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聖誕橘子 ( 譯 )

在十八世紀初葉,有個小男孩名叫約翰。他和其他幾個孩子,一起生活在古英國一個孤兒院裡。那個時代的孤兒院是個可怕的地方。孤兒,代表的是沒有人要的、沒有人愛的孩子。這個孤兒院是由一對貧困出身的夫婦管理,他們不只缺乏愛心,而且管教嚴格。孤兒院裡沒有童稚的戲耍,沒有憐惜的措辭,也沒有諒解的心。 那裡一年到頭只有工作──在園圃中作工,做清潔打掃工,做針線活,有時又為有錢人的孩子們烹煮食物。他們從天亮做到天黑,通常每天只吃一頓。不過他們非常感恩,因為已被教導成為孜孜不倦的勞工。 約翰完全沒有屬於自己的東西,其他的孩子也是一樣。但是聖誕節是孩子們一年中唯一不用工作、卻會收到禮物的一天。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禮物,這個特別的禮物,就是一個橘子。 在這個孤兒院生活很久的約翰,用欣喜和期待,來等候聖誕節這特別的一天,以及一個他可以得到的橘子。在舊時的英國,一個橘子對約翰和其他孤兒院同伴們來說,是極珍貴和特殊的禮物。因為橘子的獨特香味,只有在聖誕節時才會聞得到的。孩子們非常看重它,他們會將橘子保存好幾天、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他們會保護它、嗅聞它、撫摸它以及愛它。常常因為欣賞和保藏得太久了,以至於在他們還未剝皮享受甜汁之前,橘子就已經腐爛了。 聖誕節愈近,各式各樣的想法紛紛出籠。孩子們常說:「我的橘子會保持得最久。」他們老是談論著自己去年的橘子有多大、保存得有多久。 約翰總是會把橘子放在枕頭旁邊、鼻子邊上,嗅聞它的香氣。他會輕輕的捧住,很小心的不壓壞它 。他也幻想全世界的孩子們,都在聞橘子的香甜味。這種香味讓他覺得有安全感,覺得心曠神怡。他夢想著將來有很多好吃的食物,並且盼望著和目前貧乏生活全然不同的日子。 今年的聖誕節,約翰滿懷欣喜與期望,因為他即將成年了。他知道自己強壯多了,不久之後就要達到可以離開這裡的年齡。今年他想要把自己的橘子,一直保留到他明年七月的生日。他認為只要非常小心,保持橘子在冷溫下,不摔壞,那麼他過生日時,也許就可以吃到橘子了。 久候的聖誕節終於到了,孩子們非常興奮的進入大飯廳。約翰聞到了肉的香氣,在興奮中,他的大腳被絆了一跤,立時引起了一陣騷動。院長馬上大聲地宣告說:「約翰離開飯廳,今年你不會有橘子了 。」約翰的心頓時受到巨創,開始哭起來。他迅速地轉身,回到自己冰冷的睡房,並躲在房間角落裡。這樣,孩子們就不會看到他悲痛的樣子。 不一會兒,他聽到開門聲。一個個的孩子進來了。有著一頭披肩長髮的小伊麗莎白,臉上帶著笑容 ,眼中含著淚水,遞給約翰一塊小布包。「約翰,」她說:「這是給你的。」約翰伸手去拿她手中那塊鼓起的東西時,被她的朝氣和天真無邪給感動了。他掀起布的一角時 ,看到了一個剝了皮、分成四等份的多汁大橘子。他立刻明白他們做了什麼。他們犧牲了自己的橘子,每人分出四分之一,使約翰擁有一個大而漂亮的橘子。 約翰永遠忘不了聖誕節那天,朋友們向他分享的愛,以及他們個人的犧牲。 約翰早年雖生活貧困,然而他成年後卻成功又富裕。為了紀念那特別的一天,他每年都向全世界各處有需要的孩童贈送橘子。他的願望是:每一個孩子在聖誕節,都能享用一個特別的聖誕水果!

贏得社區的法寶

主耶穌吩咐我們往普天下傳福音,因為這褔音本是神的大能,拯救每一個信的人,帶來了新生命,美化了關係,增進了個人幸福。 歷史上傳福音的方法,大體上 依據神學結構進行,帶領慕道友: 1.相信有神 2.信服耶穌基督是神 3.認自己是罪 4.接受十架寶血救贖 5.悔改 6.相信基督的再來 7.靈魂的不朽、天堂 8.過得勝的生活。二千年來得著許多人歸依基督。 近代傳福音的理念 後現代的傳福音方法,大體上從觸摸人心入手,引動慕道友的需要感,先使他決志,再帶領他上真道班,從認識有神、耶穌救恩,到天堂、得勝等課程。 我(會長李牧師)從 1969年蒙召開始服事,走過 41年佈道的漫長歲月,發現近代的傳福音方法,比前者有效得多。大部份人的歸主,是從情感上決定信耶穌,再找理性上的證據來支持他的決定。近代行銷學( Marketing) 也走同樣路線──使買家情感上決定購買,再找理由來合理化他的決定。 80%以上的購買,走的是這個模式。 根據這理念,飛揚這幾年發展了同時適合基督徒和慕道友的「十二美門」生活主題系列材料,在世界各地使用,結出了許多佳美的屬靈果子。 十二美門簡介 啟示錄廿一章記載聖城新耶路撒冷(代表教會)從天降下。它的東西南北城牆各開三道門,總共有十二道美門。集居在城牆 外的社區人士,他們所關心的,大體在四大主題與領域: 1. 親子關係 2. 婚姻生活 3. 職場生涯 4.心靈精神。 如果基督教能夠在親子、婚姻 、職場、心靈這四領域,提出優質化的實際方法,一般社區人士很願意從這優質化的十二美門系列探討 人生,進入信仰,成為基督徒。 和諧社會 上述材料也適合在非基督場合使用, (我們替它起一個容易被接受的名字:和諧人生講座 ) 內容有 ‧情緒管理系列:飛越人生難關 塑造贏家品格…
Read more

報大喜的信息

距離河南輝縣,西北60公里的太行山深處,海拔1752米高處的懸崖上,有個美麗的村莊,風景奇佳,到處峭壁怪石,迴轉的涵洞,瀑布成練,並且隨處可見石橋、石巷、石桌、石磨……是許多人的觀光旅遊重點──郭亮村。 太行明珠郭亮村現有 83戶人家,居民 329人,大部份姓申,它的由來述說一個有趣的故事。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公元 9-23年),農民領袖郭亮起義失敗,退守太行山,被數萬官兵圍困。郭亮在絕路中,心生一計,將一面鼓與一隻羊懸在絕壁的樹上,山羊四蹄亂蹬,發出咚咚戰鼓聲。郭亮以金蟬脫殼妙計,將跟隨者用繩索吊下絕壁,進入深山,此後與中原隔絕了二千年,自成一片天地。 1972年村民議決,打通太行山絕壁,與外界溝通以改善生活。在無電力無機械的條件下,耗時五年,硬是在絕壁中鑿通一條隧道,清除了2.6萬立方米石頭 ,打出高 5米寬 4米,全長 1200米的郭亮洞,在 1977年 5月正式通車。自打通與外界溝通的管道後,村民的生活立刻得到改善,中原遊客絡繹不絕湧入這裡,於是家家做起「民宿」的生意,為觀光客提供吃住。思古幽情的旅人在這裏找到了文化古蹟,村民也找到了改善生活的方法。(可於 Google搜尋「郭亮村」) 「溝通」有這麼重要,一條隧道改造了全村人民的生活;「溝通」有這麼重要,夫妻、親子、師生的感情互動、學習都靠它;「溝通」有這麼重要,競選總統,得把你胸懷間的執政方針公告給全國人民;「溝通」有這麼重要,遠東工廠有產品,歐美大陸有龐大市場,得打通「行銷管道」 (channel),才有生意和利潤可賺。 至於神與人的關係,溝通也是關鍵因素──神愛世人,為每個人的一生都有美妙的計劃。問題是:人如何才能明白呢? 神有一雙慈愛的手,可以醫治受傷的心靈。可是人怎樣才可獲得呢?神樂意赦免人的過犯,給人一個全新的開始,可是人怎麼來接受赦罪的大恩呢? 至高神怎樣才可以跟人類溝得通?祂可以用手指在石版上寫下十誡,叫人知道祂的道德規範。祂可以差遣先知作代言人,教導人祂心目中的行為法則。 除了文字語言,祂還需要更具有教育效能的溝通方式,祂想要溝通的是救贖的大愛、無條件的接納、赦罪的大恩、天國的盼望、為父的心腸。這不是寫在石版上的文字和第三者(先知)所能表達的。 神想到一個完美的辦法──差遣祂的獨生愛子,道成肉身。將祂的道、祂的愛、祂的心,用具體的人格溝通出來;這不是一個神學思想,而是一個真實的人;不是一篇講章,而是一段史實;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具體的生活。 這就是二千年前聖誕的奧秘: 祂降生在卑微的馬槽,神昭告──凡夫俗子可以因著祂的降卑成為尊貴。 祂揀選漁夫作門徒,神宣示──福音的大能可以改造願意委身的人。 祂伸手觸摸大痲瘋病人,神彰顯──祂能醫治任何的疾病創傷。 祂死在各各他的十字架,神表明──救贖是用寶血的代價換來的。 祂從死裏復活,神宣告──信靠祂的人也可以享有戰勝死亡的生命。 郭亮村打通往中原的路,整村人的生活全然改觀。同樣地,聖誕的真義,道成肉身,溝通了神對人類救贖的大愛,千千萬萬信徒的生命全然蛻變!

突破入新境

基督教的兩千年歷史,第二重大的突破可以說是由保羅引發(當然主耶穌是第一名)。他把信仰的中心,從猶太教的律法,突破成基督教的恩典(羅5:20);得救的方法,從猶太教的靠行為稱義,突破成基督教的靠信心稱義(羅 3:28);把宗教的精髓,從猶太教的儀式作敬拜中心,突破成基督教的心靈作敬拜中心(羅 2:29);把成聖的途徑,從猶太教的靠肉身成全,突破成基督教的靠聖靈成全(加 3:3);把選民的地位,從猶太教為奴僕,突破成基督教為兒子的地位(加4:1-7)。這項神學上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往後兩千年的信仰根基。說保羅是基督教歷史上的偉人,是實至名歸的。 除了上述神學上的卓越貢獻,保羅還引動了宣教上的三項重大突破── 1.地理範圍上,從耶路撒冷走向地極。 2.受眾對象上,從猶太人走向外邦人。 3.神學重點上,從肉體受割禮,走向心靈受割禮。 保羅所以能創造這麼重大的突破,最可能是受到主耶穌的啟發。當時的猶太教淪落為死氣沈沈的教條,主耶穌注入一股新鮮的活力。當代的文士和律法師執迷於外表的形式,主耶穌帶進愛神的內在態度。從以下的對比,可以看到宗教信仰的舊新對比── ●人際關係上,主耶穌把「愛鄰舍、恨仇敵」的舊境界,突破成「愛仇敵」的新境界。(太 5:43-44) ●衝突處理上,基督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舊境界突破成「轉左臉」的新境界。(太 5:38-39) ●領導觀上,救主把世俗的「管轄、特權」的舊境界,提升到「服事、僕人」的新境界。(太 20:25-28) ●恩賜管理上,主把「多收沒餘,少收沒缺」注重均平的舊境界,突破成「多而更多,少而更少」注重努力的新境界。(太 25:29,林後 8:15) ●宗教法規上,主把「千萬條複雜的律法」,歸納成「兩條簡單的誡命」(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又愛鄰舍如己),進入了新境界。(太 22:37-40) 當我們站立在廿一世紀的後現代今日,看見世俗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基督教的影響力逐漸萎縮,人權假藉自由的口號高漲(同性戀合法化),神權(婚姻道 德觀)逐漸旁落,各種學科(醫、法、工、農)意氣昂揚,神學逐漸靠邊站,人心想的是錢、手機、網路、股票……尋找神、愛神的心被壓擠在倉庫裡。 有心的基督徒不禁尋思,神學和宣教上,是否可能做出重大突破,使基督教在歐、美、中各地,重燃聖火? 本期飛揚雜誌,嘗試對上述挑戰作出新鮮嘗試。飛揚雜誌創刊十二多年來,堅持這項努力,讀者可能會隱約感受到我們的心意。這期雜誌終於有機會把胸懷大計和引導我們方向的原則,全盤托出。主題文章長達四頁,您就耐心讀完,一起關心今日我們所面對的挑戰。

新酒裝新袋

古老的福音,現代的理解﹔福音現代理解;系統實踐神學。 現代的生活和我們的老祖先相比,確是天壤之別。如果山頂洞人(或是北京人)碰巧走進小說中的時光隧道,被引渡到2010年的上海或紐約,他會看見一個不可能理解的萬花筒世界──渴了,打開水龍頭就有水喝,不必跋涉到溪邊用手掌掏水;每天報紙所涵括的資訊,就比古人一輩子所學的還要多;閒來上網就可以搜尋到各國現場娛樂;飛機十個小時就跨越了一輩子走過的距離。還有夜間會反光的高速公路、冷暖氣、大學、超級市場、手機、高鐵……。人類生活上的重大突破,當然是歷史點點滴滴累積的結果。其中有些點滴在正確的時間,匯集成為動能強大的氣流,創造了風起雲湧的勢力,一舉造成了歷史上劃時代的突破──第一波工業革命就是傑出的例子。 工業革命之突破 工業革命之前數千年人類生活,可以說沒有重大變化。挑水喝還是挑水喝,跑茅廁還是跑茅廁,牛力耕田還是牛力耕田。但自從發明了蒸汽引擎之後,人力風力小船突破成蒸汽動力大輪船。發電機發明之後,手搖紡織機突破成馬達電動紡織機,內燃機問世之後,馬車突破成汽車。鋪柏油的工程技術,把土路突破成高速公路。 工業革命之前偶爾也有幾位巨人,像彗星一般劃過歷史天際。比如說,哥白尼。在埃及古典多利買的宇宙觀裏,太陽、月亮和眾星是繞著地球轉的。但哥白尼經過長久的天文觀察之後,斷言說,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的。天文學到了哥白尼,產生重大的突破。又比如說貝多芬,之前的巴洛克音樂都是結構嚴謹、對位精準的風格,貝多芬注入了想像力豐富的浪漫情懷(你聽聽他的田園交響樂和英雄交響樂),將巴洛克音樂突破成浪漫音樂,只是這些小漣漪沒有匯集成大浪潮。 工業革命所以匯集成為滔天巨浪,掀起近代文明的序幕,是因為在六個主要的陣線鋒頭上,同時引動突破── (1) 方法論:找到了科學求知的方法和企業經營的門道,全人類忽然都聰明起來了。 (2) 動機:自由市場給敢冒險敢投資的人,財務上成功的機會,全人類忽然都動員起來了。 (3) 教育:小中學教育的普及把人類的潛能釋放出來,全人類忽然都能幹起來了。 (4) 傳播交通:飛機、電訊、電視等媒介,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全人類忽然都開竅了。 (5) 創意:醫學、土木工程、電機、高能物理等,各行專業都竭力追求突破,全人類忽然都靈光起來了。 (6) 整合:各專業之間一串連成系統,前進的浪潮就形成一股勢力萬鈞的突破力量。 教會突破與基督榜樣 教會呢?拿今天的教會和三百年前的教會相比,雖然有些進步,但幅度遠遠不如太空船、手機、液晶、電視、網路、電子書、心臟手術、基因學等領域改變那麼巨大,難怪當代教會無力向年輕人訴求。歐洲的教會逐漸人口老化,美洲的教會會友也逐漸減少,許多人看教會是維護死板教條的老頑固。 教會可能突破嗎? 我們得先看看耶穌基督的榜樣。主耶穌突破了舊約,進入了新約;突破了律法,進入了恩典。當時祂所面對的兩個主要對手是文士和法利賽人。這兩種人各有他們的宗教信仰上的執著:法利賽人關心分別為聖,過於關心如何把神介紹給罪人,所以他們責備主耶穌同稅吏娼妓一起吃飯;文士則關心抽象神學思想上的正統,過於聖經應用上的智慧,所以他們挑戰主耶穌在安息日治病。 從主耶穌的教訓裏,我們可以看出突破的發生,關鍵在於用心分別為聖,也同時關心罪人(世人)的福祉。所以主耶穌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祂來乃是召罪人悔改(太 9:12-13)。 突破發生的另一個角度,是關心神學思想上的正統,也同時關心聖經應用上的智慧。論到安息日治病,主耶穌這樣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祂進一步指出,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當安息日掉在坑裏,不把牠抓住拉上來呢?人比羊何等貴重呢?所以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 太12:11-12) 今天的教會處在社會的邊緣,原因也跟主耶穌時代的猶太教類似。當時的法利賽人驕傲地說,我們的道德比世人(稅吏娼妓)高尚,今天的我們也自負地說,我們的信仰比世界的學問更優秀(我有永生靈性,你只有今生的物質,所以你們的學問沒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當時的文士自豪於律法知識的正統,忽略了安息日來求主醫治者的需要。我們今天也自豪於神學思想的正統(神論、三一論、基督論、聖靈論、救恩論、教會論、末世論…),忽略應用聖經醫治人心(美化人生)的需要。 我們必須覺悟到教會在社會中的地位,已經跟十八世紀之前很不一樣。當近代物理、化學、天文、數學、傳播、經濟學……尚未萌芽之前,一般大學只教神學,教會主導社會,教皇權威一度高過君王,神權高過民權(民主)。所以奧古斯丁的神學可以影響整個羅馬帝國;馬丁路得的改教可以再造整個德國;戴德生帶動英國的宣教風向。 然而,到了後現代的今天,不管教會喜歡不喜歡,手機、電視、網路,世界貿易的風行是擋不住的。同樣地領導學、傳播學、潛能開發、管理學、動員組織學這些顯學的流行,也不是教會能擋得住的,就像教會擋不住天文、物理、數學的普及一樣。 這些事實令我們痛定思痛,站在廿一世紀的門口,思想未來神學的調整和福音的策略,懇求神賞賜聰明智慧,在這一代作出重大突破 。我個人思考上述難題已經四十年,願意野人獻曝,拋磚引玉,提出後現代的四個主要思想調整,冀望引動未來福音工作的突破── 一.特殊啟示與一般啟示的和諧( Reconciliation) 1.聖經是神的特殊啟示 聖經教導我們有關基督的位格、工作和救恩真理;科學是神的一般啟示,告訴我們有關世界、物質、人心的運作法則。聖經是一次交託聖徒,沒有錯誤,沒有修改的必要。科學若經時代驗證,已經演進達到最後定論真理,我們也應當接受。並承認兩者同時來自神,應該是互相不矛盾的。 2.聖經與一般知識的關係 我建議一個很好的立場:聖經真理衡量一般知識(我們是否接受某項一般知識,就看它與聖經真理是否牴觸),一般知識襯托聖經真理(一般知識可以用來幫助我們了解聖經的奇妙偉大)。 3.認識二分法的謬論 傳統神學認為光明與黑暗,屬基督與屬魔鬼,隸屬二種不同國度,將這區隔無限制擴張,以致這種區隔將宇宙觀過份簡化成二元世界…
Read more

浴火重生的鳳凰

祂是化灰燼為生命的神。 1997年1月28日的早晨,賓州史翠斯堡(Strasburg)小鎮發生了一場大火,原因是焊接工人工作時的火花,不小心濺到舞台佈景的泡沫膠上,頓時火勢一發不可收拾。 世界級大劇院燬於一炬 六十輛消防和救護車急速趕到 ,兩百位員工和建造工人匆忙地從煙霧迷漫的四樓大廈逃出。消防大隊巨大的水柱不斷噴灑,企圖噴滅不斷竄紅升高的火焰。遍地是凌亂的木杉殘片碎屑,人人驚惶不安。音效技術人員艾瑞克看著濃密的黑煙,不禁喃喃禱告,並不斷地低語:「這兒真需要急切的代禱!」 情況糟透了,火勢凶猛直燒到下午,消防人員與之奮戰達數小時之久。好不容易平熄了火焰,所幸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僅有四人因吸入太多濃煙送醫急救,估計約有一千五百萬美元的損失。 這是一家當時號稱世界級大劇院,名稱是「視聽娛樂中心」(Sight & Sound Entertainment Cen-ter),是葛林依斯曼夫婦( Glenn & Shirley Eshelman)一手創辦的。 他們是這樣起家的。1975年 他們倆人剛剛草創了一間小劇院,那時只擁有一台幻燈片、放映機,加上唱盤和麥克風的整體裝置,演出人員也不多,除了在小劇院定時演出外,有時到各教會、學校、機構巡迴演出。有一次租了大學的大場地,演了第一部完整的戲曲,叫「全然奇妙」( The Wonder Of It All),吸引了三萬觀眾,可算相當成功。在事業開始做大時,他們的錢也存夠了,便又在附近物色了一塊三英畝的地,建立了一所「視聽劇院」( Sight & Sound Auditorium )。由於葛林的藝術天份和妻子出色的行政才華,十五年來製作了許多成功的戲劇,遠近馳名,許多人不辭千里遠道而來觀賞。由於觀眾蜂擁而至,他們不得不尋覓更大的場地。 1991年,他們又找到在賓州的世外桃源地,愛美許人( Amish ) 聚集的蘭卡斯郡( Lancaster County ) ,在原來劇院附近建立起「視聽娛樂中心」,也就是後來失火的劇院。這裏有更多的座位,更精湛的戲曲,一年四百場的演出,每年吸引七十萬觀眾前來,帶動當地經濟的繁榮,許多餐館、旅遊業因而大發利市。然而,這場大火毀了這所劇院,多年來的努力付之一炬,僅剩下遍地的灰燼,這實在是一件不幸的突發事件。 最壞情況下的最美期盼 所幸的是早醞釀在葛林心中的新戲碼「但以理」( Daniel — A…
Read more

點燃生命的亮光

在一個沒有燈的窮鄉,上帝的光照進他的心靈。 明道出生在北方一個小縣城裏,從小就幻想著,自己坐在雲彩上飄到北京。他從未想到,高中畢業後他真地來到北京清華大學讀書;更未想到他竟會在那兒相信耶穌,還成為了牧師。 神真是奇妙。雖然我們不知道明天的道路如何;卻顧所來徑,方知曉都有神美好的計劃與帶領。 確定目標向前行 明道天資聰穎,記憶力非常強,考試總是名列前茅。十歲那年,母親即對他說:「國家現在恢復了高考制度,等你長大了,一定得到北京去上大學。」自此,他覺得北京不再像從前那麼遙遠了。在準備進入高三前,父親找他談了一次話:「你打算考北京的哪所大學?我看,就上北京的清華大學吧!」 父親的期盼,讓他清楚了自己前進的目標。在高三那年,他就像衝刺百米般地拼命學習。因為他不想辜負父親對他的期望,然而他更渴想走出去,見識外面的世界。他想飛到北京,以及更廣闊的世界。 他終於順利通過高考,進了清華大學電機系。來到夢寐以求的北京,明道真是興奮。86年的北京街上沒有現在這麼多的人,也沒有這麼多的車和高樓大廈。他卻感受到北京溫馨和濃鬱的文化氣息,沉浸在夢想成真的幸福裏,感覺自己就像一隻自由的大鳥,在廣闊的天空中自由地飛翔。那時他感覺只要勤奮、好學、肯吃苦,就會實現自己人生的夢想,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成為一名對家庭、對國家有用、有貢獻的人。 在清華讀書,同學之間的競爭很激烈,壓力也很大。儘管如此,明道和同學們的關係卻非常融洽,他的性格溫和、幽默。他為同學理髮,表演魔術,同學們都喜歡和他交朋友。他在那裡度過了緊張又愉快的兩年。 驚覺生命的脆弱 大學三年級的一天,他突然覺得下身很痛,尿中帶血,他很恐慌 ,趕緊就醫,診斷結果是他有腎結石。為怕父母擔心,他未告訴他們自己的病情,也盡力配合醫生的治療,結石很快就被排除了。 他以為自己痊癒了,但去上海 實習時,又有結石形成。醫生告訴他結石還會出現。醫生的話讓明道生活在陰影之中,甚至想到了死亡。 這次的病痛,驚醒了一向生活順遂的他,讓他開始思考生命層面的問題。他意識到人是多麼渺小和生命的脆弱,他的理想一下子就被一顆小小的石頭給擊碎了。 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呢?人應該如何面對生活、甚至死亡呢?人在世界上奮鬥忙碌,到底有沒有意義呢?於是他放慢了前行的腳步,開始研讀一些哲學方面的書籍。但他心中的問題,始終得不到滿意的答案。他的世界觀、價值觀被擊得七零八落。天還是那樣的藍,他卻感覺自己被一種無形的網籠罩著,無法掙脫。 那段時間他不僅身受肉體之痛,心靈更感困惑迷茫。如果說小小的腎結石痛苦著他的身體,另一個巨大的生命陰影的石頭,則震動著他的心靈,這正是神在他生命上的動工。他開始祈求上天的幫助。 得著屬神新生命 1989年的聖誕節,很多大學生湧進了教堂,他也是其中之一。坐在北京崇文門基督教堂的禮拜堂裏,聆聽著唱詩班的獻唱,他心裏感到從來沒有過的平安。 從此,他一直堅持禮拜天到教堂參加禮拜。直到有一天,聖靈臨到他,他開始在神面前禱告:「我相信神是我生命的來源,也是我生命的歸宿。我承認自己是一個有限的存在,在神的面前是一個罪人。我願意接受耶穌作我生命的救主,求神來引導我的生命。」他還禱告求神醫治他的疾病。從他禱告至今 ,已經廿年了,腎結石不再出現過 ,神已完完全全地醫治了他。 明道真實地經歷了重生帶給他的改變,他覺得自己的眼睛睜開了 。以前自己也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但是總看不清這個世界和所發生的事,也看不懂這世上的人。現在一切都慢慢地清晰了,他有了新的生命,這個生命與上帝緊密地聯繫。這生命是永恒的生命,是來自於那位創造宇宙萬有的上帝。明道現在終於清楚了自己從哪裏來,將來到哪裏去;在地上應該怎麼生活。他的生命從此有了方向和標準。 信主以後,他一直在北京崇文門教堂聚會,並參加詩班獻詩。 作神僕的挑戰 臨近畢業,他被一家電腦公司錄取,在該公司培訓一年,培訓結束將被派到日本工作。 90年代能出國留學已屬不易了,何況能到日本工作更是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時有位弟兄卻向他提出挑戰:「願不願放棄一切,作一名神的僕人?」 他從沒有想過要作一名傳道人,此時他的心志還想在社會上找到 自己的位置,更不想放棄眼前這個 令人羨慕的機會。 但他沒有想到兩個月後,該公 司因日本政策的變動,而改變了去日本工作的承諾,並說學生可以主動放棄,不會被罰金。當時學校分配已經結束,他只得決定繼續在北京一邊學習,一邊事奉,並且等待工作的機會。 在清華最後一年寫畢業論文時,信主才六個月的他,就與一些弟兄姊妹們用電腦製做一套傳福音的教材 (《新生命》和《新生活》 )。那時他信主才很短的時間,怎麼可能寫得出呢?他回憶當時的情景說,他心中並沒有什麼顧慮,只想把他生命中的主耶穌與別人分享,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接受。大家一邊學習聖經,一邊著手編寫。遇到不太明白的神學問題,就和弟兄姊妹一起探討研究。 大約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了這兩本教材的編寫,神藉著這份工作更深地帶領他,經歷神的能力和聖靈的同在,並明白了很多的聖經真理。同時他也發現自己在講道 、教導的恩賜(也許是遺傳了父母教導的天賦)。他想全時間事奉神,但還是猶豫,下不了這個決心。 1992年的春節,父母和弟兄姊妹們都熱切地等待著他回家過年 ,他也非常想念家裏的人,但另有去河南傳福音的機會。最後他還是去了河南,這種感情的取捨是痛苦的。歷經一年多的時間,他越來越渴慕神,去河南之前,他感覺神會帶領他明白前面將要走的路。…
Read more

神箭手

不射而射,至高境界。 在春秋戰國的時候,趙國的首都邯鄲有一個叫紀昌的青年,投拜當時的射箭高手飛衛學藝。老師沒有立刻教他如何拉弓放箭,反讓他回家先鍛鍊眼力,學會死盯住目標。紀昌便天天臥在老婆的織布機底下,盯著穿動的梭子。兩年的工夫,便可以聚精會神、眸不游移,即使錐子向他眼角攮來,他的眼也不會眨一下。 然後,飛衛又要紀昌回去,練習把微小的東西看大了的功夫。紀昌就用一根頭髮拴住隻小螞蟻,掛在窗戶前,每天注目凝視。三年之後,那螞蟻在他的眼中,已經大如車輪了。 到這時候,老師才開始教他射箭的技術和決竅。紀昌果然進步神速,不久成為人人稱許的名射手。 偏離上帝的規範 從這個故事,我聯想了許多。習箭的人,無不希望「彈無虛發」,成為李廣、花榮式的優秀射手。如果箭脫了靶,那是很難堪的。古希臘文就用「罪」( sin)一字,來形容矢不中的。而新約《聖經》就藉用此詞,來比喻世人偏離了上帝所定的規範,虧缺了主的榮耀,從此引伸出「罪」更廣的定義,遠不是大家以為的刑事犯罪( criminal)的概念。所以要人們悔改認這個罪,修正自己的箭道,搭弓重射,以符合神的心意,這就成了基督教的重要教義。 我們姑且將慕道者尋找造物主 、得救、得勝的歷程,也看作是一個另類射箭學習的過程。 基督徒的標竿是耶穌,這位上帝之子,曾道成肉身來世上,一是為萬民贖罪,二是做聖潔的榜樣。教大家以他為目標,「有的放矢」 。我們不妨學學紀昌,先打好基礎 ── 專心致志緊盯鵠的:定睛在基督,不受世俗意識誘惑、事務攪擾和教會內部人際紛爭的影響。世界上的教育家都倡導美善的人生目的,但真正超越階級利益、集團黨派的,是上帝的真理。不要被非完人的壞見証分了心,而因小失大;又要聽從主的原話,不被標新立異的新派神學引開,而捨本逐末。 見微知著目標清晰:立足於《 聖經》,扎根、咀嚼,將「天啟」的細微、耶穌的一動一靜,通通擴展開來,畢覽無遺,銘記在心。人能讀經逾萬遍,就會話出如有「神 」,以經來解經,並且身體力行;效仿基督,就能有效的傳福音;心中被道充滿,情慾和「老我」等都會被擠出去,沒棲身落腳之地﹔遇到各類異端邪說,練就的「火眼金睛」一看便知,不為所惑。真理的靶子變得愈來愈清楚,「百發百中 」就不難了。 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再操習箭法技巧,便水到渠成。「滿弓之箭」,憑聖靈調整「準星」﹔「離弦之箭」,靠聖靈增添動量,必直撲目標,「百步穿楊」。 不射之射真功夫 紀昌出徒了以後,又遠赴峨眉山,跟從宗師甘繩繼續深造。老人先讓他放一箭瞧瞧,紀昌一抬手,便射中了一隻飛掠而過的雁,心中挺得意的。不料甘繩淡淡一笑,「 這不過是射之射,好射手是不用傢 伙的。」說罷,帶他到懸崖邊上,站在一塊危石之上,紀昌看著都覺眩暈。只見老人金雞獨立,徒手做了一個射箭的動作,一隻在高空中盤旋的鷹隨即墜了地。紀昌驚呆了 ,跪地伏拜不已,老人告訴他說,這叫「不射之射」,纔是真正的功夫。 從此紀昌跟隨大師勤學苦練,九年功成。下山歸故里以後,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從原先爭強好勝的武夫,變成了溫文爾雅的儒士,再也無意當眾炫耀射術、談弓論箭 ,甚至已不識「弓」為何物了。但是他住的房舍卻「箭氣沖天」,連猛禽都不敢打上面掠過。見他這樣 ,闔城的箭手們也都恥於當街顯擺武藝了。 活著的不再是我 寓言到此,揭示了一個學藝修練的最高境界,就是意念的登峰而不是技法的造極。因為德是才之帥,各個行業皆然。信德能夠使得技藝造福於世,否則會遺禍人間。古人「不射而射」的意境,與「上善若水」、「大成若缺」、「大象無形」等哲思一理,曉喻了「真人不露相」,身懷絕技者不顯山露水、恃才傲物。 在我們靈裡「學射」久已、「箭道」日深,最後成為了能手之後 ,千萬別覺得功成名就,便趾高氣揚、固步自封起來。學無止境,要 像紀昌那樣進深造詣。 我們的上師就是主耶穌。看看新約聖經裡記載的祂那溫柔謙和:「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了人的樣式。」( 腓 2:6)祂縱能呼風喚雨、使死人復生;說有就有、命立就立,但在人間卻從不張揚,逞能自己,甚至竟躬親為徒弟洗腳;為罪人代死,「像羊在剪毛人的手下無聲」(賽 53 :7)。 草木之人的我們,大多一點雕虫小技在身,就自命不凡了。在主面前,因信稱義的我們怎可以放肆張狂、不量力﹖怎可自以為義,居高臨下,犯屬靈驕傲呢﹖ 教會的長年薰陶,縱然令人「 近朱者赤」,形似耶穌。但是基督徒需要的是歷練與「內功」,即使「神似」耶穌,多有主的靈性,但生命流露的應該是:「如今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Read more

遊子的彩衣

「媽媽為你禱告」,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踏實的祝福彩衣。 早年在美國,國際電話費較貴,家書是我們與公婆聯繫的主要工具。 媽媽為你們禱告 婆婆的來信,如同東北大燴菜,不講究精緻細作,卻是實實在在 ,熱熱乎乎。家中近期發生的大小事,兒女各家的近況,孫兒女們的成長。有時候還有親戚的消息,左鄰右舍的變化。然後,再詢問我們這邊的情況。 末了,通篇家常話後,會加上一句溫馨感人的話:「媽媽為你們禱告,祈求天父保佑你們。」 那時,我和丈夫還是留學生,日子過得捉襟見肘,我連飯都不會做,馬上又要生孩子。可是仗著自己年輕,初生牛犢不怕虎,對生活充滿了憧憬。哪裡懂得婆婆的心思,以為不過是婆婆的一句含有宗教情結的客套話。 後來,婆婆來美國數次,並與我們同住。我偶然發現婆婆床頭櫃上擺放著聖經,她也常在臥房裡讀經禱告,但我從來沒在乎過婆婆禱告什麼。那時我還是個年輕的母親和年幼的基督徒,不懂得為孩子們禱告,也沒有禱告的習慣。 婆婆回國後,再來信時,內容增加了詢問這位伯伯,代問候那位師母等等。相隔萬里,除了我們,婆婆還惦記著教會中的長輩們。原來她說的:「媽媽為你們禱告」, 不只是嘴頭的言語、心中的掛記,更是踏踏實實地行動。 張開母愛的翅膀 童年時在幼兒園裡,孩子們喜歡玩一個戶外遊戲「老鷹捉小雞」。真實生活中,孩子年幼,母親就像母雞,張開的翅膀如同避難所,將孩子們遮蓋在保護之下。然而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走出家門,便需要開始自己獨立經風歷雨。母親的翅膀已經不夠遮蓋,不夠保護,可是母親的心卻依然放不下啊! 有一次去大姐家,見牆上新掛了一幅書法:「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便從執教中文的大姐口中,學到了並記住了這首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我的母親很會做針線活,她常說:「孩子是媽身上掉下的肉」,以及「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親說時,我大都心不在焉,將母親的肺腑之言當成耳邊風。儘管我可以將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但是真正初淺地理解這首詩,是在兒子離家上大學後。那時母親已經過世十年,自己的寸草之心,對母愛已無處相報。 禱告是絲線 兒子離家上大學,送行的路上和兒子談笑風生,回家的路上邊回想與兒同行十八年的日子,邊掩面流淚。從此,懂得什麼是「兒行千里母擔憂。」離家的兒子像是斷了線的風箏,兒子高興,像是有了自己一片藍天,可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飛翔;母親卻時時擔憂,心隨著風箏搖擺不定。 看著孩子們健康的成長、心智上日益成熟,我本應懷著感恩,但心底卻常以為那是理所當然;一旦孩子有所成就,也認為是父母的功勞。如今才體會到對初出茅廬的孩子,成長中可能經歷的誘惑和挑戰 ,以及種種的困難,是為人父母無法掌控和幫助的。 曾幾何時,我開始為孩子操心、憂慮、流淚,深深感到那對曾經令自己驕傲的翅膀軟弱無力。於是「媽媽為你們禱告」,不再僅是對婆婆的更多理解和認同,也變成了我對孩子們常說的話。 我常想起當年給兒子講的聖經中浪子回頭的故事,而我深感父母對孩子之愛,永遠如同那父親的慈心,「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上。」(路 15:22)我也想起雅各為他親愛的兒子約瑟製作的彩衣。這樣說來,「媽媽為你們禱告 」,不就像是母親手中的絲線,辛勤為兒女縫製彩衣? 祝福是權柄 有一天,我捧起一本書《蒙福的兒女──天天祝福你的孩子》。這本書從聖經的立場,教導如何照著神的應許,奉神的名祝福孩子,塑造孩子的品格,不論是學業、工作、身體、心靈,讓孩子們在一切事上榮耀神。 以色列的先祖中有為兒女祝福的典範,亞伯拉罕為以撒祝福、以撒為雅各祝福、雅各為他十二個兒子祝福。為家人和孩子祝福是猶太人的傳統,也是神給我們的權柄。 約伯也是我們信心的榜樣。神沒有許諾天色常藍,但神賜下信心和希望。信心像是歷練,如同身處沙漠的渺茫,前面的路多長?希望的燈火在哪裡?在面對未知的明天 ,今天的驕傲是不堪一擊的。同樣地,今天的痛苦和失落,也可能孕育明天的幸福和成就。 「媽媽為你們禱告」;「奉耶穌的名,媽媽為你們祝福」,我開始學習放下自己的驕傲,仰望神,為兒女縫製「禱告的彩衣」。 兒子大了,帶著女朋友來家裡。我見到女孩子,又想起婆婆,想起並理解了婆婆第一次看到我的時候,滿臉的笑容,以及熱情款待我的情景;想起多年來婆婆對我寬容和恆久不變的愛;想起婆婆多年的禱告。那一刻,我就暗自下了決心 :「媽媽為你們禱告」;「媽媽為你們編織祝福的彩衣」。 一輩子的禱告 婆婆和公公養育了五個子女,經歷過生活上的艱苦歲月,經歷過因信仰被整的文革,經歷過子女插廠插隊就業難的時代,當然也包括我們遠離他們、離鄉背井初到美國的日子。難道婆婆就沒有發愁憂慮的時候?後來,子女陸續成家立業 ,五個子女加上五個女婿兒媳,十個指頭不一般齊,豈能都稱心如意 ?婆婆性格爽朗,為人單純樸實、不加修飾,卻真誠實在。婆婆快人快語,卻從未聽到怨言和歹毒從她口裡出來。「媽媽為你們禱告!」婆婆能將一切的事,都帶到主恩座前求,或許這就是她可以樂觀生活的秘訣吧! 2008年 2月,婆婆在與公公共同走完六十二年之後,先行回到天家。想起在世界上再也聽不到「 媽媽為你們禱告」的聲音,我心裡就非常難過。但我知道,我從婆婆學到了如何為孩子禱告。 「媽媽為你們禱告」,就像是慈母手中的絲線,憑著信心懷著希望,一輩子為兒女縫製彩衣。 (作者 1988年自中國大陸赴美。現居美國德州休士頓,為一名土木工程師,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忙裏偷閒,識字撰文,追尋遺失的文學夢。驀然回首,筆與夢乃神所賜,願為神所用。)…
Read more

撫平心痕

「母女情結」心痕,惟靠「基督大愛」才能撫平。 五年了,我終於決定回家去看望母親。 一直很怕過母親節,因為自小到大,和母親有著太多的衝突。每逢這一天,我都會暗自神傷,自憐自艾,情緒極度低落。在我所有關於童年的記憶中,沒有母親跟自己親密接觸的記憶﹔翻看自己童年的照片,也鮮見和母親的合影。 我在三姊妹中排行居中,自覺「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在家裡除了對父親學識的崇拜而常向他討教外,我習慣了獨處冥思,跟兩個姊妹也不甚親密。 我是她的前世天敵? 沒有人搞得清我跟母親不睦的根源,只有我自己清楚那心結的出處﹕母親曾跟別人談起,我的出生 ,讓盼兒心切的她非常失望﹗在我年兩歲時的一次高燒抽搐中,她竟準備放棄病中的我﹗幸有好心人相勸,否則,我已經不在世上了﹗無意中聽到這番談話的我年僅十歲,自此便落下自憐自棄的毛病。 我常常幻想著如何「無痛自殺」,並想像著母親看到我的「屍體 」時的種種反應。我斷定自己是母親的「前世天敵」,因此對她充滿著排斥防範心理。猶記一次不慎落入游泳池深水區,在垂死掙扎的一瞬間,心中竟閃過「我死後,讓她也哭一場」的報復心理﹗ 為了博得父親的重視,我小學至高中一直保持學習成績的優秀;也是為了父親的喜好,我努力學京戲,練舞蹈,並在學校文藝演出中小有名氣。因為我的名字常上「光 榮榜」,甚至也在學校的報刊廣播中,讓父母及家人都很有面子。我夢想著「醜小鴨變天鵝」,也極愛讀「灰姑娘」的故事,幻想著「白馬王子」的來臨。 如果父母意見有分歧,我一定是父親的堅定支持者。跟母親對著幹,讓我有一種快感。充滿著自卑與驕傲兩種矛盾心理的我,在高中時隨父親自昆明遷至合肥,遠離母親讓我自由開朗起來。當我去父親的朋友家作客時,邂逅了一個男生 。我開始跟這個志同道合的男孩子通信,因為他崇拜的眼光安慰我自卑的心,他母親的慈愛則讓我沉浸在不曾體會過的母愛裏。 然而,在上個世紀 70年代的大陸,這是屬於敗壞門風之舉。父親發現了我的「地下活動」後大為震怒,母親則趕到合肥對我大加訓斥。被迫與他分手後的我,心裡充滿著罪惡感,高中畢業後主動報名去了農村。那三年中我拒絕在春節時回家,因為那時母親也探親返家。農村生活雖然艱苦,但農民大媽們的善良純樸,讓我在享受關愛時,更加哀嘆自己缺失母愛。 生命缺失的母女情 文革結束後,我從農村以 1%的機率幸運考入醫學院,自覺為她掙面子,也許能重獲青睞。然而,此時進入更年期的她情緒嚴重失常 ,讓度假回家的我如陷牢獄。 畢業後擇偶,結婚,我都不按母親的意願行事.這讓她失望之極 ,因此我的婚禮非常簡單。最後,在醫院工作十年,並已獲主治醫生職位的我,竟決定攜女隨夫舉家出國,更讓母親氣得連行裝都不幫我準備。 來美後很長時間都沒有母親的片言隻字,那時候國際電話費昂貴 ,我只能在父親來信中讀到她間接的問候。(誰知道是不是父親加上的﹖) 出國四年後,我在聖地亞哥頭次走進教會團契。當時先生帶女兒在洛杉磯,所以我這「孤雁」有許多時間需要打發。很奇妙,公司裏一位同事的熱心推薦,讓我走進了這個以詩歌敬拜為聚會方式的周末團契。當時有一位姊妹問我「為何願意來這裡﹖」我的回答是﹕「在這裡尋求生命裏缺失的感情」。 一年後,在神的帶領下我受洗了,同時也主動辭職回到洛杉磯跟先生團聚。成為基督徒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家人傳福音。儘管我準備了許多福音書籍和音像製品 ,然而每次回國與母親見面,那道橫在我們之間的隔閡依然非常深。 踏上學習「親密之旅」 出國十八年,我曾攜女或隨夫回國探望雙親五次。每次離開時,都因為跟母親起爭執而鬱悶許久。五年前父親因心臟衰竭去世,因為父親去世前接受了基督信仰,我對「是否應該在遺體告別儀式中,為改變了信仰的父親身上,覆蓋黨旗 」提出異議,母親此時完全失態,將心中積鬱多年的怨氣,一股腦兒向我噴來﹗ 失去父親加上與母親的衝突,讓我痛徹心肺。自此足足五年之久 ,我沒回家。時不時給母親掛電話 ,也只是例行公事。 上個月,我得到她心臟有疾的消息,同時也算出她的心臟起搏器已經需要更新。「子欲養而親不待 」這句古訓,在在提醒我要為已過八十的母親盡為女之職。回家看望她,成為我必須踏上的一條路。 如何撫平自己心中多年的傷痕﹖有何途徑讓我的探母之旅順利完成﹖我帶著求救的願望,走進黃維仁博士的「親密之旅」培訓班,並非常認真地學習他所發的12片教學 DVD及學習手冊。 他在這十二課中,有科學和靈性相結合的心理學理論與實際臨床指導。其中有幾句話對我觸動頗大﹕「傾聽就是愛,了解中有醫治」。我發現多年來,自己跟母親間的矛盾,多來自於我對她談話的不耐和不屑,我幾乎沒有仔細聆聽她說話的習慣。因為「自憐」的暗傷一直未癒,就將自己放在「不被她愛 」的地位。因此,從沒有用包容來對待她,甚至也不想去理解她。 為了了解她,我打開父親生前所寫的個人自傳。 發現母親的優點…
Read more

追逐肥皂泡的小女孩

在恰當的時機,神向人顯示祂的手筆。 小女孩望著肥皂泡,笑了! 紅、黃、藍、白、黑、 橙、綠、紫、灰、金、 玻璃包裹著滿屋繽紛, 希望與理想輕軟上騰。 追風、逐雲、趕雨、隨霧…… 渴望停駐在彩虹,與銀河扣緊。 小女孩伸出雙手, 點起一盞盞路燈, 願燭光照亮窄門, 驅散一室暗昏! 肥皂泡與燭光媲美,與路燈競彩。 它以繽紛代替光明,燃點自身以圖震撼。 魔幻螢螢流轉…… 肥皂泡一臉悠然自得…… 它忘記陽光顯耀璀璨,繽紛失去折射, 剩下的不過是灰與黑! 它堆砌小兄妹嚮往的糖果屋, 編織國王夢寐以求的新衣。 捕捉會生金蛋的鵝, 網住人魚公主的泡沫, 修補灰姑娘的玻璃鞋。 煉製令白雪昏倒的毒蘋果, 改裝令奧羅拉沉睡的紡錘尖刺。 當長髮姑娘的頭髮不再金黃, 羽毛婆婆的枕頭不再潔白, 謊言不能變為事實、欺瞞不能轉化圓滿。 它疲倦、它憤怒、它回顧、 它驀地發現幽谷把它圍繞, 手中緊握猶大以沙崙玫瑰換來的三十塊, 在沼澤中央打滾沉淪…… 小女孩望著肥皂泡,哭了! 她雙手捧起憂傷與痛悔的靈,沿著路燈, 走到上帝的手掌心。 肥皂泡不再繽紛, 小女孩為它祈禱以得著神恩。 上帝的掌心仿如野地, 放眼四方沒有絲毫美感。 唯見小女孩在曠野追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