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從舊約學英文

某些英文成語,取材來自聖經。 所謂慣用語(Idiom) 是指一些詞語,它與組成它的個別字語的意思很不相同。故我們在學習某一國的語言時,除了要牢記單字的意思外,還要記憶慣用語的意思,否則在面對慣用語時,會「瞠目結舌」、「一頭霧水」。 中文的慣用語很多,順手拈來就有「生手」、「涉足」、「下海」、「熊市」、「筆耕」、「新血」、「雞肋」、「瓜田李下」、「閉月羞花」」、「望其背項」。你知道它們的意思嗎? 英文的慣用語也很多,比方有人說:“This is my two cents.” 如果把這句話翻譯成:「這是我的兩分錢」,那就貽笑大方了。正確的翻譯應該是:「這是我的淺見。」 對英文有鉅大影響力的兩部世界名著:《英王欽定本聖經(King James Bible)》和《莎士比亞著作》。故不少英文慣用語來自聖經,就毫不足為奇了。你能說出這些慣用語嗎? 來自聖經的慣用語 本文的目的是按照它們在聖經中出現的次序,介紹十個來自舊約聖經的英文慣用語,讓我們同時提高對英文和聖經的認識。一石二鳥,何樂不為? 眼中的瞳仁 The Apple of the Eye “The apple of the eye.”是非常寶貴、特別珍惜之意。翻譯聖經的人聰明地把“The apple of his eye.” 翻譯為「眼中的瞳仁」,而不是「眼中的蘋果」。 聖經中有五次出現「眼中的瞳仁(人)」這個慣用語。 「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申32 :10) 「求你保護我,如同保護我眼中的瞳人,將我隱藏在你翅膀的蔭下。」(詩17:8) 「遵守我的命令,就得存活。保守我的法則,好像保守眼中的瞳人。」(箴7:2) 「錫安的城牆阿,願你流淚如河晝夜不息,願你眼中的瞳人,淚流不止。」(哀2:18) 「萬軍之耶和華說,在顯出榮耀之後,差遺我去懲罰那擄掠你們的列國。摸你們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亞2:8) 在這五節聖經中,除了一節用「眼中的瞳人」來形容神話語的寶貴外,其餘四節都是用「眼中的瞳人」來形容以色列民,也就是一切屬神的子民,被神看作非常珍貴的寶藏。眼睛被稱為靈魂之窗,是身體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在眼瞎、瘸腿、耳聾、啞吧這幾項殘障病中,最大痛苦的大概是眼瞎了。 人的眼睛構造非常複雜,最重要和珍貴的是瞳仁。沒有它們,眼睛便失去視覺的功能。神愛我們到一個地步,以至祂親口稱我們為祂「眼中的瞳人」。…
Read more

師母的便當

愛,縫合了生命的裂痕。 那年,我在「滑鐵盧」重重摔了一跤,受傷了。 身為第一女中的天之驕女,我在聯考中意外跌了個大跟斗,鼻青臉腫。我很慌張,更多的是懊悔,為自己過度倚賴天賦,疏於學習,便自信滿滿上考場,之後又從考場上落魄敗退,得到有史以來最差的成績,而且無法彌補。或者是說,不願彌補。母親勸我重考,我用最悲痛恐懼的聲音大吼:「聯考讓人多痛苦,妳知道嗎?我絕對不要再經歷一次!」後來,我屈服在父母帶著失望又不忍心的壓力下,報考夜間部。 讀女中時,老師們不斷為我們構築夢想,大學的美好與多彩多姿,叫人憧憬。大學生應該有社團活動、舞會和聯誼,並可接觸形形色色來自不同縣市的朋友,或許可能來點浪漫的戀情。可是,在日夜顛倒的夜間部裡,我看不見希望,只有幻滅。 進駐教會宿舍 高中學姊是同校日間部的學生,是位虔誠的基督徒,透過她的引薦,我投宿在前鎮教會中。師母是位溫和又細心的人,第一次見面,就熱情地握著我的手,要我放心住下來,有任何需要可以跟她說。那雙手好溫暖,至今我仍記得那份在心裡蕩漾的感動。 然而,和一般夜間部同學不同,母親反對我打工,體貼的要我好好享受所謂的燦爛大學生活。白天,我成了遊手好閒的人。剛開始,我滿意於突來乍現的悠閒,曾經被升學壓得喘不過氣,可以沒有目標的活著,生活真是輕鬆愜意。 可是,一陣子的悠哉快意過後,我開始厭倦並恐慌了。每當我在黃昏抵達學校,日間部的學生多已放學,開始他們豐富的課外活動時,我卻必須像隻在黑夜蟄伏的蝙蝠,緩緩竄進他們「出讓」的空間。我心不在焉地應付課業 ,課堂上從沒專心看過教授。我注意的,是窗戶外的大學生們,他們像愉悅輕巧的蝴蝶,在花叢中恣意奔放。上課時,窗外的大片黑暗,逐步蔓延,遮住了我逃避現實而怠惰的心。 我開始排斥黑暗的大學生活,對自己在聯考上的失足感到悔恨;對自己居然天真地以為,躲進黑夜依舊可以快樂的無知而憂傷。我很自卑,在此之前,這根本是不可能進到我生命的形容詞,如今,卻重重壓在我心頭,讓我鬱鬱寡歡。我開始產生適應不良的症狀,吃東西反胃、嘔吐,甚至失眠。 生命裂痕的囚犯 白天我躲在教會的宿舍裡,發呆、半睡半醒、看電視……。我在耗損自己的青春。可怕的是,透過失魂的瞳孔,我清清楚楚看見生命的裂痕,卻束手無策。黃昏來了,不得不出門去面對學校。夜間部,我無意詆毀,但在當時,它卻像緊箍咒,光是想起就讓我的心糾結疼痛。 學姊帶來暖粥在教室門口等待,她知道我的不適應,但什麼都沒說,只是把粥交到我手上,叮嚀我好好照顧自己。 坐在黑夜籠罩的教室裡,同學老師的影像恍惚,連自己的身影也變得模糊。我直盯著隔壁女生宿舍發楞,那一扇扇明亮燈光後,是一個個興奮喜悅的稚嫩新生,也許正在討論某個英俊瀟灑的學長,或是在聊明天的學系活動。她們離我好遠,但我卻能分毫不差的勾勒她們臉上洋溢的俏皮。羨慕與後悔鑄成矛盾鎖鏈,纏繞箍制著我的腳踝 ,我成了自己的囚犯。 如果聯考的時候,多付出一點心力,現在的我,可以過得更自信;如果那時候,我願意亡羊補牢,苦撐一年,一定可以扭轉情勢;如果……。「如果」就是「可能發生卻沒發生的事」,我更沮喪了…… 美味的心靈飲食 有天早上,正確來說,是近午時刻,宿舍電話響了。我渾渾沌沌地接起電話,是師母打來的。「吃午餐了嗎?我幫妳準備了一個便當,待會兒拿上去給妳。」 我頻頻道謝與婉拒,師母卻體貼的說,為兒子準備便當,多做一些拿來送我的,叫我不用客氣。我知道,她並不是「順便」,但她以最自然的方式讓我接受,我心中無限感激。師母送來便當,拍拍我的肩膀,叮嚀我三餐要正常,更邀請我參加他們晚上的聚會。師母的便當裡,好多青菜,對嗜肉的我來說,本應難以下嚥。但師母的好意鼓舞我一口一口扒著飯菜,眼淚竟也跟著一滴一滴垂落,咀嚼著飯,也咀嚼著淚,鹹鹹的,卻很美味,無與倫比的美味。 晚上放學後,我首度踏進教會,師母親切的牽著我,融入他們正悠揚歡唱的詩歌中。確切的歌詞我已記不清,只記得眾人的笑容和能除去憂傷的溫馨旋律,我自然而然的跟著哼唱。雖五音不全,但卻真真實實是我的聲音。在受了沉重挫折、逃到高雄來的這段期間,我首度聽見自己的聲音,含著笑與溫暖的聲音。 向著標竿直跑 之後,我常跟著師母參加聚會,也漸漸確定自己的方向。不同於之前的懊喪不甘,懷抱著明亮的決心,我告訴師母自己打算鼓起勇氣重考,為人生再奮戰一次。 師母明白我決心背後忐忑的心情,送我一句至今仍受用無窮的話:「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 腓3:13-14a)就這樣,我義無反顧的休學,離開讓我既惶恐且懷念的港都。 就像童話故事般,我總算如願的考上理想大學,並成為教育工作者。師母引自聖經鼓勵我的金玉良言,更成為我往後面對挫折時,用來激勵自己的座右銘。 那溫情便當的美味,更始終叫人難以忘懷。這份美味,我在用心教學時,從孩子們豁然開朗的表情中再次品嚐;在愛心關懷時,從孩子們迷途知返的眼淚中再次品嚐;在童心未泯中,與孩子們同樂同成長的笑容中再次品嚐。 師母的便當,一個接一個,一代傳一代,最無私與偉大的愛心,將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聖經 想像 鷹飛翔

講道、讀經,都需要想像力;詩人、聖徒,都擁有想像力。 十二月寒天,玄關灑滿陽光,整面壁鏡返映光輝,屋內更顯溫暖明亮。上帝「想像」光,說:「要有光。」(創1:3) 世上第一個受造物──光從此存在。 美國作家畢茲說過 :「沒有想像力的靈魂,如同一座沒有望遠鏡的天文台。」愛因斯坦也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有限,而想像力涵蓋一切,是知識進步之源。」 宣道想像力 想像力是造物主的恩賜;講道事工上,不可或缺。安德烈‧黑木牧師 (Dr. Andrew Watterson Blackwood, 1882-1966AD) 在《Preaching from the Bible》書中強調,提供豐沛的想像,是優秀傳道人解經的共同特點。書中提出四種型態的「宣道想像力」: 1.感同身受的想像力:運用想像力進入他人經驗。舉例,當慕迪傳講巴拉巴信息,想像巴拉巴面臨死刑徹夜難眠。「他在獄中不斷地被驚醒,每一次都好像聽到獄卒腳步聲走向牢門。最後,曙光射入窗。巴拉巴喃喃自語:『今天,他們將打開牢門,帶我上各各他,釘在殘酷十架上。』很快地,巴拉巴聽到獄卒腳步聲近,通道鐵門打開;鑰匙轉動聲,牢門打開,羅馬兵丁站在眼前。」「別了!美好生命與無窮盼望!死亡,可怕的死亡等待我;然而,死亡,到底是啥?」這時典獄長開口:「巴拉巴,你自由了!」 2.歷史事件的想像力:運用想像力,活化聖經歷史事件。舉例,當慕迪講述施洗約翰說:「我看見約翰站在人群中,人們渴求聽到信息。施洗約翰未曾畏懼的眼神,突然,臉色蒼白,彷彿看見驚奇的事;剎時,信息停止…施洗約翰定睛看著一位陌生聽眾;此人(耶穌)正從人群中走來,請求施洗約翰為他施洗。」 3. 創造新事的想像力:想像力賦予原有題材嶄新的意義,創造全新思維與認識。本仁約翰在《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充份顯示創造性想像力。當新材料與事實相符,與原先既有材料不相衝突,就能正確使用想像力,創造新事物或再造已存的事物。 4. 預期未見的想像力:將未來圖像化,表現基督再臨、最後審判、地獄天堂……運用想像力瞭解聖徒與罪人在末世的景況。約拿單‧愛德華滋 (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AD)著名講章《落在忿怒之神手中的罪人》(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大量使用人的想像力描述聖經記載的末世情景,使聽道者彷彿置身地獄邊緣,而情不自禁地緊抱教堂柱子、欄杆或椅背。 如鷹的想像力 2009年秋,屋前常出現兩隻小鷹遨翔天空。由於飛得低,於是我也參與牠們的「飛翔課程」。望著小鷹,我想像雛鷹在窩巢成長。每天,母鷹叼食餵養牠們。那日子,何等安逸。日子一天天過去,身體漸長。一天,大風颳起,巢窩微震。這般驚險,次數漸頻,危險提升。好多次,命在旦夕,那對未曾開啟的翅膀,總是不經意地微張開來。 大風再度颳起。無意中抬頭發現,那「無情的大風」是來自母鷹強而有力的膀臂。我如小鷹想不透「為何母親要在我的安樂窩上搧展雙翅?」「為什麼?」 來不及得到答案,狂風再起,我已掉出了窩巢,半空中,滿心驚懼。此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展開母親生給我、而我卻未曾使用過的翅膀。掉落於半空之際,我驚嚇萬分,不知所措。幸好母親總是即時飛至,把我背在她的背上,重新安置於巢窩。 在「掉下去─展翅飛─被接取」不斷地練習中,我們的翅膀越發開展,終成一線,體驗風勢,甚至只要輕輕一拍,就能翱翔許久。…
Read more

父母不缺席

養育孩子是上帝所賜的恩惠,千萬別拱手讓人。 慶祝過朋友的四十歲生日、母親的六十歲、婆婆的七十歲、公公的八十大壽,接下來,輪到小女兒了。她即將要過人生中的第一個十周年慶! 這幾天,她一直在「沉思冥想」生日這件事,突然冒出一句話說:「我記得有一次姊姊說,她明天要幹嘛幹嘛,媽媽就說:『可是明天是久恩生日耶!』我就想:『什麼!明天是我的生日啊?!』現在,我天天算日子,好希望下下禮拜我十歲的生日趕快來到!」 請別誤會!小女兒期待的,是生日宴會,而不是多長了一歲。事實上,她巴不得永遠停留在個位數字的年紀。每當大家在討論要不要再為家裡添丁的問題時,她總是強烈反對,理由是她不想自己在家中「最小」的寶座被搶奪! 她從心裡不想長大,儼然是彼得潘一個! 長成只在轉瞬間 這個平常字跡潦草,一想到回家功課就哭喪著一張臉的小女娃,回家後竟然將書包一放,乖乖坐在書桌前,埋頭書寫起來!十五分鐘過後,拿著一張紙跑來廚房唸給我聽。原來她在打生日宴會邀請函的草稿。整整齊齊的字,說著他們會一起去看電影,還不忘提醒小朋友帶汽車座椅來。 內容確定之後,她就選不同顏色的紙張,剪裁好,貼上自己與受邀小朋友的照片,周圍再畫上一些裝飾。等我午飯做好,她的邀請卡也完成了。我驚異地發現:這小女娃,已經可以張羅不少事情了! 十年,從講話口齒不清,到操中、德、法三語;從不會打節拍,到吹豎笛。平常看似大而化之、不拘小節的她,但是在雷電交加的夜晚,卻三催四問,確定工作中的爸爸媽媽把電腦關掉(否則電腦有遭雷擊的危險),才能安心睡覺。 五歲時,我帶她去參加查經班,碰到高速公路上塞車,動彈不得。看我焦躁不安,她問我怎麼回事,我回答:「塞車,真麻煩!」她腦袋一轉,煞有介事地說:「就像鼻『塞』一樣,不通對不對?」我噗哧一聲笑了出來,塞車的煩惱頓時被拋到九霄雲外! 十年,是我給她的恩情大,還是她給我的歡笑多?我們母女融成一體,一個眼神、一抹微笑,驚嘆道:你真是我肚子裡的蛔蟲!家,因為孩子而完整;家,也因為我們彼此投注在對方身上的時間,而凝聚、溫馨。轉瞬間,那個哇哇啼鬧的嬰孩,已快跟我一樣高了?!其實豈止她不想長大,我也希望她紥著兩條小辮子、圓嘟嘟的一張孩子臉,永遠不要改變 ! 世界的托嬰潮 十年一晃即過,每每聽見周遭的親朋好友將孩子生下之後,連忙丟給安親班、托兒所,或是爺爺奶奶照顧,我的胃就隱隱作痛。可悲的是這股托嬰風不只在台灣,全世界都有此趨勢:德國政府增加幼稚園、托兒班的預算,接收托嬰的年齡年年下降。現在,孩子只要一歲,就能放在幼兒園一整天,而瑞士更是在嬰兒四個月起即可。一切的措施,都是為了方便母親在產後能儘快進入就業市場,回到工作崗位,以免喪失了再次就業的機會。 讓我們思想,總經理的職務,非得由你來作不可嗎?沒有你去出差交涉,公司就要關門了嗎?即使是貓、狗等寵物,都需要我們花時間與精力去照顧,更何況是自己的孩子?!事實上,職場裡並沒有任何職務非你莫屬。然而,世界上只有母親的角色無人能取代。 把握上帝的恩惠 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十年,對母親來說,也許是體力上最消耗的階段。因為他們需要你的餵哺、養育,吃喝拉撒睡,全靠你來。但是,你知道嗎?… 在不知不覺間,她已經會自己把生日邀請卡做好;不知不覺間,她會在你疲憊時,遞來一杯茶、幫你揉揉背;同時,不知不覺間,她就展翅高飛,即使你想插手,助一臂之力,還得問她給不給你機會! 養育孩子是上帝賜給我們多大的恩惠!為什麼要拱手讓給別人,平白讓別人去享受孩子成長、發育各時期的喜悅與驚奇呢?(那人還可能是一個不在乎孩子發育成長各方面需要的「陌生人」。)有些人是在試過各種方法、詢問無數偏方,甚至花大錢做手術、治療後,好不容易才懷孕生子的。怎麼孩子才一出生,就像瘟疫一般,急急安排別人替你養育呢? 有些人拿經濟壓力作為托兒的藉口,事實上,卻是因為大人想維持一貫的生活習慣與水準,不願因為孩子,讓自己有任何物質上的犧牲或短缺(不然旅遊的錢哪來?換季的新衣服、新鞋子哪會有著落?飯館呢?清潔工……)其實孩子的物質所需並不多,二手衣、舊玩具,他們一樣穿得高興、玩得開心。三歲以前的孩子內心真正的需要,是隨時隨地能讓他們倚靠的父母,而不是一年一度,昂貴的兩週飯店、沙灘之旅。 等到我們年老力衰,回顧自己的一生時,不會因為失去一次晉升的機會,或少賺了幾分錢而怨嘆;倒是會因為在孩子最需要我們時、錯過與他們相處的時間,而懊悔。不要在孩子探索世界的初期,當個匆匆的過客。為人父母者,陪伴孩子,我們實在責無旁貸啊! 接下來的十年,女兒的翅膀會越來越硬、越來越獨立。但是我相信,她的腦袋裡,已經儲存了許多我們玩黏土、盪鞦韆、堆沙堡的共同記憶。她會記得我們一起唱生日快樂歌、一起大笑;她會慰藉地說:「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親沒有缺席。」

人間處處有「天使」

德、英、美、加;上帝、天使、教會、聖誕。 九三年初,我第一次出洋「闖關東」,自費赴德。俗話說「在家千方便,出門一時難」,遑論出國門的遠行了。一想到下機伊始撲面而來的行、住實際難題,頭就大。 赴日耳曼 平生頭遭坐飛機,我卻顧不得啥新鮮感,心被命運未卜的惶恐籠罩著,越往科隆市降落,心也跟著往下沉,舷窗外童話般的市容更教我覺得到了外星球,越發為即將踏出的第一步忐忑極了。當我漫無目標、東張西望著出了關時,突然發現迎迓的人群中有塊上書“Dr. Cao”的紙牌,一位金髮碧眼的書生擎著它正在搜尋。我衝上去握手,自我介紹,彷彿溺水中抓住了救生圈,意外的驚喜難以名狀。 接著,車拉我徑直到了大學醫院,老闆漢斯醫師熱情接見,親自車我去代租好的鎮屋。撂下行李,再載去餐館,請吃晚飯,最後送囘寓所。暈頭脹腦的我就這麼開啓了海外生涯的「首日封」,初初鬆懈了良久緊繃的神經。 我從未問過老闆是否「信教」(西人有幾樣事忌諱莫深:像年齡、工資、宗教信仰等),幾次去他府上做客,見牆上掛著的十字架,猜想他應該是的。俺倆素昧平生,僅是通過我發表的英文論著鴻雁來往,最終竟成就了這博士後之行,大概是上帝藉著他帶領我出國吧! 去英格蘭 九五年春,我第二次「下西洋」,到英格蘭威爾士大學附院臨床研究。因爲此時拖家帶口了,行李吃重,飛機限量,便乘火車搭輪,渡過英吉利海峽。不似頭回形單影隻,此番有老婆孩子,也是另類負擔、緊張。英國老闆利姆大夫早來過電話,給我賃下了房子,並親去卡迪夫車站「接駕」,故在動身之前我已服了定心丸。 果然相見後,他立馬開往我們的住所,稍事安置,又招待進餐。完後特轉去商店陪我們採購食物蔬果,再送還家中。想得周到,安排的也緊湊,讓剛踏上陰霾霧障的島國、又舉目無親頗感淒楚的俺們,稍弛張了些皺縮的心。就這樣,陸海兼程、疲於趕路的我們仨,渾渾噩噩地又在英倫安下家。 我在老闆的提示下,來到唐人街的華人教堂。在那兒,結識了多倫多來的臺灣學生王彼得,他為俺翻譯主日粵語講道。若干年後我闔家移民加拿大,還是他的親人去接的車,始料不及! 漢斯教授與利姆醫生沒在一味款待之際,向我這「外邦人」口頭傳道。後來我才品出味來,他們的身教感化了我,榜樣的力量「巨無霸」。 來美利堅 再一程拔寨挪窩,是飛往美利堅,去新澤西醫科大學工作。大洋彼岸仍是「無枝可依」,不過此時的我已懂得倚靠神。我的老闆儸納德教授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初冬夤夜在紐瓦克機場接了俺一家,直奔預訂的旅館下榻,他支付一周的住宿費,期間讓我選租房子,並請他的博士生來幫忙。 翌晨撥通了英國牧師臨行前給的新州一個教會電話,後被告知有個更近的哈德遜教會,聯繫上了何若蘭姊妹,她爽快地伸出援手。見面時,我發現她竟拖著三個不大的兒女,大腹便便懷著第四個!走路都有些氣喘吁吁。就這樣她駕車帶我們看了幾處,毫無怠意,一臉燦爛的真誠。我永遠忘不了她的古道衷腸。 不比歐洲出租物業多配置家具,所以俺的新居家徒四壁,在地板上鋪床單,蓋毯子,我仨度過了最初的幾天。很快,教會會友們就送來了各種舊家具、日常用品,室内漸添了生氣,像個家樣了。教會中素不相識的人,不是朋友,勝似朋友。我倆在首次主日自我介紹時,激動的熱淚盈眶,語塞哽咽。 到加拿大 出國的末了一站,是奔向加拿大。這囘卻不再是「剛考上大學的農村青年」,而是擁有「技術移民」紙。「承受地土」、安居樂業,與「客旅暫棲身」、漂無定域,感受大不同。上帝賜我在多倫多病童醫院一份工,老闆道奇主任電郵說已訂妥院旁的酒店,我半個月内無須上班,客棧費用由他掏,先找房安頓。真是「每一步越走越光明,像攀登黃金階梯」。 當俺攜著「破家值萬貫」的大包小件,從紐瓦克坐火車抵達目的地時,彼得的母親和舅舅在暮色中如約迎候,俺心裡又有底了。麵包車送至旅館,物質、精神上的新預備俱齊。近午夜了,我佇立在窗前,望著市中心輝煌通明的燈火和熙來攘往的行人,心中溢滿了「船靠碼頭」的如歸安全感,海外漂盪經年,終得安歇停泊,不再輾轉遊徙了。 次日,我又跟新州教會介紹的牧者通電話,同工杜承凱伉儷立刻驅車趕來,協助租屋,申理各種證件,請吃飯。繁瑣的手續弄得暈頭脹腦,一直到我們搞妥、搬入了帶家具的公寓,他們才「全身而退」。在神的大家庭裡,知遇恩感與友誼始終不減。 在地若天 行定思行,縱覽我走馬燈似的出洋,簽證順利,落地均有人襄助。這就是上帝給俺鋪設的人生軌道。芸芸衆生中俺算何許人也,竟可周遊列國並處處受這般禮遇?是神要揀選我了,藉著不同國度、身份的扶持,保守旅途安行,纔有這些個恩待。茫茫人海中萍水相逢的這些「貴人」,便是神差遣的護佑天使化身。 言及天使,未信主之時,對其形象亦不陌生:背生羽翼的白裳小童或少女。沒人見過,神話傳說、藝術想像唄!俺不信有這等事。倒是自個行醫有成,常被冠以「優秀白衣天使」之類的光環,卻沒自覺「三頭六臂」、與衆不同,不過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罷了。歸主以後,我明白「天使」確有聖經依據,遂不再懷疑。曾居紐約暢銷書排行榜之首的《天使處處行》(WHERE ANGELS WALK)一書中所收錄的51例現代神蹟,令我信服有加,但也不忘耶穌的話,「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9)。 假如說繪畫中的白衣天使是揣摩的抽象,那麼現實中的基督徒不啻是其「肉質凡胎」的映像,均在屬靈的爭戰中服役。天使是隱形的靈體,在世間沒有人能認出他們,而主的門徒卻是顯形的真身,能叫人因著彼此相愛一目了然,隨時隨地見證神。既然我們是天庭發表的「紅塵天使」,就得名副其實,行事爲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 (腓1:27 )。信徒的「凡人善舉」,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稱得上明光照耀、另類神蹟了。莫以為只有超自然的異能才算奇事。就埋頭默默地奉獻,某一天在被問起緣由的時候,再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於無聲處聽驚雷」,就像曾經接待過我的「老天使」那般。 俺也勉勖自己,既要於「經濟基礎」中「務實」,榮神益人,又要在「上層建築」裡「務虛」,引人歸主,後者更爲重要。基督在裡面活著(加2:20),不同凡響。縱使靠聖靈之力做了點聖工,也不過是在地若天、盡心盡力與主同行而已,歡喜的是名字被記錄在天,盼望的是未來神的獎賞和冠冕。這或許就是天使們的實際身份與寫照吧!

話說怒氣

神、人、己,誰該為我的怒氣負責? 我曾經有機會在北加州的「郡危機中心」擔任華人熱線輔導義工,接過許多求助電話。我發現無論是親子衝突、家暴、婚變、人際失和,甚至憂鬱症等等,幾乎都與「沒有處理掉的怒氣」有關。心中一點小小的不滿、小小的失望、小小的壓抑……,逐漸在心中的「悶燒鍋」中醞釀成懊惱、氣憤等等,最後這些「怒氣湯」就從「壓力鍋」裡爆破出來。 那時,我上了一門「面對自我」(Self Confrontation) 的輔導課程,記得有次課堂上討論到這些有趣的現象: 1.男人,平均每週發脾氣六次。 2.男人生氣,多半與客觀環境、工作有關。 3.女人生氣,多半與人際失和有關。 4.男人傾向以肢體宣洩怒氣。 5.單身比已婚者易生氣(兩倍)。 6.在家比在學校、辦公室裡,更輕易發洩怒氣(兩倍)。 7.幾乎所有需要輔導的個案,都和怒氣有關。 始作俑者的怒氣 我在擔任電話輔導時,就遇上不少女人主導的家暴事件。另外,事業心強的女人,生氣的原因多半仍是與工作有關。至於最後一點,我的接線經驗一再讓我體會到:幾乎所有需要輔導的個案,「始作俑者」都與沒處理掉的怒氣有些關聯。 過去自己在研究所輔修諮商輔導,也翻譯過幾本與輔導有關的書籍,日常生活中常有人來尋求幫助,加上電話輔導的訓練與經驗,讓我一再地體驗到「人」的有限。再多的輔導方法、再熟練的傾聽技巧,若不能看到問題的癥結出在「人心」,都只能解一時之急,而無法一勞永逸地「教會人釣魚」。 縱容怒氣的結果 一般人會認為,這是平常人的正常現象:人嘛,發脾氣在所難免。我自己過去就常被孩子氣得「怒髮衝冠」、「暴跳如雷」。但,再怎麼說,都不應該認為暴怒是件理所當然的事,而進一步縱容這些怒氣,讓它演變成對人、對己的實質傷害。 仔細觀察,人們發洩怒氣的方式可謂千奇百怪:從一數到十、傾聽音樂、拼命運動、射擲靶板、喝酒、大吼大叫、捶枕頭、寫抗議書、報復(扳平對手)、參加「怒氣管理課程」等。但這些都只能暫時挪走怒氣的「症狀」,卻沒有挪走怒氣的「根源」;只是治標,不是治本。 怒氣的根源 在「面對自我」的輔導課堂上,我們發現怒氣的根源,和以下這兩項因素脫不了關係:第一是「自我」。當「我」沒有在「我」期望的時間、照著「我」要的方式、得到「我」要的東西時,就開始生氣了。也就是說,當我們以自我為中心,處處要別人按照自己所求所想的去說、去做、去行事時,怒氣很容易就發作出來。 其次一項就是認為「老天不仁」。對於自身的處境、遭遇不滿,認為神管得不對,神也管不了這麼多。換句話說,對於自己居然無法掌控自身的境遇不滿極了。當事情不是按我們所想的發展,超過我們能夠掌管時,就將怒氣投向應該順我們意的神身上了。 其實這不就是中國人說的「怨天尤人」嗎?不是天錯、就是人錯,似乎自己永遠都沒錯。抱著這種想法,久而久之不就氣壞了?!除非我們能看到問題的癥結出在「人心」,也是出在「己」上;否則還真難消除怒氣呢! 編按: 「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1:20)所以我們「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詩37:8) 「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4:26)

不放棄的夢想

有個叫布羅迪的英國教師,在整理閣樓上的舊物時,發現了一本練習冊,是皮特金幼兒園卅一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題目是:「未來我是……」 他本以為這些東西在德軍空襲倫敦時早已被炸飛了,沒想到它們竟安然地躺在自己的家裏,並且一躺就是五十年。布羅迪隨手翻了幾本,很快被孩子們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迷住了。比如,有個叫彼得的小傢伙,說自己是未來的海軍大臣,因為有一次他在海裏游泳,喝了三升海水都沒被淹死。還有一個說,自己將來必定是法國總統,因為他能背出廿五個法國城市的名字。 最讓人稱奇的是一個叫戴維的小盲童,他認為將來他肯定是英國的內閣大臣,因為在英國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過內閣。總之,卅一個孩子都在作文中預測自己的未來。 布羅迪讀著這些作文,突然有一種衝動,何不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孩子們的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五十年前的夢想?當地一家報紙得知他的想法後,為他刊登了一則啟事。沒幾天,書信便向布羅迪飛來。其中有商人、學者及政府官員,更多是沒有身份的人。他們都表示,很想知道自己兒時的夢想,並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本,布羅迪按地址給他們寄去。 一年後,布羅迪準備把這個本子送給一家私人收藏館時,他收到了內閣教育大臣布倫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孩子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就一直在我的腦子裏,從未放棄過。五十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其他卅位同學,只要不讓兒時美麗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面前。」 「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4)

羨慕更美的國

西方所憧憬的理想國,我們習慣上稱它為「烏托邦」。美英德法義等國曾努力追求,這理想國在地上的實現,耗費上千年的光陰,仍未能進入這至善美境。 中國所尋求的理想國,曾筆諸歷史,記載於《禮運》「大同篇」裏。社會的處境達到:「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就是理想的大同世界。可惜,中華民族也耗費了上千年的歲月,結果一樣是未能進入大同美境。 看起來理想國受到幾種天然的限制,不可能在地上實現。究其因: 1. 烏托邦和大同世界,都需要每個人具有無私忘我的精神才能做到。事實是,每個人都有墮落犯罪的自私天性,極困難達到完美國度。 2. 理想國的掌權者需要有高度智慧,來解決國家社會中的矛盾,而完美的智慧從未在地上出現過。 3. 理想國的領導者必須具備完美能力,來滿足人民的需要。全備的能力並不是人所享有的品質。 聖經最後一卷書啟示錄,倒是記載了一個理想國所描繪的境界,比大同世界更加完美: 不再有死亡。(啟 21:4) 不再有罪惡鬼魔。(啟 20:10) 不再有天災咒詛。(啟 22:) 不再有疾病。(啟 22:2) 不再有眼淚痛苦。(啟 21:4) 這個完美天上國度的掌權者耶穌基督,具有全智、全能、全愛的完美品德。祂有足夠的智慧能力來照顧國民的每一樣需要,也有足夠的愛心來關懷每一個國民。能進入這國度的公民,都要經過耶穌基督十字架寶血的洗禮,重生成為一個具有無私忘我潛力的新人,再加上地上肉體已成為過去,披上基督所賜新的生命體,進入另一種存在狀態。這完美國所需要的三要素,一旦組合完成,理想國的實現是必然的。 啊!上帝的天國是由: 1. 全能的耶穌基督; 2.全智、全愛的神子耶穌; 3.新生的聖徒子民所組成。宇宙萬有都會讚嘆「完美」! 百餘年前有個信徒,參加司布真所牧養的大教會,崇拜完畢就擠到台前和司布真牧師握手,宣稱:「這是個完美的教會,我要參加這個教會!」司牧師誠懇地回答:「請不要宣稱這是個完美的教會,你要參加這個教會!因為我們的教會不是你所想像的完美。如果我們的教會是完美的,也請你不要參加,因為我們的教會將要因你的加入變得不完美。」 地上沒有一個完美的教會,也沒有一個完美的國度。但我們只要信靠耶穌基督,就會有份於將來天上的完美國度,在那兒,坐寶座的那位,擁有全智、全能、全愛的完美品德,來管理這理想國。有份於這國度的聖徒是有福的。 在我們企盼未來完美國度的此時,儘量追求認識神,儘量努力服事神,預備自己配得榮耀的獎賞。

帶來耶穌的金叔叔

金叔叔帶給我們,比珠寶更傲人的財寶──信仰。 從小,我就覺得爸爸是我們家的一座山,他屹立不搖,始終如一,且四季如春像對面的虎仔山一樣。哪想到,這座山也有崩塌的一天。是的,爸爸病了,我們家的山倒了! 六十年代台灣尚未有先進的醫學,腦溢血最好的結果差不多是嘴歪眼斜,拖著跛步艱難地走完人生路罷了。爸爸卻沒這麼幸運;他昏迷了七天後,醒來,成了一個吃喝拉撒全在床上的人。 爸爸倒下了,家中頓失重心。食指浩繁的一個家,剎時,宛如風狂雨驟中的一葉扁舟,更像一群沒有蟻酸引路,張惶失措的螞蟻。奶奶天天怨怪自己命苦,更怨怪媽媽是個掃把星,害得爸爸生病。我們七個蘿蔔頭,在沸騰焦灼的熱鍋中,人人自危,不知所措。 天使到我家 我記得,那時我剛上初中二年級,爸爸倒下,我完全失去了安全感。放學後,總是以跑百米的速度衝啊衝回家,一邊跑一邊伸長著脖子張望,深怕家裡搭起了辦喪事的帆布棚。就在這種無助無望、愁雲慘霧的景況中,天使來到了我家,那就是金叔叔。 金叔叔雖是我們鄰居,但平日並沒什.互動。他不知從哪兒得到爸爸生病的消息。有一天,他手提一袋橘子,和一本聖經來看爸爸。他手抄了一首詩歌「賜福救主」教我們唱,當唱到「賜福救主、永遠溫柔愛我們」時,大家都哭了。 是的,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多麼需要有溫暖的愛來滋潤!那是我這一生中接觸詩歌的開始。也虧得金叔叔把「愛」這個既空洞又抽像的字眼,化成了一股暖流,注入到我們頹萎的生命中。 臨走,他除了為我們祝福禱告外,還唸了一節聖經﹔「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 ;信我的,永遠不渴。」(約 6:35)金叔叔的溫州口音,唸起來十分柔和、動聽。這節經句裡的餓啊渴啊 ,更能撫慰我們即將面臨飢渴日子的恐慌心靈。真沒想到在往後數十年當中,也因這經句,受益無窮。 自此,耶穌的愛就像開了閘的洪流,排山倒海地傾灌我家。藉著基督的信仰,我們在風雨中建立了信心,堅信耶穌是我們隨時的幫助 ,無論環境如何險阻,祂一定會為我們在沙漠中開江河,在曠野間開道路。真的,學會交託後,擔子就變得輕省多了。 金叔叔的耐心與恆心,實在像一把神奇的鑰匙,倏地開啟了我們原本封閉的心;他一星期來我家三次,每次來都會替爸爸按摩手腳,有時甚至會端盆熱水給爸爸泡腳,說是促進血液循環,避免肢體變形 。金叔叔人雖胖胖的,做起事來卻是輕巧俐落。他常邊做事邊哼聖詩 ,狀至愉快,讓人感覺他是多麼甘心樂意在服事! 奶奶原是反對的,她老人家不贊成我們信「洋教」,認為那是離經叛道,對祖宗大大不敬的。但當她看到全家人因著耶穌,而能以喜樂且坦然無懼的心,去面對窮山惡水的環境時,她再也說不出反對我們信耶穌的話了。只好由著我們高唱聖詩,朗誦聖經了。 他打倒了疾病 尤其是爸爸,彷彿在山窮水盡的困境中,找到了柳暗花明的出路 ,他藉著讀經、禱告消磨著病中沈悶的歲月。確實,疾病沒有打倒他 ,是他打倒了疾病!因為除了不良於行外,他的喜樂自得之心更甚於從前,所煥發的生命光彩,更是一天新似一天。半身不遂雖折損了他的健康,卻激發了他愛主的心,我感覺爸爸變得更慈祥可親了,這都得歸功於耶穌。 我常想起,金叔叔在燈下為我們講聖經故事的情景﹔爸媽兩顆白髮隱現的頭,緊緊依偎著,不時聽到他們高興的笑聲,偶爾奶奶也來湊一腳,耶穌終於軟化了這位老人頑梗的心,我們家也終於「萬眾一心」歸向主了。 靠著耶穌,爸爸在病床上捱過了漫長的十四年光陰。日子過得雖清苦卻不黯淡,雖然爸爸直到離開人間,都沒能下床走路。但是依恃著聖經一些強有力的經句,我們依然活得喜樂又健壯!不是嗎?「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 」(申 33:25)沒錯,耶和華賜給我們的力量,是與環境成正比的。環境愈險峻,力量也就愈雄厚! 最珍貴的禮物 由於金叔叔的帶領,我們每個兄弟姊妹都紮下了穩固的信仰根基 。那是比金銀珠寶更傲人的財富,是不會被偷盜、被蟲啃噬的財富,它幫助我們跋涉了崎嶇險阻的人生路,也幫肋我們跨過了死蔭的幽谷 ,這是金叔叔這位「天使」帶給我們家最珍貴、永恆的禮物。 但願,我也能成為別人的天使 ,在別人憂患痛苦的時候,以基督的心為心,以基督的愛為標竿,將大好的福音與人分享,以略盡神國子民的義務,並回報當年金叔叔的一片愛主愛人的心。 (作者在美從事家庭訪視護理工作,是一名篤信基督的自由撰稿人。文字事奉多年、喜愛旅行、雨夜聽古典音樂、及觀察人間萬象。) 得獎感言 曾經寫了一些得獎感言,內心的感恩與愉悅,自不用說。唯有這次的得獎感言,格外使我感傷,因為這是在病榻上寫的﹔也因這,更讓我感謝,帶給我耶穌的天使—金 叔叔。藉著他奠定的信仰基礎,我便能在遭難的日子裡,靠著基督活水的泉源,跨過流淚谷及死蔭的幽谷。 我常跟我周遭的人說,我最想操練的一樣功課,就是即使處於生命的逆境、低谷時,依然能像處順境時一般的高聲頌揚主。因那低伏 順服的謙卑,讓我更容易觸摸到主愛我的心,如今我正學習體驗中。 最後,我真誠祝賀有耶和華倚靠的人,也虔誠祝福有心尋求倚靠耶和華的人! 「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扎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亳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
Read more

天路好伴侶

他服事神,我服事他。他與神同心,我與他同心。 來美已經一年了,這段時間不知怎的,總是愛追憶過往歲月的點點滴滴。 我問先生,我是不是已經老了,先生正在工作,連頭也沒有回地問我:「你信主有多長時間了?」我想了一下,哦,已經廿五年了。「那是該回顧一下了,這跟老不老沒有關係,我覺得你比以前還年輕了呢!」他的眼睛仍盯著電腦屏幕。我望著他的背影輕輕地笑了。 最親密的伴侶與同工 先生是一個講課、講道不知道累的人,但是在家他卻很少講話,若不是我主動,他一天也沒有兩句話,總是坐在電腦前或是看書,這麼多年過來,我已經習慣望著他的背影思想一些事情了。先生的話提醒了我,我突然意識到今年是我們結婚的第十四個年頭,我們在北京牧養家庭教會十三年。許多記憶中的畫面呈現在時間的屏幕上,情感隨著思緒起伏著,有那樣一種想寫出來的感動,彷彿一顆埋在地下的種子,向上萌動著,要破土而出。生命可以享受恬靜,但卻承受不了靜止不動。 十三年來,我與先生既是生活中最親密的伴侶,也是事奉中最好的同工。我們一同面對來自教會外的逼迫,教會內的壓力,生活的難處,一同禱告、仰望神,一同忍耐 、等候,一同歡笑、感恩。 結婚五年以後,我們的女兒羊羊出生了,女兒出生兩年後兒子羔羔出生了。他們是神賜給我們的最好的禮物,是神的羊羔。 近日早禱聚會時,默想這些年來與先生共同生活、牧養教會的日子,彷彿徜徉於一片充滿生機的綠色的林中,在尋找、在等候,驀然回首,禱告中與主相會,我被主的愛擁抱了,心中滿了幸福、滿了讚美、滿了感恩。 這是在靈裏的獨行,這是與主的獨處,只有主和我,沒有其他的人,即使是生命中至親的人。 感謝神給我預備生命中的伴侶 ,在與先生共同的生活和事奉的歲月使我更深的與主親近。 你是我最好的禮物 我還清楚地記得96年6月26日,我們教會的第一次禮拜只有六人,在我們新房的小客廳裏開始了我們教會的第一次禮拜。那一天,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天在我的生命中是多麼的重要,沒有意識到在牧養這間小教會的歲月裏,神要成就怎樣的一個生命。 那年聖誕夜,家裏來了十七個人,我準備了一些水果和點心,還給每個人都準備了聖誕禮物,我們一起讚美、禱告、分享,有些弟兄姐妹很長時間沒有見面了,這樣的聚集讓大家都十分開心。聚會結束了,弟兄姊妹和第一次來的朋友們每一個人手裏拿著自己的聖誕禮物陸續的離開了。房間裏只剩下先生和我,我收拾著房間,十七個人的聚集,那是不少的工作量,零亂的房間、滿水池的筷子、盤子、碗,我整理完客廳,又在廚房忙碌著。本來是一次歡快的聚集,但那時我的心卻有點不是滋味,這是我們開始牧養教會的第一個聖誕節,我為每一個人準備了禮物,但我卻沒有收到一件禮物,想到這半年來的辛苦,眼睛裏浸滿了淚水。 先生見我的樣子,詫異地問我是怎麼回事?當我告訴丈夫原因時 ,他竟大笑,說我像個孩子,我便哭著與他爭論:「傳道人也是人,也想要一份聖誕禮物。」 先生神秘地湊到我的耳邊說:「我有一個秘訣,拿到禮物的秘訣 ,要不要聽?」「要,要」。「你向上帝要,我們是事奉神,所以應該從神那裏領取獎賞,自從我信主 ,神從來沒有虧待過我,你就是神給我的最好的禮物。」 從此先生的秘訣也是我的秘訣 ,更準確地說是我們生活、事奉的原則,正如先生說的,神從來沒有虧待過我們。 事實上,我們還有一個生活的原則:向神祈求我們需要的,不向神祈求我們想要的,所謂我們所需要的是為了擴展神的國和神的義,我們所需用的一切,神應許我們,祂是知道的,祂會加給我們。 為對方改變自己 結婚以後,我發現先生有很深的禱告生活,他禱告時總是把自己關在臥室裏,跪在上帝面前用方言禱告。最初我感覺有些神秘,時間長了,經常聽他用方言禱告,我的感覺是他與神之間有一種親密的交通,是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禱告時,他就像一個孩子,需要從神那裏支取力量、幫助、愛、智慧。從他的禱告裏,我意識到先生不是我依靠的對象,神才是我們全然信靠的對象,夫妻之間應該是互相愛護 、幫助,共同仰望神。 如今,我也有了這樣的禱告生活,更深的經歷神是那樣的甘甜、是那樣的美好。但這是我多年以後 ,在生活和事奉中,生命得到提昇以後才得到的。 這是我與神更深的交往,在我得到以後我才豁然省悟婚姻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用和意義。在人的所有關係裏面,神只用夫妻關係預表基督與教會的關係,因為夫妻關係是人與人之間最親近的關係,生活多年的夫妻,比知道自己更知道對方,我們之間有那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默契,不再為自己改變對方,而是為對方改變自己。婚姻生活使我渴慕與神更深的、更親近的美好境界,使我認識到我們的信仰生活的本質就是更新與進深與神的關係,在神面前,我是什麼比我做什麼更加重要,我能被神稱為「合神心意的人嗎?」這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我們自己親身去經歷神,任何人都無法教會我們如何更深地進到神的裏面。但先生在我的生命中對我的影響很大,我感謝神,也感謝他,感謝他總是把我帶到神的面前,而不是他的面前。 無愧的神僕 我想許多家庭教會都有過因聚會的人越來越多而被勒令停止聚會的經歷。我們小小的公寓已經容納不下越來越多前來教會聚會的人,於是,我們租了一間半地下室,聚會的人數最後發展到近一百人了。一日信徒們正在聚會的時候來了十多名警察,他們勒令停止聚會,並驅趕所有的弟兄姐妹,房間裏只留下先生和我。這是我第一次經歷這種事,心裏很緊張,這時先生緊緊地抓住我的手,我知道他在禱告,心慢慢地平靜下來。這時先生和我看見弟兄姐妹們並沒有走,他們手拉著手在門外禱告。最後警察也沒有說什麼,只是讓我們以後不要在原來聚會的地方再聚會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問先生,面對警察緊張不緊張,他說只顧禱告了,沒來得及緊張。 有時,教會內部的壓力比外部的壓力還要大,作為教會的帶領者 ,先生要講課、講道、陪談、探訪會友,處理教會的許多管理方面的問題,還要面對來自生活上的壓力 。這麼多年一路走來,回頭一路望去,處處都有神同行的腳印,神的愛、神的能力、神的保守。 事實上,我們只是家庭教會帶領者中的一員,我們所承受的、所付出的並不是最多、最大的。一切都是聖靈的工作,若沒有聖靈的同在,我們什麼都不能做,一切的能力、榮耀都應歸給神。 先生的個子不高,性格溫和,講起道來也是娓娓道來,不是抑揚頓挫。從外表看,不像人們想像中帶領者的模樣,然而神就是使用這樣一個軟弱的人,因為神的能力正是在軟弱人的身上顯得完全。 我想說的是先生在神的呼召面前已經盡力了,在最小的事上已經盡力了。 這麼多年來,我學會了從神的角度去看先生,他是神因愛我賜給我的生命中的伴侶,他是神所揀選並按立的神的僕人,是教會的帶領者,也是家的帶領者。 神將事奉的恩賜賜給他,聖靈與他同在,他在神的面前盡力了。…
Read more

美滿婚姻的十顆棋

將士相,車馬炮,兵卒帥,述說婚姻十訣。 聖經說:「婚姻人人都當尊重。」(來13:4)婚姻是神所設立的,幸福美滿的家庭是神所賜的,凡敬畏神遵從主道的,必蒙賜福。試以中國象棋十個不同角色的棋子,比喻美滿婚姻生命裏必備的要素: 相:相信主耶穌必得救,夫妻信仰一致才相配,能同心事主,彼此相屬,互相體諒,相交相通,相和相隨,相愛相親,相助相接,相緊相依,相知相容。在充滿歌聲、禱告、讀經中,建立一個溫暖、甜蜜,快樂的基督化家庭。 將:言行一致,不能人前說一套,人後做一套,這樣官兵才會信服。經營婚姻也是如此,要注意婚前與婚後給對方的觀感,態度要前後如一,不要在情人變成另一半後 ,心態就不一樣了。兩位新人,既然在神人面前念出婚約誓詞,今後要善自為人夫,為人婦,彼此都不可忘記婚約上的誓言,並且彼此要遵守。 士:夫妻倆對家庭都要有責任感,在婚姻生活中,誰也不能失責或推諉,夫妻共同承擔責任和義務達成共識,其他家務合理分工,互相支持。夫妻角色的觀念,工作的分擔,雙方均盡責,就像作戰中的士官一樣,死守陣地,不輕言放棄或投降,盡忠職守。 象:要大度大量,能容能忍,「忍耐到底必然得救」。「願主引導你們的心,叫你們愛神並學基督的忍耐。」(帖後 3:5)夫妻間相同愛好或興趣,雖如同一杯香醇撲鼻 的美酒,但不同的嗜好也無異是一道美味的拼盤佳餚,要有度量接受和尊重,不能有強求改變對方的念頭。聖經教訓我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又「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弗 5:24 ,25) 車:時時保養才能保持最佳狀態。夫妻之間再忙碌也必須經常找出兩人獨處促膝談心的時間,互相對望而笑,抽一個時間擁抱一會兒 ,感情才不至於一前一後,漸行漸遠產生差距,或時時「故障拋錨」 。要婚姻成功需投注百分之六十的心力;以基督的心為心,兩個心扣心的環,環環終生相扣,不離不棄 ,相依相偎。扣得緊緊,好溫暖的一對環,常保持愛的鮮美。 馬:夫妻倆要像馬一樣勤奮工作,任勞任怨;相互扶持和幫助,路遙知馬力。婚姻就猶如事業,要小心經營,大膽投資,男女結合就像成立一家合資的公司,合夥人雙方只有精心經營,才能創造出愛情的最佳效益。投入越多,增值越快 ,收益越大,享受豐厚的利潤。堅持一夫一妻的原則,不得擅自擴大經營範圍,讓「二奶」、「情人」參與經營,兩人一生,合二為一。 炮:夫妻感情要愈泡愈香,愈見真情,也說明和諧、體貼、健康的性生活,會使蜜月中的幸福花朵綻開不萎。好聽的話應及時說出,感謝的話、愛的語言、稱讚的話,不應吝惜。婚姻是倆位一體,跟配偶精神及身體都合而為一,因為有愛,兩顆心可以串成一顆,因為有愛,兩個人可以連為一體,因為有愛,兩個家庭從此成為一家。 兵:夫妻要相敬如賓,就好比是同一把琴上的弦,在同一旋律中和諧地顫動,但彼此又是獨立的。 因此要珍惜婚姻關係,看重「伉儷 」的稱呼,這個稱呼所包含的,不 單是法定的地位,它所代表的更是兩個戀人一生的承諾,互相尊重、 共患難、同歡樂。 卒:生活中知足能快樂,知足的夫妻沒有虛榮心、沒有比較心、 沒有羨慕心或不平衡的心。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和平、信德,誰過生日,互相祝賀;誰碰上困難,互相幫助,誰有好事,互相分享,二人和暢才能樂趣無窮。 帥:領我們得勝罪惡、魔鬼、世界,及死亡的是誰?乃是創世救贖全能復活的主耶穌、再來之主、 萬王之王。我們要同作十架精兵,高舉主旗,向敵方猛衝,因主帥領全軍,至終仇敵皆消滅。我們不單作一個得救的信徒,更要常常靠主 ,作一對得勝的(夫妻)信徒。 「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林前 15:57)。你們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結婚是兩位新人共同幸福生活的開始,從今天起,你倆法律上是夫妻,信仰上是同道,事業上是同事,工作上是同工,事奉上是同心,人生道路上同行。 最後,願慈愛的神祝福你們,成為模範夫妻。二人恩愛,永結同心,白頭偕老,見證主恩,榮耀主名。 (作者牧會卅六年,現已退休,繼續從事寫作與講道。)

金蘭之愛

親愛的妹妹: 前一陣整理抽屜時,瞥見妳我兩人的合照,過往的記憶突然像藏不住的精靈,全跳了出來。屈指一算,認識以來,已有十幾個年頭。人生中,十幾年雖不算長,但足以留下不少銘心的回憶。 他鄉遇知己 還記得那年來美求學,在經濟課裡初見妳,心裡慶幸,總算在金髮碧眼中,看見一個黑髮、黃皮膚的面孔。然而妳清秀的外表下,似乎藏著一份說不出的酷,左耳戴了五個耳環,手上有著好幾個新潮戒指,相形之下,我那保守略顯土氣的穿著打扮,便見絀許多。 妳常和一群 ABC大學生出入校園,而我則習慣與來自中港台的研究生窩在一起。除了向妳借過幾次筆記,知道妳的名字,其它便沒什麼交集。我想,可能道不同不相為謀吧。 沒想到畢業後,因緣際會,在熱線交流中,開始漸漸熟絡。驚覺你沒有想像的冷漠,並發現妳我之間居然有許多共通之處:身為長女,都有一個弟弟,曾念過同一所女中,還有過同樣的導師,酷愛蠶豆及泡菜豆腐鍋,加上都是離鄉背井,隻身在外,兩人共同話題,愈來愈多,最後乾脆義結金蘭,以姐妹相稱。 愈與妳相熟,愈了解真正的妳 。表面上妳追求時尚,走在流行的尖端,其實心中卻有著莫名的空虛 。一次對話裡,發覺妳對愛雖有著強烈的渴望,卻沒有信心。挑染的髮絲下,遮蓋不住妳對愛的迷茫;閃爍的首飾下,兜攏不了妳對愛的需求。看得出來,妳在尋找,尋找安全感和一份無瑕的愛。靠著標新立異的外型,妳試圖隱藏內心的不安和脆弱,好在詭譎多變的人性中,把自己包裹起來,不受傷害。 但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在某次工作轉換中,妳遇到了極大的難處,既不能向上司抱怨,也不便朝同事吐氣,只有將滿腹的牢騷怨懟,訴說給我聽。我勸妳看開點,妳卻盡鑽牛角尖,把問題複雜化。有時,刻意找妳吃飯、逛街,以為可以趁機紓緩妳的壓力,轉移煩惱的焦點,無奈效果不彰。經常,在分手後沒多久,便接到妳打來的電話 ,說自己又不行了。漸漸地,妳語氣中常顯消極,甚至對自我的認知也愈來愈低。 不論怎麼好言相勸,我無法將妳從那憂鬱的深淵拔起,那是第一次我感受到人的力量居然是那麼有限。我以旁觀者的角色試圖帶妳走出陰霾,但是卻感受到自己居然在無形中,已被妳不可救藥的悲情感染,以致於困頓疲乏。好幾次,我不敢接你的電話,因為已找不出任何牽強的話語,來給妳一絲假象的光明。 不記得過了多久,妳打電話來的頻率漸漸少了,有時甚至一星期,都沒有妳的音訊。只聽說妳開始跟著朋友到教會去,想想這樣也好,也許宗教的力量會給妳些許的精神寄託。 不再一樣的女孩 某天,鈴聲響起,電話那頭傳來妳如銀鈴般的問候。顯然,那困擾多時的烏雲,正漸漸退去。妳說自己換了工作跑道,而且搬了新家,雖然有好多事要做,但是重新出發的感覺真好。語畢,妳說了一句「感謝主」,讓我竟不知該如何接腔,因為這是過去彼此對話中,從未出現的詞句,不是該感謝妳自己,或那些幫助妳的朋友嗎? 後來幾乎在每次交談中,不論大小好壞事,妳都不忘感謝主,讓我覺得妳真是有點走火入魔。然而明顯地,妳變了。不僅摘掉一連排耳環,就連手上奇形怪狀的戒指也不復見。有一次,妳取消遠行,準備辦理退票,旅行社小姐想幫妳省掉罰款,建議妳找醫生拿張假證明,卻沒料妳以基督徒不說謊為由,婉拒對方,誠實處事的方式,不只讓我意外也大感稀奇。 那年盛夏,我被診斷長了甲狀腺腫瘤,雖是良性,但是為怕日後病變,醫生催促我儘快接受切除手術,由於是第一次動手術,又被迫要拿掉器官,所以自己患得患失,十分不安。當下,妳一反以往「被關懷者」的角色,開始關心我,體貼我各方面的感受,妳的謙卑柔和,讓我很難與從前那個任性不羈的妳聯想在一起。 手術前一晚,你特地要求替我在電話中禱告。起初,對於突如其來的代禱,還覺不好意思,因為不想讓個人私事,麻煩妳和妳的神。但是當妳開口後,溫柔的語調,鉅細靡遺的代求,簡直像是一道暖流劃過心田,驅散我內心的恐懼驚惶。領受到前所未有的平安後,我突然想要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宗教 ,可以讓一個人放下自我,來顧念別人內心的需要呢?經過那次禱告 ,我開始尊重妳的信仰。 或許上帝早有安排,接下來的日子裡,我遭遇一連串生活中未曾有過的挫敗。本以為自己有通天的本領,能超越極限,克服一切,無奈最後連婚姻、工作、和經濟狀況都陷入窘迫的局面。 她點亮了我的生命 我的心,彷彿被一層層厚重枷鎖禁錮,鬱悶焦躁。在那凜冽的氛圍,妳千哩迢迢,經常帶著聖經來探望我,宛如童話中賣火柴的女孩,殷勤地將句句帶著亮光的話語,拋在我面前,讓我得以靠著那比我更大的,摸摸索索走出來。 妳不只一次地對我說,尋求的必尋見,叩門必要給他開門。為了要遇見妳口中的神,一天夜裡,我噙著淚水,躺在床上禱告。我用力地呼求,赤裸裸將內心對祂敞開,這才認清原來本相的我,是那麼不堪與殘缺,並且充滿詭詐和偽善,想到以弗所書中,保羅提到,行事為人要與蒙召的恩相稱,頓時覺得自己是如此不配……惺忪朦朧之際 ,只覺一隻溫厚有力的手,撫摸自己額頭,說著耶穌愛妳,耶穌愛妳 ……。隔日清晨醒來,四周景物依舊,然而心頭重擔卻消失了,我興奮地與妳分享,妳也彷彿與我同在夢中,經歷那屬天的看見。 漸漸,妳的神成了我的神。每次在電話末了的禱告中,彼此將各種需要交託在神面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這對在俗世相識的姐妹,竟變為屬靈的夥伴,逆境裏 相互扶持,順境中同心感謝神。 妳雖小我幾歲,但在屬靈方面,卻足以做我的嚮導。每次從各種特會回來,妳總是將自己豐富的收穫與得著述說給我聽;而在事奉上有什麼突破或瓶頸,也不忘與我分享其中甘苦。那份在基督裡的認真踏實,教我欣賞,至於妳看重聖經話語的啟示,也讓我學習在這並非一帆風順的人生裡,如何將目光放在神身上,對我而言,那不僅是心態上的轉換,更是屬靈上的跳躍。 同走天路 兩人能並肩同走天路,是極大的福份。正如經上所說,你們總要彼此相待,在一人跌倒時,另一個人及時扶持。仔細想想,在瞬息萬變的生活輪盤上,妳我還能騰出時間,在主裡享受屬天的靜謐,豈不是連天使都要眼紅嗎? 打開妳帶來的一疊講道訊息,捧在手中,真覺自己相當富有。本來毫無干係的兩個生命體,可以因著神的愛,同在一棵生命樹上,相互為枝幹,茁壯成長,可是比擁有金銀,還讓人引以為傲的。但願神的澆灌,能讓妳我繼續開枝散葉,並結出一個又一個的果實,使這樹的生命,永恆茂盛! 想念妳的姐姐 (作者來自台灣,現居紐約, 為公立學校雙語教師;在忙於家庭、工作與教會之間,仍寄情於寫作,享受創作中與生命源頭接軌的時刻。) 得獎感言 人生道路中,與自己擦肩而過的貴人、良師、益友,不計其數。 這些領我出險灘惡水的天使,無疑都成為生命裏的星星,伴我度過人生曠野中的大小風暴。 與「妹妹」從相遇,相知,到相惜,看似平凡機緣,卻蘊涵著上帝別有用心的佈局。兩個生命體,攜手跨越了好幾個人生重要階段,從少女情懷的青澀懵懂,到上班一族的瀟灑獨立,及至為人妻母的溫柔練達。我們彼此在不同的人生關頭上,目睹對方的成長與蛻變,更重要的是,因著耶穌的愛,讓我們這兩隻在險峻世界叢林裏亂飛的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