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內容

與壓力交鋒

我自己服事主卅七年,知道牧者承擔了多少心靈的壓力:教會人數有無增長的壓力、所講的道會眾領受度如何的壓力、同工間個性彼此摩擦的壓力、教會財務的壓力、同行牧者之間恩賜相比的壓力、長執領袖為教會路線爭執的壓力、購建禮拜堂決策時意見不同的壓力。

抹大拉馬利亞的真貌

端詳四福音所記載的真人奇事。 丹布朗(Dan Brown) 寫了本家喻戶曉的暢銷書,名叫《達文西密碼》(Da Vinci Code) 。該書自2003年3 月問世到2006年3 月的短短三年,便已出售超過四千萬本,連續三年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的榜首,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又要被拍成電影搬上銀幕。作者單從出售硬皮書的版權稅收入,已高達四千五百萬英鎊。最近《時代》雜誌列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一百個人,丹布朗也名列其內。 該書指稱名畫家達文西在他的作品內,特別是在他的名作《最後的晚餐》內,混入密碼圖像,以保存所謂的耶穌「真相」。書中的哈佛符號學家查出該名畫中,耶穌右邊的人物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她與耶穌結婚,並受委託建立教會。她又生下一女,其後代至今仍在歐洲。該書雖自稱是小說,但作者故弄虛玄,列出一大堆似乎是頭頭是道、郤錯誤百出的資料來源。雖然是無中生有,卻言之鑿鑿,誤導人以為真有其事。該書使用聳人聽聞的荒謬故事來毀謗耶穌的神性,攻擊聖經的可靠性,改寫教會的歷史。 面對這個在廿一世紀對基督徒信仰的大挑戰,我們可以採取不同的對策。其中一個有效的對策,是自己首先清楚認識聖經記載之抹大拉馬利亞的真貌,然後把握眾人對《達文西密碼》有興趣的機會,澄清誤會,希望他或她能從抹大拉馬利亞親身經歷的見證,認識向抹大拉馬利亞顯現之復活的耶穌。 她不是耶穌的妻子 抹大拉的馬利亞絕對不是耶穌的妻子。這個結論可以從以下幾個原因看出: (1)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四人,分別寫了記錄耶穌在地上生活言行的四本福音書。這四本書的資料非常可靠。如果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耶穌的妻子,他們一定會把這事記錄在福音書內。不錯,四本福音書都記載了抹大拉馬利亞對耶穌的真誠的愛。但這愛絕對沒有情慾的成份在內。現代人把真愛與性愛混為一談,或是別有用心地褻瀆耶穌,或是製造聳人聽聞的新發現以圖獲利。說耶穌已婚肯定是胡言亂語,是痴人說夢話。 (2)彼得在彼得前書第三章1─7節和保羅在以弗所書第五章談到夫妻的關係時,都沒有引用耶穌為好丈夫的榜樣。可見耶穌是獨身。 (3)從靈意來看,教會是耶穌的妻子。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見弗5:25) 等到新天新地時,會有羔羊耶穌的婚宴。(見啟19:7─9) 耶穌在地上時是單身,將來才可以有純潔的婚宴。 (4)當耶穌被釘十字架時,衪往下望,望見自己的母親馬利亞、約翰,和抹大拉的馬利亞。聖經記載衪祗跟馬利亞和約翰說話,卻沒有特別對抹大拉的馬利亞說話。(見約19:25-27)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然絕不是衪的妻子,否則耶穌不可能在垂危時不對她說安慰和交代的話。 (5)耶穌也曾說,有人為了天國的緣故不結婚 (見太19:12)。他自己到地上的目的不是為了結婚,而是傳天國的福音,和為救贖世人而捨命。 (6)耶穌曾說:「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太12:50) 請留意,耶穌沒有提到「妻子」,顯然衪是獨身。 抹大拉馬利亞是誰? 抹大拉的馬利亞有許多特殊經歷,都記錄在四福音書內。她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現把她的這些經歷歸納成七個,以便思考研習。 1.得蒙耶穌的醫治救贖 抹大拉馬利亞有一個很不平凡的經歷。聖經兩次提到她的這個經歷。第一次是記在路加福音8:2:「還有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經治好的幾個婦女。內中有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另一次是記在馬可福音16:9:「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耶穌復活了,就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耶穌從她身上曾趕出七個鬼。」可見耶穌曾拯救她脫離疾病的痛苦和魔鬼的纏累。這是她跟隨主的開始。因耶穌給了她新的生命和新的人生目標,她常常為主作見證,很多人都知道她是誰。雖然馬利亞的名字很普遍,但加上「耶穌從她身上曾趕出七個鬼」的描述,人們便知道是她了。 2.用金錢支持耶穌聖工 她是一個知恩和報恩的人。路加福音8:2說到抹大拉的馬利亞,有鬼從她身上被趕出的經歷。第3節就立刻說:「……和好些別的婦女,都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耶穌曾說:「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在那裏。」(太6:21) 抹大拉馬利亞和其他婦女愛戴耶穌,故她們用自己的財物支持耶穌和門徒。 3.全程目睹耶穌為她受苦和釘十架 耶穌背負十字架走向各各他山時,「有許多百姓跟隨耶穌。內中有好些婦女,婦女們為祂號咷痛哭。」(路23:27) 這些婦女中,應該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在內,因為後來耶穌在十字架上望祂的母親時,聖經這樣描述:「站在耶穌十字架旁邊的,有祂母親的姊妹……和抹大拉的馬利亞。」(約19:25) 抹大拉的馬利亞親眼目睹耶穌怎樣被審判;怎樣被人鞭打和凌辱;怎樣步履維艱地走向各各他山;怎樣心破碎血流盡而死。她知道耶穌願意這樣受苦,都是因為愛世上罪人和她的緣故。她也曾親耳聆聽耶穌在釘身十架時說出的十架七言。 4.捨不得離開耶穌 耶穌死後,抹大拉的馬利亞仍捨不得離開祂,依依不捨地對著耶穌的墳墓。馬可15:46說約瑟把耶穌放在墳墓,聖經跟著說:「抹大拉的馬利亞,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都看見安放祂的地方。」另一處聖經也有類似的記載:「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在那裏對著墳墓坐著。」(太27: 61) 5.用香膏和眼淚表達愛主 約翰福音20 章1節告訴我們當安息日剛過,猶太人可以自由行動時,抹大拉的馬利亞就迫不及待地去耶穌的墳墓了:「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裡……」出於對耶穌真誠的愛,她還特別買了香膏:「過了安息日,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雅各的母馬利亞,並撒羅米,買了香膏,要去膏耶穌的身體。」(可16…
Read more

夕陽斜度鳥

從小就在白居易、蘇東坡的詩句上讀到歌詠蘇杭美景的詩詞,對春花秋月伴西湖充滿美麗幻想,人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到底長得啥樣,為甚麼詩人筆下的杭州西湖像是人間仙境呢? 第一次遊西湖,也許選錯了季節,在炎炎烤火的七月天,雖然站在楊柳垂岸的荷花池邊,看著微風搖曳中的田田荷葉,卻也聞得池水臭氣沖天,幻夢西湖一下子完全破滅。這一次可就對了,不僅是秋晚送爽的深秋,而且此時坐在小艇遊西湖,茗著杭州著名的龍井茶,隨著微風飄動的細柳,陶醉在沒有人聲喧嚷的黃昏,讓幽靜中划動的水聲盪進心田。 小船搖啊搖,划進了伸向天邊的湖面,已是向晚的日暮時節,搶在日落前作西湖的最後巡禮,心中興奮不已。船行水面激起平靜湖面的水波盪漾,掛在天邊的火紅太陽灑下金光,晚霞輝映在湖上閃閃亮亮,山郭已經昏暗,雁鳥低飛濺起一點點水花,林苑中的歸鳥成群飛向落日的天邊,西湖上的水在夕陽餘輝中映得殘紅,孤獨的雷峰塔背著山嶺,遠遠站在暗沉沉的暮色裏。 西湖很大,因位於杭州的西面而得名,除了東面直接連於市區之外,其餘的南、北、西三面環山,依著四周的特色和四季變化,出了名的「西湖十景」:斷橋殘雪、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雙峰插雲、曲院風荷、蘇堤春曉、花港觀魚、南屏晚鐘、雷峰夕照和柳浪聞鶯,展現出四季特色景緻,只可惜所有景觀不是隨時可以全然看盡,有些景色需要季節變化才觀賞得到。 我們好不容易趁著昏暗前來到「花港觀魚」,好大的錦鯉悠遊池水,群山在靜謐中息了一天的勞苦,湖水在溫暖的陽光下慢慢沉靜,而嘈雜的人聲也漸漸退去,獨留殘斷的雲掩蓋夕陽餘輝,也聽不見南屏晚鐘消失在群山中。 朋友說他生長在杭州,數十個春秋伴著西湖更迭的四季變化,看膩了一樣的山水、一樣的朝陽落日、一樣的起伏湖水,大學畢業後,巴不得遠離這種沉悶凝重的詩情畫意;豈知離開了半年,竟思念起這裏的碧樹垂柳、山峰綠水,思念起秋天的桂花飄香,終於收拾起行囊打道回府,再也捨不下杭州西湖的煙霧月光。 由於近幾年來政府引進洞庭湖的水,使得西湖的湖體面積加大,水也動了起來,這次再訪西湖時,發現它跟上回不一樣,也因為水量充沛,這裏成為奧運獨木舟冠軍選手的熱身場,在暮色中,一艘艘矯捷快速的獨木舟,好像一片片葉子點綴在湖面上的秋波。 西元610年因為開通了「大運河」,杭州變成交通要道,經濟文化也跟著繁榮,人口逐漸增加起來,在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建都於此,南宋建都時改名臨安府。 中唐時代官宦擅權、藩鎮割據、民不聊生,白居易生長在那樣的世代,自幼心向官宦,刻苦勤學,十六歲時已經用怨恨的曲調作詩紓發情懷,嶄露風流雅士,社會詩人的風範。立志振興家道的白居易,宦途起落都跟他的直言敢諫有關,歷經政治環境薰陶與洗鍊,慢慢體會政治玄機的他,曾經擔任杭州刺史,滿懷文人浪漫氣質,卻又沒有凌人的氣勢和耀眼的光芒, 他疏理六井、築堤蓄水,使水利方便,民生樂利,深得百姓的愛戴和懷念,那種「曖曖內含光」的特質,正如他那連老嫗都能讀懂的通俗平易詩詞,在《琵琶行》裡,他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來代表無數客旅他鄉的心聲;在「長恨歌」中,他用「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來表明有情人之間的深摯愛情和信諾,這些都是白居易對民間情感共鳴之作,這位晚年放意詩酒,外號「醉吟先生」的詩人,他那深厚麗密的詩境,著實深受杭州景物的牽動。 北宋時代的蘇東坡,也曾經作過杭州的父母官,幾經貶抑,顛沛流離,過著「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的清苦生活,幸好溫婉賢淑的妻妾相隨在側,布衣荊釵伺候他,因為清貧,所以只能用黃州廉價的肥豬肉,微火慢熬作出香糯滑軟、肥而不膩的肉塊,來作為日常佐餐的妙品,想不到這道菜成了蘇杭一帶膾炙人口的「東坡肉」,不僅如此,還有「東坡魚」、「東坡酒」和「東坡墨」,也成了一時的名牌。 雖然蘇東坡一輩子都被排擠在主流政治之外,但他晚年重返杭州出任杭州知府時,為了解決杭州當時的饑荒和瘟疫,除賙濟災民度過荒年,更重修西湖,築堤堵淤,廣植蓮荷、芙蓉和楊柳,從此春秋之際花開如錦,綠絛拂堤美化了湖景,也整治了湖水,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的德惠,把那條長堤取名「蘇公堤」。 真所謂「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一般詩人的寫作,都是人的作品,不是哀憐身世,就是悲感人生命途,詩中充滿哀怨、諷刺、虛空或謗瀆,似有人道卻無真道;我們所喜愛的詩篇卻是充滿信靠、讚美和生命力,因為聖經中的詩篇是神與人合作的作品。特別是一生變幻無常的大衛,他所寫的七十三篇詩篇中,有純情、樂觀和幸福,也有患難中的堅定、指望和祈求,常常令人感同身受的體驗到神是患難中的盼望。當他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到可安歇的水邊;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詩廿三:1-6) 他心中充滿的是堅實感恩的愛。 世上詩人在描寫風花雪月時,多少帶著美景中的哀傷或心境的渺茫,而詩篇裡舉凡描寫上帝所創造的大自然時,都是充滿著澎湃昂然和光明雄偉的讚嘆:「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詩十九:1-2)。即或一般詩人看透人生苦境,卻解不開靈魂和永恆的困頓。但是詩篇中的人生,除了慨嘆:「一生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如飛而去。」(詩九十:10)但終結時都會將心情轉變,帶到全能慈愛的上帝面前,將苦愁轉換成喜樂。這樣的詩篇,正鍛鍊著基督徒靈命和心靈禱告的洗煉,把人生價值提升了。 妄誕的事跡為世俗人所徵逐,上帝透過詩人留下來的言語,足可以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修練,從詩篇中的覺悟和喜悅可以滿足我們平凡的心。 【默想】: 在忙碌噪動的日子裡,功利短視關閉了智慧之門,心靈之鎖日益沉重,怎樣才能看清楚這世界,遠避妄念?讓「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有聰明」變成人生的標準答案,既然生活本身就是一次十分困難的測驗,並且上帝隨時都在打成績,你認為詩篇中對生活境遇的描述,是不是很棒的考古題呢? 【禱告】: 慈悲的上帝,求你只給我一個渴求:相信你!幫助我,無論在憂傷或喜樂,知道我的幫助是從那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我要向山舉目,我要倚靠你那恆常肯定的愛。阿門!

抗壓有妙方

祂帳幕的隱密處,是我靈魂的避難所。 矽谷的工程師很少可能七點以前回家吃飯,全世界的積體電路業界,都朝著更快、更小、更便宜的方向拼命。股東壓迫董事長,董事長訓斥執行長,執行長命令經理,經理要求組長,組長壓迫工程師。壓力這條鎖鏈牢牢綑綁著現代人。 就連白宮的主人也不能倖免。君王、總統晚上輾轉不能成眠者多的是。伊朗的發展核武野心,夠這些大官頭大的了,加上伊拉克戰場上數千陣亡軍人,和反移民修正法的百萬人示威,壓力也不會饒過國家領導人。 至於街角的販夫走卒,更是無處逃躲壓力的利爪──剛離婚成為單親的真妮;公司被併吞,面臨失業可能的俊傑;信用卡債台高築的樂利;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的丹婷;工廠已三個月拿不到訂單的遜治,都喘息在壓力的肆虐下。 壓力影響健康 長期處在壓力下卻不知如何舒解,會影響到身體和心靈的健康。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Elissa Epel教授發現: 1.長期處在壓力下的婦女(照顧生病的孩童),其白血球的染色體端粒(telomeres)較短。 2.當端粒太短時,細胞即停止複製,加速老化過程,便降低免疫系統功能。 3.高壓力的婦女比一般人提前老化十年。 俄州州大的Glaser 教授發現: 1.高壓力者免疫系統的IL-6較高,老化多十五年。 2.IL-6是一種有關免疫系統的化學物質。過高的IL–6,與骨質疏鬆、關節炎、糖尿病有關。(註: La Times, 12/20/’04, F6) 為了將壓力計量化,行為科學家荷姆(Thomas Holmes)設計了壓力指數計量表,列舉了人生四十二項事件,賦予他們壓力數值,從第一項「配偶死亡」的100分,依序條列到第四十二項「輕度違法」的11分。他在解讀壓力指數時提醒我們,一個人一年內壓力指數累積超過150,應設法調整或減壓。累積指數在200至299之間,患病率會高達51%。指數累積超過300,患病率提升到79%,應找專業醫師或輔導,尋求幫助。(讀者若有興趣,請上網搜尋Stress, Thomas Holmes) 排憂解壓有妙方 歷代基督徒所景仰的大衛,也曾落在極端尖銳的壓力處境下──大衛和跟隨他的四百人外出回來,只見營盤已被亞瑪力人攻破,眾人的妻子、兒女都被擄去,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就放聲大哭,哭到沒有力氣。這群原本是地痞流氓的從人,竟然怪罪到大衛的頭上來,揚言要用石頭打死大衛。大衛這位曾打贏巨人歌利亞的勇士,在這巨大的壓力下,心裡十分焦急。但他仍從所習慣信靠的耶和華神支取力量,心裡維持鎮定。(撒上30:1-6) 靈性減壓七訣竅 詩篇廿七篇記述了大衛戰勝壓力的七個妙方,面臨眾叛親離,妻離子散的逆境壓力,任何鐵打金鋼也承受不起。大衛竟能運用這七個技巧,使內心剛強得力: 1.誦讀信念: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我的拯救,我性命的保障。(v.1) 在最艱難的時刻,靈魂的眼睛不 應放在逆境上,應注視這位保護我們,拯救我們的真神。 2.信心誇勝:那作惡的,就是我的仇敵,必然絆跌仆倒。(v.2) 相信上帝幫助我,我必能戰勝敵人,這信心帶來了力量。 3.心志堅定:雖有軍兵攻擊我,我的心也不害怕,仍舊安穩。(v.3) 正面的思想,積極的內心對話,是驅逐害怕的最佳武器。 4.內心視見:神必保守我,把我藏在祂帳幕的隱密處。(v.5) 用心靈的眼睛來視見自己,蒙神保守在祂的隱密處,何等的安全,何等的穩妥。這種內心的視見使人心靈重新得力。 5.向神委身:耶和華啊,你的面我正要尋求。(v.8) 向神應許說,我一定站在你這邊。這種「我與神,神與我」結盟的自覺,帶進必然得勝的把握,舒解了壓力。 6.禱告祈求:求你垂聽,求你憐恤我,求你應允我。(v.7) 大衛以謙卑的心,向坐在寶座上全能的神祈求憐恤。深信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這信心就是飛越壓力的翅膀。…
Read more

剖析達文西密碼

這本書是歷史還是小說?到底是誰有陰謀? 《達文西密碼》一出版,在2003年就高居暢銷排行榜龍頭,有四十五個星期連續穩坐《紐約時代報》的暢銷寶座。美國的新聞媒體大肆談論,把丹布朗(Dan Brown)視為巨星。這個原本在新罕布夏爾州教英文的老師,陡然間成為風雲人物,被捧為揭開歷史真面目的英雄。到了2006年,《達文西密碼》(達書)已售出四千萬本,其影響力可說十分巨大。 以基督徒的眼光來看,達書的內容荒謬詭異,其結構經緯不外是,耶穌的八卦婚姻消息、初代教會的陰謀、政治遊戲的詭計、謀殺、宗教狂熱份子、秘密幫派、女性受迫害、裨史傳說……所組成。以這些小道消息所編寫的小說,竟然奪得全世界的注目,令人不能不歎服丹布朗的詭才。 本文對達書的剖析,將從下列層次依序推演,幫助讀者了解其來龍去脈:1.達書的大概內容及情節發展。2.該書所以暢銷的原因。3.對基督教的挑戰。4.從歷史的角度剖析達書。5.從護教的角度看主流基督教信仰。6.丹布朗及達書的可信度。從這六個角度來了解這議題,應可釐清其錯謬之所在。 一.《達文西密碼》的內容情節 根據達書的描述,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並未宣稱自己是神,跟隨祂的人也只把祂看作是先知裡的一位。耶穌曾和抹大拉的馬利亞結婚,並親自指定妻子馬利亞為教會的繼任領袖。十字架之後,彼得為了爭奪教會的領導權,將馬利亞抹黑,馬利亞為了身家性命的安全,被迫逃亡到法國,隱性埋名,並生下一個耶穌的女兒。(註1)達書說,初代教會的領袖將耶穌神話化,並將崇拜女神的初代教會改變成敬拜耶穌的教團。其後掌權的古代教父成功地清肅異己份子,並與政治掛鉤。到了公元325年,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欽定基督教為國教,並排除其他的基督教書籍,而制定了現在的廿七卷新約聖經。 耶穌的後代子孫在第五世紀,與法國皇家結婚,形成了默洛皇族血統(Merovigian Bloodline)。(註2)中世紀之後的天主教會盡全力要消滅馬利亞後裔的教會領導權,並毀滅任何文物證件,不惜發動了十字軍東征,企圖從回教手中奪回耶路撒冷,為的是尋找藏在聖殿下的「耶穌手稿」及馬利亞骨頭,將之摧毀。但有一批忠心的武士(Prior of Sion)由法王設立,盡力保護這些文物。到了1307年教宗革利免五世(Pope Clement V.)與法王腓利四世勾結,以閃電的速度擊殺這些武士。只有極少數的武士逃脫,繼續忠心耿耿地看守這些文物,形成了地下幫派。根據丹布朗的說法,科學家牛頓、名畫家包契里(Botticelli)作家雨果以及達文西,都是這個地下幫派的忠誠份子。 布朗說,只要看看達文西的名畫,就知道真相──達文西三幅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最後的晚餐、磐石上的處女,都藏著無數的符號和密碼,默默地見證達文西對女神的敬拜,對天主教會的抗議,和對抹大拉馬利亞的忠誠。 二.達書暢銷的原因 近代人對強勢組織(比如政府、軍隊、教會)的厭惡是有原因的。掌權的政客常隱藏一些事實真相,玩弄權勢遊戲,以達到其私人的目的。水門案件、秘密外交……扭曲資訊,以合理化出兵伊拉克,只不過是浮現的冰山一角。因此一看到布朗把「天主教會的秘聞」揭開,很快就把歷史上的政治陰謀套用在教會上,「想當然爾」的意識狀態很快就找到了共鳴點。 這幾年來曝光的天主教神職人員猥褻幼童案,更令社會人士痛恨。許多個教區被法院判決巨額罰款,這些事實大幅降低了教會的可信度。加上中世紀天主教皇常和政治掛鉤的事實,令近代人很容易就相信教會陰謀的可能性,覺得布朗的教會鬥爭論是可信的。 再加上現代人看慣了好萊塢的電影情節,對彎彎曲曲的佈局發展習以為常。布朗使用了好萊塢寫劇本的技巧,將教會二千年的發展史,作了徹底的改寫,沿著情節的發展,作出了想像的串連,讀之合理自然。誤導讀者不知不覺地接受布朗的歷史觀點,信以為真。 活在後九一一的人們,對回教狂熱份子的印象深刻,很容易理解,宗教有一種令人著魔的力量。回教是如此,難免連想基督教和天主教也不例外。在漫長的二千年基督教歷史長廊,以陰謀來搶奪領導權也是十分可能的。這些社會因素,無形中強化了達書的氣勢。 布朗最成功的一點是,將神秘、好奇、偵探、陰謀和曲折的情節,揉進了浪漫的地點、傑出的藝術和歷史事實,以及似乎言之有理的小說想像力。很像某知名華人武俠小說家,將想像的故事情節,揉進了歷史的舞台背景,具有高等的說服力。不同的是,華人武俠名作家講明了這是小說,而布朗卻聲言所寫的是歷史事實。(註3) 三.對基督教的挑戰 達書扭曲史實,向基督教的主流信仰直接挑戰,主要是在下列三個領域交鋒: 1. 耶穌的神性:布朗宣稱,耶穌的門徒認為祂只是個先知。直到紀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召開尼西亞大會(Council of Nicaea),教會領袖們投票通過,宣佈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註4)所以,基督教所相信的「耶穌是神」,只是政治運作下的考量,是後代篡改加封的。 2. 聖經的正典:布朗斷言,起初有很多版本的新約聖經,直到君士坦丁大帝定下了現在的新約聖經規模(27卷),將強調耶穌人性的福音書給燒了,只留下強調耶穌神性的現有四本福音書。但有少數的福音書倖存,1950年代所發現的死海古卷是沒被摧毀的經卷之明證。 3. 耶穌的婚姻:達書聲稱,在諾斯底派的福音書裡,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耶穌的妻子,並且被指定為教會的領導人。使徒彼得不甘心屈居第二把手,發動鬥爭。結果馬利亞逃亡到法國,她的後裔數百年後成為法國王族的歷史血統。這個說法與主流派基督教信仰所持,耶穌是神,一生保持獨身,死在十字架,第三天復活,升天得榮的正統信仰,差異是涇渭分明的。 照布朗在達書裡的邏輯推演,基督教的根基全是捏造,不但聖經不可信,連耶穌也不可信,歷史不可信,使徒和古代教父也不可信。按他的眼光看來,基督教信仰完全破產,是歷史上最大的謊言。 我們就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布朗的論點是否可信。 四.從歷史角度剖析《達》書 既然布朗自承達書是歷史事實(註5),我們就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它的論點: 1.耶穌的神性 布朗把尼西亞大會的議題搞錯了──並非尼西亞大會決定耶穌的神性,耶穌的神性從教會創始即被公認。該大會主要是為了處理亞流主義(Arius)的異端,他們說耶穌是被造的,與父神不可同列相比。該大會駁斥亞流主義,承認聖子為聖父所生,與父同為自有永有。事實上,耶穌基督的神性,在公元325年大會之前已被確認── (1)約翰福音(約90A.D.寫成)1:1說,太初之道就是神,道成肉身就是耶穌。(1:14) (2)使徒多馬承認耶穌是神:「我的主,我的神!」(約20:28) (3)耶穌基督是至大的神。(多2:13) (4)論聖子(耶穌),希伯來書說,「神啊,你的寶座是永遠的。」(來1:8)…
Read more

金色的窗戶

有一個小男孩住在非常偏遠的一個農莊裡。他每天必須天未亮就起來去農場幫忙父親工作。 日落的時候,可以歇息一會兒。他很喜歡爬上欄柵,遠遠眺望對面山邊有金色窗戶的房子。他心裡暗暗羨慕那些擁有金色窗戶的人家,想像那些房子裡的現代化設備和貴重的傢俱,若是能住在裡面多麼幸運啊! 「那些擁有金色窗戶的人家,屋子裡一定有更多美妙新穎的東西。」他這樣想著,下定決心,有一天一定要想辦法去見識見識。 機會終於來了,有一天早上,父親告訴他,今天他可以留在家裡,不必去農場幫忙。於是他準備了一個三明治和一壺水在背包裡,就啟程往對面的山上去,看看那金色窗戶的房子。 走了好遠好遠的路,爬了好多的山坡,好不容易才到達那排房子附近,但根本沒有一棟房子有金色的窗戶,而且這些房子的油漆都剝落了,顯得破舊又簡陋,院子的欄柵也歪歪倒倒。他走到一家沙窗破舊的門前敲門,一個和他年紀相仿的小男孩開了門。他問那小孩知不知道有金色窗戶的房子在哪裡,那小男孩說:「我知道,來!我帶你去看。」 於是帶他到前廊上,請他坐下。當他坐在那兒,往自己家那邊的方向望去,讓他大吃一驚地,他的家那一帶,在夕陽西下的餘暉照射之下,所有的窗戶都變成金色了。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人們往往會忽視自己身邊的幸福,捨近求遠地去追尋那遙不可及的幻夢。似乎別人家的飯菜特別香,隔鄰的草坪特別綠,甚至別人的配偶特別好。殊不知神賜給我們的,不論是環境、工作、居處、配偶,一定是最適合我們的,因為祂用繩量給我們的地界,是坐落在佳美之處的。(詩16:6) 正如一首詩歌所說:「生命是上主的厚禮,活著一天就有意義,最好的時間是現在,最美的地方在這裡。生命是上主的厚禮,活著一天就有意義,讓每個現在都好,讓每個這裡都美。」 (取材自英文網路文章)

展開清晨的翅膀

阿司能唱出了萬千造物,主耶穌觸摸了孤單心靈。 清晨是個奇妙的時刻,就像所有未成形的夢想在起初所攜帶的熱情一樣美好。由破曉中剛醒悟過來時,生命如同浸潤在柔軟泥中的嫩芽,含著謙卑的期許,在較為柔弱的狀態,羞怯而熱切地等候著一個還看不見的美好盼望。 一個夏日的清早,我自紛散零亂的夢中醒來,賴著不想起身,簾外的天光還未透亮,我的眼睛還不情願打開。儘管屋外溫婉地催促著晨曦的眾鳥已經快樂地唱起了歌,我不想理會牠們,還想回去枕頭山爬梳我凌亂的夢憬,追尋那拼湊不起來的畫面與言語。於是耽在半醒半睡的安舒裡,靜靜地想捕捉那細微的感觸,然而遙遠的呼喚卻越來越不真切,直到幾乎無法聆聽辨識。歎口氣我只好推開夢境,起身迎接這個夏日的清晨。 以前我是個夜讀者,無心理會清晨,深夜讀書的精神奇怪地好。十幾二十年前電腦還不便利的年代裡,常常深夜伏案埋在滿桌紙張滿地書籍裡,趕作業寫報告,琢磨推敲搜索枯腸,享受獨自的忙碌。更多時候則是在安靜翻閱自己的心,悄悄將心跡寫下,夾入記憶扉頁。許多當年撕扯得厲害的一些觀念與情感,如今只淡淡地褪出點滋味,玩味惆悵也罷,付諸輕笑也好。幾年之間寫了十幾冊日記,不過都成了不忍卒讀的廢紙。孤獨之歌堪唱與誰聽,一轉念,盡付祝融。 清晨的約會 剛開始晨更的歲月是一段甜蜜的經驗,把聖經重新當作好看耐讀的書,也將上帝看做溫柔和煦的老友,清晨約會用心持續了一段日子。那時陪著丈夫在俄州哥城當窮留學生,生活的一切都有所缺乏,然而渴慕主的心情是揉合了孩子的孺慕與知己的甘甜。尤其是暮春初夏時分,親吻過襁褓中熟睡的孩子,躡手躡腳溜到屋外作清晨的遨遊,眼目所及的景物都把我推回伊甸的第一個清晨去想像。比起往日習慣秉燭夜遊的耽溺,真不可同日而語。 客居到新竹的第六年,湊足所有積蓄買下一幢帶前庭後園的小樓。荒蕪了經年的泥土經過全家胼手胝足的經營之後,竟然煥發出繁榮的生機。從此,我與神晨更的立約就自然得多了。 甘甜之時 許多個清晨,當晨曦連樓頂的露台都還未爬上時,雲彩平鋪直敘地張掛在開闊的高天,幾絲流金鑲滾於奶白色的雲朵間隙,透露著朝陽的消息。我把沒睡夠的倦怠和酸疼偷偷丟下,聞聞草香,伸伸懶腰,輕觸新吐的花瓣,早晨那滿園芳鮮的空氣競相踴進,撲了我滿身的清涼。清晨是天使敬拜歡唱的聚會,當我靈裡安息時,不大費力就可以乘著天使敬拜的音符羽翼引吭飛翔。有時只是抬頭佇立,仰臉輕輕閉眼,喜樂的淚水不知怎地就撲簌簌地流了下來。 就算是憂鬱沉重的日子裡,儘管有許多破碎的夢想默默生長了又幻滅。掙扎過黑夜,清晨仍然翩然降臨,並不因我的心情而耽誤。只要我情願,也給自己一點時間,當我守住清晨的約定,依約前來與主相晤,困頓的心總是能得到安息。 生命之歌 魯益師為孩子寫的童話集《那里亞春秋》裡對清晨有一段別出心裁的描繪。起初當大地沉睡於茫茫的黑暗裏,有一個聲音開始歌唱,低沉遙遠像來自靈魂深處的呼喚。歌聲把一片漆黑的夜空喚醒,於是星星突然在一瞬間點亮在天幕,像和聲似地由四下吟唱起來,為黎明緩緩吹起序曲。那歌聲繼續流轉,喚起清新的微風,把亮光鋪陳到天際,教天色由灰而白而粉紅而金黃,在唱到最高昂最歡愉的頂點時,喚出了太陽。然後在快樂的歡呼裏,孩子們看見那奇妙的歌者竟是一隻雄偉的獅子阿司能。 阿司能口裏又唱起新歌,搖擺著金色的鬃毛,用柔和輕快的曲調文雅地把青草從泥土裏唱出來,石南、丁香、玫瑰、鳳仙、山毛櫸也跟著一一鑽出土坡爬滿丘陵。歌聲抑揚有致地上下迴盪,大自然就像指揮棒點到的樂器一般,歌唱著生長出萬物來。阿司能不斷唱著,萬物就像由祂頭腦裏被創造出來一般甦醒過來。接著,歌聲轉為喧鬧熱烈,喚起血氣裏的熱情與野性,草地就像沸水般四面八方隆起大小土堆,各種生物像睡醒了,相繼由土裏鑽出來。 當萬物都聆聽觀看著阿司能時,祂由口中呼出悠長而溫暖的氣息吹拂全地,隱藏在藍天之外的星星又歌唱了起來,孩子們聽見一種從沒聽過的聲音在說話,「那里亞,那里亞,醒來!相愛吧!思想吧!說話吧!作會走路的樹木,作會說話的動物,作神性的江河。」 如果童話版的創世記可以如此優美而生動,為何我的心不能終日一直歌唱,讓恩典與愛充盈我心,把豐富的想像如流水如行雲寫入生活,好叫繁瑣嘈雜粗糙撕扯變得比較可以忍受一點。如果神的心從來沒有絲毫改變祂愛的決定,為何我的情感不能時時緊緊投靠著祂,像歸宿的眾鳥自然地投入森林尋找棲息,像歌唱的晨星信實地依著軌道安然運行。如果主不是那位甦醒我靈的歌者,為何我的靈會不住向祂低吟。如果祂沒有造作我的全人,為何我的肉體心腸竟如此熱切等候祂的救贖。 有一期校園雜誌讀到「夜讀者」一文,霎時勾起舊夢,終夜惶惶。作者形容人生是「事與願違但畢竟仍在前進的情境,……偶爾承受了上帝的圓滿,其餘的生活只是對此的夢想」。我同意他的看法,然而也不免思忖,如果不是在追求更高的道路,何苦一定要嚐受諸多難堪的滋味?如果就任憑自己軟弱傷心佯狂放歌呢,心能否更真實地自由? 靠近傷心的人 幾年前,主給我一個呼召,要我去靠近傷心的人,去醫治破碎的心。當時我不信任人能安慰我自己的傷心,每天只會挨在主的腳前哭泣,哪有氣力扶持別人。然而常常在為自己禱告時,自然地就想起一些傷心的人。當我代禱著,一邊懇求著恩典一邊宣告著醫治,很奇妙地我也醫治了自己的傷心。 置身在這對愛又飢渴又恐懼的世代,誰不是顧著在孤獨中檢閱搜尋自己的心,自以為失落了被愛的溫暖與安全,不斷在身外尋尋覓覓。若有幸找到了情感的落點,印證的時候,又不免會誤以為可以在別人的胸臆間收藏自己的情感。 孤單竟是這麼美好的禮物!上帝讓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領受了孤單中的「失心之痛」,這失落的缺憾是無法由任何人身上能找回彌補的,除了造我們的上帝。既然失心之痛一定得承受,任憑眾裏尋祂千百度,峰迴路轉又回到原點,還是只好順服。那必須拋擲的迷夢務要儘早醒轉,切莫悠悠晃晃醒轉不得,百般艱難。 若不是孤單,誰會貼近主的心?若非破碎,誰能理解主的憂傷?走進雅歌的花園,我發現自以為失落了良久的心原來並未失落,只是被主細膩地收存了起來,珍藏在祂傷痕累累的心懷裡。我如何才能認識主的心呢?生命之上還有比生命更高的事物嗎?那是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的生命。 我心得安歇 人生走著走著,竟然也會走到一個地步,在一個越來越覺穩妥的秩序裏,我卻越發感到對自己沒有把握,必須倚靠神的迫切需要。但那又有何妨?縱使我逃離自己,也永遠不能逃離祂。我的確常常不知道自己的心如何,但神知道我。如此一來,即或人生是在許多複雜的層面裏推擠著向前,仍然可以感恩享受,因為可以單純地向上眺望。 偶爾夜讀,還是會依依難捨中夜的徬徨,那是我魂情鍾於斯的呼喚。然而我終須選擇生活也讓生活選擇我,看似無奈卻是恩典,是一個蒙了憐憫得以被揀選分別出來歸祂的恩典。既然如此,還有什麼可說的,我魂的依歸何其美好。至於順服之前的苦苦掙扎,看懂了也就明白那不過是埋葬自己的過程。 我的清晨其實柔弱得如同嬰孩,那耐心等我纖細呼息悠悠醒轉的主,每天守候著我的情願,不住喚起我的癡想,斬斷我的舊夢,教我淚流滿腮,只堪振翮展翅,飛到祂的心上歇息。

越過婚姻風暴

我們在彼此的猜疑與不信任之中,築起了層層的「危」牆;從此,婚姻成為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的一種生活壓力。當時年輕氣盛的我們,誰也不服誰。在相持不下之繼,我發出一張「是你先負我」的王牌,讓「不按牌理出牌」的報復快感,成為減輕婚姻壓力的行動。

父親的心願

瓶子裡的銅板=父親的犧牲,兒子的蒙福。 十字架的寶血=耶穌的大愛,我們的蒙恩。 自曉竣有記憶已來,那罐酸黃瓜寬口瓶子就擺在他父母臥房梳妝台旁邊的地上。每當爸爸準備上床前,一定把褲袋裡的銅板掏出來,丟入酸黃瓜瓶子裡。曉竣常常會趴在地板上酸黃瓜瓶子前,欽羨地觀賞當陽光照射過臥室窗戶時,那圓圓的銅幣和銀幣閃閃發光,活像海盜們的寶藏一樣。 當酸黃瓜瓶子裝滿了銅板,送到銀行去之前,爸爸會坐在廚房的桌邊,將銅板取出,捲成一筒筒。送銅板去銀行在他們家是大事一樁。他們會小心翼翼地將它裝在一個牛皮紙盒裡,放在爸爸那部老爺卡車裡。每次車子駛往銀行的路上,爸爸都會充滿希望地看著他說:「兒子啊,這些錢將幫助你遠遠離開紡織廠的粗重工作,不再住在這個老舊的小鎮,你將來一定會比老爸有出息!」 每次當爸爸將一筒筒的硬幣拿出,交給銀行行員的時候,一定會驕傲地微笑:「這是我兒子的大學基金,他將來可不會像我一樣,一生都在紡織廠工作呢。」 每次存完錢後,父子倆都會去吃冰淇淋慶祝一下,曉竣總是點他最愛的巧克力甜筒。當店員找了銅板給爸爸後,他會將手心裡的銅板給曉竣看,說:「回家後,我們還要繼續將銅板投入空瓶裡哦。」 爸爸經常讓他投第一枚硬幣進去,然後相視一笑,爸爸會說:「你將以這些、五分、一角,二角五分的硬幣進入大學之門。我保證,上帝一定能幫助你唸完大學。」 的確,那時不論家境多麼拮据,爸爸總是不斷地將硬幣投入那瓶子裡。甚至有一年夏天,爸爸被紡織廠解僱,餐桌上媽媽只得常常讓他們吃乾豆子,但爸媽決不從那瓶子中取出一分一毫。 相反地,當爸爸瞧著曉竣將蕃茄醬倒在乾豆上,纔勉強下嚥時,更增強了他要將曉竣帶出這種境遇的決心。他總是說:「兒子啊,當你完成了大學教育,就再也不需要吃這種豆子了。」 一年年過去了,曉竣終於大學畢業,在鄰鎮找到一個工作。有一次,回去探望父母,在他們臥房用電話時,發現那酸黃瓜瓶子不見了 。可能是它已經完成任務,所以被移到別處去了。在梳妝台旁邊沒看到那瓶子,他心裡有些悵然若失。爸爸不是一個多言的人,他很少向曉竣說教,也沒有以話語訓勉他「決心」,「堅持到底」和「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功課。但那酸黃瓜瓶子已經活生生地將這些教訓刻劃在曉竣的心懷裡了。 當他結婚後,和妻子淑珊聊起年少時的故事。將那不起眼的酸黃瓜瓶子在他年少生命中扮演了多麼重要的角色,如何使他能夠完成大學教育,如何顯示父親對他的愛和期望,都描述給她聽。 女兒小潔出生後的第一個聖誕節,曉峻夫婦帶著女兒回父母家一起共渡。晚餐後,父母一起坐在沙發上享受含飴弄孫之樂。 不久,小潔開始吵鬧,淑珊從父親手中抱走她,心想她大概尿布濕了,進入父母臥房幫她換尿布。當淑珊回到客廳,眼角似乎有點濕潤。她將小潔交回給父親抱,便拉著曉峻到臥室去,「你看!」她指著梳妝台旁邊的地上。令曉峻大為驚訝的,那罐酸黃瓜瓶子,好像從未被移動過一般,仍好端端地立在那兒,底下也已裝了好些硬幣。 他走到那瓶子前,伸手進褲袋裡將所有的硬幣掏出來,以非常神聖的神情,投入那瓶子裡。這時父親也抱著小潔靜悄悄地進了臥室,父子四眼對望,都說不出話來,但他知道父親心裡的感覺和他是完全一樣的。 (取材自英文網路文章)

倍增的祕訣

倍增、效率、成長、果效。人才、定位、配搭、授權。 「倍增效應」這個概念近年來廣被一般社會和教會運用。 在《中國教育報》上,最近報導了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的工作情形和成效: 「為了提高廣大勞動者的創業能力,促使其成功創業,1998年以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開始面對有創業意願,和具備基本創業條件的創業者,開展創業必備知識的教育和創業能力的培訓,並通過制定和落實一系列鼓勵創業的政策措施,幫助其成功創辦企業……」 「七年來,全國共組織了一百六十萬人參加創業培訓,培訓後創業成功率平均達到50%,並開發了一批新的就業崗位,發揮了積極的就業『倍增效應』,走出一條以培訓促進創業,以創業促進就業的新路。」 創業的倍增效應 另外,在《上海報線》的網站,最近刊載一個紡織廠女工如何蛻變為紡織業女泰斗的故事。 陳女士本是一位普通的紡織工,十年前下崗,賦閒在家。由於她有一技之長(毛衣編織),便買了一台編織機,為周圍的鄰舍和親友編織羊毛衣,十分受歡迎。由於她的口碑好,後來客戶越來越多,便到上海開辦加工廠,與一家知名的單位合作,成品受到了更大的肯定,被一家服飾公司指定為加工點。後來她順理成章地擔任了這家服飾公司的副總經理,主要從事生產技術管理。 有一次,陳女士到日本參觀,發現日本小學生穿的都是針織羊毛衫,她覺得這種紡織品很有特色,有彈性,可以伸縮,胖點瘦點都穿著自如,不但舒適,還很合身。她因此得到了啟發,回國後,找人投資開始經營針織羊毛衫的生意,緊緊抓住中小學生內衣外穿這個消費群,深受家長和市場的歡迎。 她的產品不斷地精益求精,信譽大增,不久即進入超市和大賣場等,市場佔有率很高。最後,她的產品引起了國際零售巨頭──沃爾瑪大型連鎖超市的重視,她又不斷地改變自己的生產技巧,努力適應沃爾瑪公司的需要,最終獲得了沃爾瑪公司的品牌,在全球銷售。現在她的事業越作越大,已成為一家有相當規模的大公司負責人,工廠生產的產品70%用於出口。 陳女士的創業史受到了當地媒體的關注,為此作了專題報導,專家對她的故事之點評說: 「陳女士創業成功的關鍵在『正確的定位』。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定位在羊毛衫編織;根據市場的需求,定位在針織編織品;根據市場的需求量,定位在中小學生內衣外穿這個消費群。正確的定位產生了創業的『倍增效應』」。 聖經記載的倍增效應 在聖經裡,我們也可看到不少有關倍增效應的經文: ● 你們五個人要追趕一百人,一百人要追趕一萬人。仇敵必倒在你們刀下。(利26:8) ● 若不是他們的磐石賣了他們,若不是耶和華交出他們,一人焉能追趕他們千人,二人焉能使萬人逃跑呢。(申32:30) ● 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4:12) ● 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經過利非訂,亞瑪力人來和以色列人爭戰。摩西吩咐約書亞帶軍作戰,而他自己手裡拿著神的杖,站在山頂上。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但摩西的手終究會發沉,於是他們就搬石頭來,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亞倫與戶珥扶著他的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就穩住,直到日落的時候。因此約書亞和以色列人便節節得勝,殺了亞瑪力王和他的百姓。(出17:8-16) 另一段記載,摩西的岳父葉忒羅來到摩西在曠野安營的地方造訪。看見摩西一人坐著,處理百姓之間的訴訟,在兩造之間施行審判,又叫他們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葉忒羅便對他說:「你和這些百姓必都疲憊,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於是葉忒羅向摩西獻策,要他設立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叫他們隨時審判百姓,大事就呈到摩西那裡,小事則自己審判,摩西的責任便輕省許多。摩西聽從了岳父的計策,設立了這樣分層負責的制度,不但效率倍增,摩西和百姓也不致疲憊了。 倍增效應的祕訣 從以上幾個故事,我們可以歸納出產生倍增效應的幾個祕訣: 1. 人才的訓練 國家要經濟起飛,必須有許多民營企業。而創業者必須經過適當的培訓,具備了創業的知識和能力,才能滿有信心地開創事業。企業增加,就業機會也倍增,整個國家的經濟才能不斷地提升。 主耶穌在世傳道時,祂縱然大有能力和權柄,但祂的足跡,只限於當時猶太地;祂傳道的時間也只有三年半。但二千年後的今日,福音幾乎傳遍世界,千千萬萬人歸信了基督,也是由於耶穌在世時,非常注重十二門徒的訓練。門徒接受適當的訓練和裝備,在耶穌離世升天後,便分散到各地去傳福音,又影響了無數的信徒,以致基督信仰的傳播,產生了倍增的效應。 2. 正確的定位 上海的陳女士成功的祕訣,就在於她找到自己的專長,又注意到市場的需求,將自己的技術和市場的需求結合,找到了她事業的定位,盡力的發揮,終於走出一條事業的康莊大道。 一個公司或企業,有正確的定位,大家齊心往同一方向努力,公司的士氣便高昂,效率便倍增。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神所賜的天賦才能或後天接受的教育訓練,如果我們能專心地充分發揮自己的恩賜和才幹,在個別的領域上必會有傲人的成就。反之,如果一個人一直找不到自己的恩賜才幹在哪裡,無法將自己的角色正確定位,不斷地瞎摸,經常換不同的工作,到頭來便一事無成。 3. 同心的配搭 從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與亞瑪力人爭戰的故事,我們看到摩西與亞倫和戶珥同心的配搭,使摩西的手得以高舉不垂,以色列人勇往爭戰,大大得勝。 一個家庭中,夫妻若是在價值觀、信仰、錢財支配運用,教養兒女各方面都有一致的見解和行動,並且同心配搭,這個家庭便和諧美滿,兒女也會成長得健全優秀。若是夫妻不能同心,經常爭執吵鬧,在教導兒女方面各行其道,兒女便無所適從,不知聽誰的好,或是專找漏洞鑽,在夾縫裡求生存,他們的品格和心理不可能健全發展。 一個同心配搭、彼此相愛的教會,不但會增長,而且有能力向外傳福音,成為一個增長興旺的教會。若是教會裡因為一些細微末節的事意見不同,以致大家爭執不下,許多事工無法進行,更遑論對外傳福音了。更有甚者,有些教會因此而分裂,信徒不知何去何從,教會也會更形萎縮。…
Read more

老樹的春天

多年前,有一棵樹,枝葉茂盛,根紮得深。在周圍眾多樹木中,它最令人矚目。許多雀鳥棲息其上,又啄洞在樹上,在裡面孵蛋。這棵樹很開心,因為在漫長的日子中,有這麼多同伴陪伴它。 人們也很喜歡這棵樹,他們常常坐在樹蔭下,拿出野餐籃裡的食物來享用。要離去時,大家總說,這棵樹真有用。老樹聽了這些讚詞,也不禁沾沾自喜。 不過,日子一天天過去,老樹開始生病了,它的葉子和嫩枝都紛紛飄落。漸漸地,它的枝幹越來越瘦削暗淡,昔日的風采已不再了。鳥兒不再在那兒築巢,人們也不去樹下納涼了。 老樹哭著問上帝:「為什麼要奪去我一切的風采?對我這麼殘酷?何不乾脆將我砍掉,讓我完全解脫痛苦?」老樹號啕大哭,回聲傳遍整片樹林。 春去秋來,老樹的情況毫無改善,枝幹反倒日益枯乾,它傷痛地夜夜以淚洗面,直到黎明來到。 咦,那是什麼聲音?哦,那是雛鳥啄破蛋殼而出的聲音。老樹猛然醒來。啄蛋殼的聲音愈來愈大,又有一隻雛鳥誕生了。 不久,樹上愈來愈熱鬧,因為不斷地有雛鳥啄殼而出。一隻、兩隻……總共已有四隻雛鳥在樹上誕生了。難道上帝聽了我的禱告嗎?老樹心裡想。 那日以後,好多鳥飛到這棵樹上來。牠們要在此築新的鳥巢呢!枯乾的樹枝反而吸引更多鳥兒在那兒築巢,牠們覺得住在乾樹枝上似乎比以往更溫暖舒適呢! 「哇,有這麼多鳥為伴,我的日子可真有意思了!」老樹高興地呢喃。 老樹回復了以往的歡欣。當它往下看時,心裡無限地欣慰。原來在它的樹根旁已長出了新的小樹,它們正對著它笑呢!這些小樹將延續它對大自然的熱愛。 如同老樹的再生,上帝對我們每人的生命都有一個特別的計劃。全能的上帝總是垂聽我們的禱告,祂是一切問題的答案。雖然我們有時無法參透人生的種種難題,但深信無所不知的上帝必知道什麼對我們最為有益。 有時我們會面臨試煉,有時卻祝福滿溢。祂給我們的試煉,無非是我們所能承受的。像那棵老樹一樣,它遭受了漫長時間的淬煉,然而,上帝並沒有砍下它,祂只是在考驗它的忍耐,待它經過考驗後,上帝便賜給它榮耀和喜樂。 所以,我們所遭遇的試煉,都是上帝為我們將來的榮耀而預備的。不要放棄,也不要氣餒,忍耐到底的人是有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