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飛揚56期

成敗的軌跡

成功,有模式可遵循;失敗,有軌跡可借鏡。 有兩個人,同樣是君王,同樣才華出眾──大衛和掃羅。然而至終大衛被稱許為合神心意的人,掃羅最後戰死沙場,王權被大衛所取代。為什麼?一個走進了成功的模式──憑信心出戰巨人歌利亞的勇氣;寫了至少七十三篇詩篇的靈性敬虔,和兩次義釋掃羅的美德,把大衛送上了王座。 掃羅?違抗神的命令;越份擅自獻祭,又交鬼過陰,至終走進了失敗的模式,被神厭棄。 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 有兩個人,出身同一個家庭,同為父母所疼愛──雅各與以掃(雙胞胎)。然而,至終雅各高升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祖先,以掃則演變為神百姓的宿敵以東人。為什麼?一個走進了成功的模式──雅各雖然用了不光明的手段,以一碗紅豆湯騙取了長子的名分和祝福,但畢竟他羨慕屬靈祝福的赤子之心,贏得了神的喜悅。以掃?只知道打獵和體能(血氣本能的代表),對屬靈追求一點胃口都沒,至終距離神的心意極遙遠,走進失敗的模式。 有兩個人,同樣是人家的媳婦,同樣是寡婦──路得和俄珥巴。然而,至終路得名列彌賽亞家譜,成為大衛的曾祖母。俄珥巴的名字則永遠凐沒在漫漫歷史長廊。為什麼?一個走進了成功的模式──決定個人前途時,路得決定拋棄故園家鄉,歸依以色列真神,服事婆婆拿俄米,神將她的美麗心志留於丹青。俄珥巴?決定回歸娘家,繼續事奉偶像假神,置老年婆婆於不顧,至終走進失敗的模式。 有兩個人,同樣蒙召作耶穌基督的使徒,同樣嚴重地失敗過──彼得和猶大。然而至終彼得重新被主託付牧養群羊,猶大以吊死自己來結束悲慘的一生。為什麼?一個走進了成功的模式──雖然三次否認主,但彼得相信慈愛的主願意饒恕他,再給他第二次機會,而崛起成為初代教會的領袖。猶大?他自覺罪惡深重,不配來到主基督面前,至終為自己的失敗蓋棺論定。 成功或失敗是有軌跡可尋、有模式、有方法的。聖經留下這些人物,作為我們的榜樣與鑑戒。目的是,激起我們效法聖經成功人物的心志,並避免重蹈那些失敗者的覆轍。 有兩個國家,執政者都希望對外改進國際地位,對內改善人民生活──中國和北韓。中國經過廿多年的奮鬥,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快速繁榮的經濟奇蹟,在2006年底握有一萬億美金的外匯儲備。北韓?以勒緊褲帶發展核武的模式,被戲稱為無賴的國家。為什麼?一個走進了成功的模式,一個走進了失敗的模式。 吸收成功的經驗 中國的領導人自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就知道最重要的是創造十幾億人口的就業機會。從台灣和日本學習成功模式──在沿海地帶設立特區,以廉價的勞力來吸引外商的投資,加上前幾年以減免賦稅作為誘餌,並以打開國外市場作為產品銷售的通道。這幾招果然奏效,台商、日商、美商紛紛前往投資,帶進了資金,也帶進了技術,及就業機會。所賺取的外匯又化成人民幣,在大陸支援了高速公路、辦公大樓、房地產、社區、電信、百貨、便利商店的建設等等,只廿多年就崛起成為世界製造業的重心。 懂得吸收別人成功的經驗,按步前進,依法泡製,可以大幅度縮短摸索的時間──日本學美國的成功模式,只五十多年就做到美國二百年才到達的境界。台灣學日本,只四十年就做到日本五十多年的模樣。中國學台灣,只廿八年就做到台灣四十年的地步,八九不離十。成功是有模式的,肯虛心學習,效法已有所成的先行者,不但減少摸索的時間,而且成功的機率也有相當的保障。 聖經的成功模式 聖經很少使用成功這兩個字,但使用了相當多同義詞來表達相同涵義,比如,順利、通達、興盛、蒙福、多結果子等。攜帶著類同的思想,對聖經的成敗模式稍作探索,常有出人意外的發現: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祂所作的,盡都順利。 (詩1:2-3) 愛耶和華你的神,遵行祂的道,謹守祂的誡命、律例、典章,使你可以存活,人數增多,耶和華你神就必在你所要進去得為業的地上,賜福與你。(申30:16 ) 主阿,求你側耳聽你僕人的祈禱,和喜愛敬畏你名眾僕人的祈禱,使你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尼1:11) 我口要說智慧的言語,我心要想通達的道理。(詩49:3) 約瑟住在他主人埃及人的家中,耶和華與他同在,他就百事順利。(創39:2) (耶路撒冷教會選立了七位執事,同心服事。之後)神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徒6:7) 我經過懶惰人的田地…荊棘長滿了地皮…我看見就留心思想,我看著就領了訓誨。再打盹片時,你的貧窮,就必如強盜速來。(箴24:30-34) 你若不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你出也受咒詛,入也受咒詛。(申28:15-19) (因耶路撒冷君民行淫亂的事,耶利米先知預言)猶大悲哀,城門衰敗,眾人披上黑衣坐在地上。 (耶14:2) 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16:18) 人的愚昧,傾敗他的道,他的心也抱怨耶和華。(箴19:3) 關鍵因素──敬畏神 當然,一個國家的成敗,涉及教育、制度、科技、領導、稅務、人民素質、文化傳統,絕非簡單的事,也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聖經倒看明一項簡單有效的原理──敬畏神是成敗法則中最具決定性的因素。仔細思量,不無道理。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大部份認識真神,在工作態度、守法、待人處世、制度的制定、主僱關係、領導的精神上,遵守聖經的法則,其成功是必然的。就像美國過去兩百年,以基督教的精神立國,人民敬業守法,蒙神祝福一樣。 相反地,不敬畏真神,缺乏信仰作精神根基,很容易走入失敗的模式,只要一兩股逆境的摧殘,就把人推入惡性循環的陷阱。許多青年人落入吸毒、幫派、打架、色情、槍械、偷竊的魔爪,他們的淪亡似乎都有一套共同的失敗模式── 1.環境上經歷過幾次嚴重的失敗(比如學校成績低落)。 2.心態上形成低落的自我形象。(我不是讀書的料子)。 3.自信心嚴重受損(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結果)。 4.泛化到人格的每一個範圍(我不但成績差,和父母關係也差,我是個沒用的人)。 5.意識形態放棄努力(我的命運就是如此)。 6.悲慘的結局(接受隨波逐流的人生)。每個國家都有一些社會的邊緣人,他們一生走過的軌跡,正是這失敗模式的寫照。 成功的階梯 也有人因信靠耶穌基督,潛意識中持守信仰作精神態度的法則,有智慧勇氣踏過人生的高山低谷,進入善性循環的美境。他們的興起似乎享有一套類似的成功模式──…
Read more

男人為首

從前我禱告,神啊改變我老婆;現在我禱告,神啊改變我這人。 我的內人過去是我公司的職員。婚前她對我的態度一直都是百依百順地;婚後卻彷彿一切都變了天! 婚前,她會主動地關心我;婚後,她像是我的上司一樣,什麼事都要管,而且總數落我的不對。吵起架來,她經常翻起舊賬:「我才沒有像你那麼憨,憨到把好幾仟萬元拿去讓人家給坑掉!」這樁事原是我內心的最痛,她居然可以隨時隨地這樣無情地攻擊我,我卻一點招架的能力都沒有!每當為此心灰意冷時,真是有苦難言。 我曾經離過一次婚,好不容易上帝重新再賜給我一個新的家庭,我不能輕言……幸好當我感到一無所恃時,依然記得還有慈愛的上帝可以依靠。 我先以禱告的方式,請上帝調整「她的脾氣」、賜給「她智慧」、改變「她的個性」、提升「她的境界」。可是她一點也沒有改變,難道這些一次又一次的禱告,上帝都沒有聽到?祂為什麼一直沒有回應我的禱告? 後來連續在幾次的聚會活動中,正巧都與一位學長和他的太太坐在一起,我注意到每當這位學長說話或發表意見後,都會轉身問他的太太:「老婆,我剛剛說得好不好啊?這樣說對不對?如有不對的妳要告訴我喔,這樣我才會進步。」 起初聽到他這樣的語氣,我並不以為意;沒想到連續好幾次,我都遇到同樣的情況。我不禁心裏想:「天底下怎麼有這樣尊重老婆的男人?這是什麼樣的男人啊!」 不僅這樣,另一位學長夫婦,有次與我們夫婦相約到外地旅遊。當在風景區參觀時,他把為他太太提的手提袋暫放在地上,然後拿起相機要幫她照相。他的太太突然大聲喊叫:「髒老頭!地上那麼髒,怎可把我的袋子放在地上,你知道地上有多少細菌嗎?」 看到與聽到她這樣的反應,我真是愣住了!我心裏想「完了!如果學長此時翻臉,我該怎麼辦?」想不到就在我還沒回應過來時,學長竟然不慌不忙地掏出褲後口袋裏的手帕,一邊擦拭著手提袋,一邊對著他的太太說:「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老婆妳不要生氣,這都是我的錯,以後不會這樣了!」天啊!這個學長又是怎麼樣的男人呢? 他們都是事業有成、在社會上有地位的人,為何對老婆都能夠如此溫柔謙卑?我仔細探討,才從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原來一切的困擾都是由於我的心態造成的。終於明白神為了幫助我,早就派了這兩位天使在我的身邊,讓我看看真正的男人是怎麼樣對待老婆的。 其實神早就回應了我的禱告,只是我後知後覺而已。我也曾請教過其中的一位學長,為什麼他會那樣子謙卑虛己?他說:「當我不能改變身邊的人或環境時,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先改變自己的態度。」 我相信每位身為丈夫的男人,如果面臨了老婆生病或危難時,都會義不容辭,挺身而出,甚至於獻上自己的生命,一切都是為了愛她;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我對所愛的老婆表示道歉或感謝時,竟然是非常地難以啟齒。事實上,彼此都已經是老夫老妻了,我到底在跟她計較什麼、爭什麼呢? 可能是我太過於關注自己的需要,以致於無力或疏於分擔老婆的重擔。聖經教導我們:「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弗5:23-28) 如今,我體會到上帝給的真理是:當我能夠真正地關心老婆、分擔她的重擔時,才是上帝開始祝福我的時候;我終於明白要得著上帝恩典最好的方法,就是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 從此,我的禱告已不再是懇請上帝「改變老婆」了,而是請「改變我!」即使在「我對、她錯;她對、我錯」的爭論中,我也學會主動地先開口向老婆道歉,無論我是對或錯,因為「男人為首,應該包括開口道歉」啊!

他的父母在哪裡?

VT槍聲,敲開省思大門! 四月十六日發生在VT(維吉尼亞州理工學院)校園的槍擊案,用最沉重的方式再次在美國主流社會,攪動了人們一直相持不下的許多問題:持槍購槍的合法權益、嚴控安檢與人權自由,以及暴力電影電視、電子遊戲宣傳、及對孩童保護等等問題。然而,對於我這樣一個普通少數族裔孩子的母親,卻在這幾陣槍聲的背後,有著更沉重的思考和擔憂。 驚心動魄的槍聲 幾陣驚心動魄的槍聲,33條人命,連同凶手自己,這群風華正茂,在世界一流的學院就讀,有著無可限量的前途和遠景,帶著父母親人無限的愛和盼望的年輕人,在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早晨離開了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 無論我們的感情還停留在痛恨、悲傷、無奈的哪個境況,都不能不讓我們去想像,是何等的絕望和孤獨,才會讓一個同樣花樣年華的青年,在何等黑暗的心靈的光景下選擇舉起槍,在那麼短的時間裏,毫不惋惜地奪取那麼多和自己同窗共讀,識與不識,同樣充滿活力的生命,並也毫不留情地了結自我。 凶手被證實是VT主修英文專業的學生,出生在韓國,幼年來到美國,在美國成長並接受教育。是一個非常冷僻、隔絕的人,非常難交流,在任何場合都極少與人有言語的溝通。 在關注這個事件的前後,我一直心存一個疑問,就是「凶手的父母究竟在哪裏?」發生這樣的悲劇,他的父母有何感想?但在美國各大媒體向來非常擅長,對重大事件上做全方位、鉅細靡遺的報導中,我卻獨獨找不到這個答案。 也許出於對當事人的保護,或有關法律的規定,總之,從始至終我們無從知道「他的父母在哪裏?」唯一得知的的線索是,他從小在美國長大,父母開了一家乾洗店謀生。據當地社區的一個郵差描述,他的父母是一對友善、很有禮貌的夫婦。這就是全部大眾媒體所獲知有關他的父母,及家庭的狀況。 孩子向誰求助? 難道他的父母拒絕採訪?難道他的父母遠在國外?難道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和父母分離嗎?在他最初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他的父母在哪裏?在他被送去心理諮詢的時候,他們在哪裏呢? 當我為這些問題百思不解的時候。無獨有偶,我看到一份來自一個幫助中國父母,解決跨文化教育問題的課程調查問卷。其中有一個問題是:「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會向誰尋求幫助?」在八歲組的孩子中,不到10%的人回答,會向父母求幫助,另有10% 的人回答“Nobody”,其餘的回答是向朋友和同學。 難道,他們已經獨立到無須父母的幫助了嗎?或者他們根本不認為父母可以給予幫助,或者他們不願意接受可能來自父母的幫助。顯然,八歲的孩子仍然需要許多的幫助,仍然需要來自家庭的支持、鼓勵和愛。可是他們卻選擇與父母隔絕,選擇獨自擔當,或者尋求同輩的支持,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我們不願意、不懂得來關愛和支持我們的孩子嗎?其實在這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父母和孩子是處在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雙重壓力下的孩子 亞裔的孩子通常比一般主流的孩子承受更多壓力,一是來自父母的壓力,東方文化注重的是個人成就 (accomplishment)。在這種背景下,多數父母對孩子的學業都有很大的付出,並寄以很大的期望,卻也帶給孩子很大的壓力。 其次,他們有來自同儕的壓力。無論如何,我們的孩子是美國社會的少數族裔,他們無法抹殺在外表、生活方式及觀念上種種不同所帶來的壓力。而這兩種壓力,都源自他們裏面更深的壓力,那種他們外表和內心的分離、家庭角色與社會角色的分離、學業表現與社交表現分離所帶來的壓力。這種分離帶來孩子在自我認知上的模糊和不連貫。 從他們所深受影響的學校教育來講,他們渴望被同輩接納,那就要求須有很好的社交(social skill)、很好的自我表現、對團隊和社區的積極貢獻和付出。而他們所在的家庭卻對他們有著全然不同的期待和要求:學業上要絕對優異;擇業上要絕對實惠,以及為人處事上要謙遜和收斂。這種看似不可調和的兩種文化衝突帶給孩子適應上的困難,和成長中的痛苦。 親子間隔閡的牆 當這種難和苦,不能得到平衡和改善,而來自家庭的愛又不足以彌補的時 候,他們就寧願選擇隔絕──將自己與父母隔絕。這就是我們在文章前面看到的,那些八歲孩子的問卷答案所表現出來的:「我有解決不了的困難,但我不向父母尋求幫助。」在這些孩子的世界裏,父母在哪裏是一個完全不重要的問題,因為在概念上,父母只需解決吃喝經濟上的問題,而沒有更深的心靈交流和助援。 然而,也許與父母隔絕並不是最壞的境況,當孩子選擇與最有可能得到愛 和幫助的父母和家庭隔絕的時候,他們會轉向同儕和社會,然而對於那些 並不擅社交,又少有傑出天賦的少數族裔的孩子,很難得到同輩知己或社 會的幫助或關注。不難想像,會有這樣的孩子回答說:「我有困難,無法 解決,但我不向任何人尋求幫助。」他們將自己與父母和家庭隔絕,也關 閉了與社會和一切環境的交流。這種極端的隔絕是違背人的本性。處在這 種極端隔絕中的人,是蘊釀苦毒仇恨的開始,也是多數悲劇的肇端。 也許,對於我們今天關注的,VT校園槍擊案的凶手,一個少數族裔的學生 ,一個與社會完全隔絕,充滿仇恨和苦毒的生命,究竟為什麼要殺害那麼 多無辜者,會不斷有人去探討。但「他的父母在哪裏」卻是一個不能不問 的問題。 悲劇不重演 身為一個亞裔孩子的家長,如今更深體會培養好自己的孩子──一個適應跨文化、健康積極,和所處的社會、社區休戚與共,積極享受也積極創造的孩子──是何等重要的任務。當然,培養跨文化的第一代絕非易事,有時甚至是痛苦的,需要作家長的加倍努力和堅持。相信只要家長有決心,我們這個族群有決心,對我們所在的社會和社區多予以關注及參與支援,就一定找得到可以幫助孩子的方法,幫助他們也幫助了我們,也為我們所在的社區盡上應盡的職責和義務。讓這樣一個悲劇不再重演,也讓我們的孩子遠離悲劇。 走筆至此,我也不得不自問,在孩子的世界裏,我們作為父母的究竟在哪 裏,是在孩子的心裏,還是只在孩子衣食住行的表面,或者已經被孩子隔 絕在不被選擇的地方呢?記得,上次母親節送給一些姊妹的冰箱貼圖上寫 到:「母親牽撫孩子的手一些年月,卻牽撫孩子的心直到永遠」。 但願天下作父母的都永遠不要失落孩子的心。…
Read more

臨摹

廿二歲,大學最後一年,我初信主耶穌,剛受完洗,就很羨慕站在台上講道。從講台所釋放的神之道,有一種難以形容的能力。它拆毀又建造,它責備又安慰,它壓傷又醫治,它做聖靈光照又寶血遮蓋的工作,就在我眼前彰顯出改變生命的奇妙大能。 從此,我不但羨慕講道,也熱中學習講道──傳道人在台上講一句話,我在心中複述一句;傳道人講三個重點,我在筆記本上就記下三個重點;傳道人聲調抑揚頓挫起伏有致,在我腦中也跟著抑揚頓挫起來。我注意他講章的結構,我揣摩他讀經的亮光,我觀察他情感的投入,我研究他表達的技巧。 現在,我講道了四十年,我才覺悟到當年的臨摹學習,對我有多大的幫助──原來,學任何技能,臨摹是最佳途徑。你想學書法?你得臨摹柳公權、王羲之;你想學寫作,先模仿幾位出名的作家;你想學做生意,就跟著成功的生意人跑幾年吧;你想學牧會,你得在大牧師手下受教。 你跟著一個成功的模式走,一來可以縮短摸索的時間,二來可以保證效果八九不離十。 近廿年來,基督教工作做得很成功的有幾間教會──韓國中央純福音教會,趙鏞基牧師的靈恩模式;新加坡堅信教會,鄺健雄牧師的小組教會模式;馬鞍山教會,華理克牧師的棒球四壘模式;芝加哥柳溪教會,海博比牧師的管理模式;德州湖木教會,奧斯汀牧師的生活化信息模式。這些成功的教會,都很大方,並不吝惜將他們的經驗傾囊相授,只須花一點報名費,就可以學習到上乘功夫。 模式學不但在基督教界流行,舉凡宣教、講道、教會增長、植堂,都有模式可學,它在世界各層面也被廣泛應用。政治上大家都學二百年前創下的模式──民主;經濟上世界各國也都模仿自由市場的模式。這模式的概念已滲透進入世上各行各業,比如領導模式、外交模式、教育模式、競選模式、談判模式……難怪有些思想家,靠敏銳的觀察力,能解析出未來卅年的管理模式,和競爭力模式。當然各大公司都會重金禮聘,先學為快,所付的代價當然也是昂貴的。 基督徒的使命既然是廣傳福音、建造教會、高舉基督,我們就應當關切有效達到這些目標的模式,並斟酌教會群體的恩賜和性格,選一個較適合的模式,臨摹前進,聖經上倒真有這種「有樣學樣」的吩咐: 你們要如此行。(林前11:25) 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1) 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20:21) 耶穌說,你去照樣行罷。(路10:37) (耶穌說,)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壹3:16) 當然,在天國裡蒙神稱許的,是那些在地上樂意效法主耶穌之思想模式、生活模式的人。

成功者的基石─品格

蓋高樓,先奠立根基。求成功,先建造品格。 品格是什麼? 《美國大學詞典》對品格所下的定義是:使人與人之間有別之聚合的特質。 品格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一種特質,所以假設全世界、整個宇宙中,只有一個人存在,那就沒有品格的問題。必須有兩個及兩個以上的人存在,其彼此互動時,才會顯出品格的差異。也因此品格會大大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 另外,《美國英文詞典》對品格定義則是:在一個人的生命中建立穩定的和特殊的品質,使他無論在什麼環境下都有同樣的反應。 一個人偶爾的表現、偶然的作為,並不構成他的品格。品格必須是他很穩定的表現,不論什麼環境下都有的表現,才是他的品格。品格往往也必須是有其特殊性。大家都這麼做就不一定是品格。 品格的內涵與功用 一、品格的內涵 品格就是「當沒有任何人監視時,你的真我(真正的你,表裡如一的你)」。 品格就是「集合所有的表徵和特性,以形成一個人在道德上或倫理上的素質」。 這些品格的素質包括:誠實(honesty)、廉潔(integrity)、勇氣(courage)、正直(righteousness)、可靠(reliability)等等。 一項對美國著名運動教練的意見調查顯示,他們認為一個優秀的運動員(一個成功的人)應該具備的品格如下:可靠、有決心、忠誠、專心、可信賴的、堅定不移、自我犧牲、自我控制、遵守紀律、有信心、有貢獻、合作精神。 二、品格的功用 人生真正能長存的就是品格。 「名望如煙霧,風頭不過是意外,財富有翅膀,只有一樣能長存,那就是品格。」─Horace Greeley《New York Tribune紐約論壇報》創辦人,美國著名報人,曾在1850年代,以強烈反映美國北方反對奴隸制度的想法而聞名。 有的人喜歡沽名釣譽,好出風頭;有人則唯利是圖,只重財富。但是,真正能長存(讓人永遠懷念)的,只有品格。 品格才是真正的你,才有價值。 「你應該關心你的品格甚於你的名譽。您的品格是真正的你。而你的名譽只是人們如何看待你。」─約翰活頓(John R. Wooden),美國籃球史上十分著名的教練,曾任教UCLA,帶領該校校隊連續十屆奪得NCAA美國大學籃球總冠軍。他認為基本技術、體能和團隊合作是籃球運動致勝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其中以團隊合作為最難掌握的一環,因為這要靠品格而定。 品格讓你有影響力、有領導力。 「一個人想成為領袖,就必須有跟從者;要有跟從者,領袖就必須贏得跟從者的信任。領袖的最高人格是擁有無可置疑的誠實正直品格。無論你是身處黨派、體壇、軍隊還是職場,如果人們發現領袖缺乏坦率、誠實、正直的品格,這位領袖只會面對失敗結局。他的言行必須一致,一名領袖最需要的,是誠實正直的品格與遠大的目標。」─艾森豪威爾(曾擔任過美國總統和西點軍校校長) 品格不但決定個人的發展,也決定國家的命運。 「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於它公民的文明素養,意即在於他們所受的教育、他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家) 品格可以培養出來嗎? 美國西點軍校在培育領導力的過程中,特別強調領導者的「品格」(leader of character) 教育。他們認為人的個性特徵(personality)受到天生的影響,但人的品格(character)則可以經過後天的培養和訓練得到提升。 對於西點來講,一個有品格的領袖要追求真理、評判是非,在行動中還要表現出勇氣和承諾。品格不僅涉及倫理道德的最高準則,同時包含堅定、決斷、自我約束和判斷力。而這些都可以經由訓練、從後天培養出來。所以前任西點軍校校長戴夫‧帕爾默曾宣告說:「隨便給我一個人,只要不是精神分裂症,我就可以把他培養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領導者。」他之所以如此有自信,是他深信西點軍校可以培育出一個個品格卓越的優秀領導人才。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優秀的軍官或企業經理人,是可以由後天的訓練培養出來,那麼,品格事實上是可以經由後天培養出來。 歷史上有太多人都是因為被別人的高超品格而感動(感化),最後也獻身於同樣擁有高超品格才能(才願意)投入的偉大的事業中。(絕大部份都是社會慈善事業。) 有許多人品格本來不怎麼樣,但是因為遇到一位好的(品格高超的)老師或主管,結果他的一生因而被改變,他也因而成為一位好的(品格高超的)公民。 如何培養子女的品格? 一.父母親的行事為人須表裡如一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虛偽。虛偽的人不會有好的品格。虛偽的人可以騙盡天下蒼生,但絕對騙不了自己的家人,所以他的家人一定很難有品格。虛偽的人以為自己賺到了,卻不知道他輸最多,因為他連兒女的一生都輸掉了。所以父母親不論付多高的代價,都要堅持表裡如一,為的是兒女一生的幸福與成就。 二.父母親須言行一致、前後一致 品格就是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有一樣的反應。要培養品格,孩子需要看到一種典範,一種表裡如一,言行如一,前後如一的典範。…
Read more

暗夜中的歌聲

今年康兒代表自己的學校參加拼字小蜜蜂比賽,看著他坐在廿四位來自不同學校的競爭者當中,我心中充滿了對神的感恩,誰能明白他曾是個自閉兒,三歲時,不會說話不能會意而今卻能清楚地知道字彙的意義,且清晰地拚出一個一個字母,在裁判面前毫不畏懼。

終身難忘的課堂(李潘燕譯)

莉娜老師的四年級教室,看來和欣郁過去所見過的沒啥兩樣。老師的課桌在前頭,面對著學生;佈告板上貼滿了學生的作品,就像一般傳統的小學教室。不過,當欣郁第一次踏進這教室時,就感到有什麼不尋常的事正蘊釀著。 當時正進行一項「話語藝術」的訓練活動,以加強學生以正面積極的話語,來提升他們的自我認知,進而負起自己的人生責任。 欣郁的職務是訪察課堂教學,並推動這項訓練順利進行。而莉娜則是志願參與這項活動的教師。 進入教室後,欣郁悄然坐在後頭空位上觀察。只見學生們正埋首在一張空白的紙上振筆疾書。她探頭瞧瞧鄰座的那個十來歲學生,正洋洋灑灑地在紙上寫了一堆以「我無法」起首的句子。 「我無法將足球踢入第二壘。」 「我無法作三位數的除法。」 「我無法使戴碧喜歡跟我玩。」 一下子,那學生的紙上已寫滿了大半,似乎還意猶未盡,仍不斷地寫下去。欣郁往前排座位走去,瞥瞥其他學生的紙張,發現他們每個人都同樣寫著「我無法……」的句子。 他們的舉動讓欣郁深感好奇,她想問問莉娜老師到底是怎麼回事,但見莉娜也低頭忙著書寫,就沒去打攪她。 欣郁瞥見她寫道:「我無法叫曉漢的母親來和老師會談。」 「我無法讓女兒為車子加油。」 「我無法使安倫動口不動拳。」 欣郁滿頭霧水,不懂為何學生和老師都停留在消極面,而不寫些積極的,如「我可以」之類的句子?想探詢究竟卻徒勞無功。於是回到自己座位上,繼續注意觀察。 學生們又寫了十分鐘。莉娜吩咐他們將紙張對折,交到前面來。他們將「我無法」的報告書放進一個鞋盒裡,老師自己寫的也放進去。於是莉娜將鞋盒蓋上蓋子,挾在臂下,走出了教室。 學生們跟著她走出教室,欣郁也緊跟著他們後面。在走廊上走了一半,莉娜進入工友室,拿出一把鏟子,領著學生走出學校大樓,來到校園最遠一端的運動場。他們開始挖土,打算掘一個墓穴,將他們的「我無法」葬埋下去。 挖土耗費了十多分鐘,因為大部份學生都要求參與一腳。墓穴掘好後,他們就將「我無法」這盒子安放在洞穴的底部,然後很快地覆蓋上一層土。 卅一個十歲的孩子圍成一圈站在那墓穴旁,莉娜老師宣佈:「孩子們,請手牽手並低下頭。」 孩子們攜手圍繞著墓穴,低著頭等待老師發令。於是莉娜開始唸誦一篇生平追述。 「朋友們,我們今天聚集在這兒紀念『我無法』,當它在世與我們同在時,它或多或少影響了每一個人的生命。我們現在已為它預備了一個永遠長眠之處,和寫好墓誌銘的墓碑。它的生命較它的兄弟姊妹『我可以』、『我將要』、『我立刻要』更長。 它們不如它那麼著名,甚至現在也遠不如它那麼強壯有力。但也許有一天,藉著上帝的幫助,它們會在世上永垂不朽。 但願『我無法』永遠安息,在場每個人的生命都能重新出發,脫離它的陰影而勇往直前。阿們。」 聆聽了這一席話後,欣郁深信學生將會終身難忘今天的經驗:寫「我無法」的句子,葬埋它,又聽它的生平追述。這是老師所作的精心策劃,但更精彩的還在後頭呢! 她吩咐學生們轉身回教室,接著,大家開始吃小餅乾、爆玉米花和果汁,來慶祝「我無法」的逝去。在派對中,莉娜剪裁了一大張紙當墓碑,頂頭寫著:「我無法」,中間寫:已安息RIP(Rest in Peace),下面寫上當天的日期。這張墓碑掛在莉娜老師的課室裡,當作彼此的提醒。 偶爾有學生忘記而說了:「我無法……」,老師就用手指向那張墓碑。學生自然就立刻想起「我無法」已逝,便會改口說正面積極的話語。 欣郁不是莉娜老師的學生,但在那一天,她從莉娜學到了一個永難忘懷的功課。多年後,欣郁還歷歷在目那四年級班的「我無法」之葬禮呢。

趕路客

靈魂不朽,值得你我關切! 浮生若夢,轉瞬間就是百年。就像希伯來先哲約伯說的:「人為婦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難;出來如花,又被割下,飛去如影,不能存留。」中國古賢者也同樣看破這紅塵,作有《空空歌》道:「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田也空,屋也空,換了多少主人翁。」一切真個都是虛空的虛空。   有「靈」的活人                    然而,世事又不是那麼地空,因為人不光是肉身置於物質世界,還有精神靈魂呢。人的靈來自於上帝創造人時所吹的那口氣(創2:7)。它雖是眼睛看不見、手掌摸不著,但憑著它所支配人的思想、意志、情感與行為,誰都無可否認、無不感覺到其確確實實地存在。靈使我們成為了「活人」。 換句話說,真正的你、我、他,實際上是那藏匿於具具胴體之內的靈魂,而不是鏡子裡、相片中反映出的「那廝」。一旦「魂飛魄散」,人便玩完了。頗像成語所說的那樣,「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也似古詩所描繪的,「三寸氣任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 明代書畫大家唐寅寫過一首《伯虎自贊》詩,是對著鏡子自艾自憐,內中有這麼幾句﹕「我問你(靈魂)是誰,你原來是我。我本不認你,你卻要認我﹔噫,我少不得你,你卻少得我﹔你我百年後,有你沒有我」。實在是精闢絕倫,三四百年前的這位詩人太厲害了,清清楚楚地認識到、揭示了靈魂跟肉身的關係。 所以說,靈魂活於今世,並且也會活於將來,就是末世大審判的時候和往後的在天堂後地獄裡的生活。靈魂是不隨著肉體的殞落而滅去的。在《聖經》上早有記載,造物主果然是「以皮和肉為衣,給我穿上,用骨和筋,把我全體聯絡」(伯10:11),整個軀體成為靈魂寄居的特製住處,所以常言中就有了諸如「魂不守舍」、「魂不附體」等等形容詞匯,說明了大眾百姓也窺曉體魄的關係與其中的奧秘。 何必在乎「軀殼」 從這一觀念出發,我等的肉體本身不過是靈魂活在世間的特殊承接物,「載體」而已,故而身材的高矮胖瘦、相貌的嫩老醜俊、種族的特徵膚色等等,都是無所謂的事情了,只不過是靈魂借住一時所依附的「殼」罷了,上天配給個啥就是啥,外貌絕不影響內在的。 因此,我們人的一生說穿了,就是靈魂藉著肉身在地上「瀟洒走一回」。人何必在乎其體態、居所、國籍的那些差異呢,這些東西皆不重要,是隨時隨地可以離棄的身外之物。遺憾的是,能這般深入思考、「大徹大悟」的人很少,只顧專注、追逐那些勞什子者「芸芸眾生 」。 「朝向東,暮往西,人生好比採花蜂」,人就是天地間的匆匆一介過客也,只顧營營汲汲,為財為食,埋頭尋覓、找途趕路。大多數時候不辨「妍媸」方向,隨波逐流,人走亦走,或是以為只有這麼「死路一條」唄,誰都脫不了。豈不知事實並非如此,人即便是歸了西,也不是到達了生命的終結,人仍在旅途,所以才有「妻也空,兒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一說。畢竟魂的歸宿原應是在靈界,不是天堂,就是地獄。當然這要等待至最後大審判的時候,由耶穌基督決定其「發配」去哪兒再續永生的。 天國窄路 自然,無人不想進天國,就連不信主的人也都把這事掛在心上、叨在嘴邊。不過關鍵的是,過客們能否找對了通往那裡的路。《聖經》告訴世人,「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卻是引到死亡的﹔而引到永生的路,是小的、窄的,找著的人也少。」(太7:13)所以,趕路的人切忌只俯首邁步,不抬頭看路。要好生注意「活路」,免得誤入歧途。 天國的事不同於世俗之理,正像《聖經》所說的,「隨大流」的結果,往往是誤入「白虎堂」,最終招致靈魂的永死之禍。天國的事是「獨樹一幟」的﹕人一定要尋找到主耶穌,祂會給人將來進入天國的金鑰匙。因為《聖經》又說了,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是人在永生之旅的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如此才可能最後到達正確的目的地,不枉今番來世上一遭。 不過,已經踏上了正途的人們,或許會發覺這條路坎坷曲折,不是一帆風順,而且還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前行,很不容易。但是,前途一定是光明的,因為救主就在前頭﹗因此可坦然無懼、勇往直前,千萬莫回頭。勝過世間的這些磨煉、考驗,得勝、成聖,合主的心意,我們的靈魂未來終必抵達天國,與神同在樂園,直到永永遠遠。

與成功人生有約

態度是成敗要因;主同在是蒙福關鍵。 生命的始終,你我都無法決定,然而「態度」卻足以改變人的一生! 一般人遭逢逆境,都會想盡辦法要轉變環境;然而您可知道,當「環境」無法改變時,應當改變的是「心境」?換言之,現有的態度雖無法左右未來,但是,改變自己看待人事物的態度,卻是操控在你我的手中。 態度與成功 美國哈佛大學傑出心理學教授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 1910)說,當代最偉大的發現是「改變態度,可以改變一生」。 態度比個人家世背景、教育程度、錢財多寡、成長環境、成敗經驗、外貌長像、天賦才能等都更加重要。面對挫折與考驗,應當擁有怎樣的人生態度? 《35歲前要有的33種態度》一書作者蘇美靜強調,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應當懷抱七種正確的態度。若能落實在行動上,及聖經的教導,必收更好的果效: 一. 選定人生價值:態度不僅決定事業高度,同時也決定生命價值。可付諸行動的是:「無條件付出,不求回報」;「珍惜人生旅途中的重要過客」。 「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提前6:18) 二. 保守心懷意念:心態變,態度跟著變;態度變,習慣跟著變;習慣變,人生跟著變。付諸行動:「不盲目輕信眼見」;「讓積極的思想左右行為」。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 三. 點燃生命熱情:「態度之星」的凱斯‧哈瑞爾(Keith Harrell)指出,要培養態度,首先須先找出人生目標,並點燃生命的熱情。付諸行動:發覺別人的優點,學習倣效並擁有它。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4:8) 四. 發揮人格特質:態度是學歷、經驗與人格特質的總和。緊握「態度之繩」左右自己的人格特質。人生 = 10%遭遇處境 + 90%應對態度。行動:「用誠信為自己加分」;「勿讓毒舌毀了自己」。 「謹守口與舌的,就保守自己免受災難。」(箴21:23) 五. 擬定行動計劃:深入了解態度的威力,同時化態度為行動計劃。付諸行動:「留意人生時刻表,緊握機會單程票」;「丟棄舊包袱,挑戰新極限」。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腓3:13-14) 六. 懷抱職場金鑰:人生三金鑰──「家世」、「學歷」與「態度」。前兩把金鑰能使人輕易進出成功者俱樂部;但您若沒擁有這兩把金鑰的機會,就掌握第三把「態度金鑰」吧,只有它的主控權完全操之在你。付諸行動:「多喝咖啡,少聊是非」;「無論工不工作,時刻保持學習」。 「往來傳舌的,洩漏密事;大張嘴的不可與他結交。」(箴20:19) 七. 邁向成功道路:影響人一生最重要的態度是什麼?答案是施捨!堅持!付諸行動:「揮灑施比受更有福的生命藝術」;「堅持!直到登上自己的人生舞臺」。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路6:38)「我必快來,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啟3:11) 以上七種正確的人生態度,使人生道路更寬廣;認真正視人生和肯定際遇之時,請記得!當仰望神。「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121:1-2) 人際的成功 態度決定成功!然而,如何追求平衡且全面的成功?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Read more

電郵VS禱告

電郵方便快捷;禱告蒙垂聽應允。 人類是合群的動物,但我們受時空的限制,與別人面對面的機會不多。最簡易的交往方式是寫信和打電話。但隨著電腦的進展和普及,電子郵件(電郵)已逐漸成為最流行的交往方式了。它有很多優點如快捷、易保存、免費、可以同時寄發給一大群人等等。 人類也是有靈魂的動物,我們要與造靈魂的神交往。不錯,我們在安居樂業時會忽略衪;在驕傲自大時會否認衪,但在垂危急難時卻會求告衪。中國古語曰「窮則呼天」。奧古斯丁也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空處,一定要讓神來填滿才可以得到安息。古人用築壇獻祭來與神交往,但今人常用的方法是禱告。這是免費的通話,也不受時空的限制,何樂而不為? 雖然電郵和禱告是如此流行和重要,但大部份人對此卻是門外漢。本文的目的是對二者作一簡介和比較,好讓我們在與人、與神的交往上都更有果效。 電腦VS.耶穌 我們寄普通信件需要通過郵局。類似地,我們寄電郵需要通過電腦。郵局需要經過一些程序把信件送到收信人附近的郵局。同樣,電腦也要經過「簡單郵件傳遞程序」Simple Mail Transport Protocol (SMTP),把電郵送到收件人的「電子郵局」中。大部份電郵用戶是通過網站或用電腦中的軟件如微軟公司的Outlook 或 Eudora 來寄發或收到電郵。 當你把信寄出後,郵局的機器讀出收信人的地址。如果是寄到不同的地區,他們便要把信運到最接近收信人住址的郵局。類似地,你的個人電腦直接與SMTP的服務站 (Server)通話。如果服務站發覺收信人地址的服務站與寄件人的不同,就要把電郵傳遞到接近收件人的服務站。 很多人對禱告有個誤解,認為只要稱呼祂「神啊」或「上帝啊」,祂一定垂聽。要知道祂是創造天地萬物,大有威嚴權柄的神,不是你的奴僕。祂有絕對的主權來決定是否垂聽你的禱告。我們的禱告需要通過甚麼途徑,才可以達到上帝面前蒙祂垂聽呢? 就如寄出電郵需要通過電腦。同樣地,向神禱告需要通過耶穌。為甚麼呢?因為神是聖潔的,我們是罪人,罪使我們與神隔離。但神愛我們,差遣祂的獨生愛子到地上來,在十字架上代替我們受罪的刑罰。當我們願意接受神的救恩時,我們的罪便得到赦免,並得到從神而來屬天的生命。從此之後,我們得以與神密切的交往。 耶穌說得很清楚:「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甚麼,祂就賜給你們。」(約15:16) 所以我們禱告結束時,應加上一句:「奉耶穌的名。」 收件人VS.天上的父 也許我們沒有見過收件人的「盧山真面目」,也沒有聽過他或她的聲音。但藉對收件人電郵地址的分析,可以猜出他或她的背景,對如何回郵會有點幫助。 首先,回郵地址有個@符號。符號之前是特別為電郵而設計的名字,符號之後是域名。不少人用的電郵的名字就是其真實名字,故從中可以猜出收件人是男士或女士。在寫郵件的第一句問候語時便容易稱呼對方了。 域名部份有可能包括好幾個用英文句號‧分隔的擴展名。簡單地說,緊跟@符號的有可能是處理電郵之電腦的名稱,因大機構可能有好幾台電腦處理該機構收到的電郵。當然,小機構或個人的郵件地址便沒有這電腦名稱了。繼續往右看,是收件人所屬的工作單位名。句號左邊的單位是句號右邊單位的一個部門。類似平常郵址的門牌號碼、街道、市、省、國。 如果收件人在美國,通常最後的擴展名不是美國.us,而是有三個字母的機構類別名。.com是商業、.org是非營利、.gov是政府、.edu是教育機構、.net是網絡、.int是國際。通常郵址的最後一個擴展名是有兩個字母的國名或特區名,如.uk是大英聯邦、.cn是中國、.tw是台灣、.hk是香港。 聖經告訴我們神是個靈,衪並不像人手所造的偶像那樣住在特定的廟宇,故衪沒有特別居住的殿宇,也沒有特別的電郵地址。但衪卻有特別的名字, 這些名字都記在聖經內。比方,自有永有(出3:14) ; 平安 (士6:24) ;萬神之神,萬王之王(但2:47) ;永生神,萬軍之耶和華,我們神 (耶23:6)等。但藉禱告與神交往時,最常用的神的名字是「天上的父」(太6:9)。 電郵與禱告的一個極重要的不同之處是:電郵的寄發人與收件人是一般朋友的關係,甚至寄發人可能是壞人,他要藉電郵騙取你的金錢,散播電腦病毒到你的電腦,故不可不慎。但禱告的收件人是愛你的神,衪是你在天上的父親。與衪禱告,就像與父親聊天一樣的自然和親切。 我們不可以隨便稱一個人為我們的父親。同樣地,我們也不可以妄稱上帝為我們在天上的父親。怎樣才可以成為祂的真正兒女呢?聖經說得很清楚 :「凡接待祂(耶穌) 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1:12)何不今天就接受耶穌作救主呢? 電郵VS.禱告 電郵與禱告二者,都有應該注意的地方。像寫文章一樣」電郵要有個主題SUBJECT。主題要簡潔實用,概括要點。如:星期二前要收到貨物。如果是急件則以URGENT一字開始;如果是要回郵,則以RE 一字開始;如果要對方回應,則以REQ一字開始;如果僅是提供資訊,則以FYI一字開始。 電郵內容最好避免特別的符號、粗字、斜體字,和「一氣呵成」,而不分段的長句。原因是能夠傳輸的字體數目遠少於電鍵能夠製造的字體數目。結果是特別的符號在收件人的螢幕上成為無意義的一般符號。至於寄出附件…
Read more

智慧的花束─成功模式

Success is never final; and failure never fatal. ~Author unknown 沒有終極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 Formula for success: under promise and over deliver.~Tom Peters 成功的公式:謹慎承諾並全力以赴。 When love and skill work together expect a master piece. ~John Ruskin 當熱愛與技能結合時,傑作將指日可待。 In the midst of our triumphs…
Read more

拔刀相助

神總是很奇妙地帶領我們,在正確的時間,到正確的地點去。 有天晚上很晚的時候,我剛好走在一條昏暗的街道上,忽然聽見從一叢灌木後面傳來,好像是嘴被蒙住的喊叫聲。我頓時提高警覺,停下來仔細聽聽,發覺那是一種掙扎的聲音:沉重的咕嚕聲、狂呼求救的混戰、衣衫拉扯。我有點驚惶起來。 離我站的地方只有幾碼之距,顯然有一位女性被襲擊或強暴。我應該插手阻止嗎?一方面顧慮自己的安全,一方面責怪自己今晚為何心血來潮要改走這條新路?我若插手自己豈不變成另一犧牲品嗎?是否應跑到最靠近的電話亭去報警? 幾秒鐘之間,我的內心反覆思忖掙扎,要決定該怎麼作,但那女孩的哭喊聲已漸微弱了。 現在已刻不容緩,必須立即採取行動,絕不能袖手旁觀了。對,即使自己的性命也可能遭遇危險,但我絕不能在這緊要關頭置身事外,一走了之! 我既不是一個勇敢的人,也不是體能很好的運動員,不知哪裡來的道德勇氣和身體力量。一旦我決定拔刀相助,整個人都變得精神百倍、勇猛十足。我跑到灌木叢後面,將那襲擊者大力推開,倆人滾在地上扭作一團,互相格鬥了幾分鐘,直到他落荒而逃。 氣喘吁吁地,我爬起來去檢視那女孩的情況,她驚魂甫定地躲在樹叢後啜泣。在黑暗裡,我根本看不清她的輪廓,但可以清楚感覺她的驚嚇和顫抖。 不想加增她的恐懼,我只好在遠處柔聲安慰她:「好了,妳現在安全了。不用怕,那人逃走了!」 一陣長長的沉默,才聽到她發出驚訝的聲音:「爹地,是你嗎?」然後從樹叢後走出來的,赫然是我的小女兒凱瑟琳! (譯自真實故事,作者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