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飛揚46期
Author: 李順長
October 1, 2005
忠言逆耳?請看溝通高手的絕招。 溝通是富化人類生活,活化人類心智的有效工具。當信息從一個心靈傳抵另一個心靈,瞭解、同情、敬愛、頓悟、抉擇於焉發生。老師在課室中啟發學生,學生向老師發問;父母教育兒女責任感,兒女表達對父母的感激;領袖向國民說明執行理念,員工向老闆建言,丈夫向妻子表達關懷,牧師向世人傳講神的愛,靠的都是溝通。有效的溝通可以加速美化人類生活品質。因此,溝通的技巧是人人都應學習的。當所要傳達的內容屬於好消息,溝通的技巧不顯得重要,反正接受的一方大致上引發正面的反應,怎麼說都通。比如丈夫向妻子報告加薪,兒子向父母報告成績甲等,這種溝通不難。但當信息內容攜帶逆耳的成份,溝通的技巧就變得舉足輕重,因為效果如何端看溝通的方式。比如公司主管要解聘員工,老臣要向國王進諫,或是先知要責備人的罪惡,都需要高度技巧。 高難度溝通的楷模 這種高難度的溝通,難在講者甚難啟口,聽者甚難入耳。當父母要糾正兒女任意刷卡,欠下巨額卡債的不負責任生活態度,或是父母不贊成女兒交往的男友,或妻子要說服丈夫戒賭,都需要高度智慧。阿摩司書的溝通模式,可說是高難度溝通的楷模。當神有重要的話要向人說,祂用什麼方式與人類溝通呢? 溝通從表達的一方來說,主要涉及兩件事,一為信息內容,二為傳講方式。 一個優秀的溝通者通常擁有具體內容,不但言之有物,而且擅長組織,使信息容易被聆聽接受。他大體上也有老練的傳講技巧,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提升聆聽的興趣,並降低心理上的抵抗。舊約時代,耶和華神有重要的信息,要向以色列人傳講。祂揀選了牧人阿摩司,負起這項艱鉅的使命:責備以色列人的罪惡,宣佈審判的信息,並勸勉其離開罪惡,歸向真神。神知道以色列人的心剛硬,這責備審判的信息不容易被接受,若一出口就被擋回,講了也是白講。怎樣可以讓以色列會眾在不知不覺,毫無抵抗的情況下,聽見信息,甚至引發悔改的效果呢?阿摩司想到了一個辦法。 迂迴戰術 他對他的聽眾宣佈神對以色列周圍列國的審判:「敘利亞的首都大馬色三番四次的犯罪,神必不免去他的刑罰。」(摩1:3)當先知阿摩司細數敘利亞的惡行時,聽見的以色列人必然拍手贊同神的公意判斷。接著阿摩司又宣佈:「非力士人的首都迦薩三番四次的犯罪,神必不免去他的刑罰。」(摩1:6)他的聽眾一聽到宿敵非力士落在神的手下受審,必然大聲附和「阿們」。緊跟著先知矛頭又指向以色列北角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的推羅:「推羅三番四次犯罪,神必不免去他的刑罰。」(摩1:9) 一聽到外邦列國受審,以色列人必然目不轉睛地瞪著先知阿摩司,外邦人犯下滔天大罪,被神審判是天經地義的。阿摩司話峰轉到以色列國境的東鄰「以東、亞捫、摩押三番四次的犯罪,神必不免去他的刑罰。」(摩1:11,13;2:1))當時的聽眾以色列人對東鄰人民的低落道德素來厭惡,一聽見神的審判必然額手稱慶。先知又指南國猶大:「猶大人三番四次犯罪,神必不免去他的刑罰。」(摩2:4)聽見兄弟之邦猶大受審,以色列即使婉惜,情感上大致仍能保持平穩,反正事不關己。這時先知阿摩司知道他的心理準備工作已經作好,是亮出底牌的時候了。他套用了上述的語法,直接了當的宣佈:「你們以色列人也是三番四次的犯罪,神必不免去你們的刑罰。」(摩2:6)先知嚴厲的責備,如同錘子一般重擊以色列人的心懷,即使覺得不舒服,也無法反擊,因為周圍列邦犯罪,被神審判是合理的,那我們國家犯罪被審判,也是無可避免的了。 阿摩司的迂迴戰術技巧,顯然化解了聽眾的可能抵抗,他的溝通技巧在傳講方式上以漸進的手法,培養出同理心,使最後套用的容易得多。並且信息內容的公式重複了七次,到第八次沿用時,主題與信息已在聽眾心裡耳熟能詳,既簡單又有效,可以說是溝通的高招。不管是信息內容或傳講方式,都算是上乘佳作。 強調因果關係 從大馬色受審到以色列受審,先知使用了八個結構雷同的句子,這種平行套用的技巧,提升了聽眾的理解聯想力。阿摩司再次沿用這類似的邏輯: 二人若不同心,豈能同行;獅子若非抓食,豈能咆哮;少獅若非有所得,豈能從洞中發聲;若無機檻,雀鳥豈能陷在網羅;網羅若無所得,豈能從地上翻起;城中若吹角,百姓豈不驚恐;災禍臨到,豈非耶和華所降。(摩3:3-6) 這段信息的目標是促使以色列人接受三章六節這句話:「災禍臨到,豈非耶和華所降。」災禍與審判之間的因果關係,對先知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就像前面六句「豈能」、「豈不」的因果關係一樣明顯。阿摩司所擅長的平行沿用手法,在說明因果關係的溝通技巧上是非常卓越的。 平行的結構 先知還有進一步的信息傳給他的聽眾: ● 神使你們缺糧,你們仍不歸向神。 ● 神使你們缺水,你們仍不歸向神。 ● 神以旱風虫害攻擊你們,你們仍不歸向神。 ● 神降瘟疫,你們仍不歸向神。 ● 神傾覆你們的城邑,你們仍不歸向神。(摩4:6-11) 這五句平行的結構,陳述以色列人的苦境背後所牽扯的神學原理。如果以色列人能瞭解神的苦心,因此悔改歸向真神,神必照祂的憐憫,重新賜福以色列。從神學觀點來看,禍福的因果關係是明顯的。先知阿摩司開始委婉地呼籲: ● 當預備迎見你的神。(4:12) ● 要尋求神,就必存活。(5:4) ● 要求善不要求惡,神必與你們同在。(5:14) ● 要秉公行義,神就向餘民施恩。(5:15) ● 願公平如大水滾滾,公義如江河滔滔。(5:24) 可惜,上述的呼籲並沒達到預期的效果。先知阿摩司已經用盡技巧來化解聽眾的抵抗,信息卻仍被排斥在剛硬的心門外。更嚴厲的審判是無可避免的了,阿摩司忠誠地記下這四件事: 主指示我一件事,蝗虫吃盡青物。(7:1-2) 主指示我一件事,火燒滅深淵大地。(7:4)…
Read more
Author: 莊芷
October 1, 2005
處境越艱難尖銳,信仰的力量越明顯。 朋友的女兒小惠從小就聰明乖巧、品學兼優,去年暑假才剛從高中畢業,離家到南部的城市去上大學。 「飛來」的橫禍 日前聽說她騎自行車時出了個意外,當她從自行車摔下來時,車的把手竟然直直地撞上了她的肚子,當時痛得她眼冒金星的直冒冷汗,忍著痛慢慢地走回宿舍。 雖然小惠立刻打了電話回家告訴父母,不過她父母心想自行車摔下來應該不會太嚴重,便只叫她好好休息一下,倒也沒太在意,沒想到晚上卻接到小惠室友打來的電話,說小惠肚子痛得太厲害,而且還吐了幾次,情況看起來不太妙,所以已經送到醫院的急診室去了。 小惠的父母這才知道事態嚴重,立刻起身開了一、二個小時的車趕到醫院去探視。原來女兒這一跤摔得可真不輕,因為自行車的把手撞得太猛烈,小惠的脾臟竟然當場被撞破,所以有內出血的情況,幸好即時送醫,否則後果真是不堪設想。醫生得趕緊給她進行止血等急救措失,等小惠轉到普通病房以後,原本以為很快就會痊癒,沒想到又因護士插管時的失誤,讓小惠吃足了苦頭,折騰了好幾個禮拜,才能走出醫院的大門。 當我剛知道這起意外的發生時,雖然相信這對信仰堅定的夫婦,一定能靠著神淌過這起驚滔駭浪。不過卻擔心才十八歲的小惠是否會因這「飛來」的橫禍,而對神產生埋怨或懷疑?所以當小惠出院以後,我就打電話給朋友問問小惠的情況,沒想到電話那頭的朋友竟然充滿感恩地說:「真是感謝神哪!因為這個意外,小惠的肉體雖受了很多痛苦,但神卻讓她親身經歷了領人歸主的喜樂!」 原來小惠在醫院住的是雙人病房,另一病床上的「室友」是位年輕的媽媽,小惠發現她一直不斷在流淚,看起來一付絕望至極的樣子。朋友雖然為病床上的女兒難過,也忍不住上前向這整天以淚洗面的年輕媽媽慰問,才得知她幾週前原本只是牙齦發炎,以為過二、三天就會好。沒想到細菌竟然嚴重入侵,造成她全身的免疫系統失調。 醫生已經讓她試過每一種抗生素,卻沒有一種能產生效用,如今醫生表示他也束手無策,不知該如何繼續「下手」了。她想到連醫生都宣告沒有辦法,豈不是完全絕望?家裡還有二個年幼的孩子乏人照料,不但感到前途一片茫然,也完全失去了面對未來的希望。 因禍得福 小惠覺得她和這位年輕媽媽真是「同病相憐」,因為兩人都是因為一件小小的事情,竟然引發出一場「晴天霹靂」般的大事。朋友告訴這位年輕的媽媽,如今雖然醫生都束手無策了,但上帝的手仍可以施行恩典。所以便開始和小惠一起向她傳福音。原本還有些擔心與猶疑,不知那位年輕媽媽會不會嘲笑他們說,如果你們的神這麼好,為什麼不保護小惠別發生意外呢?但他們實在是為她的處境難過,所以只想真誠地關心她,而且有一股強烈想向她傳福音的慾望,於是便放膽開口和她談。 第二天小惠開心地對母親說,前一天晚上她已經帶著這位年輕的媽媽做了「決志信主」的禱告,所以他們倆已從醫院病房裡的「病友」,變成天國裡的「姐妹」了。沒想到神的作為還不單如此,神醫治的大能竟然奇蹟般的降臨在那位年輕媽媽的身上。沒多久醫生就發現她的情況好轉、免疫系統恢復正常運作,沒幾天就可以出院了。 朋友說小惠雖然經歷了一場「怎麼也想不通」為何會發生的意外,卻也親眼看見了神奇妙無比的大能。讓從小上主日學的小惠,好像看見了聖經教導的「生活寫實」版。所以她母親語意深長地說:「雖然我們無法避免苦難,但藉著苦難不但更認識並經歷神的愛,而且可以把這愛分享給別人,因此所受的苦便不是毫無意義了!」 殺人犯vs.弱女子 聽了這話讓我想起今年復活節前,在美國發生了的一起「爆炸性」的大新聞。亞特蘭大市一名三十三歲的強暴犯布萊恩尼可斯(Brian Nichols),在法庭當眾奪槍擊斃法官、書記,並且槍傷二名警察,又打傷一名記者後,在市區連搶三輛車,還殺死了一名海關官員,引起整個亞特蘭大市一片風聲鶴唳,全市的警察嚴陣以待地準備捉拿他。 沒想到他隨後竟然在停車場劫持了一名二十六歲的單親媽媽艾絲莉史密斯(Ashley Smith) 為人質,回到她所住的公寓裡藏匿。在這種驚心動魄的情況下,艾絲莉竟然唸誦《標竿人生》(The Purpose Driven Life) 一書第三十三章給布萊恩尼可斯聽,並與他討論該書的主題,並告訴他神賦與每個生命都有特別的意義,使布萊恩尼可斯受到感動,最後「戲劇化」的舉起白毛巾向前來拘捕他的警察投降。 事後「女英雄」艾絲莉史密斯馬上聲名大噪,不但立時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寵兒,也成了好幾家知名雜誌的封面人物,電視、電影的製作人都表示對她的故事感興趣,還有四家出版商搶著找她出書,一時之間,變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然而人們不禁仍然要問,艾絲莉在面對著殺人不眨眼的強暴犯,自己很可能也遭受性侵犯,或被一槍打死的情況下,到底是從那裡來的靈感、勇氣、智慧,能唸出《標竿人生》裡的句子給布萊恩聽呢? 出黑暗入光明 或許因為艾絲莉也曾有過「跌入深淵,蒙神搭救」的經歷吧!她出生不久就遭生母拋棄,由外祖母撫養長大,年輕時就曾因偷竊、打架、酒後駕車而被捕。輟學後結婚、生子,丈夫又在一場鬥毆中被刺傷,最後死在她的懷裡。她的年輕歲月可說是一團混亂,直到有人帶領她認識了神。不久前她才回到學校修課,找到工作,人生開始有了起死回生的新轉機。 或許是艾絲莉曾經生活在恐懼、茫然、絕望之中,才能對「殺人魔王」似的布萊恩尼可斯多一分慈心:或許因為她自己曾有奮力跳出苦海,重新迎向光明的經歷,才會對「十惡不赦」的布萊恩多抱一分希望,以致能鎮靜地在生死一線的危急時刻,依然能用從神而來的力量,讓布萊恩確信他也能成為神兒女,並且願意被逮之後到監獄向其他囚犯傳福音。 小惠與艾絲莉史密斯都是在自身處於極端無助,對未來充滿了惶恐之時,依然靠著神的憐憫與全能,不但自己能苦盡甘來,還能帶領人奇蹟般的歸主。這實在讓人看出神能改變人心,並能帶領人「出黑暗、進光明」。這事讓我深刻的體會到雖然人生在世都會有苦難,但只要我們心中有對神及對人的愛,就一定不會白白受苦了!
Author: 鄧遜知
October 1, 2005
名字只是一個人的象徵符號,要記在生命冊上才是最重要的。 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 可見名字的重要。連孔子也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一個美好的名字確實能喚起人美好的聯想,使聽到名字的人覺得賞心悅耳,也使其擁有者覺得有尊榮。 名字有時有很好的出處。守舊的人依照儒家的習慣,男從《楚辭》、女法《詩經》。比如蔣中正的名字出自《楚辭》離騷「跪敷衽以陳詞兮,耿吾既得中正」;女作家瓊瑤的名字出自《詩經》國風●衛風「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名字當然也有出自他處的,例如岳飛的母親夢見大鵬停在屋上而生下岳飛,所以起名為「飛」,字「鵬舉」。現代人起名字時多不受限制,使帶有時代的氣息。 名字的聲律很重要。漢語中有廿一個聲母,卅五個韻母,起名時應儘量避免用相同的聲母或韻母,因為聲母同則讀之繞口;韻母同則聽之逆耳。在聲調方面也講究要有平有仄。三個字都是第一聲或第四聲則是大忌:前者語感平淡,呆板拘謹;後者拗口彆扭,呼之氣絕。 迷信的人有很多關於名字的「學問」:兩儀、三才、四柱、五格、六神、八卦、十二生肖、周易陰陽、奇門遁甲、紫薇斗數……玄之又玄。各種命理元素的組合是無限大,變幻無窮,神秘莫測。起名時既要考慮五行生克,又要考慮沖合刑害。迷信命理的人多半也相信名字有莫名其妙的法力:如果起得好,哪怕是命帶七煞仍能官星遇貴;如果起得不好,就算是柱有魁罡也會梟刃複行。信矣哉,一派胡言。 名、字、別號 古時候「名」是在嬰兒出生以後三個月由父親起的,據《禮記》「內則」記載,到了這一天,由母親和保姆抱著嬰兒來到廳堂見他的父親,父親握住孩子的右手,給他取名。「名」取定以後,母親把孩子交給老師或褓姆, 然後按順序把小孩剛獲得的「名」向參加禮儀的人宣告。父親則立即把孩子的「名」連同他的出生年月日報告地方長官,入冊登記。 古人除了名之外,還有字。按照古老的規矩,只有皇帝、父母、老師這三種人,可以直接叫人的名;別的人只能叫他的字,如果直呼其名,就是大不敬,甚至有侮辱性質。比如《三國演義》裏面的呂布,「布」是名,「奉先」是字。劉備也稱呼呂布為「奉先」,只有罵他是「三姓家奴」的張飛才會說:「呂布!我和你拼三百合!」 名和字是由父母起的,當事人基本上不能自己決定,但別號卻不然。別號不但不受家族、輩分的限制,而且字數也可以任意。宋代著名詩人陸游,抗金空有志、報國苦無門,一生都希望能夠為國家效力,恢復中原故土,但始終都沒有這樣的機會。他只好無可奈何地起個別號叫「放翁」,但是他沒能「放」下,臨死時依然念茲在茲地提到「但悲不見九州同」。「放翁」這個別號代表了他的心志:他就是要放蕩不羈,以此來區別于那些胸無大志、偏安江左的當朝權貴。可見別號是用來表明心志的。 偉大與渺小 歷史上擁有最威風名字的人可能就是武則天了,她的名字不但偉大,而且空前絕後,因為那個字是她自己造出來的。她本來有個乳名叫武媚娘,但是她嫌俗氣。她認為山河大地都不足以襯托她的威嚴,漢字也不夠功力描述她的功德,因為她光同日月。於是造了一個字發「照」音,為上下結構,上「明」下「空」,意即與日月同輝。這個字太獨特了,獨特到不能在鍵盤上敲出來。無論用拚音(zhao)還是五筆字形(jepa)都不能輸入這個字。看來她越是希望被後人記住,就越快被歷史遺忘。 武則天把名字改「大」,但也有人故意把名字改「小」。聖經使徒行傳記載了掃羅悔改的經過。「掃羅」這名字的原意是「祈求」。他本是個迫害基督徒的人,有一次在去大馬色的路上被主耶穌的大光所照耀,就悔改了。悔改後他為自己的罪痛心疾首,遂改名為保羅,就是「微小」之意。這個自認微小的保羅被神的靈充滿,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廣傳福音,寫下了十三卷新約書信。保羅對人類的影響巨大而深遠,與他自選的名字正相反。 武則天與保羅的名字有天淵之別,他們在歷史長廊裏留下的背影同樣是判若雲泥。我們在回溯歷史的同時不得不思索自己的價值取向,以及在永恒和無限中的定位。古人說得好:「血肉身軀且歸泡影,何論影外之影;山河大地尚屬微塵,何況塵中之塵。」原來,我們的肉身在永恒裏是一泡影,在無限中是一微塵。名字只是一個人的符號象徵,神揀選人看重的是內心。神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16:6-7) 超乎萬名之名 如果我們承認自己的渺小,我們就有救了。如果我們像保羅一樣為自己的罪懺悔,讓那照明保羅的大光也照耀我們,我們就有機會得著永生。那光就是耶穌基督:「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1:9)。 有很多人,承認聖經的教導很好,但卻不肯接受耶穌。他們認為聖經裏有關耶穌的記載是神話,只能當故事去聽。其實問題是他們存著一顆桀驁不馴的心。一個認為自己有能力判斷神是否存在;神是哪一位的人,是永遠都不會找到真理的,正如聖經說的那樣:「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約1:5)其實要信耶穌並不難,只要我們放下身段,承認自己的有限,帶著謙卑的心研讀聖經,去教會聽道,去尋求那不變的真理,就一定可以找到那永活的真神。聖經說:「你盡心盡性尋求他的時候,就必尋見。」(申4:30) 在《證主聖經百科全書》中,「耶穌」這兩個字的解釋是:耶穌是彌賽亞的名字,意即「救主」或「耶和華是救恩」。這個名字太重要了,「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凡是歸到這個名字裏面的人,在審判的時候都不會被定罪。聖經啟示錄裏說,到了那一天,神會打開一個書卷,就是生命冊,裏面記錄著基督徒的名字,凡是在上面沒有名字的人,就會被扔到火湖裏啟20:15)。 我們的名字叫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名字是否被寫在生命冊裏。
Author: 鍾惠娟
October 1, 2005
「十多年來,我一直想知道,我們之間的問題出在哪裡?我總算明白了,原來妳從來就沒信任過我。」螢幕上當紅的韓劇俊男恨恨地低吼。 「你呢?你一直是那樣高傲、自私,從不管我的感受,這才是問題根源。」女主角不甘示弱地說。 看來,照這種對話方式,他們之間的爭戰,以及這齣戲可以演個沒完沒了。不幸的是,這樣的說話方式我們並不會感到陌生或訝異,從與親人好友的閒聊,到報章、電視傳送來的各種八卦話題,甚至走到街上,迎面而來的廣告,或競選傳單,都一再向你傳送真假混淆的訊息。我們如置身在一座語言的大森林中,一路上不僅充斥著各種模糊不清的「路標」,甚至處處還埋伏了「陷阱」與「地雷」呢。 話語的威力 古人說:「一言興邦,一言喪邦」。聖經中也有多處提醒我們話語的威力。如果使用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箴25:11)並且帶來身心的醫治:「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 (箴16:24 )但若是使用不當,它也會引發爭端,甚至禍患。「舌頭就是火……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雅3:6)因此「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喜愛它的,必喫它所結的果子。」(箴18:21)人們以語文來達成互助──生存的根本要素;但人際間的爭論與衝突也往往肇因於語文。如何善用這有力的溝通工具,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了解與情誼;減低因誤解而來的敵意與傷害,並洞悉語言的陷阱或煙幕,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領域,及每個人都應當學習的功課。 19世紀末,法國學者博萊爾(Michel Breal)發起了對語意變化的研究,到了1930年代,語意學才發展更趨成熟。語意學(Semantics)原文是指「意義」或「表徵」,是研究語言、思想與行為之間相互關係的一種科學。 認識語言的真相 從語意學我們可以學習下列幾個使用語文的重要原則: 一. 語言是象徵性的人類可任意用某些符號(物品、圖畫、文字、聲音等),來代表某些東西,稱之為象徵。在所有象徵的方式中,語文是最發達、最精密、最複雜的一種。我們必須注意的是,符號不是它所象徵的東西,言辭也不等於它所代表的事實。 早在幾百年前,莎士比亞就已經觀察到這一點,他說:「名字代表了什麼?我們稱之為『玫瑰』的東西,若冠以其他名字,聞起來依舊芳香。」然而大部份的人在某些思域中,都有一種對事物做不適當評價的習慣。將象徵與所代表的東西混為一談;寧可執著於語文的字義,也不正視現實狀況,採取因應對策。 例如,「文士和法利賽人窺探耶穌,在安息日治病不治病,要得把柄去告他。」(太12:10)文士和法利賽人視「守安息日」(虔誠的一種象徵)為神聖不可侵犯,因而反對耶穌在安息日為病人治病(路5:6-11)。他們墨守成規,只重視傳統的儀文(宗教的象徵),卻忽略其真正的意義與精神。因此,耶穌責備他們有禍了,「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太23:23) 逃脫這種陷阱的主要方法是,認識規條背後所代表的精神與原理,而不是拘泥於字句的表面。 二. 語言只是「地圖」 語彙的世界與外在真實世界的關係,就與地圖和它所假設代表的地區一樣。「地圖並不等於所有的疆土。」因為地圖不論繪製得多麼詳細,絕無法把疆土裡的一切山脊、谷地、斜坡、丘陵都一一表示出來。同樣地,語言也無法將事情鉅細糜遺地表達盡淨。 例如:若聽到有人說,張三很驕傲(當指出實際狀況為何),則只應去理解張三有一個不好的評價,不應斷定張三是個驕傲的人。 人的理解與體驗十分有限。保羅因此說:「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甚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2)既然無法完全明白事情的真相,我們最好持較保留、不評斷的態度。聖經也一再提醒我們:「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林前4:5) 另外,我們使用的語文「地圖」須要經常更新。相信你不會用多年前的地圖來找你要去的目的地。同樣地,我們對人事物的看法,也要因有新的認識而不斷修正。例如,當我們談到「對靈恩運動的看法」時,需要先去了解靈恩運動的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到今日的第四波,各個時期的特色、主張及轉變,並最好實際到具有代表性的聚會現場去了解與體會。如此所做的評論才會比較客觀、接近事實。 破解這種刻版印象的有效方法是,避免先入為主、以偏概全。 三. 不同抽象層次的語言 愈高抽象的語詞,所代表的範圍就愈廣泛,省略的實相也愈多,我們對事情的真相的了解就愈糢糊籠統。然而,不少人習慣於做抽象的思考,也喜歡用高層抽象字解釋高層抽象字。 譬如,在美國羅斯福總統推行「新政」(New Deal)時,一群學者對之加以檢討。有人問「新政」究竟代表些什麼?有人說「國家社會主義」,有人說代表「國家資本主義」,又有人說是「自由主義」。於是大家在這三種主義所包含的問題上辯論大半天。而對於羅斯福所提出的幾個重要法案,及執行的政策,反倒一字不提。 高度抽象名詞之所以被稱為「危險字詞」,主要是由於人們對它的定義和解釋有時會差距很大,並常常有意無意間濫用它們,使聽者抓不到重心,變得更加迷惑。幾個強國爭奪油礦,卻美其名為「保護小國的領土完整」。中世紀的異端裁判所,為維護「正統的信仰」,可用極殘酷的刑罰加諸所謂的「異教徒」。因此,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時羅蘭夫人 (Jeanne Marie Roland)臨上斷頭台前疾呼:「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 然而,使用抽象名詞的標準,不在於它們所屬的抽象層次是「高」或「低」,而在於它們是否能降到比較低的抽象層次。例如若有人問:「紅色是什麼意思?」答道:「是一種顏色。」再問:「顏色是什麼?」又答:「是一種性質。」這種回答抽象層次愈來愈高,令人愈來愈不知所云。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請他吃西瓜,或紅蘋果;當馬路上的紅綠燈轉為紅燈;遇見救火車時就指示這顏色給他看。 要溝通有效,必須把要說的話在對方能明白的抽象範圍內進行,比較抽象的部份能有具體的基礎支持。讓讀與聽的人能不費力地從簡單、熟悉的具體印象,進到抽象的論點與主張,然後又回到具體的事例。因此一篇有趣或動人的講道或文章,都需要將較高或較低的抽象名詞相互使用,以及將理論和實體交相替代。 這原則若應用在對未曾聽聞過福音的人身上,我們應當從他們生活中所關心、感興趣、及熟悉的事著手,先建立一個彼此都能同意的話題,以對方能了解的語言來溝通;盡量避免基督徒所常用的「術語」,或抽象層次很高的字詞,如:十字架、肉體、靈命、真理……,若必須要使用,最好舉出一些對方能了解的具體事例來說明。 溝通的典範──聖經 若以語意學的角度來看天下第一書──聖經,這本父神寫給世人的書,真可作為人們語言溝通的典範。其詞彙豐富而優美生動,表達的方式也多采多姿,有敘事文、歷史傳記、詩歌、箴言、小說等等。不同抽象層次的語言靈活地交互使用;義理與應用前後呼應與詮釋。 在福音書的記載中,耶穌有35%的教導是用比喻的形式。祂闡述真理,「照他們所能聽的,對他們講道。」(可4:33)「比喻是從自然界或平常生活中找尋可見的東西,以有趣的方式明喻或暗喻所想表達的意義,吸引聽者的注意力並留給聽者心中一個問題,以引起聽者主動思想,到底說者所要表達的教訓。」耶穌擅用屬世的、可見的東西解釋天上屬靈的、抽象的東西。 例如,講到「天國」(抽象層次非常高),耶穌用了好幾個比喻來說明:撒種、椑子、芥菜種、麵酵、藏寶、尋珠、撒網等(太13:3-52)。這些比喻都是當時當地人所熟悉的東西,因此能很快明白。 講到「住在基督裡」這個很抽象的觀念,耶穌就以「葡萄樹與枝子」的連結現象來說明我們與祂生命相連的關係(約15:4-8)。當祂以具體的實物來形容時,我們腦中彷彿出現一幅生動的圖畫,而能心領神會其含意。…
Read more
Author: 翁麗玉
October 1, 2005
不管你拿到手的是怎樣的一副牌,你都可以盡力把它打成一副好牌。 加州陽光是出了名的燦爛,在春天卻是乍暖還寒,不過對美國人來說,任何季節,只要是週末都很好玩,所以我和兒子特別選了週間去「尼克森紀念館」(Richard Nixon Library),可以不必大排長龍。這個紀念館是兒子女兒特別推薦的好地方,何況兒子還自願充當司機呢! 「尼克森紀念館」就在南加州大洛杉磯橙縣的約巴林達(Yorba Linda),離他們住的地方不遠,雖然人們稱它為「紀念館」,我倒覺得稱它為「尼克森圖書館」更加貼切。這座於一九九○年完成的紀念館,是加州人的驕傲,因為它是一座占地九英畝,所有館內外設施都沒有動用公帑,全是私人募款與捐獻,又不屬於國家文獻的唯一美國總統私人圖書館。 這個圖書館裡陳設了幾項重要的歷史文獻,包括尼克森與甘迺迪電視辯論的實況、尼克森與阿波羅二號太空人對談的熱線電話、水門事件的檔案及尼克森離職聲明,更有一九二一年亞當斯「獨立宣言」原稿,還有當年尼克森與幾個重要國家領袖的塑像,以及尼克森在白宮的休息室、私人座車。館內的一隅陳列很多中國風味的收藏,細緻的陶瓷器皿和文房四寶,凸顯尼克森刻意地表達對中國的友好。為了紀念第一夫人,旁邊還有一間美麗的「第一夫人花園」。 展現童年溫馨 紀念館的後園保留著尼克森童年成長的小屋,屋前屋後都有可愛的小花園,屋內的設備簡單而溫馨,顯示尼克森家族是一個平凡的小家庭。尼克森的父親原不富裕,後來經營加油站和雜貨店成功,家庭經濟一路改善。從廚房的許多炊具看來,尼克森的母親是一位擅長烘焙的好廚師,窗前的聖經和起居室的鋼琴及幾種不同樂器,可以想像當年這小屋裡曾經有老尼克森夫婦頌讀聖經的朗朗聲,三個兒子鋼琴、小提琴的詩歌伴奏聲,他們是貴格會的會友。 紀念館中間有一個不大不小的花園,平時可外租作婚禮之用。雅緻的花園一角,有兩個紀念墓碑,就是美國第三十七屆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跟夫人Pat 長眠安息的地方,結束這座圖書館的瀏覽,隱約可以感受到這位平凡的加州小子一路奔向白宮權利之路的心路歷程,他的一生不算傳奇,但有許多與世局變化相關的變數。 尼克森的功過 尼克森大學時代主修法律,在他當選總統之後,逐漸發揮他對國際事務的廣泛認知,他擅長談判,在任內與顧問季辛吉(Henry Kissingger)結束中南半島戰爭,改善與中國、蘇聯的外交關係、促使以阿戰爭提早結束,並努力維持中東的和平。尼克森總統雖然在外交上有卓越的成就,但因涉及水門事件醜聞而被迫辭職。 也許是民族意識的關係,一般台灣人對這位造成台灣與美國斷交的總統並沒有好感,但1994年四月尼克森辭世後,許多人開始感念當年他對中國大陸採取的開放政策,由於他所採用對中國的策略,使得共產主義的中國有機會親向西方,慢慢開啟民主的門戶,在當時也紓緩了美俄冷戰時期的對立。如今,仍有不少遊客經常來憑弔,不管尼克森用什麼人生哲學經營他的一生,相信他能夠在跌倒時奮力爬起,就已經值得敬佩。 世上有才氣,有理想的人很多,如同鑽石深埋在人跡罕至的曠野山嶺一樣,有些人懂得自我啟發,「深耕」生命中的恩賜,找到運作生命的操作方式,從奮鬥過程中熬煉生命的耐力,用積極正面的思考接受挑戰。尼克森的成長歷程跟一般人一樣平凡,在邁向成功的道路上有得有失,但他願意將自己的一生記事剖開在紀念館裡,讓人憑弔論證,也算是心裡正直的人。 基督徒的成敗 其實基督徒的成敗功過,並不見得像世人所說的可以「蓋棺論定」,正如保羅說:「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只等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到稱讚。」(林前4:3-5)我們的成敗很難自己或別人來評論,自有主的評價和賞罰,我很同意保羅對我們待人處事的建議,他說:「要像基督的僕人,從心裡遵行神的旨意。」(弗6:6) 歷史上也有不少人立志成為偉人,為了達成「偉大」之功,付出無限代價,最後才發現自己輸得很慘。所羅門王在《傳道書》上帶我們巡視他的一生,他曾以君王之尊,擁有無限智慧、權力和財富,但在晚年之後他洞悉了人生,發現一切的努力都是徒然、荒謬、愚昧、毫無意義,這並不是說他要我們消極的去看人生,他同樣地肯定了一切知識、智慧、工作勞苦、和享樂的價值,但提醒我們要將這一切擺在正確位置,把追求的萬事寄託在真神身上,用永恆的眼光來衡量短暫事物的價值。 所以他同樣提出「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12:13-14)這樣規勸的目的是期望後來的人,能夠在獨一上帝面前找到真正的福樂。 就像玩橋牌一樣,每一個人手上都有一副牌,不管手上拿到的那副牌好不好,你都要盡全力去經營它,好好循著遊戲規則玩到底,否則你就必須棄權退場;人生也是一樣,每一個人的恩賜能力不同,上帝的計劃也有不同,不要羨慕別人,要好好掌握手中已有的籌碼,盡心盡力經營你的人生。 世上所有的成就,終有一天要成為過去。但願我們有屬天的眼光來看待萬事萬物:成功時不驕傲自滿,失敗時也不灰心氣餒。只要行完神帶領的路程,成就祂託付的使命,就不虛此生了。
Author: 李順長
October 1, 2005
「發現號」太空梭原定八月八日凌晨降落在佛羅里達州的基地,但因佛州天氣不佳,太空梭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待命一天。由太空總署指揮,在八月九日早晨安全降落在加州空軍基地。太空梭的安全,某種程度上依賴總部和宇航員之間的溝通。 八月八日的晚上,我使用「預付電話卡」,撥通了電話,向住在遠東的母親問安。自從父親半年前去世,我就留心每週打電話和九十高齡的母親閒聊一下。平常有我七個兄弟姐妹在故鄉侍候,我不用操心。我的電話是盡我一份孝心。母子的心靈相契合,靠的是溝通。 在外交官場,這國把對那國貨幣幣值的關切,表達給對方;在股票市場的操作室裡,透過網路通訊呈現的資訊,顯示在監視器上;在零售商場經理的辦公桌上,某一貨品的銷售量和庫存量數據,說明了消費的潮流,經理馬上寫了一封電郵,向遠東的採購單位下了訂單。這一切都是溝通。 上述的溝通屬於辦事的層次,只要消息傳達,使命就已達成大半。另有一種溝通,其目的是為了塑造對方的品格,改正對方的習慣,這種溝通涉及時機和場合,涉及氣氛和心態,涉及經驗和語言的切入點,這種溝通的難度高得多。比如老爸老媽看廿歲的兒子,靠信用卡賒帳度日,債台高築,擔心他養成惡習,一生翻不了身,想把負責任的財務生活態度教育給兒子,這種的溝通難度相當大。比如老爸老媽擔心十九歲的女兒,吸取了當代時髦青年的生活觀──「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我有權利主張我的身體」,如果未婚就放縱性生活,引發懷孕、輟學、墮胎的連鎖反應,恐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爸媽想要把婚姻道德的正確觀念,培植在女兒的心田,這種人格建造的溝通,困難度當然更高。 撒母耳記下十二章1至15節記載,拿單先知受差向大衛王進諫。他肩負了一項艱難的使命,去責備大衛王的罪惡,就像在老虎頭上拔鬍鬚。大衛搶奪了屬下大將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又想了個計策,借亞捫人的刀殺了在戰場上奮勇征戰的烏利亞。為此,耶和華神極不喜悅。 拿單先知使用了一個溝通的高等技巧,他先講了一個故事給大衛王聽:「王啊,某城裡有個富戶,有個窮人。富戶有許多牛群羊群,窮人只有一隻小羊羔,和兒女一同長大。有個客人來到富戶家裡,他捨不得宰殺自己的牛羊,卻搶奪了窮人的的羊羔,預備給客人吃。」大衛王一聽就發怒說:「該死的富戶,沒有憐憫心,他應償還四倍。」 先知拿單說:「你就是那人。你有多少妃嬪,仍不以為足,藐視了耶和華的命令,搶奪了烏利亞的妻。耶和華說,我必從你家中興起禍患攻擊你,刀劍永不離你的家。」大衛聽了拿單的諫言,當場認罪說:「我得罪耶和華了。」(撒下12:13) 這一場溝通危險性相當大,惱羞成怒的君王,將進諫者砍頭的事,歷史上屢見不鮮。拿單的成功,不但奠基於個人的勇敢,更建造在他屬靈的智慧上。我深信他在進諫之前,不知有多少個夜晚,跪在上帝的寶座前,為自己所需要的智慧祈求,為對方所需要的謙卑之心與受教之耳祈禱。拿單可以說是深諳溝通技巧的智者。 至於牧者如何向會眾溝通教會的異象,引發全體動員;佈道家如何向福音朋友溝通神的大愛,引動人的回應;長執如何向會友溝通關懷社區的使命,引起傳福音的熱誠,那是領導的藝術,也是我們每個人一生都當用心在主裡學習的功課。
Author: 廖慧娟
October 1, 2005
從「神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明白了「護短的愛」。 信主以來,我便知道神是公平的,只要我願意降服於祂,就處處看見祂用一種我「測度不出、理解不來」的方式在施行祂的公平。我默默接受這種公平,但心中卻隱埋著無奈與埋怨。「不蒙愛」的陰影悄悄侵蝕著內心,其實是很苦毒的。 我到教會尋找神,竟然看到一個護短的神;到教會尋覓愛,神卻要我苦修愛的學分;我努力超越肉體的艱難,卻感到十字架的沉重。 被護短的溫暖 我看見神是護短的,與祂公義的屬性看似相悖,卻不牴觸。護短是不用理由的,就像愛是說不清的。誰無短處須被掩蓋呢?若有人極力反對護短,他大概是康德的信徒,既不認為自己有缺陷,也不容別人有瑕疵;既拒絕原諒別人,也憎惡人的寬容。對這種護短感到不舒服的人,很可能是從未享受過被護短的溫暖吧! 蛇木是一種腐朽無用之物,卻能養出了空古幽蘭。上帝要在嗚咽的心靈裡製造出溫柔和愛;在焚毀的大地上栽植荊棘叢裡的百合花。如果不把種種可愛的、可厭的、渴望的、鄙棄的,都放到一顆心靈裡煎熬,怎能熬出一種心境、一種生命情味──行雲流水,從容自在。把離亂過後的杜甫和王維打破,和在一起、重塑;將孔夫子與老莊綁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叫他們重新賦詩唱和、著述講論。讓中國讀書人的境界提升,使文化與靈魂相互糾纏與詮釋。 我崇拜莊子行有年矣,從前苦苦追求文學與哲學裡的空靈之美,執著於真純,卻只養出狂妄的古怪脾氣。畢竟莊子是沒有耶穌的,他肯定是得了屬天的啟示,然而卻找不著天梯。 主耶穌是我們這些新約後的人的天梯。認識主以前也曾想要丟棄萬事,但那是帶有點「識透」的淒涼與決絕,而不是真智慧。其後,不學莊子學保羅,不愛李杜愛約翰。但終究是亂了心思,滯了靈性,自大得以為可為人師了:而未自知「看是看見,卻不明白;知道,卻未得道。」 愛大赦免也大 詩篇九十篇說:「求你指教我們怎麼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智慧的心是屬天的、屬靈的恩賜,與知識悟性未必相關,恐怕倒是與境遇比較有關。人真正活過的日子能有幾多?所以《魔戒》中弗羅多丟出了魔戒,完成了他的任務,故事也該畫上句號了。因為不必再冒險了,地上的人生算玩完了。 神每次向人透露祂的心意時都不是為了定罪,即使是管教,祂仍然是護短的。但是祂不會暫隨己意,好比保羅領會了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時,就明白愛大赦免也大的深意,也就生出悔改的力量與憐憫別人的心腸。換句話說,在看見自己的問題時,就看見了神的愛,同時也看見了神對別人同樣的愛。因此能不再定睛在別人的問題上了。如果還耿耿於懷,就要謹慎千萬別中了分別善惡的毒。一旦中毒,解藥只有上帝有,祂園子裡「生命樹」樹上的葉子可以醫治萬民。 不過環境通常是經過神設計得恰到好處的。有時外面受到攻擊,裡面也有軟弱,甚至是挨了撒但的毒箭後,竭力與肉體搏鬥,在哀鳴中努力想要站穩都很困難。只好一邊忍耐,一邊等候神。保羅說要等到「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才歸於無有(林前13:10)。如今只能像是對著鏡子努力想要看懂,但是要到那時才能面對面地看明白,並且知悉現今所不明白的隱密事。好像愛麗絲一跨進鏡子裡去,先前難以理解的就都不成問題了。 然而,每當由神面前回到現實世界中,有口也說不清楚方才所見的奧秘,好像所有童話故事裡的仙境都一下子消褪了,彷彿要考驗我能否堅持相信確實到過一個美地。人活在地上,就在肉身裏與主相隔,就得靠著聖靈、憑著信心,暫時跨過地上帳棚的限制,等候那完全的來救我脫離自己。 除掉心中的帕子 我心中的帕子要到幾時才能被完全除去呢?我的生命要如何得以自由呢?雖然現在一次次被聖靈充滿,一再地被寶血塗抹,然不斷被話語潔淨,不住被愛遮蓋,依然嘆息勞苦等候得贖。但我唯深信如今是匍伏前行,到那時就必然能夠快樂地在主的青草地上盡情奔跑。 在教會中肢體能親密到何種程度不怕受傷,可以享受被信任的甘甜與被需要的喜悅?能疏離到什麼地步不致誤解,可以享受自己的孤單而不會太寂寞?愛需要智慧、理解與信心,勇於承認自己的看法可能錯了,願意把不好的感覺一笑置之,並且相信人都會有跌倒的可能,也都會起來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鐵磨鐵磨出刃來,教會是最好的煉鋼廠,為屬神的人打造出剛強倚靠的信心。 我以前巴望別人的理解,有理解應該就能護短得容易些。然而神使萬事互相效力,教我明白這期望是勉強的虛妄。既然勉強就使自己不自由,也給人壓力。教會這顆寶石的切割面因為有不同折射的角度才顯得奇妙,身體的建造也因為艱難而更為榮美。 每當我感到難受時,神總提醒我,「妳去想想那個人的好處,看看是不是可能妳也錯了。」舔傷口並不好受,然而神使我脆弱,卻不要我自憐自義,是要我學會處理傷口。看神怎麼作,學祂細膩的手法與憐憫的心腸,將來才好為祂去包紮別人的傷痛。 木桶理論 根據「木桶理論」,一個木桶的最大容量取決於最短的那條木片。教會的身量有多大,就取決於那軟弱者能被護短到什麼地步。保羅自稱是罪魁,神的剛強才因此得以顯明在他的軟弱上。罪魁的認知,是個人由對罪的認識,加上蒙了赦罪之恩的感激,並非由罪行大小與人比較而來的。我也期盼是被理解被寬容,犯了錯也可以被原諒的。 這被護短的需要近乎耍賴,也帶點無奈的撒嬌。誰是可以讓人撒嬌而不感到害臊的,那人的身量是大的,所能提供給人的自由與成長空間也是最大的。神應該是如此期許祂的教會的,雖然人不都是有信心有智慧的,但是神在祂的家中掌權,祂的兒女就必然一起蒙恩,用彼此護短的心寬容忍耐,將祂的恩慈憐憫支取下來。 甘心為人加分 我的一對寶貝兒女常常挑戰我護短的智慧。弟弟素來拙口笨舌,不如姊姊伶牙俐嘴,常常受屈大叫「媽媽不公平!」是啊!我本來就不公平,怎能用相同的量器去量給不同身量的二個孩子呢?每當戰場上烽煙四起時,我勢必置身事外保持中立,然而有時會被搶奪得立場不穩。姊姊吃醋說「妳溺愛他,妳偏心!」弟弟卻抹著眼淚,還在憤憤不平。幸好幾經鎩羽,作父母的被兒女訓練得心竅漸漸熟練了。 護短在技術的層面上就是甘心為人加分,把對方升級,將自己降卑。降卑是釘十字架的大工程,人的肉體是十字架的天敵。肉體須先上十架,魂才得以安息,靈也甦醒過來了。 霍桑的小說《紅字》,書中女主角被判處一種可怕的刑罰,她一出門就得戴上一個用紅色的字所寫的記號,終身背著被定罪為犯了姦淫的羞辱記號。她若願意供出男主角,或許處境會好過些。然而至死她保持沉默。她心中緊緊守護著的是她的愛人,或她對愛情的理想?我想,或許到後來她只是想守住她與上帝之間的一段心曲,一個神願意她保守的秘密。這樣的生命可以安息地用溫柔的心面對不被理解的屈辱與寂寞,在孤單的深處她就得著了苦膽中的安慰。 漫漫人生中,若能得一知己,人生無憾。不過,有恩典自然是好的,當神用黑雲遮蔽祂自己時呢?就該好好學禱告,學習享受孤單的恩典。不求被人理解的生命境界,似乎有些狂妄,然而在不得已時,還能如此安之若素地順服,這信心是被神喜悅的。 用愛糊住雙眼 牧師在信息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對乞丐夫妻在街上賣唱糊口,旁人問這作妻子的,難道她看不見這個丈夫潦倒落魄嗎?她回答說,但是我更聽見他美好歌聲裡的甜蜜啊!護短,就是眼睛被愛糊住了。這愛得有相當深沉的意志去調和情感,否則是愛不下去的。 我懇求神用愛糊住雙眼,好讓我可以為祂唱出甜蜜的心聲,而祂的確也故意如此護短了。祂叫罪人從迷路上回轉,並且遮蓋了許多的罪。祂遮蓋因為祂護短,而且祂實在是喜愛傾聽地上甜蜜的歌聲回應天上詩班的合唱。 你需要被護短嗎?先去護別人的短,特別是在感到受傷的時候。信心帶來醫治,信心是由神的話,不是由感覺而來。神的話帶著潔淨的能力,靈魂被潔淨了自然就有喜樂。若是讓神作主,要神的愛多過要人的愛,就明明可見神的手纏裹這人,也撫摸那人,祂托住這整個虛空的世界,用真理與靈釋放祂的兒女得以自由。 《遠離非洲》的作者說過一段很有意思的話,大意是說「上帝知道我們的眼界很有限,所以祂故意將遠處的地極遮住。但是既然知道地球是圓的,我也要相信,再往前走遠一點的路,就會看見地球果然是圓的。」 我還有好多夢想不想放棄,但是想要往前走就得相信。相信什麼?信祂愛我,所以祂讓我知道得永遠不夠多,好叫我一點一點地被啟示;每一天我都可以謙卑地發現祂指頭所造的無不美妙;每一天祂的恩典都是新鮮的!
Author: 游建國
October 1, 2005
哪裡有愛,哪裡就有溝通。 當夫妻過了蜜月期,頭件讓人挫折的事,很可能就是發覺跟配偶有溝通上的困難,困難到懷疑對方是否有耳疾,怎麼老是「聽不見」或「聽不懂」自己的話呢?專家們認為主要是「雞同鴨講」式的溝通出了問題,放眼坊間各種夫妻溝通講座、溝通大全類書籍,從男女差異、原生家庭(成長環境)、價值觀、親子觀……,從裡到外,從頭到腳都已徹底談了個透。但問題真的就解決了嗎? 多數人探討夫妻溝通的原則時,都過於著重如何用「相安」、「和平」的方式對談。想儘快安撫對方,減少爭吵,好過個太平日子。這是目前溝通教導上最大的盲點,因為只注重在技巧層面上,雖治得了標,卻無法治本。對於想要增進夫妻間的相愛關係無多大幫助。 這情況就像是治療皮膚病,只要一直持續敷藥,情況就不會惡化,但卻從來沒有根治,皮膚發病只是「內病外顯」而已。 溝通的技巧固然重要,然而要藉著溝通達到夫妻「相愛」的目標,必須認識溝通的本質、目的與關係順序,而且須持之以恆地去做。 認識全面溝通 夫婦真正的全面溝通包括了肢體、情緒、心靈三個層面,都用來表達愛。對配偶表達自己的愛,同時也接受配偶愛的表達。表達的方式越熟練,表達涵蓋層面越廣,愛的付出與接收也就越準確,夫妻感情也就越甜蜜。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 婚姻是神所設立的,為要夫妻二人能成為一體、建立一生一世親密的關係與感情;藉著這個水乳交融的關係表彰基督與教會的親密連結。所以對溝通正確的認識是「經由建立夫妻相愛的關係,體驗基督對教會的愛,向世人見證這個永恆中的奧秘。」 提升溝通的層次 夫妻每天在信仰中的同行、一同的禱告、彼此的祝福是美好溝通的開始;關切戀慕的情詞、溫柔平和的言語是溝通必要的橋樑;愛的行動與肢體語言有如陽光下嬌豔的花朵,能使溝通充滿溫馨的愛。 婚姻中的溝通不應該先從學習技巧開始,而是從聖經中認識夫妻關係的本質開始;藉著身、心、靈的親密交流達到夫妻合一,付出愛、接受愛、享受愛;思想交流、意念分享。言語的溝通、問題的處理與解決只是溝通的一部份 (就如禱告是與神交流,而非一味地向神要求東西一樣。) ,正確的溝通(包括處理問題)都能將夫妻關係帶向更高的層次,更親密的感情。 建立正確的關係順序 夫妻良好溝通在三個關係的正確順序上,頭一個關係是夫妻彼此。夫妻是婚姻的架構主體,也是家庭的柱石,所以在溝通的優先順序上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有關子女的議題,最後才是其他家庭議題、教會的服事、工作的考量、金錢的處理等。 沒有健康的夫妻關係,就不可能溝通出健康的培育親子、正確的家庭議題計畫,更別說要解決問題了。試想,夫妻倆人在各有委屈或埋怨的狀況下,怎能平心靜氣地談事情呢?縱使學有一身「溝通」的工夫,也很容易「錯用」到為達成自己目的的工具。然而,這種夫妻關係與溝通方式可是屢見不鮮。 神愛的溝通三要素 神用愛來與人溝通。從神的愛中,我們看見溝通的三要素:愛的環境、愛的語言、愛的行動。 第一層愛──以一個愛的環境間接地表達祂的愛。神為祂所愛的兒女創造了這個世界,一切物質上的需要都安置在其中。 第二層愛──以愛的語言直接表達。祂用自己的話語──聖經,與我們來溝通,清楚地表明自己無條件的愛。 第三層愛──行動的愛。聖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祂與所愛的人面對面,並為我們的罪付出贖價,死在十字架上;將祂的愛用實際行動表明出來。 營造甜蜜的愛之窩 今天我們常說要跟著主的腳蹤行(彼前2:21),因為我們蒙召是為此;也就是說愛主所愛、思主所思、行主所行,夫妻在婚姻關係中也當如此。 夫妻雙方當為自己的配偶營造一個愛的環境,就是自己的家。讓配偶喜愛回家。讓家中充滿了愛:桌上的茶杯告訴你,它是為你買的,因為你愛喝茶;床單的花色是你喜歡的,配上你的笑顏恰到好處;落地窗邊的搖椅是為你預備的,因為你喜歡在晨光中讀書……家中的每一個角落,可以在在向配偶傳達那份貼心溫馨,而堅定不移的愛。 言語上的溝通也要效法主耶穌,不單有造就的話,也有深情的話。愛的溝通是建造夫妻親密關係的關鍵因素,奉勸對妻子「愛妳在心口難開」的弟兄們,要除破心理障礙,經常對妻子說「我愛你」。如此行就可達到提摩太前書4:16所說的:「要在這些事上恆心,因為這樣行,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非其本意,只是幽默借用) 再來是行動的愛,用行動來溝通。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愛也是一樣。我們能否「說」到「做」到?既然已經一生相許,願為配偶捨命,何苦「硬不鬆口」,讓牽手老覺得遺憾呢?此外,丈夫還可以從簡單的參與家事,作飯時當二廚,到整個家庭方向的規劃,處處表達出對愛的執著,對家的責任。對妻子而言,也要藉著體貼的行動,多方給予丈夫支持與肯定,讓他在為家庭打拼之時無後顧之憂;用實際的包容與體諒,使得丈夫能在工作折衝上不致灰心沮喪。 以恩慈相待 「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4:8) 當夫妻之間真能以愛為溝通的基礎,用愛做為溝通的語言,將愛化為溝通的行動時,縱使在溝通的「技巧」上稍有(或常有)閃失,也都容易在愛中被化解.、淹沒了。 「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弗4:32)一對彼此以恩慈相待又饒恕的夫妻,不但互相祝福了對方,也將從神那裡得著加倍的恩典。 在以神的愛為基礎的婚姻關係裡,當越活情越深;越過意越濃。溝通是「愛的呼吸」,是「為愛而呼吸,不是為呼吸而愛」。「先」有愛,才能有真正的溝通,因為溝通就是「溝通愛」。 多走一里路 如果夫妻都願「先」跨出一步,願意多付出一些,這個婚姻基本上已經上了軌道。即或對方還沒什麼改進,自己依然要「先」開始,雖然路會長些,時間會久些,但那是值得的,更何況神是知道的,等配偶感受到你全然的愛時,那份回報肯定是「福杯滿溢」。 請想想看自己的婚姻狀態,夫妻的溝通處在哪種情況?是心中充滿了愛,想藉由各種方法向配偶表達?還是勉力維持表面的溝通,希望能在其中找到一些愛?哪一種溝通方式比較輕鬆享受?答案當然是不言而喻。請特別注意,兩種溝通方式的結果也迥然不同,並且時間越長差距就越大。 只要找到正確的途徑,想要進入愛的溝通就不困難的。神就是愛(約壹4:8),祂是愛的源頭。我們若能常常活在神的愛中,並支取祂永不止息的愛,來營造這甜蜜的愛之窩;夫妻在愛裡連結,相信就不難同心同行,攜手偕老了。 附記:如果你只想讀一本書有關信仰與夫妻溝通的書,我會推荐《懸崖勒婚──選你所愛,愛你所選》高偉雄醫師著作,橄欖出版社2005年一月出版。高醫師在書中綜合了信仰的重要與溝通技巧,也有適切的例子與清楚討論。試試看這本書吧!
Author: 余國亮
October 1, 2005
世上可有醫術、醫德兼備,又能醫人靈魂的醫生? 醫生救傷扶危,幫助病人減輕痛苦,讓他們得到康復痊癒,是個很受人尊敬的職業。在美國如果要當醫生,要先讀完四年的大學課程,得到學士學位後,再到醫學院進修四年,才得到M.D. (Medical Doctor) 醫學博士學位。然後實習數年,才是正式的專科醫生。所以當醫生是條非常漫長的道路。美國有些州容許醫生在汽車的車牌上加上M.D. 字樣,以便他(她)在趕去救治病人而超速時,警察會網開一面而不加以追究。 史大偉(Davis Stevens) 是位醫學博士,也是基督徒醫生協會的總幹事。他寫了一本名為《Jesus M.D.》(耶穌醫學博士) 的好書。書中以他當醫學院學生及去非洲當醫療宣教士的親身經驗,說明耶穌是位偉大的好醫生。筆者撰寫此文的目的,是參考該書的內容,介紹耶穌這位醫學博士,以便加深我們對耶穌的認識。當我們患病時,可以來到這位大醫生的面前,求憐憫、蒙恩惠、得醫治。 耶穌的醫術 新約聖經有超過七十五處經文與耶穌的醫療事工有關。根據這些經文,我們知道耶穌有廣博精湛的醫術,祂不單醫治一般的疾病,更醫治「疑難雜症」。此外,祂有高尚博愛的醫德。我們在這裏先簡單地介紹耶穌的醫術。 在分工精細的今天社會,醫生也按照其專長,分成不同的專科醫生。有趣的是,差不多每位專科醫生都可以宣稱耶穌與祂或她是同一類的專科醫生。 (1)耶穌是位耳鼻喉專科醫生(ear-nose-throat specialist) ,祂使聾子聽見(路7:22) ;啞吧說話(太12:22 ) ;又治好大祭司僕人的右耳(路22 :50-51)。 (2)耶穌是位全科醫生(general practitioner) ,祂治好患各樣疾病的人(太8:16;15:30;路4:40) 。 (3)耶穌是位老人科醫生(gerontologist) ,祂治好西門岳母的熱病 (路4:38-39) 。 (4)耶穌是位婦科醫生(gynecologist),祂治好一位患了十二年血漏病的女人(路加8:43-48) 。 (5)耶穌是位傳染病科醫生infectious disease specialist),祂醫好了痳瘋病人(路5:12-14;17:11-19) 。 (6)耶穌是位內科醫生 (internist),祂曾使一位患水臌的人得到醫治 (路14:2-4) 。水臌就是身體的組織有多餘的液體,可能是因肝臟或腎臟有問題而產生。也有可能是因為病人生癌。…
Read more
Author: 編輯室
October 1, 2005
不要寵壞我。我當然知道我不應該得到一切所求的……我只是試試您。 不要怕對我太嚴厲。我寧願這樣,比較有安全感。 請不要在別人面對糾正我。請您私下告訴我,我會更注意。 不要讓我覺得自己的過錯是天大罪惡。那會使我看輕自己。 不要保護我免受「自食其果」。我需要學習慘痛的教訓。 不要嘮叨。如果您嘮叨我,我必須裝聾作啞來護衛自己。 不要輕易許諾。請記得,如果您失信,我會感覺很不被重視。 不要過份苛求我的誠實。我會很容易因害怕而說謊。 不要前後不一致。那會讓我十分困惑,並對您失去信心。 如果我問您問題,別輕易打發我。若是如此,我會不再問您,而去問其他人。 不要告訴我,我的懼怕是可笑的。它們是非常真實的,請務必要瞭解這點。 千萬不要總認為您自己是完全無誤的。因為當我發現不是這樣時,會對我產生極大的衝擊。 千萬不要覺得向我道歉是屈辱的。其實誠懇的道歉會讓我對您更加感到親切與尊重。 別忘了我長大得很快。您一定不容易跟上我的腳步,但請一定要盡力。 別忘了我愛作各種嘗試,否則就難以度日。請不要阻止我。 別忘了若沒有足夠的愛,我不可能長得好。但希望我毋須經常提醒您。 您可愛的小孩敬上
Author: 林晃惠
October 1, 2005
珍惜正面的部份,忽視負面的角度,是人生自在的祕訣。 當我們看到甜甜圈時,腦海裡看中而想吃的當然是那圈圈的部份,而不是中央的空間。同樣的道理,面對週遭的人事物時,我們應當珍惜那正面而可貴的部份,不要定睛在那負面而晦暗的角落。這是《慈繩愛索》一篇關於「甜甜圈」的比喻,所帶給我的鮮明啟發。 前年12月中旬,外子和我受邀參加於比佛利山四季飯店的聖誕節晚宴,因為外子不能出席,邀請人建議我另請朋友作陪。首先我邀請到好友A,是顧及她的赴會比較不會影響到跟家人的團聚。後來我人在台灣時,她以越洋電話告訴我,她參加的爬山隊正好要在那一天,爬南加州唯一她尚未登過的山。我因而請她就近幫我邀請好友M,一起去參加聖誕節晚宴。 才過一會兒,A又來電說M不接受她的「代邀」,我立刻給M打電話,她只是淡淡地回說不能參加,我不明就裡、未曾多問,單純地就著她的建議,直接改邀另一位好友S。她當即答允我的邀請,後來我們順利地如期赴約。 等到我3月底回洛杉磯時,在電話中問候了M,她意興闌珊地告訴我,還在生我的氣。 我嚇了一跳,忙問她什麼緣故。她說:「難道妳都不知道?」「哎呀!真是出乎意料!怎麼會那麼嚴重呢?這一百多天以來,妳就這樣生我的氣,我又不知道,那未免太傷身體吧?」我立即誠懇地表白。 她說是我邀約時的方式和態度,傷了她的心而讓她耿耿於懷的。總而言之,我想到既然跟我有關,就應該儘快地處理,也願意尊重彼此認知的差異,所以就婉轉地道歉又安撫,終於說服她同意解開心結、釋放怨氣,化解那駕馭人心的負面情緒。 後來我參加的讀書會採用曾野綾子的《中年以後》作為讀本,在探討中年以後的心態時,我跟一位讀友Y談到這個經驗。她想知道是甚麼樣的力量,讓我在這種「認知不同」的情況下,願意委婉地為對方解開心結。 我先跟她分享「甜甜圈」的啟迪,也幫助我回顧自己成長的背景,因而慶幸地瞭解:由於母親忙於診治病人,無暇全心全意地照顧我,反而擴展了我的成長空間,讓我勇於嚐試與摸索;也學會了坦然自在地與人相處,這就是我的「甜甜圈」。 而且自從在受洗成為基督徒之後,我從聖經的教導中,領悟到「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的道理,也就是說「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1-2)我從中深刻地體會到「愛人如己」(太22:39)的重要;覺得人際之間的互動,要能想得開、看得遠,體貼對方的感受;採納合適的建議;欣賞對方的「特質」;顧及彼此的立場;包容無心的錯誤;坦承自己的弱點,並將功勞歸給別人。我相信給予他人寬廣的空間,其實就是為自己保留著更多的自在。 當我回想起和M將近十八年的交往,覺得她是一位正直良善的好朋友,非常的誠懇和熱情。所以,我不但要用心去呵護這份情誼,更願意尊重她的想法和表達不滿的方式。最後,我以柔和而寬容的心態,化解了她的心結。 事實上,任何親密的關係都難免會遇到衝突,唯有坦誠地面對與妥善地處理,才能夠克服彼此的差異,進而化解嫌隙,恢復珍貴的情誼。
Author: 編輯室
October 1, 2005
樹下奇緣,誠摰的關心;天上佳果,永恆的祝福。 大一的暑假,克文在中西部一間大學校園舉辦的高中學生領袖營擔任輔導員。 營會的第一天,大會花了一個鐘頭作破冰遊戲,讓學員彼此認識。就在那時,他注意到站在樹下的男孩。個子瘦瘦小小,一臉怯生生很不自在的樣子,使他看起來格外脆弱。縱使其他的學員正生龍活虎地戲耍、說笑、開心地建立友誼,但樹下的男孩卻獨自站在一旁,一付置身事外,毫無興趣的樣子。 克文原本也不想去理他,但想起資深輔導員的指示,要輔導員必須對那些不太參與,似乎被忽視的學員多加關注。 克文走過去和他寒暄:「嗨!我的名字叫克文,是這營會的輔導員之一,很高興認識你,你好嗎?」他怯生生地回答:「還好。」克文試著問他是否願意參與活動,可以認識一些新朋友,他靜靜地回答:「我不想參加,我對這些沒什麼興趣。」 克文猜想,這兒對他而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也許他從未參加過這類活動,但勉強他也不好,現在他需要的不是激勵性的說教,他需要的乃是朋友。 第二天午餐時,克文拉開嗓門,帶領這二百位新朋友歌唱,營友們都熱心地投入。忽然,他的眼神離開了吵雜的歌聲和騷動的人潮,轉向那樹下的男孩──他獨自一人孤伶伶地坐著,凝視著窗外──克文幾乎忘了正在唱的歌詞了。 領完歌後,克文又試著和他打開話匣子,問他說:「你好嗎?有沒有什麼問題?」他回答:「我還好,只是對這些活動毫無興趣。」離開餐廳後,克文發現這個男孩的情況不簡單,必須花較多的時間和耐心才能幫助他。 在傍晚的同工會上,克文將那男孩的情況和自己的感覺告訴輔導員們。希望他們儘可能找機會關心他,花時間和他在一起。 時間過得飛快,一下子到了營會的最後一天。當晚,克文負責當「閉幕舞會」的輔導員,學員們盡情地與新結交的好友們膩在一起,因為以後也許再也沒機會見面了。 忽然,一幕終身難忘的景象呈現在他眼前,那個「樹下的男孩」,那個眼睛盯著窗外的男孩,現在居然正活躍地和女孩子跳著舞呢!克文看著他和那些幾天前連一眼也不願瞧的人,親切而依依不捨地共渡美好時光,簡直是判若兩人。 大二的一個冬天夜晚,克文正專心唸他的化學課本時,接到一通電話,一個不熟悉的輕柔聲音問道:「你是克文嗎?」 「我就是,有什麼事嗎?」 「我是童明的母親,你記得暑期領袖營的童明嗎?」 就是那個「樹下的男孩」,他怎麼會不記得?他說:「我記得,他是一個很好的孩子,他現在一切都好嗎?」 不尋常的沉默了一陣,然後童太太說:「童明這星期有一天從學校回家時,被一部汽車撞倒,當場身亡。」克文嚇了一跳。 「我只是想打電話告訴你,童明常常提到你,我要讓你知道,他這個秋天回學校上課時,充滿了自信,結交了一些新朋友,功課也進步多了,而且還好幾次和女孩子約會。我要向你道謝,因為你幫助他完全改變了。最後這幾個月是他人生中最快樂、最美好的時光。」 在這時刻,克文瞭解到隨時隨刻都要盡量付出自己,你永不能想像自己的微小舉動對別人有多大的意義。而且能使人間處處充滿溫情,神的愛也能自然傳播出去,使人得以認識祂。後來他到處分享這個故事,並且鼓勵人盡力去幫助他們所遇到的「樹下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