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Author: 陳小小
February 1, 2007
收到署名「幸福」的讀者來信,提及身為佛教徒的她嫁入了一個基督徒家庭。她發現,信仰不同的兩個人,在建立家庭的路上,處處充滿著衝突與痛苦。她甚至一度非常排斥陪婆婆上教會做禮拜,不想勉強自己去適應基督教的傳統與儀式。 最近我聽到另一個女孩「菲菲」的故事,和「幸福」的情況相反,卻也面臨類似的掙扎。 「菲菲」是一位基督徒,卻嫁進了信奉民間宗教的家庭。夫家親友對她吃飯之前祈禱、星期日上教會等行為常投以冷嘲熱諷,對於她在敬祖時不拿香的舉動也頗有微詞。在堅持自己的信仰與尊重夫家傳統兩難中,「菲菲」和「幸福」一樣,碰到了許多挑戰與挫折。 「幸福」與「菲菲」的故事讓我想到最近一次家族聚會的情形。我的阿公阿媽生了十二個小孩,子子孫孫四代加起來超過五十多人,因為大家各自宗教信仰不同,「吃」的禁忌特別多:基督徒是禱告謝過飯後,甚麼都歡喜領受著吃;虔誠的佛教徒則堅持要吃素;信奉一般民間信仰的則忌諱吃牛肉……。 為了方便,家族聚會的頭兩天,我們都是上館子或叫外送,倒也相安無事。到了最後一天,大夥兒陸陸續續離開,剩下十多個家族成員,主事的叔叔嬸嬸決定在家下廚,但一忙下來,竟忘了必須注意到家族成員中各種「吃」的禁忌,又遇上幾個不懂事的晚輩,也吵著想要趕流行吃素,駱駝身上最後一根稻草,壓力大到叔叔終於按捺不住而情緒失控。 光是從信仰不同所衍生出的「食」的問題,就讓短短不到三天的家族聚會,氣氛失和,何況是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夫妻,不只有「吃」的問題要配合,還有彼此的性格、習慣、價值觀要互相磨合。小至金錢觀所帶出用錢方式的不同,就常造成恩愛夫妻反目,若再加上宗教信仰一項,其處境必定更為艱難複雜。 「幸福」和「菲菲」的掙扎,也刺激我們去思考,在憲法保障人人有信仰自由的台灣,為甚麼嫁進門的媳婦往往理所當然「必須」歸信夫家的宗教,卻很少聽說丈夫「必須」歸信妻子原來的宗教?「寬容」不僅是現代人應具備的觀念,更是婚姻生活當中,夫妻雙方都必須念茲在茲的原則。 我們實在不應該天真地以為,愛情的力量可以解決價值觀(小至金錢觀、大至宗教信仰或人生目標等)的差異。從「幸福」和「菲菲」的故事中可以看見,信仰不同,實在對婚姻存在著莫大的威脅力。 許多事物本質上就存在著互斥與不相容,未婚男女一定要想清楚,在未來的婚姻生活中,為了彌補彼此價值觀的差距,所必須付上的重大代價。畢竟並非每個人都能如同「幸福」、「菲菲」或她們的另一半,願意在痛苦中也不放棄嘗試理解配偶背後的信念,找到婚姻張力的平衡點。 兩年後,「幸福」對於上教會這事,已沒有絲毫的憤怒心態,並且還喜愛上《耕心》週刊(台灣長老教會刊物)內許多動人的故事。「菲菲」也體認到,她與夫家之間因宗教不同而衍生出來的緊張關係,不是短期間就能解決的問題,更不是自己一意堅持,就能改別人的信仰。但她願用更多的智慧與耐心去尊重夫家的傳統,也求上帝給她更大的信心和愛心,在夫家行出基督徒的美好見證。 從「幸福」與「菲菲」的遭遇中,我們也可以學習到,解決衝突,並非單靠愛情,更靠著對婚姻不輕易離異的堅強信念,這不離異的信念也來自信仰,擺上時間與心力,不斷地協商共識,家庭的幸福才能持續。正如「幸福」在來信的最後這樣寫到:「我們需要上帝給我們愛的力量,而非爭吵的勇氣。包容與尊重,對於基督徒或是佛教徒,都是必須學習的課程。」
Author: 李順長
February 1, 2007
每個基督徒都享有特權,可以將一生的重擔交託給神,享受聖經所應許的平安。免於憂慮、免於驚恐、免於害怕、免於絕望的自由,是神以金剛鑽之筆,刻劃在歷史長廊的應許: ●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約14:27) ● 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是應當稱頌的。(詩68:19) ● 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賽43:5) ● 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太6:31, 32) ●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46:10) ● 你所作的,要交託耶和華。(箴16:3) ● 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祂必撫養你,祂永不叫義人動搖。(詩55:22) 人生常有財務緊張的重擔,感情危機的衝擊,事業轉折的考驗,健康變化的困難,服事摩擦的壓力,幾乎沒有人可以逃過人生逆境的網羅。這些重擔常壓垮一個人的情緒承擔力,以致現代人患上焦慮症的也越來越多。 我們學會將重擔交託主,就可以常常維持喜樂,而不是天天唉聲嘆氣;就可以神清氣爽,而不是頭腦渾沌;就可以面對挑戰創意泉湧,而不是枯坐愁城;就可以化逆境為祝福,而不是消耗精力於無謂的煩惱。 卸下重擔的特權 這種將重擔卸給神的特權,主要是建立在基督教信仰的三大神學基礎上: 1.神是我們在天上的父(太6:9)。這一位慈愛的天父,為你我的一生已經做了最美的安排。地上的父親如何眷顧他的兒女,天上的父神也如何眷顧祂的兒女,無微不至。 2.神是全能的神(賽9:6)。父神有足夠的能力和智慧,解決我們所遭遇的難題。我們的困難在全能的神面前必站立不住,祂從始至終永遠掌權。 3.神是我的牧者(詩23:1)。這位慈愛的牧者必然會引導我腳步,保護我安全,供應我需要。祂的杖祂的竿是我隨時的安慰。 對上帝這三重角色的確認,是我們安全感的根基。祂是父神、祂是全能的神、祂是我的好牧者。我們越是全心相信這三重關係是真,越是誠心敬愛這位真神,越是真心實踐這三項真理,就越能經歷出人意外的平安。 怎樣才能經歷全人卸下重擔的美境呢?神已應許願意承擔我們人生的重擔,因此如果一個信徒經驗不到卸下重擔的輕鬆,困難一定不在神那邊,而是在我們這邊。 享受安息的妙招 下面這幾個小小的招數,有助於整備我們的意識狀態卸下重擔,長享安息。 來到神面前禱告,常提說祂的聖名是慈愛的父神、全能的神、我的好牧者。題說神這三個聖名就是一再確認,基督徒信仰的三個要素,這信念自然沉澱進入潛意識中。 人生的每個重要抉擇都尋求神的引導。正如詩篇27:8說:「耶和華啊,你的面我正要尋求。」確定每一步都是神的引導,增強了神必負我完全責任的信心,較容易把結果交託給神。 在做事的態度上,總是實踐「盡其在我,結果仰望主手」的心志。如果我們秉持:動機上為神的榮耀而作,方法上遵行聖經的法則,態度上獻出自己的最好,我們就有一種心安理得的特權。 4.內心相信神的智慧超越我的智慧,神的道路高過我的道路,神的旨意高過我的旨意。因此當結果並不如所想望的,就比較容易做到卸下患得患失的重擔,交託給神。正如哈巴谷先知所寫:「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哈3:17,18) 5.在遭遇到逆境挫折時,盡量堅持相信「當神關一道門,神一定開另一道門」。相信「當神拿去次好的,神一定賜下最好的」。相信「苦難是神化妝的祝福」。面對損失,人類天然的反應是為此煩惱,常常自怨自艾。活在過去陰影下自責自棄的人,較難有迎向明天的勇氣和活力。卸下重擔的一個有效方法是,信靠真神,維持盼望,堅守樂觀的態度。 從基督教信仰的角度來練習卸下重擔,以上五點小訣可以解答大部份難題。然而,神造人時賦與人類具有身心靈三度存在。單從靈性的角度入手,對有些人來說,未必能達到重擔完全卸除的美境。從神造物的原理來探索另二個角度的訣竅,使本文的討論更加周全。 散步可以使緊張疲憊的大腦得著休息更新。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在焦慮重壓的情況下,人腦處理情緒的部份鼓足力量,企圖舒解所面臨的難題。此部份的腦網路因外在刺激而過份活躍,甚難平靜下來。除了禱告信靠神之外,去到寧靜的社區公園,或是有山有海的僻靜之地,作一段時間的散步,一方面可以消解體內的過量腎上腺素,一方面可以促進大腦分泌安多酚,降低焦慮。若置身在花草森林的美景之中唱一首「天父必看顧我」,效果必然更加神奇。 7.結交一群好朋友,分享快樂、分擔重擔。好朋友的了解、代禱、支持,是降低焦慮的絕佳妙方。社交網絡活躍的人,免疫系統比較強壯,比較不會落入沮喪,比較可能東山再起。神在地上建立教會,要我們學習過肢體生活,真誠地彼此相愛。神的智慧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你們要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雅5:16)「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6:2)心裡重擔的卸除,除了使用交託給神的靈性方法之外,再加上幾個主內好友互相支持,雙管齊下,可說是天衣無縫了。平常多經營友情是蠻上算的投資。 去蕪存菁的熬煉 2006年6月開始,我陪師母走過6次治癌的化療過程,直到十一月全部療程結束。每三個禮拜血管打進白金粉藥劑(Texol),該藥劑有一種特殊功能,在細胞分裂繁殖過程的某個關鍵時刻,擊殺該細胞。頭髮細胞、胃的粘膜細胞、癌細胞及紅血球都會被殺滅。 在艱苦的過程中,師母仍能保持樂觀心情,將副作用減到最低,靠的就是本文所述,基督教信仰的力量。她全時間服事神四十二年,堅信每一步路神都有最好美意,在任何處境她都能卸下重擔,享有安息。 當然,有些重擔是人自己惹來的。我們不能指望自己惹來的禍,每一次都要求神出面收拾殘局。比如一個人在財務投資上過份躁進,借大筆錢投資股票,在股市反轉時被套牢,有沒有可能只要禱告,將重擔卸給神,危機就得以化解?比如一個人眼見房地產增值迅速,鄰居投資房市只消幾個月,就賺進大把銀子,他也去借錢炒作房地產。不幸房市逆轉,幾棟房子降價求售都乏人問津,是否只要禱告神憐憫,嘴裡幾句話,將重擔卸給神,就可以轉危為安?即使是基督教團體,如果太樂觀地擴張服事範圍,以致面臨財務崩潰的壓力,有可能禱告交託,就化險為夷嗎? 神當然有可能行神蹟,但危機如果能使當事人學得智慧,能煉淨人的品格去蕪存菁,能迫使人反省個人的動機與做事的原則,有時神也會允許當事人在重擔下受熬煉,使所學習的功課能雕刻在人格深處。這種學習是在任何其他處境無法獲得的。這種熬煉是上帝更高的智慧所精心設計的。當事人若真能卸下重擔,進入平安,就會展現出另一種美麗的風範。
Author: 李順長
February 1, 2007
經常保持快樂的人,免疫系統比較強壯,身體比較健康,創意能力比較強,比較敢嘗試新的事物,人際關係比較好。盡量經營快樂的心情,益處多多。 可惜,憂慮是快樂的頭號殺手。人生重擔一壓心頭,焦慮、緊張、壓力、煩惱一罩上心房,就把快樂的天使驅逐心房外。我們的五官一察覺到周圍的人事物對我構成威脅,松果體受到刺激,引發一連串的生理反應,來應付眼前危機,心跳加快,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給我們額外的精力作適當反應。此時,中腦被松果體所送出的大量緊張信號所挾持,大腦的腦前庭無法清晰思考,不可能有創意能力,也不可能有閒情逸致去嘗試新事物。更糟糕的是,長期的憂慮緊張,使大量腎上腺素在體內停留太久,降低了免疫系統的功能,損毀了健康。 可見,學會靠信仰的力量,將人生重擔卸下給神,是一項重要的操練。聖經應許天父必看顧祂的兒女,畢竟將重擔卸給神是我們基督徒的特權。 當我寫這篇文章時,我一生最大的重擔正壓在我心坎上。一月2日我打了911電話,叫了救護車,將師母送進了San Dimas Community Hospital。她因為呼吸困難,十幾天無法躺下睡覺。經醫生開了氣喘藥,幾天服用仍未見改善,只好送進急診室。照了X光,醫生說,肺和心臟有許多積水。打了利尿劑,排出二公升尿。兩天後從背後肋下插管,左右胸腔各引出1.2, 1.1公升的液體(淡紅血水),再經斷層掃瞄及病理檢查,證實癌細胞已傳染到胸腔及肺。半年前動手術切除子宮及卵巢,再經四個月化療,我們以為已經控制了癌細胞。Samant醫生說:「來日不多,盡量使她快樂。」這幾句話加上癌細胞擴散的消息,就像撒下一張焦慮的網,陡然就激起了松果體巨大的情緒反應──悲傷、絕望、憂愁瞬間籠罩,情不自禁,大哭一場。人生數十年歷練,就算這一次的重擔壓力最大,所引發的情緒波浪長達一星期。幾天之內荷爾蒙失衡,睡眠很淺,腰背開始酸痛。 女兒及女婿和飛揚同工給了我許多支持,幫忙準備飲食及醫療細節。我也禱告神,一再提醒自己,天上的父神必然親自看顧,祂的眼目必然保守,施恩給服事祂四十一年的師母。我開口讚美耶穌基督的醫治大能,我想念耶和華的慈愛永遠長存,我求告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施行憐憫的神蹟,我祈求救主賜下平安,我仰望主幫助我卸下重擔。這些屬靈的操練我實踐了,再加上每天找卅分鐘到公園跑跑步,轉移注意力,松果體所激發的情緒氾濫,終於逐漸平靜下來。 這過程最主要的力量,是來自信仰這位全智、全能、全愛的神,信靠祂對師母有最好安排。有一位神可以信靠,真是何等有福啊!當然,平常多交幾位好朋友,患難時可以享有行動支援,和情感上的支持,也是卸下重擔的主要技巧。 讀者們在平時多練習這些技巧,碰到人生較大風浪來襲時,就能應付得老練純熟,享有平安、寧靜。
Author: 曾玉興
February 1, 2007
主裡人生四訣:解憂、想優、生悠、心幽。 一、憂 憂慮是信徒的仇敵,我們應該靠主起來消除它! 馬太福音5-7章是主耶穌第一篇講章,當中用了十節經文來勸勉門徒不要憂慮,並一連七次提及憂慮。這個辭語,若非重要,祂不會在講道中教訓門徒:「不要憂慮說、喫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 又約翰福音14-16章是主耶穌最後一篇講章,這篇講道也是三大章,主開始就說:「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約14:1)主自始至終都苦口婆心的訓勉門徒不要憂慮。 憂慮的網羅 1. 憂慮是從魔鬼而來的。查考人類的開始是無憂無慮的,住在伊甸園裏,後來撒但來引誘始祖犯罪,被神咒詛,神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纔能從地裏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蒺蔾來…你必汗流滿面纔得餬口,直到你歸了土。」從此人類的生活就艱苦了,憂慮亦從此開始。 2.憂慮是從世界而來的。主說:「撒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主用荊棘來預表世上的思慮煩擾,可見憂慮是從世界來的。我們看無知的財主就知道,他因田產豐富,自己心裏說,我的出產無地方收藏,怎麼辦呢?這句話就證明他憂慮了。 3. 憂慮是從罪惡而來的。使徒保羅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 ) 亞當夏娃犯罪之後,世俗憂慮便進入了世人的內心。 憂慮人人皆遭受過,無論貧富或尊卑,除了憂衣食外,也憂明天、憂自己、憂生命、憂身體、憂學業、憂兒女、憂事業、憂時局、憂前途、憂國憂民,似乎無法逃躲。 然而憂慮會奪走人的快樂,使人憂鬱、苦悶、消耗活力,而疲倦、失眠、神經緊張、喪失食慾,加增額上皺紋,又能破滅人的希望與生趣,以至於縮短生命,如經上記著說:「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林後7:10) 憂慮不但是健康的大敵,也是靈性長進的大敵,因憂慮會阻礙我們與主交通,「心裏憂愁,靈被損傷」(箴15:13) 。簡單地說一個人可以因憂慮而使精神、體力和靈性總破產。 醫治憂慮的良方 信心則是憂慮的休止符。到主那裡,可覓得醫治憂愁的良藥。 1.信靠神──「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約14:1) 2.告訴神──「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所要的告訴神。」(腓4:6) 3.卸給神──「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祂顧念你們。」(彼前5:7) 4.仰望神──「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心裏煩燥,應當仰望神,因祂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祂。」(詩42:5) 明白「憂慮」祇是無用的一種感情後,我們便轉向神尋求力量來勝過一切的憂慮,這是消除憂慮的不二法門。 一名婦人在她家的廚房裡放了一個叫作「憂慮之箱」的盒子。當她為某事煩惱時,就會寫在一張紙條上,丟進盒內,然後不再掛慮這問題了。此做法幫助這婦人完全挪去她心中的難處,讓她知道問題總有一天會解決的。 把憂慮寫下並將之置於盒中,也許有所助益;但將憂慮藉著禱告卸於上帝之手,則是更好的選擇。耶穌說:「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6:34)讓我們相信上帝的應許,並信靠祂可以滿足我們的需要。將我們的問題交在祂的手中,遠比我們將憂慮紙條投入盒中要好得多。大衛寫道:「我心裏多憂多疑,你安慰我,就使我歡樂」(詩94:19)。 二、優 「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2:3) 有位傳道人在講道時,拿出一張白紙,在中間畫了個黑點。然後他舉起這張紙,問聽眾看見了甚麼?有位聽眾立刻答道:「有個黑點」。 「不錯,是個黑點,但還有其他的東西嗎?」會眾一片沉默。傳道人再次問道,「除了黑點之外,還有別的嗎?」聽眾不約而同地回應:「沒有。」最後傳道人說:「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你們竟沒有看見這張白紙。事實上,它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只看見一點缺點,抹殺整張白紙。」 宋朝有一位剛正廉明的清官,更是一位學者,名叫袁釆。他著一本書《袁氏世範》,書中有一段話說到,每一個人一定有其長處及短處,包括我在內。如果我們只看到別人的缺點及弱點,一時一日都不可能與他交往。但另一方面,若我們多看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就可終生與人交往。 如果按照袁先生的看法,應反過來看,你應該多對自己進行挑剔,而不應該多對朋友進行挑剔。如果你時常挑剔朋友,你最後就失去朋友。所以聰明的人會如何做呢?他是將別人的長處、善意發揮出來的人。愚蠢的人則專門挖掘別人的弱點、短處和醜陋。 人很容易放大別人的缺點,而遮蓋了人的優點。我們若放開心胸,就能看到別人身上的可愛之處、可取之處、可喜之處、可優之處,而加以欣賞、鼓勵、學習,而非妒忌。也接受人的不完美,而不要竭力盯著這些不完美。避談別人的缺點,更不要揭別人的瘡疤,讓別人感到受尊重,很舒適。 有一個名叫原一平的日本人,在人壽保險界連續十五年,穩坐第一位。這個人的身高只有一米四五。他相當自卑,一出外便想,自己矮人一截如何去賣保險?他心中膽怯,講句話也不敢大聲點。每次排名總落人後。 有一天他想通了,我天生長得矮,想長高也不可能,既然我要幹這一行,便一定要面對現實,我要接受這事實,將我的劣勢化為優勢。此後他不再膽怯,一見客人便說自己來賣保險,當對方拒絕他,並以特殊的目光看他時,他便說:「你需要買保險,雖然我是個矮子,但辣椒可是愈小愈辣哦!」 那些客人一聽便想,這個一米四五的人講話相當風趣,服務又周到,表情豐富,正因為他敢承認他矮,坦然以對,客人便開始有興趣跟他交往。 聽一埸演講,有時我們會覺得收穫良多,有時卻覺得乏善可陳。可是,如果我們學會「停、看、聽」,即使講得不是頂精彩,但我們仍可試著當一名講評者──評析、記錄其優缺點,以便學習其優點,並警惕其缺點。 三、悠 (休) 「你們要休息知道我是神。」(詩46:10)基督徒當有怎樣的休閒觀念?讓我們先看一段經文:「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出去,也賜給他們權柄,制伏污鬼。」…
Read more
Author: 謝建邦
February 1, 2007
讀經,我得聽你的聲音;禱告,你得聽我的聲音。 女兒以安剛讀小學時,學校老師常教學生對陌生人要警覺,不要理會陌生人的搭訕,免得被歹徒拐騙而發生意外。同時,她也從教會主日學老師那兒,學習到耶穌第二次再來的聖經故事。她就把這兩件事聯想在一起。 不久,她一臉疑惑地問我:「有一天我們要在天上和耶穌相見,祂怎麼認識我呢?我又怎麼知道祂就是耶穌,而不是壞人?」大哉斯問! 我懷疑有多少信主的人,問過或想過這樣的問題?相信有許多信主多年的基督徒,對主再來這件事,仍然是完全無知或一知半解。這話絕不過分。 我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呢?安靜思索了半晌,在約翰福音第十章中,耶穌是好牧人的比喻就浮現腦際。我問女兒信耶穌了嗎?她肯定地點頭答說信了!「既然已經信了耶穌,那妳就是耶穌的小羊。」然後我告訴她:耶穌親自說祂是好牧人,祂認識屬於祂的每一隻羊,而祂的羊也認識祂的聲音(約10:3-4,14)。 「羊如何認識耶穌的聲音?」 「聖經就是耶穌要對妳說的話,讀聖經就是聽耶穌說話,天天讀聖經,天天聽耶穌說話,妳就會熟悉耶穌的聲音。」 「那如何讓耶穌認識羊的聲音呢?」 「禱告就是向耶穌說話,妳若常常禱告,讓耶穌常常聽見妳的聲音,祂就會熟悉妳的聲音。」我繼續解釋著,「妳若每天讀經禱告,久而久之,妳就認識耶穌的聲音,耶穌也認識妳的聲音。這樣,有一天妳和耶穌相遇的時候,因為彼此都認得對方的聲音,就不會認錯人了!」 此後,我總是用這段故事來強調讀經禱告的重要與價值,勸人養成勤讀經常禱告的習慣。結果發現這樣的規勸,比講一篇大道理還有效呢! 每次讀到聖經約翰福音第十章「耶穌是好牧人」的比喻時,心中總有一股無比甜美與幸福的感覺。特記數句作為見證: 主耶穌是好牧人,羊認識祂的聲音;主耶穌是好牧人,喜歡羊聽祂聲音。 我要勤讀經,聽祂說話,謙卑捨己又愛人,永存我心中。 主耶穌是好牧人,祂認識羊的聲音;主耶穌是好牧人,喜歡聽羊的聲音。 我要常禱告,向祂說話,讚美愛慕與感恩,常入祂耳中。 主耶穌是好牧人,十架上為我捨命,引領我到青草地,使我生命更豐盛。
Author: 盧永增
February 1, 2007
神的帶領與祝福,常以奇特的面貌出現。 今年初參加昔日參與過的社團例會,也不知道天父上帝有什麼心意,讓我又多當了一個社團的理事長,算一算,我也當了兩個民間社團的理事長了。大家都知道要當民間社團的理事長,一要有錢、二要有閒、三要有心、四要健康的身體,算一算這些,我一樣都沒有!有心要做的人 ,沒人選他!我這不想做理事長,卻在騎虎難下之下當選了,我憑什麼當理事長呢? 就這樣,在我每天不斷的祈禱、不斷的問天父上帝,祂是什麼意思?我能做什麼呢?當中,我還是抱著「盡其在我」的心態,認真的負起一個理事長該負的責任。 有一次社團例會,我開車前往餐廳參加,會後與一些會友走到餐廳停車場,這當中,有個會友陪我走到我開了十幾年的喜美轎車停車位;他看了看我,告訴我說一句「你當了理事長,是不是該去換一輛賓士車,比較有派頭一點!」 當場我內心中生氣、好懊惱!我的腦海中一再重覆浮現著:「我當這個理事長,是要靠賓士車來當的嗎?」 「我經歷過了這麼多的大風大浪,過了這麼久了,這些虛空我怎麼還是擺脫不了呢?」 我告訴自己「不要再過以往般愛面子、擺場面的日子,因為我知道那一切都是虛空!」正如傳道書說,虛空的虛空,一切都是虛空。 帶著莫名的忿怒與懊悔回家後,臨睡前躺在床上,我跟我的老婆說出我心中的困惑……。她聽完我的話語後,也有與我一樣的感受!她說「如果真要有賓士車,才有資格當理事長的話,那我們就不要當這個理事長算了!不然你祈禱跟上帝說好了!」 睡前,我們夫妻一起同心祈禱跟天父上帝說:「如果我真的需要一輛賓士車來陪襯的話,那就請上帝賜給我!如果不需要的話,請萬能的天父上帝啊,賜給我智慧與勇氣,來排除這些魔鬼撒旦的誘惑與陷害!」 就這樣過了好幾天後,我也差不多已經忘記了賓士車的祈禱了。有一天有個不是很熟悉的朋友,居然到公司辦公室來找我,拿出一支賓士汽車的鑰匙與行照給我,說這輛賓士轎車已經過戶好了,要讓我開! 我當場目瞪口呆!不知道該說什麼才是?但是我深切知道並體會「我所信的上帝,祂是真實的上帝,祂是疼愛我們的。」 我帶著不相信的表情與口氣回說:「你是說真的,還是假的!」 「我何德何能可以接受你的好意呢?我不要!」 「你不是有需要賓士汽車嗎?現在有賓士汽車要讓你開?你怎麼還不要呢?我家有三輛車,兩個兒子都已經出國讀書去了。我每次要輪流開三輛車,我也很累!所以就算我請你幫我開好了,不然我們就一起共用算了!」 「賓士車」停放在停車場,將近一個月了,我連去看也沒看它一眼,動也沒動過。 最後,為了不讓汽車太久沒開,電池沒電、輪胎沒氣,我只好三不五時去開一開,發動引擎一下。現在我參加社團活動都是開著五星級的恩典──賓士車。 這是上帝的恩典,還是巧合?還是什麼原因?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這賓士車是真的! 我必須講出來,告訴大家!我們所信靠的天父上帝,是真實的上帝!凡事向阿爸上帝祈求,祂都會回應我們的。」
Author: 王克強
February 1, 2007
耶穌應許祂的擔子是輕省,但你得自己努力,實現它。 現代人幹的粗重活並也不比古人多,怎麼椎尖盤突出者(俗稱骨刺)的病例數字卻是急速增加。全美的整脊診所已經遠遠超過麥當勞漢堡店的數目了。顯然是肩膀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醫生診斷的結果,說腰椎的病來自「坐」太多,頸椎的毛病來自「看」太久。 原來現代人的擔子不是挑在肩上的重量,那這些重擔「重」在哪裡呢? 重擔的來源,有來自學業上的(要考試、繳報告,或覺得成績不夠好),金錢上的(貧窮或覺得不夠富有),情感上的(喜歡你的人你卻不喜歡他,你喜歡的人卻不喜歡你,兩者同時發生在你身上那更慘!)工作上的(限期完成、逾時工作、解雇與調職),其他像養家活口、教育兒女,與室友、同事,周圍的人相處等,都給我們帶來或輕或重的擔子。 卸下重擔?談何容易!不論能卸或不能卸的擔子,人們總是盡其所能的要自己「瘦身」。如何不讓擔子太重,以下有幾點建議。 在接下擔子以前,要認清許多的決定權其實在自己手中。 ● 量力而為:仔細考量自己的時間表,體力、財力、情緒狀態等等,能不能承受。且儘可能不要讓自己到被掐著脖子的地步。因為如果把自己的擔子挑的滿滿的,那如果在這期間有其他不預期的事情發生,就好像使駱駝倒地的最後那一根稻草(the last straw),就無法承受了。哥林多前書10:13說:「你們所受的試探,無非是人受得起的;神是信實的,他必不容許你們受試探過於你們抵受得住的,而且在受試探的時候,必定給你們開一條出路,使你們能忍受得住。」這是神對待我們的原則,也是我們對待自己應有的原則。 ● 最佳時機:要考量的因素跟上一點類似,但不只要看自己能否承受,還要看時機如何。有些擔子在不同時候會有不同的重量,因為客觀環境與主觀感受常在改變。我以前習慣在睡午覺前把房子收拾一下,結果常常發脾氣,怪太太與三個孩子沒好習慣。後來我發現自己的生理(疲倦)影響了我的心理(沒耐性),就決定讓自己閉眼倒頭大睡。才幾十分鐘的午覺睡起來,再放聖詩提昇士氣,果然收拾起來大有效率,也不怨天尤人。若是幾個輕的擔子在同時間加在我們身上,也有可能變成重擔而不自覺。 ● 學習說不:力也衡量了,時機也看了,明知不應該答應,不能接下的,還是有許多人沒有辦法說「不」。有人因為工作狂,也有人是完美主義,還有就是因為人情包袱。自我犧牲雖是好的品格,但要注意,接下重擔後,要犧牲自己不要犧牲他人(屬下、家人、好友、弟兄姊妹,甚至於牧師)。即使犧牲自己也要注意,一不可犧牲信仰、二不可犧牲健康、三不可犧牲道德。 挑起擔子以後,如何看待,有時也能幫助我們減重。 ● 視為己任:這件事沒我不行,英雄救美,皆大歡喜。或者看見自己是最能勝任的,因為上帝給了我作這件事特別的才能,所以這是我的責任,不是重擔。瑪麗亞聽天使說聖靈要藉她感孕,從一開始的驚慌疑問道:「怎能有這事呢?」後來終於順服,歌詠「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路1:34, 47)。 ● 找出樂趣:換換花樣,試著用不同方式去完成同一件事。誰規定在美國一定要開車上班,騎摩托車又省油又拉風,坐公車又便宜又能欣賞百態。發揮你的創意,用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件事,我常跟我的兒子們「比賽」收玩具,「比賽」吃飯。 ● 暫時忘懷:這可以算是短暫的逃避現實吧!但與「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有異曲同工之妙。完全不去想那件事,或跟那件事有關的人事物,花錢把孩子(們)給褓姆,聽聽音樂,給自己一個迷你假期,到教堂裡去作一個禱告,一段時間後,再回到原先的崗位上,繼續承擔。 卸下擔子,到底何時才能沒有重擔呢? ● 擔當責任:面對重擔有人一走了之,躲一天算一天。卻把重擔留給家人,或當初幫助他的人。就拿金錢的債務來說,你不還,別人要幫你還,不管是你的債主還,或是信用卡公司還,到最後是整個社會都在償還。 ● 工作完成:責任盡了,事情了了,工作結束了,任務完成了,該原諒的原諒了,該道歉的道歉了。神在第七日的安息來自於前六日的工作,而且是「完成了祂所作的工」(創2:2)。使徒保羅近臨終時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持的信仰我已經守住了」(提後4:7),聽來平心靜氣,卻是氣勢磅礡! ● 完全交託。耶穌說:「你們所有勞苦擔重擔的人哪,到我這裡來吧!我必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還有一個妙方,看似重擔仍在,其實已經卸下,工作尚未完成,事情雖未解決,卻能夠來到耶穌這裡,藉著禱告,把一切交給上帝。「應當毫無憂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帶著感恩的心,把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4:6)。毫無憂慮很難作到,藉著禱告祈求卻是人人可以嘗試的。 擔子臨到我們之前,當時,與卸下重擔之後,都有我們可以注意,可以選擇的,在你說「這事沒辦法了!」「我是不得已的!」之前,想一想是不是真的沒有其他的選擇?是否是因為自己不願放棄某些利益才到這地步?祝您「無擔一身輕」!
Author: 俞一蓁
December 1, 2006
「正向教養」的方法,許多是我們早已熟悉的,例如:即時「抓住」孩子做得好的時刻;每天至少稱讚孩子十次;找出孩子的特長與興趣所在,加以培養;使用鼓勵的字眼,建立起孩子的能力與自信;看重孩子的努力,不要只注意結果…等等。但「正向教養」仍有缺失,在極端注重特長時,對於消減短處,以及如何建立起一套「獎勵好行為、糾正不好行為」的辦法,仍有待努力。
Author: 曾玉興
December 1, 2006
人生四個L,優質化人生。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過一個豐盛喜樂的生活。要如何活出這樣的人生?我認為有四個重要的因素,即4L──Live(生活)、Love(愛)、Laugh(笑)、Learn(學),是值得我們一生去追求與實行的。 一.Live 生活 Live for Christ 為主而活 I want to be a good Christian 做個好信徒 Vision 異象遠見 Examples 成為榜樣 人生中最寶貴的莫過於生命,因此要懂得珍惜生命。這包含二層意思:一是有自己的事業/事奉,讓生命充分發揮價值與意義,不致虛度。二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千萬不可沾染傷害己身的惡習。 (一)榮神 保羅說:「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現代中文譯本:「用整個我來榮耀基督」。 基督徒的生活,就是榮顯神,因為神造人是為了祂自己的榮顯。在亞當裡的人,都虧欠了神的榮耀。願在基督裡的人都能榮耀神。「你們或喫或喝,無論作甚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10:31) (二)益人 「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林前10:24-33) 我們的行事為人當與基督的福音相稱(腓1:27)。這表現在我們整個日常生活中:行善助人、安慰人、造就人、關心人、愛人、救人。 (三)勝敵 面對我們頑強的仇敵──撒旦、罪惡、世界、老我,我們無法靠己力得勝,非得日日倚靠主,過得勝的生活不可。 二.Love 愛 Listen 聆聽對方的要求 Overlook 寬恕對方缺點與錯誤 Voice 發出欣賞與感激之聲 Effort 努力付出,灌溉愛的良田 聖經這麼厚一本書,道理總結只有一個「愛」字,看似簡單,但要實踐真誠無私的愛,卻比唸個博士還難。愛雖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卻是股人人都需要的溫暖力量。…
Read more
Author: 編輯室
December 1, 2006
李潘燕 譯 為所愛的人,將禮物送給真正需要的人。 在綺雲家的聖誕樹枝上,掛著一個小小的白信封,沒有名字,沒有任何記號,但十年來,每年聖誕節都有它的蹤跡。 綺雲的先生濬可十分痛恨傳統的聖誕(當然不是真正的聖誕),到處充斥著漫天飛的禮品廣告,許多人花費過度,還有人最後一分鐘還要為某某叔叔買條領帶,為外婆買點面霜粉盒,諸如此類完全不是真心實意,只是為了應景的無奈。 瞭解濬可的感受,有一年聖誕節開始,綺雲決定不再送他一般的禮物,像襯衫、毛衣、領帶之類的,而費心想想他會喜歡怎樣的表達,終於得到了一個非常別出心裁的靈感。 話說他們十二歲的兒子凱文,在學校裡參加中級程度的角力比賽隊。當聖誕前夕,和市中心教會所贊助的角力隊有一場友誼賽。那隊的孩子大部份是黑人。 那些市中心的黑人孩子所穿的球鞋破爛到似乎只靠鞋帶繫在一起 。而凱文這邊的孩子們,穿著整齊漂亮的藍金兩色的制服,及閃亮的角力專用新鞋,兩者成了強烈的對比。 當角力比賽開始時,綺雲發現對方的隊員們頭上居然連保護耳朵的角力專用輕薄的頭盔都沒有。顯然對下層社會的他們而言,那是一種買不起的奢侈品。結果凱文那隊將他們大大擊潰。角力是按不同的體重來分級比賽的。當對方的孩子們站起來準備角力時,他們衣衫襤褸卻昂首闊步地虛張聲勢,似乎有一種市井小民的驕傲,不甘心承認自己的敗北。 濬可坐在綺雲旁邊,很難過地搖頭:「我真希望對方任何一位會贏。」「他們非常有潛力,但全軍覆沒對他們的士氣打擊真大啊!」他喜愛所有的孩子們,曾經在孩童足球隊、棒球隊當了多年教練,十分瞭解孩子們的好勝心理。這情境激發了綺雲送聖誕禮物的靈感。 那天下午,綺雲跑到一家體育用品店,買了幾個角力頭盔和幾雙角力專用鞋,以無名氏的名義送到市中心教會。聖誕夜時,她擺了一個信封在聖誕樹上,裡面有一張紙條寫上她所做的美事,並說這是她送給濬可的聖誕禮物。 可以想見,濬可開心的笑容是那年聖誕最令人難忘的情景。往後每年聖誕,綺雲都循著這美好的傳統──有一年花錢請一群弱智的年輕人去玩曲棍球,另一年為那聖誕前一星期不幸失火,房子完全燒燬的老人家送一張支票去。再一年為孤兒院的孩子們送食物和玩具等等…… 信封袋變成他們一家過聖誕時最精彩的部份。在聖誕日的早晨,它總是最後被拆開的禮物。孩子們甚至不在意他們的新玩具,反而睜大雙眼,翹首以待他們的父親拆開那聖誕樹上神秘的信封,急於揭開裡面的祕密。 孩子們漸漸長大,聖誕禮物不再是新穎玩具,而是以較實用的用品取代。但那信封袋卻從未失去它的魅力。 幾年前,濬可去世了。聖誕來臨時,綺雲整個心神還裹在傷痛裡 ,幾乎沒心思佈置聖誕樹。然而聖誕夜時她還是將一個信封掛在聖誕樹上,到第二天早晨,樹上居然多出另外三個信封。她發現每個孩子不約而同地,都將一個信封獻給他們敬愛的父親。濬可的精神,就像聖誕的精神一樣,將不斷地代代相傳下去。 (取材自英文網路文章)
Author: 竹心
December 1, 2006
故鄉,美在心中;天鄉,美在神國。 三十歲前,我以為從小生長的地方就是故鄉,父親卻總是說:「我們的故鄉在遠方。」然而父親口中的故鄉,卻從未回去過。即便是父親念念不忘的故鄉,據說也是五百年前祖先逃荒的落腳地。 「那五百年前呢?」我們刨根問到底。每到此時,父親也講不出個所以然來。 以天地為家 三十歲以後,開始流浪,當初全部的行當只有四只皮箱。最初的兩年,換了兩個國家三個城市。每一次新的啟航,簡單的行裝塞進四只大皮箱。瀟灑的揮揮手,即可遠行。那時,家好像扛在肩上,背在背上,又似拎在手裏,一路風塵僕僕的扛著家,背著家,拎著家,在天地歲月間隨波逐流。 從那時起,家和故鄉被撕裂被分割了,家,只是打尖休息的驛站,有時只要一家三口人,牽著手,就有家的感覺。而故鄉這個詞,卻開始深深的刻入心裏。她成為流浪中無處歸依的心,對生命的嚮往和渴望,一種心靈和感情需要寄托的精神支柱。 獨在異鄉為異客 對故鄉的思戀經過時間和空間的延續,凝聚成了一條流動的河流。一條滿載著回憶和夢想,孕育著生命與渴望的歲月之河。流浪的心飄游河中,尋求探索生命之根的起源,追尋的歲月衍變成了流動的故鄉河。 在異鄉最初的落腳地,五大湖畔的小城倫敦(加拿大的城市),茫茫大雪鋪天蓋地,也曾坐在窗前看著一片一片的雪花飛舞著,然後輕輕落下,融入白色世界。濃濃的鄉愁,隔著千山萬水的距離,和著漫天紛飛的雪花,與離鄉游子的情懷共舞。正如所羅門所講:「人離本處飄流,好像雀鳥離窩遊飛。」 有時傍晚出來散步,在公寓邊的小路上徘徊復沉思,沿路走過的家家戶戶,黃昏時分,透過燈光可以看到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圍桌而坐,吃飯、談笑,想起兒時溫馨的家,懷念母親的嘮叨碎碎念:「要多吃點,再多吃點,不然長不大。」和爸爸做的香噴噴的家鄉的過油肉。有時看到房間骯髒的地毯和便宜的二手傢俱,會憶起北京裝飾典雅的家;細雨斜飛的秋天,「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又會平添幾分惆悵。 加拿大的倫敦與英國的倫敦同名同姓,故又稱小倫敦,也有一條河叫泰吾士河。小倫敦是一個寧靜幽雅又清清爽爽的城市,像一個不施脂粉素靜淡泊的處子。空氣清新,民風淳樸,環繞城市的泰吾士河靜靜地流淌,在落日餘輝中,有一種浪漫和淒涼的美麗。游動的野鴨,湖畔散步,悠閑的倫敦人,好一幅清甜淡雅的生活畫面。 或許,兩百多年前,當英國人坐著輪船來到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時,一定也像我一樣,透徹心骨的懷念故鄉和親人!於是就將此地取名倫敦,把那條淺淺的小河喚作泰吾士河。然後幾代人過去,他們已把這裏當作了故鄉。而真正祖先的故鄉,或許早已被遺忘。就像我的祖先五百年前,或許為了逃避饑荒或戰亂,隨意的尋找著,發現一塊可供安歇的土地就居住下來,繁衍後代,她就變成了父親心裏的故鄉。對於飄洋過海的人來說,大海的另一邊就成了故鄉。 近鄉情怯 希伯來書第11章14節:「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2004年的夏季,離鄉八年後,隨夫攜子首次返國探親。仍然是故鄉小城,熟悉的語言文化,飲食習慣,卻感到既親切又陌生。八年來魂牽夢繞的故鄉,彷彿怎麼也走不進它的內心深處,在我和故鄉之間總有一層薄薄的霧靄橫在其間。隨手亂扔的垃圾,擁擠不堪的人潮,公共場所吸煙族的肆無忌憚,和餐廳飯桌邊的划拳鬧酒,整個城市的躁動不安分,距離我又是那麼的遙遠。 也曾迷惑,這還是我的故鄉嗎?記憶中的故鄉寧靜幽雅、淳樸而厚道,此時游離其間卻有置身之外的混亂錯覺。雖沒有「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尷尬,卻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失落和隔閡。 也許是我的徬徨和猶疑,不習慣和不自然的神態引起了母親的注意。終於有一日,母親說:「咱們這兒什麼也沒變,變了的是你呀!」一語驚醒夢中人。驀然間,我明白了一個事實,在異鄉的漂泊流浪中,故鄉繫著我的根,牽著我的情,是我感情和心靈的寄托,而在現實裏,它卻離我越來越遠,變得生分而疏離。在異鄉,我是外鄉人,日思夜想的是故鄉,也因為有故鄉,只能作異鄉的匆匆過客;當真的回到故鄉,又發現只有在回憶的夢裏,對故鄉才有一份美好和親切的感動。在故鄉,我又一次無可奈何的成了邊緣人。 本指望籌劃盼望已久的回鄉之旅,可以彌補心靈中的空虛,慰藉久違的思鄉情懷,卻沒想到是如此的失望。假期未滿,又急急地想回家,那可是異鄉的家啊! 於是,我悲哀的承認,故鄉並不能填補心靈中的巨大黑洞,也不能滿足對永恒和最終的追尋探索。我們害怕孤獨,恐懼流浪,一直在尋求著自己的本來,起初和永恒,浪跡天涯的心靈,把對最初和永恒的渴望,全然集中在故鄉的感情上。故鄉已不僅僅是一個地方,一座城市,或是一段童年歲月的回憶,抑或有一份刻骨銘心的戀情,而是把故鄉想像成美的化身,愛的天堂。故鄉已昇華為一種理念,一個夢想。然而一旦置身於現實的故鄉,卻無情的擊碎了我們的夢想。 更美的家鄉 對永恒的追求也「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並「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 」(來11:14,16)著名詩人泰戈爾說:「旅客要敲響每一個生人的門戶,才能到達自己的家門,而人要經歷所有外界的流浪,才能在最後到達聖殿最堂奧的地方。」 是啊!當我們張開心眼,舉目望天,會有一個聲音從天外,從心的最深處飄來,「你已擁有至善至美的故鄉,擁有最初和最終的永恒家園,擁有來自天上的無限之愛,孩子啊!你已經找到了故鄉。」 夢裏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故鄉就在身邊,在心裏,在流動的歲月裏,在飛揚的生命中,更在上帝永恒的愛裏。因為我們「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
Author: 余國亮
December 1, 2006
字體的大小,大有意義;聖經、聖名,大有來頭。 中文聖經中的經文部份是由大、中、小三種字體印出,你知道嗎?相信不少人都不知道這個重要的聖經基本知識,這是很可惜之事。 我們平時只講論和研讀中型字體印出的經文,因為它們佔全本聖經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但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我們不能因為大字及小字之經文所佔的比例很小而完全忽略它們,對嗎?何況這些經文用特殊的大小字體印出,是表明它們是很特別的經文,隱藏了一些特別的意思,是「聖經密碼」,我們讀到時要留意。 七個小字註釋的「聖經密碼」 根據李啟榮著的《聖經小字解》一書,舊約內小字出現766次,新約內小字出現305次。這些經文用小字印出,是因為它們是註釋的緣故。不要輕看這些註釋,因為得到它們的幫助,我們才容易明白其上下文的內容或全章的背景。比方詩篇第九十篇的開始是以下的幾個小字:「神人摩西的祈禱。」藉這幾個小字,我們知道它的作者及作者說話的對象,這對明白全篇經文當然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知道舊約聖經是用希伯來文寫成,新約聖經是用希臘文寫成。對一些重要的希伯來文或希臘文,翻譯者並不意譯,而是先把它們的發音譯出,然後用小字註釋其含義。對不懂希伯來文或希臘文的一般讀者來說,這些外語譯音就是「聖經密碼」。翻譯者這樣做的用意,顯然是期望讀者認識這些重要的「聖經密碼」。由於不同文字的聖經譯本都用同樣的「聖經密碼」,它們是「天國的語言」,熟悉聖經的人在天國踫頭時可以用這些語言彼此問候哩! 現在讓我們看看七個用小字來註釋的,重要的「聖經密碼」吧。 耶和華以勒 「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豫備。) 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豫備。」(創22:14) 這節經文的背景是神要試驗亞伯拉罕,叫他把他獨生的兒子,他所愛的以撒獻上。他很有信心,相信就算他的兒子死了神也會叫他從死裏復活,故他遵照神的命令而行。當他正要這樣做時,神的使者叫他住手,並讓他看見有隻公羊兩角扣在稠密的小樹中,可以輕易取來作祭物獻上。亞伯拉罕在最需要的時候,經歷了神的豐富供應,為了紀念這件事,他把那地起名叫「耶和華以勒」。「耶和華」是神的名字,曾在聖經中多次出現,讀者應該知道其意義。但「以勒」是音譯的希伯來字,需要用小字加以解釋,故這節經文有小字說:「意思就是耶和華必豫備。」 「耶和華以勒」告訴我們神是一位豐富的神。祂知道我們的需要,早已為我們預備了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在時候滿足之時就讓我們得到。祂不會誤事因祂是神。 神的供應是多方面的。祂供應我們物質和心靈的需要。值得留意的是,有人認為當日亞伯拉罕獻祭之地,就是後來耶穌釘十字架之地。神當日為亞伯拉罕預備公羊代替他兒子的受死,神也在兩千年前預備羔羊耶穌代替我們因犯罪而理應得到的死刑。祂是以勒的神。 耶和華尼西 「摩西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就是耶和華是我旌旗的意思。) 」(出17:15) 這節經文的背景是當以色列人在約書亞的帶領下在山下與亞瑪力人爭戰時,以色列人的首領摩西帶同助手亞倫和戶珥上了山頂。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何時得蒙神的幫助而勝利。到日落時分,以色列人大獲全勝。為了紀念這事,摩西築了一座名叫「耶和華尼西」的壇,提醒後人藉耶和華的帶領,必能得勝。「尼西」是音譯的希伯來字,需要用小字加以解釋,故這節經文有小字說:「就是耶和華是我旌旗的意思。」 基督徒在世上的人生是爭戰的人生。保羅清楚說明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所以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弗6:13) 詩篇中常稱神為「萬軍之耶和華」,因為祂是大有力的統帥,千萬的天軍都為祂佇力。神當日帶領以色列人在與亞瑪力人的爭戰中獲得完全的勝利,今日祂也要帶領我們在屬靈的爭戰中獲得完全的勝利,因為祂是尼西的神。 耶和華沙龍 「於是基甸在那裏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沙龍。( 就是耶和華賜平安的意思。) 」(士6:24) 這節經文的背景是當以色列人進入士師時代時,神要揀選基甸作他們的士師帶領他們,神差派使者向他顯現。但他起初不知那人是神的使者,對那人說他不是出自名門望族,家境貧窮,在父家是最微小的一個,實在不能負此重責。神的使者向他顯神蹟後,他才知道那人是神的使者,故大為恐懼,以為必死無疑。此時,「耶和華對他說,你放心,不要懼怕,你必不至死。」(士6:23) 因為神向他說了賜平安的話,他得到安慰。為了向神感恩,他築了一座名叫「耶和華沙龍」的壇,提醒自己和後代的人,耶和華是賜平安的神。 我們一定要知道意為平安的希伯來文是「沙龍」。「沙龍」與「撒冷」的發音很相近。聖城耶路撒冷就是享有平安之意。根據創世記15:18,撒冷王叫麥基洗德;希伯來書7:1-5,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麥基洗德預表神的兒子,耶穌基督是賜平安之王。耶穌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約14:27) 保羅對信徒的問候是「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歸與你們。」(弗1:2) 「沙龍」! 哈利路亞 「此後,我聽見好像群眾在天上大聲說:『哈利路亞 (就是要讚美耶和華的意思。) 救恩、榮耀、權能,都屬乎我們神。』」(啟19:1) 「哈利路亞」的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發音非常相近,它在舊約和新約聖經都出現,也都譯成「哈利路亞」,意思就是讚美神。中文聖經中的詩篇常把「哈利路亞」意譯成「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有節聖經先說「哈利路亞」的意譯,然後用小字解釋說它的原文是「哈利路亞」:「願罪人從世上消滅;願惡人歸於無有。我的心哪,要稱頌耶和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原文作哈利路亞,下同。) 」(詩104:35) 在舊約時代,以色列人用這詞語來呼召人前來敬拜神,因它常出現在一篇詩篇的首句或末句(參考詩116:19;147:1)。新約聖經的最後一卷書記載約翰在異象中聽見群眾在天上大聲說「哈利路亞」來讚美神。 和散那 「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和散那 (和撒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是稱頌的話。)奉主名來,是應當稱頌的。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可11:9-10) 當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時,許多人把衣服和樹枝鋪在祂行經的路上,並喊「和散那」來表達對耶穌的稱頌。當時的民眾期望耶穌能帶領他們脫離羅馬人的統治,但耶穌第一次到地上是要帶領人脫離罪惡權勢的統治,讓人得到新的生命。祂還要第二次再來,那時我們要高呼「和散那」稱頌祂,因祂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阿拉法、俄梅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