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Author: 編輯室
April 1, 2010
托爾斯泰的奇遇發人深省。 很多天才都是在他人的讚美聲中被發現的。如果沒有他人真心的讚美,優秀的人才、優秀的稿子、優秀的作品都有可能被時間埋沒。善於讚美的人,在付出讚美的時候,也成了時代的功臣。因為他們「伯樂」般的眼光,留住了時代的精華之作,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1852年,俄國《現代人》雜誌主編涅克拉索夫,收到了一份名為《童年》的手稿。但是,不知何故,作者在手稿末頁和信中,只署上了自己的姓名縮寫字母。 涅克拉索夫在看完手稿後,覺得寫得十分出色,於是決定將它發表出來。由於不知作者的全名,所以作品發表時,只能按作者留下的姓名縮寫來署名。 原來,這稿子是後來成為文學巨擘托爾斯泰的第一部作品。儘管作品寫得很好,但是由於缺乏信心,他不敢署上真名。幸好,涅克拉索夫是一個真正的「伯樂」。在發表這部作品的同時,他還向屠格涅夫等著名作家推荐,說:「留神一下《童年》這部中篇小說吧!看來,作者是一個大有希望的新天才。」 由於涅克拉索夫的推荐和讚美,迎來了《童年》的春天,也激發了托爾斯泰的創作潛力。很多著名作家在看到涅克拉索夫的推荐和讚美後,都紛紛閱讀這部被推薦的作品。這些著名作家看完《童年》後,對這部作品交相讚譽,並寫出很多關於《童年》一書的評論。 當時,年輕的托爾斯泰正在高加索山地服役。一天,他偶爾讀到了一篇對他作品的評論文章,評論者也是一位著名的評論家。當托爾斯泰讀到那些讚美的言詞時,狂喜和眼淚幾乎使他窒息,他感受到了讚美的神奇力量,對自己產生了信心,並生發無窮的寫作欲望。 處女作獲得的巨大成功,使本來膽怯的托爾斯泰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他更加潛心於寫作,不斷地提升自己。從此,世界文壇上多了一顆耀眼的明星。 涅克拉索夫的讚美和推荐,成就了托爾斯泰的寫作之路。在涅克拉索夫的讚美之前,托爾斯泰原是那麼缺乏自信與膽怯。在得到眾多名家的表揚和稱讚之後,托爾斯泰敢寫了,敢於面對自己了。他後來寫的《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復活》都成為深受世界讀者喜愛的名著。 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得到了人們的高度評價。列寧稱讚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使「全人類藝術發展向前跨進的一大步」;魯迅也評價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俄國的巨人」。 如果沒有當時的涅克拉索夫和其他著名作家的讚美,托爾斯泰不會那麼早就感受到寫作的樂趣。那麼他的創作高峰,也許會來得更慢、更遲。 只要肯定他人的特殊才能,高度地給予評價,任何人都會樂於將其優點表現得淋漓盡致。給每一個出色的人以讚美,那些讚美之詞可以使他更優秀、更傑出。用讚美來激發傑出者,留下的是有益於社會的作品,讚美者也會為善識珠玉而留芳後世。 「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 ~箴16:24
Author: 編輯室
April 1, 2010
哥林多前書13:4-8 恆久忍耐:接納每一位肢體,他們是主用寶血買贖回來的。 又有恩慈:給予弟兄姊妹機會,得著肯定與稱許。 不嫉妒:以幫助弟兄姊妹成功,為最大的喜樂。 不自誇:絕不誇耀自己的成就,高抬自己。 不張狂:從每個肢體身上,看見可以學習的長處。 不作害羞的事:絕不做損人利己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肢體的最佳屬靈益處,是作抉擇的重要前提。 不輕易發怒:以仁愛來面對肢體的失敗或短處。 不計算人的惡:絕不背後論斷批評主內肢體的弱點。 只喜歡真理:以喜樂的心,與肢體追求在神話語上的成長及實踐。 凡事包容:饒恕那得罪我的弟兄,七十個七次。 凡事相信:信任肢體,而不是懷疑;鼓勵肢體,而不是壓制。 凡事盼望:即使主內肢體失敗了,仍堅持給予第二次機會。 凡事忍耐:堅持愛能改造一切的信念。 永不止息:愛教會的胸懷,正如基督愛教會一樣。
Author: 編輯室
April 1, 2010
Happiness is not in the mere possession of money; it lies in the joy of achievement, in the thrill of creative effort. ~Franklin D. Roosevelt 快樂不在於僅是財物的擁有,而在於成就的喜悅,及創作力的激揚。 Winners compare their achievements with their goals, while losers compare their achievements with those…
Read more
Author: 李順長
April 1, 2010
這幾天我有點空閒,翻閱了《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這本雜誌 (US News & World Report,2010年2月號) 。雜誌主題從基因和食物、生活形式等角度探索長壽,出乎我意料的是長壽竟然和一個人的成就有關。 第五十頁的文章斷言說,你在辦公室裏的快樂指數跟食物一樣,會影響你的健康和壽命——倫敦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的馬摩教授(Michael Marmot) 所作的研究指出,在社經層次上地位較低的人,工作薪酬較低的工作者,比較可能短命和有健康問題。原因是成就較低的人和下列四件損害健康的事常牽連在一起: 1. 他們比較可能抽煙 2. 比較少做運動 3. 較少吃蔬菜水果 4. 較可能常常處在壓力之下 社經低層次的工作人員,比較有工作的非安全感和被解聘的可能。在猿猴實驗發現,地位較低和社交孤立的猴子,血液裡的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皮質素(corti-sol) 較高,有損健康。 看了這篇文章,我的思路開始整理,成就和健康長壽的關係,似乎有一條清晰的脈絡。成就較高的人,比較可能養成好習慣:多做運動、多吃蔬果、不抽煙,比較有安全感。從這個角度來看,追求某種程度上的成就,不但有益於人格的自我肯定,也有益於身體的健康和長壽。 原來,成就對你的健康是一種祝福! 主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十七章大祭司的禱文裡,細述了祂在地上三十三年所成就的七項使命(都包含「已」這個字)。這種使命已成就的喜悅,和順服神完成救贖的決心,是祂面對第二天十字架的力量來源。保羅在提摩太後書四章7節殉道之前,數算一生為基督耶穌所成就的工作,也是用「已經」這個字來表達。 「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4:7) 這種成就上帝所託付事工的喜悅,是保羅離世之前,最寶貴的資產,甚至使徒保羅能夠自豪地宣稱:「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後4:8) 主耶穌和保羅所到達的靈性和精神狀態,可以說是基督徒人生所能到達的最高境界,一種美麗、滿足、喜樂的境界。人生還有什麼比成就神的託付更大的喜悅呢?! 原來,成就對你的人格和靈性是一種祝福! 敬愛的讀者,如果你多做運動、多吃蔬果、不抽煙,又能有效舒解壓力,你將會更加健康、長壽。如果你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發掘自己的屬靈恩賜,操練服事的技能,找到神的託付和使命,並盡心竭力成就神的工作,我保證您的靈性和精神狀態,也會享有主耶穌和保羅所享有的滿足、喜樂和成就感。
Author: 李順長
April 1, 2010
屬世的成就,凡人;屬天的成就,聖徒。 1966年我就讀的工學院,畢業了好幾位靈性卓越的基督徒。他們在基督裡的歲月已久,從他們身上散發出來令人羨慕的屬靈品質,令我這初信幾個月的幼嫩新手,暗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追上他們。 神憐憫了我,1969年他們出國留學,我竟然蒙召做全時間神僕,加入學生工作服事的行列。現在過了四十多年,我們都年紀一把了。令我驚奇的是,他們中間有幾個擁有工程博士的學位,竟然提早退休,唸了神學道碩學位,加入全時間服事的行列,做起牧師,負起牧養會眾的責任。 是什麼力量驅使他們提早退休?什麼力量引導他們投入事奉美徑?我想,從屬靈的角度來看,他們聽見了神的呼召。從人的角度來看,他們內心有一種自我期許,渴望對神的國度有所貢獻。我個人嚐過對天國有所貢獻的成就感,所帶來的滿足與喜悅。 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家說,人類有五種基本需要,追求滿足這五種需要,驅動人的主要行為── 1. 身體的需要:比如食、衣、住、行。 2. 安全的需要:比如自由、免於盜賊威脅等。 3. 歸屬的需要:比如種族、文化、國籍的認同。 4. 自尊的需要:比如人格、才幹、自信的肯定。 5. 成就的需要:比如事業、貢獻、成功等。 善用動機法則 有些滿有智慧的牧師,善用上述的動機法則,搧起會友服事的火焰,點燃了教會成長的氣氛。創造了人人動員服事的環境。他們與上述第3、4、5的法則合作── 邀請成熟的基督徒加入核心同工,每月一次在牧師家餐敘,聽牧師分享這一年的教會主要目標,討論達成目標的方法,一起同心禱告,創造了歸屬的感覺。 牧師看準了核心同工每一個的恩賜所在,託付他們適當的職責,並幫助他們參與培訓的機會,甚至作個別教練,開發同工們的自信。使用「肯定」來催化同工的成長。幫助同工在某一項服事上成功 ,對教會和神國做出貢獻。成就感所帶來的滿足,把同工們推上了一條喜愛服事的征途。 主耶穌基督就善用這三重動機法則,成功的培訓了十二使徒,奠下教會屬靈根基──主耶穌揀選了十二使徒,組成了這個天國集團的核心。(可3:13-19)他們有特權常與主同在,聆聽群眾所聽不到的信息,並蒙應許,在主得國降臨的時候,同坐寶座(太19:28),這種歸屬感,產生了非凡的向心力。 主耶穌也給了使徒權柄,可以醫病趕鬼。(太10:1)並且信任他們,差派他們兩個一組,出去傳道。這種信任開發了使徒們的智能,培育了他們的自信。這種自尊為將來超凡的事奉效果,鋪平了道路。 主耶穌應許使徒,主所做的事,信主的人也可以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約14:12),並且奉主的名無論求什麼,主必成就(約14:13)。這種與主同行,必然成功的信念,給了門徒力量,為天國勇往直前。 服事的驅使力量 現在,我敢說成就感是驅使基督徒服事神的一股重要力量。就是主耶穌基督於釘十字架之前,在約翰福音十七章記載的祈禱裡,祂向天父所交的一份成績報告單上,也列出了七項重大的成就,中文聖經都用「已」表達出來── 1. 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約17:4) 2. 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v.4) 3. 你從地上賜給我的人,我已將你的名顯明與他們。(v.6) 4. 你所賜給我的道,我已經賜給他們。(v.8) 5. 我已將你的道賜給他們。(v.14) 6. 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v.22) 7. 我已將你的名賜給他們。(v.26) 我可以想像在約翰福音十八章,主耶穌進入客西馬尼園之前,主所做的約翰福音十七章的大祭司禱文,成就感的主旋律反覆迴盪,是祂從容走上十字架前,極大的安慰力量。當然,不是所有類型的成就感,都具有相同的屬靈價值。對於世上那些搜刮財富,賺取盛名;成就了軍事上的豐功偉業;在華爾街叱吒風雲,躍登全球的大富豪名人榜等人,上帝只輕描淡寫地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就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路12:20)…
Read more
Author: 李夢琴
April 1, 2010
成就,更重要的是價值觀的認定。 「我在小學時當過班長。」 「我曾經參加過網球比賽,獲得兩次冠軍。」 一次教會小組在聚會前玩了一個破冰遊戲,遊戲規則是每個人必須講自己過去曾經有過的、鮮為人知的經歷或成就。講得越多,可得越多分數。那一次參加的人為了贏得那次遊戲,都絞盡腦汁努力回想自己過去的經驗。我記得許多人在講述時,臉上都露出了難得一見的光彩。 每個人都喜歡談論自己曾經有過的非凡成就,談論過程覺得自己是號重要人物,那種感覺就是「成就感」。「成就感」與「成就」是不同的。「成就感」,顧名思義,是指人們在完成重要任務後的感受或思考(The feeling of having accomplished something important.)。所謂「重要任務」可能是一件重大任務,需要全力以赴來完成。如果任務負有重要意義,就算執行時需要作某種程度上的犧牲,也甘之如飴。如果完成後能受到注意和肯定,那種滿足的成就感乃人生一大樂事。 然而,所努力完成的使命價值受到質疑,或是努力受到否定,心中的悵惘與挫折可想而知。人總是喜歡做大事、立大功。讓我們來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做大事就一定能帶給我們滿意的成就感嗎?生活中有哪些瑣事,也可以帶來深遠影響、以致於我們一樣感受肯定與讚揚? 秦王與刺客 前幾年有一部在好萊塢受到矚目的中國影片「英雄」,我們可從幾個角色彼此的衝突,看人生目標與價值觀的問題。此片描述戰國末期群雄爭霸,最強的秦國欲併吞其他六國以一統天下,秦王就成了各國欲除滅的目標。 一位叫做「無名」的刺客隱藏了自己的身份,為了可以近距離殺秦王,他苦練「十步一殺」的劍術。他的計畫受到劍客長空、殘劍和飛雪的看重和幫助,他們一起編造謊言,使無名獲得進到離秦始皇十步之遥的機會。然而那秦王豈是簡單人物,危機當前,仍直接戳破無名的謊言,且指出他內心的矛盾。 無名的矛盾,在於關鍵時刻想起殘劍曾經對他說過的話。殘劍在刺殺秦王的使命中產生內心的衝突,他悟出秦王統一天下的事業,可以停止各國的殺戮,天下蒼生便可免於生靈塗炭。所以他在得到刺殺秦王的最關鍵的時刻,做了逆轉性的決定:放棄刺殺行動。 失去意義的使命 殘劍的決定影響了無名。當無名站在秦王面前時,正如秦王對他的觀察——心中充滿了衝突和矛盾。本來他一生的努力與目標,就是為此刻的機會,他也身負所有正義之士對他的寄望和託付。然而,正當他不得不採取攻勢之時,誰也沒想到,結果他竟然只是以劍柄相向,使秦王得以劍下逃生。當然,這樣的決定,造成了無名自己慘死於秦國大軍萬箭之下。 而殘劍放棄刺殺秦王的絕佳良機,使得他的愛妻飛雪對他深深不諒解。身為趙國名臣之女,飛雪賦予自己活著的使命,就是為國為父報仇。當第一次丈夫放棄刺秦王良機時,飛雪從此不與丈夫說話;任務二度失敗時,她的人生頓然失去目標與意義。無法控制自己的怒氣,毅然向丈夫拔劍挑戰。殘劍在無法解開愛妻的挫折與憤怒下,決定放棄抵擋,死於劍下。飛雪無法承受丈夫的死,最後也以身相殉。這樣的結局,觀者皆為之唏噓不已! 橫在無名、殘劍、飛雪與秦王之間的矛盾是:不同的使命,不同的角度詮釋自己的任務意義,都認為自己在某方面作了犧牲。然而,到底誰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或梟雄 如果只是因為需要尋求人生的意義感和成就感而犧牲一己,生命既短暫又寶貴,這代價何等昂貴啊!若是如此,放手一搏之前,更需停下腳步仔細思量。若是耗盡心力與時間之後,發現目標錯誤,所付出的也沒有意義。這時候是回頭好呢?還是繼續走?回頭顯示自己起初判斷的錯誤,而且所花費的時間金錢付諸流水,如何贖回?繼續走嗎?明知此路不通,將來付的代價更大,如何收拾殘局? 電影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犧牲,不同的傾力搏命,英雄或梟雄,待觀眾解讀與認定。真實人生中是否也有英雄存在?必有許多人在世界不同的角落,為許多看似平凡卻有意義的事,做了不凡的犧牲和默默付出。我們豈不當給予喝采與掌聲?! 兩個價值體系 不管同意不同意,我們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的價值體系之下。在第一個世界價值體系下論意義,是以實際效用與成果取向,談價值意義,乃是指完成任務,並儘可能取得最大利益與報酬。報酬多,成功的光環也相對的大。在此價值系統之下,人們汲汲營營於所謂「有價值」的成就,過著患得患失的日子,為了爭取利益,不惜犧牲別人。至於低報酬、甚至無償的工作,因為做了也沒有成就感,就乏人問津。不得不做時,就容易出現「作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無奈心態。 可欣慰的是與這個世界同時存在的,是另一個講求真理與超凡意義的價值觀。在那一個世界裡,「成就」不一定直接與成敗有關。成功固然美好,失敗的結果,意義一樣重大,在神的時間表裡,一樣可以期待開花結果。 埋入地裡的麥子 美國有五位宣教士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詮釋例證。這些年輕的宣教師於1956年1月8日到南美厄瓜多爾(Ecuador),計畫向奧卡族(Auca)傳福音。起初他們只是租了一架直昇機,每日停在高空上向土人唱聖詩,並扔下餅干、麵包、花布、茶葉和兒童玩具等禮物。這些土人生平第一次看見白種人在高空上盤旋,他們很驚訝,也歡喜收到禮物。這樣過了大約一年,宣教士們以為時機成熟,就決定降落在他們的領土上,準備進一步接觸。沒想到這行動引起土人的猜疑,他們竟然以長槍將五人殺死。消息傳來,舉世嘩然,許多人為這些宣教士哀悼。 不同於那些不惜為國為君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國英雄,這些宣教士清楚自己人生的使命,地上的國度和君王會過去,他們期待一個更高永恆的國度。為此,他們願意像一粒麥子一樣,默默地埋入土裡。看起來,他們沒有明顯的工作成果或是豐功偉蹟,但這一粒麥子的影響是驚人的,許多人因為這五位宣教士而受感召,願意繼續進入奧卡族傳福音。如今全村五百人中,已有一百人成為基督徒,也有多位奉獻作傳道人。 基督自己就是最好的榜樣!神的愛子降卑為人,又取了奴僕的形像,最後死在十字架上。祂將自己的生命給出,世人看似失敗的行動,然而「在滅亡的人看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林前1:18),是神測不透的大智慧。 小事也能有意義 我們羨慕宣教士美好的見證,心中也嚮往學習主捨己的榜樣,希望在主的生命冊上,被主稱讚記念。然而平凡如我,生活中如何得到機會,為主做一番被記念又稱讚的作為呢?這個問題的解答其實很簡單。 馬太福音記載,主耶穌曾說當祂在榮耀裡同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把愛祂、蒙祂揀選的人(綿羊)安置在寶座右邊。因為他們曾經在微小的弟兄餓的時候給他吃,渴的時候給他喝,留他住,給他穿,看顧他。主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太25:40)這些只是倒杯水、照顧患難弟兄的小事,然而卻被主在永世裡記念,這是何等有意義啊! 我們何等需要一個不以成敗論英雄的世界!也需要一位在我們工作遭遇瓶頸或失敗時,仍然為我們喝采的上帝。不管過去如何,不需悔恨與懊惱,讓我們重新釐定目標,努力奔跑,看看末後神為我們預備的,是怎樣豐富的獎賞(腓4:14)。
Author: 秝銳
April 1, 2010
在想不到的地方,遇見想不到的天使。 人生中永遠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當我決定要好好定下心來成就一番作為的時候,偏偏問題就在那時接踵而來。 當我與家人關係漸行漸遠的時候,便毅然決然的搬離那原本溫暖的家庭,一個人到外面租房子生活。或許是大環境的因素,我的新生活並沒有想像中順利。失業潮與無薪假讓我的求職路四處碰壁,眼看著生活費越來越少,但是生活仍然要過,不得不控制自己的花費。既然決定了要獨立生活,就沒有回頭的餘地。 或許是不服輸的個性,就算知道機會渺茫,仍然每天在外面尋求工作的機會。累了就在公園歇歇,等到體力恢復了才繼續向前。同樣的日子不知重複了多久,原本的信心也一點一滴的消磨殆盡。 微笑的陌生女子 於是我嘗試著以誠懇的心向上帝祈求,給予我一個機會,就在我閉眼默許心願時,感覺到有人向我走近。睜眼一看是一個面帶微笑的女子,向我示意後就坐在我身旁。在她臉上並沒有太多的脂粉,也沒有過於華麗的衣服,簡單而樸實是她帶給我的印象,還有那令人溫暖的笑容,似乎在告訴我:別怕!我在這裡讓你依靠。 沒有冗長的介紹詞和開場白,只是靜靜緩緩地坐了下來,問了我為何在這裡?或許是因為我的心裡嚴重失落,才會使得旁人一眼就看出來我的無助。我不假思索地告訴了她我目前所遭遇的窘境。在絮絮叨叨的講完心情後,我很謝謝她並沒有用長篇大論來開導我,只是靜靜地聽我訴苦。然後她輕輕地拍了我的肩膀,要我加油,並想要給我一些資助。我拒絕了她的好意,因為我相信只有自己能幫助自己。 在離開前,她給了我一個地址與電話,那是一個教會的地址,她希望我能撥空過去,希望對我能有些幫助,然後就揮手道別了。因為她的傾聽,讓我在那些日子裡的悶氣一掃而空,彷彿是上帝真的聽見了我的請求,派了一個天使來拯救我。看著那張字條,我並沒有太多的想法,我一向沒有任何的宗教信仰,就將它收進了口袋,便繼續往下一個工作機會應徵。 許多同路人 有天下午,我又一個人坐在電腦前面發呆時,突然望見那張紙條。想想沒事,就撥了通電話給她,告知待會過去。教會並沒有離家很遠。到了那裡,看到她親切地向我打招呼,並且大方的介紹別人給我認識。一陣寒暄後,她就把我的狀況分享給在場的人,原來也有人和我遇到相同的問題,奇怪的是從他們的表情中看不出半點煩惱。一問之下才知道,其實他們也經歷了經濟拮据的日子,後來因緣際會地來到教會,聽到牧師和弟兄姊妹的開導,才漸漸的走出陰霾。雖然有的人仍然沒有工作,但從談話中,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心裡是富饒的。 接下來的日子,我只要有空就會到教會走走,聽那些基督徒講說自己的故事,和如何經由聖經和其他信徒的感化。頓時我覺得自己的處境並沒有那麼糟糕,只是因為心被石頭般的重擔壓著,才會有喘不過氣的感覺。因著他們的分享與教導,我感覺比許多不幸的人幸福多了。我至少四肢健全,也有遮風避雨的住所。在他們的開導下,我對人生有了新的體認。 奇妙的安排 某天,在會友引薦下,認識了一位公司的總經理,她是虔誠基督徒。一陣閒聊後,她得知我仍在待業中,便向我詢問了工作的經歷與專長。驚訝的是她的公司正缺少我這種專長的人,她希望我馬上到公司上班。霎時我嚇到了,原來上帝真的聽見了我的請求,所以我十分爽快地答應接下這份職務。 到了新公司,我並沒有太長的磨合期就上手了,同時又得到了主管的賞識,擔任部門的重要職務。乍看下這一切好像自然發生,我卻不得不讚嘆上帝的安排。幾個月前,我還只是一個漫無目標的失業青年,轉眼已經是公司的重要幹部。對於這樣的轉變,連我自己都十分驚訝。除了感謝上帝外,我還要感謝那位帶我進教會的姊妹,她在教會裡總是忙進忙出,要拉近新舊信徒的情感,又要處理教會事務。然而在她的臉上卻不見有任何的倦態 ,似乎十分享受這樣充實的生活。 作別人的天使 生命真的值得期待,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遇見誰,生活中總是隱藏著上帝的旨意和豐富的智慧。然而又有多少人,願意去細細品味上帝精心安排的人生。我們一生所遇到的人雖然成千上萬,但是有些人會走進你的生命,改變你的人生。對方帶給你的啟發,全憑你自己是否用心去感受。 我相信上帝在每個人背後,都安排一個或者若干個天使,你也許看到了,也許看不到;他們可能是男也可能是女。別問自己的天使在哪兒?因為那必須要自己去尋找。當你在尋找自己的天使時,別忘了多多關心身邊的人,也許你就是身邊某個人的天使。 對我而言,那位姊妹就是我生命中的一個天使,我要謝謝她將我帶進教會,讓我認識上帝。因為有她的帶領,我對人生有了新的領悟,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並明白真正的快樂是學會開心地付出自己的所有。 這個經歷讓我相信:上帝一定會守護著我們一輩子,陪我們渡過每個人生低潮及難關。
Author: 李順長
February 1, 2010
這幾天電視新聞熱烈報導,波音787型夢幻客機的首次試飛。乖乖,還沒有出爐就已經有幾百架訂單。波音公司擁有非凡的想像力,預先看明使用碳纖維打造機身可以減輕重量,並使用省油的雙引擎可以節省燃油,替航空公司省錢,並增加續航力,拓展航程。就靠這想像力,波音企圖從Airbus手中奪回霸主寶座。你看,想像力關乎企業的成敗。 我小時候,村裏的幾百戶人家,喝的水要不是溪裏挑來的,就是井裏打來的。每家都得有人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找水。高中時村裏有的人家花點錢,裝了自來水,從此一開水龍頭就有水喝,節省了可觀的時力。工程師有這種卓越的想像力,靠水壓沿著管線把水送到你家。 想出自來水的工程師替你省時間,可以投資在創業、工作、休閒。文明的進步,總是先成形在發明家、企業家的心裏,再實現在現實生活中。 二百年前有人想像出民主政體的可能性,每四年或六年改選一員國家領導人,一舉掃除了帝制隱含的獨裁、昏君的弊病。五十年前有人想像出網路傳輸資訊的可能性,透過光纖或銅線傳送數位化的信息,用電腦解讀成文字、影像畫面。 我們習慣上稱這種想像力超人一等的發明家,是先知先覺;知道如何搭上順風車,使用這些發明的人,是後知後覺;別人發明了產品,卻不想也不知道如何使用的人,是不知不覺。不知不覺的人喪失機會;後知後覺的人抓住機會;先知先覺的人創造機會。想像力的高低,大致把人類區隔成這三個族群。當然這三個族群對社會的貢獻有大小之分,所累積的財富也會有多寡之分。 教會裏的人根據想像力的高低,也可以區隔成這三種人──先知先覺的講員,解經充滿亮光,深具屬靈的真知睿見。後知後覺的傳道,從別人的書籍作品中擷取精華,也算言之有物。不知不覺的牧者,缺乏內涵與學習,講道內容貧乏。 同樣的道理,有的教會領導人富有想像力,洞察社區群眾的心理需要,設計了活潑有效的活動,吸引了大批圈外人進入教會,得救的人增加,教會快速增長,如旭日之東升。我們稱這些神僕是創造機會的高手。有的教會領袖想像力低落,既無力察覺社群的共同需要,也無能設計吸引非基督徒的活動,講不出適合慕道友的信息。這些教會的管家坐失良機,以致於教會的人數逐漸減少,如夕陽之西沉。 服事了四十多年,周圍所見過的教會形形式式。成長的教會和衰亡的教會之間的差別,不單在於信仰是否純正,更在於領袖服事的心志是否熱誠,服事的想像力是否豐富。信仰純正是基本要求,凡是受過神學教育的牧者都背得出系統神學。長衰的分水嶺,在於應用聖經真理的想像力。 我們的神就是既純全正直,又熱誠活潑,想像力更是豐富── 創造時,想像出物理、化學、天文、數學、生物、醫學世界裏的諸多奇妙定律。 救贖時,想像出獨生愛子犧牲生命在十字架,流血贖罪的獨特奇異恩典。 總結時,想像出天堂裏的完美境界。(我們得等到進入天堂,才能了解神想像力的豐富。) 看來,信仰的正統純正,加上應用的想像力,是我們所能獻給神的極佳祭物。
Author: 小曾
February 1, 2010
能平心靜氣面對事實,是最大的恩典。 那是夏末,一個陽光普照的早上。由於教會裏的一些事而心情低落,就撥了個長途電話回家找妹妹聊天。原想談談家事,解解鄉愁,讓這天重新有個快樂的開始,而不致浪費在顧影自憐、長嗟短嘆中。豈料這一通電話卻將我打落到谷底,心情加重,反倒做不了甚麼事。 妹妹患了癌症 電話中妹妹告訴我,她作完每年一度的健康檢查之後,還以為這類例行公事,必然也是些硬梆梆的數字報告。當她去醫務所取報告時,不料是個噩耗!想不到,在她亳無準備之下,醫生向她宣佈腫瘤細胞已悄然入侵,而且一出現就到達第三期。我在錯愕之餘,驚覺自己是獨個兒呆坐著,需要振作起來,便打通電話給在上班的丈夫,又思索著如何以簡短的話,讓讀初中的兒子可以明白來告知他。一開始打仗,就如此難當。 這報告對她和所有愛她的人都難以接受,打擊實在太大。我在床沿跪下,將這個大得難以面對的困難交給上帝。我甚至不能開口求,實在想不出任何話可以跟上帝說,好像生離死別的痛即將來臨。 當我放下電話的時候,才不過是一天的開始,這一天將如何渡過?妹妹那邊已是深夜時分,他們一家十多人一同面對,而我卻是一人獨自落淚。丈夫上班,孩子上學,家居外四周人影也沒有一個,有誰可以來一同痛哭。 我走出後園,抬頭望天。中國人遇到困苦時,都是習慣地抬頭望天:「無語問蒼天」,「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很遙遠,望著望著,卻加深了我對妹妹的思念。我看著天邊一朵朵溫柔的白雲漫過,不知道這朵雲曾否經過香港?妹妹曾否抬頭仰望?或許她此刻也是凝視天際,無語低迴。 共憶兒時情 妹妹有過青澀的少年、有過轟烈的愛情、醉心的教學生活、得過最佳教師獎,和享受過貼心的師生情誼。我們姊妹倆有過的歲月,更是此生難忘。 嬰兒時期的她是一個胖娃娃,圓眼圓臉;有一次,當媽媽發現她爬出了屋外,正想出去抱回她時,忽然有四頭大水牛不知從那裏,在她身邊踏大步地衝過,妹妹竟然平安無事,難怪媽媽說她的命是「撿回來」的。 我還記得她讀小三時不肯接受老師處罰的倔強樣子,又有牧師因她的反叛而打給我的電話;也記得她唸大學時半工讀的頑強。有一次她放工回家,默默無言地坐著流淚,她那傷痛的模樣直穿我心,至今仍然清晰。還有,她出嫁時,穿上婚紗的樣子非常漂亮且有個性。 後來她做了母親,我們的談話內容也開始「婆婆媽媽」起來了,說的都是孩子們的事。我們來美國後一年,她一家前來探望,她也成了我女兒最想念的姨姨。 血脈相聯的肢體 當飛機在赤臘角機場降落的一刻,我的眼淚就像決了堤一樣,我從來沒有想過會因為這個原因而趕回家的。以往每次一出海關,我就迫不及待地第一時間衝出去,看看誰來接機。然後,在車上喋喋不休,講個不停,想將年來在異鄉所發生的事,在半小時內以急口令方式全部報告。這一趟,妹妹沒有來接機,我在車上很沈默,應該說每個人都很沈默。我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痛,而這痛也帶來恐懼,我但願此生不會嚐到這種痛。 我與一群弟妹血脈相連,相依相愛,常常忘記大家都已長大成人,每次回家相聚就像回到以前孩提時代一樣,一窩「小孩子」在客廳裏說笑,慈母在廚房裏忙。而那些嫁進來、娶出去的媳婦女婿,一律靠邊站。他們後來已經懂得自己找消遣,而且已習慣被稱為「外人」。不過,在心底裏,他們是既羨慕又嫉妒我們手足情深,因為他們家很少有這種甜蜜的場面。 車子沿途是多層大廈林立,迂迴的高架公路,以及密密麻麻擋著前路的車龍,我知道自己已在回家的路上。妹妹開門迎接我這隻「歸巢燕」,我們沒有抱頭痛哭,因為她說了這一句:「這年頭,有病而宣佈可以醫,就已經是恩典了。」 妹妹的整個書架都是「與癌戰鬥」的書,各方好友一夜之間送來十數本,舖天蓋地,讓她很難有一分鐘忘記自己是癌症病人。倒是妹夫夠可愛,他買了兩本漫畫,一大本笑話放在書桌上。根據「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典故,改為「日讀笑話三大則,不要長作癌病人」。他說我們不會欠缺治癌常識,獨欠笑聲。現在,家中笑聲不絕,而且是呵呵大笑、捧腹大笑的那一種。這個一家之主,有智慧又加上幽默,果然厲害,將一個原本愁雲慘霧的家,變成陽光處處。 妹妹指給我壁櫃上排列的慰問卡,美侖美奐。她說一下子覺得自己被全世界的人包圍著,那種被寵愛被溺愛的感覺使她不敢怠慢,不敢放棄,也使她能甜甜的含笑入夢。她告訴我最靚的幾張,是她的至愛——也就是我寄給她的。我對她說,我買卡的時候是流著淚付錢的,寫信時也是一字一淚,去郵局寄信時也是帶著兩行淚回家的。她竟然說我自小多愁善感,為賦新詞強說愁,現在人老了,還那麼小可憐。我說得那麼感傷,她竟然哈哈大笑。 最難落髮痛 我們談起她的化療情況,她說每做完一次化療就等著副作用的反應來臨。現在,回頭看,那些書中列舉唬人的反應都沒有,實在浪費了很多時光擔心。對於人人最難接受的禿頭,她竟然非常大方乾脆的接受。女人看著自己漸變禿頭,是最殘忍又痛苦的事,患癌的友人說每早起來看見一地落髮,就驚心動魄。然而,最後一次的一大堆落髮,使妹妹在浴室內痛哭失聲。她決定由自己主持那個可怕的場面,她預先買了幾條漂亮頭巾和幾個不同髮型的假髮。又在一個明媚的星期六早上,她坐著鏡子前面,望著丈夫一下一下的將她長長秀髮剪掉。她說剃髮過程平淡,沒有感人場面。大家正切磋研究,忽然眼前一亮,妹妹連自己也不認得鏡中人,還以為是流行歌星。現在年輕漂亮的女歌手興緻起來,也會一頭刮光。妹妹非常快樂自信地以新形像出現,自豪感十足。她說為癌症而痛哭的原因有很多,比起其他因癌症而帶來的「失去」,頭髮是最算不得什麼的了。 我彷彿看到妹妹年輕時的倔強,現在還多了一份平靜和睿智。她對人生的透徹領悟,我很感動!是的,全世界有多少不幸的人?有多少患上癌症的人?多少人有折翼之痛?有多少人年幼喪父喪母?生老病死是人生最深奧的哲學,而各種哲學的探討,不過是圍繞著如何面對死亡,並它帶來的恐懼和憂傷。 上帝是人類的創造主,祂賜生命,也決定各人在世上的年日。人可以用醫藥來延長生命,但誰可戰勝死亡?能心平氣和地面對惡運,便是最大的恩典了。 很感謝上帝,賜我這個聰慧的妹妹。但願人長久,我們姐妹倆能長相聚。
Author: 溫九
February 1, 2010
當我關心他人,我飛越了自己的痛苦。 我曾在德國波茨坦的無憂宮前,看見許多潔白細瘦的石像,每個石像的神情背後,多半有著獨特的故事。其中的一座石像與其他的不同,它有翅膀。為了這獨特的羽翼,我將它拍了照。雖然它是石頭造成的羽翼,可是卻潔白地讓人感覺下一刻就會展翅飛翔。 沒有人告訴我說,它是不是天使?誰說長著翅膀的一定是天使?我感受著由它帶領我飛離塵世的思緒,也凌空飛舞。 這好像教堂上頭七彩的光芒映照的繪畫,如果有人在你身旁為你講解故事的由來,你會對他的構圖恍然大悟。但有些時候,靠著自己的想像,也可以安靜地在裡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癱臥側門的石像 除了在波茨坦前的這座潔白的天使,還有另一具石雕像,神情姿態恰恰完全與前座相反。這座石像位於柏林大教堂旁的一角,由於側邊在施工,所以少有遊客經過。遊客們一般從正門或側門進出,而這石像則癱臥在側門靠施工的角落。 我在等待教堂開門的前半小時發現它。慶幸那天沒有雪,但也冷得讓路人快步行走。我瑟縮無心地玩著手機遊戲,把裡頭的音樂聽了一遍又一遍。除此之外,便是車道傳來的聲音,一切顯得空曠、寂寞。透過柵欄,我看見行人嬉笑的經過 ,一會兒又都消失了。 我躲到角落,赫然看見了這座雕像,著實嚇了我一跳。它的比例像是真人,色澤則是土色的,在四周一片昏暗及教堂內的黃燈下看,它的表情猙獰,但不是那種嚇人的表情,而是充滿著痛苦而扭曲的表情。它的兩隻手抱著頭,身軀則是肚腹朝下,上半身向上昂抬。我無法言喻初見的驚愕,它似乎在說:「讓我安靜,我好痛苦。」 我已經很久沒看見表情比我還要痛苦的臉啦!由於一些緣故,當下的我過得很不開心已有些日子了。所以我又細細的凝視它的臉,為什麼它有如此表情?為什麼在這座雄偉的教堂旁,在這音樂不時飄盪的所在,它這麼痛苦? 我為何而來? 我想找答案,於是進了教堂,長長的木椅前頭,是一個十字架。我看了看周遭,上層有一些明亮的燭台。神父開始講話了。過了不久,音樂開始,時大時小,時而舒緩,時而滂薄。在音樂聲中,我望著天花板,思想自己為什麼會來這裡?因為我的內心,十分不平靜,我需要一個支撐,需要生命的祝福,需要被愛。我很恐懼,害怕自己身上遭受的一些痛苦。 這座教堂旁的石像,應該不是天使,因為它的痛苦的表情就像凡人的表情,和第一座長著翅膀高雅無比,不食人間煙火的石像對照起來,它就像是在人世間歷盡蒼桑與折磨。從它身上,我彷彿看見了自己、我的脆弱。所以,它對我來說,雖然身處於塵埃之中,卻是個石像天使。它環抱頭顱的雙手,是不是一種獨有的祈禱姿勢?為受到的苦痛,尋找解決的出路。 關注他人的痛苦 有一首歌說,上帝會不會喬裝成路過的流浪漢?誰都不知道上帝的模樣,誰又能斷言天使的模樣? 幾個月前,有一個人和我談到對生命的看法。我在他眼中,看到他對生命的誠懇面對,而我卻是不斷的逃避。每天早晨醒來,感受到自己的心不停的跳著,不停地呼吸。生命的需求在我的身上,由於疾病的緣故,我的頭暈眩不舒服,我假想抽離身體之外,作靈魂的旁觀者,才得以鬆一口氣。許多不順遂,及無法接受的失意,我是那麼的不滿。 見到這個石像後,我改觀了。石像天使讓我思索,許多人在更難受的處境裡,及無法面對的難處。實在不必專注在自己的痛苦中。如果我能關注別人在難處的需要,盡己所能地幫助人,我便能從自身的痛苦中跳越出來。 編按: 生命中的許多難處與創傷,需要跨越與醫治。聖經中的教導何等有力:「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的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心懷意念」(腓4:6-7)。唯有神的平安和醫治臨到,我們才有能力做到「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4)
Author: 李伏陽
February 1, 2010
藍天大雁‧外公信仰,圓了女孩的夢。 她是一個喜歡夢想的女孩。坐在院落的臺階上,看上去也就六、七歲的樣子,女孩總是喜歡靜靜的坐著,雙手托著下巴,望著藍藍的天出神。天很藍、很純淨,就像一個水晶的世界。 女孩好奇地想像,在那廣闊、深邃的天空裏有什麼東西呢?是不是也有一個和她一樣的小女孩,每天都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這時兩行排成人字的大雁飛過藍天,女孩好羨慕那自由的鳥兒,那鳥離天多近啊!女孩想像自己也像那鳥一樣飛得高高的。 她是一個喜歡夢想的女孩,在初春的傍晚,坐在田埂上,雖然初春的傍晚還有一點兒涼,可女孩已經在房間裏待不住了 ,她興奮地感受著春天。 春天的顏色是嫩嫩的黃,是嫩嫩的綠,是春寒料峭中怒放著的迎春花,是柳樹枝發出來嫩嫩的枝椏;春天的味道是一種淡淡的香甜,不是很濃烈,但溫馨極了。 她是一個愛夢想的女孩,依偎在外婆的懷裏,外婆對女孩說:「有一天外婆死了,怎麼辦呢?」女孩抬起頭,望著外婆,想起春天裏復甦的花草、樹木,肯定地對外婆說:「外婆還會活過來的,外婆永遠是外婆。」外婆笑了,緊緊地摟著女孩。 仍在黑暗中尋找 到了上學的年齡,女孩從城外的外婆家回到父母身邊,每到學校放寒假、暑假,她只用一兩天時間就寫完假期的作業,讓父母將她送到外婆家,無論她走到哪裏,這院落才是她的世界,只有回到這院落,女孩兒的心才找到歸屬。她認識那回家的路,每次,當公共汽車一到終點站,女孩不顧暈車的身子,背著裝著自己衣服的包袱,急速地往外婆家裏趕。那路是她熟悉的,有著泥土的香味,那小河是她熟悉的,歡快地流淌著,歡迎女孩回家;棗樹是她熟悉的,成熟的果實綴滿了枝頭;丁香也是她熟悉的,奼紫的丁香花散發著濃濃的幽香。 這是女孩童年的夢,她生活在這夢裏,每一天真實地感受著外婆的愛。她夢想外婆的愛永遠不會消失;感受著外婆家院落裏的美,她覺得一定有一種神聖、完美與永恒,世界才可能如此的美。 又過了幾年,女孩長大了,長成了少女,和外婆、父母一起住在城裏。沒有了院落,有的是有著小小窗戶的一所公寓。和許多少女一樣,她墊起腳尖,興奮地望著窗外的世界。內心充滿了信心和憧憬,她所渴望的是什麼呢?她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她和少女們一起尋找。少女們在這世界裏尋找著,她們找到了她們想要的,一份學業、一份穩定的職業、一份愛情、一個家。她真想和她們一樣,但她卻做不到。 天黑了,少女們都回家了,燈光映在窗欞上,那是黑暗中的光,也是寒冷中的溫暖。有哪個少女願意在寒冷、黑暗中躑躅徘徊呢?只有那個尋夢的少女,還在黑暗寒冷中尋找,她沒有別的選擇。那夢已經進到她的生命。她在世界裏找,卻找不到她的夢。她累極了。 必有永恆的存在 不知為什麼,她想到了外公,她從來都沒有見到過外公,她只見過他的照片。在家裏,大人們都不願意太多提起外公,她只知道外公在家裏很出色,解放前在一所教會學校讀商科,畢業後去過英國,回國後在上海銀行做事,不幸染了病,年紀輕輕的就走了。 她想到了外公,她對著天空呼喊:「外公幫幫我,如果你活著,我一定活得比現在要好。」 她也想到了上帝,從初中開始,讀了一些西方的小說,不知為什麼,她喜歡教堂,喜歡修女們禱告的安靜,喜歡聖樂帶給人心靈的平安。她對著天空呼喊:「上帝幫幫我,我應該怎麼活著?」 在她的生命裏有一種強烈的終極意識,她感覺在那麼潔淨的藍天裏,在那麼醉人的春風裏,一定有一個神聖、美好、永恒的存在,否則蕭條的冬季怎麼會在春天裏復甦?否則大雁怎麼會飛得那麼得高?否則飄逸的雲怎麼會變成那燃燒得像火一樣的彩霞?否則蝴蝶怎麼會穿上那麼華美的衣裳?否則外婆怎麼能成為永遠的外婆?否則我們到那裏去尋找沒有懼怕、不用設防、又存到永遠的愛?如果世上沒有這種愛,人為什麼活著? 她的心裏也有愛情,那是對異性的愛,女孩早熟,在心裏愛過,以為會永遠愛,哪知那愛卻在她的生命裏消失了。所以,她不敢像許多少女那樣走進婚姻的小屋,小屋裡的愛如果沒有了,小屋會寒冷得待不下去。 明白神的美意 她做夢也想不到,聖潔、永恒、充滿愛的一位上帝真的存在,而且祂已認識她、尋找她。 就在她對著天空呼喊外公和上帝的第二天,她與很久沒有見面的一位高中同學逛王府井。公共汽車途經王府井的天主教堂,她問同學有沒有去過教堂?同學反問她:「你信上帝嗎?」她回答:「我信。」同學就與她分享福音。原來,同學是基督徒。當她聽到福音的瞬間,即刻就接受了,沒有任何的疑問,沒有興奮,只有一種輕鬆,她知道找到了夢。原來一直模糊的概念一下子清晰了——永恒、聖潔、充滿愛的上帝,她找到了家、找到生命的歸宿,也找到了生存的理由。 在她聽到福音的當天晚上回到家,對外婆講她信耶穌了,外婆對女孩說:「你的外公就信耶穌」。 許多年過去了,女孩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兒女。先生是一位牧師,他們一起事奉神。她想起外婆說的那句話,記起在聽到福音的前一天,她對著天空呼喊外公、呼喊上帝,原來那就是她的第一次禱告。她明白了為什麼在家裏,大人們都不願意提到外公,那麼年輕英俊、那麼有為,卻那麼早走了。家裏的人都認為那是因為他信了耶穌的緣故。 許多年以後,她才明白神的美意。在那個年代,即使外公活著,也逃不過十年文革那場劫難,家人都會因外公的信仰受到牽連,天父用愛將外公接走,並帶到女孩的夢裏。 更深的鄉情 這是一個秋日的午後,洛杉磯的秋日仍是很熱,在海濱,當年的女孩寧靜地坐在沙灘上,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海風輕輕地吹拂著她的秀髮,吹撫著她的臉頰。望著眼前一望無際、波光粼粼的海,她想起外公家院落上空那藍藍的天,心裏湧起一絲的熟稔,並不是人們常有的思鄉情結。因為外公家的院落已經不在,小河不在,棗樹和丁香也都不在。但這確實是一種深深的思鄉情愫,不是思念地上的故鄉,乃是思念那天上的家。 將近傍晚的時候,忽然起了霧,遠處天和海連在了一處,若沒有海的聲音,真就分不清天與海了。其實,天離我們並不遠,只是我們從未夢想去接近。 上帝離我們也不遠,記得詩人歌德曾經在一首詩中寫道:從小草一棵就能看到萬能上帝的存在。上帝就在我們中間,迫切地尋找迷失的靈魂,祂取了人的樣式,來到人間,住在我們中間,因為在祂的裏面有永恒的愛,聖潔的愛。 上帝在我們的裏面,祂成了我們的生命,所以我們活著。女孩依然有夢,她夢想更深地進到神的裏面。抬頭望著天空,她想起兒時的夢想——高飛的大雁、飄逸的雲、美麗的彩霞。
Author: 李順長
February 1, 2010
創造,上帝曾運用豐富的想像力。服事,我們得使用想像力的恩賜。 蒙召服事主四十年,別的不敢說,倒是有機會接觸各式各樣神的僕人。我得承認,有的傳道人很會作工,教會很有活力,得救的人多,會友很有向心力,正像栽在溪水旁的樹,多結佳美的果子。有的教會死氣沈沈,像將殘的燈火,臨近西山的夕陽。 仔細觀察,這兩種教會傳道人的差異,在靈命、態度、恩賜、智商、委身方面,各有高低。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竟然想像力的強弱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馬鞍山教會實例 就拿馬鞍山教會(Saddleback Church)的華理克牧師來說,教會只廿幾年的時間,就從幾個人成長到三萬多人。華牧師擁有非凡的想像力,從達拉斯的美南浸信會神學院畢業,開車前來洛杉磯橘縣的路上,他已經胸有成竹,想像出他心中理想的教會圖像── 地點:選擇在人口成長速度最快的南加州橘縣。(這是跑圖書館半年研究的結果)他想像一個龐大的新興市場。 怎樣的教會:他選擇了中產階級作為主要對象。他想像會友成長、委身、財力、教育的可能性。 第一次聚會:找到十幾個人聚會數月,建立班底。選定了第一次聚會的時間、地點、發了數千封信給社區。他那封信那麼有想像力,竟然號召了大約二百人出席聚會,有了好的開始。 建造藍圖:華牧師整理出教會的五個主要功能:membership (引導人成為基督徒,加入教會),maturity (門徒訓練,追求成熟),ministry (參與服事,引動成長),mission (宣教,本地外地),magnification(崇拜、與神關係)。 他不但從聖經中想像出這五個重點,還想像出棒球的四壘,作為示意圖。 核心同工的向心力:他想像出每個月一、二次在牧師家餐敘的方法,來造就訓練同工,培養出子弟兵。主日崇拜的模式內容:華牧師選擇便裝,不打領帶,想像出表達自在友善的風格,並以近代音樂作為訴求。 設立「恢復醫治」:他想像到社區中許多有特殊需要的人,比如毒癮、酒癮、沮喪、色癮等,就召募了心理輔導專家,給予長期諮詢治療,引導了許多人歸主。 原來,一個神僕作工要有果效,除了必備的神學訓練、服事的熱誠之外,他還得具備想像事工的能力、想像作工方法的能力、想像建造教會藍圖的能力。 上帝——想像的源頭 上帝自己就擁有非凡的想像力,當祂構思從無生有,物質世界裏的力學、光學、聲學、電學、磁學、量子力學將是怎樣的藍圖,那構思就是非凡的想像力。當祂創造四個蛋白質的基本單位,靠它的序列組合,形成遺傳基因的密碼,決定了每一種活物的形狀、特性、功能、大小。(四個蛋白質字母,居然創造了宇宙的萬千活物。)請你想像一下上帝的想像力吧── 你看: ‧斑馬的條紋 ‧大象的鼻子 ‧兔子的耳朵 ‧長頸鹿的身材 ‧人類的大腦 你聽: ‧松濤的呼嘯 ‧海浪的脈博呼吸 ‧夜鶯的歌聲 ‧流浪漢的歎息 ‧新郎的笑聲 當上帝創造時,祂數點星宿的數目,一一稱它的名。(乖乖,一千億銀河x1000億個太陽,就是一百萬兆個恆星)(詩147:4)這是怎樣的想像力!有意思!上帝造人時,他想像可能的景像。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創1:26),三位一體的真神,在創造之前,還認真地開會商量過,要把人類造得像神。 被造者的想像力 神既然有想像力,人類當然也有想像力。你看── 基甸就想像出甕中火把計,以三百人殺敗米甸幾十萬大軍。(士師記七、八章) 以色列人想出「大聲呼喊」攻城計,耶利哥城真的倒塌。(約書亞記六章) 挪亞造方舟,防備大洪水,這是怎樣的想像力。(創世記六章) 約瑟想像出七隻肥牛、七隻瘦牛的解讀方法,拯救埃及脫離七個荒年。(創世記四十一章) 想像力是一種從現在投射到未來的能力,從「還沒有」創造出「可能有」的能力,從具體物質看到抽象原理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想像力,我們可以準確地說,現代文明都是想像力的產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