的泉源,凡勞苦擔重擔的,到我這裡來,必能得著平靜安息!當你的心態改變,改善與他人的溝通方法時,你會發現周遭的人變得可愛。尤其是你親密的丈夫和女兒,他們必定展露甜蜜的笑容、張開雙手把你緊緊擁抱。而你們亦能互相造就,一起長大成熟與合一。 不過,這絕不容易,在改變的過程中容易有挫折。在傷心疲倦時,不妨在我懷中休息,再以最佳狀態重新上路吧! 人安躺於神的懷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後記: 這篇文章其實是一篇屬靈書籍《透明人的創傷》的讀後感想。我在閱讀之後,把書中所討論有關溝通的原則應用在生活中。當我吸收書中意義,嘗試改變自己時,家庭氣氛隨即由憤怒、埋怨,轉變為互相諒解和支持。主感動我要把愛神和愛人如己,應用到生活中,令我明白聖經及其他屬靈書籍對人所起的作用,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品質。持守神的訓示,不是為了限制人,而是令人得著豐盛的生活。 當我看《透明人的創傷》(註) 時,就像是神逐字逐句地把內容打入我心,亦像是神親身回答我的問題,並給予安慰支持和鼓勵。神把一本書作為衪的「微細聲音」,改變了我待人處事的態度,使我得著甘甜。在此與讀者共勉:留心聆聽,以愛回應,把神的話語應用於生活每個角落,讓神的愛流遍全地。 註:《透明人的創傷》“The Trauma of Transparency ”by Grant Howard編註:本文採用一種文學敘述法,表達作者藉著上述之書,從中所領受的感動與體會,而非真正耳聞神說話的聲音。 (作者於香港樹仁大學社會科學院畢業。婚前在婦女庇護中心擔任福利工作;婚後與德籍丈夫移居德國,育有一女。醉心文學 、寫作、音樂。)

最好的介紹信

一位公司主管在報紙上登了一則廣告,要雇一名勤雜工到他的辦公室做事。約有五十多人聞訊前來應聘,但這位主管卻只挑中了一個男孩。 「我想知道,」他的一位同事問道,「你為何喜歡那個男孩?他既沒帶一封介紹信,也沒受任何人的推薦。」 「你錯了,」這位主管說,「他帶來許多介紹信。他在門口跺掉腳下的塵土,進門後隨手關上了門 ,說明他做事謹慎仔細。當看到一位殘障老人時,他立即起身讓座,表明他體貼別人。進了辦公室他先脫去帽子,回答我提出的問題明白果斷,證明他既懂禮貌又有教養。 其他應徵者都視若無睹地從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書邁過去,這個男孩卻俯身拾起那本書,並放回桌子上。當我和他交談時,我發現他衣著整潔,頭髮梳得整整齊齊,指甲修得乾乾淨淨。難道你不認為這些小節是極好的介紹信嗎?我認為這比介紹信更為重要。」 當零售業鉅子沃爾瑪以優異的年營業額,穩坐 2002 年美國乃至世界企業界的第一把交椅時,《財富》雜誌記者不無驚歎地寫道:「一個賣廉價衣服和魚竿的攤販怎麼會成為美國最有實力的公司呢?」其實,沃爾瑪成功沒有秘密,僅僅是因為注重了細節。 沃爾瑪曾經以平價商品著稱,但今天人們發現其實它的東西也並不便宜多少,但它的服務卻是一流的。例如對於職員的微笑,沃爾瑪規定,員工要對三米以內的顧客微笑,甚至還有個量化的標準:「請對顧客露出你的八顆牙。」 為提高服務水平,沃爾瑪規定員工要認真回答顧客的提問,永遠不要說「不知道」,而且哪怕最忙 都要放下手中的工作,親自帶領顧客來到他們要找的商品前面,而不是指個大致方向就了事。正是注重這些細節,遍佈世界的沃爾瑪連鎖店能巍然屹立。 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得精準的人很少。其實,我們不缺少雄才大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實行者;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認真執行的人。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路 16:10)

佈道宣教

滿結佳果的佈道法 每個傳道人都有佈道領人歸主的天職,在任何場合──個人談道 、查經、主日崇拜、佈道會、小組──抓住機會就邀請人決志,深信莊稼的主透過聖靈與祂的僕人同工。李順長牧師努力佈道了四十一年,觀察聖靈作工的法則,發現傳道人努力實踐下列四項要素,就會有很好的回應,滿結佳美的果子: 1.講員了解慕道友心理,信息內容觸摸他們的需要。 2.主辦聚會的教會,懇切禱告,並動員會眾邀請慕道友參加。 3.決志方式在自然、流暢的氣氛中進行。 4.宣講的技巧,吸引慕道友的注意,化解了抵抗。 遠東宣教之旅 謝建邦牧師甫於去年感恩節前夕完成遠東宣教,這趟( 10/14-11/ 23) 行程總共走過七個城市與農村。大城市的基督徒工商團契和大學校園裡的聚會,以推介飛揚事工及「和諧人生」講座與培訓課程為主 。結果很豐富,約有400人參加,對講座與培訓課程的內容讚賞有加,都認為很切合年輕一代、知識份子、專業人士等都市族群的需要。 另外,謝牧師也在四個地區的曠神培訓班進行神學課程培訓,合計約有 200位傳道人接受培訓。上課以外,也和 20幾位曠神同工見面、交通。當中有 8位同工屬少數民族,他們在培訓裝備、身體健康 、家庭需要、兒女教育等各方面的條件,相對的要貧乏困難很多。他們終年孤獨奮戰,備極艱辛,非常需要外界的關懷扶持。盼望明年在此設立一所曠神培訓班,為山區少數民族的教會培育工人。 曠神同工不僅在山區農村服事 ,也開始向城市大學區進軍,展開校園福音事工。這次謝牧師特別安排到四個城市的大學區──大學生 人數從十餘萬人到近百萬之多──探訪踏勘,了解實況。他和同工們分享一些校園工作的經驗,也有機會帶領 20來位學生信主。對校園同工的培訓,結合「和諧人生」課程,推動校園福音事工,將是今後曠神事工的延伸與重點工作。 回顧謝牧師2010全年的工作成果,總計宣教培訓旅行 4次(遠東2次,歐洲及巴拿馬各1次),曠神培訓1,000人,「和諧人生」1,600人,加上在本地主領 6次特會及教會主日講道,總計參加聚會人數有6,500人,門徒委身3,000多人,約 130位信主,無數信徒得到屬靈的造就與祝福。 2011年2~4月佳美的腳蹤 李順長牧師宣道行程 2 月6 日 南加州河濱浸信會 13 日 睦鄰行道會 20 日 喜樂教會 27 日…
Read more

智慧的花束#78

Personally I am ready to learn, although I do not always like being taught. ~Wiston Churchill 即使我不喜歡老被教導,卻已準備好要去學習。 If you have knowledge, let others light their candles by it. ~Margaret Fuller 若你有知識,讓別人因你的知識而點亮他們的燭火。 Every branch of knowledge which a good man pos-sess,…
Read more

那與我有什麼關係?

十七歲那年,我住的鄉村裝了自來水。遠處水庫儲存的水,經過濾清、消毒後,用管道輸送到我家廚房。從此不用擔心有寄生蟲,也不用費時、費力、費心找水,可以勻出時間來從事其他建設。我可以想像以前的人為了找水,消耗了大部分時間,以致無法學習、研究、發明。因此個人認為,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發明是自來水,沒有這發明,我們將被迫找水來維持生命,遑論其他。 上了大學進入土木系,必修課目「流體力學」,教的是管線加壓輸送流體。因為水和管線之間摩擦係數,水壓如何逐漸降低,剩下「水頭」(水壓所撐起的水柱高度)多少,該如何加壓等等。喲!簡單的廚房水龍頭,背後卻有龐大的流體力學工程師,絞盡腦汁地把流體力學的科技,想方設法應用在水的輸送上。這下我瞭解到科學加上應用,可以造福多少人群! 主耶穌基督也十分關心真理的應用。真理若不能被應用,不過是大腦裡的一項認知。但真理一經應用,就起了美化人生的作用。所以主基督在闡述祂和世人的關係時,使用了七個「我是」,來表達抽象的神人關係。祂總是記得在每個抽象真理的背後,加上應用的美麗詩句── 1.我是生命的糧(約 6:35)(那又與我何干? ) 主接著說:「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 這就是應用!) 2.我是世界的光(約 8:12)(那又跟我有什麼關係? )主跟著宣告:「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這就是應用! ) 3.我是門(約 10:9),主邀請說:「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 4.我是好牧人(約 10:11),主又說:「好牧人為羊捨命。」(應用出來,這就是救恩) 5.我是復活、我是生命(約 11:25)。最美麗的是這宣告的應用:「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必永遠不死。」(約 11:26) 6.我是道路、真理、生命(約 14:6)。主指示必須藉著祂,人才能到父那裡去。 (何等美麗的應用!) 7.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約 15:5)「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應許加應用,啊!救主耶穌和我人生息息相關。) 南加州水晶宮禮拜堂的舒勒博士( Dr. Schuler),以基督教的生活應用出名,他的事工觸摸了許多人的生命。水晶禮拜堂也成了南加州的著名地標。他的書籍和講道極著重真理和信徒生活之間的關係。他之所以注重應用,背後有個動人的故事。 他開始草創教會時,穿破了幾雙鞋子,挨家挨戶去敲門,邀請人來參加教會崇拜。但大部份的人卻回答:「我不去!」舒勒博士緊跟著問一句:「你為什麼不肯來教會?」他最常聽見的回答是:「教會講的那些道理,跟我有什麼關係?」舒勒博士終於覺悟到,教會的抽象真理,缺乏應用,引發了人們「與我無關」的錯覺,導致人們對教會興趣缺缺,而被關在救恩的門外。 本期飛揚雜誌的主題「應用」,注重真理和生活之間的橋樑。願信徒被鼓勵,學習應用聖經在日常生活中,來美化人生,願教會領袖們在傳福音上能更注重應用的層面,畢竟慕道友最有興趣的第一個問題是:「那與我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