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建設性的化解衝突

不管是服事或是婚姻,遇見矛盾、摩擦、衝突是必然的,因為教會生活或是婚姻生活,都是「整盤交易」(whole package deal)。你享受婚姻的親密,也面對婚姻的摩擦;你既享受教會中的肢體相愛,也得接受教會裡的肢體相磨;你因夫妻個性的差異而得到互補,也因夫妻個性的差異而引發衝突;你得著肢體配搭合作的好處,你也連帶品嚐肢體配搭的困難。作好這種整盤交易的心理準備,你有較佳機會得勝,畢竟差異是互補的根基,也是摩擦的溫床。

使我成為和平之子

創意地解決衝突,可以增進自我的成長,及相互的瞭解。 記得有一次,我參加一位大教會牧師和師母廿五周年的結婚紀念日,那牧師宣稱他和妻子從未發生過衝突,我實在難以置信。 只要有兩個人在一起,難免就有衝突、誤會,或觀點的歧異。唯一不發生任何衝突的,是遺世獨立的隱居者,或配偶一方變成像大門前踩腳墊似的,為求息事寧人,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但是這樣也並不真正算是沒有衝突,那只是壓抑或逃避衝突而已。 創意地解決衝突和意見不合,則可增進自我的成長,及彼此的相互瞭解。但是要建設性地處理不同的觀點,我們就須學習接納彼此的不同,並尊重對方的觀點。 如何作才能達成呢? 1. 要聆聽、聆聽、再聆聽。不只用我們的耳朵,也用我們的心靈來聽。我們需要聆聽出別人真正的意思,而非自己所認為的對方之意。我們不僅要聽出對方的想法,也要聽出他的感覺。好的溝通者和解決衝突者,必須聽出隱藏在別人話語底下的情緒,及未說出的需要或意願。 小心地聆聽,可以讓我們不致扭曲別人的話。這是很重要的,因為人往往會以自己的看法,來解釋對方的訊息。譬如,我們會將配偶善意的建議,當作是對自己的批評。我們的聽聞越受自己成見的扭曲,就越可能曲解別人的訊息,以期符合我們自己的看法。 2. 總要用愛心說誠實話。要記得,恩典和真理是從耶督基督而來的(約1:17)。因此我們需要以恩慈說誠實話,總要以愛心和恩慈來接納別人。有些人很善於說誠實話,但卻缺乏愛心。除非我們以關心對方的觀點來說話,否則他們不但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可以敞開地分享,反倒以隱瞞、惱羞成怒或自我防衛來回應。除非彼此能夠坦誠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覺,否則衝突就難以化解。 3. 認知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覺。能認知自己的忿怒是很重要的,我們必須找出隱藏在忿怒背後的感覺和想法。生氣往往包含著焦慮或懼怕,但我們通常不願承認自己懼怕,卻以生氣來表達,因為我們覺得這樣比較安全,然而這卻只會使事情更糟。 例如,我們以發怒來阻止別人親近我們,因為自己害怕與人太親密。我們也會裝作若無其事地否認自己的感覺,卻不知這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毫無益處。 以上的反應對解決衝突毫無果效,而未解決的衝突漸形成憤懣,長久的憤懣則破壞了許多的關係。 作家約翰包爾(John Powell)痛切地表達:「我們不誠實的自我防衛,否定且不願分享自己真實的感覺,以為是不想傷害到別人,遂將自己的偽裝,合理化為高貴的行為,於是我們與人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化的關係。」 4. 使用「我」的信息。與其說:「你令我很生氣。」或「你讓我覺得很受傷害。」不如說:「當你這樣說或這樣作,我覺得很受傷害並生氣,我必須和你談談。」這樣可以幫助你為自己的感覺負責任,並避免怪罪別人。 怪罪別人根本就無法解決衝突。儘管多麼不容易,我還是必須承認:「若非經過我的允許,無人可以使我感覺受傷或令我生氣。」正如納拉摩爾博士(Dr. Narramore) 所說的:「別人必須為他們的行為負責,我們卻必須為自己的反應而負責。」 一個人的自我形象若很健全,就不易感到受傷,別人的話語或行為,也不易冒犯他。但如果一個人有自卑感或自我形象低落,就很容易受傷或生氣而反應過度,如此就是當事人而非別人的問題了。 我們過去若還有未解決的問題和傷痕,一旦被觸及了,便會有過度的反應。所以過去的問題解決得越徹底,負面的事情發生時,就越不易有過度的反應。這並非說我們就再也不會感到受傷,或任何時候都不會生氣,而是說我們必須學習當事情發生時,能以正確的反應和恰當的態度來面對,而非過於敏感,以致失去分寸。 5. 承擔自己的責任。過去十年我輔導了許多離婚的人,發現大部份人都將離異的責任,推到他們過去的配偶身上,卻未好好省察自己應負的責任。只有當雙方都瞭解,在彼此衝突或誤解的事上,自己也有責任,問題才有機會解決,自己也因此得以成長。的確有些人是好強、武斷的,甚至會虐待人。聖經上也說,有些人無法與人和好相處(參羅12:18)。我們也可表達:「我受夠了!」以護衛自己,不過總有些責任是我們應該承擔的。 6. 專注處理當前的問題。當人的心裡充滿消極的情緒,並壓抑自己受傷和忿怒的感覺時,可要小心!終究他們不是積壓情緒導致生病,就在生活中爆發出來,而且往往是從芝麻小事上爆發的。有些人更將幾十年前未解決的陳年舊賬都搬出來!要解決衝突,一定要只處理當前的該事件,其他的事找另外時間再談。 7. 放棄「自己永遠是對的」想法。那些總是自以為是的人,通常是缺乏安全感且不成熟的人。要樂意說:「我錯了,我很抱歉。」正如使徒保羅指出的──我們不只要用愛心說誠實話,也要在基督徒生活的所有層面上長大成熟,這包括謙卑並尊重別人和他們的觀點。 8. 聖經上教導:「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弗4:26)所以要盡快處理衝突和舒解怒氣。當我們的怒氣消除了,撒旦就無計可逞。 9. 柔聲說話。許多人在不高興時,都會提高聲調大聲說話。據研究調查指出,應付大聲嚷嚷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輕聲細語。這樣,對方就必須盡量靠近,並減低聲浪才能聽見你說的話,大聲嚷叫必引起對方也大聲嚷叫。正如麥可底芒恬(Michel De Montaigne)所說:「誰先發制人,蠻橫地挑釁,表示他比較理虧。」聖經上說:「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15:1) 10. 禱告。首先為你自己禱告。我學到最有能力的禱告,是當面臨看來無希望的衝突而不知所措時,在極端挫折下,我懇求上帝指示我,讓我看清自己是否也在那無望的衝突情況中火上加油。上帝常讓我看到自己在衝突中所應負的責任。 一旦看到了自己該承擔的責任,我就能夠盡量改變自己,以減少衝突。我真希望自己早早學會這禱告的功課,就可省卻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和挫折! 當雙方願意誠實地面對自己,承認在衝突上自己的責任,並懇切為此禱告,那就沒有什麼衝突是無法解決的了。請記得:「凡求告耶和華的,就是誠心求告祂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詩145:18)

不一樣的生命

今年二月一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收到一筆一百萬元的捐款,該捐款將作為基金,設立一個專門研究美中關係和華裔美國人的學術職務。該職務的主旨之一,就是促進媒體和政策制定者更多理解中國,研究如何糾正過往的媒體妖魔化中國的偏向。 捐款人為華裔美國人沃特王和他的太太雪莉王(Walter and Shirley Wang),他們是基督徒。他們表示之所以捐出巨款,作為促進對中國的理解的研究工作,完全是出於基督教的信仰。 王先生夫婦並非是第一次捐款給公用事業,他們曾捐出一百五十萬元給一間醫院。在2001年時他們還捐出一百五十萬元給公用電視台,製作一部有關華裔美國人的調查紀錄影片。該影片展現了「百人會」所做的、有關美國人對華裔美國人一些不正確的認識。 沃特王向媒體表示,他是他們家族中的第三代基督徒。他記得小的時候,祖父常常接待一些無家可歸的人到家中來,供應他們喫穿。而他的父親是個成功的企業家,也曾捐獻錢,建立了四所醫院。 沃特王三年前罹患癌症,但神醫治了他,這點更鼓勵他專注於慈善事業。沃特黃表示:「強壯的應該幫助軟弱的,富足的應該幫助貧窮的;施比受更為有福。神的愛使我們可以與世人有不一樣的生命。」 從某一個角度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亞洲問題研究的確蒙神的祝福。兩年前他們也收到一筆一百萬美元的捐贈,是用於專門研究韓裔美國人的基督教信仰。 該捐贈人是一對韓裔基督徒,他們將所售出的房地產全部捐出。當時他們也表示,這樣做的動機,完全是由於他們的基督教信仰。

預備自己,迎接祝福

聖經對財務的看法,兼具平衡中庸的美麗──新約聖經警告我們錢財的危險性;舊約聖經啟示財富的建設性。將兩種看法兼容並蓄在胸懷間,你就有機會活出美好的基督徒生活──創造財富,又支配財富被神使用。 新約聖經指責人為了追求財富、忽略靈性的謬誤:「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可10:23)「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路12:21)「你們這些富足人哪,應當哭泣…你們的金銀都長了銹,那銹要證明你們的不是…」(雅5:1-3)主耶穌也說:「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太6:19 ) 聖經也同時稱許善用金錢的美徳:「他施捨錢財,賙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林後9:9)主也稱讚奉獻兩個小錢的寡婦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可12:43) 從這些聖經的文意,我們可以很安全地做個結論:「錢財是最壞的主人,也是最好的僕人。」如果錢財升格成為暴君,控制了一個人的價值觀,以致唯利是圖,忽略了信仰上帝與道德,這樣的錢財是聖經所定罪的。如果錢財俯伏在信仰上帝的權威下,為神國宣教、服事人類而用,這樣的錢財是聖經所嘉許的。 舊約聖經記載了許多屬靈巨人,他們都懂得運用法則來賺取財富,以致富甲一方,並且使用財富來祝福周圍的人 。比如約瑟被擢升為埃及的宰相,使用行政權,在七個豐年時累積了埃及國的財富,救濟了接踵而至的七個荒年的巨大需要;尼希米是酒政大臣,以他的地位勸服沙西的總督,供應了耶路撒冷重建牆垣的財務需要;所羅門也擅長經營財務,為以色列國累積國庫實力,支持軍事經濟政治的發展。 如果你有心使用財富來事奉神,這心志是可喜悅的,正如有人嚮往擔任教會監督的職份來事奉神,是蒙悅納的一樣(提前3:1)。你第一個重要的挑戰是如何創造財富、累積財富。這方面舊約的雅各是個例證,他觀察天候、遺傳學運作的法則,使羊群交配所生下的,雄壯的都是有斑有點,因此累積了相當的財富(創30:37-42)。才德的婦人聰慧地管理和投資的策略,也同樣創造了財富(箴卅一章)。 一般來說,上班族在五十歲時能達到財務上的自由,就算有高等成就了(此期主題文章裡,略述了七個有效的策略)。若想用較大的財富來事奉神,最好是作企業家或創業者。而創業成功的五個基本條件是: 渴望:有強烈的動機,希望累積財富來事奉神、服事人。 教育自己:選擇某一行業,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經營方法、市場動態、生產系統。 觀察機會:張開眼睛仔細看可能的機會,通常是隱藏在技術、人際關係、市場需要裡。 計劃細節:照顧運作上的細節,務必追求第一個計劃就有利潤,才有能量擴充。 禱求神的祝福:如果你的動機是正確的,你夠格求神賜福。 大部份的基督徒企業家,為了歸榮耀給神,作見證時總把成功講成都是神的帶領,而很少提及個人的努力、專業的知識、做抉擇的智慧、系統的建立等。無形中給聽眾一個印象:成功的基督徒企業家純粹是上帝工作的結果,可說是某個程度上誤導了下一代的有心人,認為只要靈性好,創業就可以成功。 事實上神不太可能賜福一個人格、專業、管理上都不夠格的人。也許基督教的神學,應開始側重人為成功所需做的預備,而不只是禱求神的祝福。如果你實踐下列原則,你有較大的機會享受財務上的豐富:重視個人管理的鍛鍊,而不只是神的預備;盡上個人的責任,而不只是仰望神奇特的引導;奉獻個人的努力,而不只是禱告交託神 ;建立系統化的運作,而不只是單靠感覺、靈感。 財務豐富,常常是個人的努力加上上帝賜福的結果。上帝賜福誰呢?祂乃是賜福那多方面已經預備好、夠格迎接祝福的人。希望本文的著墨角度,對讀者能有一番新的啟發。

財務規劃七招

前幾個月,我和某個搬家工人閒聊,這個人四十幾歲,嘆息自己到了這年齡,只能作個粗工,人生似乎沒什麼令人興奮的前景。對目前尷尬的處境,他倒提出一針見血的省思:「都因為我年輕時好玩,荒廢了學業,不努力讀書,沒學到重要的技能。」這個人倒算是誠實,不找藉口遮蓋自己的財物窘境,肯為自己現在的處境負責。 為將來作準備 每當「月光族」(每個月把薪水花光)唱起人生的輓歌時,調調必然和上述旋律同調:「都因為我年輕時喜歡瞎拼(shopping),存不了錢投資。」至於卡奴唱的悲歌,主旋律也大致雷同:「都因為我年輕時寅吃卯糧,欠了卡 債,利上加利,一輩子翻不了身!」因此稍有情感智慧(EQ)的人,總是盡力避免落入這種年輕時荒唐、晚年時徒傷悲的陷阱。聖經名訓:「通達人見禍藏躲,愚蒙人前往受害。」(箴22:3) 追求財物上的安全感,是人類天經地義的權力。年輕時就為老年時未雨綢繆:他不因下雪時家裡的人擔心,因為全家人都穿著朱紅衣服(箴31:21)。豐裕時就為將來可能的窮乏作準備:把七個豐年的糧食聚斂起來,可以防備將來的七個荒年(創41:34-36)。有錢時就為將來可能的不足作準備:五餅二魚的神蹟餵飽了五千人,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太14:20)。 財務上貧窮或富有,和許多因素有關。環境、基因(聰明度)、機會、時代和個人的財務規劃(管理)都有關連性。其中環境(你生在非洲沙漠地或在中國上海)、天資基因、機會(你老爸是省長或是貧農)、時代(你生長在改革開放之前或之後)都是外在因素,不能掌控,你不需要為此負責。但財務管理是你可以掌控的,也是你必須負責的,你得花點心思,努力經營。 達到財務自由的要訣 我認識一個人,生長在名不見經傳的小鎮(既不是上海,也不是非洲沙漠);天資中等(既不是名校的PHD,也不是小學畢業);機會不算上等(老爸既不是省長,也不是貧農,是個中階軍人);時代背景是1958年出生(是尚未現代化的時代)。奮鬥了幾十年,現在總算是個中產階級,夠不上像比爾蓋茲的富甲全球,但也不是個睡高速公路橋下的流浪漢。他在2005年房地產漲到高峰時,把房子賣了,每年賺取約18%至20%利潤。再過幾年,他就可以提早退休,不用為生活煩惱。他現在擁有的財物自由,大體上是因為做到下列幾個要訣: 1. 擁有某種技能:努力工作,對社會做出貢獻,社會就以適當的薪酬來報償你。有了收入才可能存錢,有了存款才可能分期付款買房子,有了房屋淨值,你才能投資,這一切都以你的工作技能為根基。連保羅都身懷織帳棚的技藝(徒18:1-3)。所以,教育你的兒女學會某種技能(代下2:13,14)是一生財物穩定的基礎。 2. 殷勤工作:英文《讀者文摘》(2007年12月p.140)的專文,記述了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幾種致富的秘訣,第一要緊的就是認真工作。殷勤工作才有可能被老闆賞識;才有可能累積經驗及智慧;才有可能把生意作起來。守株待兔的人,至終兩手空空。聖經用反諷的語法描繪貧富的一項重要真理:「我經過懶惰人的田地,荊棘長滿了地皮,我一看見就領了訓誨,再睡片時,打盹片時,你的貧窮就必如強盜速來。」(箴24:30-34) 3. 儲蓄存錢:上述兩個要訣,主旨在於增加收入,現在所談的要訣主旨在於節省開支,這才能在年輕時存點資金。當代的廣告擅長向人類的慾望訴求,讓人覺得你非得開名車,你就不夠氣派。分期付款的設計,讓人以為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有高等享受。這些噱頭頗難察覺,更遑論抵抗。提高警覺吧!聖經嚴責過度的消費,有文為證:「愛宴樂必致窮乏。」(箴21:17)聖經鼓勵適當的儲蓄:「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箴13:11) 4.系統化的經營:我的女兒從大學畢業,廿三歲開始工作就堅持十一奉獻,堅持十一投資,將每月收入的十分之一存入公司的401K計劃,讓公司的專家替她作理財投資,到了五十歲大體上就可以達到財務上的自由。我在閒聊中稱讚她的聰明智慧,她謙虛地說,這其實不是什麼大聰明,只是一種紀律(discipline),每個月把收入撥出來放在公司的理財計劃即可 。你如果每天省一杯咖啡,省一頓午餐的錢(帶便當或三明治),每天省美金十元,每月儲蓄投資三百元,四十年後你也可以有幾十萬美元的退休金。 「你們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節儉的美德);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知道公司的401計劃,或個人的IRA節額);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discipline, 系統化經營)…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彼後1:5,6)財務豐盛一如靈命豐盛,是有其原則與途徑可循的。 5. 用錢賺錢:現在你努力工作了十幾年,有了一些資金,財富的累積應進入另一個層次:從前是靠勞力賺錢,現在則是靠錢賺錢。比如,房子的十五年抵押貸款若是年利率6%,穩當的投資若可以回收15%的利潤,明顯地,應挪移錢做適當的投資。(即使有錢買整棟房子,也必要向銀行抵押貸款,可以賺取9%的利差。當然金錢的投資應選擇風險越低越好。) 才德的婦人擅長延伸她的資源,來為家庭賺取利潤,就是明顯的例子:「未到黎明她就起來….將當作之工分派婢女,她想得田地就買來,用手所得之利栽種葡萄園。」(箴31:15,16) 6.奉獻十分之一:基督徒的財務管理投資,應將永恆規劃在內。只知賺錢而忽略了信仰、天國和永生,就淪落為路加福音所記載的無知財主(12:16~21)。「今夜神若收走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一個人懂得愛神、懂得奉獻十一,為神國工作,神必然會賜福給他。 「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教會),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3:10) 7. 神的祝福:當你盡了個人財務管家的責任,你就有權利向神禱告說:求祢賜福與我。父神只要撥動一個小指頭,就是不可測量的財富。 因奉獻而得祝福 我大學時代曾經擔任過家教,那個初二的學生也是虔誠的基督徒。四十四年後的今天,他在日本、大陸、香港都有相當規模的生意。神為什麼祝福他?因為他所賺的錢,幾乎全數用來支持神國度的宣教工作。一個人懂得作神錢財的好管家,神會把更多的財富託他管理。「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太25:29)這種越給越多的原理,雖是超乎世人的頭腦所能理解,在神的算術表卻只是平常的法則:「有施散的,卻更添增;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好施捨的必得豐裕。」(箴11:24-25) 這七個招術說起來不算複雜。我寫給你作參考,確實是有點野人獻曝,但能數十年如一日忠誠地履行這七招的人不多,達到財務自由的人也少,其中原因在於有無實踐的決心和毅力。 君不見小學一班有五十人,捱得起十六年寒窗的考驗,把大學學位讀出來,用技能來賺錢的人,不到廿人。這廿人中真是殷勤工作的不到十人;這十人中努力儲蓄存錢的不到五人;五人中肯紀律自己、系統化經營的不到三個;這三人中懂得用錢賺錢的不到一個;這一個中堅持十一奉獻的不到 0.1個;這0.1個中懂得引動神祝福的不到0.01個,難怪一屆小學畢業生(假若五百人),還出不了一個基督徒企業家。 頭腦上學這七招不難,只消一、二個月就有點知識的底子。但要行動上徹底地實踐它,就得下定決心,建立長期履行的習慣。就算這七招是聖經上所敘述的「財務豐盛」的法則吧!閣下若肯努力實踐,神賜福你是必然的!

善理你的財寶

神賜予美好的資源,人須善加管理經營。「管理」在基督徒生活中是一項重要的功課,甚至可說是一項神聖的使命。翻開聖經的最前頭,我們就可以在創世記一章28節看到上帝所交代的使命──「管理」這個世界。這一節經文也充分說明了「基督徒的管理學」,我們有責任運用上帝賜予的資源,讓世界變得更好! 神託付人資源 上帝在創造天地的時候,對於祂所創造的世界都是做到「好」才停手。可見祂對於萬物的創造,不是隨便的態度,不是像魔術師用手比劃比劃就結束了,而是經過精心繁複的思考設計,將完美的結果呈現出來,之後上帝說它們是「好」的。所以,「讓世界變得更好」,無非是要達到上帝起初創造世界的美善標準。想想,上帝是如此看中萬物的「出生」,之後便將萬物交在人類的手中。我們豈不應謹慎戰兢地來完成神的託付嗎? 金錢和時間的管理是基督徒要面對的最基本的管理,聖經說:「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就在哪裡。」看一個人如何處理他的財物,就知道這人的人生態度是如何。所謂處理,簡單的說就是「收入」與「支出」,其中包含「積聚」、「分配」、「花費」等部分。 聖經的理財榜樣 基督徒該不該談財務管理?我認為基督徒不但要談,而且要談得深入,原因在於我們認真看待上帝所託付的資源。所謂「積聚」就是賺得,是經過一番努力得到的財物。在舊約的以色列先祖中,亞伯拉罕、雅各等都是很認真工作,善於「積聚」的人。他們在牧羊的工作上,積極地為牛羊找尋新的草地,雖都是白手起家,之後卻都成為富可敵國的大家族企業。 這都是上帝的恩典,但是我們絕不能輕易地用上帝的恩典,來掩蓋人們應該認真管理的責任。若是亞伯拉罕、雅各沒有認真管理上帝賜下的牧養事業,我想上帝不會繼續賜下祂那豐盛的資源。 雅各是一個很積極的人,他的聰明才智,在聖經記載中可充分地看出來。例如他積極地想要抓取長子的名分,他看重父親的祝福和上帝的祝福;他在舅舅那裡贏得了兩個妻、兩個妾、子女,以及千百隻牛羊等。雅各可說是個精通管理的人,難怪上帝給他十二個孩子及萬貫的家產,這的確實現了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 可能有人會說這一切都是神賞賜的,就連雅各的才智都是祂的賞賜。對於這樣的說法,我很同意。但是談到「資源的管理」,我認為不是那麼簡單,難道上帝會將珍貴的資源賞賜給不認真、不積極的人嗎?我想,應當不會的。 忠心良善的「管家」 若是想要開源,積聚夠用的財富,唯一的辦法就是努力工作,這是不變的道理。流淚撒種的,必然是歡呼收割,基督徒更是要比一般人努力工作,努力的經營自己的生活。因為我們在世上,不單要追求自己的享受和溫飽,還要有生活態度的見證,以配合我們得救的身份。 在路加福音16:1-13記載耶穌說的一個比喻,有一位精明的管家,當他知道自己將要被炒魷魚的時候,他趕快找來欠主人債務的人,減少他們在欠據上的帳目,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當然耶穌不是要稱讚這位管家的作法,而是稱讚他的「精明」。因此我認為基督徒在世上,要學習這位管家的積極及精明,在管理財務或是在工作時,都要認真的思考世界的挑戰及危機在哪裡,如此我們才能將上帝給我們的資源管理得當。 基督徒應當比一般人更關心社會及世界的走向、危機與轉機,因為上帝是歷史的主宰,而我們是與上帝同工的人,因此我們的目標是作神的精明忠心的管家,而不是迷糊無知的人。以貧窮的國家為例,若能協助提高其國民教育水平,使之與世界接軌,有能力賺取夠用的財物,生活無虞匱乏。這樣的挑戰也應該是教會基督徒的責任。 若是我們熟悉世界首富比爾蓋茲處理錢財的作為,我們會更加的警惕自己,並在有限的能力及資源上,善盡管理之責。比爾蓋茲幾乎用了他60%的淨資產,做教育、醫療、兒童相關議題的捐款。 「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雅1:27)相信不論我們是有錢人或是貧窮者,上帝都喜歡我們去關心與協助社會中弱小的肢體。 主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路16:10)若是我們在處理錢財上不忠於神所託付的職責,誰還會將永生的財富託付給我們呢?讓我們共勉,不負主所託付的「銀兩」,成為祂所稱許的好管家!

好泡泡與壞泡泡

卡通或漫畫常使用簡單的圖像,來表達一個複雜的事實。小時候看的卡通影片,如米老鼠或大力水手,裡頭的人物經常會化身在頭兩邊的「泡泡」中:其中一個是滿臉恩慈地要他為善;另一個則是猙獰著臉要他使壞。在托爾金(Tolkien)著作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裡也有一個人格分裂的哈比人,當他是Gollum時,便是一個陰險、詭詐、卑鄙的小人 ;但是他的另一個自我Smeagol,卻像個純真善良的小孩。Smeagol出現時,他就想善報Frodo的信任;而Gollum強勢時,他便不顧一切要奪取這輩子夢寐以求的寶貝──魔戒! 依祂形象被造 這種「天人交戰」的掙扎對每一個人或許都不陌生:在慾望與良知之間掙扎,在邪念與道德之間翻騰。 其實按照進化論的說法,宇宙萬物的原則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敗,那麼我們若有任何需求或想望,就應該不擇手段去奪取,大家靠智慧與才能做公平競爭,何來的良心不安或愧疚感? 弔詭的是即使「科學」與「邏輯」如此判斷,我們在現實中的體會,卻不是那麼一回事。為非作歹的人,除了對法律制裁的懼怕以外,永遠都會嚐到那份內心裡的不安與譴責。 這該如何解釋? 答案是:我們是上帝所造的!上帝「依祂的形像造人」,將良知和對善的認知與渴求,放在我們心裡面。只有人類的社會,會發展出所謂的道德教育,也會勸戒人應該謹守公義、禮義廉恥、忠孝仁愛。 可惜的是,在沒有認知到造物主的前提下,這種公民道德教育終告失敗。因為缺乏以上帝為中心、向上帝負責的思想,以致許多教條與規定,隨著時代或掌權者的替換而改變。沒有認知到永恆不變的真理源頭,自然就沒有信守真理的必要,於是眾說紛紜,也容易受現實利益的考量而左右或改變原則。 近年來非常流行的一句話:「只要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充分表明了這種自私的人本主義思想。當「自己」成為一切行為的準則,「需要」就是一切行動的依歸,於是所有自私的言行都會被合理化。 這也是無神主義論者非常自然的一種推理與邏輯。沒錯!誰具有絕對的權柄與主權,又訂下永恆的真理?我們憑什麼非得聽從某一個人的話不可?這個主權與權柄,只有創造我們的上帝才有資格。以一台洗衣機為例,只有它的製造商,才有能力提供「使用說明」,唯有正確地遵循機器的使用說明,這台機器才能運作正常。 明白人生的說明書 同樣地,上帝的話語──聖經,就是我們身為人的使用說明書,裡頭所蘊含的真理,是亙古不變的。認識真理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一旦失去了對真理的認知,就會像射箭手瞄錯了箭靶,終至射不中紅心,我們的人生因此走在錯誤的軌道上。沒有對真理的認知,我們就沒有對抗一切潮流與不同意識形態的依據。這樣,我們的價值觀就會隨時代、情勢、年齡等因素改變,見風轉舵、三心二意,沒有原則與指標。 比方說,不知道上帝教誨:「婚姻,人人都當尊重」(來13:4)的人,就會認為男女關係從手牽手、到接吻愛撫、再到性愛關係,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既然是「自然」的,何罪之有?!他們認為所謂的「貞潔」,是婚後的事;婚前的男女關係並不算數。況且電影、電視、廣告中,人人都這麼做,我為何不可?!他們卻不知道,婚前若發生性關係,便觸犯了上帝指示之「床不可污穢」的戒條,對將來的伴侶是一種不忠的行為。 又例如不知道上帝看重「愛人如己」的人,會視商場上的剝削與欺壓為生存競爭的必要途徑,因為不如此做的話,自己便會吃虧,成為人人眼中的呆頭鵝! 「壞泡泡」的誘惑 我們有所不知的是──在亞當墮落之後,罪進入人心,從此許多我們認為無傷大雅、屬個人私事的「自然的事」(比方說同性戀),其實是人類墮落後的本相,是犯罪反叛的表徵。但是知道了上帝對我們人類的心意,並不代表著我們就有能力去實行所有對的事情。有時候,我們雖然知道某些事情不該做,某些東西不該要,但是那個「壞泡泡」的力量如此大,讓人難以招架!這就是聖經裡提到的「誘惑」。誘惑之所以能成為誘惑,是因為我們感受到有這份需要和渴求:如身體的飢渴、想功成名就、名利雙收、受人愛戴、高人一等。這些需要也許是生理上的,也許是心理上。然而冥冥中我們卻知道:這個「壞泡泡」在引誘我們,引導我們走向毀滅、混亂、分裂與破壞,而且它違背我們的良知,帶來不安與惶恐。 道成肉身的耶穌,在他開始傳道之前,也經歷到撒旦對他在身、心、靈三方面的誘惑:首先是肉體的,這是撒旦試探人類的第一個層次。當時耶穌在沙漠裡禁食四十天之後,頂著乾燥炎熱的氣候與飢餓虛弱的身體,撒旦就來引誘說:「既然你是上帝的兒子,命令這些石頭變成麵包吧!」(太4:3)耶穌回答:「聖經說:『人的生存不僅是靠食物,而是靠上帝說的每一句話。』」(太4:4) 肉體層面的誘惑不成功,撒旦轉而從「靈」的層面下手,因為驕傲人的弱點或許不在物質上,但是卻會刻意表現靈命高人一等、有超人的力量、受到神特別的眷顧等等。撒旦帶耶穌到聖殿的最高處,要耶穌跳下去:「既然你是上帝的兒子…上帝要為你吩咐他的天使;他們要用手托住你,使你的腳不至於在石頭上碰傷。」(太4:6)耶穌回答:「聖經也說:『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太4:7) 最後,撒旦試著對耶穌的「心」發動攻擊。牠抓住人類對權力的想望、需求與貪婪(這正是當年蛇在伊甸園裡用以引誘夏娃吃禁果的手段),指著世上的萬國與榮華對耶穌說:「如果你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太4:9)耶穌卻回答:「當拜主你的上帝,單要事奉祂。」(太4:10) 戰勝誘惑的武器 細心的人會發現:耶穌戰勝誘惑的秘訣,正是上帝的話語。他選擇遵守上帝的法則與命令,並相信上帝的信實與慈愛。並且祂是以人」的身分,不是以「神」的身分來戰勝試探。也就是說:耶穌的武器,也是我們的武器!我們同樣可以用上帝的話語,以及對神的順服和完全的信賴,來抵擋誘惑。誠如保羅所說:對上帝的信心是我們的盾牌,讓我們「抵禦那邪惡者所射出的一切火箭。」(弗6:16)誘惑的力量非常大!但是「你們要順服上帝;要抗拒魔鬼,魔鬼就會逃避。」(雅4:7)滿有恩慈的天父會依照對我們的瞭解,來設定誘惑的限度,在我們遭到試探時,祂會預備好一條出路(林前10:13)。 下次那個「壞泡泡」再度出現時,讓我們用上帝的話語當寶劍,一劍刺穿撒旦的謊言。讓我們的腳步堅定,在人生的每一階段中,作出明智的抉擇。

外遇,從一杯咖啡開始

若有個男人要請妳喝咖啡,他人很好、條件也不錯,只是已經結婚了,妳答不答應呢?「反正只是一杯咖啡,有什麼不可以!?」妳是不是這麼想呢? 老媽從台灣來訪,帶來幾齣她在台北買的韓劇,我陪她喝咖啡看韓劇,日子過得愜意極了!其中有齣韓劇由幾個不同的愛情故事串連起來,裏面有一段描述醫生的外遇,那個「第三者」在雜誌社工作,因為邀稿常常接觸已婚的男醫生,後來和那男人陷入不可自拔的外遇風暴。事後,她對朋友如此描述愛情的發生經過﹕「一開始,我認為他只是想要請我喝杯咖啡而已,後來我們漸漸常在一起喝酒,我認為他只是想找個人聊聊天,就在身邊陪陪他,沒想到愛情就發生了。」 許多外遇就像這樣,從一杯咖啡開始,愛情就不知不覺發生了。妳以為只是一起吃頓飯沒什麼大不了,只是一起喝杯咖啡有啥關係,只是如何如何有什麼好大驚小怪?但是,男女接觸頻繁、獨處時間多,愛情就會像夏日驟雨,說來就來,讓毫無防備的人,淋了一身濕! 約25年前,台灣作家廖輝英在她的暢銷小說「不歸路」裏細膩的描述一個外遇發生的經過,故事中的不倫戀,就是從「搭便車」開始。已婚的男主人翁,順路載相識但不熟的未婚女孩上班,日久生情,衍生了婚外情。 成了別人婚姻的「第三者」,這樣的愛情幸福嗎? 在小說「不歸路」中,女主角後來辭職自己開了一家小小的咖啡廳,她日日夜夜守著小店,就等男主角有空時溜過來,和她在小舖後的儲存室快速溫存一下──在焦灼的等待中,她生命的價值全建立在對方的態度。這真是何苦呢?若非愛錯對象,她大可和一個好男孩發展正常的男女關係,順利組織家庭,擁有真正的幸福;但愛上了有婦之夫,就得面對自己的罪惡感、別人的指責、愛人的掙扎,愛情充滿焦灼的壓力與難以掌握的痛苦! 已婚的人發展婚外情也不是一件輕鬆好玩的事,根據婚姻專家指出,外遇的快樂時光只有六個月,收拾殘局卻需要至少六年的時間;為了短暫快樂,賠上長期的痛苦,甚至犧牲家庭幸福,值得嗎? 不想讓自己捲入婚外情的風暴,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暴風圈!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甄選全英國最好的馬車夫,最後有三個人被帶到女王面前,由女王親自挑選。女王只問他們一個問題﹕「若是我的馬車要經過一個懸崖邊,你們如何保障我的安全?」 第一個人說﹕「陛下,我駕駛的馬車只離懸崖邊一呎,也絕不會有事。」 第二個人說﹕「陛下,我駕駛技術更好,馬車離懸崖三吋遠,也不會翻落。」 第三個說﹕「陛下,我不走懸崖邊,我繞道走大路以保障您的安全。」 結果第三個馬車夫獲得工作。聰明的女王知道,保障安全的最好方法,不是靠「陷於險境時的解圍技巧」,而是「避免置身險境」。聖經上說;「不要給魔鬼留地步」,就是不要讓自己置身「險境」。不把自己放在製造外遇的情境,婚外情又怎麼能發生呢?

「乖乖」的滋味

今早出門,天空是灰灰的,但抬頭一望,眼前一個巴掌大的藍,在天空閃爍著,那明亮剔透的淺藍,好美好美!像是小嬰孩般純淨的藍眼睛,溫暖又明亮,天父好似在告訴我──烏雲的背後,有美麗的藍天。這片藍深深地吸引著我,一句話進入心中:「你必忘記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過去的水一樣。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雖有黑暗仍像早晨。」(伯11:16-17) 一通陌生女子的電話 這要從那兒講起呢,就從第三者打電話來找我談判的那刻講起吧。記得是一個灰陰的清晨,一通越洋電話,我從睡夢中驚醒過來,是一個陌生年輕女子的聲音。尚在睡夢中的我,還不清楚是怎麼回事,霹靂啪啦地就被挨了一頓訓,簡單地說,就是她和我的丈夫有段婚外情,已非常相愛,要我放棄這段婚姻。因為平凡如我的一個家庭主婦,是幫不了做大事業的配偶的。 放下電話,那時的我,感覺真是從雲端狠狠地跌了下來。一個我深愛的,且深愛我的另一半,年少時青梅竹馬的玩伴,一起走過多少不容易的日子,多少同甘共苦的歲月。過去我對自己的婚姻充滿了自信,想都沒想到,如今的我,卻要面對遭遺棄被羞辱的命運。 天地都變了色,我還能相信誰呢!我最信任的配偶,竟是如此對我,過去的誓言,所有的盟約,都到那兒去呢?取而代之的,卻是許許多多的謊言。那種孤單、寂寞、被藐視的感覺繼續啃噬著我。像個受傷的小動物,躲在陰暗的角落裏,舔舐著那淌血的傷口,整個世界是如此陰暗。仰起臉來,不再見到陽光,藍藍的天空,對我來說,總是灰灰沉沉的。問問自己,天是怎麼了?難道連太陽也躲著我。 過去在多年病痛的日子裏,一心只想堅強地活下去,如今生命對我來說,卻是了無生趣,過去的鬥志都到哪裡去了呢?為了生活,勉強自己站起來,還有兩個孩子需要我照顧呢!過去的幸福小女人,天塌下來絕不會是我去頂著,哪裡需要為吃穿張羅。 為了生活,實在也沒時間想太多了。每天在工作回家後,拖著疲憊的身體,最開心的就是躲在臥房裡,坐在窗口旁,跟天父說話。這是過去在多年病痛的日子中,養成的習慣。因為只有祂真正明白我的苦楚,也只有祂的安慰,是如此溫柔又慈祥。 今夜好想吃「乖乖」 記得有一次,我又如往常坐在窗口,看著滿天星斗,好一個美好寧靜的夜晚。我望著星空,心裡想著:「今夜好想吃『乖乖』。」(一種兒時吃的點心)也許在那個時刻,真想回到孩提時那種無憂無慮的日子。那時的我,在財務上非常的窘迫,「乖乖」雖然是很便宜的東西,但並非是必需品,所以也捨不得買來吃。 愛吃「乖乖」這件事,是一個沒有人知曉的秘密,相信連我的父母都不清楚(誰會知道一個成年女子還愛吃這玩意!)。隔天,一個久未碰面的朋友來訪,進門就說帶來一袋自己種的蔬菜給我,裡面還有點心是給孩子的。一打開看,裡面竟然是一包「乖乖」。真有這麼巧的事麼?我最愛吃的口味可是「五香口味」喔!當我定睛一看,躺在袋子裡的,果真是一包「五香乖乖」。打開來,吃在嘴裡時,淚珠子也一顆顆地滑落下來。嘴裡的「五香乖乖」已經吃不出是什麼味道了,有鼻涕、有眼淚、有口水,但那真是世上最好吃的「五香乖乖」了,因為那是天父親自為我預備的。 我是祂的寶貝 這次的經歷,實在給了我許多的安慰與鼓勵。多年的家庭主婦生活,從來不愁衣食。如今卻扛起整個家的經濟重擔,對一個過去毫無收入的我來說,每張賬單都是壓力,都是天文數字,心中的惶恐與害怕,實在不為人道。 每次打開信箱拿信件時,兩手都會發抖,就像個縮頭烏龜。能不去面對現實,就盡量不去面對。信箱裡的信,都要爆滿出來了,郵差先生還以為我出城遊玩呢! 每天疲於奔命的工作,更是無暇去面對或處理,心中因外遇事件所造成的傷害。那種被棄絕,被世界遺忘的感覺,全都埋了起來。在忙碌的生活中,更是無暇想到自己的需要,每天硬是把自己的腰桿挺直了,努力地往前走,因為不敢有一點點的鬆散,更不敢有一點點的傷感,因為深怕自己會垮下去。 「乖乖」這兒時的記憶,早就像壓在箱底的陳年往事,一點都不曾去想過了,但愛我的神,卻奇蹟似地把它送到我的手中。是神蹟抑或是巧合?這件事實在讓我深深的知道,無論在什麼樣的景況,天父都看顧著我。擦乾眼淚,打起精神,我知道自己不是被遺忘的棄婦,而是被深愛著的寶貝。我不再輕看自己,覺得自己毫無用處,因為我明白我存在的價值,我可以成為許多人的祝福。 今天的天空特別藍,微風徐徐的吹,早晨的烏雲,早就煙消雲散了,抬起頭來,我知道我的明天會更好。今天就去超市買它個一箱「乖乖」吧!

財務管理101

錢財迷人,饒富魔力;然而,無人不愛的錢財,可助人,亦可害人。基督徒如何做好「財務管理」,是一門重要的課題,也是一項神聖的使命。 臺灣永光集團董事長陳定川先生,描述自己在從事工商活動時,恪守基督教「誠信」原則。當他接掌董事長一職後,立即嚴禁「回扣」制度,不收上游供應商回扣,更不給下游客戶佣金。儘管當時的商場交易難以操作,仍然獨排眾議,貫徹實行。他在《聖經啟示的理財原則》一文中,分享影響自己一生的三段重要經文: 「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箴10:22) 「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祂給你的…」(申8:18)。 「亞伯蘭對所多瑪王說: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華起誓: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創14:22-23) 管理與忠心 錢財是良僕,亦是惡主。人作錢財的主人時,它會是最佳幫手;反之,讓錢財篡越作主的人,災難也必接踵而至。《聖經》中不乏這類失敗的財務管理人,例如:羅得、先知巴蘭、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主耶穌的門徒猶大、亞拿尼亞夫婦、多馬(有稱為低土馬)等。 談到財務管理101(重要的基礎入門),縱觀古今教會、歷史中經典人物,他們的好榜樣值得我們效法: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得曾說:「人可以擁有錢財,但必須善於管理,作錢財的主人。」 聖法蘭西斯分享自己懷抱貧窮的生命體驗是:「供養自己愈少,幫助別人愈多,心中喜樂和屬靈福份也愈豐。」十八世紀英國神職人員、基督教神學家約翰‧衛斯理的財務管理概念是:「儘量的賺、儘量的省、儘量的給。」(Gain all you can; save all you can; give all you can.) 英國宣教士戴德生弟兄,奉獻一生做中國宣教事工,創建內地會。當年那句感人肺腑之言,今日依舊縈迴耳畔:「假如我有千萬英鎊,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如我有千條性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 舉世聞名的巨富洛克菲勒是一位財務管理專家,一生又賺進、又積蓄、又施捨,過著豐盛的人生。他一生成功的秘訣是:「不被錢財所奴役。」世界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期勉自己,總要在有限的能力與資源上,善盡財務管理之責。他將近乎60%淨資產,投資於教育 、醫療與孩童相關議題的捐獻。 《聖經》智者阿古珥發出的敬虔禱詞:「我求你兩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賜給我: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箴30: 7~9) 財務管理七箴言 面對錢財,你我都必須有正確的心態動機、正當的方法途徑、屬靈的眼光、屬天的價值。 「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太6:21) 一個人管理財物的態度,真正顯示出個人的人生態度。筆者在此提出基督徒財務管理七箴言: 歸還給神 「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這樣,你的倉房,必充滿有餘,你的酒醡,有新酒盈溢。」(箴3:9-10) 不取「不義之財」 「詭詐的天平,為耶和華所憎惡;公平的法碼,為他所喜悅。」(箴11:1) 「多有財利,行事不義;不如少有財利,行事公義。」(箴16:8) 不求「不勞而獲之財」 「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箴13:11) 籌劃支出 「殷勤籌劃的,足致豐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箴21:5) 誠實營生…
Read more

「最後晚餐」之歌

曠世奇才達文西,是文藝復興時代的畫家、雕塑家、工程師、科學家和發明家。他畫的《蒙娜麗莎》和《最後晚餐》更是罕世奇艷,讓人百看不厭。 根據 2007年10月22 日的新聞報導,一位住在南意大利名叫里茲 (Lecce) 市的四十五歲的音樂家帕拉(Glovanni Maria Pala),自2003年起就詳細研究《最後晚餐》,因學者指出《最後晚餐》可能藏有樂曲。最近他宣佈在《最後晚餐》圖中發現了新的密碼,如果我們同意這是新密碼的話,它應該是第五個「達文西密碼」了。帕拉發現的密碼就是一個樂譜,現在我們就來看《最後晚餐》圖中隱藏的音樂吧! 《最後晚餐》的音樂 帕拉寫了一本名叫《隱藏的音樂》(The Hidden Music)的書。書中詳述如何藉圖中圖形,來尋找隱藏之音樂線索。 他首先在全圖中畫上音樂家用的五線譜,然後把圖中的餅和耶穌與門徒們的手,看作是線譜上的音符,認為有深刻的屬靈象徵意義。 但這樣做成的樂譜,並不成為一首詩歌。於是他靈機一動,想到達文西的寫字習慣,是由右到左的。如果把按這樣的順序來讀,便成一首詩歌了。 然而每個音符的時間長短和全曲的旋律如何決定呢?帕拉認為在達文西時代,常用管風琴來彈奏聖樂。可以採用當時流行的只有四十秒鐘的「讚美上帝」一詩的節奏,來彈奏該《最後晚餐》之詩。帕拉認為從這隱藏的音符,可以看出達文西是位真正信神的人。 有一位名叫韋穌士Alessandro Vezzosi) 的「達文西專家」,是達文西家鄉之藝術館的館長。他一方面認為對這類新看法不應隨便輕信,但另一方面又認為帕拉的說法,言之成理,因為《最後晚餐》一圖的空間是和諧分佈的。如果這樣,就可能有音樂的和音出現。何況達文西的音樂造詣也相當高,他曾設計樂器和玩古七弦琴,又在其寫作中,留下一些從右到左讀出的與音樂有關的謎語讓人猜測。 至於當日達文西是否真的把樂譜隱藏在《最後晚餐》一圖中,筆者認為是大有可能的,因為達文西一定熟讀聖經中與「最後晚餐」有關的一切經文,才下筆畫圖。 聖經告訴我們,當日耶穌與門徒守逾越節喫晚餐時,也曾唱詩。達文西把詩歌畫進圖中,就像他把猶大手中的錢囊和彼得手中的小刀也畫進圖中一樣,應該是不足為奇的。我們在守聖餐默想當日耶穌「最後晚餐」的情景時,常忘記當晚耶穌曾與門徒一同唱詩,我們應該謝謝帕拉的提醒。 「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太26:30)馬可福音14章26節也有同樣的記載。耶穌和祂的門徒在一起有三年半的時間,他們一定有唱詩的機會,特別是一年三次在往耶路撒冷朝聖的途中,會按傳統唱上行之詩。但只有這兩節聖經說耶穌和門徒在逾越節的晚上唱詩,可見這是件值得大書特書的重要事情。他們會唱甚麼詩歌呢? 從詩篇第113篇到第118篇被稱為讚美詩,是以色列人守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時唱的詩歌。他們通常在喫逾越節筵席前唱第113篇,在喫完筵席後唱第114-118篇。 為什麼稱這八篇的詩篇為讚美詩呢?七十士譯本把詩篇113篇的最後一句「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放在第114篇的開始。所以從113- 117 篇,都是以「你們要讚美耶和華」為首句或末句。至於118 篇的首句和末句,都是「你們要稱謝耶和華」。 這八篇讚美詩當然不是特別為逾越節或耶穌設立聖餐而作,但其中一些句子就是很有意義的詩歌,它們與耶穌的犧牲和再來有密切關係。現在讓我們來聆聽和默想當晚耶穌和門徒同唱的四首頌歌吧! 向神感恩歌 耶穌和門徒在「最後晚餐」後唱「向神感恩歌」。該詩歌的歌詞是:「我要以感謝為祭獻給你,又要求告耶和華的名。」(詩116:17) 耶穌不單口唱感恩歌,祂更以實際行動這樣做了。因為在這不久之前,祂拿起預表自己捨身的碎餅,和盛了預表自己流血之葡萄酒的杯,先向神祝謝了,才遞給門徒喫和喝。 教會根基歌 耶穌和門徒在「最後晚餐」後,唱「教會根基歌」。該詩歌的歌詞是:「匠人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詩118:22) 事實上,就在逾越節前不久,耶穌就親口說出了這詩句。祂當時說了個兇惡園戶的比喻:有個家主往外國去。在果子成熟時,他派僕人到園戶去收果子,竟被兇惡的園戶殺死。最後,家主派他的兒子回來,園戶同樣把主人的兒子殺死。家主的兒子,當然是指耶穌自己,因祂不久就要在十字架上遭害。說完這故事後,祂立即引用詩篇118篇22節:「匠人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太21:42) 說明自己就是詩人所預言的「匠人棄的石頭」。 彼得對耶穌親口引用,在「最後晚餐」後又親口唱出的這句歌詞,印象一定非常深刻。他在早期教會宣道時曾指著耶穌說:「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他在彼得前書2章7節再引用這節金句,表明耶穌是教會的根基。耶穌在十字架流寶血救贖罪人,蒙恩之人組成教會,故保羅說:「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弗5:5) 舉杯稱揚歌 耶穌和門徒在「最後晚餐」後,又唱「舉杯稱揚歌」。歌詞是:「我拿甚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詩116:12,13) 為什麼詩人要稱手上舉起的杯為「救恩的杯」呢?我們要等到耶穌設立聖餐後,才明白那是個偉大的預言,因為當晚耶穌拿起杯來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使罪得赦。」(太6:27,28) 知恩後便會感恩和報恩,一個報恩的方法是稱揚耶和華的名。當日齊唱「舉杯稱揚歌」的十一位門徒,真的這樣做了。…
Read more

迷羊歸主記

一陣嘶吼劃破寂靜的夜,那是一種聽來充滿絕望及怨懟的吶喊。外子與我在收銀機前對峙站著,臉上盡寫著疲累與委屈。這樣短兵相接的景況,從開店至今已有多次。本來以為創業是樁美事,卻沒想到如今會弄到夫妻倆動輒怒目相向。 冒險創業展抱負 當初發現這個店面時,興奮地以為找著了金礦,準備和外子趁年輕,好好為人生衝刺◦ 由於外子家裏長年從事餐飲生意,所以大夥商量後,決定利用該店面開設一個中型餐館。 於是我倆雙雙辭掉穩定的工作,積極投入創業。對於我們的驚人之舉,朋友莫不瞠目結舌:「你們考慮清楚了嗎?開餐館很辛苦的,連週末都沒有時間休息。」「兩人都把工作辭了,豈不太過冒險?」面對朋友們的關心,我和外子全然無動於衷,心想這麼千載難逢的商機,放棄豈不可惜?!再加上有經驗豐富的家人做後盾,我們對這個嶄新的開始,充滿了自信與盼望。 開店第一天,當我們喜洋洋地掛起慶祝開張的彩帶,突然一陣騷動,只見外子慌張地從廚房走出來,後面跟著一名摀著臉的雇工。原來是打火時,火苗一下子從裝置不當的瓦斯管噴出,不偏不倚地就撲在這名雇工臉上。為了救人,我趕緊將雇工送往醫院,路上心裡還嘟嚷著:「怎麼開店第一天,就遇上這種事。」未料這件意外,只是接下來一連串事件的開始。 事與願違愁煞人 第一個週末,看了廣告後上門來的新客人,將整個餐館塞得水洩不通。可是新的工作團隊以及硬體設備,卻無法有效率地滿足顧客的需要,以致狀況層出不窮。客人的抱怨和挑剔多過讚賞與勉勵,加上雇員的生澀與默契不足,讓整個作業流程一度陷入癱瘓。 接下來的日子,情況更糟,經驗老道的大廚,看準外子不擅廚務,趁勢端起架子,當起老大。中午不但要打盹睡覺,忙碌的餐期時刻,他老兄經常把鍋鏟一扔,人就不見蹤影。最後外子氣不過,只有挽起袖子,親自上陣。無奈一介書生,搖身一變,成了操刀弄杓的大廚。屋漏偏逢連夜雨,同業更在這關頭,四處散播謠言,說我們生意撐不下去,準備賣店。 種種不利消息與紛擾,讓我們尚未享受新開張之喜悅,反而處在四面楚歌中,艱難窘迫。每天拖著疲累身軀回到家裡,已近午夜,孩子早在床上熟睡多時。看著他紅通通的臉頰,心裡諸多內疚。三歲,原本應該是被父母疼愛的可愛年紀,然而自私的我們卻因為埋首工作,捨棄了與他相處的時光。他常常在我們早上臨出門時,像一隻小樹熊,勾住我脖子緊緊不放。聰明的他知道,媽媽這一走,要等到隔天清晨才能再見面。儘管心如刀割,我和外子每天都安慰自己:「就快了!等生意一穩定,我們便能多陪孩子。」 怎料,生意在邁入第四個月後,不但未見好轉,反而出現虧損的情況,有時甚至連員工薪水都發不出。賠錢的生意,有如雪上加霜,添加我們心頭的焦慮。我們夫妻起初齊心為事業打拼的雄雄壯志,如今被水澆熄,而彼此恩愛的關係,也漸漸被相互的指責謾罵取代。我們早也吵、晚也吵的生活模式,讓這段婚姻蒙上一層陰影。 一天與先生大吵後,我像發了瘋似地,開著車揚長而去,淚水決堤,模糊我的視線,幾度看不清前面的路況。心想:死了算吧!死了就不用承擔這麼多痛苦與煎熬!我一路上嚎啕大哭著,天地間宛如一片死寂。就在車子幾乎要撞上路邊一棵大樹時,我下意識地踩住煞車。回神過來,一個聲音告訴我:「醒醒吧!死並不能解決問題,妳要勇敢面對。」我不清楚是誰在對我說話,在那一瞬間,自己彷彿在鬼門關前繞一圈後,又給拋回現實。 一天夜裡,因為愁煩店裡的事,我輾轉難眠,起身倚在床沿,自忖:這到底是所謂的生活或者是宿命呢? 看見身邊的他,手臂上數不清油炸過的水泡,臉上因過度疲累而滿怖的黑斑,頓時對我倆前面的路,感到困惑無助。 聖經話語灌心田 入冬沒多久,好友元元特地抽空來看我,見她一身神清氣爽,羨煞困坐愁城的我。才成為基督徒不久的她,與先前簡直判若兩人,不僅個性比以往謙卑柔軟,最吸引我的則是她認真過生活的態度。 我好奇到底是什麼樣力量,讓她有了這樣的轉變。趁午後不太忙碌的時間,元元在我身邊坐下,從袋中拿出一本全新的聖經,要我翻開聖經跟著她讀幾段經文。我勉為其難地打開聖經,元元開始唸:「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太10:31)我心裡突然有說不出的安慰。 她繼續唸:「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太6:25)正稀奇這聖經中的話為何如此有權柄時,又一段震懾我心的經文:「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可8:36) 外子和我為了賺更多的錢,不但割捨正常的家庭生活,犧牲恩愛的婚姻關係,甚至連健康都快亮起紅燈。心裡一個念頭閃過,或許我倆如此孤注一擲,只為積聚財寶,是極不恰當,也不受神祝福的。短短幾段話,讓我內心深深嘆息,長久以來積壓在心中的怨懟與陰霾,因著這幾段扎心的話,找到了慰藉與力量。難道元元是神特別差遣天使,來打開我心門的嗎? 不久之後,神又差了更多的天使。一名朋友,風塵僕僕地帶著一位傳道人來店裡探望我們。我本當前後招呼客人,但是忍不住在他們中間坐下。他們的關懷,像是一塊強力磁鐵,緊緊吸住我。在對方誠懇邀請下,我答應到教會去看看。 迷途羔羊遇牧人 到教會的那一天,我像一個尋寶的孩子,好奇地坐在會眾當中。台上的牧師說著新約聖經中牧人與羊群的比喻:「耶穌好比牧羊人,我們就像祂草場的羊,即使有一隻走失,祂都要竭力尋回,甚至為他們捨命。」 我邊聽邊望著講台後幾個斗大的字──“Love Never Fail”(愛是永不止息),心想是怎樣的愛,能讓那牧人義無反顧地為迷羊捨命呢? 心頭一陣感動,莫非這就是元元口中那位尋找便能尋見的神嗎?台上牧師又繼續說:「現今的世代悖逆,人極易受環境影響而忽視神的智慧。我們不停地尋找,又不停地迷失…」 是啊!我們汲汲尋找那自以為好的,可是多半時間,我們不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嗎?看看自己開店以來的日子,我們真正找到以為的金礦或寶藏嗎?還是落入一個又一個的迷失中呢?此刻的我頓時有種迷羊和牧羊人相認的感動,我決定不再作一隻迷失任性的羊,我要回到羊圈裡,享受牧羊人愛的保護! 揮別夢魘見藍天 經過仔細的考慮與恆切的禱告,外子和我認清這條創業之路,不適合、也不值得我們繼續走下去,於是決定將店面轉讓,趁早結束夢魘。儘管賣店過程也幾經波折,但我倆卻深刻體會到上帝的恩典是與信靠祂的人同在。 那天在律師樓,當外子和我將店面的鑰匙交給新店東時,剎那間,我們心中如釋重負。看著窗外的藍天,我倆緊緊相偎,彷彿聽見牧羊人的聲聲召喚:「迷失的羊喲!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