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 飛揚36期

別具慧眼

去年十二月初的兩個禮拜,我到羅馬去教了兩門神學課程。有四十多位義大利各地有心事奉的弟兄姊妹來接受裝備。期間蒙羅馬教會會友接待,並帶我參觀了羅馬的名勝古蹟。凱旋門和圓形鬥獸場如今仍然屹立,見證羅馬帝國確實是二千多年前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霸主。羅馬古城的模型原圖確實是雄偉壯觀,傲視當時的地中海,軍、政、經都是無可匹敵的! 但今天的意大利淪落為二流國家,羅馬的市容破舊,居民也喪失了意氣風發的自信心,街口常有攤販及扒手,沒什麼現代化的工業,只倚靠川流不息的觀光客之消費,來支撐羅馬的經濟。從輝煌的帝國到今天的意大利,是一首興衰的史詩,令人嘆息。 羅馬帝國興盛的原因是她的武力,打敗了迦太基和希臘以後,所向無敵。也許武功太興盛了,種下了帝國衰落的原因──她的視野座標只集中在武功,而不是品德和信仰的建造,以拳頭征服人的國家,是不可能長存的。 耶穌基督所看見的是另一種視野座標──祂看見了用救贖大愛,來建造永存不朽之屬靈國度的可能性。祂依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感力,以品德感化人的國度是永遠長存的。只要看看這個簡單的事實──現在世上有多少人記得與耶穌同時代的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名字?若不是聖經提起,恐怕知道他名字的人只剩專攻歷史的少數學者。但今天誰人不知耶穌基督的尊名,自由世界何處沒有祂的十字架? 馬太福音五章五節,耶穌基督在登山寶訓裡教導我們說,溫柔的人有福了,他們必承受地土。祂所指的就是屬靈國度的高貴特質。原本舊約的約書亞這名字,就是新約的耶穌這名。三千四百年前約書亞用武力征服了巴勒斯坦(迦南地),承受了地土,儼然是當時的征服者。可惜約書亞的征服也只維持了一段歷史。耶穌基督指出,溫柔比拳頭更有征服力,祂以十字架捨身流血的大愛,感化了無數人來歸依祂,所建設的屬靈國度是永垂不朽的。 一個人的視野座標一旦轉換,有趣的事就發生了── ● 同理心 就是一個人學會用別人的心情,來感受發生在他身上的處境。 ● 捨己 就是一個人發現,忘我比自私更具有贏得人心的威力。 ● 敬畏神 就是一個人看見遵照神所擬訂的法則,而不是個人的喜好來行事,是幸福的最佳保證。 ● 奉獻 就是一個人覺悟到,人生最大的意義不在賺取財富,而是事奉神。 ● 饒恕 就是一個人感戴耶穌的赦罪之恩,決心原諒仇敵,而不是報復,因此邁向心靈的自由釋放。 ● 悔改 就是一個人願意放棄屬肉體的生命,來得屬靈性的生命。 ● 順服 就是一個人樂意行在神的帶領和旨意,勝過運用個人智慧所作的抉擇。 耶穌稱上述視野座標轉換的人為「新造的人」,擁有豐盛生命的人。這種轉換的過程,其實很簡單,「相信耶穌」,「遵行聖經的話」這兩個祕訣,就可以打開你心靈的視窗,完成視野座標的轉換。

心眼新眼

1981年來美進修時為了繳報告,花了一百多美金買了個電動打字機,抱著投資的心理,心想雖所費不貲,但這可是符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原則,說不定用得好,這「兄弟」(Brothers)電打還真會跟著自己一輩子哪。誰知學位還沒拿到,寫報告的「利器」新秀──電腦就毫不客氣地將電打一腳踢開,短短的三五年之間,在校園中就完全取代了電動打字機。 這還沒完呢!本以為就像計算機(calculator)取代算盤,電腦也不過就是大型的電子計算機,快速代行一些繁複瑣碎的運算功能罷了。誰知個人電腦(PC)出爐後,人類的行為模式從此整個被顛覆了。 廿年後的今天,高科技幾乎在各個行業中都造成工作型態上的改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誰會想到不過將十進位變換為二進位的一個運用,造成的影響居然可以「顛覆」所有人的生活型態? 任何型態的變化、創作、突破、轉型,或視野座標的轉換等,都有可能造成人在生活型態或行為模式上的改變,有些改變程度較深,甚至會挑戰傳統的思維。但無論程度是深是淺,可以肯定的是:適應生活與思想模式的快速變化已成為廿一世紀人類的必修課。在人類歷史中,已有許多先知先覺先行動的開路先鋒,或許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先學一些功課。 美國現代舞蹈之母 十七歲的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第一次去觀賞心儀已久的聖丹妮絲(Ruth St. Denis)帶著東方神秘色彩的舞蹈。瑪莎仔細地望著舞台上聖丹妮絲的動作、眼神、與舞衣,她知道自己的一生將與舞蹈成為結下不解之緣。 雖然比一般人都起步得晚,但葛蘭姆很快地就展現出她在肢體動作與空間感方面的才華,十年的習舞就已追上同儕,並成為舞團中的台柱和教練。 不但在舞台上被認可,葛蘭姆也將舞蹈正式帶入學院。但對接近三十歲的葛蘭姆而言,肢體語言只是一個工具,雖然她的舞蹈技巧已超越一般同行的水準,但是卻苦於無法將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感受,透過傳統貴族式的芭蕾舞蹈表達出來。因此葛蘭姆進入人生的一個極具挑戰的景況──如何改變舊有的思考與表達的模式。 葛蘭姆花了另一個十年來揣摩,如何創作出一套更能表達現代人感受的肢體語言。另外她也拓展出相關領域的瞭解,特別是在音樂上,開創了為舞蹈而作曲的先例。為了創作出屬於美國文化的舞蹈,她花費了許多時間到美國各地旅行,而體驗出印地安人的生活與心境,這些經驗都成為她後來編舞的最大靈感來源。 有人說瑪莎葛蘭姆對舞蹈的貢獻,就是把觀眾從「欣賞舞蹈」帶入「思考人生」,將舞蹈的視野提升到更高的座標。因而被推崇為美國現代舞蹈之母(註1), 導路先鋒 以提出「多重智商」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而聞名的哈佛大學人類成長學教授郝爾嘉納(Howard Gardner),曾研究廿世紀七位不同領域的傑出人物,他們的創作如何改變了許多人的思考和表達方式(註2)。 嘉納的研究結果發現,這些挑戰傳統思維與形式,開拓新疆界的傑出人物,雖然才智各不相同,但卻具有五個共同的特徵: 赤子之心:最單純的人往往最容易看見問題的核心。 專長所在:在自己最專長或熟悉的領域中嘗試改變或突破,較容易成功。 時機配合:所謂「時勢造英雄」,環境往往是最有效的催化劑。 愛的支持:在嘗試改變當中,身旁若有人鼓勵、支持和討論,過程將會更順利。 肯付代價:當衡量改變所帶來的結果是值得的時候,個人的犧牲往往在所難免。 基督徒的福氣 但在此我不得不說,有一群人是非常有福的,就是基督徒。 在人類歷史中,影響人「行為與思考座標轉換」最大又最深遠的,就是耶穌。是祂將人類從「律法時代」帶入「恩典時代」。 因此,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一定是經驗過「心靈視野座標」改變的人,用基督徒常用的形容詞就是「重生」的經歷。這樣的經歷使人對行為與思想模式的改變有第一手的經驗,因此對自己的成長與改變有信心,有期待。而這些特徵與嘉納教授的研究結果也相互輝映。 赤子之心 將物理世界從「絕對論」帶入「相對論」的愛因斯坦,自小對自然界中的物體就很有興趣,他在自傳中提到,他所探究的事情其實都是他在孩童時期就開始思索的。 也由於他前半生投入物理的研究,在後半生就對人、哲學和信仰有更多的學習與思考。愛因斯坦因而建議著名的人類教育學家匹葉杰(Piaget)針對孩童時期的心智成長(cognitive development)做深入的研究(註3)。匹葉杰接受了愛因斯坦的建議,後來也成為這個領域的開山祖師。 孩童的心充滿好奇並且極其開放和柔軟。耶穌曾說:「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太18:3)一個成年人若在豐富的人生智慧之外,仍能保有一顆赤子之心,對未來存有期盼和夢想,就很容易在平凡瑣碎的事物中看見不平凡的真理。 專長所在 能夠創作成功,或轉型成功的人,通常對所做的事「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將基督徒的思維從「地球為宇宙中心」帶入「地球非宇宙中心」理論的哥白尼(Nicholas Copernicus),同時精通數學、天文、醫學與神學。 與哥白尼同樣生長在十五~十六世紀,將「因行為稱義」帶入「因信心稱義」的馬丁路德,13歲就開始在大學中學習法律,21歲時在一個類似使徒保羅的經歷中決定成為修道院士。大約30歲左右在教學與研究中悟出「因信稱義」,突破了一千多年來的基督徒思想和行為模式(註4)。 時機配合 改變或開創新方向最好的時機是在覺得有欠缺,或與別人想法與做法有相當差距的時候。但許多轉型或創作成功的人,他們卻都坦承,在過程中,有許多事情配合的完美,與想法的產生都是超過自己所能想像的,是很神秘且奇妙的經歷。以賽亞說:「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賽40:31)神的恩惠具關鍵性的地位。 愛的支持…
Read more

每天收入$80,000+

如果有一位銀行經理對你說:「我每天早上銀行開業時,將八萬六千四百元存入你的銀行戶口,每天晚上結束營業時,把你用剩下的款項取回,不准透支,也不能存到明天。如果你沒有好好地使用存在你帳戶的金錢,後果要自己負責。」你會怎樣做呢?答案是很明顯的:要把那八萬多塊錢全部取出,並運用智慧,作最明智的投資,以便得到最大的回報。 是的,這間銀行的經理叫上帝,祂放進我們帳戶的金錢叫時間。每天我們都從上帝手中得到八萬六千四百秒。不可以多取,用剩的也不能留到明天。人人平等,無論是貧富智愚,都有同等數目的進帳。問題是我們應如何使用這一筆大數目的金錢? 電視機播放一個有獎比賽節目:兩隊人參賽,每隊兩人。他們站在超級市場,要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採購的工作。裁判計算他們放在手推車內物品的價值,拿到最高總值物品的一隊得勝。得勝的關鍵顯然是要行動敏捷,且做智慧的選擇,不花時間精力在價值微小的物品上。 有人把八萬多塊錢全部投資在股票上,每天提早起床,打開電腦以便獲知早已開業之東京、台北的股票行情。晚上則留意華爾街的行情,並計算自己投資的得失。股票上升時,樂不可支;股票下跌,自己的努力付諸東流時,則怨天尤人、悶悶不樂。 有智慧的人不會把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內。他們將那八萬多塊錢投資在不同的項目中,這些項目除了學業、事業、睡覺之外,還包括家庭、社會、教會、靈修等。他們注重永生,將金錢投資在有永恆價值的事情上。 不要輕忽一小時,不少人的工資是以小時來計算的;不要輕忽一分鐘,可能就這一分鐘之差,你就趕不上這一班飛機或火車,而吃了閉門羹;也不要輕忽一秒鐘,祇要多一秒鐘,就可以避免一件意外事故的發生;不要輕忽十分之一秒,祇要快這麼一點點,便可以奪下奧運會的金牌;不要輕忽百分之一秒,拍照時如果曝光時間多了這麼一點,照片就會模糊不清。 昨天是逝水和回憶,明天是願景和盼望,祇有今天才是可以掌握的實體,和可以享用的時刻。昨天是已經註銷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兌現的期票,祇有今天才是隨時可以使用的現鈔。 願我們珍惜每天收到的八萬六千四百塊錢,作智慧的投資,得到永恆的回報。 當地上帳戶結束,作總結算時,能享有「不枉此生」的安慰,得到「又忠心又良善之僕人」的稱讚,那該多好呢!

相會在故事裡

以前上學,規定要理很短的頭髮。有一個同學,為了要看起來像大人,週末假日就穿西裝戴假髮,讓人看不出是學生。多年不見,最近看到他滿頭烏黑的頭髮,不顯老態,不禁問他頭髮是不是真的。他笑了笑說,「頭髮倒是真的,但卻不是我的。」看我一臉納悶,他就解釋說現在頭髮已掉得差不多了,為了看起來不顯得,做了人工植髮。 還有一個同學,在商場上叱吒風雲多年,賺了很多錢。最近與他吃飯,看到飯後拿出一個塑膠盒子,裡面是許多小格子,分別放著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維他命和藥丸。他說多年辛苦工作,忽略了身體,現在每餐飯後,要吃二十幾粒各式各樣的維他命、藥,和補品來維持身體健康。 時光不能倒流,所以只有感慨,「小時迫不及待地要長大,誰知道長大了卻希望返老還童。犧牲健康賣命賺錢,誰知道倒頭來卻要花錢買健康。」其實,令人無奈的尚不僅如此:明明知道光陰飛逝,人能把握的只有現在,為什麼卻常感嘆過去,憂慮未來?為什麼人的壽命逐年增加,生命的品質卻年年下降。最令人感傷的是,人一生忙碌,活的時後,似乎不知會死,死了以後,卻好像從來沒有活過。 在神冊上的日子 這樣的人生似乎與聖經不符。詩篇說,「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詩139:13)醫學報導說,卵子一受孕,就有DNA密碼和性別,然後第十八天胎兒開始有心跳,第八週各項器官齊備,第十一週就有指紋和指甲。神如此費心,在母腹中這麼早就精心計畫一個人的特徵和特點,那麼人成長以後,神難道反而毫無計畫與安排,豈非不可思議? 詩篇作者深切體認這一點,就心中滿懷感恩,「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 (詩139:14) 並且說「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詩139:16) 既然尚未度的日子都已寫在神的冊上,我們豈會無奈地度日,而應該是充滿希望的。只是,當我們遇到困難、疑惑時,怎麼知道神冊上的日子? 代代相傳的故事 有一位拉比,臨死前召集他的弟子到床邊,告訴他們,「這些年來,你們有問題時,我一直是當你們和神之間的中間人。現在,我快過世了,以後不能再替你們尋求神的旨意,但是只要照我的方法去做,你們就能找到神。」 「記得山上我常去的那地方嗎,我是站在那裡求告神的,你們也要站在那裡。」 「記得我怎樣生火的嗎,你捫要照樣做。」 「還有,記得我唸的禱告詞嗎,你們也要照樣唸。」 「只要你們照著做,神就會出現的。」 拉比死了以後,弟子有困難時,就照拉比的話去做。果然非常靈驗,每次在唸完拉比的禱告詞後,神就出現了,問題也解決了。 弟子們把拉比的方法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但是幾代以後,人們就把拉比的禱告詞忘了。當有困難時,人們還是到山上那特別的地方,一樣地生一團火,但是只會說,「神啊,我們忘了禱告詞了。」結果,這樣就可以了,神仍舊出現,問題也解決了。 又過了幾代以後,人們也忘了拉比怎麼生的火。當有災難或困難時,人們再到山上同一個地方,是說,「萬物的主宰,我們不記得禱告詞,也不知道怎樣點火,但我們知道以前的人是來這裡找您的。」結果,這樣也可以,神還是來了,問題也解決了。 再到後來,人們把什麼都忘了:不記得禱告詞,不知道怎樣點火,也忘了山上那特別的地方。困難來了,怎麼辦呢? 據說,有人「想起」這故事。結果,這就夠了。沒有禱告詞,沒有點火,沒有到山上,神依然出現,問題也解決了。 故事的威力 這故事指出「故事」的威力。當一天過去的時候,一天就消失了,但是故事不會消失。困難時,有故事的幫助和啟發,就好像「神出現」一樣,問題會有解答。故事,讓人的日子有別於動物,讓人的日子不論時空,息息相關。 更重要的是,故事是神賜給人的祝福!神喜愛故事,甚至把自己的故事寫在聖經裡。聖經裡記載著神與亞當、夏娃、亞伯拉罕、約瑟、摩西、大衛,以色列人、埃及人,還有許多先知和使徒的故事。也記載耶穌在世上講的許多比喻和耶穌的故事。神祝福人,當人遇到困難時,就像拉比的弟子發現的,只要「思考」聖經裡的故事,神就會出現,與我們同在,並用這些故事的背景和問題,循循善誘,諄諄告誡,滿懷愛心地引導我們走向平安豐盛的道路。 還有,故事也令人容易感悟「神顯現」這句話的意義。 回顧以色列人的歷史,以色列人在出埃及後,要見神,是要到西乃山。摩西到山頂見神,以色列人在山下看到山上雷轟、閃電、角聲、冒煙,心裡恐懼,就對摩西說,「求你和我們說話,不要神和我們說話」(出20:19)。既然以色列人不要神如此和他們說話,神就遷就人,以後答應大衛的要求,讓所羅門建了聖殿,並住在聖殿裡。所以以色列人不需到西乃山,也沒有雷轟、閃電,只要到聖殿就可朝見神。但是以色列人卻拜偶像,多行不義,以致聖殿被毀、國破家亡。 神與人的相會 神在聖殿與人相會的方式結果是徹底失敗。只是神愛世人,聖殿既然沒有了,神就道成肉身,親自降臨世上。耶穌在世時,當時當地的人都能見到祂,並能輕易地用人的語言與祂交談。但是人卻把耶穌釘了十字架。然而神還是不放棄,耶穌被釘了十字架,死後復活升天,神就再換個方式與人相會──神的靈親自住到人的心裡。「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麼?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林前6:19) 所以今天人要見神,不需要到西乃山,不需要到聖殿,也不需要找道成肉身的耶穌,因為神就在人的心裡。 然而西乃山,聖殿,以及道成肉身的耶穌,都是肉眼看得到的。神在人心裡,卻是肉眼看不到的,更不是滿腦子都是金錢、名利、嫉妒、紛爭、憤怒時所能體會的。 想見到神嗎?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去「思想」聖經(故事),神就會「出現」 在人心裡。 聖經的故事相當奇妙,並且大有能力,人如果常沉浸在這些故事裡,並能體會其中的精妙而虛心接受,就會避免許多無奈、矛盾,和冤枉路,而更多享有神的祝福呢。

美國的品德教育走向

去年11月初,在位於加州克萊蒙研究院舉行了一場「全球化的教育改革」學術研討會,參加會議的學者來自中美兩國部分高校的校長、教授。會中,一位美國學者對中國教育體制正在仿照美國而憂慮。 他認為美國公立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會讀、不會寫,也不會算。而公立學校也沒有品德教育,這些學生到了職場,還得重新接受訓練。 這位學者的意見不一定對,但至少有一點是對的,即美國公立學校缺少品德教育是美國教育的一大缺失。 華人家長都習慣於美國長大的小孩對來訪者不打招呼、不問好,這在中國是不可思議的,那家的孩子不是「叔叔好、阿姨好」的。許多華人家長對此還習以為常,並教育那些因此而大驚小怪者,「這是美國文化。」 不但是參加這次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們都認為這是美國文化中不好的部分,許多教育專家也認為這是必須在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教導的項目。 一個旨在學校中推展品德教育的「品德教育合作組織」,最近評選出十間品德教育的模範學校,其中一間座落在南加州。在這間學校裡,品德教育是一項課程,所教導的品德有﹕尊重、公平、負責、信任和價值觀等等。 這間學校的學生會對來訪者握手和問候致意;足球隊員尊重他們的對手,而不是像其它的足球隊員對對手惡言相向;高年級的學生會用大標語和早餐來迎接新生,而不是慣常所見的欺負新生。這一切美好的德行竟展現在美國的一所高中裡,讓許多家長感到耳目一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增設品德教育課程,全美至少有數百家學校已經有了品德教育課程。有十四個州(其中包括加州)是明文規定學校必須開設一定程度的品德教育課程。有更多的州也有意跟進,但由於經費不足,目前的進展並不大。 布希總統十分注重學校的品德教育,在他的推動下,聯邦政府已經向全美47州的學校系統發放了開設品德教育課程的經費。因此開設品德教育課程的州將會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和行政當局開始認識到,如果學生不願意成為一個好公民的話,教育工作就不算成功,而讓一個學生學習成為一個好公民的最佳途徑,就是讓他們上品德教育課,並接受品德方面的訓練。 促使教育工作者認真考慮開設品德教育的因素有二,一是近年來學校校園暴力事件不斷,二是各大公司的醜聞層出不窮,令人震驚。 1999年的科羅拉州的哥倫拜高中的槍擊案是一個觸發因素,教育當局認識到如果學生沒有被教育成能關心和尊重他人的品德,這種暴力事件幾乎是無法阻止的。而2001年後爆發的大公司高層主管的醜聞,更使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認真思考他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品德教育正是在這種環境之下,被廣泛接受。 各州各學區的品德教育並無統一的教材,也無統一的形成,有些是安插進現有的教材當中,有些則有專門的訓練課程。比如在美國歷史的教材中,安排一些道德問題的討論,這些討論題,有難有易,難如「杜魯門總統決定向日本投原子彈,到底是錯是對?」學生們通過討論這類道德兩難問題,來學習正確的道德價值觀。 更正規的課程有類似不同的品德,並要求學生學習各種品德的內容,在實踐中培養這些品德。有些老師還自行擬出實用的訓練課程,不但讓學生認識品德的內涵,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操練。 這些操練大部分與個人行為有關。比如為他人開門;當傷害到他人時,要說﹕「對不起」;要對父母說「我愛你們」等等。更進一步的還有各種禮貌的教育。比如古典音樂會中的禮儀;接待客人的態度等等。 雖然這些品德教育課程看上去僅僅是基本的禮儀教育,但考慮到美國公立教育中長期漠視個人的禮貌教育,以致形成社會視「沒有禮貌」為理所當然的現實,這種變化,其實已經是一種突破了。 聖經非常注重品德的建造,因為以信仰的眼光來看,成功不只是知識的提升或錢財的獲得,成功更在乎品德的整全,以及捨己、為神為人而活的人生態度。 下列重要經文可以管窺基督信仰對品德的注重──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知識、節制、忍耐、虔敬、愛心(彼後1:5-7)。又說,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加5:22-23)。這些美德家加上「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林前10:24 )等教訓,在在反映出敬神、律己、愛人的美德。聖經把神、己、人的三重關係,用信仰串通起來,即是它最高明之處。

空杯‧美酒‧神蹟

第一接觸點的選擇,是經過周詳設計的── 從無限縮成有限,從超時空投奔次時空,從永恆穿入歷史──祂揀選了馬槽。 如果祂誕生於皇宮,那裡有厚重的圍牆將富足與寒微分開,販夫走卒不會有機會沐浴上主的大愛。 祂選擇了小城伯利恆,而不是首都耶路撒冷;淒冷的馬槽,而不是宮庭;木匠之家,而不是皇族的血統;牧羊人的禮讚,而不是皇家樂隊。 好個美麗的選擇! 第一篇演講稿的定案,也是經過仔細推敲的──彌賽亞將以怎樣的形像出現在歷史的舞台? 彌賽亞的工作將以怎樣的風範呈現給世人? 彌賽亞的王權將是外在有形的國度,還是內在無形的國度? 祂敲定了以賽亞書六十一章:「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賜華冠代替灰塵,喜樂油代替悲哀,讚美代替憂傷,叫耶和華得榮耀。」(賽61:1-3) 好個莊嚴美善的就職演說!(路4:16-21) 第一個神蹟的施行,也必然是經過無限的智慧所規劃的── 要能收到平地一聲雷的效果,要能產生萬眾驚懼的懾服力,要能製造瞠目結舌的震撼特效,要能點燃群眾屈膝跪拜的熱誠,要能掀起忠心跟隨的浪潮──好主意。 你選那一個: 復活拉撒路?示範擊破死亡權勢的大能!(精彩建議) 五餅二魚的神蹟?表演超越量限的魔術!(天才構思) 行走狂風大海之上?展示戰勝大自然之能!(黃金主意) 消滅魔鬼、疾病、罪惡?(哇,IQ200!) 變水為酒?(太小兒科,劇情太簡單,浪費機會) 迦拿的婚宴 加利利的迦拿有個婚禮。新郎和新娘為他們的新婚大典作了周詳的準備。第一次結婚(通常也是唯一的一次)總是希望作到盡善盡美,賓主盡歡。 他們去了會堂,請拉比祝福。他們踏著落日餘暉,點燃蠟燭,帶著賓客繞行小鎮街道,接受住家們的恭賀。最後回到他們的新房,開始幾天的喜宴。(註) 禮物、歌唱、美酒、佳餚、勸勉….主人以豐盛的食物,和客人手中滿溢的杯,來表達他們對貴賓的尊敬。酒,在這婚宴的場合,象徵喜樂、象徵豐盛、象徵尊敬。 酒用完了,那麼代表喜樂中止,代表豐盛不再,代表尊敬消失。酒用完了?不會因此亡國,也不會招惹天災地震,當然也不致於兵戎相見。小事一樁,不足掛齒。 只是,主人有些尷尬。 第一件神蹟 馬利亞提醒耶穌,他們沒有酒了。耶穌的心懷另有一套第一神蹟的方案,另有一篇展示祂超自然能力的計劃。祂有祂的時間表,祂有祂的構思。耶穌溫和地回答:「母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耶穌想的是天上的大計,馬利亞著急的是新人的尷尬。當這神與人兩個不同的軌道碰撞時,你想歷史的方向應該轉向何方? 耶穌看看母親,再看看賓客們的失望表情,最後,目光停在六口石缸上。祂再次斟酌,心胸中轟轟烈烈的第一神蹟方案,逐漸融解在祂對人類的關愛裡。方案是重要的,但人類更重要;時候是重要的,但愛心更重要。 耶穌將六口石缸的水變為酒。這是祂所行的第一件神蹟。令人難以置信!天上的時間表為地上一對不知名的新人,更改了它的軌跡。 彌賽亞的頭彩神蹟,不是演出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廣場,而是首映在加利利的無名小鎮迦拿。祂的第一炮不是為了製造新聞,而是為了解決一個小小的困難(需要)。 觸摸人心的需要 如果你曾為一樁小事尷尬過,你會感佩救主變水為酒的仁慈。祂不只導引廿億光年之外的星河宇宙,如何組成蟹形星雲,祂也關心你被鐵鎚敲黑的大姆指。祂不只注視君王的黨國決策,祂也看見你埋葬愛犬的憂傷。祂不只記得指揮地球運轉的四季時序,祂也記得你的求職面談。 祂關注你失戀割裂的傷口; 祂同情你感冒咳嗽的小病; 祂體恤你軟弱賴床的心情…. 耶穌會為你的緣故將水變為酒。使喜樂重新跳動,使豐盛再次盈溢,使尊敬又被點燃。那位在曠野受試探時,捨不得為自己的空腹行神蹟的主,卻捨得暫時撇下銀河宇宙,將喜樂的美酒,傾注在你尷尬的心房。 H2O,經過祂的創造力,變成C2H5OH(請注意,水的分子式中根本沒有碳原子)。大自然為婚筵的喜酒所演奏的慶歌,曲調大致如下:先是葡萄的種子埋進濕潤的壤土,感化那蘊含生命的胚胎伸出細根嫩芽。向上挺的新綠親吻陽光的熱情,擁抱四月的微風,跳出光合作用的舞步,結晶成果糖。融合從土裡引來的水和葉尖吸進的露,蘊積在晶瑩剔透的葡萄果裡。 充滿信心的農民,將收割的葡萄投入酒醡,拌入香料、酵素。可愛的小精靈酵母菌,扮演起轉化的角色,用它溫馨的催眠曲,唱到果糖甘心把自己奉獻成婚姻上最美麗的祭物──醇酒。 大自然的創造力是在半年的栽種,半年的醱酵釀造而成的。耶穌的創造力是在瞬間變化完成的──祂在氫氧原子之間,塞進了碳原子。第一個遵循大自然的規章,第二個順服祂的意願。結果不但彰顯出神的榮耀,也解除了新人的尷尬,並堅固門徒的信心。 耶穌基督原先構想的第一神蹟、場合和時候也許比迦拿的水酒更加精巧。但祂兒女的一樁小小的需要,觸摸到祂愛憐的心。宇宙的主宰為此改變歷史的走向,祂也必然為你的小小請求屏息靜聽。…
Read more

迷世代與歪世代

Me世代,迷茫可有解?Y世代,歪扭可有醫? 迷世代(Me Gene-ration)是指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所養育的子女。 歪世代(Y Generation) 是迷世代生養培育而出的新生代。 迷世代與歪世代之間,蘊藏著許多令人迷思的思想觀念、令人迷失的價值體系,與叫人迷茫的個別行動。 迷世代,是一個講究權威的世代。 八零年代,忙碌的雙職家庭需要一套訓練有術的育兒寶典,好讓迷世代的夫妻們,事業家庭齊頭並進。 當育兒專家以訓練幼兒的專業知識,引導著迷世代的父母如何養兒育女時,有新生兒誕生的家庭,頓時陷入全面軍事化訓練活動──時間未到不准餵食牛奶;不可抱擁太久;夜半嬰兒啼哭時,學習不予理會探視,將房門虛掩,學習忍受數日……因為,這是訓練孩子睡過夜的不二良方。 權威與知識使新生兒飢腸轆轆時,焦慮地與生理需求奮戰;驚惶害怕時,無助地與被觸摸安撫的心理需求憎磨。 幫助產婦坐月子的老母,盯著餵奶記錄表與牆上的分針交戰。 哇哇嬰孩哭聲中,全家大小苦苦焦急等待著。初為人母的少婦一本正經地說:「書上明明寫著;哭,是種好運動,可以增強孩子的肺活量…。」可是,眼神卻難掩一絲的困惑。老奶奶一旁狐疑著,這是什麼怪論奇調?毫無育兒經驗的初產婦,以計時器訓練著幼兒胃腸的運作!? 最後,身經百戰的老母實在是不忍心了,為無辜的孫子/女懇求放「奶」,狠顏厲色地吼道:「我們當年是這樣對待妳的嗎?」面對父母責問聲,產婦一臉徬徨。 當觸摸療法(Touching Therapy)在早產兒育嬰室中傳出令人驚喜的成果,廣被推展鼓勵實施後,早產兒的死亡率大大地減低。注重權威與知識的迷世代父母,又驚又喜地反顧思索,內心不禁暗暗地問:「當年我做對了嗎?」 迷失的價值體系 歪世代的成長歲月,是以愛的教育堆砌寫成的世代;是沒有「教鞭」和「管教權杖」的新世代。 如何建立孩子的自尊心(Self-esteem),是迷世代親子教育的首要重點。 迷世代的父母在親子的互動關係上,認真地學習著鼓勵和讚美每一位成長中的孩子。 「先生」、「女士」與「小姐」的稱謂不再被強調、被教導。孩子們隨父母喊叫鄰家長者的名字。 當敬老尊賢的觀念被拋棄後,品性優良生、學習優異生的獎勵制度,被斥為頑劣孩童自尊心低落的罪魁禍首。 從此,獎狀、獎章與獎杯一一被淘汰;改成,“I am great!”人人有份、通通有獎。 價值反斗後,歪世代的孩童有個口頭禪:“I am special!”迷世代的長輩處處尊重禮遇著。 歪世代的孩子從來不知道「被人尊敬」是從「尊重自我」(self-respect)起首開始的。 歪世代的孩子從沒聽說過:盡心竭力、盡力而為是贏得他人肯定與讚賞的必經之途。 在一個沒有權威的世代裡,歪世代的孩子們如同脫韁的野馬,行往何處、奔向何方? 「Just do it !」弒父殺母、毀友自殘的惡訊傳聞,在現今世代裡,不再震撼人心、駭人聽聞。 迷茫的動作行徑 手臂臀部繡花刺青,「Cool!」;身體髮膚是否受之於父母,「I don't care!」三五耳洞掛滿金銀,比起別人鼻翼嵌環、舌尖穿珠、肚眼鑲鑽……那實在是遜太多了。 孩子們拿回車身貼紙,上面寫著:「此車乘載著BBCA的榮譽生」。…
Read more

別讓懼怕擊倒你

一位過去十分著名的報紙專欄的輔導專家蘭德安(Ann Landers),曾經每個月平均收到一萬封讀者來信,大部份的人都是生活中有嚴重難處的。有人問她,哪一個難題是最多人普遍遭遇的,她的回答是:「懼怕。」 是的,懼怕是很普遍的問題,幾乎沒有人可以免疫。據一位有名的醫生說:「現今的時代,百分之九十去醫生診所的病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症狀,就是懼怕。」 最近一期的《基督徒商人》(The Christian Businessman),報導一項對小型企業經營者的問卷調查,顯示最困擾他們的是下列幾個問題──懼怕貧窮、懼怕被批評、懼怕生病、懼怕被拒絕、懼怕變老、懼怕與所愛的人分離、懼怕死亡……。 其實這些懼怕並非只限於做生意的人,一般人某一程度也都有這些懼怕,再加上幾項,懼怕失敗、懼怕失業,而最普遍的就是,懼怕能力不足。 還有無數的恐懼症,諸如懼暗症、懼高症、懼密閉症、懼蟲症等等。 懼怕可說是人與生俱來的,神所賜的一種情緒。我們自然的會避免闖紅燈,或搭鹵莽、醉酒的駕駛者之車。在某些程度,懼怕是一種強烈的動力,一種自我保護的存活因素。 識辨懼怕的類型 不合情理或過多的懼怕,會變成你的困擾。我們可以將懼怕分成幾種類型:一種是想像出來的,一種是投射或轉移性的,一種是被教導的,另一種是因我們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脅而引起的。 想像的懼怕,正如有人說,我們所懼怕的,百分之九十是絕不會發生的,百分之九是我們自找的。例如一個深度懼怕失敗的人(意識或無意識),會過份焦慮,以致真的導致失敗。 我們需要認知,哪一些懼怕是自己想像的,然後嚴加拒絕自己相信它。 投射或轉移性的懼怕,是因過去的事件所種下的根源。我認識一位女士,幾年前在一場意外事故中嚴重灼傷,現在她對火有超乎常理的懼怕。單單聞到煙的味道,就會引發她的記憶和內心的恐怖感。 另一位男士,在成長過程中受到過份控制型母親完全的壓抑。除非他能面對和解決自己過去的恐懼,他很有可能會將這種恐懼投射在他妻子身上,以致毫無來由地懼怕被妻子操控。 事實上,若我們對任何情境有過度反應的情形,我們幾乎可以肯定自己是將過去未克服的恐懼,投射或轉移到現在的處境裡。 至於被教導或被制約的懼怕,例如在孩童時期,我對蚱蜢有超乎常情的懼怕。其實我從未被蚱蜢咬到過,但從哪裡學來對蚱蜢的懼怕呢?是從我的母親。她曾經歷過蚱蜢的恐怖,所以我也學到怕牠們,連帶也怕黑,怕惡鬼等。幸虧,後來知道被制約的懼怕感是可以重新調制的。我還是不喜歡蚱蜢,但我克服自己對牠們過度懼怕的方法,是認知牠們是無害的,且練習用手抓起幾隻玩玩。 我可不建議你用同樣的過程來克服對蛇的恐懼。但實際去面對或去作那些令我們恐懼的事,的確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可以克服學來的或被制約的懼怕。 至於那些真實的懼怕,諸如懼怕失去工作和收入,懼怕年老或喪失親人後的獨居,或失去健康等等….對經歷過的人是實在的。 問題是,如何克服我們的懼怕呢? 克服懼怕有道 1. 學習承認它。這是解決任何問題的第一步,就如我們的主耶穌說的:「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註1) 2. 說出你的懼怕。公開說出來,有助於你去面對和處理它。 3. 不要讓你的懼怕控制你。有時懼怕是無可厚非的,然而讓你的感覺控制你的行動是不成熟的。你可以掌控自己的行動,不管你的感覺如何。這雖不容易,但卻是可以努力作到的。 4. 拒絕那想像出來的懼怕。不要輕易下結論,要先瞭解事實的真相。切記,你心裡怎麼想,至終會當真,並採取行動。請拒絕不必要的懼怕之思想。 5. 識別自己隱藏的懼怕。如果這種恐懼感導致持續不斷的焦慮,卻找不出原因,要瞭解這可能是有某些隱藏的懼怕之症狀。若果真如此,最好去找訓練有素的輔導員,幫助你找到原因並解決它。 6. 接受你的處境,並設法改善它。如果你的懼怕是實情,要接受你的處境,並採取任何可能的步驟來改變這造成你懼怕的環境。如果你害怕被解雇,就努力加強你的專業訓練,以配合工作環境改變的需要。如果害怕孤單,請主動伸出友誼之手,幫助別人的需要。這樣作,你自己的需要也會得到滿足。別擔心,最困難的境遇終究會過去。 7. 總而言之,要學習信靠上帝。沒有比這更佳的途徑可以克服恐懼了。而且,這是你我可以主動選擇的。聖經上說:「懼怕人的,陷入網羅,惟有倚靠耶和華的必得安穩。」(註2) 信靠上帝,並非逃避你自己個人責任之藉口。信靠上帝,是知道不論發生什麼事,如果我們盡了自己的力量,其餘的就交託給上帝,祂必有最好的安排。聖經也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註3) 當我害怕時就會問自己說,「如果我不這麼懼怕的話,我會怎麼作?」然後就照著去作。我每天也將自己的生命和境遇交託並信靠上帝,每當面臨令人恐懼或具挑戰性的處境時,我總是禱告上帝說:「我選擇將自己和這特殊的處境交託給你。」當我不斷地這樣作,過了不久,我的感覺就可以跟得上我的選擇了。有時也許需要等待一段長久的時間,但當我交託給上帝,祂總是有最美妙的安排。 如果你已盡了自己的力量,何妨試試每天將你的生命和處境交託給上帝,你也會有同樣的經歷! 註1. 約8:32…
Read more

平面人進立體國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在十月6日宣佈頒發給勞特伯(Paul Lauterbur)和曼斯菲(Peter Mansfield)兩位傑出的科學家。他們所發明的MRI磁核共振顯像的技術,造福了全球六千萬人。MRI是一種非入侵性的診斷方法,可在電腦螢幕上顯現身體器官的三度空間畫像,極適合大腦、心臟、脊椎及內臟的醫療診斷。 MRI的技術是將人的身體放進強烈的磁場,並以無線電波刺激它,導致原子核共振,原子核送出電波訊號,經電腦解讀後,顯示三度空間的圖像在螢幕上。 這項技術在七O年代初期用它來研究結晶體的結構。在卅年的改進過程中曾使用了視野座標轉換的方法,從一個層面推入另一個層面。原來約卅年前,布洛赫(Felix Bloch)和普契爾(Edward Purcell)發現原子核在磁場共振的現象,因此獲諾貝爾物理獎。 勞特伯發明物體在磁場轉動角度,求取各角度的二度空間顯像。 曼斯菲找到了數學方程式,可將顯像展示成三度空間,並以自己的身體做實驗。成功地將該項技術轉移到醫學診斷的顯像,從研究結晶體的構造到醫學顯像,是視野座標轉換成功的例證。 這種視野座標轉換就像在個人或國家民族的心靈,開了另一扇視窗,看見了另一種可能性,富化了人類的生活層面。比如中華民族從清朝的帝制轉成民國,就是整個民族視野座標轉換的最佳說明。又比如一百年前萊特兄弟試飛成功,也將人類的視野從平面的交通模式,推入了立體的交通模式。當然,人纇視野座標從今生物質的層面,轉到永恆靈性的層面,這轉移才是真正影響深遠。 在討論耶穌所成就的視野座標轉換之前,我們先看一個寓言故事,預備心來迎接視野的轉換。 平面人進立體國 話說宇宙某處有一個「平面國」,國中人民都是活在兩度空間的平面人。他們只知道三角形、圓形、四方形和直線之類的東西,他們的數學也只有X、Y兩次元。有一天,從立體國的三度空間世界,駕太空船來了一位「圓球先生」。當平面人邂逅圓球先生時,平面人覺得很有意思。這圓球先生是個可以隨時漲縮的圓圈,不同時間碰上他,直徑總是不同。 但圓球先生堅持平面人並不了解他。他可不是會改變直徑的圓圈,他是個活在三度空間的「球」。無論圓球先生怎樣解釋,平面人還是不了解他在說些什麼。最後,圓球先生把平面人舉起來,平面人才看見圓球是什麼,第三度空間之「高度」是什麼。 這位平面人回到平面國同胞那裏,去傳「立體」的福音,但沒有一個同胞了解他在說些什麼。國人甚至把他軟禁起來,免得他危言聳聽,妖言惑眾,妨礙全國人民心理的安寧。 不過,國人都發現一件事,平面人雖然不能向他們證明「第三度」的存在,但這位平面人的氣質、思想、態度,確實與眾不同。 上人瞭解天國事 二千年前當耶穌向猶太人傳道時,他遭遇了圓球先生所碰到的同樣難題,如何讓地上的人了解天國的道理呢── 耶穌說:「我的肉是可吃的,我的血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裏面,我也常在他裏面。」 猶太人瞠目結舌呆住了:「這人怎能把他的肉給我們吃呢?」(約6:52~56) 耶穌說:「我實在告訢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猶太人大惑不解:「你還沒有五十歲,怎會見過二千年前的亞伯拉罕呢?」(約8:57~58) 耶穌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撒瑪利亞婦人誤解了耶穌的意思:「把這水給我,以後我不用來這麼遠打水。」(約4 :14~15) 耶穌說:「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猶太人完全聽不懂:「祂說,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難道祂要自殺嗎?」(約8:21~22) 原來耶穌和猶太人是活在不同的兩度空間裏。一個所用的是靈界語言,一個聽的是一般語言。一個是超時空的存在,一個是次時空的凡人。一個講的是精神的渴,另一個想的是身體的渴。一個指的是天的起頭,另一個指的是地的盡頭。 你看平面國的人所能理解的,和立體國的人簡直是天壤之別:   身體---靈性   物質---精神   自然---神蹟   邏輯---信心   科學---宗教   感官---直覺   今生---來世 轉換你的視野座標 耶穌指出,豐盛的生命必須經過適當的視野座標轉換才能獲得。從追求短暫的,轉移成追求永恆的;從注重物質的擁有,轉移成靈性的付出;從希冀人的稱讚,轉移成渴望神的稱讚;從肉體的享樂,轉移成靈性的喜樂;從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生活,轉移成以上帝為中心的捨己生活。這種轉移是豐富人生的必要條件。 保羅受了耶穌基督的感召,視野座標轉移到以信仰的角度來詮釋環境,即使在坐監的的艱難處境中,他仍能以喜樂的筆調寫出勝利的凱歌: ● 為耶穌坐監,使福音更加興旺。(腓1:12-14) ● 看守我的御林軍也都聽見了福音。…
Read more

飲食營養之道

● 你提到每天至少要喝八杯水,一杯水是多少?是小茶杯呢?還是一罐米酒罐算一杯? 一杯(1 cup) 的容量是八盎斯(8 oz) ,四杯水可換算為將近一公升(1 liter或1000 c.c.) ,八杯水大約兩公升。 ● 八杯水是全天每三小時喝一杯呢?還是即興之作? 這八杯水無須算分、算秒、算c.c.地喝,那就變成苦差事。更毋須三更半夜起床準時喝,那就變成一項苦型。要把它當作一件對身體有利的玩意兒,輕輕鬆鬆、快快樂樂地喝。這是最便宜又最重要的保健習慣。 我平常的習慣是早上起床後的一、兩個鐘頭內,也是最口乾的時間,一面讀聖經、禱告、吃早餐、準備上班,一面就把一天所需水份的一半(四杯水)抽空喝完。為節省時間及避免忘記,我前一天晚上就把四杯水裝在一個已量好容量且作了記號的瓶子;每天早起後把這瓶水慢慢喝光。水佔我們身體約70%的成份。充足的水份對我們生命力的韻律、廢料的排除、疲勞的恢復等,有重大的助益。 ● 喝那麼多水,不是一天到晚得上廁所嗎?多不方便! 水喝得多,就得多拜訪廁所,這是真的。可是,只要您的廁所不太臭、不收費、不太遠,身體的廢物不是排掉越多越好嗎?每天至少大便一次或兩次,小便五次到十幾次,是好現象。何必把那些身體不要的東西死不肯放、留著當寶貝呢 ?多跑廁所,也增加一些運動量,有什麼不好呢? ● 你在食物保健原則上提到飲食均衡。喝茶吃飯又不是走單槓,幹嘛需要平衡? 任何一件事,只要作得過分、作得不當,好事就能變成壞事。比如夫妻關係內的性交是上帝所賜美好的安排和享受。可是如果把它當作自已享樂的工具,不尊重配偶,或者違背聖經的教訓去搞婚外情、玩妓女、同性戀、放縱情慾等,本來是一件寶貴的祝福,就會變成一種損人害己的後果。飲食也是造物主賜給我們的一種需要、一種享,可是暴飲暴食或因無知而營養不良,也是違背上帝的美意。作得適度、不偏差,就是平衡。 ● 那麼請你先說,有什麼好的保健飲料? 國際上已公認至少六種保健飲料:綠茶、紅葡萄汁、豆漿、酸奶、骨頭湯、蘑菇湯。 綠茶:含茶坨酚,一般認為有抗癌作用;有茶甘寧,可增加血管韌性、減少破裂;又含氟,使牙齒堅固、不易蛀牙。綠茶有抗氧化及減少自由基的功效,也許福建武夷山的茶農多「茶壽」(長壽)與此有關。 紅葡萄汁:最好把紅葡萄連皮放進果汁機全部打爛成汁。因為紅葡萄的皮有「逆轉醇」,是抗氧化劑,又可防衰老、降血壓、低血脂、減少心臟病。紅葡萄酒可增加血液循環,是保健飲料之一,但每天不要超過100 c.c.(毫升) 。 豆漿:含亞油酸及亞麻油酸,很類似魚油的Omega-3(維他命F),能使「壞的膽固醇」LDL降低,「好的膽固醇」HDL增高,有益心臟及血管。另有Isoflavone(異黃酮素),是天然的植物性雌激素,可改善或抑制婦女更年期的症狀,又減少乳腺癌的機會。若買豆漿要注意買含鈣的豆漿,鈣質比牛奶還多。 酸奶或酵母乳(Yogurt):促進對身體有益的細菌生長,抑止對身體有害的病菌,有助健康。 骨頭湯:所含的琬膠可延年益壽,至少它可增加身體所需的鈣質、鐵份。每星期至少煮兩三次。 蘑菇湯:可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每星期兩三次亦佳。 我個人要加上的第七項保健飲料是蜂蜜。亞歷山大大帝征途中死亡,就是用蜂蜜當防腐劑運回希臘的。蜜蜂在野外生存,食用花汁、花粉。蜂蜜可抗細菌、黴菌,又是營養甜汁。可直接吃或加入食物,或作成蜜汁湯,每天食用。 ● 什麼食物是最重要的保健食品? 穀類、菜類、豆類,這三類食物被稱為「亞洲金字塔」,是東方人一般不像歐美人那麼肥胖的原因之一。 穀類:我的早餐通常是前一天晚上把燕麥(Oat)、加牛奶、加花生(或杏仁、核桃)、加葡萄乾(或蔓越橘乾Cranberry),用微波爐煮成燕麥粥。早餐時加上一勺蜂蜜,另加一兩種新鮮的水果,這就是又營養又可口的「一日之始」食品。玉米、蕎麥、大麥(Barley)、土豆、小米、紅白薯等等,都是富有纖維質的保健穀類。 菜類:有許多種都是保健要品,原則上是「秀色可餐」。請別顛三倒四想成女孩子面有菜色才秀麗。這是指顏色鮮豔的蔬菜水果多有營養而該常吃。限於篇幅,以後另寫專文詳細介紹秀色的青菜水果。 豆類:黃豆(Soybean或大豆)在營養及保健上可能是豆類中首屈一指。煮熟的黃豆內所留存的酵素可刺激胰島素分泌,改善糖尿病徵狀。除前面已提的豆漿效用外,黃豆又有膽鹼(Choline),可恢復肝功能、防止人體內的氧化鐵與自由基結合而引致的腫瘤。可自作或買豆漿、黃豆饅頭或麵。如果能讓家裏的大人小孩變成喜歡吃黃豆片(soy chips)…
Read more

司機奇遇記

司機奇遇記 計程車司機也可以成為別人的祝福嗎? 廿年前我以開計程車維生,這種生活自由自在,不受老闆的約束,不過我倒沒想到那也可以服事他人呢! 我經常開夜班車,我的計程車無形中變成一個自白室,乘客爬進來後,坐在我後座,我們彼此從不打照面,他們覺得安全又自在,就很自然地和我聊起自己的一些事。我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生命有的令我驚嘆唏噓,有的令我肅然起敬,我也不禁和他們同憂同喜。 有一年夏天深夜,我所載的那位婦人的故事,最令人難忘。 那天深夜裡,我接到一個電話,要我去鎮上一個安靜的社區裡一座小磚房接人。 我以為一定是去接參加派對,或一個與配偶爭吵而離家出走的人,或一個到工業區上夜班的人。半夜兩點半,我到達時,整座樓都是漆黑的,只有一盞微弱的燈光從一樓的窗戶射出。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司機只按一兩聲喇叭,再等一分鐘,然後就走掉了。但是我知道很多貧寒的人,他們在緊急時,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計程車,所以除非感覺特別危險的地區,否則我都走到門前去。我心裡想,這位乘客一定需要特別的幫助,於是我走到門前敲門。一個蒼老的聲音回答:「等一下」,我聽到好像在地板上拖拉重物的聲音,過了一會兒門開了。 出來的是一位矮小的老婦,她穿著一件碎花洋裝,戴一頂有紗網的無邊女帽,像四0年代電影裡看到的。在她身旁是一個尼龍小箱子。我探頭往裡看,那棟公寓像是長年沒人住的樣子,所有的傢俱都蓋了一層布,牆上沒有鐘,檯上沒有小飾物或任何餐具,角落裡有一個堆滿了照片和玻璃器皿的紙箱。 「你可以幫我把這箱子放上車子嗎?」她說。我把箱子提上車,又跑去攙扶她,我攙著她的膀臂慢慢走向停車處,她不斷地謝謝我,我說:「沒什麼,我只是試著善待我的乘客,就像我希望別人善待我母親一樣。」 我們上車後,她給了我地址,接著又說:「你可以穿越市中心嗎?」 「那可不是捷徑啊!」我很快地回答。 「啊,我不在乎,我並不趕時間,現在我只是要搬去救濟院住而已。」 我看看後視鏡,她的眼睛閃爍著,「我沒有任何親人,醫生說我已經不久於人世了。」 我趕緊把碼表關了,問她:「妳希望我走哪一條路呢?」 接下來的兩個鐘頭,我們在市區內兜來兜去,她告訴我,她曾經在哪一棟樓作過電梯員。我們也開到她當年新婚時的居所附近,她又要我停在一棟傢俱行的倉庫前,那兒當年是一座她年輕時常去跳舞的大舞廳。 有時她會要我停在某個建築物前,或一個轉角處,在黑暗裡坐著凝視許久,不發一言,當太陽快要升上地平線時,她說:「我累了,我們走吧!」 我們靜默地駛向她給我的地址,那是一座低低的建築物,好像是一個康復之家,汽車道在迴廊之下。 我們車子一駛近,兩個老人就迎了出來,小心翼翼又緊張地看著她一步步走,他們必定等了她好一陣了。 我打開後車箱,把小箱子提到門口,老婦人已被安排坐在輪椅上。 「我欠你多少?」她打開皮包問我。 「一毛也不欠。」我說 「你必須賺錢維生呢!」 「還有其他的顧客呀。」我回答 幾乎毫不思索地,我彎下腰擁抱她一下,她緊緊抱住我:「你給了我非常難忘快樂的一段時光。謝謝你!」 黎明的光已現,我捏捏她的手就走了。我身後的門關閉了,同時有一個生命也將進入尾聲。 那夜」我沒有再載其他乘客」我只漫無目的的駕著車,一面落入深沉的思緒裡。那一整天我幾乎一言不發,一直在想,如果那老婦人遇見一個粗心的或毫無耐心的司機,怎麼辦呢? 如果我拒絕載她兜風,或當時只按一聲喇叭就走了,結果又會怎樣呢? 這一生中也許我再也沒有機會做比這更重要的事了。人們也許認為人生有會有周而復始的重要時刻,但其實往往在我們尚未覺察到,甚至別人可能根本不注意時,它卻悄悄而美妙地臨近了。

禱告的重量

衣衫襤褸,臉上無精打采的意絲走進一家雜貨店,她怯生生地詢問店主,是否可以讓她賒帳買一些食物,因為她的先生病重,不能出去工作,而家中還有七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店主以一付嘲弄的姿態要把她趕出去。 她想到全家人的需求,只好低聲下氣地再請求老闆:「拜託你,我會儘快還你錢的。」 店主還是不肯讓她賒帳,因為她沒有該店的戶頭。 站在櫃台旁邊的另一顧客聽見了他們二人的對話,他就向店主求情說:「這位婦人和她家裡的需要這麼迫切,我很樂意幫助她。」 店主免為其難地答應了。他問意絲:「妳有一張購物清單嗎?」 她回答:「有的,先生。」 他說:「這樣好了,將妳的購物清單放在磅秤上,看妳的清單多重,我就給妳多少食物吧!」 意絲低著頭,躊躇半晌,然後伸手進皮包裡取出一張紙,在上面潦草地塗寫幾個字,便把那張紙小心翼翼地放在磅秤上,頭還是低低地。店主和另位顧客大大驚訝地看著磅秤不停地一直低下去。 店主盯著磅秤,慢慢地轉頭,很不甘願地對那顧客說:「我不相信….」那顧客笑笑,店主開始將食物放在磅秤的另一邊,但磅秤還是不平衡,所以他只好一直不斷地將更多食物放上去,直到磅秤容不下。店主一臉嫌惡地站在那裡…. 最後,他抓起磅秤上那張紙,詫異地看著,原來它並非購物清單,上面乃寫著禱詞:「親愛的主,你知道我的需要,我將它交託在你手裡了。」 店主將磅秤上所有的東西收拾好交給意絲,不發一言,呆呆地站著。意絲謝過他後,走出店外,那位顧客交給店主一張五十元的鈔票,說:「這真是太划得來了!」 後來店主纔發現,原來他的磅秤壞了。然而,只有上帝知道,禱告的重量到底有多重。