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祝福的罰單
的確,自從他上一回拿到那張令他終身難忘的罰單,並經歷了上帝恩典的真實和大愛後,他真是學乖了。不但開車謹慎守規矩,對神的信心更加堅固,愛神的心也驟然而「升」。
福音生活化、生活福音化
的確,自從他上一回拿到那張令他終身難忘的罰單,並經歷了上帝恩典的真實和大愛後,他真是學乖了。不但開車謹慎守規矩,對神的信心更加堅固,愛神的心也驟然而「升」。
我們所期待的職場宣教是「門徒行動」的宣教。既然職場裡面有不少基督徒對傳福音有負擔,就不要浪費這麼重要的資源,要讓基督徒從異象中凝聚起來,使這種異象成為宣教的動力,不再停留在內聚和安頓,重新訂定團契存在的目標和方向,保留原來的團契,但先讓團契轉型成「宣教的發電廠」,不再只為個人的需要禱告,而是將宣教的需要放在禱告之中。
秩序與美麗的結果,從平衡與適量的沃土長出。 宇宙萬物的秩序和美麗,取決於兩股力量之間的微妙平衡。比如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為九千三百萬英哩,太近或太遠造成地表太熱或太冷,均不適合生物的存在。而這距離的維護端靠向心力和離心力的平衡。地球在繞日的橢圓形軌道上運轉時產生離心力,而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萬有引力構成向心力,當離心力與向心力平衡時,秩序、美麗、生命於焉產生。 宇宙的平衡模式 放眼觀看萬千生命的多樣性,似乎也都默默地遵守正反兩股力量平衡的模式──比如一天有白日的活力與工作,也有晚上的寧靜與休息。生物世界有動物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也有植物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氣。一個家庭有嚴父,也有慈母。地球有海洋,也有陸地。基督教信仰有西乃山的律法,也有加略山的恩典。 想來,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必須提供兩股力量平衡的家庭環境。健康的小孩需要認真讀書與休閒娛樂的平衡;既自信又謙卑的平衡;信任別人與謹防受騙的平衡;個人獨處與團體生活的平衡;信靠上帝帶領與負起自己責任的平衡;勇敢與溫柔的平衡。這些品德都是在親子關係的互動中,父母必須刻意經營的情境。 宇宙萬物的秩序和美麗,除了取決於平衡,還決定於另一個重要的因素──範圍。比如人體的最佳運作溫度在華氏98度上下;戰鬥機的爬升高度也有一定範圍;讀書時眼睛與書的距離在卅公分上下是最佳範圍。氧氣與氮氣在大氣層的濃度比為四比一,是生命運作的最佳範圍。(早產兒若在純氧的保溫箱中呼吸太久,會造成瞎眼。)孩童的學習情境,效率最高狀態也有一定範圍,挑戰太高易造成焦慮,挑戰太低又形成無聊。處在焦慮與無聊中,都無法有效學習。只有在挑戰與安全都處在最佳範圍內時,學習效率才能提升到最高。 健康的小孩在父母所提供的適當情境範圍中,才能發展出美麗的人格。比如父母的疼愛,越過一定的範圍,就變成溺愛。在溺愛情境中的孩子,比較可能以自我為中心(華人家庭的獨子,常有小皇帝的霸氣,在社會上適應不良)。比如父親的嚴格若超過一定的範圍,就變成冷酷。(出身軍旅的父親,少了一份柔情,親子關係比較疏離。)又如父母放鬆對兒女的管教,表面上好像是賦與兒女相當自由,但越過一定範圍,就變成放縱。(君不見多少美國家庭,養出不服約束的驕縱之子。) 平衡的美麗 培養美妙親子關係的第一個重要概念是平衡,聖經用了下列的語言來描寫平衡的美麗: 北風阿,興起;南風阿,吹來,吹在我的園內,使其中的香氣發出來。(歌4:16) 慈愛……公義,彼此相親。 (詩85:10) 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傳7:18) 以法蓮是沒有翻過的餅。(一面是焦的,一面是生的,不平衡。) (何7:8) (使徒保羅牧養帖撒羅尼迦教會)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帖前2:8)又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帖前2:11) 我保羅……向你們是勇敢的,如今藉基督的溫柔勸你們。(林後10:1) 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 為你的兒女經營下列平衡的情境──公義與慈愛的平衡;家規與恩典的平衡;無條件接納與鞭策他上進的平衡;仰望神祝福與我認真工作的平衡;可敬與可親的平衡──你兒女的人格必然健康美麗。 範圍的限定 培養美妙親子關係的第二個重要概念是範圍,聖經用了下列經文來記載範圍的適用性,表達過量與不足都會造成問題的微妙論點: 數量上範圍:蜜不可吃的過量,只可吃到適飽。(箴25:16) 隱私上的範圍:朋友再要好,說話、來往也有範圍,不可越界干涉隱私。(箴25:17) 爭論上的範圍:與人辯論,話題應集中在與當事人的論點差異,不可牽涉第三者。(箴25:9) 應用上的範圍:讀經或聽道應該用來勉勵自己,而不是要求別人。(為自己讀經、聽道,而不是為別人。)(太23:4) 認知上的範圍:隱密的事屬耶和華,明顯的事屬乎我們。(申20:29) 健康與範圍密切相關的概念,可從下列兩件身體運作的原理得到佐證:腎上腺素分泌太少,身體無足夠力量應付危機;分泌過多,引發壓力荷爾蒙效應,身體免疫系統功能降低。在特定的時間與處境中,腎上腺素分泌適量是最好的。又如血液不能太酸,也不能太鹼,維持在7.3上下的弱鹼範圍,是身體功能的最佳狀態。 有了上述概念,讀者就容易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論點:培養兒女正面品質,應維持在適當的範圍內── 一.期望vs.過高的期望(Expectation vs. Over Expectation) 培養小孩適當的自我期許,那會形成他上進的動力,驅動他開發潛能,以致智力和體力維持在較高狀態。我們從沒聽說過,一個小孩子從小立志做清道夫,後來崛起成為省長。但我們聽說過,老虎伍茲期許自己成為高爾夫球大賽的冠軍得主,他練習了再練習,集中精神克服每一個難題,把球技磨練得像鬥牛士的劍一樣鋒利,至終贏得大賽冠軍。 父母期許小孩太低,他就照著所期許的來表現。父母說,「你學習緩慢,每天只能背五個單字。」這孩子真的就每天只背五個單字,即使他有背廿個單字的潛能,這潛能也會因自我期許降低而冬眠。因此用適當的期許來催化孩子的成長,是父母所能給孩子的最佳祝福。 但過高的期望,對兒女心理的殺傷力也很強。你指望他摘下天邊第一燦爛明星,在各行各業競爭劇烈的今天,萬一兒女無機會實現夢想,他會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這心理壓力任誰都承擔不起。難怪有人升上做中學校長時並不快樂,「我小時候夢想的是做大學校長。」難怪有人升任公司總裁時並不快樂,「我從小時候就想做總統。」 狄納和富吉達(Dirner and Fujita)在1995年研究人類的知足快樂,下結論說:「一個人的目標越是實際可行,就越可能對自己感覺美好。那些認為人生目標無法達成的人,對人生滿意快樂的可能性,只有一般人的十分之一。」(註:David Niven, The…
Read more
當我寫這篇文章,月曆上顯示的是三月十一日,離二月十四日我的師母離世榮歸天國約有一個月,我的身心靈逐漸從逆境中復原。從去年五月她發現癌症到今天,大約走過十個月艱辛歷程,協助我照顧師母的,是住在聖地雅哥的大女兒恩慈。 她扮演長達十個月的特別看護:醫院、送急診、連絡醫生、買藥、備餐、伺候進食、鋪床,她都善盡人子之責。有一天她自信地告訴我:「媽媽走了,我心裏沒有任何情結,沒有任何遺憾(regret)。」多麼美麗健康的心理狀態。 這種「沒有遺憾的心理狀態」是她用十個月的孝順贏得的。在美國長大的孩子,肯花十個月照顧病重的母親,可以算是孝順了。 我仔細尋索個中原理,感悟到其運作,大概遵行下列模式──爸媽對她很好,親子間的情誼、信任、溝通處在極佳狀態,兒女心存感恩,甘願在父母困難的時刻,悉心付出照顧。(當然,有些人行善是源自高貴的動機,不一定與回報有關。) 從兒女出生到廿多歲獨立,我和師母大致上運用下列原則,來照顧兩個女兒,營造親子關係。從負面來說,我們盡量做到「不惹兒女生氣」。從正面來說,我們盡量做到「照顧兒女的自尊、安全、潛能開發、人格成長。」 以弗所書六章4節說:「你們作父(母)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經這樣吩咐我們,是因為父母享有錢財、體力、權柄各方面的巨大優勢。兒女在幼年時代,多半沒有力量反抗父母的濫權。父母情緒激動(謀生壓力這麼巨大,情緒有時起伏是必然的),偶爾會使用下列方法發洩情緒,不自覺地傷害了兒女── 1. 比較:「隔壁的王小華SAT考了1600分,你呢?」父母想的是激將法,刺激他努力。兒女感受到的卻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壓力。 2. 偏愛:「姊姊就不像你這麼多嘴。」父母很自然偏向貼心的那一個。尚未學會情感智慧的另一個只看見父母的偏心。 3. 輕視:「你真沒用,這麼簡單的事也做不來!」銳利的言語,刺透了兒女的心。 4. 遷怒:爸爸在辦公室受盡了委曲,還未學會察顏觀色的兒女就成了出氣筒。 5. 冷漠:老爸常想等事業有了基礎就多陪孩子,孩子所經驗到的是寂寞,乾脆到外頭混幫派。 聰明的父母總是盡力避免這些刀傷劍痕。 以弗所書六章4節又說:「你們作父母親的……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主的教訓就是聖經所教導的原理,聖經的原理,簡單地說就是,父神照顧人類的四大需要,父母也要努力滿足兒女的四項基本需要。 1.自尊:用祝福的話語和行動的支持,來建造兒女健康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健康的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2.安全:用無條件的愛與接納,經營一個安全的情境,來培養兒女的安全感,和冒險的精神。 3.潛能:給她最好的機會接受教育,學習技能,充分開發潛能,一方面肯定了自己,一方面對社會作出貢獻,得著適當的財務報償。 4.人格:用基督教信仰來薰陶他們的道德觀、價值觀,來保障他們一生走在真善美的坦途上。 回想起來,兩個女兒對爸媽的孝順,大概和上述的「五不四要」有關。她們的四大需要得著滿足,心裡又沒有五大情結。從感激父母的心生發出孝順的行為。這樣的美境,我得感謝神教導我,遵行聖經的教訓,在親子關係上進入了善性循環。
就讓耶穌在過去的傷痛,與將來的美好之間劃清界線。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神已經賜予人極美好的應許,有數不盡的人因信耶穌基督而得救,留下了無數扣人心弦的見證。 然而,我們也須明瞭信主之後,並非從此天色常藍,花香常漫,往往也會遇到事與願違的遺憾與心酸,如何走過人生的低谷,也是每個人成長中的必經之路。 讓過去成為過去 「要活出當下最好的生活,就要讓過去成為過去。木已成舟的遺憾,就如同破碎的雞蛋無法恢復原形一樣。所以我們不要再為之難以釋懷,更要明白放下過去和克服失望,就像是硬幣的兩面,要快快地放下傷痛,才能夠克服絕望。而得勝生命的關鍵,是去學習在內心重新站起來,因此我們要走出傷痛,才可能繼續往前走。否則如果久久都無法自拔,就攔阻了神在我們身上要成就的計劃,更無從領受到上帝所要賜下的恩典。」《活出美好》一書的作者約爾歐斯汀牧師如此勉勵我們。 當面對困境時,我們要相信主能掌管一切,不論遭遇任何攔阻,祂都能夠轉惡為善地幫助我們,讓事情有轉圜的餘地,我們既保有合宜的彈性,也能從中得到力量。換言之,當面對種種的挑戰時,我們不要為那些無法改變的事實憂慮、沮喪,而是要全心仰望上帝,求主賜給我們更多智慧與力量,懂得作正面的思考,全神貫注在可以改變的事上,知道如何擇善固執也知道該如何放下過去。無論境況如何,我們都要學習順服主的引導,才能夠不受環境的左右,並透過自身的歷練來增長信心、更新生命,並在必要時成為別人的祝福。 艱辛的心路歷程 我們教會的志豪弟兄和麗花姐妹,就以他們的生命故事見證了這樣的教導。我跟他們同屬於一個小組,因而知悉他們「放下過去、活出美好」的心路歷程,也體會到上帝那長闊高深的愛,是如此自然而豐盛地賞賜給相信祂的人。 志豪和麗花有著極為相似的成長背景,都是得不到父親的關愛與疼惜。自行以公証結婚的儀式簡單地完成終身大事後,一起日夜匪懈地創業,以致於後來幾乎都沒有時間照顧小孩。無可奈何的麗花,不得不親自揹著孩子操作一切,所以兩個兒女的襁褓時期先後都曾在媽媽的肩膀上度過,稍長則只好寄放在褓姆家。女兒念小學一年級時,就得自己搭公車上學,姐弟倆就這樣長大。 他們自行研發一種電子娛樂產品,不但獲得世界專利,也供不應求地銷售到歐美許多主要的國家。1988年他們接到可口可樂一筆很大的訂單 ,預計在台灣日夜趕工都無法交貨,於是志豪就到大陸投資設廠,麗花則留在台灣照顧公司。 她一回憶起這段往事,就難忍辛酸。當時女兒十歲、兒子只有八歲,兩個小姐弟因乏人照顧,惟恐隔天早晨來不及搭上公車,晚上會自行穿著制服睡覺。因此,沒能將孩子從小照顧好是麗花的最痛;然而,慈愛的上帝讓她聽到鄰居說:「信主的小孩不會變壞」,即使難以相信天底下會有這麼好的事,她還是馬上主動地打聽、聯繫,並且很快地受洗,希望上帝能幫忙照顧他們的小孩,將來才不會變壞。 1995年事業愈來愈忙,他們不得不毅然決然地將兩個小孩送出國去當小留學生。麗花說:「就全然交給上帝吧!」從此忙得不可開交的志豪,「妻離子散」是他最好的寫照;而日夜思念兒女的麗花,就只能藉著忙碌的工作以排遣思念。事實上,她的身心倒是更受煎熬而不自知。 2001年初,他們在大陸的工廠發生嚴重的工潮,想不到他們平日百般呵護的幹部,轉眼間卻變成一群可怕的紅衛兵。當麗花「逃」回台後,突然神智恍惚,躲在台北連家都不敢回,也不敢接電話,看電腦時戴著口罩,出門時更是要口罩、雨傘齊備。她每天以淚洗面,自責沒能好好地照顧小孩,自此成為嚴重的憂鬱症患者,天天都靠著服用大量的葯物以穩定情緒。她嚐試過各種辦法都無法醫好自己的病;為了配合麗花,志豪偶爾也會陪她去教會,當時只覺得毫無進展,並不曉得其實上帝自有祂的時間。 生命的轉捩點 6月29日,台中靈糧堂邀請麗花前往林口參加安卡羅醫治釋放大會,她和幾個姊妹結伴前往,請志豪當司機,言明只送到會場門口就可以。當志豪送她們到林口體育館時,看到的竟然是人山人海,他隨後也好奇地自行進去,坐在遠遠的後面,可以遙遙地望著麗花。先是想到身心俱疲、神情落莫的她,為了醫病居然失去判斷力,連「神棍」都願意相信,心裡實在很納悶。 然而,在開始敬拜讚美後,志豪竟然莫名其妙地感動得流淚。當安卡羅要會眾按住自己的病痛處,他要為大家作醫治禱告時,他遠遠地見到麗花一手放在頭部、一手按著心胸。 心靈得醫治 那時他崩潰了,全然地崩潰了!在後面獨自地號啕大哭,他發現原來上帝要醫治的是他,心想:「從開始麗花做什麼我都反對,連上教會也反對,讓她一直都是『千山獨行』,一個人承擔所有的壓力,才會落到這步田地。今天上帝帶領我來見安卡羅,就是要我順服。」接著又見到台上有許多人得到醫治,志豪當時就決定要信主,希望透過順服並放下過去偏執的心態,讓他們夫妻都能得到醫治,此後因而開始上教堂。 當年9月11日,紐約世貿雙子星受到恐怖集團的攻擊,被嚴重地炸毀,引起全美與全世界的恐慌。由於女兒和兒子都在美國,麗花驚嚇過度病情因而加重。志豪除了迫切地禱告,也告訴牧師準備要盡快地受洗。於是9月30日,他接受洗禮,從慕道友正式成為基督徒。當天,除了兒女不能回來以外,他的父母與親朋都來觀禮並祝福他。 他們的兒子出國已經十年了,雖然尚未完成學業,但他們都藉由禱告,放心地把他交託給上帝。女兒已學成歸國,現在是他們夫妻事業上的得力助理。感謝主的保守與醫治,經過慢慢地釋放,麗花已不用吃葯,病情幾乎都痊癒了。志豪回顧2001年受洗那年,由於麗花的憂鬱症他們整年沒有上班,可是經過結算,當年居然是獲利最高的一年。 感謝主!志豪和麗花的故事,讓我更體會到聖經上的應許與嘉勉:「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40:31)讓我們都願意以信心和期待去迎接每一天,享受著上帝的慈愛與憐憫,並懂得心存感恩。
那晚的晚崇拜唱詩似乎有點與平時不同,顯得特別感性。終於,駐堂牧師緩緩地走到台前,在講道前,簡短地介紹了一位當晚的傳道人來賓。 他告訴會眾,這位作客的傳道人是他童年時代的密友之一,他邀請他向會眾問安,並說一些勉勵的話。於是那位較為年長的傳道人來到台前與會眾分享。 「有一位父親,帶著他的兒子和兒子的朋友一同到太平洋海岸航行。忽然海上風暴大起,船隻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駛回岸邊。風浪大得連這位素來經驗老到的船員父親都無法支撐住船隻,眼看船隻即將傾覆,三人都要慘遭滅頂。」 長者停頓一下,注意到會眾中有兩個青少年似乎對他所講的故事深感興趣了。 他繼續往下講,「忽然,這位父親抓到了一根救生繩索,這位船員父親必須作出左右兩難、極為痛苦的抉擇:在幾秒鐘之內必須決定,救生繩的另一端必須拋給誰?他知道自己的兒子已是基督徒,而兒子的朋友卻尚未信主……狂風大浪的吞噬已不容他稍加猶豫。 他對兒子大喊:『我愛你!』然後將救生索奮力拋向兒子的朋友 。當這位父親將兒子的朋友拖回傾覆的船上時,自己的兒子已消失在黑夜的大海中,永不再回來了。」 這個時候,那兩位端坐在椅子上的青少年,專注好奇地聆聽這傳道人繼續講下去。 他說:「這位父親確信他的兒子已進入永恆,與主耶穌在一起。但他卻不敢想像他兒子的朋友,若是沒有得著耶穌進入永恆,將是何等可怕啊!因此,他犧牲了自己的兒子,而救了兒子的朋友。 神愛我們也是大到一個程度,祂樂意犧牲自己的獨生子讓我們得救。在今晚的崇拜中,我迫切邀請您接受神的愛,伸出手來抓住祂所拋過來的救生繩。」 講完之後,老傳道人回到他自己的座位,全場寂靜無聲。駐堂牧師走到台前,傳講了當晚簡短的信息。 幾分鐘後,崇拜結束了。那兩位青少年仍意猶未盡,走到老傳道身旁,禮貌性地說:「這真是一個感人的故事,但我很難想像世上真有這樣的事情?父親為了讓兒子的朋友成為基督徒,竟犧牲了自己兒子的生命。」 「你說得沒錯,」老傳道回答,低頭看一眼他的破舊聖經,臉上綻開了燦爛的笑容,對這兩位青少年說:「這的確很令人難以置信!但是我今天站在你們面前分享的故事,讓我稍微嚐到什麼是上帝犧牲祂的獨生子,單單是為了我。你看,我就是那位父親,你們的牧師就是我兒子的朋友啊!」 (取材自英文網站文章)
機構講究組織,社區講究友愛。 網絡技術的發達,使得資訊無限制地增長,世界上任何地方發生的事,頃刻間可傳遍全球。 按理說,新時代的福音工作將會有突破性的發展才是,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大多數教會仍在為任何吸引不信主的人上教會而絞盡腦汁,基督徒們仍在為如何向未信者傳福音而操心。 許多教會在籌辦教會外展活動時,仍然採用傳統的方法,比如,差會友出去到鄰居家去敲門,或到超市發單張,每到有佈道會時,要求會友帶朋友來參加。 許多採取這些傳統方式的教會發現,教會的人數幾乎沒有多少變化,換句話說,這些福音策略成效不大。 馬鞍峰教會的主任牧師華理克指出,基督徒們都同意,不同的地區的教會,可以有不同的文化,但為何不同時代的教會,不能有不同文化呢? 其實,資訊時代的教會的文化,一定會有異於上一世紀的教會文化,因為人們的溝通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人們理解世界的方式也變化了。教會如果不改變與大眾溝通的方式,必然是無法為大眾所接受的。 舉例來說,去年剛剛通過了「請勿來電話」的方案,允許大眾選擇不受電話推銷的干擾。這是因為現代通訊手段太過發達,使人不勝其煩。在這種環境下,如果有人敲門傳福音,或打電話傳福音,就不可能有什麼好的效果。 一般民眾對於信箱上塞滿了各種廣告已不勝其煩,上市場時,還不斷有人塞給他們廣告單,他們連看都不看。如果傳福音者也加入發單張的行列,效果也是可想而知。 如今的傳銷業者見人就說,要告訴他一個好消息,然後拉去參加各種聚會。當基督徒試圖說服朋友參加教會聚會時,已經沒有多少說服力了。 華理克牧師指出,為什麼教會要繼續採用已證明是無效的福音策略呢?他認為,這是由於教會分不清什麼是不該改變,什麼是必須與時俱進的界線所致。華牧師說,過去十年裡,他的教會每年有超過千人受洗成為基督徒,其福音策略是,通過生活方式的影響來吸引人參加教會的聚會,直至成為信徒。 為此他引進了「社區」的概念,他認為教會不應該是一個社區機構、規條、上下級、效率、命令與服從的地方。社區應該是友誼、交談、理解、討論和相互支持的大家庭,正如電視系列片「Cheers」的歌中所唱的那樣,「所有的人都知道你叫什麼」。機構是一個講次序的組織,社區則是一個講愛與友誼的大家庭…….。 華理克牧師強調,教會的這種轉變只是轉變了與人溝通的方式,但所傳揚的福音並未改變,神的話並未改變,真理並未改變,只不過以適合資訊時代文化的方式,傳遞給受這種文化影響的人而已。而社區正是資訊時代人們最容易相互溝通的文化載體。 一個好的社區,有善待人的長者,有相互守望的鄰居,有急公好義的青年,有天真活潑的兒童,裡面有說不盡的溫暖的故事,道不盡的甜蜜回憶。 把社區的概念引進到教會發展中,按社區的概念來經營教會,如果真的做到在教會裡「每一個人都知道你叫什麼」,那該有多甜蜜。
從奧地利維也納要搭四個鐘頭火車才能到達捷克首都布拉格。我們的行李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一路增重。弄妥了行李坐定後,火車也漸漸離開維也納市區。 窗外的布景一幕換過一幕,廣闊連天的大草原,綠色清澈的湖泊、河流,和屋頂俏麗、煙囪典雅的農舍一一從眼前飛逝而過,偶爾草原鑽出奔忙的野兔和迷糊的麋鹿,增添原野的情趣。前幾天的白雪未溶,樹梢和草堆還掛著閃閃爍爍的雪花,大大歎了一口氣,有一種說不出的輕鬆和舒坦。 進入捷克,街景越來越富裕,色彩越來越鮮麗,與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的景觀迥然不同。因為捷克的河川或支流都流向鄰國,所以在地理上一直有歐洲屋頂之稱,它又是中歐的心臟地,地理結構上大多是森林山丘和肥沃谷地,所以也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和東歐社會主義的交會樞紐。 福音的硬土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蘇聯與東歐的共產勢力一夕瓦解,資本主義與自由浪潮跟著也吹向東歐,吹醒了捷克的民族自覺,但物質經濟的繁榮也讓宣教工作越發艱難。捷克的無神論者占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1996年布拉格被明定為無神論在世界最珍貴的遺產,可見這片土地是一塊福音的硬土。 在捷克,大部分宣教機構和教會是不分的,上個世紀末,教會以「慈善工作」展開福音的外展,具體的認養孤兒,建立醫療中心和青年戒毒所,也用大量文宣和圖書接觸未得之民。 其實十五世紀時捷克曾因宗教革命,發生過三十年的「胡斯戰爭」,所以捷克的宗教信仰應該是自由的,可惜教會缺乏合一的共識,沒有掌握福音契機,窒礙了事工的發展,保羅不是說:「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腓2:1-2)嗎?幸好,今天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捷克等地的宣教團體,正不斷的在為東歐的宣教聯盟(Alliance of Ministry)更加努力。 兼容並蓄的藝術之城 火車抵達布拉格的時候已是夜幕低垂了。我們住宿的旅館離布拉格市中心不遠,顧不了旅途的勞累和暮色晦暗,在微雨寒凍中裹著雪衣,搶著去看夜色朦朧中的布拉格城堡。 布拉格可說是東歐最典雅、最浪漫的城市,有東方巴黎之稱,如果不談歷史,光論城市,它的風味可能略勝巴黎,沿著山丘層層疊疊的教堂和鐘樓,使得布拉格被譽為「百塔之城」。這裏曾是貴冑、富豪、貴族爭奇鬥艷的場所,他們以各種華麗建築顯赫雄風,所以城中羅馬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新古典主義式等各式建築櫛比鱗次,讓布拉格又被稱為是「建築的博物館」。 早在西元九世紀末,布拉格已經是波希米亞中心,到了1344年,盧森堡王朝將布拉格定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府。十八世紀後改由奧匈帝國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二次世界大戰後落入蘇聯共產主義轄下,所幸二次世界大戰沒有對捷克造成太大的破壞,幾凡古老建築大多完整無缺的保留下來,羅馬式建築、文藝復興時的尖頂、巴洛克和哥德式建築到如今依然屹立在街頭小巷。 布拉格的美,也因為它兼容並蓄讓各種風格和年代的經典建築、藝術和裝飾百花齊放,瀏覽部分布拉格街頭,很快的就可從卡夫卡、弗札克、木偶劇、波希米亞水晶,勾勒出捷克一種特殊風味的夢幻。 發源於德捷邊境,縱貫蜿蜒的河域,流經整個布拉格城市,將布拉格城市區分為左岸城堡區(Prazsky Hard)及小區(Mala Strana),右岸為舊城(Stare Mesto)、猶太區及新城區(Nove Mesto)。 站在活潑的伏爾塔瓦河岸邊遠眺,十七座古典橋樑整齊的橫跨在河面上,讓伏爾塔瓦河悠揚而壯觀。過去皇族都喜歡居住在舊城區,新城則是舊城的延伸,也是一般布拉格市民主要的生活區。 人文氣息濃厚 在陽光和煦的午後,當地宣教士帶我們步行進入舊城廣場(Staromestske Namesti),那是布拉格的核心地帶,想要觀賞布拉格最精彩的博物館及城堡,一定得走到這個區域。歐洲人很喜歡在廣場閒坐,我們也找了廣場附近的露天咖啡座,悠閒的看著來來往往的遊客,等待那個天文鐘的整點報時。 原來這個天文鐘很特別,每到整點,天文鐘上方的窗戶就會自動打開,耶穌和十二個門徒會依序出現,末了,死神出來時還會鳴鐘,上頭的雞也跟著振翅啼叫。每當整點報時時,我看鐘樓前的遊客各個就像暫時停止呼吸一樣,注視著整個動感的報時過程,那種萬眾一心的企盼,簡直就像時代廣場前的跨年倒數,真令人感動。 建於第九世紀的布拉格城堡是以石頭及灰漿為建材,它是全國最富庶的地方,也是捷克政治權力的中心,目前也是總統的官邸,附近的黃金小巷、卡夫卡故居及購物點、城堡內的聖維塔大教堂、聖喬治教堂等是舊城區的旅遊重點。 宣教士Bob帶我們參觀這座城堡時,特別介紹聖維特大學及聖維特大教堂,聖維特大教堂是歷代皇帝舉行加冕典禮的場所,有「建築之寶」的美譽,這裡還收藏著波希米亞國王查理四世的純金皇冠、金球及權杖,塔頂有文藝復興式樣的大鐘,鐘樓是俯瞰布拉格市景最美的地方,腳力不錯的人可爬完教堂高塔裏的287級樓梯,登高眺望整個布拉格城呢! 黃金小巷(Zlata Ulicka)曾經是居住許多煉金術士的貧民窟,20世紀中重新規劃成觀光區。入夜以後的黃金巷,在昏黃的煤油街燈、蜿蜒不整齊的石塊步道、各種歐古風味的酒館和餐廳陪襯下,有一種幽雅的藝術氣質,陳列在可愛櫥窗的藝品和水晶,點綴著越夜越熱鬧的小街,聽說卡夫卡就是在這黃金巷的陋室裏花了兩個月時間,完成了他的文學大作《城堡》的。 在布拉格一定得去走一走查理大橋(Karluv Mosti)這座查理橋是東歐最古老的石橋,建於西元1158年,1342年曾被洪水毀壞,1406年重新建造完成。中世紀時期查理橋是伏爾塔瓦河上唯一的橋樑,也是布拉格居民的交通要道和經濟命脈。520公尺長、9公尺寬的查理橋純粹是行人專用道,橋上有卅個複製的聖人雕像,左右各十五個,這些聖人大多是波希米亞的守護聖者,或宗教聖徒和聖母、耶穌的故事栩栩如生的由這些雕像中敘述出來。 橋面上有各種領有執照的街頭藝術家,音樂彈奏或即興彩畫,可都是一等一的表演。有一位彈奏美國錚的音樂家,除了用優美的樂音吸引我們外,他的音樂簡介竟然是中文說明,不得不佩服他在演藝之外的靈巧頭腦。 相較於舊城的古典,新城區的溫瑟拉斯廣場(Vaclavske Namesti)就顯得現代化了,從廣場一直延伸到街尾的新潮商店、餐廳,形成一個酷似巴黎香榭大道的購物街。這廣場的盡頭肅立著波希米亞守護聖人溫瑟拉的雕像,它象徵著捷克人屢次爭取自由和民權的見證,也意味著今天能夠愜意浪漫的呼吸自由的空氣,是因為有許多人曾經在這廣場上的犧牲。 亟待福音宣教之地 在共黨統治時期的捷克,教會受盡逼迫,許多傳道人被迫妥協,甚至放棄信仰。如今政府開放宗教自由,教會反而不再涉入政治。在整個捷克,天主教約占60%以上,基督教約有8%,但天主教徒甚少上教堂,新教中也只有14%常態性參加禮拜。 當地傳道人極度缺乏聖經訓練,文字刊物也很少,倒是外國宣教士非常熱心傳福音。接待我們的那位宣教士來自英國,她因為來到布拉格旅遊,發現當地沒有青年的福音工作,在沒有任何支援下自願留下來宣教,憑信心過生活,承擔青年人的事工。 這是一塊等待復興之火燃燒之地。心中不禁禱求:「莊稼的主,求你打發更多工人出去,收你的莊稼。」(太9:38)
1.今天我不要反擊。如果有人對我不禮貌、缺乏耐心,或不仁慈,我不會以同樣態度回報他。 2.今天我要求神賜福給我的仇敵。如果有人對我粗暴或不公平,我要默默求神賜福那人。所謂的「仇敵」可能就是自己的家人、鄰舍、同事或陌生人。 3.今天我說話要謹慎一點。我要小心選擇該說的話,絕不讓自己散播閒言惡語。 4.今天我要多走一哩路。我要設法分擔別人的重擔。 5.今天我要原諒人。我要原諒任何傷害我的人。 6.今天我要暗暗地助人一臂之力。我要隱姓埋名地帶給別人生命的祝福。 7.今天我要善待別人,正如我希望別人如何善待我一般。我要對所接觸的人實行待人的金科玉律。 8.今天我要激勵心情低沉的人,使他振作起來。我的微笑、話語、所表達的支持,可以使那面臨困境的人重新振作起來。 9.今天我要滋養自己的身體。我要少吃一點,並只吃健康食物。我要為自己的身體感謝神。 10.今天我要在靈性上長進。我要花多一點時間禱告、閱讀一些屬靈書籍,並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聆聽神的聲音。
溫柔比武力更具有感化力。 馬太福音第五章登山寶訓的八福,描寫基督徒的福氣與世人所想的,竟然完全相反。「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5:5)這表示整個土地的擁有權都要歸給溫柔的人。溫柔謙讓的人可以得到天國。 世人認為要征服世界,想要擁有地土、便得先要有力量、權勢、才幹和野心。基督徒與世人完全不同,他們是一個新造的人,屬於一個完全不同的國度。 猶太人心中的國度,不但是一個重實質的國度,也是一個重武力的國度。猶太人認為將來的彌賽亞必然要領導他們爭取勝利。因此當主耶穌揭示:「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這和猶太人的想法截然不同。 柔能克剛 靈裏的謙讓是叫人藉著溫柔產生能力。溫柔所產生的能力較之血氣產生的更大。在老子年老臨終時,他的學生問老師有什麼話可以作為他們一生的訓則。老子只打開他的口說,你們看我嘴裏有些什麼,他的弟子發現他的嘴裏只有舌頭而沒有牙齒。老子說:「我年輕時跟你們一樣有牙齒也有舌頭,但到了年老牙齒掉光了,只剩下舌頭。」 牙齒和舌頭本是同根生,應當和平共存,無奈有時牙齒還會咬到舌頭;牙齒很多且硬,舌頭只有一個、被咬到時有如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只好慢慢等待、到最後牙齒都掉光了,舌頭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必承受地土。」 怎樣過得勝的生活呢?要真正有原則的謙卑。謙和不是妥協,不是奴才相,更不是唯命是從,乃是嚴謹地持守真理,以溫柔的態度堅定地持守立場。一個好勝的人常有快樂而沒有喜樂,一個溫柔的人可能不常有快樂,但卻有喜樂。快樂短時間會消失、但喜樂是再怎麼久也不會失去。「溫柔的人有福了」他們不是指那些倚靠組織、權力、才幹和制度的人而言。 溫柔排行榜 登山寶訓的八福首先提出「虛心的人」,人虛心便知道自己有罪,才會為自己的罪哀慟,以致得到安慰;懂得哀慟,才會有一顆溫柔的心。誰是最溫柔的人?在舊約裡從亞伯拉罕的身上,我們可以見到那偉大而奇異的溫柔形象。還有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民12:3)他本可以有燦爛的政治前途,在埃及的宮廷中大有作為,他可以一直擁有法老王公主兒子的地位,但他向神完全謙卑下來,只聽從神的旨意。 大衛知道自己會作王,也受膏了;但他仍肯受掃羅的折磨,接受他不合理和無情的對待。讀大衛的故事時,你會見到大衛溫柔得令人驚異。先知耶利米是另一個榜樣,神要他傳遞一個不受人歡迎的信息,向百姓說實話,他必須忍受別人在他背後所作的惡意批評,而仍繼續傳遞他的信息,實在是一個極其溫柔的例子。 主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在耶穌的一生中,你可以見到祂的溫柔謙和;尤其在祂忍受壓迫、輕視、譏笑、和辱罵的時候,更顯出祂溫柔謙和的品德。「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這正好用來描寫我們的主耶穌對敵人的態度。尤其他對父神的完全順服,更顯出祂的溫柔:「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乃是住在我裏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看看保羅在腓立比書二章對基督的描寫,說祂不把自己與神同等的地位看為一種特權,反倒以人的形式去過生活,祂倒空自己取了奴僕的形象,自己存心卑微,以致死在十字架上。正是溫柔、謙卑的最高表現。 經過雕塑的品格 溫柔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格,而是經過神的靈雕塑而成的。保羅有精明的頭腦,非比尋常的個性,倔強的性格,但我們仍可在他身上看到完全的溫柔與謙卑。溫柔裡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一個溫柔的人會堅決持守真理,甚至願為此而犧牲性命。殉道者是溫柔的人。 溫柔不僅是一種外在的態度表現,更是一種內在精神。真正的溫柔,不是僅僅「忍住怒氣」,而是要進入一個不覺得自己是在抑制怒氣的境界。真正的溫柔,是在態度和行為上尊重別人。因此溫柔包括 (1) 對自己的態度,(2) 與人相處時的表現。一個人必須先虛心,先看見自己只是個蒙恩的罪人,才能成為溫柔的人。溫柔是在我們對人的言語行為和態度上表現出來。 主耶穌基督在三位一體的神中是具有第二位格,但祂道成肉身,降生為人,使自己處於卑微的地步,以致完全順服神的旨意。祂的謙卑能達到這個地步,就是溫柔。主耶穌「反合性」的降卑,表面上很吃虧受苦,祂卻因此把永恒的真理帶到世上來。 一個真正溫柔的人,也是一個常常感到愜意而又滿足的人。保羅說得好:「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但我樣樣都有,並且有餘」;「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溫柔是住在我們裏面的聖靈所生出的一種品格,是聖靈所結的一種果子。事實上、是聖靈將這果子賜給我們,使我們能將這美德表顯出來。
● It’s not the load that breaks you down, it’s the way you carry it. Lena Horne 擔子本身不會把你壓垮,而是背負的方式會。 ● No one is useless in the world who lightens the burden of it for anyone else. Charles Dickens 人生在世,只要能幫助身邊的人減輕一些負擔,就是一個有用的人。 ●People become…
Read more
我把忿怒失望帶到父神面前,祂說…… 在過去的一年裡,天父給了我四句極為簡單卻寶貴的話語,化解了我心中的四個結。 那天當小陳跑來告訴我,長執會決定把我們的主日學闢為三間牧師的辦公室時,我真是氣到不能言語。有兩年之久,主日學教室一直不夠用,我們必須使用樓梯間、走廊來上主日學。這兩年內,我們不停地向教會反應主日學的需要,然而得到的反應,竟是連現有的教室也沒了。 心中忿忿不平 離世不久的一位老弟兄,曾參與教會的建築設計,過世前曾數次告訴我,教會副堂外面的一塊地,不僅已打好了地基,也已經有政府的批准可以加蓋教室。只要在其上加蓋教室,十年之內,我們的需要便不致缺乏了。錢絕對不是問題,因為我們蓋教會時,財政還是赤字,但是教會蓋好以後,竟有不少的餘款可以拿去投資了。 我不明白,不明白為什麼他們會做這樣,讓會眾雪上加霜的決定?我不斷地爭取,因為我負責國語主日學,有百分之八十的弟兄姐妹都願意留下來上主日學,現在我要把他們往哪塞? 在最後一堂主日學時,我把長執會的決定告訴我那班的弟兄姐妹。他們非常著急,要聯名上書,要求不管什麼地方,只要有地方就繼續上主日學。我聽著心痛如絞,眼淚卻一直流不出來。因為我已經向教會辭職不做國語主日學負責人,我覺得對不起他們,我能做的都做了,可是我還是覺得對不起他們。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離開了禱告會,也離開了團契,只留在詩班事奉。我看著主日學的數目腰斬剩三分之一的人數,我看著會眾逐漸離開一塊不夠水草的牧地。我閉著眼去敬拜,離開時也不想再留連。回想過去的幾個經歷,都不曾使我如此消沉,感到無望。因此我又回到天父面前。祂卻使我先回想過去的三件事。 或許我以前的經歷太過順暢,因此當我聽到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實中傷與謠言時,心中十分傷痛。因為這些中傷來自我認為應該是「忠實」 的同工,而且還是受過我們最多幫助的人。那時只覺天旋地轉,不明白在教會裡怎麼會有這種事情?而且還是在私下向其表明寬恕之後,變本加厲。 到天父面前 我把傷痛帶到天父面前,天父把我帶到一本時代雜誌之前。那天翻閱著剛到的時代雜誌,其中有一篇文章提到布希總統,文章中批評他的人、攻擊他的人可真多,而且毫不留情。 那時聖靈對我說:「你看,連貴為總統都有這麼多人,在前在後地攻擊他。」那時我心裡真同情布希總統,再也不覺得自己可憐了,明白了這是人生常態。被人攻擊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因為那是人家看得起你,才會花時間在你身上;若不是相當的對手,誰會多看你一眼,多說你一句? 神對我低語 第二次是因為往上提的意見都不被接受,心裡實在氣極了,還是來到天父面前。祂說:「我的話也是有很多人不聽啊!」我一想,說得也是。上帝的話若是人人都聽,那不就大家都信主了嗎?祂用那麼多時間、神蹟、先知來宣揚祂的話,可是人的心怎麼那麼冥頑不化?看來,上帝比我還可憐。我這種小人物的意見,說實在還不一定正確,萬一人家真聽了,出了什麼事情可就不妙了! 後來對許多人、許多事都太失望了,我心想,就退出事奉吧,不幹了!還是回到天父面前。那時聖靈告訴我:「我可沒虧待過你喲。」我頓然看見自己的錯。 心靈甦醒 一年以來,我們家從天父領受的恩典真是數算不盡,天父不僅沒虧待我們,反而是優惠有加、主恩永偕、福杯滿溢,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祂的供應與澆灌。我事奉的豈不是上帝嗎?既然我事奉的是上帝不是人,那麼我怎麼可以因為對人失望,就放棄事奉上帝呢?我的心一下子清醒了。 現在,當我因為主日學的事而消沉時,我再次來到天父面前。 我問祂:「假如有一天我面見你時,你會怎麼說?」 祂說:「我會告訴你,孩子,那一切都不重要。我只擔心你,希望你快樂起來,不要再難過了。」 我說:「可是這件事影響了那麼多人!」 祂說:「這些我都知道。你不用擔心。我依然在掌權!」 神掌權 是的,人生有許多事不是由我們決定。可能我們會碰到許多不合乎自己心意的決定,但是不管我們多麼沮喪、為事工多麼著急、為弟兄姐妹的失落而擔心,我們一定要記得,天父然掌權,祂會負全責。 有許多事情要經過歲月的錘鍊,才能看出整件事的影響與後果。但我們切勿把整件事交在自己手中,以為自己是「大老闆」,我們的大老闆在天上,祂知道所有發生的事情。我們只要做一個順命的僕人,努力尋求天父的心意,按著祂在我們身上的旨意去行,其他的事,天父自然會負責。 2006年就這樣過去了,我帶著這四句話,要迎向一個嶄新的一年。新的年頭必有新的挑戰,但是我絕不害怕,因為只要回到天父面前,我們的保惠師必然作我們隨時的幫助與力量。 冬天過去,春天近了,天父是多麼希望我們在寒冷的冬天裡,時時回家去取暖。待春暖花開時,便有好心情享受那賞花時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