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Author: 李順長
October 1, 2007
一個有安全感的領袖,事業上比較容易成功。他能欣賞有才華的下屬,比較不會去排斥或對付他們;他比較有雅量去聆聽屬下的意見,不覺得被威脅;他也比較可能提拔才俊,團隊配搭更有效率。相反的,一個缺乏安全感的領袖,自覺被有才華的下屬威脅,興風作浪去排斥忠心耿耿的部屬,他會把團隊搞得雞飛狗跳,對付根本不存在的想像之敵,至終會把自己的前途送進墳場。 掃羅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當時全國沒有一個勇士敢去應戰巨人歌利亞,人民心裡抑鬱。青年大衛手無寸鐵,只持一根甩石的機弦和手上五塊石頭,就敢請纓出戰。果然,牧羊童大衛得勝,砍了巨人的頭,凱旋而歸。婦女們高興的歡唱:「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此時,只要掃羅王信任大衛,收他為乘龍快婿,國王和駙馬同心治理以色列,國勢必蒸蒸日上。 不料缺乏安全感的掃羅竟然嫉妒大衛,害怕他功高震主,將來奪了王位,自己兒子的王位也會岌岌不保。掃羅王竟然心生消滅大衛的詭計,興起全國軍民去對付忠誠的大衛,至終被神離棄,戰死沙場。缺乏安全感反而毀滅了自己的前途,所害怕的事反而臨到自身。(箴10:24) 從以上例證,我們可以看出安全感與成功之間的因果關係──一個有安全感的領袖,已經肯定了自己,也有雅量肯定別人。他覺得自己豐富,就有雅量去付出、享受,因施比受更為有福;他覺得自己安全,就有雅量去信任;他覺得自己被神恩待,就有雅量去恩待別人;他覺得自己富有,就有雅量去分享。這種雅量激起更多人的愛戴,團隊配搭的加乘效應一發酵,成功是必然的。 相反地,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自己覺得貧窮,就很容易落入自私的情緒陷阱。他因為自卑,就處處顯得過份敏感,以致酸化人際關係。他常常會處在害怕的情緒中,也缺乏冒險負責任的精神。他既事事保護自己,就很難交到知心的朋友,這些負面的力量是他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缺乏安全感的妻子(丈夫),也會疑神疑鬼,消耗很多無謂的精神力量,去防範一個不存在的假想敵,這樣,反倒腐蝕了夫婦之間的信任。本來甜美的婚姻,也可能因為斤斤計較財物,而破壞了原本融洽的感情,大多可以在缺乏財物的安全感中找到潛藏因素。 信靠真神耶穌基督,可以大幅度增進一個人的安全感。其作用力雖然有聖靈做工的神秘成分,但大體上仍有下列因果關係可循── 相信神是我天上的父親,按祂美意創造了獨一無二的我:我就有健康的自我形象。 知道神垂聽我的禱告,我心靈就卸下重擔。 神是信實的,祂應許護衛我的安全:我享有安息。 神的慈愛永不改變:我靈魂的錨就拋牢在安全港。 因信仰耶穌基督而生發的安全感是最深穩的,從這安全感滿溢出勇敢、創意、信任、捨己、學習、喜樂、和平等美德,其他祝福連環沛降,也是必然的。
Author: 陳雅婷
October 1, 2007
禱告讓我經歷到找工作的奇妙! 1999年秋天,我在美國紐約的紐約大學攻讀碩士學位,那是我第二年的研究生生活,雖然課業繁重,但是曼哈頓多采多姿的豐富文化和花花世界,令我大開眼界,就像是劉姥姥逛大觀園一般。那兒的每一個博物館、圖書館、公園或是街道,都深深地吸引我去學習、去探索。 然而好景不常,五月間,我接到父親自家鄉打來的電話,他告訴我,因為投資股票失利,虧損了幾千萬,將家中所有的積蓄都賠進了股市。因此,他沒有能力繼續供我讀書了,希望我這學期的課業結束後,就收拾行囊返家。 霎時間,我覺得晴天霹靂,整個人彷彿是從雲端上墜落到地獄。我一向是個好強的人,怎麼能接受命運的安排,讓原本美好的人生計畫被全盤打亂?!我告訴自己絕對要鎮定,保持心情平靜。我要向上帝禱告,祂一定會保守我的。 愛的吸引 回想起初到紐約讀書的時候,學校的迎新週有非常多社團在校園中擺攤位,招攬新會員加入。我擠在人群中,逛著每一個攤位,心裡盤算著要加入哪一個社團。突然間我看到一個攤位,上面有以斗大英文寫的「上帝愛你」的標語,這一句話,讓身在異鄉的我頓時覺得好溫暖、好感動。毫無猶豫地,我走向這個攤位,向擺攤的人要了一份簡章,決定加入這個基督教團契,讓我更加接近上帝,學習當一名基督徒。 團契裡的每一位成員都非常友善熱情,讓我感動莫名。於是,每個星期三晚上,我就在團契中學習研讀聖經、唱詩歌、禱告、聽傳道人講道的時光中度過。後來我才明白,那兒的弟兄姐妹主要都是美裔韓國人,他們都是紐約大學大學部的同學,因為共同的基督教信仰,於是組成團契,期盼帶領同學來認識上帝! 雖然我是其中唯一的研究生,虛長他們幾歲,也不像他們從小在曼哈頓長大,每個人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是我和他們溝通毫無障礙,雖然當時我的英語還不算流利,但是他們對人的親切和友善,讓我完全沒有恐懼和防備,能輕鬆地對他們表達我的想法。他們都知道我來自台灣,對我特別幫助,不但協助我尋找宿舍,又幫我克服英文寫作及課業方面的不足。雖然當時我還未決志為基督徒,只是一個渴慕真理的慕道友,但是我已經深受這一小群年輕的基督徒感動。我常想若不是上帝的愛和教導,人怎麼有能力去愛和幫助一個跟自己完全沒有關係的陌生人?上帝的愛,卻讓這一切都變為可能。 求助無門下的禱告 接到父親要我這學期結束後就收拾行李回鄉的那通電話,心裡很掙扎。眼看學業已經完成近二分之一了,當初好不容易費盡千辛萬苦,通過許多考試和申請才來到紐約求學。而且花了一年的時間,我才漸漸適應美國的求學和生活環境,為了趕上功課,著實吃了不少苦頭。我並不想輕言放棄,才唸了一半的學業,讓我什麼都不是,不知道未來要怎麼面對親朋好友的詢問。更可怕的是未來我要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那時候慌亂的我,在異鄉求助無門,唯有禱告,祈求上帝垂聽我的禱告,給我勇氣、信心和智慧,讓我有足夠的能力來渡過這個生命的難關。 當禱告完後,我靜下來分析當下的處境和應對的方法。由於爸爸的經濟狀況不好,家裡可說是在破產的狀況,完全不可能再給我任何經濟支援了。所幸當時我手邊還有少數的錢,我告訴自己必須開源節流才行,於是我搬出學校宿舍,遷到較便宜的住處。 我也開始精打細算其他花費,不再和同學上館子聚餐;不坐地鐵,改用步行,到中國城買當季便宜的食材,回住處用電鍋簡易料理。然而,單單節流還是不能負擔在紐約唸書的龐大學費,我還必須有能力開源才行,但是我只是一個尚未畢業的研究生而已,在這個人才濟濟、競爭激烈的大都會,我能找到工作賺取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嗎?我沒有信心,於是再次向上帝禱告,請祂協助我度過這個經濟上的困境。 給我一個工作機會! 我必須要找一份工作賺錢,繼續我的學業。於是我跑到系上的辦公室,問助教有沒有工讀或工作的機會。助教親切地告訴我,上星期她收到一封電子郵件,一家英國公司想替紐約的分公司找具備影像處理的專業員工,助教建議我試試這個機會。看完這家公司對員工要求的條件,我有些心虛。他們要求員工必須研究所畢業,且要有在美國這個領域實際工作經驗三年。這些要求我都沒有,但是因為上帝賜給我的勇氣,我還是決定要試一試,儘量去爭取這個工作機會。於是,我寄出了自己的履歷,並著手準備自己的作品集,要在面試時帶去給主考官看看。因為我知道自己條件不足,所以更需要一些作品,來證明我有足夠的實力勝任這份工作。 履歷表寄出以後,一周的時間過去了,我的心情忐忑不安,深怕這公司連請我去面試的機會都不肯給。感謝上帝,通知電話打來了,他們請我去面試。我熬夜準備作品集到天亮,整夜未闔眼。一到早上八點,我梳妝整齊後趕去面試。面試時看到嚴厲的主考官,冷峻地問我的學經歷,並且質疑我根本不符合應徵資格,怎麼也跑來了? 我立刻告訴她,我喜歡這個專業,雖然我並沒有實務經驗,但是我在學校做了很多不錯的作品,並且把作品集帶來了,希望她能花些時間看看。我看到她手上握著一疊厚厚的A4履歷表,少說也有個三百或是五百張。在我謙卑的請求後,她勉為其難草率地翻了幾頁我的作品。從她的肢體語言我能夠理解的訊息是:我失去這份工作了。後來她又問了我幾個簡單的問題,就打發我回家等候通知。眼見大勢已去,不知是哪裡來的勇氣,我大聲地告訴她,請用我!給我一個工作機會,我保證會證明自己是與眾不同的。 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 又過了一個星期,主考官打電話給我,問我是否願意參加第二回合的面試,我一口答應,並準時參加第二回合的測驗。當天約有十多位應徵者,主考官安排我們每個人各在一台電腦前坐下,三分鐘後上機測驗就開始了。每個人的測驗題目都在電腦中,這項測驗令我緊張萬分,因為所有答案都要直接輸入電腦。我右手緊握住滑鼠,卻發抖得幾乎無法作答,只好用左手強壓住右手,好讓滑鼠可以正常運作。三個小時的測驗時間飛逝,彷彿只經過一、二十分鐘一般,結束測驗時我汗流浹背,整個人幾乎快要虛脫。 最後,只見主考官一一跟每個人握手,感謝他們來參加面試,又打發他們離開。當主考官快走近我時,我緊張得心快從胸口跳出來。她面帶微笑地告訴我:「恭喜妳,歡迎妳加入我的團隊!」感謝讚美主,榮耀歸於主!我得到了那份工作!不但如此,那位主考官後來也成了我的良師益友。 因著在紐約省吃儉用、認真工作並且加班賺錢,我終於勉強地支付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雖然艱辛但卻很值得。憑藉著上帝給我的勇氣、信心和智慧,讓我靠自己的努力,過關斬將,將遭遇的重重挑戰一一克服。 我深知,若不是因為上帝對我的愛和祝福,軟弱的我,是絕對無法憑著自己的力量,在異鄉完成研究所的學業。主讓我在困境中學習過去的我沒有具備的能力。經由這些歷程,增加我的勇氣、信心和智慧,學習成長且變得堅強而謙卑。 耶和華啊,我要全心讚頌你,我要宣揚你一切奇妙的作為。(詩9:1)
Author: 許芸
October 1, 2007
二姑慈祥可親的眼神,來自心底大愛的泉源。 您走了,安詳地躺在棺木中,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眉宇間的沉思隨風而去,曾置換過股骨頭的雙腿再也不須艱難地移動,兩次骨折的手臂再也不需操持日間的雜務。八十五歲高壽,是上帝的賜福,其實,你早已準備和盼望安歇主懷。 那年,給您慶祝八十歲生日,你舉著「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字牌,向十幾位親人述說神對您一生的帶領和恩典。您說,時光匆匆,天地悠悠,前人剛走,後人又作古了,我們怎樣在有限的生命中,在無限的宇宙中,找到永恒的答案?這是人生最重大的課題。平日少言寡語的您,捧著用三、四個月精心準備的回憶錄,十幾頁的稿子上,端端正正排滿密密麻麻的字,也排滿您幾十年風風雨雨的滄桑。 與二姑團聚 中國大陸政局動蕩的1950年,在京城讀神學的姑父感覺到有出國深造的必要,臨時決定旅居南洋。您卻留守大陸家鄉,以微薄的中學教員收入,供養著一家六口的生活和弟弟的大學費用。分居十幾年,您終能赴南洋與姑父團聚。 三十年前,當我還是個十來歲的孩子,就聽父親說起您。二姑,這個陌生而遙遠的稱呼吸引著我,每當父母收到有外國字樣的信,我便想方設法偷看。在認識不多的字詞中,我記住了信末尾的「以馬內利!」「主恩滿溢!」這些我看不明白的字眼,像磁鐵一樣緊緊吸引著我的好奇心。 照片上的您有一雙明亮慈祥的大眼睛,望著我們好像要說什麼。七十年代初,您由南洋移民美國,入籍後最大的願望,就是把您唯一的弟弟——我的父親帶來美國。您知道,身為鄉間牧師的祖父,從小給他的幾個孩子施了嬰兒洗,然而,我的父親,卻在無神論的教育下離開了起初的信仰。 在無神論國度長大的我們,耶穌基督、神的恩典與寶血救恩好比天方夜譚,我們雄糾糾高唱的是「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父親要我們追求的是做一個高尚有用的人。 親愛的二姑,感謝您把我們帶到了美國,讓我們驚奇地張大嘴聽那來自天上的故事:童女懷孕、耶穌誕生、醫病趕鬼、死而復活…。我們知道了人有靈魂,並可以靈魂不死;我們知道了耶穌的寶血可洗清我一生的過犯;我們知道了我們可以有永遠的生命,而不僅僅是肉身的幾十年。「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3:36) 大愛的源泉 當我認識並接受耶穌為我個人的救主,眼睛的鱗片剝脫了,心裏的城牆崩塌了。原來,人生的哲學不是鬥爭的哲學;原來,世間有超越骨肉親情的愛;原來,人生不論如何坎坷,都可以活得平安喜樂;原來,二姑慈祥可親的眼神,來自於心底大愛的源泉。 因著愛,您資助貧苦學生度過難關,鼓勵失意學生生存下去。因著愛,您幾十年如一日,為我們全家赴美和信主祈禱。因著愛,您的不到千尺的小屋,接待了初到美國的父母和小妹,讓他們半年之久,免於經濟的壓力。因著愛,您不間斷地向福音朋友傳閱福音雜誌和書籍。因著愛,您常常詢問我們在信仰上的新體驗。因著愛,每年的聖誕節您精心包好十幾份禮物,準備好豐盛的晚宴,邀請我們歡度。因著愛,您支持姑父研究聖經,並購買了上千冊書。因著愛,您與姑父風雨無阻帶領教會弟兄姊妹,用八年時間查考完新約,又接著查舊約,直到您去世的那一周,教會程序單上才寫著:因許白蓮姊妹去世,查經暫停。 您走了,走得那樣突然,連一句話都不曾留下。腦出血無情地奪去您的意識,兩天後又奪去您的生命。而對於這一天,您似乎早有預料。您說,用您身後的錢設立一個基金會,資助家鄉貧困的優秀學生,您說,要回家鄉回母校去看看,您說,也許五月份的旅遊不能成行。您從一年前就開始收拾清理家中的物品…… 每一天的恩典 捧起您最後的日記本,工整的字體停留在2005年5月3日:「這段時間是艱難的時刻,深信主能親自照顧……要好好利用時間。」我無法猜測您近兩年心思的千迴百轉,但我知道您在病痛中堅忍。雙腿行動的不便,讓您屢屢跌絆摔跤,手腕部的骨頭斷了一次又一次。見到您,慈祥中帶著痛苦,卻從未聽您抱怨。問侯您身體如何,您總是說:「每一天都是神的恩典,要感恩。」 二姑啊,整理您床頭堆放齊整的雜誌,封面上有您娟秀的筆跡,記下您已閱的日期。數十種報刊及機構的通訊單是您捐助的證明,更是您關心神國大使命的心懷意念。追思會上,花圈簇擁著您的照片,端莊而慈祥,緊閉的雙唇關著許多秘密,也關著許多經歷。從您口中出來的,永遠是和煦如春風的理解、寬容和睿智的話語,從不見教訓和壓力。親友們回顧著,在美國奮鬥遭受挫折、忍受孤獨時,第一個想到給您打電話,從您得安慰。我到美國時,您把收藏了多年的衣物送給我,讓我倍覺溫暖。孩子的反叛您看在眼裏,化作我耳邊的輕聲提醒:這孩子需要愛,多關心她。 天父的嘉賓 2007年3月24日下午一點卅分,您的肉體生命畫上了句號。一周後追思會,從菲律賓遠道趕來的白菊三姑和表姐與您見了最後一面。參加告別禮的弟兄姊妹和親朋戚友,幾乎全部都參加了送葬禮。長長的車隊在上山的公路上閃著燈,猶如為一位尊貴的嘉賓送行。 二姑,您歇了地上的勞苦,安息在天父懷抱,您一定是天父的嘉賓。八十五年的日日夜夜,是您身體力行的美麗音符,微笑散發著主的大愛,言語傳遞著主的智慧。我彷彿看見天使穿著潔白的衣裙,手持各種樂器,吹拉彈奏著優美的旋律,迎接您來到主恩寶座前。我又彷彿看見,主翻開生命冊載有您姓名的那一頁,微笑地對您說:「許白蓮,你是我的好女兒,又忠心又良善。我接你來天家,讓你早日脫去肉身的病痛。你放心,你帶來美國的十幾個親屬,幾乎全都歸於我的名下,你禱告並以信心撒下的種子正在開花、結果,你就放心安歇吧!」 是的,二姑,您就放心安歇,當我在地上的日子滿了,我會與您歡聚在天家。那時,您再問我文字事工上有什麼新進展,我將向您交上一份讓您滿意的答卷。 二姑,讓我們再約一次:天家見! 得獎感言: 九年前的一天,帶女兒去超市買菜,女兒非常堅決地不讓我買蘋果。我在詫異中開始反思,結果,發現是當年我堅決地送她到幼兒全托(我總塞給她一個蘋果),種下了她恨惡蘋果的記憶。 慚愧的眼淚流過我心、我臉,也流過我筆,成了我的處女作《蘋果》,刊登於《愛家》雜誌。記憶中,那是我第一個失眠之夜,我反覆問自己:我真的能寫嗎?因著經歷特殊的歷史時期,直至高中畢業,語文都是我成績最差的科目。 然而,賞賜在祂,收取也在祂。智慧在祂,恩典也在祂。信主後心中常常湧動著反思、懺悔的情愫,非常希望與人分享。轉眼,神帶領我走過了八年亦編亦寫的路程。 這次得到徵文消息,正值我敬愛的二姑離開我們,在參加追思會、整理她的遺物及傾聽親友對她的回憶中,我看到一位主的使女,大半個世紀來,始終如一日地持守著父輩傳承的信仰。沒有慷慨激昂,沒有豪言壯語,卻如同蠟燭,以微小柔弱的亮光,照亮她所能及的區域。她那踏實地將信仰融合於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精神,成為感動和激勵我的力量。《飛揚》雜誌創刊不久,就成為我固定訂閱及向朋友推薦的雜誌,後來又因事工需要有過合作。我一直關注著《飛揚》的成長,寫這篇文章時,想到李潘燕師母也是這樣一位對主忠心的使女。 這篇文章是在截稿前一小時完稿的,心中只有一個願望:求主使用它感動更多的人。
Author: 李順長
August 1, 2007
平衡是一種兼容並蓄的美麗。 如果地上有理想教會,該教會應該呈現怎樣的風範?如果地上有完美的基督徒,這人該有何等的英姿丰采?如果地上有理想的家庭,該家庭又應展露怎樣的藍圖呢? 任何人如果都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家庭、人物、教會畫幅理想圖,答案可能就像世界人口這麼多。本期主題「平衡」,我們就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幅理想圖的品質吧! 家庭的理想圖 理想的家庭應該含有公義和慈愛的平衡:公義是家規嚴格,為行為、道德、良心樹立正確的標準。慈愛是保證接納,即使家庭成員誤犯家規,管教之後總是表達無條件的接納。若只講公義卻無慈愛,孩子將缺乏安全感,但光有慈愛卻無公義,孩子將被溺愛而淪為自我中心。偏執一方都不是家庭之福。 理想的基督徒應該擁有自信和謙卑的平衡品質:自信是相信全智、全能、全愛的神,按衪美好的旨意,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我,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必定有某方面的恩賜可以榮神益人。謙卑是認知使我與人不同的是神,既然一切都是從神領受的,就沒有什麼可誇。(林前4:7)有自信卻無謙卑,自信很容易淪為驕傲;有謙卑卻無自信,謙卑很容易淪為自卑。自信而又謙卑的平衡,展現在不卑不亢的美麗裏。 教會的理想圖 理想的教會應該持有對內和對外的平衡:對內是遵行基督的命令「彼此相愛」(約13:34),產生向心力和凝聚力,以愛來融化人與人之間隔斷的圍牆。對外實踐基督的吩咐「廣傳福言」(太28:19),將神的道傳到世界各個角落,以十架救恩來改變人心。 有對內彼此相愛卻缺乏對外廣傳福音,教會將縮小成為世外桃源;有對外廣傳福音卻缺乏對內彼此相愛,初信者無法感受基督的愛,就缺失了學習成長的機會。 理想的教會應該擁有敬拜神和服事人的平衡,敬拜神是打開心靈來享受神的同在、恩典、更新和能力。服事人是進入社區,去關心世人的需要、困難和問題。敬拜是一種流入,服事是一種流出。有流入又有流出,聖徒的靈性必然是健壯、活潑、多結果子的。有敬拜而無服事,就像有流入而無流出的死海;有服事而無敬拜,信徒很快就會靈力耗盡枯竭。 一般來說,教會若注重團契(小組)的組織活動,來實踐對內彼此相愛,對外廣傳福音就顯得較為薄弱。教會若專注於主日敬拜的有形事工,服事社區的無形活動就會相對較為缺乏。要使教會達到對內和對外的平衡,敬拜神和服事人的平衡,不但需要在意識上覺悟到平衡的重要性,還要在行政方面刻意建造事工上的平衡。 「不平衡」跟你我有什麼關係?想像一下,一個國家若十分之九的人口是男人,只有十分之一是女人;想像一下,一個只有動物沒有植物的地球;想像一下,一個社會只有勞工,沒有知識份子;想像一下,一個經濟體只有輸入而沒有輸出;想像一下,一個教會只注重神的能力,而忽略人的努力。 神費了相當的心思,來護衛神學理念上的平衡,有時某個聖經作者的神學思想側重一方,衪就興起另一個作者,強調神學思想的另一方面,來取得平衡。事實上兩造雖然表面上顯得互相矛盾,但卻同時是真理。 信心與行為的平衡 比如,保羅在羅馬書三至五章,強調因信稱義的真理:「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行為上)遵行律法。」(羅3:28)並且舉「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羅4:3),作為歷史例證。這邏輯解析確實是鏗鏘有力,把「靠行為的完全而稱義」之門堵得死死的,好讓我們這憑信心來到基督十架之下的人,在寶血裡找到完全的安息。啊,何等輕鬆自在,我不需要行為上修行得多完美,我只要依靠基督寶血就蒙接納! 這個信念極可能有個副產品,有人會誤解基督教不注重行為,反正犯了任何大罪,主都會接納赦免!為了防止可能的誤解,神興起另一個使徒雅各,在聖經的另一端《雅各書》,強調行為的重要性:「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2:17)雅各把假基督徒「嘴巴說信,心裡卻沒誠實悔改」之門堵得死死的,使信心與行為結合成一物的兩面,並且同樣舉亞伯拉罕為例證:「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把他兒子以撒獻在壇上,豈不是因行為稱義麼。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而且信心因著行為纔得成全。」(雅2:21-22) 上帝是何等的卓越啊!祂藉著保羅的神學理念告訴我們,靠「行為的完全」而得救是不可能的。相形之下,簡單的因信稱義就成為我們的安全感──接受基督的十架恩惠,真是簡單又確實。然而祂又透過雅各的神學理念告訴我們,救恩可不是舊貨攤上的廉價品,不必付出真心悔改的代價就能獲得。真信心一定有真行為的記號表彰出來!兩位使徒神學理念上的平衡,可以說是上帝智慧的極致。 恩典與律法的平衡 神甚至投資一千四百年的時間,來成全神學理念上的平衡。比如在3400年前,透過摩西在西乃山頒佈律法。過了一千四百年,在西元的起點,透過耶穌在加略山頒佈恩典。律法給了人類生活行為的共同準則,為社會提供了道德規範,以處罰來嚇阻人類犯罪。恩典則給了罪人蒙恩得赦的機會。為願意悔改的人提供了新生,以寶血來吸引人向善。 這律法與恩典的平衡,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意──有律法而沒有恩典,上帝只是個嚴苛的祕密警察;有恩典而沒有律法,上帝則淪為任憑人拔鬍鬚的慈祥老公公。只有在恩威並施,律法與恩典平衡的環境下,人類才有可能既愛且敬這位創造我們又救贖我們的恩主。 以上這些論述平衡的神學大菜已經端上桌,讀者也已經享用了,現在來一盤點心小菜,包管讀者大人回味無窮。正反面兩種味道融合的靈性佳餚,嚐起來就是有上帝手藝的鮮美味道。 調整自我的平衡 接納自己與改善自己的平衡:接納自己就是認知神已經接納一個有優、缺點的我,所以我也接納一個兼具優、缺點的自己。這種自我接納是平安喜樂的最深沉根基。神已經饒恕了我,我當然也應當原諒自己。 改善自己就是決心像天父完全一樣(太5:48)。總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腓3:13)企圖去蕪存菁,靠著聖靈的力量,得勝缺點,彰顯基督的榮美。 殷勤與安息的平衡:殷勤就是盡自己一份力量,常常竭力多做主工(林前15:58),避免因懶惰而虧損神的工作。安息就是完全交託在神手裡,知道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詩127:1)。 神成就與人努力的平衡 最後,Already Is 和Yet to Be的平衡是最富有趣味的了。我姑且把它的中文翻譯為「上帝所成就」與「我所須努力」的平衡。上帝所成就的事,比如十架寶血的救恩、因信稱義的恩典、聖靈同在的應許、天堂的盼望、無條件的接納、永不變質的愛……等,都是上帝所完成的工作,不需要我們再做什麼,只管憑信接受,這些福份我們都可以享有。我們因上帝透過耶穌基督所成就的,而有非凡的安全感,因為這些福份具有永恆的特質,並不隨時間而改變。 一個基督徒的神學,如果過份側重「上帝所成就」,安全感固然有了,他卻可能會失掉上進的活力,反正一切神都已經完成了。這種只重享受不重付出的基督徒,既不努力,潛能和恩賜也會冰凍起來。喪失了雄心、企圖心,靈力和體能也都會退化。 這時,「我所須努力」的另一半神學就派上用場了:基督的福音需要傳揚、成聖的功夫需要我去追求、教會的事工需要我去委身、個人的恩賜需要我去開發、弟兄姊妹的問題需要我去關懷。腓立比書2:12說:「當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指的就是我當盡的一份力量。連主耶穌都說:「我有當受的洗(當做的工),還沒有成就,我的心是何等的迫切(熱切)!」(路12:50)這種「功尚未成」的使命感,驅使我們去付出,並轉化成為我們的精力、熱誠、成長,使這屬靈歷程富化為成長的探險之旅。 一個享有安全(主已完成救恩),又有使命(我有待完成的工作)的人生,是最健康的人生。 八月號飛揚雜誌送到各位讀者手上時,可能是你一年中休閒成份最濃的時候。搬一張搖椅來,斜躺在你家後院樹蔭下,讀這篇有關平衡基督徒生活的文章,一面領受成長的刺激,一面享有些夏日的慵散,不亦快哉!
Author: 區曼玲
August 1, 2007
聖經中有許多教導,乍看之下非常不合人情,不僅讓人匪夷所思,實踐起來也相當困難。
Author: 俞一蓁
August 1, 2007
為自己的生活評評分吧! 整瓶汽水砸落地上,我正要喊「等一下!」,孩子已搶先抓起,一把扭開瓶蓋…。清理善後時我想到:這有點像我們的生活,不可能再放回瓶子,但外頭卻黏搭搭、亂糟糟的。 你不覺得自己的生活就像這樣?已四面八方噴出,不可能再放回瓶裡。每當新年復始,我們常興沖沖地想:妥善的「新年新計畫」能讓我們重新站起來。結果卻是:繁瑣的日常生活,把一月份的「新鮮開始感」奪走了,計畫也隨之泡湯,在亂糟糟中,整個被沖走而去。 我們都清楚自己需要在某些方面改進!然而滿腦子想的就是照顧好家人,這把我們的神經繃得緊緊的,至終成了彈性疲乏的鬆緊帶。 記得飛機起飛前空服人員的示範嗎?「拿到氧氣罩,先給自己戴上,然後才幫你身邊的孩子或有需要的人戴上。」身為養育者,我們若把自己拉扯到極限,以致「氧氣不足」,就不能帶給身邊人什麼幫助。 這裡提供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法,你可以用來衡量生活是否平衡,而讓生活回歸正軌。 你可能上過類似「生活輪」的時間管理課程。我常常用它讓生活步入正軌。試試看,這方法挺不錯的。 第一步: 將「生活」想成一個輪子、一個圓圈,或一塊大餅,把它切割成四個主要部分──身體、精神、情感、靈性。 第二步: 把這四部分,每部分再分割成三小部份: 精神:娛樂、生活管理技巧、職業。 情感:個人成長、愛情、與家人、朋友的關係。 靈性:個人靈命更新時間、禱告時間、與其他信徒相聚的時間。 第三步: 將圓心當成0,外圍當成10,把你對生活的滿意度,按照不同等級畫成曲線。例如:還算健康,卻缺少運動,就在那部分的“5”畫上記號。 不用太詳細。可以參考下面這些項目: 身體上 健康方面──你就像自己期望的那麼健康、活躍嗎? 財務方面──你財務經營得不錯?還是半夜常常睡不著,擔心不夠用? 生活環境方面──你工作、生活的場所舒適嗎?壓力低嗎? 精神上 娛樂方面──你有娛樂、歡笑的時間嗎? 生活管理技巧──你對自己應付生活的方式感到滿意嗎? 職業方面──無論是在家中、職場,你滿意自己的工作量嗎? 情感上: 個人成長──你對自己人格的發展滿意嗎? 愛情方面──你有時間好好與配偶或情人相處嗎? 家人、朋友關係──這些關係是讓你更具有活力?還是讓你精疲力竭呢? 靈性上 靈命更新時間──生活中,有機會讓靈性成長嗎? 禱告時間──你每天花時間禱告嗎? 與其他信徒相聚時間──你每星期有時間和其他信徒相聚嗎? 第四步: 現在看看你的輪子,是否平衡?為標在高點的區域慶賀吧!同時留意那些標在低點的區域。這四部份生活,哪部分特別有問題?有沒有四部份都出現某些問題? 第五步: 選個最低點,作出小小的改變,這改變將會提高它那個區域的滿意度。每個月都重作評估,保持每次提高一小步的評分。 你若覺得這個任務太重,要把你壓垮,你可以求神賜你智慧、力量,一次專注在一個小小的改變。 若有哪個區域已經完全把你壓垮了,禱告神引導你,去找一位能夠幫助自己的朋友或輔導。 記住,一次一小步,你能夠讓生活恢復平衡的。…
Read more
Author: 韓臻
August 1, 2007
梵谷忠於天賦,用畫筆彩繪上帝的美麗! 高更說:他作畫用「心」。 詩人說:他撲向太陽,被太陽融化了。 散文家說:他的一草一木都煥發著生命的活力。 美術史專家說:他改變了文藝復興以來的畫風,筆觸和色彩之奔放獨領風騷。 宗教家說:他胸懷「悲憫」。 電影製片家說:他是傳奇人物,其一生是本好劇本。 畫商說:他的畫一直是炙手可熱的熱畫。 親炙大師的風範 紐約街頭風雪交加,一路迎著雪花奮鬥前進。好不容易來到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只剩最後幾天的展覽了,人潮仍舊洶湧。大夥兒摩肩接踵,在蜿蜒的隊形中耐心等候。好不容易輪到自己,得以湊前趨近,立在大師的畫作前恭敬瞻仰。幾筆簡單的炭畫素寫,也被仔仔細細嵌裱起來。我想,親炙畫家的風範,體會一些藝術的震憾是此行的目的兼收穫罷。 有一首民歌《Vincent》,由歌手Bob Dylan優美吟唱出對這位畫家的如歌行板,十分流行。一百多年以來,人們不斷發出對梵谷的詠嘆調,他真真備受尊榮,是一位真正的贏家(winner)。 是在偶然的機會買了一本梵谷的畫冊,仔細觀賞他的畫後,更知道在他的才情和瘋病之外,曾一度地想成為牧師,這令身為基督徒的我,對他產生莫大的興趣。 梵谷在二十多歲便有了宗教的熱忱,毅然投身到比利時蒙斯的礦區,仿照早期的基督徒,奉獻自己,日夜照顧那些矽肺患者和礦坑災變的礦工。然而上級不但不獎勵,反而不滿他過度的熱心,找個藉口撤了他的職。 對宗教的奉獻徹底失敗後,他走入了繪畫的世界。在世最後的十年(27-37歲),如古詩所描寫般:「年年賣畫春風冷,凍手胭脂染不勻」。生活極其艱辛,不時地忍饑受餓,連繪畫的材料都得靠弟弟提奧(Theo)幫補,然而當時畫商並不欣賞他,藝術界也不肯定他。在此冷暖的世間,倒是完成了八百幅油畫和九百幅素描,但生平只售走一幅「紅葡萄園」畫。最後竟患了腦部癲癇症,舉槍自盡。他一生可謂十分失意,是典型的輸家( loser)。 梵谷生前的孤苦寂寥和死後的喝采聲望,成了極強烈的對比。人們常在噓唏不已之餘,替他叫屈,但願他生前騰達、死後寂寥,豈不更好?!那世代的人實在欠他一份公平情理。然而有如關在籠子的一隻天鵝,被人提選參加了美禽大賽,得了金獎,而那隻天鵝放飛時被無知的獵人射殺,兩者都不是天鵝本身的選擇。人生輸贏勝敗之間何嘗是我們可以掌握,機運際遇實在有極多的弔詭之處,但是當梵谷拿起畫筆,順應他的天賦時,他掌握他可以掌握的,選擇他該選擇的。 迎向陽光的向日葵 病中的掙扎、內心的昏亂、環境的惡劣,並沒有讓他放棄繪畫。灰暗消沈並不是他的主要色調,追隨太陽的向日葵(Still Life :Vase With Fifteen Sunflowers)、優美展容的粉紅玫瑰(Still Life: Pink Roses in a Vase)述說一種平靜安穩的生命。他知道有個深沉平穩的極美之處,他可以享受,而且拿捏得準。比起做一位不能施展抱負的牧師,他更適合做個深刻的畫家。 梵谷寫給提奧的信上說:「如果要生長,必須埋到地裏去,我告訴你,將你種到德朗特的土地裡,你將於此發芽,別在人行道上枯萎了。你將會對我說,有在城市中生長的草木,但你是麥子,你的位置是在麥田裏。」聖經的觀念深植在他裏頭,他欣然找到了適當的位置,那是陽光麥田、繪畫的世界,於是他這粒麥子就義無反顧一頭栽了進去。他不捨晝夜地揮灑塗抹,甚至為鬱悒煩躁之病所困時,仍不停地作畫。他畫朗朗的太陽、金黃的麥田、鮮黃的向日葵。 海倫凱勒曾說:「把臉迎向陽光,你便看不到陰影。」現實生活儘管陰沈,蝕人志氣,然而他選擇了仰首太陽。他宣稱「基督是最偉大的藝術家!」所以他將神所創造的自然之美,用心觀察,將之一一呈現在畫紙上,於是詩人花園(Tree in the Garden, The Poet’s Garden)、禾草堆(Haystacks in Provence)、星月夜(Starry…
Read more
Author: 曹慶學
August 1, 2007
出國,有點像亞伯拉罕離開本家;定居,有點像進入迦南應許美地。 大凡僑居海外的,人人都有一個出國的故事,我也不例外。掰著指頭算起來,到今年年初,我背井離鄉已逾十四個年頭了,可是「下西洋」前的那些計劃籌措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恍若昨日。 老實說,我並不是那種一心奔出國的狂熱分子,自小是受儒家「父母在,不遠遊」思想的影響。以後「紅旗漫捲西風」,閉關自守,人人害怕「叛國投敵」的罪嫌,更絕了此欲。至改革開放,我得以有緣高考,入了醫科大學,始見有先行者不重主課,全力攻略外語,志在留學的。我則堅持著「莫為良相,便作良醫」的古訓,不為所動。 畢業留校任教以後,更多的後來人「不務正業」,專啃英文,去投考什麼EPT、托福、GRE啥的,「曲線出國」。我仍志向著妙手回春的「白衣天使」,旨在承繼老父的衣缽。 為了兩間房 直到念完了研究生之後數載,都升任教授職位了,我與身為主治醫師的老婆及孩子三人,仍蟄居在大雜院裏筒子樓頂的一間十二平米的陋舍中,斗室冬天進風,夏天漏雨,我望房興嘆。僧多粥少、論資排輩,這現實、體制何時才能改善?固守「本土」的念頭這才鬆動,我改變了初衷,考慮出洋一途,試試自我「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去。其實我哪裏敢奢望住什麼大房子,只要有個兩室一廳的「小套二」便滿足了,可就是這最簡單的要求、最基本的願望,也遙遙無期、高不可攀,迫不得已只好出走了。 遺憾的是,此舉已為時較晚矣,「知更鳥」先出林、天高任飛的「大好形勢」早過了,出國潮已忒洶湧澎湃成狂瀾了。而且,很多人家都有親戚在「外頭」,哪怕是在第三世界的蕞爾小國,一提來臉上都放「光」,得意展揚。即便是如此情勢,全家還是力挺我的「革命行動」,尤其是將獨自帶著幼女過活的妻子最「忍痛割愛」。 不過,已非「革命小將」了的我,心裏跟明鏡兒似的﹕撇家捨業、孤立無援、隻身深入列強「敵後」,不啻登上另個星球,如果不是「特別能戰鬥」的話,很難適應、生存下去。況且自個又不是那種「好勇鬥狠」、喜歡冒險、闖蕩之輩,就是跟姐弟們相比,也不恁抗造、經摔打。可是陰差陽錯的,「摟草打兔子」,為家裏留學爭「光」的重任,偏偏就這麼「歷史地」落到我這老大不小、懦弱守成者的肩上了。 既然動了念,就付諸行動吧。我首先求老爸搜尋、聯絡一下他的海外關係網,把希望寄託在「朝中有人」牽線、擔保,走個捷徑上。可惜,他僅僅風聞有當年去臺灣、再轉赴美國的舊同窗,早無書信往來了,八竿子打不著呀。 後來,他有個去芝加哥開國際學術會議的機會,便答應我在面晤校友時順談此事。我滿心盼望,眼巴巴地等著「勝利的消息」。不料空歡喜一場,事並沒成。倒不是老同學拒絕了,而是極要面子的老爺子覺得四十多年未見了,兀提此事,張不開口,幾番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聞訊後我的失望、沮喪之情可想而知。 知子莫如父,見我鬱鬱惆悵的樣子,老爸緩緩地說﹕「兒啊,你已經成人,出國的事我實在使不上勁了,你是有出息的,就自己往前闖吧,爸爸相信你。」 獨立方自強 就是這舉重若輕的一句話,讓我心頭一震,眼角竟倏地淌下了酸楚的淚,豁然意識到﹕爸爸和媽媽已經歷經了多少政治風暴,顛沛流離,生活困苦,把四個老人贍養送終﹔五個孩子拉扯成人,個個吃穿唸書,下鄉當兵,回城找工,結婚成家,怎是一個「很不容易」了得?為了這個家和子女,清高的他們曾無數次的折腰、求人,如今年老了,再也躬不下了,我怎能再去怪罪、壓彎他呢? 就是這深入淺出的一句話,讓我腦袋開竅,醍醐灌頂,猛醒過來,驀地憶起他曾「痛說」過的「革命家史」﹕十幾歲時就單獨離開齊魯,入川求學,抗戰勝利後考回山東大學醫學院,從此一路奮鬥,譽滿杏林,並衍生、養育了一大家子至今,艱難曲折,獨立自強。 反觀自己,在雙親的卵翼下輕鬆已過「而立」年,也不是沒一點「本事」,憑甚照樣像兒時,靠高堂給鋪排,倚著祖蔭好乘涼﹖早就該以他孤膽少年為榜樣,自個「闖天下」、「打江山」了。非但別再勞駕、麻煩二老,反要解頤添樂、排憂除難才是呵。 我不再難為父親了,卻牢牢地銘記他的話,它不啻為化了妝的美好祝福,也是寶貝無比的美麗預言,我把它「烙印在腦子裏,溶化在血液中,落實在行動上」。從此寄期望於自身努力,獨立拓荒開路。 就靠著自己專業方面不斷取得的一些成績,以及陸續在美、英學術雜誌上發表的一些論著,我漸漸地與來函索取文章、探討的洋教授們建立了鴻雁聯繫,一來二往的,切磋討論得進入佳境,末了他們決定出資、邀請我前往做博士後,合作研究。於是,用不著考這試那的,也沒債臺高築,就這樣在一派「起點高喲」的嘖嘖聲中,我終於昂首挺胸,自費跨出了國門。 我也萬萬沒有想到,這一西出陽關,竟接連輾轉旅居了德、英、美、加四個國家,最後在安大略湖畔的多倫多紮下了營盤。花園洋房住上了不說,還添了一丁,多了個兒子,這在嚴奉獨生子女國策之祖居地同樣是不可能的。 一切似乎那麼的身不由己,卻又恁地自然蹊成。無意栽柳也好,命運註定也罷,反正那廂二老布滿皺紋的臉上早已綻開了笑靨,為兒子「走向世界」、在新大陸生根開花而欣慰﹔這廂我們提前一個世紀邁進了憧憬中的烏托邦,人也被更廣闊的天地礪煉得堅韌剛強、面目全新,「天翻地覆慨而慷」了。 聖經早啟示 去國數載之後,我走進了教會,逐漸接受了耶穌,成了基督徒。在開始讀《創世記》一書的時候,赫然發現,在造人之初階段,上帝就曉喻了,「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心中頓生「相見恨晚」的感覺﹕原來如此﹗儘管聖經這是在預表未來基督和教會的關係,是一個極大的奧秘(弗5:31)。 但就我個人借用它對人生的認知來說,卻是不得不「嘖嘖嘆服」。一個人必須在心理心態、經濟生活方面,不再仰賴上一輩〔離開父母〕,方能真正的獨立、成熟,負起應負的責任來,創業、守成,有所自己的作為。 接著讀下去,又發現神曾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12:1),更是「拍案驚奇」不已﹕竟然如此﹗固然這是耶和華揀選了他,作為成就日後對以色列及全人類救贖計劃的第一步,可借觀於我個人所走過的出國經歷而言,卻不免大大地「感同身受」。人只有「斷臍」、「掐奶」、開始「吃乾糧」了〔脫離固有的環境〕,才能逐漸長成,學步、健行,與「絕地逢生」之理有那麼點異曲同工。這些無不是為了一代人的好處哇。 雖然《舊約》撰寫於三千多年以前,早已時過境遷,世事亦滄海桑田﹔我別故土西遷的往事,也已如煙,不過,若不恁地貼切的對照起來,竟是那麼的巧合、雷同。人云「歷史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我的留洋前奏與足跡,恰恰體現出來了這一點,實在是「日光之下,並無新事,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並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傳3:15) 當然,我與亞伯拉罕不可同日而語,也不像他那樣蒙神的召喚,因為在下出國時並不認識上主﹔可正由於離家出洋、來到西域,我才找到了宇宙的真神,從而有幸成為了祂的兒女。數年間,神帶領我周遊歐美後,到加拿大承受地土,合家定居在這塊「最後的迦南地」,並賜我更多的產業,這是何等的奇妙,何等的恩典呵。足見當初我邁步出國,也是上帝冥冥中的安排。 移民真家鄉 老實說,若是日子過得好好的,誰願意撇下自己的骨肉親人、溫馨的家和所熟悉的天時地利人和,流落到一個人地兩生、語言不通的他邦,一切從零開始,重新謀生﹖幸好我們移居的地方,都不是未被開墾的荒原,而是早已開化發達、「流奶與蜜之地」,還是令人嚮往的。即便是這樣,挪地易土的艱辛與痛苦,仍是不言而喻、可想而知的。 我不知道來北美的越來越多的華人們,是不是每一個出國故事的背後,都像我一樣有著上帝的一番美意﹖或許有的已經彰顯,或許有的尚未兌現。一般當事者當時是極難明白的。不過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至少移民們都有了更多的機會聽到福音,進到神的殿來了解、驗證上帝的原本旨意。當某一天得到重生再造的時候,便生頓悟,百感交集,感激涕零了。那就真的沒有白跋涉遷徙一回,那才叫真正的「移民」了,因為一併躋身進入了神的國度﹗ 所以,得天獨厚、僑居異域的我們,應當分外珍惜這難得的出洋機會,它絕不是僅僅在物質生活上的提高,或是精神世界上的改善,以及子女有較好的學習環境,養老得以較好的社會制度保障等等,儘管我們最初皆是為了這些而起念、動身的。 更美的天家 在你置身此地、盡情地享受了這些以後,並不算完結。不要忘記,還有一個更大的祝福、更美好的永生,是我們來前所未曾想過的,所不曾看到的,卻若隱若現在這表觀一切的背後。不曉得您透視到了沒有,不知道你抓住了沒有,千萬別錯過喲。永恆在向你招手,上帝在向你呼喚,朝前再走一步,那可是海闊宇空、「新天新地」了,是人生的真歸宿,永遠寄托的家鄉,你可不要「買櫝還珠」、「暴殄天物」,錯失良機喲。 現如今,已過了「不惑」、近逼「知天命」的我,越發明白理解了《聖經》所云:「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哀3:27)道理,從而打心底裏益加感恩。上帝當初藉著我阿爸的口,訴說著這個他曉喻人類亙古不變的真理,並給我關掉了在國內的所有的門,藉著住房的事激動我離開本族、父家,從而開啟人生的新篇章﹔爸爸的那一番看似平常、亦非鏗鏘的話語,卻是一字千銖的金玉良言,擲(吾)心(中)有聲,至今仍在震撼,餘音繞耳,一直激勵著我在他鄉打拼、進取,不斷開創自己人生的美好未來。 我亦愈發體味明理,那部數千年前天父所默示留給人類的經書,至今仍然活著,蘊藏著取之不盡的智慧,散發著蓬勃馨香的氣息,在時時刻刻對著我們說話,撥動著信他之人的心弦,自始至終地薰陶著人類,教訓、督責,使我們歸正,引導人學義,成為合祂心意的子民,一代又一代地成長,在世上彰顯祂的無比榮耀。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就藉著聖靈的帶領和澆灌,敬虔度過每一天的海外生活;傳揚上帝的大愛與福音;見證神的存在與大能作為。讓更多的人歸主,直到耶穌再來,齊齊進入天上的耶路撒冷的那日。 作品評論: 從不想出國,改變成神帶領出國,寫出轉折的美麗;從移民加拿大,聯想到躋身天國,寫出想像的美麗。 娓娓道來,如行雲流水地般敘述離家出洋前後的心路歷程。文中有樸實的個人奮鬥史、有溫馨的親人成全之愛;而天父慈繩愛索的牽引,亦散佈在字裡行間,讓人體會神賜福正直人的道路,全文充分展現了作者人格。文末對於「移民者」真摯的勸勉,亦深深激勵讀者的心。…
Read more
Author: 尋曉
August 1, 2007
上帝的巧手如何安慰一個傷痛的母親。 那個星期天早晨,天空晴朗無雲,北風夾帶著一股寒氣,在苜蓿溪谷園空曠的草坪上恣意地馳騁。 先生、七歲的女兒和我,手裡拿著四支氣球,默默無語地走下車。三支紅色的,是先生和女兒迎接我從醫院返家那天買的。第四支上有個小女孩和一句話:「她是上帝賜下的禮物,將帶給你無比的歡樂。」是一個教會的朋友,在我生下小女兒蓓佳,到醫院探望時送的。 飛逝的氣球 走到公園的草坪中間,三月的北風吹在後背,令我冰冷的心雪上加霜。我們把手上代表我們的三支紅色氣球先放飛。藉著強勁的北風,它們迅速飛起,但不久,就全部淪陷在公園南邊的那片樹林裡,被樹枝糾纏住,不能再飛了。 當我把小女兒蓓佳的氣球放開,它貼著地面不高的地方,緩慢地飄了一陣兒,好像有些依依不捨,與我們作最後的道別。然後,毅然地縱身躍上高空,越過南邊那片高聳的樹林,越飛越高,越飛越……直到從我們的視野裡完全消失。 蓓佳走了。在我們毫無準備的時候,提前三個月降世,又在沒有預料的日子,不辭而別,沒有在家住過一天。短暫的二十八天,都是在醫院的嬰兒保溫箱裡度過的。每天早晨,我搭先生的車到醫院,除了陪在蓓佳的旁邊,餵奶、換尿布、擦身,還不住地為她禱告,堅信神的慈愛和大能一定會保守她,直到平安出院。 然而周六深夜的敲門聲,把我和先生從夢鄉中喚醒。不知敲門人是何模樣,也不知他對先生說了什麼,我的心直線下沉。幾分鐘後,我們已在去醫院的路上了。坐在車裡,呆呆地盯著車窗外面,不願相信,心底裡那個美好的夢,真的消匿在那夜晚的漆黑深處。 當護士把裹著小薄被的蓓佳放在我懷裡,凝視著她那美麗安祥,不再痛苦的面容,這是第一次抱她。過去的二十八天裡,只能用手探入保溫箱裡去撫摸她的小手和小腳,現在終於可以把女兒抱在懷中,卻不料這竟是永訣的一抱。抱著她,心像被打了一劑麻醉針,失去了知覺,沒有眼淚,沒有哭泣,思想窒息了。 不知過了多久,護士回來了,我親吻了蓓佳的額頭。護士把她接過去,轉身走出房間。身穿黑衣的院牧進來,詢問是否需要為我們禱告。我謝絕了。 疑雲籠罩 心碎了,整個人彷彿陷在憂傷,陰暗寒冷,毫無生氣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親朋好友的電話,鮮花和慰問卡,醫院的心理輔導材料,都不能把我從這個泥潭裡拉上來。 我對神說:「你是賜生命的主,蓓佳是你給我的禮物,如果不是出於你,沒有人能把她從我身邊拿走。『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伯1:21)只是我不明白,為何這麼快就把她接去了?她在醫院裡受了那麼多的苦,尚未享受一天幸福的生活,這樣帶走她,豈是慈愛的上帝所為嗎?」 在家休假的日子裡,我心裡禁不住地問神「為什麼?」那天上午,步行來到為蓓佳用氣球送行的苜蓿溪谷園。 正走在兩旁橡樹林立的柏油路上,突然,一個聲音對我的心說話:「你覺得自己愛蓓佳勝過我愛她嗎?」我一下子愣住了,意識到這是神在向我發問,還沒有來得及思考,神又繼續問道:「天上飛鳥的生命,從何而來?牠們不種也不收,是誰養活牠們? 地上生長的樹木花草,又是從哪裡來? 是誰灑下陽光,降下甘霖,令它們生機繁茂? 田間奔跑的牛羊走獸,又是誰造的?牠們的食物,又是誰按時供給的? 你所呼吸的空氣、解渴的水、桌上的食物,又是誰賜的?……」 豁然開朗 神的這些問話,把我的思路帶出那個死胡同,又引入一個寬廣的世界,我的心頓時開朗。原來自己一直在「我」能為蓓佳做什麼上打轉,結果把「我」看得很高、很重、很大。 當神把「我」領入祂那寬廣、博大、深厚、無限的慈愛中,我看到無論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裡游的,凡是有氣息的生命,包括自己,都是無時無刻地仰賴大能的神和祂的供給。 我不禁開始驚嘆神的豐盛慈愛,而心中那個膨脹的「我」突然洩了氣,開始降低、變輕、縮小。在全能者面前,原來的「我」是如此微不足道,輕的如同空氣,小的如同一粒塵埃。 未曾經歷的歡樂 然而神既沒責備我的無知,也沒譏笑我的渺小。祂的慈愛如一道溫暖的、金色的光,慷慨地傾灑在我的身上,天空和周圍的樹木都沐浴在那光裡。一個身陷在憂傷、陰暗寒冷,毫無生氣的泥潭中的囚犯,神奇地被這道光拉了上來,重新有了氣息、歡樂和自由。 想到蓓佳,心不再冰冷,反覺溫暖,因為已經知曉神的慈愛比天高、比海深,遠勝過世上父母的愛,在神的身邊勝過在人的身邊。 離開苜蓿溪谷園時,腳步輕快,心裡的重擔卸去了,與剛來時判若兩人。這種起死回生的經歷,多麼令人難以置信,但卻是如此真實!正如那支飛上藍天的氣球所言,蓓佳帶給我無比的歡樂,一份從未經歷過的歡樂。 作品評論: 頓悟似乎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際遇。但作者尋曉筆下所流露的頓悟,卻是上帝巧手設計的成長契機。 這是一篇抒發情感,表達內心的文章,作者卻能運用層次有序的結構,將深刻的感性表達得淋漓盡致。全文起承轉合,循序漸進,從苜蓿溪谷園飛上藍天的氣球,隱述與愛女永別的哀傷,緊接著用「蓓佳走了」、「心碎」,強烈又直接地表達無奈的遭遇和傷痛。最後再回到那曾追念愛女,依依不捨,氣球消失在藍天的苜蓿溪谷園,讓神解開了心中的結,走出憂傷陰暗的泥沼,劃下完美得勝的句點。 無人能安排自己來到這個世界,或是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刻,生命的一切都在神的手中。神透過作者在世僅僅廿八天的女兒的出生、受苦與離世,讓作者寫出了對神、對愛、對人生全新的認識。 獲獎感言: 其實,把文章寫好寄給飛揚雜誌的那個時候,便知道神已經悅納我所獻上的馨香祭物。我心滿意足,因靠著神加給我的力量,把神在我身上所行的奇妙作為用筆寫下來,盡了我的義務。不論獲獎和落選都有神的美意。 獲獎是神樂意使用這篇文章成為他人的祝福。落選則說明神在其他人的生命中有更為奇妙的作為。所以不論獲獎或落選,只要我們是為神的榮耀而寫,都被神悅納和紀念。此外,我非常感謝《神國資源》,藉每年夏天開辦的文化實務營不僅讓我學到寫作技巧,更讓我明白做一個合神心意的人之重要。
Author: 凡了
August 1, 2007
奏響生命的喜樂旋律,秘訣?行善! 當今世上有兩個人的名字可以說是響噹噹的:美國的比爾.蓋茨和當朝總統布希先生。比爾.蓋茨以其富可敵國的財富而聞名遐邇,而布希總統則因其權傾朝野而風聞天下。 然而,比起歷史上的所羅門國王,他們二位還是略遜一籌:比爾.蓋茨雖富甲天下,卻無總統般的權位;布希總統雖大權在握,論財富卻遠不及前者。歷史上唯有所羅門王是位集比爾.蓋茨(財富)、布希總統(權力地位)還有諸葛亮(智慧)於一身的風雲人物。以現今世俗的眼光來看絕對是個頂級的成功者!連他自己也稱:「論到喫用,享福,誰能勝過我呢?」(傳2:25)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頂級成功人士,在享盡人世間的一切榮華富貴後,卻並未對此大唱讚歌並鼓動後人竭力求之,反而在舊約聖經的《傳道書》中對其享受過的一切發出了「虛空,虛空的虛空」的感歎,最後得出:「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傳3:12)的結論,成為其對人生意義的一個總結和了悟。為何所羅門王會如是說呢? 生命列車神掌管 眾所周知,每個人在降生之初就已自動踏上了一輛有去無回的單程「生命列車」,在這輛列車上,所有的世人都無法改變其「旅客」的身份,並且無一例外地被限制在「生老病死」的車廂內品嘗著「歲月流逝」的苦酒。而人的財富、地位、智慧、才幹充其量只能把那些「生老病死」的車廂打造得極為豪華奢侈,卻無法將其更名為「長生不老」,更不能使歲月流逝的苦酒變成時光倒流的佳釀。 在這輛列車上只有神才是獨一全權的「車主」並且還兼任「列車長和司機」──是三位一體的主宰和權威!祂主導控制並駕馭著這輛「列車」的整個走向和行程,不以車上任何「旅客」的意志為轉移。在祂的「駕駛室」內還裝有「監控設備」,車上所有人的一舉一動都被祂盡收眼底、無所不知──耶和華的眼目無所不在,壞人好人他都鑒察。(箴15:3) 列車服務員功不可沒 在這輛列車上誰才是最重要、最不可或缺並且最蒙「車主」喜悅的呢?當然是那些樂意喜樂行善、志願充當「列車服務員」的人了!他們穿梭在各個「生老病死」車廂內,不計報酬,不辭辛勞地為車上的旅客「端茶送水」(提供各樣的服務)、「問寒送暖」(送上各種的關懷),協助神這位「列車長」維持車內秩序,並且還不忘透過恒切禱告和他們的「車主」及時彙報、長久聯繫,以獲取祂的「最大幫助」和「最新指示」,從而使整個列車內的秩序和面貌都煥然一新。神這位車主在車頭的「監控設備」中看到這樣一群人的所作所為怎會不喜悅,不定意獎賞他們呢? 只有愚妄人才會忘了自己是乘坐在神主宰掌控的生命列車上,並且因為未看見神這位車主親自在「車廂」內巡查,就否認祂的存在、漠視祂的至尊權柄和「監控記錄」。為了去攫取人所不能倚靠的財富地位,不顧其他旅客的利益,在車上膽大妄為、隨心所欲、胡作非為,等惹怒了那位「在車頭的車主」,祂豈不會把你從生命列車上剪除嗎?(耶和華向行惡的人變臉,要從世上除滅他們的名號[詩34:16])。到那時再多的財富、再高的權位、再充足的智慧都救不了你! 無怪乎充滿智慧的所羅門王會曉諭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因為他比常人更早更多地了悟到,唯有「終身喜樂行善」才是最蒙神喜悅、最能榮耀神的;也唯有「終身喜樂行善」,神這位「車主」才會看護你、眷顧你,使你在生命列車上一路平安、日子滿足、內心喜樂……這一切遠遠勝於財富地位所帶給人的物質享受。 在行善中喜樂 「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這句話不僅精闢地闡明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也成了影響我人生最深的一句話。摩西在詩篇第九十篇中寫道:「我們度盡的歲月好像一聲歎息。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每當想到自己是乘坐在神主宰掌控的生命列車上,而這輛列車又是行駛得那樣風馳電掣,稍縱即逝時,就會儆醒自己要懷著對神這位「車主」的敬畏,在生命列車上做一個樂於服事人的「列車服務員」:在面對車上其他「旅客」時,要「以他人為先,不求自己的益處,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終身喜樂行善是永不止息」! 終身喜樂行善不僅能使他人受益,而且最大的獲益者恰恰是行善者本人!古曰:「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而《聖經》舊約詩篇第34篇中也寫道:「有何人喜好存活,愛慕長壽,得享美福…… 當離惡行善。」 這一切都提醒我們,要想在神掌權的生命列車上蒙祂眷顧,福樂常隨,平安抵達生命的終點站,不僅要盡力終身喜樂行善,更要「在喜樂中行善,在行善中喜樂。」因為人生的最高意義和享受莫過於此,而這也是最蒙神喜悅、最能榮耀神的! 願這句話不僅對我,還能對你、對他,及更多的人產生極深遠的影響──「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 作品評論: 行善帶給你喜樂,要把這項公理寫出新的詮釋來,可不是容易的事。作者凡了用她「不凡」的文筆做到了。 行文流暢,融合生活體驗與信仰思維,將人輕易地帶入筆者的主題世界,發人深省並引起共嗚。 作者能將一句看似平凡無奇的道德經訓,別出心裁地用「生命列車」的比喻來鋪陳,生動有創意,豐富化了其義理與情趣。 獲獎感言: 詩篇33:8-12寫道:「願全地都敬畏耶和華…因為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耶和華使列國的籌算歸於無有,使眾民的思念無有功效。耶和華的籌算永遠立定,祂心中的思念萬代常存…祂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 回想起自己走上用文字傳福音的路程,上面這些話語就是我一路走來的真實寫照。我本人本來沒有任何主觀願望要去信上帝和基督教,而且非常自信而又把握地認為:信不信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不信,誰能使我信呢?我的思想意識難道不是由我自己可以主觀掌控的嗎? 至於在寫作上的天賦才華,我也早就準備「棄之不用」了。在我過去潛心研修佛法研讀佛經時,就已經把這些「身外之物」看得很輕很淡了,根本無意讓它「重見天日」!綜上所述,從人的角度來看,要想讓我走上用文字傳福音之路,絕對比登天還難! 但神使我的心思意念無有功效,祂在我身上「動用」了種種人所意想不到的「神機妙算」,其中包括「誤收」到飛揚網站的福音信息,神在我身上整整作了長達五年的預工。最後祂贏了:我不僅放棄了佛教信仰,而且經過理性的思考後,心悅誠服地認識接受歸向了神。在神豈有難成的事?因為祂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祂的道路也照樣高過我的道路,這是千真萬確的事! 雖然此次我寫的文章獲得了第三名,但我能參與此次比賽,可以寫出傳福音的文章,這件事本身的意義就遠遠超出了獲獎本身!所以此刻我最大的獲獎感言就是:「一切皆在神的手中。神啊,願你的旨意成全!」
Author: 編輯室
August 1, 2007
一個月黑風高的冬夜,在一個公園的長凳上,有一個老人躺在那裡,衣衫襤褸,神態疲憊又憔悴,已經超過一天沒有吃任何東西了。 心裡沉痛、恐慌、悲傷,命運似乎和他的生命作對。想到自己為了背棄神的命令,付出了多麼沉痛的代價。 年輕時他曾經接受了福音真理,聖靈也感動他去傳道,但他認為自己對是非的判斷力特別強,因此決定去教書。 當時似乎有一個好的起步,也有一顆仁慈的心,而且做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好事」。然而,他常發現有些人靈裡十分饑渴,自己卻無法滿足他們心靈的需要。 作了一陣子大學教授,但歲月不饒人,終於面臨退休的年齡。接著又遭遇婚變、財產損失、沒有工作又失去健康,漸漸變成一個老而無用的無業遊民。 他很痛苦地躺在那兒,天空下起毛毛細雨,倍覺冷風刺骨,一陣飢寒交迫襲擊著他。回想起過去種種,只有仰天長嘆。他想,今夜真是要孤獨地死在這兒了! 忽然,有一個人出現站在他身邊,問道:「我可以在你旁邊坐一會兒嗎?」 即使是夜晚,仍依稀可見他的目光炯炯有神,臉上帶著仁愛的微笑。 他說:「先生,我察覺你並未把握住上帝為你一生所計劃的美事。從你的臉上,可以看出你一生經歷過許多的悲痛和爭鬥吧? 不過只要你願意悔改,上帝絕不計較你過去一切的罪愆,你若肯重新開始,回到上帝面前,永遠不會太遲。 所以,現在就請你和我一起跪下懺悔,讓我們看看上帝是否重新住進你的心裡。」 於是,他們一起認罪禱告了很長一段時間。 那一夜,一個靈魂重生了。 那人就像他來時一樣,忽然就不見了蹤影,也沒留下姓名。 在他旁邊的位子上,卻留下了一袋裝滿食物的棕色紙袋。這些食物不但溫暖了他的體軀,那人的話語更滋養了他的靈魂。現在,基督住進了他的心裡,與他同在了。 公園長凳的棕色紙袋上,寫著這句溫馨感人的話:「上帝差遣祂的兒子來到世上;祂也差遣了我。這是上頭所賜下的一點嗎哪!」 (取材自英文網路文章)
Author: 江林月嬌
August 1, 2007
好男人,顧得了公司,也顧得了家庭。 好女人,顧得了丈夫,也顧得了經濟。 現代人從早到晚為工作賣命,薪水豐厚、裝潢氣派,卻沒空與家人共度晚餐,錯過兒女畢業典禮,無暇安坐下聆賞一片好CD;而失眠、偏頭痛、胃酸過多…成為庸庸碌碌後之回潰報償。家,成了一只「慵懶的廢墟」;華麗豪宅、舒適裝潢,卻無暇享用;夢想遊山玩水,卻永遠停駐在計畫書中。忙碌生活真是一大弔詭。 「忙碌」是個無情的惡老闆;菁英成了「時間奴隸」,近年又被編入「過勞死候備軍」。 平衡的智慧 忙碌的職場人士必須學習擺脫時間壓力,認識掌管人類命運的是上帝——時間的創造者;而非「滴答」作響、冷漠無情的時鐘。繁忙工作、繁雜家務、繁瑣人際交往「三座大山」著實令人不堪重負。 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兼科技主管派特‧基辛格(Patrick P. Gelsinger)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在他《平衡的智慧》(Balancing Your Family, Faith & Work)一書中講述家庭、信仰和工作三者之間的平衡智慧。 身為世界第一大半導體製造商英特爾公司迅速崛起之星,在取得了令人矚目成就之際,仍舊恪守人生信念和對家庭的承諾,持守不變的職業道德。他強調,家庭責任、工作服務和完成上帝的旨意是活出豐盛生命不可或缺的三部份。 愛家協會創辦人杜布森博士在《不要養出超大的檸檬》開頭第一句話:「平衡」是人生成功的秘訣之所在! 杜博士「延遲實現夢想」說法與多數人所受教導「男人應該全心致力於工作,?達成目標不惜犧牲一切」大相逕庭。他解釋,擁有工作熱忱與理想抱負兩者並不相衝突,癥結在於「平衡」。他特別強調個人「與家庭的關係」和「與上帝的關係」是平衡生活的兩大要素。 《洛杉磯時報》曾報導一位使用特殊肥料栽植「超大型檸檬」為職志的奇人異事。這人栽培的檸檬樹長出兩顆鮮黃耀眼、重達兩公斤超大檸檬;可是,削瘦樹幹上其他的檸檬卻都萎縮變形。 這則新聞正是真實人生的最佳寫照;人們投注龐大的心力體力、時間精神在某生活向度,卻剝奪了生命其他的潛能。平衡和諧的人生宛如上帝原造之檸檬樹,果實均勻、豐汁飽滿、味美沁香;絕非部份畸形超大,部份乾癟瘦小,甚至萎縮變形。 卓越人生是繼續不斷地保有夢想與幹勁,努力達成渴盼之成就。追求平衡與和諧的過程中,切莫為了換得一顆超大型檸檬,而損傷生命中其餘的成果。 五個人生目標 生活平衡的人有福了,因為和諧與卓越是屬於他們的。現代奧林匹克五項全能運動是由騎馬、擊劍、射擊、游泳和越野跑等五個單項運動組成。古代奧林匹克也有擲標槍、短跑、擲鐵餅、角力和跳遠等五項運動。從古至今,奧運選手參賽目標是五項全能,五項皆表現卓越,而非偏重其中的一兩個項目。 「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太22:37)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你我的生命也有五項全能項目,是神賦予人平衡發展的五個人生目標: 一.盡心愛主:你我被造是為了討 神的喜悅;因此,人生目標是透過敬拜來愛神。 二.愛人如己:你我被造是為了要服事神;因此,人生目標是透過事工,來表達對人的愛。 三.使萬民作主的門徒:你我被造是為了使命;因此,人生目標是透過傳福音,去分享神的信息。 四.給他們施洗:你我被造是為了 神的家;因此,人生目標是透過信徒相交,來認同祂的教會。 五.教訓他們遵守:你我被造是為了學像基督;因此,人生目標是透過門徒訓練,邁向成熟。 自我靈命體檢 保持上述「平衡生活五目標」的最佳方式是定期自我省察;如同人體保健需要作定期體檢一般,靈命健壯也需要時刻檢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五要素——查經、聚會、服事、奉獻和傳福音。 《聖經》至少七次提及自我評估的重要性: 「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裡頭的光,或者黑暗了。」(路11:35)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 「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林前11:28) 「你們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驗;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麼。」(林後13:5) 「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加6:4)…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